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

第一章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P3

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P6

①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协调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

第三节宏观经济调控P9

①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②总供给与总需求

③政府经济管理智能

④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宏观经济目标的内在矛盾)

⑤宏观调控体系

(调控手段;调控方式)

第四节国民经济预警P15

①国民经济预警的基本内容

(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

②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功能、建立程序

(预警系统的功能; 预警系统建立的程序)

③国民经济预警方法简介

(综合指数预警方法;综合指数评分法;计量经济模型方法)

第五节国民经济规划P20

①计划与规划

②国民经济规划体系

(按规划涉及的社会领域分;按规划涉及的对象分;按照规划主体的不同分)

③国民经济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的意义;指标的特点;指标的内容)

④国民经济规划方法(预测方法;编制方法;计划实施方法;结果评价方法)

⑤国民经济规划管理过程(前期研究;规划草案的编制;规划方案的审核与调整;规划的公布实施;规划实施中的检查监督与考核;规划后评价)

第六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P30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统筹城乡发展

(3)统筹区域发展

(4)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8)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9)可持续发展战略

(10)加快城镇化进程

(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发展;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11)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

支持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12)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原则;国家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出台的优惠政策)

(13)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4)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15)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16)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17)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18)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19)扩大内需方针

(20)完善宏观调控

(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21)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

(22)完善财税体制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23)深化金融改革

(加快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24)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

(25)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扩大就业

(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苦的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6)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七节经济增长P54

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②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③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法;三因素分解法)

④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转变)

⑤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我国的经济波动)

第八节循环经济P58

第二章资本积累、循环和周转

第一节资本积累P61

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②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的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

③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二节资本循环P67

①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循环)

②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③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

第三节资本周转P70

①资本的周转时间、周转次数和周转速度

②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③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④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P74

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②资本的本质

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

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P75

①财政收入的分类

(按财政收入的组织形式分类;按预算收入的性质分类;按预算的级次分类;按收入来源的经济部门分类;按收入的所有制构成分类)

②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的项目构成;我国财政的预算外收入)

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P78

①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价格变动;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

②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衡量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P84

①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按政府职能分类;按财政支出项目与资本投资的关系分类;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

②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P86

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

②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政府活动扩张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阶段论;管理行为增长论)

③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分析P91

①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

②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

第五章政府预算

第一节政府预算的原则与分类P94

①政府预算的原则

(预算的公开性、预算的可靠性、预算的完整性、预算的统一性、预算的年度性、预算的法制性)

②政府预算的体系与程序

(以预算的形式差别为依据可以将政府预算划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照预算编制方法的不同可以将预算分为绩效预算计划项目预算和零基预算;根据预算支出分类是按功能汇总还是按部门汇总可以分为功能预算和部门预算)

第二节政府预算的体系与程序P98

①政府预算体系

②政府预算的程序

(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执行)

③决算

第三节我国政府的预算改革P102

①我国政府预算的现状

(目前实行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组成的复式预算;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的分类;现行预算的编制方法;现行预算收入的国库管理)

②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新型复式预算;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科目体系;我国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建立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第四节政府预算管理体制P106

①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

②预算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

(政府间的职能或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③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④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职责;进一步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六章税收与税率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与特征P116

①强制性

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第二节税收制度要素P117

①纳税人

②征税对象

③税率

(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④纳税环节

⑤纳税期限

⑥减税免税

⑦违章处理

第三节税收分类P120

①按税收交纳形式分类

②按课税标准分类

③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

④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⑤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⑥按征收对象分类

第四节税收原则P121

①财政原则

②效率原则

(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

③公平原则

(机会均等;受益课税;量能课税)

第五节税收负担P124

①税收负担的含义

②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的形式;税负转嫁的条件)

第七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财政政策P127

①财政政策的运用

②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失业救济金;各种福利支出;农产品维持价格)第二节货币政策P129

①货币政策措施

(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利率政策;变动法定准备率;其他措施)

②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八章货币、信用与银行

第一节货币P131

①货币起源于商品

②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③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

