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作者:李义海

提要合叙是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的一种重要表达式。它不仅在传世书面文献中大量存在,而且在两周金文中也有所发现。对它进行整理与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汉语修辞史的内容,而且对古文字资料的释读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辞例释读修辞格式合叙

1引言

上古汉语中的合叙句,不仅有语言简炼、句式错综等表层效果,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而且还突出了为文个性。与此同时,它也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不便或障碍。在汉代,合叙句式已经成为注释家解释经典

的一个内容。所以,上古汉语合叙句的整理与研究,对汉语修辞史以及上古文献的释读都有着重要意义。

2上古汉语书面文献合叙句的特点与解释原则

汉语早期书面文献中,出现了一种表达法:它把平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短语或句子中相同的语句成分加以归并,使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短语或句子在形式上变成一个短语或句子;在这个短语或句子形式中,归并而成的前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短语,又分别对应叙述两件相关事情。今择未见时贤言及之例如下:

(1)《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孔疏:“‘黜陟幽明’,明者升之,暗者退之。”

(2)《尚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下管鼗鼓,合止,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按:“合止”一句,孔传:“上下合止乐,各有。”孔疏:“合乐用,止乐用。”

(3)《尚书·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不畏死,罔弗憝”。

按:“于”,是个并列连词。王引之《经传释词》:“于,与也,连及之词。”“杀人越于货”,就是“杀越人货”,后来凝固成“杀人越货”。

(4)《诗经·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誉髦

斯士。”

按:“古之人无,誉髦斯士”,俞樾指出:“承上而言。惟成人有德,故古之人无;惟小子有造,故誉髦斯士。”

(5)《孟子·离娄》上:“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按:即“为汤驱民者桀也,为武驱民者纣也。”

(6)《吕氏春秋·乐成》:“此汤武之所以大

立功于夏商也。”

(7)《吕氏春秋·长攻》:“凡治乱存亡,安危强弱,必有其遏,然后可成。各一则不设。故桀纣虽不

肖,其亡,遇汤武也。遇汤武,天也,非桀纣之不肖也。汤武虽贤,其王,遏桀纣也。遇桀纣,天也,非汤

武之贤也。若桀纣不遇汤武,未必亡也。桀纣不亡,虽不肖,辱未至于此。若使汤武不遇桀纣,未必王也。汤武不王,虽贤,显未至于此。”

(8)《吕氏春秋·音初》:“(涂山氏之)女乃作歌,歌日:‘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按:“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即“周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公取风焉,以为召南。”

(9)《吕氏春秋·自知》:“欲知平直则必准绳。”高诱注:“准平绳直也。”

以上揭诸例为代表的表述方式,导致了后人阅读的障碍。汉代的某些

注释家(如高诱)已有所察觉,他们往往在注疏中指明一个句子中分别承接的词语,以使句意更为清晰或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

运用这一表达方式组成的语句,有时候,连一些经学大师也不得其解。《汉书·纪帝纪》:“中元二年春二月,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谥、诔、策。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便因诏书文简,以谥诔、策分承上文二事。”应劭不得其解,其解上二句,乃云:“皇帝延诸侯王宾诸侯,皆属大鸿胪,故其薨,奏其行迹,赐与谥及哀策诔文也。”“以策与谥诔连文,遂释为‘哀策’,于是上文‘列侯初封及之国’为赘文,而分承之义失矣。(俞樾等,1956:223)”

到了1920至1930年代,杨树达先生把这种行文格式作为古人用词造句的特例加以采摭,并在《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两词分承上下文例》中列举了十四条,逐条做了简要分析。其后,又将分承作为一种修辞格移入《中国修辞学》中,改称“合叙”。

此后,王德春、常棣、张博、王占福、张社列、王兵旭先生又先后著述,在“合叙”的类型与特点、合叙句的辨识与理解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概括起来,使用合叙格式组成的语句,具有以下四个的特点:一是句中至少有两个联合结构。二是“这些联合词组中的成分分别搭配,如果把它们扩开来重新组织,则可以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常棣,1988:130)三是常与“共用”辞格配套使用。四是前后两个联合结构要按语义关系分别相承,“使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一项接着一项顺次叙述出来。”(王德春,1987:124)

在上述四个特点中,前三条可以看作是“合叙”句的辨识方

法。因此,一个句子基本上满足这三条之后,便可以考虑它具有由“合叙”而来的可能性。然后用第四条进行“按语义关系分别相承”的尝试。一旦如此尝试的结果在该句所在语境中能够上下语意直贯,便意味着弄懂或基本弄懂了这个句子的意义。上举俞樾、杨树达先生纠正前人的误解便是经典的例证。

3现已发现的金文合叙句及释义原则

运用上述方法与步骤,不仅有助于读懂书面文献中合叙而成的句子,而且对青铜器铭文的释读,也应该有着积极意义。

两周金文存在着合叙句,前人虽然没有明言,但也有所涉及。试举例如下:

(10)《久令方彝》(《集成》16,9901):“唯八月,辰在甲中,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舍三事令,眔卿士僚、眔诸尹、系里君、百工眔;眔诸侯:侯句男,舍四方令。”

杨树达先生(1997:7)指出:“此节文字,近人说者不同,吴间生以眔诸侯侯田男属上读,谓侯田男皆三事令所及;罗振玉以属下舍四方令读,谓舍三事令于内服诸臣,舍四方令于外服君长。今按《书·酒诰》云:‘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

罗盖据此为言,其说是也,吴说失之。文本当云:舍四方令,眔诸侯,侯,田,男;而文却倒言之,致文字错综,不相配称,令人迷惘。”陈梦家先生(2004:38)指出:“‘三事、四方’即下所述‘舍三事令’“舍四方令”’按:这一语段,由“唯八月,辰在甲申,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舍三事令,暴卿士僚、暴者尹、汞里君、泵百工;舍四方令,乘诸侯,侯,田,男”合叙而成。

