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铜器铭文的整理与研究

商代铜器铭文的整理与研究
商代铜器铭文的整理与研究

商代銅器銘文的整理與研究

【摘要】:本论文是对商代金文的整理与研究。通遇对商代金文的已有研究成果造行详尽的梳理,在封商代有铭铜器全面搜集、整理及封商代金文通盘把握的基础上,提出在探索汉字的早期形态上,商代金文有著优于商代甲骨文的重要价值。论文探究了商代金文的文字构形特点,指出铭文的方向性随意和形体的对称是商代金文构形最大的特点,在释读商代金文时,应充分考虑到辞例的重要性,验之于辞例;徒商代金文的文字构造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书在作为汉字源头的商代金文中都已出现,商代金文中的绝大多字都能够用六书理论来解释;铭文行款对受布局、书写空间等因素影响的部份商代金文文字内部结构临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变体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商代金文的又一个特点;铭文内容对文字形体具有选择功能,不仅包括族氏铭文和一般铭文的差异,就是同一种形体在表示不同的内容时,书写上也能体现出商人的倾向性。探索了商代金文中的几个疑难铭文。对族氏铭文“(?)”、“(?)”、“鼋”、“戈”等从文字考释、各族有铭铜器的数量、铭文内容等角度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对某些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对商代金文中的几个具体问题造行了思考。在对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商代金文中的几个问题造行了重点的讨论,包括商代金文与籀文的关系,指出遇去认为籀文是西周晚期宣王时代普遍使用的一种文字的观点是可信的;封商代金文中的量词进行研究,从出现量词的21篇铭文中整理出朋、具、玨、年、品等5个量词;基于

新材料,对“反、返”古今字关系的说法重新检讨,认为在表“返回”这个意义上,二者并非古今字,应为通假字;对“戍铃方彝”的几个摹本进行比较研究,封铭文进行了补释,并通读了铭文。编纂了商代金文字编。封商代金文中出现的单字造行了全面的整理,字编包括正编、合文、重文、附录四部份。正编共收单字693个,按《说文》的顺序统一编排;合文303个,包括一般合文与亚形合文;重文2个;附录612个,将象形性较强的铭文根据文字形体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分类编排,无法确定形体所属何类的收在“附录-其他”,亚形合文的编排原则与此相同。【关键词】:商代金文族氏銘文構形六書整理文字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7.3

【目录】:论文摘要6-7ABSTRACT7-11第一章绪论11-29第一节商代金文的研究价值11-12第二节商代金文研究概况12-28第三节本文研究的内容28-29第二章商代金文构形分析29-55第一节商代金文的文字构形特点29-45第二节六书与商代金文的文字构造45-50第三节铭文行款的变化对文字结构的影响50-53第四节铭文内容对文字形体的选择功能53-55第三章商代金文中几个疑难字的整理与研究55-134

第一节(?)族铜器铭文的整理与研究55-75第二节(?)族铜器铭文的整理与研究75-90第三节(?)族铜器铭文的整理与研究90-96第四节戈族铜器铭文的整理与研究96-134附表1:(?)族铜器铭文著录情况111-118附表2:(?)族铜器铭文著录情况118-124附表3:(?)族铜器铭文著录情况124-126附表4:戈族铜器铭文著录情况126-134第四章对商代金文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134-156第一节谈谈商代金文与籀文的关系134-139第二节商代金文中的量词139-144第三节从《(?)方鼎》看”反、返”的古今字关系144-150第四节”戍铃方彝”的摹本问题及补释150-156第五章商金文编156-868凡例157-158正编158-846合文602-682重文682-684附录684-846检字表846-853归字说明853-868主要参考文献868-877后记877-87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文献学 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大一下)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先秦时期汉语中的合叙与铜器铭文的释读 作者:李义海 提要合叙是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的一种重要表达式。它不仅在传世书面文献中大量存在,而且在两周金文中也有所发现。对它进行整理与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汉语修辞史的内容,而且对古文字资料的释读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辞例释读修辞格式合叙 1引言 上古汉语中的合叙句,不仅有语言简炼、句式错综等表层效果,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而且还突出了为文个性。与此同时,它也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不便或障碍。在汉代,合叙句式已经成为注释家解释经典

