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精讲

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精讲考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考查要求非常高,准备考研的同学们需要

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本文旨在精讲中国现当代文

学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红楼梦》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是考研中必备的文学作品。考生需熟悉《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等基本信息,并深入了

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掌握《红楼梦》

的全貌,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准确判断与该作品相关的题目。

二、鲁迅

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考研文学常考的重要人物。考生需要学习鲁迅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及其主要思想。《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是鲁迅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杰作,考生需要详细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和意义,理解鲁迅思想对现代中国

文学的影响。

三、现代诗歌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现代诗歌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考生需要熟悉著名的现代诗人,如郭沫若、北岛、余光中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同时,还需了解现代诗歌的创作风格、主

题以及与传统诗歌的区别和联系。

四、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小说创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徐志摩的《我爱这土地》、巴金的《家》、陈忠实的《围城》等作品都是备受推崇的小说作品。考生需要熟悉这些作品的情节、风格以及作者的生平背景,掌握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戏剧

戏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现当代文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话剧《雷雨》、曹禺的话剧《日出》等作品都是考研中常考的戏剧作品。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戏剧作品的剧情、主题以及与其他文学形式的联系。

六、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学科。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批评家及其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悟性》、杨宪益的《文艺浩劫与艺术的光辉》等。同时,也需关注不同批评流派的兴起与发展,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

以上只是对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的精讲,考生在备考时还需自行扩充阅读和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相信考生们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愿各位考研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顺利通过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钱理群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 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鲁迅《估学横》,批驳。 n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会刊:《小说月报》。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文学爱好者和考研学生来说, 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考研复习中,如何找到合适的资料进行学习和理解, 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并探讨如何有 效利用这些资料。 首先,我们可以从教材入手。考研复习的基础是教材,因此熟悉教材内容是非 常重要的。现当代文学的教材通常包括文学作品选读、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等内容。我们可以先阅读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也要注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在阅读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部分时,我 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些重要的概念、流派和代表作品。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我们可以建立起对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认识。 除了教材,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资料进行复习。例如,一些专门针对考研的现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这些资料通 常会提供一些重点和难点的解析,以及一些典型题目的讲解和答案。通过对这 些资料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 可以通过做一些模拟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对现当代文学的应试能力。除了书本资料,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现当代文学。例如,可以参加 一些文学讲座、研讨会和读书会等活动,与其他文学爱好者交流和讨论。这样 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同时, 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文学评论和研究成果,了解一些专家学者对于现当代文学 的研究和解读。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意义。

最后,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形 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和笔记。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关键点和要点。同时,也要注意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合 理安排和调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资料是我们复习过程中的重要参考。通过教材、辅助资料、活动参与和文献阅读等途径,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现当代 文学的内容和意义。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相信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料,我们一定能够在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章:新时期文学历史语境与文学思潮正门对面 1、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济 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正门所以这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拨正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如,政治性大批判运动等没有了,作家具有较为宽松的写作环境。(2)解放了文艺创作生产力。右派作家复出。(3)带动了文艺界思想大解放。逐步恢复文学是“人学”的观念。清除过去的清规戒律,特别是“三突出”与“高大全”的错误创作模式。正门对面 2、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背景及其争论?3362 3039 答:1、背景:(1)文学的媚俗与价值感的丧失——如王朔的小说。(2)知识分子与作家的精神危机。《废都》中的庄之蝶。王蒙发表《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第1期)。刘心武提出“直面俗 世。”kaoyantj 2、讨论:(1)正方:王晓明、陈思和等批评家、张承志、张炜等作家。《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发表王晓明、张宏等人对话文章《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开始。张承志提出“以笔为旗”,反抗“文化的低潮与堕落”。(2)反方:王蒙等人。后发表《人文精神问题偶感》、《沪上思絮录》等文章。112室 3、意义:促进了作家等人文工作者增加对当下历史处境与精神处境的认识。业 3、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正门 答:一、在纵向上呈阶段性变化:1、80年代初期的现实主义占主导。叫新时期。2、80年代中期以后的趋向多元化格局。叫新时期后期。寻根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周作人1918年发表《人的文学》,1919年初发表《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离合。 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鲁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废名是一位风格独特,以抒情见长的作家,其代表作有《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桥》等。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对“美文”的倡导和创作,真正代表了他散

