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异同点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当代教育理论是基于校园、课堂教育环境建构起来的,通常,教育研究者研究的是教师和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空间的教育活动。相应地,传统的教育学(教育、教和学的研究和理论)主要(即使不是完全)适用于传统的教育形态。而远程教育研究的是另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见面的机会不多,即“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状态”[1]。美国宾州大学教授麦克.穆尔(Michael Moore)认为“教学活动有两个家族(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两者的许多特征是共同的,但差异是如此重要,以致于解释其中之一的理论不可能完全令人满意地解释另一家族” [2]。麦克.穆尔这段话肯定了两种教育在多方面的共性,强调了差异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进一步深究的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两种教育形态的共性有哪些,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当代教育理论中哪些适用于远程教育,哪些基本适用,哪些不适用。这样,既可以将传统教育中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成熟的理论运用于远程教育中,又可以避免简单套用传统教育理论的做法,少走弯路,促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共性 虽然不少文献对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共同特征有过阐述,但是,某些认识和见解颇为偏颇,为此,本文就学校教育的组成要素和教育的规范程度两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组成要素是一致的。台湾的林宝山先生认为,从教育的组成要素,可以将教育活动分为“正式”及“非正式”两种。正式教育的构成要件有三:第一,要有“教育者”(educator);第二,要有学习者(learner),第三,教育者和学习者必须有共同预期的“目标”(goal or objective)。如果不具备三项要件的教育活动即属于“非正式教育”[3]。传统学校教育显然具备以上三要件,网络学院和广播电视大学同样也具备以上三要件,学习者上网学习或收看教学电视课程是一种有意的学习行为,学习者遇到困难可以向辅导教师(tutor)求助,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共同预期的“目标”是具体的课程目标。因此,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都是正规学校教育。 有人认为,与传统教育不同,远程教育只有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两个要素,甚至认为这是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差别。这种理解是不对的,远程教育中,“教育者”(educator)这一角色的分工进一步细化,远程教学的教师包括“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并不承担太多的“讲授”任务,职责主要是答疑、面授辅导、组织学习活动、评改作业等等。一门远程课程往往有1名“主讲教师”和多名“辅导教师”,辅导教师的多少取决于学生的数量,例如,在香港公开大学,1名辅导教师负责25-40名学生,即师生比为1:25-40。这种分工是教育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教育进步的表现。生活中的无意间的学习不属于“正式的教育”,例如,观看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观众无意间学到了一些有关动物习性的知识,没有其他人有意地去控制、指导管理和影响,也没有人测试其学习成效,不具备正式教育的三要素,显然与参加网络学院和电大的学习不同。

谈谈中国现代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谈谈中国现代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近年来,有些学校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集中体现在“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配备不齐、教师待遇低下、思想观念保守、教学效率不高、社会评价不良”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个人认为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促进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稳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达到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基础教育落后面貌。一、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府投资规模不够,办学条件艰苦落后。一些城市学校和重点中学校园建设十分漂亮甚至豪华,教学设施现代化程度很高,一些“窗口学校”有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校园网站、图书馆、体育馆、科技大楼等。而当地的农村中小学却是另一片凄惨景象:八九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挤一间50 多平方米的教室,没有图书室,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必要的体育设施;教师没有办公室,三四个教师挤一间不足20 平方米的简易寝室兼办公室,许多学校缺少基本的音体美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悬殊大、教师待遇差距大的客观现实,始终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2、师资建设不配套,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由于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