的一个内容。所以,上古汉语合叙句的整理与研究,对汉语修辞史以及上古文献的释读都有着重要意义。 2上古汉语书面文献合叙句的特点与解释原则 汉语早期书面文献中,出现了一种表达法:它把平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短语或句子中相同的语句成分加以归并,使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短语或句子在形式上变成一个短语或句子;在这个短语或句子形式中,归并而成的前后两个(或两个以上)短语,又分别对应叙述两件相关事情。今择未见时贤言及之例如下: (1)《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孔疏:“‘黜陟幽明’,明者升之,暗者退之。” (2)《尚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下管鼗鼓,合止,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按:“合止”一句,孔传:“上下合止乐,各有。”孔疏:“合乐用,止乐用。” (3)《尚书·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不畏死,罔弗憝”。 按:“于”,是个并列连词。王引之《经传释词》:“于,与也,连及之词。”“杀人越于货”,就是“杀越人货”,后来凝固成“杀人越货”。 (4)《诗经·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誉髦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汇总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 【ppt4】 盟書:記錄盟約的言辭,也叫做載書。 【ppt5】 简帛: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简帛。简最迟在商代初年就已经使用,帛的使用大概稍晚一些。战国时代——楚简。 历史上竹简的发现:孔子壁中书 《论衡·正说》:“考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遂秘于中,外不得见。至孝成帝时,征为古文 《尚书》学。” 《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 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论衡·正说》:“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 二十九篇始定矣。” 汲冢竹书: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厘王”)墓,得到简牍数十车,后世叫做“汲冢竹书”。《周易》、《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魏之史书,凡十三篇,宋时亡佚 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今本竹书纪年》,系出后人伪托,可参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简文内容:1.书籍:信阳竹书: 三代周公先王 郭店竹书:儒家和道家文献 上博竹书:儒家、道家、兵家及杂家等 有学者断言,“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2.遣策 3.占卜祭祷:主要是为墓主人所患疾病及仕途的前景进行占卜和祭祷。 4.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岁”篇有“秦楚月名对照表”。 5.日书:选择吉凶之书,仅见于九店简 6.司法档案:主要出自包山简 【ppt6】 籀文:西周宣王时的太史籀着有《史籀》十五篇,《史籀》所用字体后人叫做籀文,也有人叫它做大篆。据今本统计,《说文》所收籀文共220余字。上博竹书字典《字析》。小篆: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剧烈变化,这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春秋以前,文字为统治阶级服务,春秋战国之交,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进入战国,使用和掌握文字的阶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汉字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书同文字”使文字规范化。 李斯---《仓颉篇》

甲骨文字解读

甲骨文与市场营销 一、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正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甲骨文不仅仅是以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目前,安阳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

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市场营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理解,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名词理解,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认为市场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营销手段。菲利普·科特勒强调了营销的价值导向: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麦卡锡于1960年也对微观市场营销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责,它将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直接引向消费者或使用者

lol符文解读要点

目录 ?译者前言 ? ?最佳属性/普通属性,这到底有什么样的涵义? ? ?最佳属性的符文 ? ?一些比较有用的普通属性的符文 ? ?符文排行 ? ?理由 ? ?普适类符文 ? ?护甲穿透符文还是攻击力符文 ? ?符文模板 ? ?结语 译者前言: 各个国服资料站论坛和Q群中比较常见的话题就是符文的搭配,比如某某英雄该使用什么符文或者某某符文根本没用。作为国服一个彩笔玩

家,我对各个英雄也不是很熟悉,所以不参与讨论这个,但我到了30级之后,这是我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由于一整套符文相对来说比较昂贵,那么我该购买什么样的符文呢?于是我开始寻找比较详细或者深刻的符文指南,但我找来找去也只找到针对某个英雄或者某种职责英雄的符文推荐,反而没有论证符文本身的指南,反倒是N多求符文的疑问如同过江之鲫。而后我在Mobafire上阅读了由资深高玩Searz撰写的这个国外最高评价之一的符文指南,针对的是符文系统本身并且作出根据战场职责分类的拓展阐述而不是针对特定的某一位英雄,我觉得应该翻译过来给我国服的朋友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国服开服一月之际,相信在阅读了这篇系统的指南之后,作为一个普通玩家也可以自己来配置自己英雄的符文并且知道配置的好坏不足以及收益大小。 我已经联系过了作者Searz(原文),申请了并且取得了作者此文的翻译授权,在后面的部分我有加入自己的些微编辑、注释以及实例,不一一注明。(PS:虽然我个人仍然是彩笔,但我保证作者此文的有效性。)

最佳属性/普通属性,这到底有什么样的涵义? 当你在插槽插上任意一个符文的时候你可能有或者可能没有注意到右 上角的小字,上面标明了此符文在该插槽是最佳属性还是普通属性,那么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这是一种分类规格用以表示该符文的收益大 或小。最佳属性表示收益大,而普通属性的就当然表示收益较小了。 我们来举例说明下:以固定减CD的符文为例—— 【外部图片】高级专注雕纹(最佳属性) > 【外部图片】高级专注符印(普通属性)> 【外部图片】高级专注印记(普通属性) 它们所能给予你的固定减CD按次序分别为:-0.65%,-0.29%,-0.16%。就像你看到的那样,普通属性的符文给予你的收益甚至不及最佳属性符文的一半之多。 所以一个比较基本的原则就是尽量使用能给你带来更多收益的符文,比如说你准备给你英雄配置+固定AD和固定减CD的符文,那么你应该避免插上【外部图片】高级力量雕纹(+0.28攻击力)和【外部图片】高级专注印记(-0.16%冷却时间),而是应该替上【外部图片】高级力量印记(+0.95攻击力)【外部图片】高级专注雕纹(-0.65%冷却时间),