文艺术风格因而影响更大,艺术成就更高的是那些以“冲淡平和”见称于世的美文小品。 1919年下半年,女作家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就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郁达夫《沉沦》集中的小说都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奏出了作家此后一系列类似之作的感伤抒情基调。 穆时英因其独特的创作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鬼才”。 茅盾在他的系列小说中胜利塑造了吴荪甫等众多民族本钱家形象。 巴金早期的小说总是满怀激情地吟唱青春赞歌,他的小说《家》中成功塑造了大家庭的叛徒觉慧和多余人觉新两大青年形象。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的小说以“京味”和“幽默”著称,善于从文化批判的视角去审视笔下的市民世界,代表作《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现当代文学作品知识点大全

《阿Q正传》鲁迅 (1)鲁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 (2)阿Q形象: ①生活于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未庄)的一个普通雇农。 ②性格有农民的质朴、愚蠢和狡猾,主要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表现为不敢正视现实、盲目自尊、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 ③阿Q的思想中有封建的传统观念,也有要求革命的一面。(3)艺术特色: ①白描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国民的劣根性(奴性)。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获取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语言具有夸张的讽刺性特征。 ③阿Q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具有相当浓厚的封建传统观念不正统思想。 《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1)郁达夫:《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是最早表现知识分子与产业工人由相互隔膜到相互了解与同情的小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文学见解。 (2)艺术特色: ①第一人称叙事。把小说当作自叙传来刻画人物是基本特色,重点写了“我”与陈二妹由相识到了解的过程,具有抒情色彩。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运用对比手法,男女主人公身份不同,趣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却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相互了解与同情,给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叹。 ③注重环境描写。结尾对天空的描写,与人物黯淡的心境吻合。《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 (1)叶圣陶: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和童话集《稻草人》等,创作特色是“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茅盾先生称赞)。”《潘先生在难中》写于1924年年底,背景是1924年爆发的江浙军阀混战。 (2)思想内容: ①人通过军阀混战时期潘先生率领一家逃难躲避战乱以及回到家乡后写歌颂军阀的条幅等事,描写潘先生自私、卑琐性格,刻画了他苟且偷安、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他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八)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八) 第8章:历史小说 1、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繁荣与特点 答:1、历史书写的多重视角:(1)农民起义:黄巾大起义——杨书案<<九月菊》。李自成起义——姚雪垠《李自成》。捻军起义——凌力《星星草》。太平天国起义——顾汶光《天国恨》。(2)重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鲍昌<<戊戌北京考研专业课辅导哪家最正规喋血记》(3)重要历史人物:明代改革家张居正——熊召政<<张居正》。 2、系列化作品的出现:(1)二月河的清代名帝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2)唐浩明的晚清名臣系列:《曾国藩》、《杨度》、《张之洞》。 (3)凌力的清代少年天子系列:《少年天子》、<<暮鼓晨钟——少年康熙》。(4)杨书案的历史名人系列:《老子》、《孔子》、《庄子》等。 3、多样化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1)义军领袖形象:李自成、洪秀全等。(2)封建帝王形象:康熙、雍正、乾隆等。(3)封建臣子形象:曾国藩、张居正等。 2、分析《李自成》中的李自成和崇祯形象 答:1、李自成形象:智慧、英勇、但骄傲、缺乏政治远见。 车厢峡遇险,奇计脱险(一卷十七);李自成刺死了左光先之侄——万夫不挡之能的左世雄;一卷第十五章:郝摇旗拉走队伍,李自成不杀之却送银两作路费等。

