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作品分析文本资料复习进程

广播电视作品分析文本资料复习进程
广播电视作品分析文本资料复习进程

广播电视作品分析

美国电视节目概述

电视节目的四分法

在美国电视行业中,栏目的分类完全采用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

Action/Adventure 动作与冒险类

Cartoon 卡通

Children 儿童节目

Comedy 喜剧

Drama 戏剧

Game Show 游戏(滑稽综艺节目)

News 新闻

Reality 真实探险类

Science Fiction 科幻

Soap Operas 真人秀

Talk Shows 脱口秀

电视节目的简单四分法

1.普通新闻(以晚间新闻为核心的常规新闻播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和特别报道等)

2.娱乐性新闻(由新闻部门制作并以制造收视率为主要目的的其他新闻类节目)

3.非虚构娱乐节目(包括谈话节目、游戏节目、综艺节目等类型的各种电视剧以外的娱乐性

节目)

4.电视剧(所有戏剧性节目,包括电视电影)

体育节目、纪录片、科教节目、生活服务节目等

用新闻娱乐公众

美国电视中,早间节目与黄金时间新闻杂志最大的共性在于

1.它们都是由新闻部制作的娱乐节目

2.它们都是杂志型栏目,即在一次节目中分出若干板块,分别讲述一些互相没有关联的故

《今天》(Today)、《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60分钟》(60 Minutes)、《20/20》

等代表性节目

在电视中谈话

夜间谈话节目在形式上变化不大,但在内容和主题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早期的夜间谈话节目内容主要集中于娱乐界新闻和生活琐事,追求娱乐性和戏剧效果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夜间谈话节目越来越向严肃和敏感的时事话题靠拢,甚至逐步以这类话题作为主题内容

综艺还是游戏

上个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这类滑稽综艺节目成为电视中最热门的类型。

当前,目前唯一真正有影响的综艺节目,是NBC的《周六夜直播》(Saturday Night Live) 历史上第一种让大众着迷的单纯电视娱乐形态是所谓的“益智节目”(quiz show) 1955年,CBS推出了一档高额奖金的智力竞赛节目《64000美元问题》(The $64000

Question)

此后,CBS制作了派生节目《64000美元挑战》(The $64000 Challenge)

NBC 仿效《64000美元挑战》制作了《21点》;类似的节目还有《大惊讶》(Big

Surprise)、《高额经费》(High Finance)等

“真实”的游戏

目前最流行的“真人秀”节目诞生在欧洲,是上世纪末的产物

“真人秀”目前最普遍的叫法是Reality TV,即真实电视节目,此外还有reality soap opera、constructed documentaries、docusoap等称呼。

所谓的真实节目,就是有制作者制定规则,然后把普通人在一个假定的情景和虚构的规则中的真实生活录制下来播出,它本质上是一个游戏节目。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是美国一档日间谈话节目

1986年,“国王世界”(King World)节目制作公司与奥普拉签约,该节目正式诞生

所谓辛迪加节目,是指公司独立制作,并通过节目分销商将其播出权分别卖给不同的电视台以及全国有线电视网的电视节目。

辛迪加节目中最重要的形态是首播辛迪加节目,主要包括谈话节目、游戏节目和娱乐新闻节目,其中也有少数电视剧或其他系列性节目。

节目定位为“对所有女性来说最好的日间谈话节目”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的推广

第一步:将该节目以“focus groups”的形式进行测试

第二步:将节目录像带有选择地送给一些地方电视台免费播出

第三步:以有偿的辛迪加节目形式出售

1986年9月,全美国138家电视台,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播出该节目

该节目在广告销售上大获成功

节目开播当年(1986)的毛收入达到了1.25亿美元

1994年,节目的毛利达到7.05亿美元

1986年,奥普拉与杰夫·杰克伯斯联手创办了“Harpo Production”。

1988年,奥普拉从芝加哥WLS电视台手中买回了该节目的制作权。

策划——节目骨架的构建

该节目一般为录播,周二、三和四每天录制两期,周一和五则用做节目的策划和准备。

第一阶段:每期播出前1-3周,召开创意讨论会(idea meeting),这是一期节目创作的起点。

主要讨论话题的选择

奥普拉以创作人员的身份参与进节目的策划

该阶段对话题的切入角度、有无可发掘的趣味点进行深入分析

话题质量的评判有两个标准:

一是要以故事为基础,话题能够展开

二是要具有论争性,话题能够展开的精彩

对明星、名流的访谈采取平均每周邀请一名嘉宾的方式

这类常规节目在整个节目中的话题选择比例不高,但它的内容固定,播出频率固定,对观众而言,有很高的辨识度

时尚话题关注最近一些大的潮流趋势

社会问题则会关注一些新近发生,具有一定新闻因素的社会事件

部分话题比例留给了特别节目企划

第二个阶段:召开制作会议(production meeting)

主要由执行制片人负责,讨论的主要议题是话题的可行性

针对主题选择的标准,嘉宾的选择也有要求

符合节目主题的故事和精力;善于表达;情绪化等

节目一般提前一个月开始邀请观众

通过网上报名、电话、信件报名方式

就话题内容与相关团体、组织联系

专家的选择一般都是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专家或者畅销书作者

第三阶段:实际的摄制阶段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形成了三种基本固定的节目形态

1.问题讨论式

邀请三组嘉宾来到节目现场,就某一话题结合自身经历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专家进行讨论。