对《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解读

对《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解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苏美尔(Sumer)一词是古代的地域名称,其苏美尔语形式是ki-en-gi。苏美尔文明则是指以苏美尔语文献为主要标志的文明,其历史时间大约是从乌鲁克IV 到伊辛—拉尔萨时期(公元前3200 年到公元前18 世纪)这千余年的两河流域文明(拱玉书2001 :2)。对苏美尔文明的研究是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亚述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世界上古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一书的出版适逢世界史学科升级成一级学科,而世界上古史领域恰恰又是我国世界史研究中的薄弱之处。有鉴于古代文字的艰难生涩,文献资料的匮乏等原因,古代近东文明研究(包含亚述学、埃及学、赫梯学等)更是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的软肋。因此,该书的出版确实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诸多空白,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该书第一作者吴宇虹教授是目前国内楔形文字研究领域的权威,他能够熟练阅读楔形文字文献,掌

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脉络,同时也关注着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动态。因此该书应该是作者立足于对一手的楔形文献史料以及最新的国际学术研究动态的基础之上而完成的。该书作者试图做到集通俗趣味和学术知识于一体,将枯燥乏味的楔形文字以及历史文明的研究栩栩如生地展现给广大读者。因此它应该是一本既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又可以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的书籍。 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对最古老的苏美尔文明进行了全方位、详细的介绍和阐述。作者首先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概况、自然物产资源、商贸路线等方面内容,并由此得出苏美尔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贸易和商业特点(吴宇虹等2013 :7)。这一结论是作者基于翔实的文献资料并分析而提出的,这是目前国内首次对苏美尔文明的特点进行的定性。此后作者简要地概述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考古挖掘以及楔形文字破译的历史过程,其中有些地方也给读者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历史细节描写。但较为遗憾的是,该书并没有将近七十年以来的考古和学术研究状况进一步详细地介绍给读者,从而弥补目前国内学界对西亚考古研究的不足(拱玉书2002)。 本书的一个亮点在于从苏美尔语楔形文字本身

商代铜器铭文的整理与研究

商代銅器銘文的整理與研究 【摘要】:本论文是对商代金文的整理与研究。通遇对商代金文的已有研究成果造行详尽的梳理,在封商代有铭铜器全面搜集、整理及封商代金文通盘把握的基础上,提出在探索汉字的早期形态上,商代金文有著优于商代甲骨文的重要价值。论文探究了商代金文的文字构形特点,指出铭文的方向性随意和形体的对称是商代金文构形最大的特点,在释读商代金文时,应充分考虑到辞例的重要性,验之于辞例;徒商代金文的文字构造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书在作为汉字源头的商代金文中都已出现,商代金文中的绝大多字都能够用六书理论来解释;铭文行款对受布局、书写空间等因素影响的部份商代金文文字内部结构临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变体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商代金文的又一个特点;铭文内容对文字形体具有选择功能,不仅包括族氏铭文和一般铭文的差异,就是同一种形体在表示不同的内容时,书写上也能体现出商人的倾向性。探索了商代金文中的几个疑难铭文。对族氏铭文“(?)”、“(?)”、“鼋”、“戈”等从文字考释、各族有铭铜器的数量、铭文内容等角度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对某些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对商代金文中的几个具体问题造行了思考。在对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商代金文中的几个问题造行了重点的讨论,包括商代金文与籀文的关系,指出遇去认为籀文是西周晚期宣王时代普遍使用的一种文字的观点是可信的;封商代金文中的量词进行研究,从出现量词的21篇铭文中整理出朋、具、玨、年、品等5个量词;基于

新材料,对“反、返”古今字关系的说法重新检讨,认为在表“返回”这个意义上,二者并非古今字,应为通假字;对“戍铃方彝”的几个摹本进行比较研究,封铭文进行了补释,并通读了铭文。编纂了商代金文字编。封商代金文中出现的单字造行了全面的整理,字编包括正编、合文、重文、附录四部份。正编共收单字693个,按《说文》的顺序统一编排;合文303个,包括一般合文与亚形合文;重文2个;附录612个,将象形性较强的铭文根据文字形体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分类编排,无法确定形体所属何类的收在“附录-其他”,亚形合文的编排原则与此相同。【关键词】:商代金文族氏銘文構形六書整理文字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7.3 【目录】:论文摘要6-7ABSTRACT7-11第一章绪论11-29第一节商代金文的研究价值11-12第二节商代金文研究概况12-28第三节本文研究的内容28-29第二章商代金文构形分析29-55第一节商代金文的文字构形特点29-45第二节六书与商代金文的文字构造45-50第三节铭文行款的变化对文字结构的影响50-53第四节铭文内容对文字形体的选择功能53-55第三章商代金文中几个疑难字的整理与研究55-134

