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及性质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及性质: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即通过客观的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种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

3.注册会计师产生和发展不同时期的审计目标:

①账项基础审计:旨在发现和防止错误与舞弊

②制度基础审计: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和公允。

③风险导向审计:综合考虑企业的环境和面临的经营风险,分析企业经济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制定审计策略,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时,CPA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报表出错,CPA说没错)

【固有风险】:实质不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该错报单独或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审计前客户自己有问题:如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连同其它错报可能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治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无效错报重大)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将为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内部控制实施,有错报但没发现)

5.社会现状:

①深口袋:当注册会计师作为“保证人”被看做一个拥有经济实力的团体时,投资者和债权人在每次遭遇困境时,往往将注册会计师作为索取的对象,当作承担责任的深口袋,即任何看上去拥有经济财富的人都有可能受到起诉,不论其应当受到惩罚的程度如何。

②风险社会化;即把责任推向那些被认为可以避免损失货可以通过向其它人收取更高的费用转嫁损失的人。

③诉讼爆炸: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重大损失,注册会计师因而被指控未能及时揭示或报告这些问题,并被要求赔偿有关损失。

6.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违约

过失

欺诈

7.【利害关系人】: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8.民事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一般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

)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9.事务所的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

【连带责任】是指债务人为多数的情况下,债权人即有权请求所有债务人清偿债务,也有权请求其中任何一个债务人单独清偿债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清偿了全

部债务的债务人。有权就其清偿超过自己应分担的部分,要求其他的债务人按各自应承担的部分予以补偿。

【补充责任】行为人本人首先承担民事责任,当主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不足部分由承担补充责任的人来清偿。

应承当连带责任的:

恶意串通;明知违法违规而不予指明;明知损害利益关系人而做不实报告;明知会导致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明知不实不予指明;被示意做不实报告而不拒绝。

10.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诚信,独立性,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执业行为。

11.职业道德框架:

①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

②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

③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12.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具体业务层面):

①自身利益:

②自我评价:

③过度推介:

④密切关系:

⑤外在压力:

14.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独立性】: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因素的影响,诚信行事,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形式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外在表现,使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或职业怀疑态度。

※思路:

①识别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②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

③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如果无法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形,或者拒绝接受审计业务委托或终止审计业务。

在确定是否接受或保持某项业务,过着某一特定人员能否作为审计项目组成员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识别和评价各种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在执行业务的过程中,如果注意到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新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运用独立性框架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

15.【关联实体】

①能够对客户施加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并且客户对实体很重要

②在客户内哦那个有直接经济利益的实体,并且实体对客户具有重大影响,在客户内的利益对该实体重要

③受到客户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

④客户拥有其直接经济利益的实体,并且客户能够对该实体施加重大影响,在实

体内的经济利益对客户重要

⑤与客户处于同一控制下的实体,且该姐妹实体和客户对其控制方均重要

16.【治理层】是指对实体的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

17.【管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

管理层职责:

①制定政策和战略方针

②指导员工的行动并对其行动负责

③对交易进行授权

④确定采纳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第三方提出的建议

⑤负责按照使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报表

⑥负责设计实施和维护内部控制

18.【业务期间】

新客户:审计项目组开始执行审计业务之日——出具审计报告之日

老客户:审计业务具有连续性,业务期间结束日以其中一方通知解除业务关系或出具最终审计报告两者孰晚为准

※提供非鉴证业务:①应当评价提供的非鉴证服务对独立性产生的不利影响。②如果不利影响超出可接受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在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的情况下才能接受审计业务。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①不允许提供非鉴证服务的人员承担审计项目组的成员

②必要时由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审计的非鉴证工作

③有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评价非鉴证业务的结果,或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重新执行非鉴证业务,并且所执行工作的范围能够使其承担责任。

19.【非鉴证服务】

①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

②评估服务

③税务服务

④内部审计服务

⑤信息技术服务

⑥诉讼支持服务

⑦法律服务

⑧招聘服务

⑨公司理财服务

20.【逾期收费】长期未支付应付的审计费用(一般要求审计报告出具前付清上一年度的审计费用)