(11)《史墙盘》(《集成》16,10175):“上帝后稷匡保授天子绾令厚福丰年。”《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以下简称“铭文选”)225:“‘匡保授天子绾令厚福丰年’,正好与上帝后稷相对应,是以上帝锡厚福,而以后稷佑丰年。”

(12)《伯公父篮》(《集成》9.4628):“白大师小子伯公父作鳘,择之金,唯鐈唯錿。其金孔吉,亦玄亦黄。”

《铭文选》301:“鐈:即玄鐈,下文云亦玄亦黄,是鐈色为玄而卢色为黄。”

(13)《兮甲整》(《集成)16.10174):“淮夷旧我帛亩人,毋敢不出其帛其积进人。”陈梦家先生(2004:325)指出:“帛晦人(或臣)是出帛、出积之人,犹言贡赋之臣。……铭云‘毋敢不出其帛、其积’,主词是淮夷,动词是出(即缴纳),宾词是帛与积,‘其’是领格代名词(即淮夷的)。”其后,李学勤先生有进一步考证,并揭示出帛、积与进人三项并列这一真相:“‘晦’,《大系》读为贿,并引《周礼·大宰》

注:‘布帛日贿’,都是正确的。所谓‘旧我帛贿人’是说淮夷久为周朝入贡布帛的臣民……以下两句,杨氏读为‘毋敢不出其帛其积,其进人其贮’,以为两句后面‘其’字都与‘之’字同义,这样,‘其进人其贮’就无法解释了。帛、积、进人应当是并列的三项。‘积’在此处是狭义的。即古书的‘委积’。孙诒让注解《周礼·大司徒》,指出‘凡储聚禾米薪刍之属,通谓之委积’,‘盖积本为露积之名,总言之凡仓之属亦称积’……‘进人’的‘进’,杨氏已说明是‘纳入’的意思,所以‘进人’即向王朝贡纳的供服役的人。”。此后,笔者又在李先生的启发下,通过对铭文的语言考察,发现:如果“帛晦人”如前贤所说是个偏正性名词短语,“晦”字如郭氏读为“贿”训为“布帛”,“淮夷旧我帛贿人”一句便可以理解为“淮夷旧我帛人”。这就意味着,在西周王朝看来,淮夷只是贡纳布帛的外臣,没有纳奉“其积”乃至与之并列的“进人”的义务,这与下文的“毋敢不出其帛其积其进人”正相矛盾。因此,笔者以为,“晦”字当如字读,其义为田亩,语义与“积”也就是李先生所说的“委积”相应,不能破为“贿”;“人”与“进人”也就是“向王朝贡纳的供服役的人”,认为“淮夷旧我帛亩人,毋敢不出其帛其积其进人”,相当于“淮夷旧我帛,毋敢不出其帛;我亩,毋敢不出其积;我人,毋敢不出其进人”。(李义海,2003:99—101)

以上四例,不仅说明西周金文中存在着合叙句,而且也揭示了合叙句考释应遵循语义原则。

4金文合叙句考释举隅

下面几个语句,基本上具有合叙句的上述前三个特点。如果根据合叙句的释义原则,可能会做出比较合理的理解。

(14)《室叔簋》(《总集》4,2722):“唯王五月辰在丙戌,室叔作丰姑憋旅簋,丰姞憋用宿夜享考于撤公于室叔朋友。”

内中的“用宿夜享考于翛公于室叔朋友”一句,《铭文选》377在读“考”为“孝”之外无说。按照《铭文选》377的理解,“用宿夜享考于翛公于室叔朋友”,便是“用宿夜享孝于撇公于室叔朋友”。该句有“享孝”“于翛公于室叔朋友”两个联合结构,这两个结构中的动词与名词如果分别组合又可以构成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还共用“宿夜”这一时间名词,基本具备合叙句的条件。我们知道,“享”的受事对象应是先人或神明,在句中它的宾语应是“翛公”:“孝”与“享”义近,西周金文中常见“孝享”连文,同“享”相同,它的宾语不能是“朋友”(西周金文中用以引进对象的介词“于”,有时不出现,

如用以表示追孝的习语“用孝享前文人”。所以,“前文人”既可以视为“孝享”的宾语,又可以理解为省略了介词“于”的补语)。因此,《铭文选》377读“考”为“孝”,虽然有《杜伯盨》(《集成》9,4448)提供文字上的事例(详见下条语例),还是难以成立的。拙见以

为,本铭的这个“考”,应读为动词“好”。“考”,《广韵》“苦浩切”,溪纽皓韵,上古属溪纽幽部;“好”,《广韵》“呼晧切”,晓纽晧韵,上古属晓纽幽部。“考”“好”音近可通。“好室叔朋友”,指的是亲睦室叔的朋友,这与《乖伯归夆簋》:“归刍……作朕皇考武乖几王尊簋,用孝宗庙享夙夕,好佣友与百诸婚媾”中用以表示作器目的之一的“好朋友”如出一辙。同样,《杜伯盨》的相关文句,也应如此理解。

(15)《杜伯釜》(《集成》9,4448):“杜伯作宝盨,其用享孝于皇神祖考于好朋友,用DE]寿,丐永令。”

(16)《叔向父簋》(《集成》8,4242):“余小子嗣朕皇考,肇卧型先文祖,恭明德,秉威仪,用重恪奠保我邦我家。”

“用重恪奠保我邦我家”一句,《铭文选》409无释。按:西周金文中的“奠”,有安定、平定之义,于西周晚期金文凡十二见,除本铭之外,其宾语为“王令”者凡四见,为“师”者一见,为“四方”者一见,为“四国万邦”者一见,余皆为“周邦”。从词义的角度来看,“四方”、“四国万邦”与“周邦”以及本铭的“我邦”,均指周邦。再者,叔向父禹所“保有”的对象,不可能是周王的“邦国”。所以,“奠保我邦我家”,如果分开来表达,就是“奠我邦”、“保我家”。