重点整理-座右铭

第五课座右铭崔瑗 一、课文提要 1. 文体:形式上是应用文,内容上是论说文。 2. 文章出处:昭明文选。 3. 内容大要:作者期勉自己努力修养,以成为一个有德的君子。 4. 作法分析: (1) 本文是一篇一韵到底的“铭文”,目的在戒勉自己。为五言韵文,共二十句,偶数句押韵,押 平声阳韵,即“ㄤ”韵。 (2) 全文共二十句,前十八句分五个层次,末二句以“有恒行之”自勉策励作结。 ○1第一层(一至四句)—律己慎言,感恩图报。 ○2第二层(五至八句)—行仁由义,不计毁誉。 ○3第三层(九至十二句)—名实相符,涵养内在。 ○4第四层(十三至十六句)—守柔诫刚,宁静致远。 ○5第五层(十七、十八句)—自我节制,知足知止。 ○6最末为结语(末二句)—以“恒久力行”总结全文,自我期勉。 (3) 前八句偏儒家思想,第九至十八句则偏道家思想,含括儒家“行仁”与道家“守柔”两大思 想的精义。 二、课文结构表 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律己慎言,感恩图报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行仁由义,不计毁誉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名实相符,涵养内在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总结)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守柔诫刚,宁静致远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自我节制,知足知止 三、课文语译 不要议论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说自己的优点。施恩惠给别人,千万不要记在心里;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可忘记。 世俗的虚名,不值得羡慕,只有“仁”才是做人的根本法则。做任何事情前,心里觉得合理安适,然后才去做。别人的毁谤中伤哪有什么妨害呢? 不要让虚名超过实质,不炫耀才华,不卖弄聪明,是圣人所称道的。处在污浊的环境中,贵在不被污染。有才德的人,隐藏光芒,只求内在充实。 柔顺、谦和的人是适于生存的一类。老子认为刚强者容易折毁,不如柔弱者容易生存,