2、崇祯形象:中兴之主与无能、悲剧的皇帝。 “朕自登极至今,十三年了,没有一天不是敬慎戒惧北京考研专业课辅导哪家最正规,早起晚睡,总想把事情办好。” “中午,崇祯用的是最简单的素餐。”多忌多疑、刚愎自用:下严旨副巨款(同上)要李国瑞上交40万两银。任性:处置黄道周(上书停征饷银)、刘崇周等人。寻将黄道周、叶廷秀下旨处死。同时这也注定了他只是一个悲剧皇帝。 3、《曾国藩》中曾国藩形象的文化内涵 答:唐浩明的《曾国藩》。曾国藩形象或文化人格: 1、儒学人格:“济苍生、扶社稷”的政治理想。儒家“修齐治平”的楷模。墨絰出山,临危受命——尽忠王事等。 2、理学人格:誓死作忠臣。彭玉麟、李鸿章、王凯运等劝其自立,拒之。不近女色。(只娶一个小妾)不爱财。 3、枭雄人格:(阴毒、残忍一面,对法家思想的继承——内儒外法)。 4、黄老思想:“知其雄,守其雌”。丑道人:“黄老可医心病”。不争天下——不听曾国荃的劝告。 5、人性弱点:“胆气薄弱”、忧谗畏讥、谨小慎微、敏感多疑。被石达开二次击败,跳长江自杀。 4、分析《张居正》中的张居正形象 答:张居正是小说家熊召政长篇小说《张居正》中的主人公。其形象主要表现为: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五)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五) 第5章:寻根小说 1、<<棋王》的文化意蕴 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王一生是其主人公。 王一生的下棋,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何以解忧,唯有下棋”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天运》)(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捡垃圾老头说,棋道中“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3)庄子的道。即人有精神的追求,精于某种技艺。 2、<<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 答:丙崽是韩少功(民族文化的理发审视者)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说“爸爸爸”,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他就翻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个白眼,咕噜一声“X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在鸡头寨人与鸡尾寨人打仗之时,丙崽却被鸡头寨人奉为神灵,称为丙仙,加以顶礼膜拜。鸡头寨人要杀丙崽祭谷神,天却响起炸雷,丙崽躲过一劫。当鸡头寨人要进行民族迁徙时,丙崽属于弱智者,要毒汁,但丙崽又一次大难不死。

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意味着愚昧与落后。(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象征迷信与落后,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 3、<<马桥词典》“话份”解读 答:A、“话份”的流行及其含义 意指语言权利,或者说在语言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的权利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即是有权利的人才占有“话份”的权利,别人才会听你的。B、“话份”拥有者典型个案。“本义成为党支部书记,作为马桥的最高执政者,无论何时说话,都落地有声,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令行禁止。”(话份的欠缺者)C、“话份”的权力本质:“‘话份’一词,道破了权利的语言品格。一个成就的政权,一个强大的集团,总是拥有自己强大的语言体系,总是伴随着一系列文牍、会议、礼仪、演说家、典籍、纪念碑、新概念、宣传口号、艺术作品,甚至新的地名或新的年号等等,以此取得和确立自己在全社会的话份。”反映了主流文化向民间文化的渗透,及主流文化对民间文化的控制。 4、<<商州初录》如何展示商州地域文化 答:(一)美丽自然风光的赞美。<<莽岭一条岭》:大凡群山有势,众水有脉,四面八方的客山便一起向莽岭奔趋了。回抱处就见水流,走二十里,三十里,水边是有了一户两户人家。人家门前屋后,绿树细而高长,向着头顶上的天空拥挤,那极白净的炊烟也被拉直成一条细线……(二)纯朴乡土风情的颂扬。<<黑龙口》:对客人的信任。<<莽岭一条岭》中的古风——“人的善良在这里却保留着北京哪个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最好、发展着美好的因素。”身怀绝技医术的接骨老汉为人看病不收钱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七)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七) 第7章:新写实小说 1、何为新写实小说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傻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历史背景:一,个体生存意义的追问:存在主义等西方哲学思潮的传入。二,传统现实主义或革命现实主义的写作盲区:对个体生存或世俗价值的忽略。三,先锋小说的阅读困境:话语的透支与形式的高蹈。 2、新写实小说与“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何在 答:(1)、叙事话语:由宏大叙事回到日北京考研专业课辅导哪家比较正规常生活叙事:新写实主义小说回到了日常生活叙事——食色、性、结婚、生小孩、油盐柴米将醋茶,为了生存找门子拉关系等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食。<<伏羲伏羲》——色。 (2)、叙事立场:由启蒙叙事回到平民化叙事: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立场是启蒙叙事。作家就是精神导师——如柳青在《创业史》第十五章对“人生岔道口”的议论;新写实主义小说回到了平民化叙事。作家与读者是平等的关系。在作品中,作家只是客观的描写,而不显露自己的立场。——所谓零度叙事(价值中立)。

