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

汉字与书法

1.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

⎪⎨⎪⎧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

(1)历史条件⎩

⎪⎨⎪⎧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

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

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

(1)特点

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4)宋明书法的个性化创造,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还有赵佶创造的“瘦金体”。

3.分析时代变迁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形成及特点的影响

首先,从汉字的起源到商代成熟文字——甲骨文的出现,都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使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到秦朝用小篆体(随之又用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既是社会生产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而社会生产和巩固国家统一,又是能够实现统一文字的根本。

第二,随着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及教育的发达,使单体汉字的数量极其庞大和知识群体的形成,这样,汉字在保持其实用性的同时,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东方审美情趣的艺术功能开始形成。造纸术及笔墨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在魏晋时期,汉字就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隋唐盛世的出现,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在社会走上正规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在书法艺术也呈现出讲究法度和规范的特点。

第三,宋代统治者出于消除地方割据和武将专权的政治需要,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化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同时,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呈现出各具情趣和诛求个性而忽略法度的特点。

第四,明代,城市工商业进一步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政治思想上专制色彩日趋浓厚,这使明代的书法艺术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训练提升】

基础题

1.秦朝实行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C.秦朝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

2.下列关于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秦小篆

B.在唐代初期已经能欣赏到王羲之的《兰亭序》

C.借物抒情,追求意境神韵的画是文人山水画

D.北宋书法大家书法风格都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3.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4.怀素曾这样描述一种书法形式“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当时擅长这种书法的人物是

A.王羲之 B.张旭

C.柳公权 D.颜真卿

5. 文征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诗文书画俱佳。下图是其书

法代表作之一的《西苑诗十首》(局部),该作品()

A.隶书范式突出

B.楷体特色毕现

C.行书风格明显

D.草书形韵兼备

6.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 隶书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提升题

1.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2.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

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

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4.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他所评论的书体是A.小篆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5.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6.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参考答案

史料研读

答案一是中国文字和绘画起源上有相通之处,二是在表现形式尤其是笔墨运用上书法与绘画有共同的规律性。

训练提升答案及解析

基础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分析和解题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当时的孔子提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主张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故B项符合题意。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D两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

2.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注意获取材料中的答题信息“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中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

3.答案D

解析:张胜利先生认以自己的独特感悟,提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是书写者的天人合一、心手双畅与生命、精神的升华,跃动的点画线条形成律动的音乐。书法家的情绪、心态、环境、功力、顿悟、体质、时代等因素,导致书法家创作的作品具有随机性、不可逆性、不可重复性!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怀素观云翻舞滚而顿悟书道之奥秘,因此选 D

4.答案B

解析:材料上的描述是草书,张旭人称“草圣”。A王羲之以行书、楷书见长。C柳公权以楷书见长。D颜真卿以楷书见长。

5.答案C

解析: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与题中字体不符,故A错误;楷书字形方正,结构形体严整,与题中字体不符,故B错误;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新,又飞洒活泼,故C正确;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与题中字体不符,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故B项正确.

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与小篆之后,并且不是国家强力推行的书体,故A项、C项和D项错误.故选B.

7. (1)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

(2)东汉末年,王羲之

(3)孔子

(4)蔡伦,丝绸之路

(5)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的先辈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等。

提升题

1.【答案】A

【解析】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前一个文字的笔划比较繁琐,后面的比较简单,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使用文字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而造成的笔划的简省。,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它是主要因素。D项是秦统一后推行的,它是干扰项,其他两项是无关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争霸战争服务的,变法并未涉及文字的演变问题,所以排除C项。西周到战国时期书写材料是有些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字体简化的原因,它对字体由繁到简的变化影响不大,并不是字体简化的主要原因。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故A项错误;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流行的字体是隶书,这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C项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排除AC;B项“完全”说法太绝对;根据“汉字把广

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正确。

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由材料描述可知:因为篆体难写故让胥吏修改。在结合所学知识隶书是由小篆演化而来的,故,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是该字体形成的背景,C和D都与材料无关,故不选。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7.答案

(1)无道理。因为结绳仅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

(2)有道理。因为商朝已有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3)秦统一后的“书同文”。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各诸侯国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影响:克服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 汉字与书法 1.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 ⎪⎨⎪⎧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 (1)历史条件⎩ ⎪⎨⎪⎧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 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 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 (1)特点 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2-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练习:课后作业7汉字与书法