明确问题

观众与三组嘉宾冲突

提出治疗方法

2.明星访谈

每周固定播出一期

去除专家环节

节目分为六个段落

揭秘性和情感性成为节目卖点

3.特别节目

基本上每月保证一期

与观众的互动

为了某一特殊目的

应和社会热点事件

故事——节目的血肉构成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的主要内容就是两个:嘉宾的讲述和现场的话题讨论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的“故事”包括两个概念

一是每一个段落内的嘉宾自述

二是整个节目主题的叙述

1.“小故事”

即嘉宾讲述的自己的故事

VCR的作用

把故事讲清楚

营造气氛

2.“大故事”

“大故事”的概念首先就是涉及怎么确定故事的主题

“以小见大”

美国应该攻击伊拉克吗

关于伊拉克你知道什么

战争故事

战争是唯一的答案吗

来自前线的消息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不喜欢美国

战后的生活

会见来自前线的英雄

不可或缺的节目灵魂

主持人是最大的角色

嘉宾是主要演员

现场观众是次要角色

专家是主持人的代言人

真诚、亲切是奥普拉最突出的一个主持风格

对节目全身心的投入,是她的另外一大主持风格

敏锐的反应是她最为出色的技巧

她在节目中既是一个完美的演员,又是节目导演的化身

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

节目的历史沿革

《60分钟时事杂志》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打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

栏目由唐·休伊特(Don Hewitt)创建于1968年,同年9月24日CBS首播。

节目设想:创办一个在黄金时段片长一个小时的新闻节目。

节目有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故事,由一个记者出镜采访,并串联讲述整个故事,

三个故事中间穿插广告,通过广告将不同风格品味的故事融合成一档节目。

世界电视业引入了一个崭新概念:电视新闻杂志

当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栏目形态,只是在每周二晚间黄金时段和《CBS新闻小时》轮流播

出。

1972年,《60分钟》从星期二的晚十点移到了星期日的6点。

1975年,《60分钟》转到了7-8点的时段。同年,著名记者、主持人丹·拉瑟加入该节目。

新闻评论版块——安迪·鲁尼评论

节目样式和外部形态

《60分钟》栏目的形象包装

黑色背景,在一片寂静的背后,响起了时钟滴答的声音,随后黑色背景上出现了白色的方

框,勾勒出一本尚未翻开的杂志,在杂志上方写着“60 minutes”,中间和下面的内容是各

位主持人记者的姓名,向观众表达明确的意思:节目是一档名为《60分钟》的杂志。

杂志的封面很大,方框中依次显示即将播出的精彩段落,同时配有同期声,人物语言和现

场音响,在片头就给观众的视觉与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

滴答行走的秒表的声音以及画面始终伴随着片头,在各组段落与镜头之间穿行,成为分隔

符和连接各个部分的纽带。

杂志和跑表是《60分钟》重要的符号

杂志代表栏目的性质定位是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

跑表对应着以时长命名的栏目名称——《60分钟》。

节目主持人形象

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身着正装且严肃、话语严谨

谈吐、主持风格等与栏目的定位和内容相契合

栏目整体的色彩基调偏暗

《60分钟》的板块设计

每期的《60分钟》基本由3个独立的新闻深度报道和1个新闻评论版块组成,深度报道各

13分钟左右,评论版块4分钟左右,加上片头导视、片花和广告,总共60分钟整。

我们的节目本质上与一开始没什么两样。这并非碰巧如此。我有一个疯狂的理论,即我们是美国生活中唯一一个看上去、摸上去、闻起来仍人保持不变的东西……人们说,在某些时候,你不得

不改变悬摆的挂钟,而我说,绝不、这个挂钟就像爷爷屋里的纱窗门,这个纱窗门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但你从来不想给它上些润滑油,因为它带给你的是这样美好的回忆,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我们追求不变。我喜欢纱窗发出一点声音。——唐·休伊特

《60分钟》的“硬”风格

定位硬新闻

“我们所擅长的,是向黑暗的角落里投下光亮。如果有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从事不应该的

勾当,我们所做的只是把灯光打开。”——唐·休伊特

《60分钟》的选题大多以涉及国家政策、政府部门、社会性问题、司法的公正性、重大灾

难、战争问题等“硬新闻”为主。

在内容上,《60分钟》强调“硬新闻”的深度

严格的选题策划

考虑题目是否具有独家性、资料的来源通道是否畅通、收到的信息是否准确、方案的执行

是否可行等。

独立、客观、公正的栏目品格

曾任《60分钟》执行主编的菲利普·席弗勒总是自豪地说:“《60分钟》是新闻品格的象征,

是客观立场的代表,为这个栏目工作,我感到骄傲!”正是这种新闻职业品格和精神,支撑

着《60分钟》近半个世纪来的长盛不衰,凝聚着一大批尖端新闻从业人员。而他们的终极

目标是“真相”。

给你讲一个故事

《60分钟》成功的本质在于他所讲的故事,即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向观众讲述几个精心挑选的小故事。

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是栏目收视率的重要支撑。具体表现在对情节的精心选取和挖掘,对矛