(3)、叙事风格:由意识形态叙事回到原生态叙事: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英雄人物被神化。新写实主义小说回到了原生态叙事。所谓原生态叙事,就是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客观自然地描写生活,不仅不回避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反而有意识地展示生活底层的东西,写人与生活的本来面目。 4、叙事法则:由传统叙事走向现代叙事: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法则主要是传统叙事。新写实主义小说大量地借鉴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其一,放弃塑造典型人物。其二,移植新的叙事手法。北京考研专业课辅导哪家比较正规写生活流。突破传统的情节模式。 3、如何理解刘震云、刘恒的小说 答:一,关于刘震云的小说:他的主题是书写权力等级结构中的人生世相。如:《一地鸡毛》:小人物生存的窘迫和变形的抗争;《官人》:权力欲和人性的蜕变。刘震云小说的主格调是反讽:如《一地鸡毛》:“原来以为坐班车是公平合理,单位头头的关心,谁知道是沾了人家小姨子的光。”揭示权力的社会本质及其异化;“没想到孩子进幼儿园,也是为了给人家陪读。”(给隔壁“印度家庭”);查水表老头经常说“他年轻时曾给某位死去的大领导喂过马。” (备注:代表作:短篇:<<塔铺》等;中篇:<<新兵连》、《单位》、《官场》、《官人》等。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等。) 二,关于刘恒的小说。 其小说主题主要提示了食色的生存内涵。1、对农民基本生存困境的关注:创作思想简析;2、粮食或吃:作为生存基本需求的内涵——《狗日的粮食》。3、性与伦理的剧烈冲突:<<伏羲伏羲》。4、以贫嘴消解生活的酸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4、如何理解池莉、方方的小说 答:一,关于池莉的小说:

考研整理现当代文学史_张爱玲

张爱玲 一.小说题材: 1.张的小说描写都市人生中新旧交错的一面,都市形形色色人的市民生活。 2.张爱玲小说的主要题材是沪港两地男女间的婚恋经历,通过家庭的窗口来窥视这个城市的悲欢离合。 3.张的小说描写女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压力,女性畸形的婚姻和人生。 二.主题 1.描写婚恋主题,表现旧文化,旧生活方式没落背景下那些青年妇女的命运。旧时的名门淑女在新式的社会中陷入婚姻的困境。花调中的川嫦,姜长安,白流苏,葛微 龙。P125 2.被旧式文化所束缚的旧式人物和在新旧社会交替中的心理变态与委靡的生活状态,姜季泽,聂传庆 3.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潜在主题,在险恶的环境,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背景下展示人的脆弱,幻想的脆弱。佟振保,倾城之恋——对人的自主意识的彻底 颠覆。 4.对人的潜意识,非理性的强调,人的不可理喻。在她的小说中,人逃脱不了情欲的支配,她经常以情欲,非理性来解释人物的失败与挫折。金锁记p139 三.艺术特色 1.张善于用室内的陈设,人物的服饰,日常生活的细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体现颓丧气氛和情调,表现旧文化和旧的生活方式的式微,这一切将一种文化,一种生 活方式立体化,具象化,人物是融于气氛中的一部分,而在这褪色的背景下,人物 的悲剧命运更见得分明。张已经习惯于具体的物象传达出来的一种情调、气氛来说 明一切,生活上的腐朽通过他的结果呈现出来《茉莉香片》聂传庆的背景,逃不开 背景的变态心理p123 2.张擅长写在旧背景制约下的人物,将人物与特定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写人物的时候也就是在写一种生活。因此她甚至有意识地制造一些人物外观上的对比,言丹 珠衬托聂传庆,王娇蕊和孟烟鹂。P130 3..变“戏剧性冲突”为平缓朴素的日常生活,表现复杂多面的人生。2.提出怎么写的问题,她划分了三种范畴:一是“有力”而“没有美”二是“悲壮”三是“苍凉” 她为并未整体进入一个“新时代”的中国生活形态创造一种形式感或以细腻的形式 感创造对中国生活和中国人的一种观察,一种体验,一种想象力。 4.她经常将各种感官印象打通,使意象转化为新奇,更富有弹性eg颜色转化为听觉,触觉转化为视觉,她找到了各种感觉的交汇点,实质上是一种譬喻,她的意象不仅 修辞巧妙,联想逼真,更善于用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将人物的 感官印象与情绪状态联系起来,人物的心理反应和感官印象几乎有同步的性质。 P143 5.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许多意象往往具有双重含义既是规定情境中的动作,又是人物处境或是人物之间关系的隐喻,她通过人物感受与幻觉的重复出现来制造不同的隐 喻,“小蓝牙齿”p154,用隐喻来暗示人物内心,她制造的隐喻中,暗示者与暗示 对象彼此相互渗透,贯通,高度合一,暗示者不仅是表现手段,它本身就构成表现 目的的一部分,因而就具有审美的自足性。由意象点化而来的隐喻手法,与象征的 潜能和谐融为一体。P157 6.叙事方式上:一是始终存在游戏于不同视域之间的人称暧昧的传奇叙述者,操纵转