④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发行及流通程序的确定;其他方面内容的确定)

⑤货币制度类型

(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节信用概述P138

①信用

②信用的职能

③信用的基本形式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信托信用;租赁信用)第三节金融机构(银行)及其体系的一般构成P142

①金融机构

②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

③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节商业银行P144

①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将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支付中介;创造存款货币等信用流通工具)

②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③商业银行的业务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④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

⑤不良贷款与贷款风险分类

⑥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内容;金融创新的原因)

第五节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P152

①专业银行

(投资银行;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

②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消费信用机构;养老或退休基金;信托公司; 租赁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

第六节中央银行P155

①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

②中央银行的特点和性质

③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④中央银行的类型

(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

第七节国际金融机构P161

①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

②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

③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

第九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第一节货币的供给P164

①货币及其职能

②货币的供给

③存款创造

第二节货币的需求P166

①货币的交易需求

②货币的预防需求

③货币的投机需求

④流动偏好陷阱

⑤货币需求函数

第十章金融市场

第一节金融市场的要素和功能P169

①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②金融市场的概念

(基本概念;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我国理论届对金融市场概念的评述)

③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交易对象;交易主体;交易工具)

④交易价格⑤金融市场的功能

(融资功能积累资本的功能;调控功能)

第二节金融市场的分类与运行机制P175

①金融市场的分类

②金融市场运行机制

(运行系统;内调节机制)

第三节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展望P176

①积极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是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是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的要求)

②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

(金融市场发展的条件;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状况;货币借贷市场状况;证券市场状况)

③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展望

(金融结构发展很不平衡;大力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缩小不良资产比例;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健全金融结构更加合理;大力提高我国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加强中间业务)

第四节货币市场P182

①国库券市场

②商品票据市场

③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④同业拆借市场

⑤回购市场

第五节资本市场P184

①股票市场

(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筹资的利弊;优先股筹资的利弊;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②债券市场

(公债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债券投资的基本策略)

第六节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和原则P187

①金融监管的含义

②金融监管的目标

③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依法原则;规范原则;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节金融监管体制P189

①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

②金融业自律

(协调功能;服务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

③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④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第八节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P191

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的形式

②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的组织及其协调的基本内容

③《巴塞尔协议》及《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第九节金融风险与防范P193

①对我国金融风险隐患中的主要因素

(银行资产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日益暴露;金融资

源的不合理配置所隐含的风险;股份公司及其证券欺货市场的不规范因素太多投机成分较大)

②防范与化解我国主要金融风险的措施

(加快企业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理顺银企关系活化银行资产;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银行信贷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实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与风险化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在推进国有企业股份改造过程中减少由过分投机行为带来的潜在风险;健全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与监管力度)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与分类P197

①什么是通货膨胀

②通货膨胀的尺度

③通货膨胀的分类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P198

①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②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投资膨胀;消费膨胀;成本推动;结构失调)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效应P200

①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②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

③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④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P202

①实施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②实行币制改革

③控制工资和物价

④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治理

(控制投资规模;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增长率;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第十二章产业经济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204

第二节产业与企业P205

①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②产业的含义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

③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关联方式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也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

④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四次产业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生产流程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⑤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新古典企业理论

(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⑥现代企业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代理理论与古典和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

⑦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

(企业的性质;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企业生存的依据)

⑧东方企业的特点

(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

⑨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P231

①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质问题的争论)

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

③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

(配第—克拉克定律;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第四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P238

①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②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的关联效应;产业的扩散效应;产业结构的其他效应)

③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

④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涵义;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⑤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机制

⑥主导产业的选择

(主导产业的作用;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⑦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概念;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

⑧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

(关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基准的评说;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比较与测定)

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整

(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过程及其收益;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机制和动力)

第五节产业技术进步主导产业更替P251

①产业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三个阶段—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企业规模与技术进步;市场结构与技术进步)

第六节中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划P255

①中国未来战略产业的选择(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积极扶持和推进微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着眼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格局的特征及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第七节产业转移P261