盾冲突的捕捉和表现,对细节的抓取和提炼,对叙事节奏的把握和控制,还有就是以形象

化的信息为论据,避免说理。

采访对象应是一个善于将故事的人

选择的采访对象必须是知名的或者身世离奇的,其中必须包含有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讲故事的同时,必须把握故事中的“关节点——故事中的冲突”。

《60分钟》的影像语言却总是那么精致纯熟,他们首先关注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传

达信息,如采访时多用特写;然后在机位变化、运动轨迹、色调运用、场景转换、镜头剪

接、声画组合、特技使用等各方面进行最佳配置,以达到最好的传播和观赏效果。而所有

这些都是新闻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

会“抓眼球”的制作队伍

《60分钟》栏目的成员,根本没有那种二十几岁刚刚大学毕业、冲劲十足的毛头小伙,他们大多数的年龄都在35岁~45岁之间,在到这个栏目之前,他们都有过相当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都是非常出色的新闻记者,否则无法胜任这个栏目的工作,这几乎已经是《60分钟》的一种传统。

《60分钟》不设固定的栏目主持人,只让本期节目的出镜记者在演播室做简短述评。它的主持人都是记者,记者同时也是主持人,这是它的要求,也是它的特色。

《60分钟》的记者在采访时,尽量让相关信息源在镜头面前讲话,解说词尽量不用,而且注意在现场的运动感,如果采访对象能够动起来就比坐在椅子上说话好;如果能让采访对象在新闻现场说话,就尽量不让他在家说话。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接近主人公生活的原生态,让观众了解人物真实的处境,表达人物的真实想法。

《60分钟》注重记者对节目的参与。节目的过渡与画面的转接应该在记者的采访与提问中来完成,尽量减少依靠外力和后期的剪辑制作来添加转场。

在现场拍摄技巧上,比如在拍摄采访对象时,镜头会有意卡到对象的脸部,脸庞之外,连额头与

喉咙都不拍进,整个屏幕就是一张脸。

60分钟》还注重非语言符号的扑捉。比如不同的受访者的个性化神态、动作、手势等,通过对大量细节和表情的抓取,使节目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传达更多的内容与信息。重视通过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来增加信息量,应该是电视人必须掌握的技巧。

明星主持人的强大阵容早已成为抓住观众眼球的关键。

大卫·莱特曼深夜秀

深夜脱口秀节目巡礼

早期脱口秀的主要阵地是广播电台,二战后电视的逐渐普及也吸引了众多广播界名嘴转战这一全新的媒体平台.

深夜脱口秀最早就来源于综艺节目。

深夜脱口秀的基本模式最初由Steve Allen, Jack Paar这些先驱者们奠定,之后又被“脱口秀之王”

强尼·卡森以喜剧脱口秀的形式真正发扬光大

深夜脱口秀自诞生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形成了以单口小段+喜剧环节+名人访谈的固定表演模式.

娱乐至死——民众狂欢的舞台

《大卫·莱特曼深夜秀》带有莱特曼鲜明的个人色彩

莱特曼是一个天生的喜剧演员

莱特曼把电视内容推向可接受范围的极限

“我想让观众觉得我们的节目里什么都可能发生。哪里有真正的危险,哪里就有了

真正的乐趣。”

莱特曼的幽默也把演播室外的日常生活放了个底朝天

《大卫·莱特曼深夜秀》带有莱特曼鲜明的个人色彩

莱特曼以一种狂热的激情摆脱了规则的束缚,从节目中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力量和情感上的

满足

在现实中无法实践的叛逆行为的观众在节目中得到想象的释放

嘉宾访谈——消费英雄的时代

消费英雄

大众能从明星出模仿的,不是成功的诀窍,二是对服装、发型的选择,开什么车子,喝什

么酒,并且从中体验到“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

消费英雄

作为明星主持人,莱特曼经常在节目中“自爆其短”,取悦观众

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

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当做笑料

轻松自如地调侃他人

大话新闻——被颠覆的传统话语

不同于一般的谈话节目,莱特曼的节目更像是新闻评论与谈话节目的混合体。

莱特曼对于新闻的评述采取一种“戏说”的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代表主流思想,是来自权威的声音

“戏说新闻”,站在了大众的反叛立场上,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拿来开玩笑的。”

在道德、价值判断上,强调和遵照的还是最主流的意识形态

“我经常使用幽默,虽然有时候我的幽默会让某些人觉得很尴尬,但是我的本意并

不是要把幽默当做利剑,幽默的最大作用应该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周六夜现场

广播电视文稿写作

1:细节的类型 2:广播电视文稿写作不用倒装句,不用倒装结构。 3:为什么电视解说词要多用指示性代词,要引人看。 4:录音报道选择现场音响的标准。 广播电视文稿写作 幻灯片2 第一章绪论 一,广播电视文稿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新闻文稿(消息,专稿) (二)访谈节目的文案(介绍词及访谈问题的拟写) (三)电视解说词写作 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一)广播电视文稿是广播电视传播质量的基础 (二)广播电视文稿写作有其特殊的规律 幻灯片3 三,广播电视文稿写作对记者素养的特殊要求 (一)对现实生活中的声音、场景或画面(尤其是当中的细节)的新闻价值或意义的敏感(二)口语感(能够通俗、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地说) (三)能够简洁地说 (四)具有讲故事的能力(能够变化多端的说) 幻灯片4 ●第二章选材要注意的问题:细节 ●一,细节的含义 ●二,细节在文章写作中的意义 ●(一)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感染力(在于具体或“感性”) ●(二)使文章内容新起来(“选点不选面”) ●(三)典型的细节易于形成“历史记忆” ●(四)使大题材的写作落到了实处 ●(五)使文章在表情达意上有“以小见大”的效果,