技术铭文下的城市景观解读_韩凝玉

技术铭文下的城市景观解读 韩凝玉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在媒体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背景下,聚焦媒体在城市景观领域的渗透,分析媒体的互动技术和城市景观领域的 互动,认为技术强化了景观的民主性,网络给予人们更多权利,鼓励和刺激人们参与到城市景观之中去想象和革新。关键词数字化;城市景观;技术;民主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3)26-10714-03Interpret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under Glyph of Technology HAN Ning-yu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technology changing people ’s life style and thinking mode ,focusing on penetration of media in urban landscape field ,the interactive technology of media and media interactive in urban landscape field were analyzed.It was thought that technology strengthen landscape ’ s democracy ,network gives more rights to people ,encourages and simulates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innov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Key words Digital ;Urban landscape ;Technology ;Democracy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 金项目(SK2013020);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No.804083)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韩凝玉(1977-),女,陕西西安人,讲师,博士,从事景观设 计与媒体传播研究 ,E-mail :hny@njan.edu.cn 。收稿日期2013-07-14技术是人们借助工具,为人类的目的而给自然赋予形式的活动,是一种追求效果的活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技术发明须臾不可分割 ,“通过把一种图像和信息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这些技术创造出其自身的经验类型,并以某种方式加以润饰。没有了它们的通讯服务,某些制度无法运行。字母的发明把书面语言交到商人和其他人手里,引导着一种活跃的生活。印刷使文字靠近大众, 培育了一种更为精确的思维方式,这对于现代学术和科学研究至关重要。著名的作家开始获得宗教崇拜那样的追随者。这种变化发生在电影制作、音乐录制以及无线电和电视传播中,这些技术使得表演者的个人形象进入大众眼帘, 从而把他们制造成‘明星’,名人被当作一种人的商品来包装和出售。随着计算机的出现,文化再次面临转变,被联系起来的和相互产生影响的个人经 验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公共价值观”[1] 。 1技术的变奏1.1 媒体技术 现今多数媒体都依赖技术存在,报纸、杂志 依赖印刷术得以普及,摄影支持电影事业,广播以无线电技术进行节目播出, 电视经历模拟-数字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互联网依靠电脑和网络科技被广泛应用。对此,詹姆逊曾十分精辟地说:“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精神经历,我们的文化语言, 今天都受到了空间范畴而非时间范畴的控制”[2] 。其显著特点是由于科技的介入把更多的文本、图像再现给受众, 现在的“文化表现抽离了历史和地理,变成主要由电子传播网络中介与观众以多样化的符码和价值互动,而最终汇集于数字化的视听超文本之中”[3]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明显感受到这种不同。1.2 城市景观领域的媒体渗透 在城市景观领域中,大众 媒体已然渗透其中形成新的交流符号语言和交流方式。在各种媒体中呈现的图片和流动的影像成为人们认知景观、探究景观作品最直接的工具。景观摄影图片呈现拟态景观图像(拟态景观图像就是景观图片通过各种媒体的不同传播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虚拟景观), 图解着现实的景观世界并重新建构景观世界的秩序。印刷媒体、互联网中的图片从其景观的物理位置到其媒体的传播全方位展示了景观。同时,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都以动态的方式呈现拟态景观影像。他们日益成为表现景观的日常动态媒体,是景观的重要影像媒介。2互动技术成就民主2.1 媒体的互动技术 麦克卢汉和应尼斯认为媒介并非单 纯是两个或者多个环境之间传递信息的渠道中介,而是在营造一种环境。媒体技术并不只是附带性的手段,而是各种社会关系形成必不可少的要素。媒介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媒介通过缩短人与地点之间发送信号的时间来实现,重新组织社会环境,消弱物质场所之间的关系。乔舒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 )的时空观根植于系统论和生态学中, 他在《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No Sense of Place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 ,1985)中也认为,电子媒介进入社会环境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以特定方式重塑了社会环境,创造了新的社会背景, 构建了全新的接触模式,并作为感觉屏障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结构和行为。电子媒体时空的延展性正在淡化地域界限。媒体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在不同形式上重构了时间和空间的参数。 场所、事物以及彼此之间的交互关系,在空间中通过电子感应,在时间上通过电子和其他形式储存。正如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所认为的那样,这是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如果生活在文字出现以前的古老城市中,所有的互动都必须是面对面的、实时的或者在集市的场所中进行。但是,现在人们生活在网络的链接之中,处于网络结点之上,大部分的互动是通过运动的、异步的,从封闭到网络的不断转 责任编辑徐宁责任校对卢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3,41(26):10714-10716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金文:又称“钟鼎文”或“吉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内容记录了战争、争讼券书、祖先颂词、天子册命、结盟誓约等,多为西周和春秋时的铭文,是研究西周春秋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其代表有西周的大盂鼎上的铭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有,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郭沫若的《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2《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 3先秦史籍对后世的影响:第一、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第二、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史书编写体例;第三、开创了私人修史的先例(如孔子《春秋》);第四、“直笔与曲笔”的写作思想,为后世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尚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上起尧舜下到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期间14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与甲骨文金文相参而证,是研究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史料。其包含的体例有典、训、谟、诰、誓、命,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也开了编年体的先河,其中的《禹贡》关于九州的记载是后世大一统思想的根源。 5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顺序编写的一种史书体裁。其优点是便于比较、了解各史事之间的关系,使读者对史事发生经过的时间十分清晰;缺点是同一事件发生和延续的时间过长,对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志等史事,也无从详其原委。如起居注、实录体等。【我国第一部正规的编年体史书是孔子编修的《春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完善的编年体通史。】 6孔子编《春秋》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并运用“寓褒贬、别善恶、以定名”的春秋笔法。 7《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编年通史。其记事起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全书采用编年体形式,用翔实的史料完善了编年叙事法,还通过史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对礼乐、文学、地理也有较详记录,对经济文化等典制基本未涉及。其目的是从政治上总结历代统治经验教训,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一部教科书。后世多有仿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君实,宋陕州夏县人,谥号“文正”。司马光自幼好学,二十岁考中进士,他曾立志要编一部编年体史书,总结历代统治经验,于是博览众史书,删削冗长,举辑机要,到宋英宗时,司马光写成战国秦历史共八卷,宋英宗看后十分赞赏,并命他继续写下去。后来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司马光反对,受到排挤,遂退居洛阳潜心编史,前后共用19年,《资治通鉴》全书告成。司马光集前世史学之大成,无愧“文正”这一称号。 9纪传:即由纪、传(世家)、表、志(书)组成,已记录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创始于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其优点是有大量人物,言事结合,结构完整,典章制度记录全面。缺点是以人物为中心,记事不完整,不便了解人物在事件中起的作用。纪传体被后世历代政府定为正史的主体,二十四史包含了丰富的史料,由于官方编写,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纪传体的创立,对后世记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0《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包含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三千多年间的诸多方面的历史,其内容丰富,堪称为一部体大思精的百科全书。《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让历代学习。其记录的时间、范围广泛,事迹全面,人物丰富,涉及典籍面广,在史料搜集取舍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司马迁编写《史记》时,尊重史实,秉笔直书,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重视用社会经济生活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这些进步思想对史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人。司马迁出生于史学世