考研整理现当代文学史_鲁迅

鲁迅 小说 一.题材 1.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农民题材:“故乡”中的老实麻木的农民,被封建神权压迫的农民,具有强烈国民性代表的农民系列。 知识分子题材:辛亥革命后独战多数的英雄的知识分子孤独的命运;“五四”时期勇敢地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的悲剧。 2.鲁迅还生动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有城市中麻木而微小的小市民系列,有故乡的淳朴的长一辈的形象, 二.主题 1.刻画“沉默的国民的灵魂”,表现着“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精神的愚昧,显示出的心灵的麻木,失去寄托的孤独与空虚,对我们民族的国民性弱点的讽刺与批判。 2.表现知识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剧性和荒谬性,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与危机,在强大封建传统的压力下知识分子的颓唐和消沉,生命的无辜消磨,中国知识分子与“乡土中国”“在”而“不属于” 的关系,青年知识分子眼光的局限,对社会经济压力的无力抵抗,反抗最终失败。 3.“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 4.表现人的生存困境的主题。人在“飞向远方”与“落脚于大地”的选择的困惑,与之相联系的“冲决与回归”、“剧变与稳定”、“创新与守旧”两极摇摆,以及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面对绝望的轮回,只能无可奈何地返回自身,有“精神胜利法”而心满意足进而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堕入更加绝望的深渊。 5.“挣扎”的主题:全部叙述步步深入地揭示着“希望”的消逝与幻灭,显示出“绝望”与“虚无” 的真实存在和绝对权威的地位。但一种独特的心灵辩证法恰恰以这种感受为起点,挣扎着去寻找和创造生命的意义,对世界与自我双重绝望的抗战,并充满痛苦地坚守着改造中国人极其社会的历史责任。小说的结尾都有“走”和“路”的意象,“金黄的圆月”作为理想的象征重新高悬,并激发出新的奋进。蕴涵着作者的生命哲学。 6.“希望—绝望”的对立主题和“回乡”主题。“回乡”主题最直接地表述了关于“希望与绝望”的思考,在“回乡”小说的底层,有一种希冀、恐惧和情绪的潜流。“回乡”主题自始自终便是在心理上的“回乡”与现实的“回乡”所构成的张力中展开。特殊的生命活动和心灵沉思把现实和幻想联系起来,于是“希望”和“绝望”的真实性在相互对立的关系中同时遭到怀疑,一种超越于这种“希望—绝望”的生命力量在两者的张力中产生。 三.艺术特色 1.鲁迅打破了传统小说情节的结构方式,作家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打乱作者的叙述与人物心理描写的界限,使所有叙述描写带有主人公的感情色彩。 2.反讽的特色结构,一是使小说文本具有一种分裂性,独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如《狂人日记》,二是把自己放在“中间物”的地位,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上发现由“希望—绝望”构成的两极秩序中呈现的悖论,使得应有的事物与事物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讽刺性的差距。作品的内在结构呈现的无法消解的压力反而形成了作品的稳定性,使得小说的基本精神沿着自我怀疑,自我嘲讽和自我选择的道路延伸下去。《“回乡”小说》 3.叙述者上的独具匠心:有以旁观者的身份形成一个“看/被看”的模式,以展开知识者与群众的双重喜剧,随着故事的展开,叙述者也逐渐参与到故事中来,构成了一个被看客童话的精神悲剧,他的背后隐含着作者的“看”,从而形成第三个层面的“被看/看”的结构,而读者随着叙述的展开逐渐远离叙述者,而向隐含作者靠拢,从小说的外在的喜剧中看到了其内在的悲剧性。——读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置