(17)《师口簋》(《集成》8,4313):“师口虔不惰,夙夜恤厥将事,休既有功——折首,执讯无计徒驭,敺俘士女羊牛,俘吉金。”

《铭文选》439:“驱俘士女羊牛:俘虏了淮夷的青壮男子和妇女,还有羊和牛。”按:《铭文选》439漏释“驱”字。就语义关系而言,“驱俘士女羊牛”,就是“驱羊牛俘士女”。

(18)《禹鼎》(《集成》5,2833):“肆武公亦弗忘朕圣祖考幽大叔懿叔,命禹肖朕祖考政于邢邦。”郭沫若先生(1999:108)指出:“此鼎新近有同铭之器出土,所谓‘成’实是‘禹’字,与厉世《叔向父簋》之叔向父禹为一人。”“据新出《禹鼎》铭文日‘朕皇祖考幽大叔懿叔’,盖幽大叔为皇祖,懿叔为考也。”《铭文选》407:“肆武公亦弗忘朕圣祖考幽大叔懿叔:武公未尝忘怀我的祖考幽大叔、懿叔。”按:本铭“祖考”并提于前,“幽大叔懿叔”分承于后。据《叔向父簋》(《集成》8,4242):“叔向父禹日:‘余小

子……作朕皇祖幽大叔尊簋……禹其万年,永保用’”,知“幽大叔”是“皇祖”,“懿叔”是“皇考”。郭氏《系考·夷王·成鼎》眉批得之。《铭文选》439在明言“叔向父禹与禹鼎之禹同为一人”的前提下,不仅没有依据禹的世系辨别禹的“祖”“考”究竟分别是“幽叔”“大叔”中的谁人,反而舍弃郭说于不顾,虽然出于谨慎,却与真相失之交臂。

(19)《右盘》(《集成》16,10150):“唯右自作用其吉金宝盘乃用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困用之。”

本铭,发掘报告不加标点。按:“自作用其吉金宝盘”,即“用其吉金,自作宝盘”。

(20)《盐叔壶》(《集成》15.9625、9626):“择厥吉日丁盗叔之尊壶困

用之。”本铭,发掘报告不加标点,学界均在“丁”“壶”之后逗断,铭末句绝。

从表意的角度来看,“择厥吉日丁”、“盗叔之尊壶”与“永用之”均表意完整,并且“某人之某器。永用之”也出现在同墓出土的两件鼎铭上:“一件器内底铸铭文两行八个字:‘盅之登鼎,其永用之。’另一件鼎内底铭文两行八个字:‘盗叔之行鼎。永用之’。”见随州市博物馆精编《湖北随县新发现古代青铜器》第144页)

因此,在铭文释读方面,吴振武先生(1982:663)关于本铭大意——“盗叔之尊壶是选择了丁日这样一个吉利的日辰铸造的”——这一理解,给铭文的通读指出了方向。

在“择厥吉日丁盗叔之尊壶”一句中,有两个偏正式名词短语“吉日丁”与“盗叔之尊壶”;按照吴先生的理解,该器是省略了的句子主语选择“吉日丁”为“盗叔”所作之物。这就是说,“择厥吉日丁盗叔之尊壶”所表示“择日”与“作器”两事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因此,它也就隐含着一个“共用”的主语。所以,该句基本满足合叙句式的特点,可以进行依据合叙句式释义的尝试。

由于用以标明器物所属的“之”在两件盗叔壶上或有或无,并且它的有无对表意也无关宏旨,所以,在剩下的“择厥吉日丁盗叔尊壶”之中,唯一可能用以表示制作义的动词便是“厥”。但古代汉语中的“厥”,还没有见到过用它来表示“制作”义的用例。

诸家隶定的“氒”,原篆书与氒字不类而与刀字相近,应是刀字。这个“刀”字,应读为“造”。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在“召”字下说“诏”

即以“告”为声符的“诰”,且于“诏”下曰:“诏,从言、召声,诰也。按:上告下之义,古用‘诰’,秦复造‘诏’字当之。《曲礼》:‘负剑辟珥诏之。’‘出入有诏于国。’《独断》:‘上诏书者——诏,诰也——有三品。’《穆天子传》:‘以诏后

世。’《庄子,盗跖》:‘必能诏其子’。《吕览·审分》:‘多其教诏。’《周礼》诸职,凡言诏者,皆下告上之辞。《礼记,檀弓》:‘不以诏。’《学记》:‘虽诏于天子无北面。’《礼器》:‘故礼有摈诏。’《离骚》:‘诏西皇使涉予。’”

因此,“择刀(造)吉日丁盗叔l之J尊壶”,就是“择吉日丁造盗叔之尊壶。”

5余论

为了贴切适宜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意愿,人们会放弃固有的常用的表述模式而采用一种显得异乎常规的变式,在突出为文个性(如前揭禹所作《禹鼎》和《叔向父禹簋》两器便三次使用“合叙”格式)的同时达到预设的目的。换一个角度,我们从这种变式人手,便可以凭借自己与古书或铭文作者共同熟悉的表达方式,相对便利地了解他们的行文意图。因此,对这种修辞行为类型的研究,应该是很有必要的。况且,古书注解的事实,

也暗示了总结这种类型的重要性:汉代之后古书注解的重点,除了阐释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在于不合当时表达规范(主要是口语表达)的表达方式,尽管这其中也有着时代远隔的因素。

因此,笔者认为:在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的现代汉语语境下,整理归纳古人的表达式,特别是异乎寻常的表达式,不仅利于汉语修辞史研究的更加深人,而且增加修辞学的研究视角,对古籍的阅读与理解也应该有着积极的意义。