●三,细节对于广播电视文稿的特殊意义 (一)适应或满足了电视的“可视性”(电视讲求“可视性”,而“可视性”在于具体可感,而细节正是如此) 幻灯片5 (二)可以使广播电视消息“短”起来,满足广播电视消息“短”的要求; 四,细节的类型 (一)直接反映、侧写或烘托主题的细节 (二)展示环节的细节 (三)刻画人物的细节 五,细节的获取 幻灯片6 ●第三章广播电视文稿写作的两个基本原则:“为眼睛而写”,“为耳朵而写” ●一,什么是“为眼睛而写”,“为耳朵而写” ●(一)“为眼睛而写”:表述要使人“听得清”,“感觉得到”,“把握得了”; ●(二)“为耳朵而写”:写作要“让人看”(使人能集中注意力看画面),“引人看”(引人 看画面) ●二,“为眼睛而写”与“为耳朵而写”作为广播电视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新闻信息传播有“传通”原则, 幻灯片7 (二)要“传通”,根据广播电视的声像符号诉诸人的视听特点,其文稿的表述要奉行“视听至上”原则,这也就是要“为眼睛而写”,要“为耳朵而写” 三,广播电视“为耳朵而写”(“听得清”,“感觉得到”,“把握得了”)要注意的问题 (一)为了“听得清”写作要注意的问题 1,“如话”地说:通俗化,口语化;立意高而表述平易,道理深却言之如常,所谓写作的话化 2,顺着说

影视作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1、影视作品: 是以动态的画面作为存在和传播的基础,作者是借助画面来表情达意的,一切意义和情感都在“真实”的具有动感的画面之中。所以,影视作品又被称为“形象记号”,它是一种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形象符号,是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实在的物质形态。 电视散文: 是运用电视艺术手段把文学散文视像化的一种方式。它特别重视人物内心情感,作者的艺术激情与丰富想象的表达、自然风物与民族风俗习惯的描写,具体事件过程的主观化叙述,既强调文学品格,又强调声画特征,是传统文学作品与现代声画艺术相结合的影视艺术品种。 时空艺术: 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 正剧: 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主张那个对现实和历史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既表现社会生活中令人轻松鼓舞的一面,又表现生活中否定的、令人悲痛的和深思的一面,能够较为全面地表现社会历史生活。在电视剧中,多表现为革命历史与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三位一体: 演员一方面运用自身形体、表情、声音作为电视剧的创作材料去创作角色,因而他本人既是创作者,有事创作的工具材料,又是完成了的创作对象。三位一体,构成了表演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 电视剧: 是电视文艺的主要品种。它是电视艺术和电视技术相结合,用电视文学创作和电视技术制作问手段,靠电视屏幕播放,以镜头语言为主要表现方法,以演员动作、语言表达来表述一定故事情节的视听艺术作品。

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渊源于古希腊艺术,描写英雄人物与命运、神力的斗争。在悲剧中,主人公为自己的命运、理想、事业不屑抗争,但仍然遭受来自敌对势力或者不幸命运的打击,最终抗争失败,形成了悲惨的结局。鲁迅对之概括为: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 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喜剧的本质在于其可笑性,内容多为以幽默、诙谐、讽刺的艺术手法,肯定、发扬生活中美好、进步的东西,但更侧重于讥讽嘲笑落后与丑恶的事物与现象。鲁迅对之概括为: 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看”。 情景喜剧: 指的是每一两集用单线索讲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的轻喜剧,它的主要特点是,剧情比较简单,场景不多,人物关系不复杂,故事多发生在居民住宅或者办公室里,同时,在配音中还加上“观众”的掌声和笑声。 题材: 一种是指电视剧本的作者从所接触的大量生活与社会素材中提炼出来的并在作品中具体所描写的事件与生活现象;另一种是指电视剧表现的生活所属的范围或者性质。 主题: 就是电视剧作者通过剧中的艺术形象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剧作家或者编导经过对题材的发掘,提炼而得出的思想性;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的集中体现。 情节: 指人物的行动和人物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过程,是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的历史,也是一系列事件展开、发展、结束的历史。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试题

精品文档料分析 你应根据资料提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所给出的图、表、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 题。121~125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小麦总产14.3%万吨,比2000年增长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2000万吨,比17.8%;玉米总产量82271.0量68994.6万吨,比2000年增长。43.2%2000年增长年增长39.1%;大豆总产量23095.3万吨,比 年部分国家各种谷物产量2008 2008年与2000年相比各种谷物产量增长率(%) 稻谷国家小麦玉米大豆 1.9中国1 2.956.40.9 16.32.9印度60.271.4 6.712.0美国22.0 7.3 9.1254.2巴西85.183.0 年相比全世界增产量最多的是:.下列四种谷物中,20002008年与121 .小麦 B .稻谷A .大豆.玉米C D 年的产量分别排序,哪个国家产量排名2008将每个国家的四种谷物按.122 年相比产量增长率最高?2000第一的谷物与 .中国A .美国 B . 精品文档