基础夯实 1.在考古中,发觉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等。下列对它们表述正确的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肯定的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解析可用排解法。A项不成立,由于这些刻符还不是成熟的文字,其产生时间远远早于国家的形成;C项与史实不符;D项迷惑性较大,但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相对隔绝,区域沟通几乎不存在,也与史实不符。 答案B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亲临泰山封禅,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纪功。假如让你从书法的角度来评价李斯所刻的铭文,你认为下列哪一说法最精确()(导学号52400040) A.圆润纤细,布局均匀,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B.起笔、运笔、转折、收笔,都能曲尽其妙 C.留意规范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 ,有意无法 解析秦朝的官方字体是小篆,只有A项是描述小篆的特点。 答案A ,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唐人() B.尚态 C.尚志 D.尚理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力量。晋人书法有着丰富的内涵、潇洒自然的风韵;唐人书法讲究规范和 ;宋人书法强调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共性化制造;清人“尚变”,即追求变化。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4.《美的历程》中说:“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宏伟豪壮的气概心情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肯定形式、规律、律令中。”下列作品最能体现以上书法特征的是() B.张旭 C.颜真卿 D.米芾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量。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张旭是唐代草书大家,米芾是宋代书法家;颜真,符合题干材料的要求。故选C项。 答案C (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B.颜真卿 C.吴道子 D.怀素 解析由所学学问可知,材料讲的是唐代书法,“张颠”指的是草书圣手张旭,“零陵沙门”指的是在草书方面有答案D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当() A.效法道家 B.有意无法 D.超越古人 解析材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知王僧虔主见要形神兼备。 答案C 力量提升 7.我国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善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解析依据题干,A项邮票的字体方正,字体多为长方形,属于隶书;B项邮票的字体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属于项邮票中的字体任情纵性、勾连不断,属于草书。行书工整清爽,飞洒活泼,C项为行书。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项。 答案C 8.中国古代书法在进展进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右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导学号52400041)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伸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笔画简约流畅 解析《黄州寒食诗帖》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正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色。答案D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 1 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①秦汉小篆、隶书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 ③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④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⑤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3印宗秦汉:中国印章的刻制,常以篆体入印,故称篆刻。秦汉是标志性时期,明中后叶发展到高潮——文彭 4举例说明“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6书法特点①用性---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②术性---体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7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8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实用性不强,但却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9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④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如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 10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11、2008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意识? 会徽将中国5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艺术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 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这一设计凝聚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神韵。 鲜红的色彩传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热情气氛;寓意丰富的图形, 形如一个“京”字,表达了举办地的名称;也像一个冲向终点的运动员, 体现了冲刺极限、创造辉煌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似一个载歌载舞的人表 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来宾的热 情与真诚。 12、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含解析) 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文字作用 (1)记录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 (2)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汉字演变 (1)出现: 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②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③商周:“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统一: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统一提供了条件。 ②措施: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推行“书同文字”。 ③意义:为隶书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提供载体。 (2)士人群体形成,是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2.发展历程

(1)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2)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成为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1.对先秦文字的认识 (1)甲骨文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而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对秦朝“书同文字”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不是隶书。 2.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 (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它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3.如图作品有什么特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岳麓必修3)2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堂探究探究一:读中华汉字品中华书法听中华歌谣感受汉字之美 朗诵《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同祖同宗是炎黄/同根同脉是汉唐/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歌曲)叶敏《中国风》:李小龙截拳之道走遍世界无敌手/中国武术天人合一博大精深无尽头/李白饮酒观沧海飞流直下三千尺/唐诗宋词水墨书法龙的文化最风流/中国字的结构横平竖直最讲究/瓷器里最稀有豆青色的青花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我们做的最牛/五千年谈论英雄尽在青梅煮酒 (歌曲)雪村《志国》:油豆角子焖猪蹄儿/做饭是那谁俺家那口人儿/我让她学学咱中国字儿/早上好可别说good morning (歌曲)解晓东《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先感受汉字之美,然后再踏上探源之旅) 探究二:讲故事辨七体知汉字之渊源流变 故事一:庖牺氏造字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故事二:仓颉造字传说 上古仓颉为黄帝左史,生而四目,有睿德。见灵龟负图书,丹青甲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语、山川,指掌而拼文字。文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材料1: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材料2: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的说就是中国文字起源,或者说中国文字的孑遗。——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材料3: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问题1:上述材料关于文字的起源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那些更可信?文字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4 材料5 材料6 材料7