第八节产业发展趋势P262

①产业聚集化②产业融合化③产业生态化

第九节我国产业政策P266

第十三章涉外经济

第一节国际贸易概论及原理P269

①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

(按货物转移的方向划分;按国境和关境为标准划分;按商品形式划分;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来划分;按参加贸易国地区的多少来划分;安清偿方式划分)

②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

(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政策的演变;贸易政策转换的原因)

③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影响对外贸易政策指定的因素;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国际贸易原理)

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与规则P273

①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

(含义;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的体现)

②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WTO规则根源于市场经济;WTO运行机制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WTO促进其成员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③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表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利益协调的必要性;1974年GATT国际贸易利益协调机制的滞后;WTO对国际贸易利益协调能力的加强)

④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对贸易发展的要求;WTO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⑤WTO的产生

(WTO是1947年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产物;《建立世贸组织协定》的构成;WTO与1947年GATT)

⑥WTO机制

(WTO的宗旨与原则; WTO的职能与地位; WTO的组织结构)

⑦WTO的运行与作用

(管理与实施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发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发展回合谈判;WTO建立后的作用)

⑧中国与WTO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中国加入WTO的法律文件; 中国加入WTO的权利与义务; 中国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中国外贸战略政策P297

①提出大经贸战略的指导思想

(从实际出发;以自力更生为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

②大经贸战略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③大经贸战略的目标

(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弥补我国资源资金和技术的缺口;集约化发展;市场多元化;地区分工合理化;实现良性循环)

④实施大经贸战略的措施

(彻底转变旧观念;树立全局思想;要求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

⑤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对外开放政策;平等互利原则;外贸外交互相配合的原则;进出口平衡原则;现行出口政策;现行进口政策)

第四节国际资本流动形式与特点P303

①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形态

(商品资本的国际流动;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生产资本的国际流动)

②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③国际直接投资

④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信贷;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国际证券投资)

第五节国际收支P307

①国际收支的概念

②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

第六节外汇市场和外汇交易P314

①外汇市场

②外汇交易

(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套汇和套利;外汇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

③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的概念和类型;外汇风险管理)

第七节国际融资P322

①国际融资的作用

(补充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科技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及增长;国际融资可以推动国内外资源的转化;改善国家的债务结构推迟还债高峰;通过国际融资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发展企业集团增强国内

外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②国际融资的资金来源

(欧洲货币市场;各国国内资金市场;各国政府资金;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③国际融资方式(国际货币市场的融资)

④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国际证券融资;国际贸易融资;国际租赁融资;国际项目融资;中长期信贷)第八节区域经济合作P329

①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部门一体化;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②中国与APEC

(参与国的广泛性和差异性;功能性联合;开放性;多层次交叉的合作体系)第九节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策P331

①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作用与途径(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对外贸易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途径)

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③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策

(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规范市场规则积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去;发展周边关系珍惜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亚太环境;既要反霸权又要积极主动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借鉴别国经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第十节引进外资战略与政策P335

①中国引进外资的历史回顾

②引进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③引进外资概述

④我国引进外资的渠道方式

(我国间接利用外资方式;我国直接利用外资的方式)

⑤我国引进外资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措施

(合理安排引进外资的结构;适当地控制利用外资的规模特别是重视对国外

借债的控制;合理引导引进外资的投向;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注重引进外资的经济效益;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第十一节“走出去”战略P341

①“走出去”战略的含义和由来

②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和意义

(“走出去”战略;“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③“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第十四章市场营销管理

第一节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管理P344

①市场与市场营销

②市场营销管理

(负需求;无需求;潜伏需求;下降需求;不规则需求;充分需求;过量需求;有害需求)

第二节市场营销管理哲学P346

①生产观念

②产品观念

③推销观念

④市场营销观念

⑤客户观念

⑥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第三节市场营销管理过程P349

①分析市场机会

(发现市场机会;评价市场机会)

②选择目标市场

(市场集中化;选择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市场全面化)

③设计市场的营销组合

(市场营销组合的构成; 市场营销组合的特点;大市场营销的内涵与特点)