C.印度 D.巴西 123.2000年,中国稻谷产量占世界稻谷产量的比重约为: A.20% B.24% C.28% D.32% 124.2000年,表中所列四国玉米的最高产量约是最低产量的多少倍? A.11 B.16 C.21 D.26 12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08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产地 B.2008年,巴西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比2000年略有下降 C.与2000年相比,2008年中国小麦产量增产900多亿吨 D.2008年,印度稻谷产量是其小麦产量的2倍以上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6~130题 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中,汽油产量增长6%,增速同比减缓7.9个百分点;柴油产量增长28.1%,增速同比加快15.8个百分点。 据行业统计,2010年上半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0963万吨,同比增长12.5%。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6.3%和9.2%。 201O年6月份,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75.28美元/桶,比上月回落1.75美元/桶,同比上涨10.4%。结合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国家于6月1日将汽油、柴油批发价格分别下调230元/吨和220元/吨。 2010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产量45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国家于6月1日将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上调了230元/千立方米。 2010年1-5月,石油石化行业实现利润1645亿元,同比增长76.4%,上年同期为下降35.4%。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1319亿元,同比增长1.67倍,上年同期为下降75.8%,炼油行业利润326亿元,同比下降25.7%,上年同期为增长1.8倍。 126.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A.1.8% B.4.2% C.6.3% D.9.6% 127. 2010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了约多少万吨? A.1009 B.1218 C.1370 D.1787 128. 2010年5月份,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约为每桶多少美元? A.68.19 B.73.53 C.75.28 D.77.03 . 精品文档

广播电视文稿写作

复习题目——广播电视写作教程 一、名词解释(20分) 1、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 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宣传片:是用制作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层面有重点、有针对、 有秩序地进行策划、拍摄、录音、剪辑、配音、配乐、合成输出制作成片。 3、栏目策划:从广播策划的角度,重点强调集多条展现途径和多种表现形式为一 体的"广播专题式直播"方式,该方式以"广播直播"为核心,附以全面的专题围 绕。 4、纪录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 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 形式。 5、策划:即事先谋划某事物的程序和过程,策划的要素包括特定事项、创意设计、实 施方案、预期目标等 6、编导阐述:是编导对所制作的电视节目,在创作意图、完整构思等方面的文字说明 和全面解释,也是编导对摄制组全体人员的指导性安排意见。 7、纪录片解说词(解说词):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 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 份、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她)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8、拍摄提纲:为拍摄一部影片或某些场面而制定的拍摄要点。 二、简答(30分) 1、广播电视消息语言的写作(特殊)要求P32 (1)多用双音词,少用或不用单音词,以免造成误听。 如:已——已经、曾——曾经、虽——虽然 (2)多用口语中的语气词,少用书面语的关联词 (3)应特别注意同音不同义的次,以避免误解。 (4)注意用词的规范问题。 (5)注意标点符号在有声语言中的体现 2、电视文本写作要建立哪些电视意识 (1)建立扬式思维方式。电视作品是由多种媒介元素组成的,其作用、发挥的程度要收多种因素制约(作品整体和谐美才是美;电视文体要服从节目主 题、形式、风格等的总体构思要求) 1)受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的制约 2)受编导的创作个性的制约(它直接决定着作品的风格) 3)受思维媒介本身的表现力的制约(字幕擅长于表现抽象、哲理性的信息; 画面擅长于形象直观展现事物的形象;音乐擅长于表现情感、情绪和连 接画面) 3、广播电视文本的写作主体(写作者)必须具备哪些撰稿条件? 1)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是坚持独立思考,排除各方干扰,不跟风,不跟钱; 2)在报道内容方面坚持完整、平衡原则; 3)陈述事实的情节和系结石严禁想当然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与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如果基期量就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已知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就是a,B的增长率就是b,“A+B”的增长率就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就是10%,“二成”代表的就是20%,以此类推。 A就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就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就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就是原来的8倍。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她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就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就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就是80。 算法: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就是100,那么现在就就是20。 算法:100×20%=20。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