天亡簋铭文汇释及簋名浅释

摘要:天亡簋作为西周时期一件重要的青铜礼器,其断代、铭文隶定历来争议不断。故此将各家对铭文之解释汇集在一起,着重于有争议的文字隶定与断代考释,藉以希望通过汇总,能为研究此器者提供资料,方便其研究。 关键词:天亡簋;集释;断代 道光末年与毛公鼎同时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礼村的天亡簋,原藏陈介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多数学者认为天亡簋是西周时器,有学者甚至认为此簋可能成为比利簋更早的西周最早之青铜器。该器通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方座边长18.5厘米。侈口鼓腹,兽首形四耳,下有长方形珥,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腹和方座均饰张口露齿头大卷体兽纹,颈饰夔龙纹。张克忠称其“雄健有力,别具风格”。 关于天亡簋制作年代,学者虽多承认在西周早期,但历来争议不断。其中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一为武王时期器,一为其他时期器;而认定在武王时期的学者又分为两派:武王克殷前制作和武王克殷后制作。 就笔者收集到的资料看来,主流观点认为应为武王时器。代表学者有陈介祺、孙诒让、徐同柏、郭沫若、陈梦家、唐兰、于省吾、孙稚雏等人,其中以孙作云、孙常叙、张亚初、高木森四位为代表认为天亡簋是武王灭商之前所作;刘晓东及蔡运章则在此基础上认为此器作于武王东土度邑定宅之后。而认为天亡簋应是作于其他时期的则有几种说法:周锡及日本学者白川静认为该器在康王时期铸造;殷涤非认为该器当作于昭王时期。 关于天亡簋的记载,最早出现是在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徐氏将此器命名为周祀刊,命名缘由难以知晓。天亡簋除了周祀刊,另有朕簋、大丰簋、毛公聃季簋等别名。而簋名的确定又跟铭文的隶定与解读息息相关。现将天亡簋铭争议之处悉数列开,于观各家隶释之时解簋名之惑。 天亡簋铭全文如下: 乙亥王又大?n(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王,衣祀?(于)王不?@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o才(在)上,不(丕)?@王乍眚(省),不(丕)?(肆)王乍?(赓),不(丕)克乞衣王祀,丁丑王?l(飨)大?(宜),王降亡?爵退囊,隹(唯)?(朕)又蔑每?⑼跣??(于)?(?)?n(?)。 乙亥王又大?n 乙亥,原铭乙字缺失,徐同柏、孙诒让等人通过下文“丁丑”推之,认为残泐之字应为“乙”字,即“以纣亡于甲子推之,则是后七十一日也”。 ?n,字形据拓本为,旧释有?n、丰两种说法,现摘录各家意见分述如下: 刘心源认为该字可释“?n”读“礼”,原因是古刻丰、?n篆形无别。孙诒让释为礼。吴大澄认为是丰,乃地名也。柯昌济言“‘大礼’谓宗庙郊祀之事。或为古代礼制中之专名词,未敢定”。郭沫若通过与邢侯尊铭文的比较,认为大丰乃田役搜狩之类,或?s操习水战;又以封丰本同声字,认为大丰当即大封。吴?]生、于省吾赞同这一观点,认为丰?n古通。杨树达据铭文考释,认为大丰乃游娱之事,不关典礼也。李平心将此字释为丰,认为大丰为祭礼名,是天子举行大祭礼。天子首先献祭于大王、王季、文王的庙。岑仲勉则认为大丰一词,周金只两见,在天亡簋及麦尊。认为或许“大封”之一义为封建诸侯,大丰实后世封禅之一体。又自白川静《金文通释》中得另一种说法:大丰是本祭中举行的奠醴或?鬯之仪礼。劳干认为大丰,是丰年。“乙亥,王有大丰”,是指这一天做丰年的祀典。 与众不同的当属裘锡圭的解释。他从乐器角度考虑,认为大丰似是一种乐名或礼仪之名,怀疑簋器得名也与作为乐器的“丰”有关。林?肪痛诵垂?《?n丰辨》进行辨析。他在文中讲到:“天亡簋之‘王有大’究竟从(珏)还是(?裕?今之鼓字)不甚肯定,但据麦尊之‘为大’中的字形,可判定是?n,故旧称‘大丰簋’是不妥的”。蔡运章认为“大礼”即《礼记?乐记》

青铜器铭文之研究

青铜器铭文之研究 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这些铭文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由于铭文的字体、布局、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所以铭文也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标准之一。此外,青铜器作伪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是制作假铭文,所以了解不同时期青铜器铭文的诸方面特征对于青铜器辨伪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铜器铭文是古文字学研究的一类重要的材料,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属于古文字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按照古文字学的科学的研究手段具体地研究青铜器铭文在各历史阶段之字形特点、修辞、语句、文法的习惯及其 演化过程,才能较深刻的理解此种文字。即使是从青铜器研究角度来观察与认识金文,也需要遵循科学的古文字规则去做深入的钻研,而没有简易的道路。 目前所见考古发掘出土的有铭青铜器,以殷代即商晚期为最早,但有少数传世的二里冈上层期的青铜器却铸有铭文。 属于早商的二里冈文化时期,在青铜器上有铭文是应予肯定的。发现甚少的原因首先应该是由于此时期在青铜器上铸铭尚未成为风气。其次也与迄今很少发现较大型的、保存完好的二里冈文化时期的青铜器墓有关。这点,已有学者指出过。 商代晚期铭文 此时期金文最常见的形式有: 一,仅铭有所谓族氏铭文,即家族之名号,用以表明作器者之属。其中有的属于所谓复合氏名,即作器者在署名家族名号的同时还署名了其家族所从属的更高级别家族的名号,从而显示了一种宗族组织的谱系关系。此种氏族名文还常常同亚字形相结合,在亚字形内部或其外部。对于亚字形的含义,现在的研究人员尚有不同的见解。 二,在氏族明号外还同时铭有本家族死去先人的“日名:(以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已、辛、壬、葵接在亲称“祖”、“父”、“匕”、“母”等之后),或仅有日名而略去亲称,这表明此种器物是该家族的贵族专为祭祀具有这一日名的先人之祭器。 三,仅铭有“日名”。这似乎可视为以上第二种形式的省略。 四,仅铭有作器者名。由于家族长的个人名号往往被用作家族名号,所以此种形