④管理市场营销活动

第四节市场营销学与相关学科P354

2021年高级经济师最新版

高档经济师 高档经济师(Senior Economist)是国内职称之一。高档经济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评价办法。凡申请参加高档经济师资格评审人员,须通过全省统一组织高档经济师资格业务考试。高档经济师实行资格评价与职务聘请相分离。具备博士学位,或获得中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人员,达到副高档或不分正副高档资格条件,可按规定程序申报评审副高档或不分正副高档资格。 1范畴 企事业单位中,凡直接从事经济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经济筹划、经济贸易、经济监督、经济研究、生产调度、财税金融、开发投资、证券保险、网络商务、物资物价、资产评估、人力资源管理、房地产业、旅游业、社会保险以及公司职工专业技术培训教诲、公司经济法律、公司管理征询等岗位工作经济专业人员,符合相应任职条件可申报评审、确认或通过考试获得经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高档经济师考试报名学历、资历规定必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获得经济师(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下同)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以上。 二、研究生研究生学历(研究生学位),获得经济师资格后,

从事本专业工作4 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获得经济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 四、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或获得大学专科学历且合计从事本专业工作)以上,获得经济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 五、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及相应奖项) 以上获奖项目重要完毕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或获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获得省(部)级(涉及全国性行业)以上先进管理奖项。 2条件 专业知识 一、系统掌握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有关专业知识和当代经济管理科学知识。 二、掌握国家关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工作方针、政策,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及各项配套法规、规章和规定。 三、理解国外当代经济管理科学理论、办法和发展趋势,结合本行业或本部门(单位)实际状况,提出有较高价值政策性意见,指引本行业或本部门(单位)经济工作。 工作经历 获得经济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主持大、中型公司经营管理活动2年以上。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 第一章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P3 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P6 ①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协调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 第三节宏观经济调控P9 ①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②总供给与总需求 ③政府经济管理智能 ④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宏观经济目标的内在矛盾) ⑤宏观调控体系 (调控手段;调控方式) 第四节国民经济预警P15 ①国民经济预警的基本内容 (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 ②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功能、建立程序

(预警系统的功能; 预警系统建立的程序) ③国民经济预警方法简介 (综合指数预警方法;综合指数评分法;计量经济模型方法) 第五节国民经济规划P20 ①计划与规划 ②国民经济规划体系 (按规划涉及的社会领域分;按规划涉及的对象分;按照规划主体的不同分) ③国民经济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的意义;指标的特点;指标的内容) ④国民经济规划方法(预测方法;编制方法;计划实施方法;结果评价方法) ⑤国民经济规划管理过程(前期研究;规划草案的编制;规划方案的审核与调整;规划的公布实施;规划实施中的检查监督与考核;规划后评价) 第六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P30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统筹城乡发展 (3)统筹区域发展 (4)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8)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9)可持续发展战略 (10)加快城镇化进程 (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发展;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11)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北京市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考试及申报问题解答

什么是“以考代评”,试行以考代评的系列(专业)有哪些? 答:“以考代评”即以考试代替评审。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国家或北京市统一组织的规定科目考试,达到规定成绩者可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 具体考试、评审时间安排请查阅北京市人事局《关于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 什么是“考评结合”,试行考评结合的系列(专业)有哪些? 答:“考评结合”即考试与评审相结合。考试与评审分别是评价工作的两个环节,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国家或北京市统一组织的规定科目考试,达到规定成绩者才能申请参加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取得专业技术资格。