汉译英在线翻译句子

[标签:标题] 篇一:2015汉译英句子翻译(包括参考译文) 2015年汉译英综合练习 1. 她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成年累月地工作着。 This is how she carries on her work, rain or shine, all the year round. 2. 西湖如明镜,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奇丽。 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emerald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3. 但我就是这个脾气,虽然几经努力,却未能改变过来。 But it’s the way I am, and try as I might, I haven’t been able to change it. 4. 一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我们就随时随地地受到关怀和照顾。 From the moment we stepped in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re and kindness surrounded us on every side. 5. 袭人道:“一百年还记得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边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I’ll remember it if I live to be a hundred!”said Aroma. “I am not like you, letting what I say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forgetting what’s said at night by the next morning.” 6. 要制造飞机,就必须仔细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must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en the aircraft is to be made. 7. 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 Why should all the unpleasant jobs be pushed onto me? 8. 只有在我过于劳累,在我长时间无间断地工作,在我感到内心空虚,需要补充精神营养 的时候,我才感到寂寞。 I am lonely when I am overtired, when I have worked too long without a break, when for the time being I feel empty and need filling up. 9. 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The successful explosion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 in China ca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all over the world. 10. 我们应该实行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科研成果产业化。 We should build an information-based national economy and apply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11. 你说的倒轻巧,你也给我捧个奖杯回来。 You talk as if it were very simple. Why not try yourself and see if you can bring back a trophy, too? 12. 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China should show the world through actions that she is opposed to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and will never seek hegemony. 13. 中国明朝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周游考察了16个省,足迹几乎遍布全国。 Xu Xiake, a great traveler in China’s Ming Dynasty, visited 16 provinces in his lifetime, leaving his footprints in nearly every corner of the country. 14. 阿Q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说:“这毛虫”! Ah Q flung his jacket on the ground, spat, and swore, “Hairy worm!”

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作者:李义海 提要合叙是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的一种重要表达式。它不仅在传世书面文献中大量存在,而且在两周金文中也有所发现。对它进行整理与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汉语修辞史的内容,而且对古文字资料的释读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辞例释读修辞格式合叙 1引言 上古汉语中的合叙句,不仅有语言简炼、句式错综等表层效果,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而且还突出了为文个性。与此同时,它也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不便或障碍。在汉代,合叙句式已经成为注释家解释经典

的一个内容。所以,上古汉语合叙句的整理与研究,对汉语修辞史以及上古文献的释读都有着重要意义。 2上古汉语书面文献合叙句的特点与解释原则 汉语早期书面文献中,出现了一种表达法:它把平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短语或句子中相同的语句成分加以归并,使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短语或句子在形式上变成一个短语或句子;在这个短语或句子形式中,归并而成的前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短语,又分别对应叙述两件相关事情。今择未见时贤言及之例如下: (1)《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孔疏:“‘黜陟幽明’,明者升之,暗者退之。” (2)《尚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下管鼗鼓,合止,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按:“合止”一句,孔传:“上下合止乐,各有。”孔疏:“合乐用,止乐用。” (3)《尚书·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不畏死,罔弗憝”。 按:“于”,是个并列连词。王引之《经传释词》:“于,与也,连及之词。”“杀人越于货”,就是“杀越人货”,后来凝固成“杀人越货”。 (4)《诗经·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誉髦

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与意译 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如: 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 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 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As an obedient son, I had to accept my parents’ decision that I was to be a doctor ,though the prospect interested in me not at all. 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不得不接收父母的决定,去当大夫,虽然我对这样的前途毫无兴趣。 3.倒译法 倒译法就是颠倒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来进行翻译。 例1: The moon is completely empty of water because the gravity on the moon is much less than on the earth. 因为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的多,所以月球上根本没有水。 例2:The football students can be removed from the university if they fail to pass their examination. 作为足球运动员的学生如果考试不及格就要被开除。 4.分译法 分译法,又称拆译法,也是一种基本的句法变通手段。从被分译成份的结构而言,分译大致可以分为单词的分译、短语的分译和从句的分译三种。 单词的分译即拆词,将难译的词从句子主干中拆离出来,另作处理,这种方法常常引起句式上的调整,英译汉中要拆译的词常常是形容词和副词。如: 1

商代铜器铭文的整理与研究

商代銅器銘文的整理與研究 【摘要】:本论文是对商代金文的整理与研究。通遇对商代金文的已有研究成果造行详尽的梳理,在封商代有铭铜器全面搜集、整理及封商代金文通盘把握的基础上,提出在探索汉字的早期形态上,商代金文有著优于商代甲骨文的重要价值。论文探究了商代金文的文字构形特点,指出铭文的方向性随意和形体的对称是商代金文构形最大的特点,在释读商代金文时,应充分考虑到辞例的重要性,验之于辞例;徒商代金文的文字构造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书在作为汉字源头的商代金文中都已出现,商代金文中的绝大多字都能够用六书理论来解释;铭文行款对受布局、书写空间等因素影响的部份商代金文文字内部结构临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变体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商代金文的又一个特点;铭文内容对文字形体具有选择功能,不仅包括族氏铭文和一般铭文的差异,就是同一种形体在表示不同的内容时,书写上也能体现出商人的倾向性。探索了商代金文中的几个疑难铭文。对族氏铭文“(?)”、“(?)”、“鼋”、“戈”等从文字考释、各族有铭铜器的数量、铭文内容等角度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对某些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对商代金文中的几个具体问题造行了思考。在对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商代金文中的几个问题造行了重点的讨论,包括商代金文与籀文的关系,指出遇去认为籀文是西周晚期宣王时代普遍使用的一种文字的观点是可信的;封商代金文中的量词进行研究,从出现量词的21篇铭文中整理出朋、具、玨、年、品等5个量词;基于