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无答案)

课题: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编号:10 【复习检测】 1.唐诗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说一说他们的代表作? 【目标展示】 1.汉字演变的过程? 2.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古代中国的文人画代笔作品是什么? 4.京剧是如何产生的? 【自主学习】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后来形成汉字。至,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汉字按照、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 (1)发展阶段: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 (2)三种形体 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价值。代表: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等。 ③行书:特点:兼具的规矩和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兆页、明朝文征明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 元明清时期

(1)成就:士大夫的成就最为突出。 (2)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 (3)代表:元代王冕的《》、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 三、京剧的出现 (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2)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的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京剧。(产生)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的著名艺人。(成熟) 【课堂练习】 1.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生②净③旦④丑 B.①净②生③旦④丑 C.①旦②生③丑④净 D.①旦②净③丑④生 2.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其字体属于()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3.《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人文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课后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作业 岳麓版必修3【必做练习】

第7课汉字与书法 [随堂检测]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解析:选B。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的甲骨文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当时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占卜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表格只是体现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没有涉及甲骨文字本身,无法得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2.《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B。“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分析各备选小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材料不能表明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③错误,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3.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解析:选B。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A项字体属于楷书,B项字体属于隶书,C项字体属于行书,D项字体属于草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4.《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兄侄颜季明的草稿(如图)。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国家壮烈牺牲,身首异处,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下列作品中,与《祭侄文稿》风格一致的是( ) A.秦《泰山石刻》B.王羲之书《兰亭序》 C.颜真卿书《多宝塔碑》D.西周散氏盘铭文 解析:选B。《祭侄文稿》体现的是行书字体,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A项是小篆字体,B项是行书字体,C项是楷书字体,D项是金文,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5.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列是有关“和”字的几种字体 材料中的图一至图三分别属于何种字体?图二字体的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中有关和谐的理念。 解析:第一、二小问,结合所学篆书、行书、隶书等字体特点进行判断和迁移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和谐理念注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可结合儒家、道家、墨家政治主张进行回答。 答案:字体:篆书(或小篆)、行书、隶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理念:儒家的“仁”、“礼”;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学业达标] 1.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有许多刻画的符号,经研究原来是一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秦朝 答案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指的是甲骨文,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商朝,故B项正确。 2.研究商代的历史,需要解读的文字是( )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文字形式主要是甲骨文和金文,故选A项(甲骨文)。B 项的字体是秦代的小篆,C项的字体是楷书,D项的字体是行书,均排除。 3.西周时,文字多刻在青铜器皿上,青铜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这反映出西周( ) A.青铜铭文追求审美功能B.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C.文化传承意识增强D.宗法礼仪渐趋崩溃 答案 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审美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描述了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没有

说明青铜器本身的工艺,故B项错误;通过“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可得出这些铭文是人们了解西周历史的有效渠道,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文化传承意识的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宗法礼仪的变化,故D项错误。 4.史载,秦朝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凡制造度量衡器,都得刻上这个由四十字组成的诏书。因陶制量具不能刻字,就用刻了字的十个木戳,印在陶制量具上连成一篇诏书。据所学知识推断,该“诏书”的字体是(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故B项正确。金文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是商周时期的官方文字,不是秦朝的,故A项错误;隶书是秦朝吏卒为记录官狱文件创造的,目的是简化小篆,提高书写速度,不是官方字体,故C项错误;楷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不是秦朝,故D项错误。 5.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减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 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答案 B 解析郭沫若的评价强调的是采用隶书在秦始皇改革中的地位,并不是强调采用隶书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因为隶书相比小篆更简化而且更容易辨认,从而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纵深交流与融合,故B项正确;书法艺术成熟于魏晋以后而非秦汉时期,故C项错误;秦始皇创建大一统帝国属于政治方面的功绩而非文化领域的成就,故D 项错误。 6.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字体端正规范。下列四个“書”(书)字中,属于楷书的是( )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为篆体,故错误;B项为隶书,故错误;C项符合楷书的特点,故正确;D项是行书,故错误。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汉字与书法艺术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汉字与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魏晋以前中国的书法艺术基本属于自发阶段,魏晋以后,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在魏晋时代即已基本成熟,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始于东汉,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经东汉至东晋,发展成熟。钟繇、王羲之的楷书,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以及王羲之的行书都是后世学习的范式,这些书体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2、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1)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 ①始于东汉。 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 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高中历史汉字和书法 同步练习 岳麓版 必修3