广播电视作品分析文本资料复习进程

广播电视作品分析 美国电视节目概述 电视节目的四分法 在美国电视行业中,栏目的分类完全采用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 Action/Adventure 动作与冒险类 Cartoon 卡通 Children 儿童节目 Comedy 喜剧 Drama 戏剧 Game Show 游戏(滑稽综艺节目) News 新闻 Reality 真实探险类 Science Fiction 科幻 Soap Operas 真人秀 Talk Shows 脱口秀 电视节目的简单四分法 1.普通新闻(以晚间新闻为核心的常规新闻播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和特别报道等) 2.娱乐性新闻(由新闻部门制作并以制造收视率为主要目的的其他新闻类节目) 3.非虚构娱乐节目(包括谈话节目、游戏节目、综艺节目等类型的各种电视剧以外的娱乐性 节目) 4.电视剧(所有戏剧性节目,包括电视电影) 体育节目、纪录片、科教节目、生活服务节目等 用新闻娱乐公众 美国电视中,早间节目与黄金时间新闻杂志最大的共性在于 1.它们都是由新闻部制作的娱乐节目 2.它们都是杂志型栏目,即在一次节目中分出若干板块,分别讲述一些互相没有关联的故 事 《今天》(Today)、《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60分钟》(60 Minutes)、《20/20》 等代表性节目 在电视中谈话 夜间谈话节目在形式上变化不大,但在内容和主题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早期的夜间谈话节目内容主要集中于娱乐界新闻和生活琐事,追求娱乐性和戏剧效果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夜间谈话节目越来越向严肃和敏感的时事话题靠拢,甚至逐步以这类话题作为主题内容 综艺还是游戏 上个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这类滑稽综艺节目成为电视中最热门的类型。 当前,目前唯一真正有影响的综艺节目,是NBC的《周六夜直播》(Saturday Night Live) 历史上第一种让大众着迷的单纯电视娱乐形态是所谓的“益智节目”(quiz show) 1955年,CBS推出了一档高额奖金的智力竞赛节目《64000美元问题》(The $64000 Question) 此后,CBS制作了派生节目《64000美元挑战》(The $64000 Challenge) NBC 仿效《64000美元挑战》制作了《21点》;类似的节目还有《大惊讶》(Big Surprise)、《高额经费》(High Finance)等 “真实”的游戏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 分) 1、公务员包括政党机关工作人员,这是有中国特 色的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2、职位包括职务、职权、职责三个要素,职务是职位的核心要素,是人和职位有机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职权与职责的结合。 3、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首先应当限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人员。 4、一般说来,选任制制能较好地反映公民的意愿,体现民主管理的原则,而且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 5、定期奖励是指以年度为单位的周期性的奖励,而且是以年度考核为基础的。 6、调入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外的另一重要的“入口”,是公务员交流制度的重要交流形式。 7、公务员的保险,是国家对因年老、患病、伤亡、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工作能力的公务员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法律保障形式。 8、擅自离职是指辞职申请人在辞职审批期间或者在辞职申请不被批准后,未经允许,私自脱离工作岗位,不履行岗位职责,造成事实上的脱离机关。 9、控告权是法律赋予公务员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公务员保护自己不受她人非法侵害的有效手段。 10、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核心意义是对于宪法的忠诚 1、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

150年的历史。 2、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层单位。 3、公务员考核的对象是已确定公务员身份的人员。 4、中国采用聘任制制,为机关吸引优秀的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一条合法的渠道,为使用辅助性、操作性的人员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方式。 5、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应当撤销奖励。 6、对担任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能够经过转任的形式,在公务员内部的领导职位之间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跨地区、跨部门交流。 7、公务员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部分构成,充分体现了工资制度中职位因素与品位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8、辞退实质上是机关对公务员的一种处理行为——当然这种处理不属于、也不是对公务员的惩戒范围。 9、复核是指公务员对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向原处理机关提出重新

江西历年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

2019年 2017年全国举办马拉松赛事达1102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A类赛事223场,B 类赛事33场。2017年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次达到了498万人次,2016年、2015年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次分别为280万人次、150万人次。 2017年全年马拉松直接从业人口数72万,间接从业人口数200万。年度产业总规模达7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中国田径协会设置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规模赛事超过1900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达到350场,各类赛事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规模赛事数量方面,2017年排名前三的省份为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分别为152场、149场和103场,而2016年的前三分别为江苏省37场,北京市33场,广东省25场。 从2017年全年赛事的覆盖区域来看,马拉松赛事地域分布更为广泛,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已经涵盖了含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4个城市,较上年增加了101个城市。 在赛事类型方面,2017年1102场规模赛事中,全程马拉松参赛人次最高,突破了235万人次,其次为半程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次超过134万人次。在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B类赛事中,2017年全程马拉松项目完赛26.89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半程马拉松项目完赛45.29万人次,同比减少了0.03万人次。 按照跑者户籍所在地统计,2017年参加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的跑者中,来自江苏的数量最多,共有76469人参赛,在全国占比10.10%。湖北、广东、山东、福建、浙江等省紧随其后。而在全部参赛选手中,共有3663人次的男选手在全程项目中跑进3小时,772人次女选手跑进3小时20分。 116、2017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场次比2011年增加了约: A.47倍 B.49倍 C.51倍 D.53倍 117、2017年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次的同比增速比2016年约: A.快9个百分点 B.慢9个百分点 C.快7个百分点 D.慢7个百分点 118、在2017年马拉松运动年度产业总规模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始,每年大约需要平均增长多少才能实现中国田径协会设置的2020年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目标? A.15% B.20% C.25% D.30% 119、在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B类赛事中,2016年全程马拉松项目完赛人次比同期半程马拉松项目完赛人次约: A.多23万 B.少23万 C.多21万 D.少21万 12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7年马拉松运动年度产业规模比2016年多200亿元 B.2017年参加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的全国跑者数量少于75万人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资料分析