新材料,对“反、返”古今字关系的说法重新检讨,认为在表“返回”这个意义上,二者并非古今字,应为通假字;对“戍铃方彝”的几个摹本进行比较研究,封铭文进行了补释,并通读了铭文。编纂了商代金文字编。封商代金文中出现的单字造行了全面的整理,字编包括正编、合文、重文、附录四部份。正编共收单字693个,按《说文》的顺序统一编排;合文303个,包括一般合文与亚形合文;重文2个;附录612个,将象形性较强的铭文根据文字形体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分类编排,无法确定形体所属何类的收在“附录-其他”,亚形合文的编排原则与此相同。【关键词】:商代金文族氏銘文構形六書整理文字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7.3 【目录】:论文摘要6-7ABSTRACT7-11第一章绪论11-29第一节商代金文的研究价值11-12第二节商代金文研究概况12-28第三节本文研究的内容28-29第二章商代金文构形分析29-55第一节商代金文的文字构形特点29-45第二节六书与商代金文的文字构造45-50第三节铭文行款的变化对文字结构的影响50-53第四节铭文内容对文字形体的选择功能53-55第三章商代金文中几个疑难字的整理与研究55-134

翻译句子英译汉.doc

句子翻译音译汉: 1. their argument ended when she slammed the door and left without a word. 她砰的关上门,一声不吭地走了,他们之间那场争执就此结束。 2. the guests at the dinner party were slightly surprised at the 出席晚宴的客人对那个美国人威严的语气感到有点儿意外。 3. johnny has outgrown the fear of staying at home alone . 约翰尼已长大成熟,不再害怕独自呆在家里了。 4. while she felt like joining the argument,nancy was too shy to open mouth. 南希虽然很想参加辩论,但腼腆得不敢开口。 5.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likeliest time to find him at home? 你觉得什么时候最有可能在家里找到他? 6. it is very likely that he will be rejected by the army because of his bad eyesight. 他很可能会因为实力不好而被拒收入伍。 location of the new airport. 委员会成员在新机场最佳选址这一问题上持有不同意见。 8. heys works of art are superior in many respects to those of his brothers better. 亨利创作的艺术品在许多方面比他兄弟的要好。 9. it is obviously that his young assistant who is running the bookstore. 很明显是他的年轻助手在经营这家书店。 10. being short of funds, they are trying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由于缺乏资金,他们正在设法吸引外资。 11. the little girl ran so fast that she was thrown off balance and fell down. 那个小女孩跑得太快,身体一下失去平衡,跌倒了。 12. be sure not to say anything capable of being misunderstood 千万别说可能会被人误解的话。 1. “a woman?s reaction in any crisis,” the major says, “is to scream. and while a man may feel like it ,he has that ounce more of control than a woman has. and that last ounce is what really counts. ” 4 他说:“一遇到危急情况,女人得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虽然也 可能尖叫,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 2. the american does not join in the argument but watches the contracting slightly. she motions to the native boy standing behind her chair and whispers something to him. the boy?s eyes widen: he quickly leaves the room. 5 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其他客人。 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部

句子翻译英译汉

句子翻译音译汉: 1.Their argument ended when she slammed the door and left without a word. 她砰的关上门,一声不吭地走了,他们之间那场争执就此结束。 2.The guests at the dinner party were slightly surprised at the commanding tone of the American. 出席晚宴的客人对那个美国人威严的语气感到有点儿意外。 3.Johnny has outgrown the fear of staying at home alone . 约翰尼已长大成熟,不再害怕独自呆在家里了。 4.While she felt like joining the argument,Nancy was too shy to open mouth. 南希虽然很想参加辩论,但腼腆得不敢开口。 5.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likeliest time to find him at home? 你觉得什么时候最有可能在家里找到他? 6.It is very likely that he will be rejected by the army because of his bad eyesight. 他很可能会因为实力不好而被拒收入伍。 7.The committee members have conflicting opinions as to the best location of the new airport. 委员会成员在新机场最佳选址这一问题上持有不同意见。 8.Henry's works of art are superior in many respects to those of his brother's better. 亨利创作的艺术品在许多方面比他兄弟的要好。 9.It is obviously that his young assistant who is running the bookstore. 很明显是他的年轻助手在经营这家书店。 10.Being short of funds, they are trying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由于缺乏资金,他们正在设法吸引外资。 11.The little girl ran so fast that she was thrown off balance and fell down. 那个小女孩跑得太快,身体一下失去平衡,跌倒了。 12.Be sure not to say anything capable of being misunderstood 千万别说可能会被人误解的话。 1.“A woman?s reaction in any crisis,” the major says, “is to scream.

青铜器铭文之研究

青铜器铭文之研究 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这些铭文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由于铭文的字体、布局、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所以铭文也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标准之一。此外,青铜器作伪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是制作假铭文,所以了解不同时期青铜器铭文的诸方面特征对于青铜器辨伪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铜器铭文是古文字学研究的一类重要的材料,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属于古文字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按照古文字学的科学的研究手段具体地研究青铜器铭文在各历史阶段之字形特点、修辞、语句、文法的习惯及其 演化过程,才能较深刻的理解此种文字。即使是从青铜器研究角度来观察与认识金文,也需要遵循科学的古文字规则去做深入的钻研,而没有简易的道路。 目前所见考古发掘出土的有铭青铜器,以殷代即商晚期为最早,但有少数传世的二里冈上层期的青铜器却铸有铭文。 属于早商的二里冈文化时期,在青铜器上有铭文是应予肯定的。发现甚少的原因首先应该是由于此时期在青铜器上铸铭尚未成为风气。其次也与迄今很少发现较大型的、保存完好的二里冈文化时期的青铜器墓有关。这点,已有学者指出过。 商代晚期铭文 此时期金文最常见的形式有: 一,仅铭有所谓族氏铭文,即家族之名号,用以表明作器者之属。其中有的属于所谓复合氏名,即作器者在署名家族名号的同时还署名了其家族所从属的更高级别家族的名号,从而显示了一种宗族组织的谱系关系。此种氏族名文还常常同亚字形相结合,在亚字形内部或其外部。对于亚字形的含义,现在的研究人员尚有不同的见解。 二,在氏族明号外还同时铭有本家族死去先人的“日名:(以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已、辛、壬、葵接在亲称“祖”、“父”、“匕”、“母”等之后),或仅有日名而略去亲称,这表明此种器物是该家族的贵族专为祭祀具有这一日名的先人之祭器。 三,仅铭有“日名”。这似乎可视为以上第二种形式的省略。 四,仅铭有作器者名。由于家族长的个人名号往往被用作家族名号,所以此种形