具体考试、评审时间安排请查阅北京市人事局《关于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 考评结合专业考试科目合格后该怎么办?证书有效期几年? 答:考评结合专业考试科目合格后,申报人可以根据相关系列(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要求,申请进行评审并按该评委会的要求在规定时间进行面试答辩。考评结合专业考试的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如果考评结合专业考试为国家统一组织的执(职)业资格考试,该科目合格成绩有效期按照相应执(职)业资格考试成绩管理规定执行。 什么是专业技术资格? 答:专业技术资格是由人事行政部门授予的一种技术称号,是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什么是考评结合? 答:即考试与评审相结合。考试与评审分别是评价工作的两个环节,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国家或北京市统一组织的规定科目考试,达到规定成绩者才能申请参加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取得专业技术资格。 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条件是什么? 答: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颁布的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或有关文件规定的基本要求。具体条件要求可登陆相关专业的评委会网站或致电相关专业评审服务机构咨询。 没有取得初级职称的人员能否直接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答:自 2005年起,对于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不再要求必须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只要符合学历及从事专业工作年限的要求,即可直接申报。 从事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致,如何申报? 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是针对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因此所申报专业应与从事专业相一致。自 2005年起,本市不再组织“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专业知识考试”。除卫生、体育教练员系列外,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不再要求申报人必须具有本专业学历。 过去北京市组织的“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专业知识考试”与考评结合系列中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区别是什么? 答:“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专业知识考试”是针对所学专业与申报专业不一致人员参加评审的附加环节;而考评结合系列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针对所有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是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得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职(执)业资格证书能否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答:凡取得国家明确规定可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无需换发《北京市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可持该证书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 对申报以考代评系列人员的外语要求是什么? 答:凡参加国家人事部和北京市人事局组织的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职(执)业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聘用单位可根据岗位需要自主决定对应聘人员的外语成绩要求。 对申报考评结合系列人员的外语要求是什么? 答:凡实行考评结合的系列(专业)及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广播电视艺术、技校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系列(专业),外语考试成绩可不作为申报否定条件,其合格成绩(含 197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参加2004年度及以后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45分及以上)或当年考试成绩作为职称评审的要素之一。 对申报评审系列人员的外语要求是什么? 答:申报评审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取得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含 197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参加2004年度及以后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45分及以上)。 符合哪些条件可免于职称外语考试? 答:根据京人发〔2004〕96号文件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免于外语考试:(1)取得外语(从事翻译工作人员及外语教师第二外语)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申报中、高级职称评审(2)获得博士学位申报高级(含正高级)职称评审;获得硕士学位申报中级职称

现形势下企业实施_减员增效_举措的思考_张志强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udies Institute 管理研究院 P. 47 摘要:针对一些企业进行的“减员增效”类型的人事制度举 措,本文结合实际,对减员能否增加效益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深化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内容,提出了减员增效的战略(长远)思考。 关键词:企业 减员增效 措施 思考 由于自2011年以来,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式倍受考验与挑战,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钢铁行业)出现了30多年首次且大面积的亏损的局面。为此,个别企业为扭转不利局势,实行内部挖潜改革,进行了“减员增效”类型的人事制度举措,将精简下的人员实行待岗、内退等待遇;人员缩减了五分之一。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已形成一个体系,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全球经济滑入低谷,受此影响下,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着严峻的 考验:国内经济增长减缓,且持续低迷,特别是在钢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在此情况下,企业为扭转不利局面,从企业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即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科技进步、挖潜人力资源,改变传统体制。所以减员增效作为企业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改革措施,被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管理者采纳、 接受,也成为了深化人力资源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效率的前提。 一、减员能否增加效益 所谓减员增效,就是要减少目前在岗人员数量,以求增加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尽可能用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生产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产品。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追求利益为中心,企业用工数量与生产规模一致,才能 现形势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举措的思考 张志强 安钢集团永通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 续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保险及福利费用支出等,预测整个人力资源费用占总费用比例,在今后人力资源费用支出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4.推行由上而下的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制度。为了能增强人力 资源费用支出的预见性,避免或减少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对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有效监管。首先,必须建立由人力资源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与考评四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其次,应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企业总体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由企业领导层提出人力资源费用总预算。再次,由于人力资源费用贯穿整个企业部门,应将预算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对本部门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和离职费用进行基础测算,提高预算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5.建立人力资源费用控制制度。建立人力资源费用控制制度 以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费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首先,人力资源费用的事前控制是在企业中建立一套成本预警系统,通过费用预测和决策来确定目标成本,然后指定工资费用限额。企业内的各个部门按照该计划组织生产,实现人力资源费用的有效控制。其次,人力资源费用的事中控制是指在人力资源费用形成的过程中,要及时、持续地将控制标准与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比较。当发生偏差时要预测发展的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把差异控制在被允许的范围之内。最后,人力资源费用的事后控 制是指生产发生之后将实际人力资源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并对以后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6.建立人力资源费用考核制度。进行费用执行情况的分析 和反馈,并依此评价和追究责任,就要建立人力资源费用考核制度。首先,规定好考核标准与执行程序,包括考核的指标、目标尺度的唯一解释方法、人力资源费用在核算时是否划分资产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采用的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标准以及与人力资源挂钩的业绩报告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其次,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业绩与考核间的惩罚关系要做出明确规定,让员工及管理者了解业绩的好坏与奖惩关系,促使考核系统长期运行。 参考文献 [1]《新编预算会计》编写组.新编预算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5-36 [2]娄玲玲.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战略研究.贵州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9 [3]赵凤敏.关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120-124. [4]董志强.人员管理的经济方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3-90[5]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36-143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评结合中评审是怎么进行的