0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分类汇总——资料分析 (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2009年北京市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社招)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针) 针对下列图、表或文字回答问题。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你可以在题本上运算。 请开始答题: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116—120题 2008年,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 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1.6%、15.8%和15.0%。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加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124亿元,增长21.5%。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56亿元,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036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875亿元,增长24.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加快 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加快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1199亿元,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5404亿元,增长24.7%。 116、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A.76384.5亿元 B.89217.1亿元 C.92883.6亿元 D.131872.8亿元 117、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的是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和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No.1 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No.2 年均增长率 如果基期量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No.3 间隔增长率 已知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No.4 混合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是a,B的增长率是b,“A+B”的增长率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No.5 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No.6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No.7 平均数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No.8 比重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是10%,“二成”代表的是20%,以此类推。 No.9 倍数 A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No.10 翻番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是原来的8倍。 No.11 指数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他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https://www.360docs.net/doc/1316218658.html,)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影视作品分析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 影视作品分析指导影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 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 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

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称为风格。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4)导演创造。从影视片来看导演对剧本的转化、实现成为影视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创造,可以看出他为社会生活、为影视艺术、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什么,导演创作体现在影视片在中,因而,对影视片的评论,总相关着影视片的创作领导核心导演。因而,评影视片,就评论了导演,虽然有时不必单独地评论。 (3)评主题 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教学内容】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稿的具体分析,让学生熟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掌握广播新闻评论的要求和电视新闻评论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视新闻评论和广播新闻评论的兴趣,通过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自身的写作修养。 【教学重点】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 【教学难点】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试听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这次我们将要探讨新闻评论尤其是广播评论和电视评论的写作技巧。 ●新授知识 一、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 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才能称作新闻评论。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是新闻评论的四个基本要求。 (一)新闻性 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的一个根本属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说的是评论与新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它依托新闻论理,直接评述新闻、点明新闻价值、补充新闻不足、阐明新闻意义、深化新闻主题、加重新闻分量、扩大新闻作用等几个方面。 新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必须趁热打铁,具有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的现实”,它以迅速及时地评述最新事件、阐明真理、指导舆论见长,以提出和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取胜,致力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趁热打铁。 另一方面,必须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要求针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问题来发表意见和主张,评论对象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所揭示与促使解决的问题,都应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得到解释的问题。讲究“对号入座”、一针见血,切忌隔靴搔痒、无病呻吟。 (二)社会性 1.新闻是社会变动的产物,新闻评论自然也是社会变动的衍生物。

20122017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真题及答案

2012-2017国考真题之资料分析 2017省级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6~120题。 某市201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4.16万吨,同比下降2.3%;甘蔗产量0.57万吨,下降23.6%;油料产量0.12万吨,增长32.4%;蔬菜产量15.79万吨,下降3.4%;水果产量7.84万吨,增长7.4%。 全年水产品产量29.16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海洋捕捞1.09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6.07万吨,增长89.5%;淡水捕捞0.18万吨,增长1.1%;淡水养殖21.81万吨,下降7.9%。 2010~2015年某市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116.2014年该市蔬菜产量比水果产量约高多少万吨() A.9 B.8 C.7 D.6 117.“十二五”期间,该市粮食总产量在以下哪个范围() A.23~24万吨之间 B.22~23万吨之间 C.21~22万吨之间 D.20~21万吨之间 118.按照2015年水产品产量从多到少,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淡水养殖 B.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淡水捕捞 C.淡水捕捞、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 D.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 119.以下哪项折线图能准确反映2011~2015年间该市粮食生产同比增量的变化趋势()

12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4年油料产量超过1000吨 B.除淡水养殖之外,其余类型的水产品2015年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均高于上年 C.2014~2015年甘蔗累计产量不到1万吨 D.2010~2015年,粮食产量同比上升的年份多于同比下降的年份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1~125题。 截至2014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3658个,占文物机构总数的43.5%。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063.58万件,比上年末增加222.77万件。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2929.97万件,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70.00万件。文物藏品中,一级文物9.82万件,二级文物68.82万件,三级文物340.51万件。 2014年全国文物机构共安排基本陈列9996个,比上年增长19.1%;举办临时展览11174个,增长15.8%;接待观众84256万人次,增长12.8%,其中博物馆接待观众71774万人次,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人次的85.2%。 年份从业人员人数(人)文物机构数(个)参观人数(万人次)未成年人参观人数(万人次) 2 7 35436 9075 2 42 43248 12203 2 1 2 1 2 6 2 7 74706 20237 2 3 121.2014年,我国文物机构相关指标同比增速最快的是() A.从业人员数 B.参观人数 C.文物机构数 D.未成年人参观人数 122.2014年末,我国一、二、三级文物总量占全部文物藏品的比重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A.8% B.10% C.14% D.54% 123.2014年,平均每家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数约是其他文物机构的多少倍() A.2 B.4.5