“有字天书”——青铜器铭文

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了解青铜器内容的一把钥匙。铭文初出现于商代后期,初时字数很少,仅有族徽的印记。西周以后,有的器物上铸出数百字的长铭,内容早期多是记述作器者参与王室的祭祀、征战等活动,受到王的恩赐和赞赏,于是制作尊彝(青铜器的统称)以纪荣宠,并祭祀先祖,夸示后人。后来的一些长篇铭文,有的属“书约剂”性质,即是诸侯国或贵族之间的盟约、契约,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内容,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商代青铜铭文,有些字数很少,有的只刻一个族徽,作为一组铜器的家族徽记;有的只刻器主的名字,如“妇好”;有的刻受祭祖先的庙号,如“司母辛”。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辛是妇好的庙号,“母辛”是她的子辈对妇好的称谓。这类图形文字的铭文有的是象形文字,有的具有会意或象征的成分。观赏这些图形,会意外地感觉到书写者的心态和我们是很相近的,例如“妇好”两个字是由女、子、帚几个局部组合而成的,有各种各样的写法,有是两个跽坐的妇女和孩子在戏耍,令人感到一种动人的舐犊之情。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也称武王征商簋,内底有铭文4行32字。铭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锡)有事(有司)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大意是说:西周贵族有司名叫利的人,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事,克商以后的第八天(辛未日)受到王的赏赐,铸造了这件簋以祭祀先人檀公。中国历史上,对于武王克商之年的推算前后有过四十多种不同的说法。利簋铭文涉及武王伐纣日子(甲子日),又正值岁星(木星)当空,都能与文献记载相印证。研究者结合文献与天象的研究,利簋铸造日期便是该年的一月二十八日。这是西周青铜器中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 鸟虫书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一种装饰性铭文字体,其特点是将字体的一些笔画写成鸟的形象,秦代定书体有八种,其中之一是虫书,即鸟虫书,这是因为古代将鸟类称为羽虫之故。如(吴)大王光戈、王子于戈、(越)王者旨。于戈上的铭文,都是典型的鸟虫书。(楚)王子午鼎铭字体虽不作鸟形,但奇屈变化也属鸟虫一类。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鸟的飞鸣饮啄形态曾对书法的结体、运笔给予很多启发。例如短撇称“啄”或“隼尾”,长撇称“掠”,“燕”字下的四点要“联飞”起,就都与鸟的形象有关。

文献学资料整理

文献学资料整理大一(下) 第一章文献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文献概念: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献不足故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首先用“文献”作为书名。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文,典籍也;献,贤也。”历史上“文”指书面材料,“献”指当代人物的口述与相关材料,文与献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转化的。因此,文献可认为是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和,可以是书,也可以是人,是我们认识、研究和验证历史的依据。 文献学研究的内容: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第二章甲骨文、金文和简帛的概念和价值 一、甲骨文的概念和价值: 1、概念: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记录占卜的象形文字,记录了纪年、帝王世系、祭祀、战争在内的丰富资料。是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清代光绪年间发现,至今出土约十至十五万件。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孙诒让《契文举例》研究第一人。 2、价值:①殷商史研究价值。以前对于商周历史的认识研究只能依靠《尚书》、《诗经》、《左传》、《世本》、《竹书纪年》、《山海经》等,真伪难辨,学者有巧妇难为之叹。研究商史,要首先确定君王世系排列。王国维1917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其《续考》,根据甲骨文中记载纳献祖先神灵的先后次序,据此将《史记?殷本纪》中的世系错误改正过来,同时也证明了《史记》记载,恢复了古史的可信度。矫正史书部分错误,同时引导历史研究者自觉遵守“二重证据法”,引起治学方法上的进步。 ②语言文字价值。在甲骨文发现以前,古文字研究主要依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甲骨文的发现大大丰富了的材料,矫正了一些错误的说法。所刻的文字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为人类象形文字史提供巨大意义。 甲骨四堂 罗振玉(雪堂) 王国维(观堂) 郭沫若(鼎堂) 董作宾(彦堂) 二、金文文献 1、概念:金文主要指镂刻或熔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商代中期开始有铭文,战国晚期被铁器取代。如毛公鼎有497字。宋吕大临《考古图》,乾隆敕编《西清古鉴》等。