北京市高级经济师考评结合中评审是怎么进行的? 浏览次数:436次悬赏分:200 |解决时间:2011-3-2 18:18 |提问者:匿名 最佳答案 一、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请在2011年3月1日-15日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点击“职称评审”-> “网上申报”栏目进入申报系统。申报人员应根据本人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选择一个专业,并按系统要求在线填写、提交个人信息。二、个人信息提交成功后,请用A4纸打印《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3份(可双面打印),并左侧双钉装订。 三、申报人员应按“材料要求”中所列内容,带齐申报材料在2011年3月17 日-19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4:00)到北京市人事考试中心一层办公大厅进行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审核的人员须在规定时间内网上缴纳答辩及评审费用共计280元整。发票将在答辩当天现场发放给申报人员,届时请注意签收。 四、答辩预计在2011年5月25日-6月21日进行,申报人员可于答辩前3~5天在本网站“职称评审”->“答辩安排”栏目中查询个人具体答辩时间。答辩当天,申报人员须持打印的“答辩通知书”并按其上规定的时间、地点及要求参加答辩。 五、评审结果将在评审结束的1~2个月后公示,公示期为15天。申报人员可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查看公示结果。 六、公示期过后,申报人员可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在“职称评审”->“评审结果查询”栏目中查询、打印“评审结果通知书”。通过人员请在“评审结果通知书”中规定的时间内领取存档材料及证书,并及时到个人档案存放部门办理存档手续。未通过人员可按“评审结果通知书”上规定的时间领取申报材料,逾期未领的材料将由我中心统一销毁。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2018北京高级经济师_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前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关于高级经济师资格试行考评结合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4]54号)的要求,申报高级经济师(高级国际商务师)的人员须通过《经济理论与实务》科目的考试。受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我们编写了《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考试从高级经济师的专业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财税、法律等内容。重点考察申报人员对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理解程度,对经济基本理论、业务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政策、理论、技术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 考试不指定教材,申报人员应依据考试大纲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经济理论、业务知识及相关政策,做好考试准备工作。 《经济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八年一月

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方式 (三)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四)现代化经济体系 (五)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六)收入分配制度与公平效率原理 二、市场供求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曲线 (二)供给与供给曲线 (三)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模型 三、生产成本与市场结构 (一)成本与成本函数 (二)市场结构及其特征 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四)经济波动 (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六、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一)市场运行机制与市场均衡 (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四)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 (五)国民经济衡量、监测与预警 (六)宏观调控政策目标选择 七、财政与金融 (一)财政与财政政策 (二)货币与货币政策

北京市专业技术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考试攻略

北京市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考试攻略 首先要确定的是所考系列(专业)的证书授予方式,各个专业情况请见下表