影视作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1、影视作品:是以动态的画面作为存在和传播的基础,作者是借助画面来表情达意的,一切意义和情感都在“真实”的具有动感的画面之中。所以,影视作品又被称为“形象记号”,它是一种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形象符号,是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实在的物质形态。 电视散文:是运用电视艺术手段把文学散文视像化的一种方式。它特别重视人物内心情感,作者的艺术激情与丰富想象的表达、自然风物与民族风俗习惯的描写,具体事件过程的主观化叙述,既强调文学品格,又强调声画特征,是传统文学作品与现代声画艺术相结合的影视艺术品种。 时空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 正剧: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主张那个对现实和历史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既表现社会生活中令人轻松鼓舞的一面,又表现生活中否定的、令人悲痛的和深思的一面,能够较为全面地表现社会历史生活。在电视剧中,多表现为革命历史与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三位一体:演员一方面运用自身形体、表情、声音作为电视剧的创作材料去创作角色,因而他本人既是创作者,有事创作的工具材料,又是完成了的创作对象。三位一体,构成了表演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 电视剧:是电视文艺的主要品种。它是电视艺术和电视技术相结合,用电视文学创作和电视技术制作问手段,靠电视屏幕播放,以镜头语言为主要表现方法,以演员动作、语言表达来表述一定故事情节的视听艺术作品。 悲剧: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渊源于古希腊艺术,描写英雄人物与命运、神力的斗争。在悲剧中,主人公为自己的命运、理想、事业不屑抗争,但仍然遭受来自敌对势力或者不幸命运的打击,最终抗争失败,形成了悲惨的结局。鲁迅对之概括为: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题型分类和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题型分类和解题技巧 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所占分值较高,而且能够通过系统的复习在资料分析部分尽可能多拿分。很多考生对资料分析还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介绍一下资料分析的题型分类和解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资料分析的题型分类 根据资料分析的命题特点,往往给的信息量很多,其中不乏有些信息是对于解题没有用或者起到干扰作用的,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形式的资料分析采用不同的做题方式。现将其归纳为三类: 1、文字类。对于文字类的资料分析通常采用画圈法进行提炼信息,而我们需要掌握好圈画在哪?画圈需要标注出时间和名词。 2、表格类。表格类的呈现一般需要考察大家的查找能力,在最短的时间里查找出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概念把题目做出来,表格类首先需要看清表头,也就是说这篇材料说的是什么,知其然才知如何应对,其次需要看清楚表格的横纵行列分别表示什么。这样一来会使我们的查找更具有针对性。 3、图形类,一般情况下以柱状图和饼状图呈现,以柱状图为主,此类材料需要看清楚图形表示的意义以及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二、解题技巧 (一)阅读 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主要分为文字型、图形类和表格型。文字型资料分析中,数据往往较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到,这就需要考生在读材料时有针对性地读重点——圈名词。常考的概念如过去的量、增长率、比重等都是用来列式的,同一概念的列式形式没有区别,但是“谁”的增长率、“谁”的比重就不一样了,找“谁”就是“圈名词”确定重点的过程,40秒内速读完“名词”. 表格型资料分析相对简单,考生需要看标题(总括性名词)、第一行(看名词)第一列(看有无异常单元格)、注释和单位,15秒内速读完表格。 图形类资料分析主要分为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考生需要看标题、横轴、图例、注释和单位,15秒内速读完材料。 资料分析的材料往往是三种类型的两两混合,如文字加表格、文字加图形等。这就要求考生对于每一种类型该怎么读非常熟练。 (二)列式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对资料分析的常考概念熟记于心,比如增长、比重、倍数、平均量等概念的含义、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概念的考点又有哪些。当快速读完材料后,考生们应在8秒左右准确列出问题的式子。 (三)计算 这一部分是资料分析的重头戏,它考查考生对数据的估算能力。考生在日常练习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要的估算方法——尾数法、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和同位比较法。哪种列式形式应该用哪种估算方法才能快准狠地估算出正确答案,考生应辅以大量的练习掌握上述方法。

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

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 第一章广播电视写作中的常用文体类型 一、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义 定义: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方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就一个台来说,至少包括三个层次: 1、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 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节目的顺时链; 2、一个节目,即在特定时间段、连续播出的具体内容整体;这个节目既是顺时链的一环, 自身又可由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多次节目组成自成一体的历时链,属于整个节目 系统的基本层,又称作栏目; 3、一次节目,即在当天某一特定时间播出的具体内容的整体,它是节目历时链的具体环 节,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 1、按内容性质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2、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节目 3、按播出方式:直播节目、录播节目 4、按播出时间: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 5、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三、广播电视的科技特性 1、传播的迅速及时1、即时性的时效性效果 2、同步性的连续性效果 2、播映的超越空间1、超空间的渗透性 2、同所性的现场感 3、信息的直观可信1、声画兼备,声情并茂2、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4、接受的家庭方式1、接受的随意性 2、接受的家庭方式 5、广播电视的弱点1、传播手段的易逝性2、传播内容的表面性 3、接受方式的被动性 四、广播电视写作的特点 1、相对来说,电视画面是始终伴随着声音或字幕等元素出现的,所以电视写作呈现出以画 面为中心、为视听服务的特点。 2、写作中有两种倾向应该引以为戒: 1、解说过多,描写的内容与画面重复,失去了真正的作用,甚至引起观众的反感, 干扰收看; 2、与画面严重脱节,造成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各行其道,声画两张皮,失去了视听 复合语言的优势。 3、为看而写的具体要求:1、少而精当2、实而具体3、主次分明 4、电视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目的组织和策划方案的写作。 2、电视片解说词的写作。 3、主持人串词的写作。 5、电视写作的特征:1、非独立性特征2、相对不完整性特征 3、电视写作往往从节目的类型风格样式出发完成对自己的规范,而 较少带有作者个性表达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