文言文文本解读范文

文言文文本解读范文 由于各种历史文化原因,当前不少与文言文教学相关的老师、等处于研而不创或教而不创的状态。诗词写作目前虽有改观,但并不乐观,问题很多。当前 ___门等均已发现此类问题,逐渐在纠偏、矫枉。如新近 ___在高校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时,分别在上海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立项“中华古诗文吟诵与创作基地”,其中就含有文言文吟诵与文言文创作的内容。然而,关于文言文写作的当代传承问题,还需要我们专门探讨。按语言句式来分,文言文可分为文言韵文与文言散文两类。文言韵文如诗、词、曲、赋、对联、铭文、祭文、传统戏曲唱词等;文言散文如书牍、序跋、笔记、字说、碑志、传状、谢启、贺启等应用文,评论、批评等学术文章,文言游记、文言小说等记叙类文章。骈文也属于广义的散文范畴。目前,人们对诗词、对联等文言韵文写作的传承已有足够的重视。对后者,还处于不自觉状态。当前对文言文写作的传承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时涉及文言语法或作法。此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有不少内容,而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言文献的阅读与教学也多有涉及古人文言文写作法。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文言文写作教学中,仅涉及当代如何进行文言韵文写作,对文言散文的当代写作问题却缺乏深入探讨,对传统文言教化在当代的传承问题也缺乏认知与研究。

当前人们对待文言大多采取只阅读不写作的态度,只有少数爱好者写作,文言文章写作呈现的是“古董复制”状态。如古代文史研究者写作文言者为少数;广大诗词写作爱好者也多写文言韵文,不写文言散文,特殊的散文——骈文,写作者就更少。若按职业分布看,从事古代文史教学与科研、出版者较多,一些书法、国画等文艺工作者也写文言文章。若从年龄分布来看,文言文章写作者年龄呈降序。这些写作者大多与从上世纪前半叶出生的文人共时,有共事或共同的学习环境。新近由于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有一批青年学子突起,形成新的“文言文写作特像”。如曾有学子以“赤兔之死”得满分作文,当时引起激烈争议,后来被破格录取上大学。又如这几年一出新闻人物就在网上热传的史记体某某传,或仿陋室铭等古文写成滑稽文等。若从当前人们写作的文体分布来看,除了诗词写作涉及文言小序情形外,楹联的写作最多。楹联,可以说是最短小的文言文。铭文文体在当代被运用得也较频繁,这与铭体的歌颂、铭记功能有关。记体也被使用得较多,当前物质文化丰富,大量亭台楼阁、园林场馆等的出现,就需要典雅精练的文言来记述其过程与意义以移风易俗。祭文以其庄重典雅在当代也常用。这与当前祭祖文化的盛行有关,是慎终追远的体现。另外,序跋,与古代文史相关的论著者也多用文言书写。笔记体也是如此。仿写前代名作,也是当代文言写作突出的现象。需注意的是,一些古装影视戏剧也多用到文言。当前的网络语言也多有用文言语汇来增加趣味或节省时间。

2.8金文——青铜器的铭文

金文——青铜器的铭文 文字整理:张墨尘 古代称铜为金,因此在古代各种青铜器物上或铸或刻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吉金文。另外,古代青铜器一般分为礼器,乐器两大类,而礼器以鼎为主,乐器以钟为多见,上面多刻有铭文,也被称为“钟鼎文”。钟鼎上的铭文有凹凸之分,凹者为阴文,叫“款”;突者为阳文,叫“识”。因而,金文也统称为“钟鼎款识”。 古代把钟鼎看做重器,所以上边多铸上文字用以纪念,因而便产生了钟鼎文字,即金文。钟是一种乐器,有的量器,酒器也叫钟。鼎,主要是作为祭器,三足两耳,大小不同,形状方圆皆有,相传夏禹收九州之金属来铸成的九鼎,乃传国之宝。成汤迁之于商邑,周武王迁之于洛邑,后来秦攻西周,取九鼎,其一沉于泗水,其余八鼎,无可查考。大约在夏商周三代时,鼎是随着王都迁徙的,所以建都亦叫定鼎。 金文的形体在殷代由于甲骨文相近,且彝器字数较少,字形都取纵势,布白参差有致,大小不齐,得自然之妙。从它的字体和书法来看,正是由殷周的甲骨文蜕变到大篆的时候,故风格与甲骨文相近。 因金文出现的时间是在商周时代,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者,在相当一部分文字中甚至保存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它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文所使用的单字比甲骨文多,尤其是形声字多,并且充分体现了形声构字的原则。形声字在汉字发展史上取得优势性的地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同时,金文笔画明显减少,书写比甲骨文简练,规范,也体现出了汉字发展由繁到简的这样一个过程。 周王朝是一个统一的局面,金文尽管和甲骨文一样,一个字有多种写法,但是相对的说字体比较严整,字形比较一致和规范,笔画和结构上简单了许多。如乙鼎,丁巳尊戊辰彝。周初金文仍继承殷代,笔致方拆,体势多纵,文辞增多,辞藻且茂美,布局日趋整齐,大小匀称。如盂鼎、静敦、楚公钟等。 其中“盂鼎”铭文19行291字,方笔雄壮。到了西周中期延续到东周初期,钟鼎文字的用笔由折变锋,收锋处由抽毫转为注墨,末笔波磔全部消失。文字书法渐趋整齐雄伟,铭辞趋长,有500左右,一些著名的铜器都出自这一时期。如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颂鼎,大克鼎,宗周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