【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取决于交易的结果或所执行工作的结果。

21【财务报表】是指依据某一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被审计单位历史财务信息做出的结构性表述,包括相关附注,旨在反映某一时点的经济资源或义务或者某一时期经济资源或义务的变化。

22.使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①通用目的编制基础

②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23.整套财务报表:

①资产负债表

②利润表或经营状况表

③留存收益表

④现金流量表

⑤不包括所有者权益的资产和负债表

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⑦收入和费用表

⑧产品线经营状况表

24.【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对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总体目标: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①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②按照审计规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25.【具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了解认定后,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①发生

②完整性

③准确性

④戒指

⑤分类

25.审计工作的前提:管理层和治理层已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26.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27.【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28.【审计的固有限制】事实上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零,因此不能对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29.【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晦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30.【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作用: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参差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基础。

内容: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31.初步业务活动

目的:①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②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事项

③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内容:①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②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③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32.总体审计策略

作用: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

在制定总体审计计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审计范围

②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

③审计方向

④审计资源

33.【重要性】

含义:①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②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做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

③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实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34.【审计风险】

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措施: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

35.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风险越高,需要审计证据越多,质量越高,需要审计证据越少。

适当性:是对审计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控制测试旨在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

实质性程序旨在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36.审计程序的种类:

①检查

②观察

③询问

④函证

⑤重新计算

⑥重新执行

⑦分析程序

37.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代替审计程序,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如果不对应收账款函证,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在函证应收账款时,在资产负债表后某一天函证资产负债表日的应收账款余额。询证函中不列出账户余额,而是要求被征询者提供余额信息,这样才能发现应收账款低估错报。

38.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要求及运用

目的:①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②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③在审计结束或邻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39.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①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②可容忍误差

③预计总体误差

④总体变异性

⑤总体规模

40.总体偏差上限MDR=风险系数\样本量=R\N

41【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他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内容: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声明,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函件,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与其他人士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

41.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范围时考虑的因素:

①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②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

③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

④已获取的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

⑤识别出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

⑥当从一致性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

记得结论或杰伦基础的必要性

⑦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

42.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①项目组成员实施的程序

②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43.【风险评估】

作用:识别,评估和管理影响被审计单位实现经营目标能力的各种风险,而针对财务报考目标的风险评估过程则包括识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评估风险的重大性和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采取措施管理这些风险。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必要程序,特别是位注册会计师在下列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

①确定重要性水平并调整

②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动是否恰当

③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

④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⑤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⑥评价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喝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

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程序内容:

①询问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成员

②分析程序

③观察和检查

44.被审计单位的六个方面:

①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②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7个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财务报告)

③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

⑤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45.会计政策的变更:

如果审计单位变更了重要的会计政策,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变更的原因及其适当性,即考虑:

①会计政策变更是否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要求的变更

②会计政策变更是否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以及是否得到充分披露。

46.【内部控制】是指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

①环境控制②风险评估过程③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④控制活动⑤对控制的监督

47.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近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目的: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类型: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在应对评估的风险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最重要的。

时间: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范围:是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

48.【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去关于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有效性而实施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应当选择为相关认定提供证据的控制进行测试性质:实质控制测试所使用的审计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

两者采用的审计程序的类型相同: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

时间:①何时实施控制测试②测试时针对的控制适用的时点或期间

范围:是指某项控制活动的测试次数,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控制测试。以获取控制在整个拟信赖的期间有效运行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49.【实质性程序】是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50.【存货监盘】

作用:如果存货对财务报表是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对存货的存在和状况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①现场实施监盘②确定其是否准确反映实际的存货盘点结果

存货监盘设计:是否存在,管理层遵守情况,存货盘点程序的可靠性

存货监盘针对的主要是存货的存在认定,完整性认定以及权利和义务认定,注册会计师监盘存货的目的在于获取有关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审计证据,以确定被审计单位记录的所有存货确实存在。已经反映了被审计单位拥有全部存货,并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合法财产。