汉字和书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有关汉字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①是当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②商朝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是夏商周时期人们的占卜记录④金文出现在商周时期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D 2.“六书”理论中的“会意”是指 A字形仿自实物B用抽象的点、划,表示人或物的状态 C组合两个以上文字,表达概念、动作D每字由两个部分组合,一表意,一表音C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技巧创新的条件包括①汉末社会危机引起士人的深刻反省②士人群体的形成③书法是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A 4.下列“颜体”书法的贴切评价是 A“飘若浮云,矫若惊龙”B“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C“端庄浑厚,刚正坚毅”D“遒劲森严,方折峻丽” 5.下图所示的书法字体首创者是 A颜真卿B柳公权C赵佶D祝枝山C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文: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漫谈书法的美和书法美的欣赏 字如其人(也说书如其人)是书法界古往今来的一贯思想。书法并不只是一种技巧,一种轻松的艺术,还与书法家的道德才能学识密切相关。许多书法大家一贯认为,心正则书正,学书如做人。诸如“颜筋柳骨”、“字字刚烈”就是把墨涂的痕迹看作是有生气、有性灵韵东西。,颜真卿一生以刚正不阿著称,与杨国忠等权奸进行不屈的斗争,最后被藩镇李希烈杀害。他的“书品”与“人品"高度融合,他的书法也是刚烈遒劲,气概雄浑,他的《争座位帖》充满浩然之气,力透纸背。再如褚遂良、李邕、柳公权都是以人品书品浑然天成而著称于世的。总之书法家的品格、个性和书法是不可分开的。概括地、抽象地表现于线条之中,这正是书法艺术美的源泉之一。“书,心画也。” 书法艺术美的第二个源泉是来自自然。书法家以智慧之眼观察、体味自然和社会中一切符合客观规律、可以愉悦抚慰心灵的生动形象。有的从人本身悟得,如“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跑”。元代鲜于枢从人在烂泥路上拉车的情景悟出用笔应有涩劲;唐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悟出了狂草的用笔和气势。有的从自然物象中悟得,如从刀剑中悟撇、捺,从耸立的高峰悟出竖的力度,从千里云阵悟长横,从暴涨的江水悟出草书的气势。有的从动物身上悟得。有人说颜真卿写的点如蹲着的猫头鹰,怀素的草书如莽蛇盘龙。总之,经历了自然——书法创造——艺术自然。书法家对这些自然物象进行提炼概括,使之升华为高于自然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汉字与书法》参考学案2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解读】 掌握汉字和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代四大家。 【考试大纲】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A级基础知识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推广书写简便的,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1)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3)文具: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空间和_____________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_____________审美情趣。 3.发展历程 (1)实用性文字:

①秦小篆_______________ ②汉隶_________________ (2)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原因: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 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③造纸术的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东晋___________,其书法理论是。 (3)新的高峰:隋唐原因: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 特点: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书法_________日趋成熟。 (4)宋代: 原因: 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代:原因:书法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 (6)印章艺术: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明中叶以后,篆刻发展成与书法、绘画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B级知识拓展 1. 主要书法家及其艺术成就书法家及其朝代书体艺术成就

学案必修三第6课汉字与书法(2页)

第6课汉字与书法 一、复习默写:1、 2、 二、本课课标: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三、重点:汉字与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四、本课知识结构 A 汉字 1、起源:时代上的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演变脉 络:、、、 、 3、总趋势:由到,由形象到。 4、过程: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隶楷阶段—正式书体:、;辅助书体:草书、。 5、商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6、商周时期铸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西周晚期,形成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7、春秋战国时期,汉字使用更为广泛,但由于各国并立,造成字体的混乱。