极为有限,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 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教育事业挑重担、作贡献了,可是大多数都被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学校挖走了,让一些急需要年轻教师的学校“干瞪眼”。3、教育思想保守,育人观念落后。有些家长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部分学生干脆过早放弃学习,外出打工挣钱或者谋求其它出路。这样一来,学校教育在缺乏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社会的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课后答案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课后答案 1.开放教育的特征和本质有哪些? 答:开放学习是面向社会各类对象,不受传统教育机构常有的种种入学条件限制,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组织进行的有计划的学习。 主要特征:(1)没有任何人入学资格限制(2)教学不在校园教室中进行,学生在工作,居住地点随时就地学习,不受地理分割限制(3)学费开支底,住地偏远也不会增加大量费用,利用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学生在家自学各种教学材料是整个教学的基础。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哲学高度的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态度。它不是特定的实践方法和特定的教育形式。教育学家莫里森认为:开放教育是一种态度,一种自由,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2.远程教育中教学有几种基本模式的定义及各自特点? 答:基本模式有:1.远程课件授导模式:学生通过教师专门设计的网络课件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特点—是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是学生学习更灵活。学生可以利用课件的导航机制实现非线性阅读,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情况多次反复学习课件,自己掌握课程的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2.远程教师实时授导模式:教师通过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会议电视,计算机网络电视等视音频是被与通信网络对学习者进行实时教学授课或辅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会议电视等相应设备与教师简历实时的反馈联系。特点—是远程教育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的形式,典型的如利用双向卫星电视或者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教师为非本地学生授课,必要时可以进行双向交流。3.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主要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特点: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远程教育提供的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各种信息搜索工具获得相关的信息然后加以分析,提炼,加工,综合,得出自己的结论。4.基于网络平台的合作学习模式: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或在其他通信平台支持下,学伴们通过互教,讨论,合作性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特点:可以实现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共同讨论协作处理某一问题。5.教学模拟与虚拟实验学习模式: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建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或虚构某些现实情境,学生通过观摩,体验以及参与训练的方式进行学习。特点:是解决远程教育中演示或操作性试验教学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技术含量高,由于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制约,在远程教育的教学中难以大规模的开展。 3.远程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与传统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有什么不同? 答:传统教育活动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进行的,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者的交互式面对面进行的,而远程教育的时空则是危险扩展的,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开发好的网络课程来获得知识。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是指示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过程。远程教育课程的有三个重要属性:1.准永久性分离。由于远程教育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长了,客观上造成施教者和学习者之间分离,以及学习者之间在时间,空间和社会文化心理上的分离。2.技术媒体的作用。技术媒体在施教者与学习者之间的间接交流方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双向通信。在远程学习者和远程教育机构,指导教师甚至学习材料之间可以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即对话与交流,它们能够有效地促进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是将教与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的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一些原则:1.学生优先,学习优先原则,2.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原则,3.教学内容开放性原则,4.教学对象多样化原则5.教学过程交互性原则,6.教学评价多样化原则。 4.目前远程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看法

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看法 经管系国贸专业马亭亭 学号4110516128 “我们的学校为何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我想,关于对中国当代教育制度的思考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制度虽然比我国以前古代科举考试大有进步并且现在也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的制度与体制,但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与不足。 首先,我们的教育理念貌似是以培养全能学生为目标,总想着要以后的孩子什么都行。这就给儿童教育时期的他们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他们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自由的青春,有的只是家长,老师,学校给安排的一次次辅导与考试。还无法辨别对错的他们在千万父母铺就的相似道路上跌跌撞撞的过了小学,过了中学,然后他们大多数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寄宿的高中,远离父母的他们丝毫得不到清闲,他们又被赋予了高考的重任,在书本摞成的教室里掌握做题技巧、考试方法,然后高考,在有地域保护这个不公平的条件下,有的人去了清华,有人进了专科。不公平的教育条件下又有不公平的选拔制度,造就了一部分人去了天堂一部分人下了地狱。 另外,伴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的缺点也暴露无疑。让我们来看一下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出发点就不对——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与考试有关的就学,

与考试无关的就不学;还有的同学干脆就没学,天天沉迷在游戏中,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大学生在考场上作弊成风,每次考完试,地上总是撒满了缩印版的小抄——现代科技为广大学子们“造福”啊!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踏踏实实的将自己本专业的学识与技能学好,而是靠着浑水摸鱼,投机取巧通过考试,而且大学也没有多少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务实精神。 中国的教育是极为刻板的,因为在中国教育首先意味着对权威的顺从。在中国的这种教育制度下,撑死也出不了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的,因为中国的学生只敢去想老师教过的知识,老师没教过的知识,那是从来不敢想的。如果你自己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一定想在试卷上显摆一下,马上就会被打上一个红红的大叉。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有许许多多的大笑话。比如中学的现代文阅读,有一位作家(余华)他的一篇文章被选做了现代文阅读题的材料,他的儿子被题目难住了,就让爸爸帮着做,结果爸爸全做错了!真的,各位如果不相信,你们立马去弄一份高考的试卷,把现代文阅读做一下,凭你什么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的,全部叫你人仰马翻!你就是鲁迅、郭沬若来了也白搭。老师的答案是不容争辩的。还有我们的政治课,那哪里有一点严肃可言,简直就是世上下流和弱智的同义词。真难为这些老师这么些年是怎么教过来的。就是自然科学,它的死板与教条也让人难于忍受。只要是高考中曾出现过的题目,只要是高考曾经定下的答题标准,你就不能有任何改动,明明你是对的都不行! 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下,我们怎么能出什么诺贝尔奖?除了教出