程序:①评价管理层用以记录和控制存货盘点结果的指令和程序

②观察管理层制定的盘点程序的执行状况

③检查存货

④执行抽盘

⑤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

⑥存货监盘结束时的工作

51.审计结论和报告

52.收入的截止测试:

①以账簿记录为起点

②以销售发票为起点

③以发运凭证为起点

53.持续经营假设中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

(一)被审计单位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适当且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①如果财务报表已作出充分披露,cpa应当发表无保留意见,且增加强调事项段(流动负债高于资产)

②当存在多项对财务报表整体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不确定性时。发表无法表示意见(巨额亏损)

无法表示意见: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基础

③未充分披露,应发表保留意见(无法变现资产)或否定意见(破产)

(二)运用持续经营假设不恰当:不管是否披露,都是否定意见

(三)严重拖延对财务报表的批准:询问原因,可能有重大不确定性,追加审计程序。

54.【期后事项】

(完整版)审计名词解释(参考)

审计: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职能: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它是由审计本身的特征和地位所决定的,是审计本质的客观反映。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审计作用: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审计实践证明,审计具审计作用:有制约、促进和证明的作用。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审计方法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而不只存于某一审计阶段或某几个环节。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意见书、依法做出审计决定和最终建立审计档案,都有运用审计方法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独立: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如果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不能保持独立,存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或屈从外界压力,就很难取信于社会公众。 客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

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在不同情况下均应表现出其客观性。 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 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计划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 会计账目审计:在此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审计逐渐由任意审计转变为法定审计;审计的目的在于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逐笔的详细审计;审计报告的使用人主要是企业股东。 财务报表审计:亦称会计报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进行的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现代审计中理论最完备、方法最先进的一种审计方式。 合规审计:是为查明和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活动或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同、协议和有关控制标准而进行的审计。 经营审计:是为了评价某个组织的经济活动在业务、经营、管理方面的业绩,找出改进的机会并提出改善的建议,而对一个组织的全部或部分业务程序与方法进行的检查。 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相关服务:是相对于鉴证服务而言的,是指那些由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除了鉴证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主要包括:1、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2、代编业务。审计动因:信息理论、代理理论、受托责任论、保险理论和冲突理论等。 审计基本假设:亦称审计假定、审计公设、审计假说、审计公理、审计前提,它是指对审计领域中存在的尚未确知或无法论证的事物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所做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或判断。 会计咨询:包括但不限于: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内部控制、战略管理、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业绩评价、投资决策、政府购买服务等会计管理咨询服务。 会计服务:代理公司注册;代理报关;代理招投标;代理记账;代理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尽职调查、社会责任调查、职工社会保障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价;培训财会人员;其他会计咨询与服务业务。 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多个合伙人通过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来组建事务所。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由两位或多位注册会计师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 行业管理: 政府干预型:是指在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具有较大的影响和作用的管理体制。 行业自律型:是指政府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中较少发挥作用,主要依靠行业自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及性质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及性质: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即通过客观的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种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 3.注册会计师产生和发展不同时期的审计目标: ①账项基础审计:旨在发现和防止错误与舞弊 ②制度基础审计: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和公允。 ③风险导向审计:综合考虑企业的环境和面临的经营风险,分析企业经济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制定审计策略,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时,CPA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报表出错,CPA说没错) 【固有风险】:实质不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该错报单独或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审计前客户自己有问题:如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连同其它错报可能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治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无效错报重大)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将为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内部控制实施,有错报但没发现) 5.社会现状: ①深口袋:当注册会计师作为“保证人”被看做一个拥有经济实力的团体时,投资者和债权人在每次遭遇困境时,往往将注册会计师作为索取的对象,当作承担责任的深口袋,即任何看上去拥有经济财富的人都有可能受到起诉,不论其应当受到惩罚的程度如何。 ②风险社会化;即把责任推向那些被认为可以避免损失货可以通过向其它人收取更高的费用转嫁损失的人。 ③诉讼爆炸: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重大损失,注册会计师因而被指控未能及时揭示或报告这些问题,并被要求赔偿有关损失。 6.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违约 过失 欺诈 7.【利害关系人】: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8.民事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一般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 )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9.事务所的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 【连带责任】是指债务人为多数的情况下,债权人即有权请求所有债务人清偿债务,也有权请求其中任何一个债务人单独清偿债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清偿了全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概述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概述 注册会计师作为向社会提供审计、咨询等*服务的执业人员,应适应的*知识与职业技能。下面梳理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概述,供大家参考借鉴。 审计概述 一、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历年考题情况看,各种题型在本章均可涉及,而且经常将目标理论与审计实务结合考查主观题。在今年的考试中,考生应注意把握:第一,审计要素;第二,结合管理层的认定,确定具体审计目标,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实质*程序;第三,审计基本要求。 二、重点和难点 (一)审计的*质 注意:合理保*与有限保*的区别 (二)审计要素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 (1)三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2)三方关系 (3)管理层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如果某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则不构成一项鉴*业务 (4)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第一,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注意: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的内容;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责任是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第三,两者的关系 2.财务报表(鉴*对象)