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为基础,后又出现更为简便的。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论结合,体会秦汉:还有哪些史实能证明“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这一结论? B书法 1、汉字的艺术功能: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艺的材料。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动力。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潤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2、秦篆和汉隶: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深厚深沉。但大多是实用性文字。 3、魏晋书法: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条件。 代表人物是东晋的,他的《兰亭序》被称为 “”。 4、隋唐书法:隋唐一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代表大家是善写草书的和,以及以法度规范的楷书出名的等。 5、宋代书法:宋代重文,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丰 富,阶层兴起。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 的四大家,推崇魏晋风范。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各种字体的基本特征,认识汉字是古代先民观察自然、生活并与思维结合的产物,体现了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智慧;掌握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比较和欣赏历代书法名篇,结合历史时代特点和书法家的个性特征、品德精神等品读书法作品,感受书法艺术之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认识汉字、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是技艺、才学、品德等的综合体现,领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综合性和深厚底蕴。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基本特征、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书法的基本特征 课前情境营造:各种字体和书法作品欣赏。发给教材,字帖,说明是岳麓版必修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单元,分好组。 课堂导入:同学们,从刚才展示的视频资料中,你获得的主要感受是什么?(汉字形态之美、书法之美) 在我们身边,被誉为“文化津梁,中国奇迹”的汉字文明无处不在,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是汉字文化圈特有的艺术形式,在我们身边也处处可见。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汉字和书法的历史,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和特征。【板书课题】 新课设计: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汉字的起源 设问: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关于汉字的起源,你们知道哪些说法?(可能回答: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古书上记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也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足迹,根据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据说他发明文字的时候,“天降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空降下谷子雨,鬼在夜里哭,龙都躲起来了,汉字的创造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啊。 但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真的是一个人造出来的吗? 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仓颉如果确有其人,他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 那么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学习目标】 1.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结合历史阶段特征理解中国书画的成就与特征。 3.懂得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学习重点】 1. 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及重要代表人物、作品。 2.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特点及代表作以及京剧的形成。 【学习难点】 京剧产生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 【自主先学】 一、汉字和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1)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至,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脉络:甲骨文、、小篆、、楷书,总趋势是。 2. 书法艺术发展: (1)阶段:中国书法以为界限可以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 (2)功能: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3)楷书: ①特征: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②代表人物:魏晋时期的____ ___、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柳公权等为著名书法家。 (3)草书: ①特征: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②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献之,唐朝的张旭(“草圣”)、等为著名书法家。 (4)行书:①特征: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②代表人物: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唐朝颜真卿(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姪文稿》)、北宋苏轼、元朝、明朝等为著名书法家。 注:王羲之擅长各种书法,成就最大,故被称为“书圣”。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起源:远古时代,杰作是彩陶画《》。 2.成熟:战国时期,主要有帛画《》《人物驭龙图》。 3. 特点: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3.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的传世佳作《女史箴图》《》,提出“”,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 隋唐时期: 代表作品:展子虔的《》、的《步辇图》和吴道子(“画圣”)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一岳麓版必修三历史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案序号】7 【编写人】马池江【审核人】王家强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篆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重点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 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自学篇 知识梳理随堂笔记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可用性、实用性:作为文化知识传播载体的汉字) 1.文字的含义:当人们用以交流或记录思想的某个符号(譬如书画、记号)与语言中某个 词的音、义相对应,而其形状又基本固定,我们就说这样的符号便是文字了。 2.文字的意义: 3. 汉字的发展历程 (1)前汉字阶段 历程示例 ①结绳记事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易.系辞下》)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 家言》) ②仓颉造字说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③新石器时代上的刻画符号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出土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凌阳河遗址)莒州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 (2)古汉字阶段 历程特点示例 ①甲骨文(商代)①笔势以方笔居多,字多有棱有角,大小不一,粗细不等(受书写工具影响); ②地位: ②金文(又名钟鼎 文,商、周、秦汉,周为 多)①大小匀称,结构日趋方整; ②作用:可补史书之缺,正史书之误; ③籀文(又名大篆,石鼓文,通行于秦国)①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规旋矩折之意多”。 ②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是金文的标准字体;