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教育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调查显示,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9.0%,重度为0.3%。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2. 流动儿童(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3. 学校债务。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中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高达500多亿元,债务形式主要是施工队垫款、银行贷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 4.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市教师的超编和农村教师的缺编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的教育更是关键。作为农村教育核心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可以作为晴雨表直接反映出来农村的教育质量。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日期:2016年10月19日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杨九诠【字体:大中小】 本文导读: 豪迈地奔向未来 CFP供图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豪迈地奔向未来CFP供图 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人力资源塔式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促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当我们在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时,我们是在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国版本”的全部而不是一部分,即“教育现代化2030”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总体性承诺,也是对中国教育的全面规划和战略实施。 整体而综合地看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面向,而不是某一面或某个侧重面。 教育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突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教育第一”的核心理念,这与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高度一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与中国其他领域的“2030”规划综合为一个系统。一方面,需要将“教育2030”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其他各领域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成为“教育2030”表达和行动的基本“语境”和“场域”。 总体看来,我国在论及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时,直接向教育现代化提要求或向教育现代化寻求支持的不多。间有言及,往往察焉不精、语焉不详,远未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对话。从教育领域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制定,应立足于“教育优先”“教育第一”战略,主动发起与其他各领域持续有效的深度对话。

中国当代教育的弊端

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发展走向的探讨 1.引言从现当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制度问题多多以及人们认识偏离等现状,国家教育部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优良教育传统的国度,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口耳相授的朴素的经验教育,到奴隶社会狭隘的贵族教育,到封建社会专著于谋取高官厚禄、光耀门楣、封妻荫子等的世俗教育,再到现在的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等无一不是在问题与改革的双重作用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由此,我国的教育决不能陷于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不适或尴尬而束住了手脚,现如今是一个以人才为根本的,以知识经济为依托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教育事业要发展,仍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所以我觉得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我也希望和大家得到共识。本文将从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缺陷带来的恶果和悲剧、义务教育的实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我国教育的成败。 2.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2.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落后都意味着灾难。“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5]因此,贯穿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争相谋求的政策方向,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的新载体新平台,也为学习方式转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与较完善市场机制下传达出来的信息相关,教育正在全面适应社会岗位群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多样化需要,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看出一个趋势,从零级的学前教育逐级到六级的研究生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分为职业、普通和综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阶段则把高职高专和本科并列为两类高等教育,而不是有高低优劣之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能够沿着普通学校一直升到学术性学位的,都只是少数人,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职前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从高职高专到大学本科、专业性研究生学位,其实都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越来越强的优势,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分工的大潮流,也是知识社会就业与雇佣结构“网格化”[2]、“扁平化”[2]的大趋势。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校管理、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6]或“过度教育”[6]等问题。 2.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问题近些年来,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育体系重组、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优化农村办学条件、加大教育投入等等。但是,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学校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教学评价的多样性;过分强调正规学习的作用,忽视非正规学习价值等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既有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教育结构,体系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还有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因素,以及社会用人制度过度