其他专业为评审。 什么是“以考代评”? 答:“以考代评”即以考试代替评审。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国家或北京市统一组织的规定科目考试,达到规定成绩者可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与待遇不挂钩,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岗位需要,择优聘任。 什么是“考评结合”? 答:“考评结合”即考试与评审相结合。考试与评审分别是评价工作的两个环节,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国家或北京市统一组织的规定科目考试,达到规定成绩者才能申请参加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取得专业技术资格。 考评结合专业考试科目合格后该怎么办?证书有效期几年? 答:考评结合专业考试科目合格后,申报人可以根据相关系列(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要求,申请进行评审并按该评委会的要求在规定时间进行面试答辩。考评结合专业考试的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如果考评结合专业考试为国家统一组织的执(职)业资格考试,该科目合格成绩有效期按照相应执(职)业资格考试成绩管理规定执行。 什么是专业技术资格? 答:专业技术资格是由人事行政部门授予的一种技术称号,是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条件是什么? 答: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颁布的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或有关文件规定的基本要求。具体条件要求可登陆相关专业的评委会网站或致电相关专业评审服务机构咨询。https://www.360docs.net/doc/0c9157776.html,/zcwj.asp 没有取得初级职称的人员能否直接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答:自2005年起,对于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不再要求必须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只要符合学历及从事专业工作年限的要求,即可直接申报。 从事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致,如何申报? 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是针对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因此所申报专业应与从事专业相一致。自2005年起,本市不再组织“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专业知识考试”。除卫生、体育教练员系列外,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不再要求申报人必须具有本专业学历 对申报以考代评系列人员的外语要求是什么? 答:凡参加国家人事部和北京市人事局组织的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职(执)业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聘用单位可根据岗位需要自主决定对应聘人员的外语成绩要求。 对申报考评结合系列人员的外语要求是什么? 答:凡实行考评结合的系列(专业)及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广播电视艺术、技校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系列(专业),外语考试成绩可不作为申报否定条件,其合格成绩(含197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参加2004年度及以后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45分及以上)或当年考试成绩作为职称评审的要素之一。 对申报评审系列人员的外语要求是什么? 答:申报评审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取得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含197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参加2004年度及以后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45分及以上)。 符合哪些条件可免于职称外语考试? 答:根据京人发〔2004〕96号文件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免于外语考试:(1)取得外语(从事翻译工作人员及外语教师第二外语)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申报中、高级职称评审(2)获得博士学位申报高级(含正高级)职称评审;获得硕士学位申报中级职称评审。(3)留学回国人员首次参加职称评审。(4)申报副高级职称评审时已取得职称外语合格证书(含1977年底前参加工作人员外语成绩达到45分)的人员申报正高级职称评审。(5)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剖析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剖析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 第一章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P3 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战略P6 ①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协调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 第三节宏观经济调控P9 ①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②总供给与总需求 ③政府经济管理智能 ④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宏观经济目标的内在矛盾) ⑤宏观调控体系 (调控手段;调控方式) 第四节国民经济预警P15 ①国民经济预警的基本内容 (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 ②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功能、建立程序

(预警系统的功能; 预警系统建立的程序) ③国民经济预警方法简介 (综合指数预警方法;综合指数评分法;计量经济模型方法) 第五节国民经济规划P20 ①计划与规划 ②国民经济规划体系 (按规划涉及的社会领域分;按规划涉及的对象分;按照规划主体的不同分) ③国民经济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的意义;指标的特点;指标的内容) ④国民经济规划方法(预测方法;编制方法;计划实施方法;结果评价方法) ⑤国民经济规划管理过程(前期研究;规划草案的编制;规划方案的审核与调整;规划的公布实施;规划实施中的检查监督与考核;规划后评价) 第六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P30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统筹城乡发展 (3)统筹区域发展 (4)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8)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9)可持续发展战略 (10)加快城镇化进程 (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发展;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11)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加大对西部地