④六国古文①春秋战国时各国使用的文字,由于诸侯纷争,汉字也随时事起伏跌宕 ⑤小篆(书同文)①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②代表:秦·李斯《泰山刻石》 思考: 1.秦统一文宇的原因有哪些? 2.秦“书同文字”有何影响? ①结束了中国战国时期汉字使用的混乱状况; ②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 ③;(3)今文字阶段 历程特点示例 ①隶书①相传为秦时一个叫“程邈”的隶人所造,故称“隶书”,是汉代的官方字体。直到魏晋楷书流行后,才被楷书所取代; ②隶书出现后,可“佐”小篆之不足,故又称“左书”“佐书”; ③抛弃了贯穿古汉字阶段的“象形”原则,解散了古文字的写实性曲线,代之以点、横、竖、撇、捺、挑、勾等比划,大大降低了汉字书写的繁难程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场大革命。 ④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⑤代表:东汉·蔡邕《熹平石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7课汉字与书法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主学习 一、 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 •汉字起源: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 2 •汉字成熟 (1) 距今约3 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 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 3.汉字统一 (1)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不统一状况,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2) 概况: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隶书也 得到推广。 (3) 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书艺历程 1 •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条件 (1) 材料: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 材料。 (2) 动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 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3) 文具: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主要历程 (1) 秦汉:秦小篆和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2) 魏晋: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成为“书圣” ,名作是《兰亭序》。 (3) 隋唐: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草书有“颠张 (旭)狂(怀)素”,楷书有欧阳询和“颜(真 卿)筋柳(公权)骨”。 (4) 宋代: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宋 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倡导“有意无法” 汉字与书法

(5)明代: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征: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法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轻巧识记]书法艺术 州人待那实用性利艺术性 两£艺术体条书法相華刻 '两人幽轉由*到简I半民化、世倦代、个性比 胸个阶用魏幵以曲星口发阶段,戟丼厲算哄忘 0' 於口诡阶段 °四小时期救宵爾北朝、隋膺、束代、卿低 四人了休戊书、存菇、单书'楷朽 [名师点拨] 中国古代汉字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 (1)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功能发生变化,以不断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3)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不断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4)笔墨纸砚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条件。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大夫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三第二单元第1节汉字与书法(测试)

第1课汉字与书法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 1.“长期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死离别,妻离子散的社会现象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与材料相符的书法大家是() A。王羲之 B. 阎立本 C. 欧阳修 D. 郑板桥 2.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结构雄伟而笔法秀丽,抽象之美近乎出神入化。下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 A。笔画详备,结体严整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 C. 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D。横平竖直,规矩整齐 3.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木兰辞》 B. 《汉宫秋》 C. 《兰亭序》 D。《祭姪文稿》 4.书法从自发阶段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是在 A。秦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5.书法家沈尹默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据此可知,该书法家A. 称赞王羲之富于创造 B。批判王義之对传统的抛弃 C. 强调王羲之贡献巨大 D。指出王義之受推崇的原因 6.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 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7.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下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它的字体应是 A. 甲骨文 B. 篆书 C。行书 D。楷书 8.图是我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作品的字体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第7课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

目标导航

③商周:“________”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统一 ①背景:________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统一提供了条件。 ②措施:秦始皇以秦国________为基础,推行“书同文字”。 ③意义:为________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 (1)________字形丰富、数量庞大,提供载体。 (2)________形成,是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2.发展历程 (1)________: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________,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________,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3)宋代:追求________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四大家为代表。 (4)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________的创造。 3.书法特点

术门类是() A.汉字B.中国书法 C.中国画D.中国戏剧 答案:B 解析:汉字不是艺术,A错误;由“无图的画”可知C错误;由“无行的舞”“无声的乐”可排除D。答案为B。 2.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B.汉字在商朝时形成成熟体系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答案:B 解析: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A错误;到商朝,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甲骨文体系,故B正确;汉字的发展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故C表述错误;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D错误。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书同文”的措施,下列作品体现了秦朝官方字体的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____________”。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趋势是__________。 2.书法艺术 (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________;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特点:兼具________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3)艺术形式

知识点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特点:注重____________,追求“得意忘形”。 2.种类:人物画、________和花鸟画。 3.发展历程 知识点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演变历程

(1)起源: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朝:________把戏曲推向了成熟。 (4)明朝: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________流传甚广。2.京剧 (1)背景 ①清朝前期: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②乾隆末年:________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③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形成“________”的局面。 (2)形成: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________。 (3)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______________”。 (4)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剧种。________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清朝各地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有:________、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图示巧记】汉字的演变历程 【误区警示】中国文字起源于原始社会,甲骨文只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但不能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图示巧记】古代书法艺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