考研直通车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考研直通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自19世纪末至现代时期的中国文学作品,主要涵盖了清末、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文学也成为了人们反映社会现实、反思人生哲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分析和探索。 首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题更加多样化和开放。相对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更注重社会现实和当代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揭示 了民族危机和个体意识的冲突;余华的《活着》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则关注了农村生活和人性的善恶。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加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个体往往被忽视和边缘化,而现当代文学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绘,呈现了普通人的坎坷和挣扎。钱钟书的《围城》展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则描写了女性在传统道德制约下的追求自由和尊严。 此外,中国现当代文学也积极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一方面,哲学性的作品和实验性的创作为文学带来了新的风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感觉派诗人以及第四代作家的作品 体现出一种技巧和形式的突破,打破了传统文学规范和结构。另一方面,文学也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比如电影、音乐和

绘画,这种多媒体的交叉创作为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全球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并在世界各地进行推广。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世界文学的多元化作出了贡献,也使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被越来越多地听到。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其多样化的主题、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成为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重要研究领域。通 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

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第一节人的发现、西方文化与文学史构成 19-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运动与变革是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本质力量。 “人”的发现,人对自我的认识、发展与描绘,人对自我发现的对象化,即“人”的观念的演变,是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近代,梁启超倡“新民”说,呼唤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人的观念的现代化。近代新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尤其注重文学的社会性、政治功 利性。 五四文学倡扬个人的旗帜、胡适宣传“易卜生个性主义”,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五四对“人”的个性主义的发现,具有20世纪文化的现代性。 1928年的革命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发现了人的阶级性,为中国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新天地。左翼文学进而以人的阶级性、革命性取代人性、对峙人情,否认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是革命文学派的人的观念与话语。 30、40年代,茅盾着重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关系的文学,巴金、曹禺、沈从文、张爱玲、路翎各具特点地承传了五四个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人的观念,老舍、钱钟书等强调人的文化属性的人的观念,近现代通俗文学的人的观念体现了充分世俗化中的充分人性化传统世俗化社会的大众道德与大众人性观。 50、6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君临文坛,阶级的、革命的人的观念与话语成为主流观念,否定了五四个性与人文主义人的观念和话语。