3.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1)标准是用于评价或计量鉴*对象的基准; (2)适当标准的特征:相关*、完整*、可靠*、中立*和可理解*; (3)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标准就是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4.审计*据 5.审计报告 (三)审计目标 1.审计的总体目标 2.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四)审计基本要求 1.遵守职业道德要求 2.保持职业怀疑 (1)职业怀疑的内涵 (2)保持职业怀疑的作用 注意: 保持职业怀疑对于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防止审计失败至关重要。 3.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五)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含义 2.重大错报风险 (1)含义及*质;(2)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3.检查风险和含义及*质 4.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5.审计的固有限制

审计名词解释

1.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 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CPA: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 4.CPAO: 5.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 论的证明材料。 6.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audit working papers)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 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术语之一。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7.重要性:在确定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估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错报 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在考虑重要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并评估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预期使用者的决策。 8.审计风险: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 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9.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10.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 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11.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 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12.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格式的措辞不统一,可以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问题来决定的审 计报告。它包括一般审计报告和特殊审计报告。这种审计报告,一般适用于非公布目的。 13.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注册资本及实收 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验资分为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 14.财务报表审阅:是指CPA接受委托,主要通过实施询问和分析程序为主的审阅程序,获取充 分、适当的证据,对财务报表提供有限保证。 15.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 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16.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 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第一节 审计的定义与性质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与性质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和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控制。 上述审计定义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1.审计的主体是“专职机构或人员”。在这里,专职机构指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专职人员则指专门从事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和依法经批准执业的注册会计师。 2.审计关系可由“接受委托或授权”形成。一般来说,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都是接受委托来进行的,而政府和内部审计则多由上级管理部门或领导授权。 3.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审计对象应具体为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管理和财产资源使用情况的经济活动,但这种活动要通过会计、统计等资料,主要是会计资料反映出来。 4.审计工作的执行和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要“按照经济法规和一定的标准”。经济法规和一定的标准既是对审计工作有效控制的依据,也是对审计对象进行判断的依据,只有对审计工作和审计对象都有鲜明的判断依据,才能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使审计结论更好地被有关各方所接受。 5.审计工作的核心是“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这是审计工作区别干其他经济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特征,也是实际进行审计业务工作的主要线索。 6.审计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要通过其自身的工作对被审汁单位的相关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作出判断,并将作出的判断,亦即形成的审计结论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转达给委托或授权单位。 7.审计的本质应概括为“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从这种概括中可以看出,审计职能主要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三种,其中经济监督是其第一职能;审汁职能的发挥要建立在独立性的基础之上,由此独立性在审计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8.审计的最终目的是“确立、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和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控制”。由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委托者或授权者承担着经济责任,其责任的执行结果须经审计机构或人员审核检查后才能确立或解除;而委托者或授权者则通过审计,达到了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控制的目的。 二、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亦即审计的本质特征。如上所述,审计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因此,其本质特征又可集中体现于独立性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颁布的审计法规和注册会计师法等,也都对各审计机构、人员的独立性给予了明确的说明。审计的独立性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概念及简答