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一、陈鹤琴的生平、主要著作及教育实践活动 (一)陈鹤琴的生平(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我国近代幼儿教育事业奠基人。1892年3月,陈鹤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百官镇—个破落小商人家庭。他6岁丧父,7岁起帮母亲替人洗衣以补贴生活。在读6年私塾后,14岁靠亲友资助进杭州葸兰中学读书,立志济世救人。1911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一学期,秋季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他在校内办了一个“校役补习班”,又在校外城府村办了—·所“义务小学”。1914年赴美留学,为报国而学教育。1917午获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8午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8月回国。 1919年9月,他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等课,1921年兼任东南大学教务部主任。他大力提倡开展学校课外活动,主张学生自治。他反对封建包办婚烟制度,写成《学生婚烟问题之研究》调查报告,于1921年在《东方杂志》发表,受到李大钊称赞。1922午,他编成中国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语体文应用字汇》开创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为编写成人扫盲教材和儿童课本,读物,提供用字的科学依据。1920年起,他以其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开创我国儿童研究。1921—1925年,他从事儿童心理测验的研究,编制中小学各科测验资料,与廖世承合著《智力测验法》、《测验概要》。1925年,他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两部著作。 1927年,陈鹤琴支持陶行知筹建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并兼任该校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他与陶行知、张宗麟等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主编《幼稚教育》刊物。6月,他担任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课课长,着力整顿中小学和幼儿教育,设立实验区制,培训师资,试验新教学法,树立实验和研究风气,编纂教科书和儿童读物,研制玩具、教具和设备等。1928年,他受民国大学院之聘,主持起草《全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于30、40年代在全国推行。 1928年9月至1939年10月,陈鹤琴担任上海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竭力争取更多的中国人有受教育、办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他先后办了6所小学(附设幼稚园)和1所女子中学,在工人区办职工夜校和简易小学;先后给一百余所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史初期,面对西方文化的侵入,最早的有识之士曾提出“睁眼看世界”、“师夷制夷”的主张。“师夷”就是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意味着发展教育,提高国人的素质。由于那时人们的思想守旧,“师夷”的主张未能得到呼应,中国人以固有的思维和习惯度过了近代初期的20年。 19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动荡,清政府中的改革派开始兴办洋务,中国近代化正式起步。洋务运动是从发展军事工业开始的,但发展新教育也提上日程———这是个良好的开端。1862年,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诞生,它被视为中国近代教育的起点。当时顽固势力对此表示不满和反对,但洋务派顶着压力把教育改革继续向前推进,先后创办了外语学堂、船政学堂、矿务学堂、机械学堂、电报学堂、武备学堂等新式学校,还向国外派遣了留学生,使近代教育第一次出现较大发展,培养了一些人才,一定程度上转变了社会风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端。近代新教育的发展对此有促进作用。 近代教育第二次较大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表达了发展教育、民族自强、与列强抗争的强烈愿望。维新派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封建官员有张之洞、盛宣怀、李端、陈宝箴、袁世凯,其他人士有张元济、汪康年等。由于维新派的共识,近代教育又出现较大发展:1895年,王文韶、盛宣怀在天津创办西学学堂,这是近代官办的第一所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大事件。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1898年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同时颁布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可惜戊戌变法在顽固派的反对下夭折了,几乎所有的新政都被废止。然而,京师大学堂却例外被保留。 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正视现实,加大各方面改革的力度,其中也包括教育改革。此后几年中,除京师大学堂重新正式开办外,许多省相继建立了大学堂,这是中国开办大学最多、最快的时期。此外还有几件很有影响的举措:1902年,清政府制定《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制定并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制定国家教育体系。1905年9月,在袁世凯、张之洞等人联名奏请下,清政府终于下令废除科举制,产生了积极影响。1905年12月,清政府中央设立学部,作为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同时各省设提学使司,各府厅州县设劝学所,以便加强对教育发展的协调与管理。清政府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与其政治上“筹备立宪”的改革同时进行的,这也可以说是清王朝“最后的改革”。没过多久,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制度寿终正寝。但客观地说,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是有积极意义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然而以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官僚却玩弄阴谋窃取了革命的成果,使中国陷入军阀割据、专制的局面。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开始了。 新文化运动作为广泛的、深刻的思想文化运动,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这一点,人们更加坚定了对教育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重要使命,张伯苓、陈嘉庚创办了多所名校,蔡元培将民主和科学精神植入北大,陶行知积极探索发展平民教育、乡村教育。除此之外,政治集团的领导人也特别注重发展教育。1924年,国共合作,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为了培养革命人才,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从上述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到:教育的发展进步始终与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相关联,并为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作用。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的素质,这就为中国走向近代化打下一定的基础,促进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变迁。不仅如此,人的素质的提高也直接推动了反帝反封建斗争。过去列强