新时期文学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到文化寻根等一系列文学沿革,以对人的逐步再发现,五四的人的观念的逐步在寻找,构成新时期文学发展裂变的内在律动。 西方文化刺激着中国人不断发现人,启发着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 20、30年代,易卜生、卢梭、尼采、弗洛伊德进入中国,启发中国人重新认识“人”。易卜生、卢梭所揭示的人,是人类对自我的理性主义认识,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自我的非理性主义层面的揭示,使人的内涵获得了现代性。这使得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文学对于人的发现,构成一个完整丰满的、现代性的人学观。 新时期,影响最大、最广、最深的是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尼采、弗洛伊德、贝克特、萨特对新时期文学影响最大。 第二节中国文学现代化开端(物质基础)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文化与文学已开始了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 民族先觉者们从社会的组织结构上寻求变革,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文学。 1.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障,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报刊、书籍等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给以具有现代思想的独立知识分子为主的、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提供了理性交往的空间,保证了文学的现代性实现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三章 五六十年代小说(上)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三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上) 小说永远是现当代文学中每一个时期中最重点、最亮眼的内容。五六十年代,虽然在规制下,一大批老作家大失水准,很多作家也并未展现出应有的水平,但仍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百合花》《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突破了时代的影响,具有超越岁月的艺术魅力;有的作品虽然艺术价值有限,但却反映了时代的烙印,记录了历史车轮的辙印。 上篇主要是五六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说,重头戏还在下篇。 第三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上) 第一节题材与风格的时代选择 总体来说,“十七年”小说的认识价值大于审美价值,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对小说创作的“规范”。 首先,小说题材具有社会政治要求的规定性特征。 其次,题材上有特定的类型尺度和价值等级。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现实题材成为主要的两大类,工业题材也受重视,但并不成功。 长篇《铁水奔流》(周立波)、《五月的矿山》(萧军)、《潜力》三部曲(雷加)、《风雨的黎明》(罗丹)、《百炼成钢》(艾芜)、《火车头》《乘风破浪》(草明)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围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家的塑造很成功。 短篇: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另有陆文夫、胡万春、唐克新的一部分作品。 十七年的短篇小说,总体上, 将现实生活、革命历史通过伦理道德对比实现统一,是二元对立式的简单道德化政治意义设置。 结构上的审美呈现单纯、明朗形态,美学修辞具有强烈、鲜明的效果。 英雄人物及其相关话语叙述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化标志之一。“描写新的人物、新的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根本任务。 英雄明显呈现出人为泛化的特点,英雄首先是“党的儿女”。

第二节赵树理及其追随者 山药蛋派,又名“火花派”、“山西作家群”,50年代到60年代初,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创作思想和美学风格类似的山西作家群体。除赵树理还包括马烽、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 火花派:1956年10月山西刊物《火花》创刊,故有火花派。 山药蛋派创作分两个时期: 1.50年代前中期。赵树理、马烽为代表。“歌颂光明”为主的问题小说。土改和合作化运动中的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歌颂新生事物和新人的成长,反映历史转变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 赵树理的《登记》,马烽的《结婚》《一架弹花机》《韩梅梅》,西戎的《宋老大进城》 2.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赵树理、马烽、西戎。针对大跃进的浮夸和冒进作风,提倡求实态度和实干精神,并描写一些中间状态的人物形象。“纠正偏向”的问题小说。 赵树理《“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赖大嫂》 赵树理: 1949年进北京,任《说说唱唱》主编。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小说《登记》,为了宣传婚姻法,塑造了“小飞蛾”女性形象,一改过去“重事轻人”的传统叙事手法,对小飞蛾的心理进行了细腻而深刻的刻画。 1955年,发表长篇《三里湾》,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年,长篇评书《灵泉洞》(上),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斗争故事 50年代前中期创作,主题还是解放前主题的自然延续,更多的是艺术上的探索,如《登记》对小飞蛾的心理描写。赵树理塑造得较为生动的还是旧时代的一代人,与第一次文代会提出的塑造“新的思想、新的人物”的创作主题不甚相符。 《三里湾》关于农业合作化,赵树理考虑的是合作化对农民带来的物质性利益,而不是国家建构的意义。周扬批评它缺乏“主题的鲜明性和尖锐性”,没能表现出农民在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后表现出来的惊人力量。从这里开始,赵树理创作与国家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的一面开始浮出地表。人物有“能不够”“惹不起”“常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六章 40年代诗歌:走向综合与平衡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六章40年代诗歌:走向综合与平衡第十六章40年代诗歌:走向综合与平衡 第一节“崇高的山”:七月诗派 名词解释:抗战中期国统区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受艾青的创作和胡风的文艺理论影响,阵地主要包括《七月》《希望》《诗垦地》《诗创作》《呼吸》《泥土》等杂志,以重庆、成都为活动中心。 成员:绿原、鲁藜、冀汸、彭燕郊、邹荻帆、牛汉、曾卓…… 创作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 继承和发扬了鲁迅所开创的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主张“更直接地与生活结合,更迅速地替战斗服务”,注重将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与战斗任务联系起来。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与时代的紧密结合,追求诗歌与人民融为一体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胡风认为,诗人“第一是人生上的战士,其次才是艺术上的诗人”。