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依据的含义: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切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收集的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经济事实和资料。 重要性的定义: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的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错报的定义:是指某一项财务报告项目的金额,分类,列表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审计人员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做出的必要调整。审计风险的定义: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审计报告的定义: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1、审计关系人有哪几个方面 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关系人,即审计主体(审计机构或人员),他们根据审计委托者的委托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有关人员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进行验证、审查,并提出审查报告书或证明书;第二关系人,即被审计单位,它们对审计委托者承担的受托经济责任,须经审计机构或人员验证后才能确定或解除;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者,被审计单位对它们承担某种受托经济责任,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责关系。审计关系必须由委托审计者、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三方面构成,缺少任何一方,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审计将不复存在。 2、审计的属性 答:审计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正因为审计具有独立性,才能对被审计单位确认或解除受托经济责任,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所以,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审计的属性。审计的属性,明确揭示了独立性是审计的特征,经济监督是审计的性质。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机构独立、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3、审计的目标

审计学知识点

审计学知识点 第一章审计概论 (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审计定义包含的内容:审计的主体、审计的授权者或者委托者、审计的客体(对象)、审计依据、审计的目的、审计的本质。 审计独立性:1、机构独立2、业务工作独立3、经济独立审计权威性:指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独立性决定了权威性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者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二)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详细审计阶段产生于英国,又称为英国式审计 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美国先实施的,又称为美国式审计 3、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4、现代审计阶段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勒 (三)审计分类和审计方法 (四)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按审计的内容和目标分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按审计的实施时间分类:事前、事中、事后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审计的方法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按照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 法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 (五)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审计的三种职能: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三种作用: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基本原则 职业道德是指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三个基本原则含义: 1、独立: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2、客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者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审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说题(每题2分,共5小题,共10分) 1.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察、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鉴证及咨询活动。 2.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加强除责任方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相信程度的业务。 3.审计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成立和实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 4.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5.审计业务商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署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拜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两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6.审计凭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建议而使用的全部信息,包含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余信息。 7.审计依据:是注册会计师权衡审计对象公允性、合法性、向来性的尺度,是注册会计师据以提出审计建议、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8.审计工作稿本: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行的审计程序、获得的相关审计凭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9.重要性:指在详细环境下的财务报表中错报金额和性质的严重程度。假如一项错报独自或连同其余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议,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10.审计风险:指的是财务报表存在重要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宣布不适合审计建议的可能性。 11.风险评估:是指以认识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内容,以鉴识和评估财务报表重要错报风险为目的,在设计和实行 进一步审计程序从前实行的程序。 12.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靠谱性、经营的效率和见效以及对法律法例的恪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余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13.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行审计程序,使全部抽样单元都有被采纳的机会。经过获得和谈论与被采纳项目的某些特点相关的审计凭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整体结论。 14.核算偏差:核算偏差是因为公司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惹起的偏差,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权衡每 一项核算偏差,又可把这些核算偏差划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 15.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宣布审计建议的 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达成审计工作后向拜托人提交的最后产品。 五、简答题(试题中一般为3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框架的详细内容。 答:由审计批阅与其余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三大多数构成。 第一部分审计、批阅与其余鉴证业务准则(45个),详细包含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4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批阅业务准则(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余鉴证业务准则(2个); 第二部分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2个); 第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1个)。 2.简述鉴证业务的定义、因素和目标。 答: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加强除责任方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相信程度的业务。 因素:鉴证业务基本准则规范了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凭据和鉴证报告等鉴证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圆满的“鉴证链”。 目标: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踊跃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讲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就收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悲观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2020注会(CPA) 审计 第一篇 基础概念篇——第一节 审计基本概念

考情分析 本篇内容属于审计课程内容的最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审计基本概念、审计基本要求、审计目标和风险模型等基础性内容。 考试中,本篇的相关知识主要是以客观题目进行考查,但是对于认定与审计目标以及重大错报风险,通常还可以结合风险评估内容来考查主观题目。因此在复习中,除了对相关内容进行一般的理解和记忆外,对于认定和审计目标以及重大错报风险还应当加强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本篇目錄 第一节审计基本概念 知识点1.1.1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概念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审计的概念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理解:审计概念的理解 相关角度具体内涵 审计的用户 >>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 >>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 程度; √审计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 议。