“有字天书”——青铜器铭文

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了解青铜器内容的一把钥匙。铭文初出现于商代后期,初时字数很少,仅有族徽的印记。西周以后,有的器物上铸出数百字的长铭,内容早期多是记述作器者参与王室的祭祀、征战等活动,受到王的恩赐和赞赏,于是制作尊彝(青铜器的统称)以纪荣宠,并祭祀先祖,夸示后人。后来的一些长篇铭文,有的属“书约剂”性质,即是诸侯国或贵族之间的盟约、契约,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内容,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商代青铜铭文,有些字数很少,有的只刻一个族徽,作为一组铜器的家族徽记;有的只刻器主的名字,如“妇好”;有的刻受祭祖先的庙号,如“司母辛”。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辛是妇好的庙号,“母辛”是她的子辈对妇好的称谓。这类图形文字的铭文有的是象形文字,有的具有会意或象征的成分。观赏这些图形,会意外地感觉到书写者的心态和我们是很相近的,例如“妇好”两个字是由女、子、帚几个局部组合而成的,有各种各样的写法,有是两个跽坐的妇女和孩子在戏耍,令人感到一种动人的舐犊之情。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也称武王征商簋,内底有铭文4行32字。铭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锡)有事(有司)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大意是说:西周贵族有司名叫利的人,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事,克商以后的第八天(辛未日)受到王的赏赐,铸造了这件簋以祭祀先人檀公。中国历史上,对于武王克商之年的推算前后有过四十多种不同的说法。利簋铭文涉及武王伐纣日子(甲子日),又正值岁星(木星)当空,都能与文献记载相印证。研究者结合文献与天象的研究,利簋铸造日期便是该年的一月二十八日。这是西周青铜器中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 鸟虫书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一种装饰性铭文字体,其特点是将字体的一些笔画写成鸟的形象,秦代定书体有八种,其中之一是虫书,即鸟虫书,这是因为古代将鸟类称为羽虫之故。如(吴)大王光戈、王子于戈、(越)王者旨。于戈上的铭文,都是典型的鸟虫书。(楚)王子午鼎铭字体虽不作鸟形,但奇屈变化也属鸟虫一类。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鸟的飞鸣饮啄形态曾对书法的结体、运笔给予很多启发。例如短撇称“啄”或“隼尾”,长撇称“掠”,“燕”字下的四点要“联飞”起,就都与鸟的形象有关。

【英语(一)汉译英精选100句】

汉译英精选100句(附参考答案) 01.研究表明,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 02.他们不是等待老师去解释,而是自己努力去找出句型和规则。 03.他们有必要学习这种语言以便与那些人进行交流并且向他们学习。04.中国以其人口领先于世界。 05.产品的价格随季节而改变。 06.人们总是抱怨不断上涨的物价。 07.他们发现要他自己去完成这件事是很难的。 08.我愿意在他遇到困难时去帮助他。 09.昨晚他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了他的作业。 10.许多错误的想法使人们不愿意离家远行。 11.这座大楼是那座大楼的一半高。 12.你难以记住毫无意义的信息。 13.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上。 14.这个班是由15名同学组成的。 15.他总是把我的经历与他过去在农村的生活联系起来。 16.这是否为最佳方法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17.今天,有不少人对某些食品有错误的认识。 18.科学家们现在还没有找到替代这种材料的东西。 19.事实上,学校常被看成是一个小社会。 20.他被认为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 21.众所周知,北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22.这些节目很受农民的欢迎。 23.有经验的警察能立即辨别出谁是罪犯。 24.这部电视机的价钱比我们预想的要稍高一些。 25.大多数人长大以后,不愿跟父母一起生活。 26.她喜欢音乐,而她哥哥喜欢体育活动。 27.在大多数单亲家庭,是母亲既得工作又得照顾家和孩子。 28.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应用它。 29.使用计算机来辅助学习,对我们既有利又有弊。 30.是粗心大意使他这次考试失败。 31.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32.孩子们应该按成年人的指导去参加这项活动。 33.计算机不仅能够使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而且能使我们彼此进行交流。34.到了那儿以后,他发现几乎没有什么场合与人沟通。 35.他宁愿学英语,不愿学日语。 36.汽车主要是由车体、发动机和四个轮子构成的。 37.如果天气逐渐变暖,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 38.我说我喜欢这座房子,并不是指我想买下它。 39.他对所见到的一切都很好奇。 40.西部大开发促使很多企业探求新的出路。 41.那个孩子把手表拆了,却不知如何再组装起来。 42.新同学应该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43.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应尽力找到失踪的人。 44.我们不应该嘲笑那些犯错误的人。 45.他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他注定要失败。