七月派的诗被誉为“时代激情的冲击波”,直接继承了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七月诗派的两个基本的诗学命题:生活态度和诗人的主体性问题。 生活态度上,主张正视现实并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现实,反对无原则的对生活的追随态度和“卖笑的态度”。认为,人的力量是决定的东西,将无可奈何的宿命论以及光有牢骚、不平而没有行动,成为小市民的犬儒主义并加以贬斥。 文艺观上,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疏于复杂的形式探求。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坚持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的统一,反对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现象的本身,而主张借正确把握了的历史力量,突入生活的底蕴,开掘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 但是,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影响了他们对复杂艺术形式的探求。他们认为“人、生活、风格,是一元的”,一元论揭示了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决定性作用。七月派诗人重生活而不重技巧表现。 主体性:七月诗派高扬诗人的主体性,反对客观主义,反对冷淡地摹写生活,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将诗人的人格、情感、血肉、审美趣味强烈地渗透到客观对象上去,达到主客观的拥抱和融合。与艾青

现代文学史课后题答案整理考研重点讲解

现代文学史课后题整理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名词解释:《文学革命论》 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双簧信事件” 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林蔡之争 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学衡》派 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甲寅》派 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二、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①《新青年》北上:1917年。陈独秀入北大。该由多人共同编辑,成为同人杂志,形成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战线。②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文学改良八事 ③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第二号《新青年》:三大主义:④其他人的响应:“双簧信事件”⑤批判“黑幕派”和“鸳蝴派”⑥林蔡之争:“田其美,金心异” ⑦与“学衡派”论争:鲁迅《估〈学衡〉》,讽刺学衡派说⑧与甲寅派论争 三、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评价:“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 1、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 2、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并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 3、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4、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与文学语言、文体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5、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四、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艺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1.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1)作家 ①胡适——庞德(Ezra Pond ②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托尔斯泰、司汤达、莫泊桑等)胡、陈:文学的进化论 ③周作人《人的文学》——西方人道主义、日本白桦派提倡“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妇女的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西游记》“鬼神书”、《聊斋志异》“妖怪书”、《水浒传》“强盗书”——非人的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笔记

绪论 一、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1。文学描写的生活范围和创作领域不断扩大 描写革命战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有了新的开拓,过去没有涉猎或涉猎很少的题材也有长足发展 张贤亮《绿化树》知识分子在西北农场劳动改造 张炜《古船》传统文化观念和心理的变革 陆文夫《美食家》资本家“善吃” 汪曾祺《受戒》僧人生活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监狱生活 2.文学主题从单一转向丰富,从直露转向深邃 五六十年代,因强调为政治服务,主题比较单一;新时期以来,作品的主题丰富多样,意蕴进一步深化. 徐怀中《西线轶事》、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和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三千里江山》相比,作家对当代军人精神世界的揭示,不再是单一的颂歌,而是走出了融颂歌、战歌、悲歌和挽歌于一体的浑厚、优美的交响乐章。 描写改革,蒋子龙和张洁笔下题旨不同; 描写女性,李国文《月食》、王安忆《流逝》、宗璞《心祭》、孔捷生《普通女工》,在主题的开掘上也各有自己的发现. 人物形象也由类型化转向写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矛盾性、复杂性 3.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有了新的突破 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探索并创造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 五六十年代:山西作家群(赵树理)、河北作家群(孙犁)、湖南作家群(周立波) 80年代:京味小说作家群(邓友梅、刘绍棠)、秦晋作家群(贾平凹、路遥、陈忠实)、津味小说作家群(冯骥才、林希) 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兼用,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刘心武《钟鼓楼》,展示了一幅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寻根文学;谌容《减去十岁》、刘奈拉《你别无选择》、莫言《红高粱》4。少数民族文学恢复了生机 《阿诗玛》《百鸟衣》《格萨尔王传》《嘎达梅林》 5.形成了一支经受严酷考验、能够勇敢战斗的文艺队伍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