【2019年·单选题】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B.审计的目的是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信赖程度 C.审计只提供合理保证,不提供绝对保证 D.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已审计财务报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审计的最终产品只有审计报告,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编制的。 【2018年·单选题】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B.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 C.财务报表审计可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D.财务报表审计提供的合理保证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消除审计风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审计风险不可能消除,只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 知识点1.1.2 业务保证程度 一、鉴证业务与服务业务 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鉴证业务与服务业务的内容

审计审计的定义

审计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 1、审计的主体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关系人 审计的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的相互有责任 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托付人。

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才是审计关系。 (三)审计的差不多特点 审计的三个差不多特点为:独立性、权威性、公平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树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 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点,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平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差不多要求。公平性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托付人的重要前提。 (四)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1.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两者起源紧密相关;两者彼此渗透、融会;两者目的最终一致。 2.审计与会计的区别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产生的基础不同;职能不同;方法不同;工作程序不同。 (五)审计的产生与进展

1.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2.社会条件两权分离或经营治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审计的产生与进展的社会条件。 3.把握审计产生与进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及标致。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一)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指审计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畴。审计客体特指为:国务院各部门,地点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差不多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同意托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治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目的是指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审计的含义、主体和客体及审计对象

审计的含义、主体和客体及审计对象 ( 一)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对象,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及其有关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其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按照实施审计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1. 国家审计的含义 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独立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分配使用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活动。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不仅可以使某一具体的受托责任关系得以正常维系,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受托责任关系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 2. 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组织改善治理和管理,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实现其目标。 3. 社会审计的含义 社会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经济活动及其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的活动。其中,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

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二)审计主体和客体 审计主体通常是指审计关系中的审计人员,即接受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的授权(或委托)而实施审计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主体是审计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专职机构是以审计为专门工作的单位,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专业人员是在上述专职机构中的审计人员。 审计客体是接受审计的经济责任的承担者和履行者,即被审计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等。(三)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是以各种资料反映的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是审计行为所指向和作用的承受体。实质上,无论何种社会制度、何种审计客体,这种承受体都是被审计人员所承担和履行的经济责任,即审计客体的经济责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被审计人员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时,要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并由各类工作人员配合进行一系列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既有以货币计量和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也有不以货币计量和反映的其他活动。所以,人们往往将审计对象泛指为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 从时间过程来看,接受审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还包括未来将要发生的,即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活动。因此,从理论上讲,审计对象是指审计客体因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而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经济活动。简而言之,审计对象是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

注会考试审计科目《审计》第一章 审计概述

第一章审计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是2014年教材新的一章,其中,前两节属于2011年教材,后四节属于2013年教材。 在最近的三年里,本章累计考了15分选择题,年均5分。这表明本章属于高频率、高分值、中难度的章。 近3年题型题量统计表 年度题型题量分值考点 2011 单选 2 2 三方关系,鉴证对象 多选 2 2 固有限制,职业判断 2012 单选 2 2 风险的反向变动,重大错报风险 多选 4 8 职业怀疑,总体目标,审计准则结构,检查风险2013 单选 1 1 具体审计目标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内容讲解 学习提示: 1.考试 本章是新增章,按以往惯例,今年考试可能会受到额外关照。即使不受到关照,本章相关内容在以前年度的考分也不低。 2.学习

(1)本章不少内容如审计报告,管理层责任,重大错报风险等,都将在教材后续内容再次讲解。这表明,有些内容在本章仅作简要介绍,需要在后续内容中深化。 (2)相对来说,第1、6节没有第2、3、4、5节重要,其中,第3节直接涉及到综合题,需要理解;第2,4,5节更适宜考选择题,需要记忆。 3.教材 审阅业务没有介绍,拿来就用;鉴证对象的说法与以前年度不同。 第一节审计的性质 一、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肯定的语气、明确的结论]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2.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审计的保证程度是合理保证[满足使用者的通常要求]。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但低于绝对保证[审计存在固有限制]。 4.审计的基础[基础不牢,大厦将倒]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5.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予以传达。 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形成这样的意见。 [例题•单选题]以下有关审计目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合理利用财务信息提供建议 B.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 C.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D.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 [答案]A [解析]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二、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1.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审计属于合理保证程度的鉴证业务,审阅属于有限保证程度的鉴证业务。 2.两种保证程度的区别 表1-1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的区别 业务类型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 (1)目标在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下,以 积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 表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保证 在可接受审阅风险下,以消极 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 阅意见,提供有意义水平的保 证,保证水平低于审计业务 (2)证据收集程序通过一个不断修正的、系统化 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 的证据,证据收集程序包括检 通过一个不断修正的、系统化 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 的证据,证据收集程序受到有