2.8金文——青铜器的铭文

金文——青铜器的铭文 文字整理:张墨尘 古代称铜为金,因此在古代各种青铜器物上或铸或刻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吉金文。另外,古代青铜器一般分为礼器,乐器两大类,而礼器以鼎为主,乐器以钟为多见,上面多刻有铭文,也被称为“钟鼎文”。钟鼎上的铭文有凹凸之分,凹者为阴文,叫“款”;突者为阳文,叫“识”。因而,金文也统称为“钟鼎款识”。 古代把钟鼎看做重器,所以上边多铸上文字用以纪念,因而便产生了钟鼎文字,即金文。钟是一种乐器,有的量器,酒器也叫钟。鼎,主要是作为祭器,三足两耳,大小不同,形状方圆皆有,相传夏禹收九州之金属来铸成的九鼎,乃传国之宝。成汤迁之于商邑,周武王迁之于洛邑,后来秦攻西周,取九鼎,其一沉于泗水,其余八鼎,无可查考。大约在夏商周三代时,鼎是随着王都迁徙的,所以建都亦叫定鼎。 金文的形体在殷代由于甲骨文相近,且彝器字数较少,字形都取纵势,布白参差有致,大小不齐,得自然之妙。从它的字体和书法来看,正是由殷周的甲骨文蜕变到大篆的时候,故风格与甲骨文相近。 因金文出现的时间是在商周时代,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者,在相当一部分文字中甚至保存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它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文所使用的单字比甲骨文多,尤其是形声字多,并且充分体现了形声构字的原则。形声字在汉字发展史上取得优势性的地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同时,金文笔画明显减少,书写比甲骨文简练,规范,也体现出了汉字发展由繁到简的这样一个过程。 周王朝是一个统一的局面,金文尽管和甲骨文一样,一个字有多种写法,但是相对的说字体比较严整,字形比较一致和规范,笔画和结构上简单了许多。如乙鼎,丁巳尊戊辰彝。周初金文仍继承殷代,笔致方拆,体势多纵,文辞增多,辞藻且茂美,布局日趋整齐,大小匀称。如盂鼎、静敦、楚公钟等。 其中“盂鼎”铭文19行291字,方笔雄壮。到了西周中期延续到东周初期,钟鼎文字的用笔由折变锋,收锋处由抽毫转为注墨,末笔波磔全部消失。文字书法渐趋整齐雄伟,铭辞趋长,有500左右,一些著名的铜器都出自这一时期。如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颂鼎,大克鼎,宗周钟等。

英译汉句子翻译30分-每题3分

英译汉句子翻译30分-每题3分

句子翻译题30分(每题3分) 1. He talked to the foreigner in hesitant English. 他结结巴巴地用英语同那个外国人交谈。 2. Such materials are characterized by good insulation and high resistance to wear. 这些材料的特点是:绝缘性好,耐磨性强。 3. Before them lay miles of miles of beautiful plain with lots of wild animals among the grass. 美丽的草原,茵茵的绿草,野生动物成群结队,绵延数英里,展现在眼前。 4. They asked long lists of questions, numerically arranged, about the climate, products, laws, business chances, and statistics of the country in which the consul had the honor of the representing his government. 他们一、二、三、四地列了一个很长的问题表,向那位领事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诸如领事派驻国的气候、物产、法律、贸易机会以及种种的统计资料。 5.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volume of water become greater. 温度增高,水的体积就增大。 6.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是在文体上。 7. He is a complicated man----- moody, mercurial, with a melancholy streak. 他是个性格复杂的人——喜怒无常,反复多变,有些忧郁寡欢。 8. He wanted to tell John how surprised he was at his knowledge but embarrassment makes him hold his peace. 他想告诉约翰,他没有料到他的知识有这么渊博,但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说出口。 9. The airport authorities decided to lengthen the walk from the aircraft, so that instead of a one-minute fast walk, the passengers spent six minutes walking. 机场当局决定延长乘客下飞机后的步行距离,这样,走到行李提取处需要6分钟,而不再是快速行走1分钟就能到达。 10. I’ll try to get an illustrated dictionary dealing with technical glossary, which will enable me to

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综述与辨伪

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综述与辨伪 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这些铭文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由于铭文的字体、布局、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所以铭文也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标准之一。此外,青铜器作伪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是制作假铭文,所以了解不同时期青铜器铭文的诸方面特征对于青铜器辨伪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铜器铭文是古文字学研究的一类重要的材料,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属于古文字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按照古文字学的科学的研究手段具体地研究青铜器铭文在各历史阶段之字形特点、修辞、语句、文法的习惯及其演化过程,才能较深刻的理解此种文字。即使是从青铜器研究角度来观察与认识金文,也需要遵循科学的古文字规则去做深入的钻研,而没有简易的道路。 目前所见考古发掘出土的有铭青铜器,以殷代即商晚期为最早,但有少数传世的二里冈上层期的青铜器却铸有铭文。 属于早商的二里冈文化时期,在青铜器上有铭文是应予肯定的。发现甚少的原因首先应该是由于此时期在青铜器上铸铭尚未成为风气。其次也与迄今很少发现较大型的、保存完好的二里冈文化时期的青铜器墓有关。这点,已有学者指出过。 ■商代晚期铭文 此时期金文最常见的形式有: 一,仅铭有所谓族氏铭文,即家族之名号,用以表明作器者之属。其中有的属于所谓复合氏名,即作器者在署名家族名号的同时还署名了其家族所从属的更高级别家族的名号,从而显示了一种宗族组织的谱系关系。此种氏族名文还常常同亚字形相结合,在亚字形内部或其外部。对于亚字形的含义,现在的研究人员尚有不同的见解。 二,在氏族明号外还同时铭有本家族死去先人的“日名:(以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已、辛、壬、葵接在亲称“祖”、“父”、“匕”、“母”等之后),或仅有日名而略去亲称,这表明此种器物是该家族的贵族专为祭祀具有这一日名的先人之祭器。 三,仅铭有“日名”。这似乎可视为以上第二种形式的省略。 四,仅铭有作器者名。由于家族长的个人名号往往被用作家族名号,所以此种形式的铭文虽可能仅是作器者的个人名号,但个别的(如“子某”)也可能是一个家族的名号。 由于商代晚期铭文多数属于上述内容,所以此时期铭文字数一般只有几个字。在一些金文著录书中,如《三代吉金文存》、《商周金文录遗》和近年来陆续出版的《殷周金文集成》所收各类器铭中,凡字数少到两三个、三四个者,多是商晚期金文,可见其数量相当多,在