期末复习中级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

期末复习中级宏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重点涉及到的名词解释(黑体为主白体为辅)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把经济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的研究 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们货币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降,形成通货紧缩。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 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所要研究的变量 第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是给定时期的经济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实际GDP:用一组不变的价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实际获得的可用于个人开支和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第三章 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要素价格:是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数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多雇佣一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产量 资本的边际产量:是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从一单额外的资本所得到的额外产出量可支配收入:支付了所有税收后的收入 欧拉定理: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上课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 重点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 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 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 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 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 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 化而不断变化。

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必考考点

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必考考点 我国产业布局的演变 我国产业布局的历史轨迹,表现为“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逐渐演变的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1949-1978年:均衡产业布局政策 建国初,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工业,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京、南京、无锡化市的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94%,内陆地区近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所以,采取大规模向内地推行工业化模式,以求均衡发展。 均衡产业布局政策选择的评价:当时的产业布局主要是以政策导向为主,重工业不仅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继续发展,而且在中西部也大规模推进重工业化过程,选择的布局地点也以战备为需要。因此,我国重工业化布局不具有比较优势特征,是缺乏效率和效益的重工业化。同时,这种又调生产力的均衡布局和地方工业自成体系,违背比较优势原则的政策,造成了我国工业体系“遍地开花” 改革前我国政府对空间公平的追求基于对效率的提高,用整体的效率损失换取区域的均衡发展,表现为近30年时间全国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都处于增长缓缓乃至停滞状态。 (2)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产业布局政策 1978年以后,在对传统计划体制进行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主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侧重公平转向侧重效率,一改过去的均衡发展,实施区域经济倾斜发展战

略,把建设的重点转向东部沿海地区。无论是引进外资、国家投资、优惠政策方面,产业布局政策都倾向于东部。 第一,非均衡产业政策对我国的积极的影响:产业布局经历了从均衡到非均衡较转变后,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分布,由南向北展开的布局;根据各地域的优势,初步形成了产业布局的地域分工;一批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增强,有效带动了周围区域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劳动作用增强,形成了工业密集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 第二,非均衡产业布局的负面影响:地区经济差距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1980~1992年群间,中部同东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对差距由31.2%扩大到了43.1%,西部同东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43.8%扩大到50.5%;区域经济磨擦,地区封锁日趋强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财税实行“分灶吃饭”和分权体制改革以来,区域中的地方政府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力,区际关系开始按市场规则行事,由于转轨时期新旧体制的磨擦,使区域经济形成经济活跃经济紊乱并存的局面;产业布局非区位化,引发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布局中重复引进,浪费现象严重;注重地区经济倾斜,忽视产业倾斜。我国在产业布局实践中对东部进行了全面倾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的农业、能源、原料和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上册)经济学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上册)经济学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经济体制P3 ①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经济体制) ②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 (计划配置资源方式;市场配置资源方式) ③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商品生产与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控经济的手段;计划与市场本身都有优势和不足;计划与市场必须科学地结合)第二章市场经济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6 第二节市场经济运行机制P6 ①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的概念; 价格机制的作用) ②供求机制 (供求规律; 供求机制) ③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的概念; 竞争的分类) 第三节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以信息化与高度自动化为特征的生产力为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体系高度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流通手段信用化;以技术劳动力为本位;商品的价值和概念发生了变化;比古典市场经济的文明程度更高;国际性更强的特征;更加注意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特征)P10 第四节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P13 ①市场失灵 (市场解决不了的总量问题;市场不能有效处理外部不经济问题;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无法自发地消除垄断;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市场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浪费) ②宏观调控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③政府失灵 (信息不完全;政策不正确;利益集团压力;政府官员腐化)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加自觉有力)P16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柜架P17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P18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和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第四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有经济布局与国企战略性改组P25 ①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②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 第五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培育和完善P26 ①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 ②培育和完善我国的现代市场体系 (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培育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第六节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P29 ①整顿市场秩序 (查处大案要案健全质量监管机制;切实实现政企分开;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法制严格执法逐步把市场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②完善市场规则 (市场进度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③加强市场监督 (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 第四章市场与企业 第一节市场产生与发展P33 ①市场概念与市场分类 (市场概念; 市场分类) ②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③社会主义市场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市场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