审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于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 1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 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 从事审计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审计法、财政法规、经济法规、审计法规及其他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5 审计的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预期目标是审查、确认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6 审计的职能对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7 审计的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 8 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三方关系人 审计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或授权)人。 况,并提出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

济责任进行审计。 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或授权)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以审计监督。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 其中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 独立。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一)审计对象 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 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 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三项: 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三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审计的目的 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1经济监督是存在于各种审计形式之中的一种固有职能,也是审计 最基本的职能,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社会再生过程中生产、交 换、分配和消费等宏观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全面监察与督促。内部审 计的经济监督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的会计记录和财务事项进行监 督。民间审计的经济监督是代审计委托者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实行监督。 2经济评价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预测、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审计》基础讲义(必背考点)

第一编审计环境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第一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关注各典型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审计的目的; 第二,审计的方法; 第三,审计报告使用人。 二、启示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客观原因——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征——独立、客观、公正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性质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二、种类 审计按目的和内容不同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

三、审计方法 (一)账项基础审计——详细审查 (二)制度基础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进行抽样,但抽样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模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审查 注意: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识别、评估和应对。 =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注册会计师的法律环境 一、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审慎执业,保证执业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否则,一旦出现审计失败,就有可能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经营失败:是指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的变化,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预期。经营失败的极端情况是申请破产。 (二)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例如,注册会计师可能指派了不合格的助理人员去执行审计任务,未能发现应当发现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三)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注意: 第一,经营失败不等于审计失败,但在经营失败的同时,很可能会追究注册会计师是否存在审计失败; 第二,审计失败是注册会计师没有执行好审计准则造成的,只要存在审计失败,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有过失,有过失就有责任,因此,在发生审计失败的情况下,很可能审计风险就变为实际的损失,进而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由于审计中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特别是,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精心策划和掩盖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尽管完全按照审计准则执业,有时还是不能发现某些重大舞弊行为。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逐步拓展的社会原因和表现形式 三、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 (一)违约 所谓违约,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几方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当违约给他人造成损失时,注册会计师应负违约责任。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在商定的期间内,未能提交纳税申报表,或违反了与被审计单位订立的保密协议等。 (二)过失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产生和性质

第一节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产生 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历程看,注册会计师审计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在英国股份公司出现后得以形成,伴随着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 18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企业主希望有外部的会计师检查企业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于是英国出现了第一批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使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能通过公司捉供的财务报表来反映,因此,在客观上产生了出独立会计师对公词财务报奉进行审计,以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需求。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催产剂”是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当时的“南海公司”以虚假的会计信息诱骗投资者上当,其股票价格一时抉摇直上。但“南海公罚”最终未能逃脱破产倒闭的厄运,使“股东”或“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英国议会聘请会计师査尔斯·斯耐尔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斯耐尔以“会计师”名义出具了“查账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为了监督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利益,英国政府于1844年颁布了《公司法》,1845年,又对《公司法》进行了修订,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1862年,英国《公司法》确定注册会计师为法定的破产清算人,奠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并且是注册会计师制度产生的标志。 而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经历了一个由民间审计向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过渡的历史过程,在1933年和1934年《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出台后,完成了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因此,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产生的标志是1933年((证券法》的出台。美国经济危机的出现是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所致,需要有校正价格机制的其他制度。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报告,在肯定了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的同时,也否定了缺乏公允性和真实性的会计信息,从而有效地帮助了利益集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维护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保证了资本市场的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