英译汉在线翻译的方法

英译汉在线翻译-翻译技巧总结 一、改变英语词形以理清句子结构 汉语中并列结构很多,多层次的并列关系也很多,常给英译汉带来一定困难。为了妥善处理汉英译汉的多层次并列关系,需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异。汉语中常用的并列连词都有“和”、“同”、“与”、“及”等;在英语中,通常用and。鉴于以上诸因素,汉语中很容易产生多层次的并列关系。请看以下一句:“要加大对科技、教育事业和国防工业的投入,并注意有关人才的培养。”由于汉语有多种并列连词,而且还可隐含,因此短短一句中轻而易举地出现了四个层次。“并”连接了第一层次的并列关系,“和”连接第二层次的并列关系。如果四个层次的并列关系在英语中统统用and表示,那么英译汉显得十分笨拙,难以让读者看清这四层关系。在英译汉作品中确实存在滥用and的现象。为处理汉语多层次并列关系,可采用改变汉语词形的方法。在以下几例中,我们探讨在英译汉中如何使用不同形式的连接词来表明不同层次的句法层次。 英译汉例1. Sound public security is of prime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 y and the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Sound public security is of prime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as well as the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搞好社会治安,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

英语小升初句子翻译(英译汉)

英语小升初句子翻译(英译汉) 1.Gina请帮我拿一个苹果。(get sb. Sth.双宾语) Gina, please get me an apple. 2.他们有篮球吗?并做否定回答。 Do they have a basketball? / Do they have basketballs? No, they don’t. 3.我们在学校和我们的朋友一起打排球。 We play volleyball at school with our friends. 4.---你的英语很好。---谢谢你。王老师教我们英语。(teach sb. Sth.双宾语)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Thank you. Mr. Wang teaches us English. 5.玛丽和我在五班。我们是同班同学。 Mary and I are in Class Five. We are classmates. 6.你放学后玩电脑游戏吗?(课后:after class 放学后after school ) Do you play computer games after school? 7.我们在同一所学校。(相同的:the same 相同的***:the same+n.)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8.他是一个好学生。 He is a good student. 9.这是你的足球吗? Is this your soccer ball? 10.我们在桌子底下没有足球。(方位表达:in / on / under the +n.) We don’t have soccer balls under the table. 11.我姐姐喜欢运动,但是她不玩它们。(谓语动词后为宾语,代词要用宾格。) My sister loves sports, but she doesn’t play them. 12.我们只在电视上观看足球比赛。(在电视上:on TV) We only watch soccer games on TV.

句子翻译练习汉译英

一、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选词: 1.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几年有发展。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在一点点地上升。2. 改革开放也使民族精神获得了解放。3. 我们的企业应着重提高国际竞争力。4.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 5. 湖区水位提高可能要危及竹子的生长。这意味着以竹子为食物的大熊猫也将6. 受到威胁。 参考译文: 1.Why do people support us? Because our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2.The sea level is rising little by little in the consequence of global warming. 3.Reforms and the open policy have also emancipated the minds of the people. 4.We need to be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5.China's modern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he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ties with other nations. 6.Higher water levels in the lake area may endanger the growing of bamboos, which means giant pandas that feed on these plants will suffer, too. 二、物称与人称(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运用物称表达法)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他气得话也说不出来。 我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 我疏忽了这个问题。 我兴奋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走过草地几步,我们就到了一个华丽的大酒店。 你只消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不同。 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恕我孤陋寡闻,对此关系一无所知。 凭良心讲,你待我礼貌有加,我却受之有愧。 参考译文: The access of hope made me suddenly afraid. Anger choked his words. His name escaped me for the moment. This point slipped my attention. 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 A few steps across the lawn brought me to a large, splendid hotel. 1 / 6 Careful comparison of them will show you the difference. The sight of the big tree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 My total ignorance of the connection must plead my apology. My conscience told me that I deserved no extraordinary politeness.

英语句子翻译(汉译英)及答案

UNIT 1 1.她连水都不愿喝一口,更别提留下来吃饭了。(much less) 2.他认为我在对他撒谎,但实际上我讲的都是实话。(whereas) 3.这个星期你每天都迟到,对此你怎么解释?(account for) 6.这是他第一次当着那么多观众演讲。(in the presence of sb.)

1.你再怎么有经验,也得学习新技术。(never too...to...) 2.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派谁去带领那里的研究工作。(use an appositional structure) 3.由于文化的不同,他们的关系在开始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 than+ adjective) 5.人人都知道他比较特殊:他来去随意。(be free to do sth.) 6.看她脸上不悦的神色,我觉得她似乎有什么话想跟我说。(free as though)

1.他说话很自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use "which"to refer back to an idea or situation) 2.我父亲太爱忘事,总是在找钥匙。(use"so...that..."to emphasize the degree of something) (ill at ease) 6.当地政府负责运动会的安全。(take charge of ) UNIT 1

1.She wouldn't take a drink,much less could she stay for dinner. 2.He thought I was lying to him,whereas I was telling the truth. 3.How do you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 you have been late every day this week? 4.The increase in their profits is due partly to their new market no means a great writer. 4.He has no interest in football and is indifferent to who wins to loses. 5.The manager needs an assistant that he can count on to take care of problems in his abse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