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代远程教育——基于印刷媒体的函授形式 远程教育的起源:函授教育 函授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 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起源: 1849年,伦敦大学首创校外学位制度。 第二代远程教育——基于视听媒体的广播电视形式 年份远程教育事件 1964 佛罗里达大学用电视转播课堂教学 1967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首创录像教学 1968 斯坦福大学教学电视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创建全国性的集中体制的开放大学 第三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基于多媒体的网络教育形式 巨型大学与虚拟大学 远程教育与相关概念辨析 函授教育 远程学习 开放教育:“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育观念”。 5、远程教育的特征:开放性、灵活性、普及性、终身性。 远程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3)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教学理论 1)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2)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3)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理论 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三、传播理论基础 1)拉斯韦尔“五W”模式 2)“香农--韦弗”传播理论与模式 3)贝罗的传播过程四要素理论 4)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理论 5)宣韦伯的传播学理论 一、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 远程高等教育的三大理论学派: ⑴教育方式或教育形态变革的革命学派 ⑵教育方式或教育形态一体化的趋同学派 ⑶教育方式或教育形态连续递变的谱系学派 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 1、远程教与学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穆尔)

⑴学生和内容的相互作用 ⑵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⑶学生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2、远程教学两大功能要素的理论 ⑴课程设计开发发送以及学习支助服务的论述(霍姆伯格) 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功能主要有两个: ①设计、开发和发送多种媒体的课程材料 ②在学生学习时通过各类双向通信机制实现师生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助服务 ⑵远程学习两个运行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凯依和鲁姆勃尔) ①课程子系统 ②学生子系统 三、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 1、穆尔的交互距离和学生自治的理论 ⑴交互距离定义为对话和结构这两个变量的函数 对话:教育系统中师生间进行交流相互响应的程度 结构:教育计划课程设计适应学生个别需要和条件的针对性程度 ⑵学生自治 基更的教和学再度综合的理论 依据定义,远程教育的弱点在学生的学习行为通常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这种情形的一种满意的解决方案是在远程学生和远程教师间通过双向通信实现教——学的重新综合并使利用学习材料进行学习成为可能。 远程教育系统三大组成部分:通信网络、终端设备、教学资源 远程教育的特征:开放性、灵活性、普及性、终身性 远程教育中的信息处理技术 1、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2、网络信息发布技术 流媒体技术:是综合技术,包括采集、编码、传输、储存、解码等多项技术,流媒体应用系统一般由编码端、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三部分构成 3、其他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推送技术。 网络广播主要采用2种技术: (1)、下载播放技术 特点:非实时传输、与传输速率无关、支持断点续传、下载后才能播放 (2)、快速启动技术(渐进下载播放技术) (3)流媒体播放技术流是连续传输的数据,流一恒定的速率传输数据播放的时间与传输以及原始记录的时间完全相同 流媒体系统的构成:编码和工具、流媒体数据、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网络、播放器 3、流媒体VOD远程教学形式:课件点播、同步广播授课 特点:文件共享,下载时间短,与文件大小无关,访问方便,交互性强,客户端操作简单虚拟现实技术 概念: 广义:是指由计算机创建的一种三维环境 狭义:用于创建人造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在这个世界里,使用者由沉迷于其中的感觉能在其内

中国现代的教育问题-作文

中国现代的教育问题 纵观现代的中国教育现状,无不以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分数已经成为广大学生日夜追赶的目标。 实为可悲。 好的分数,能让老师另眼相看,好的分数可以让同学们对你百般敬佩,而高的分数更能让你一朝成名,让你上清华或北大。 难怪分数会被几乎所有的学生追捧。 分数在所有的学校几乎都排在第一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品德素养也是学校司空见惯的做法。 如分数常名列前茅的学生,他的那些什么道德评比,素质品德评比总会是,而该学生是否真能做到的等级呢,就不得而知了。 显然,中国的教育已在日益渗透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显露出弊端与不公平。 难道说学生已经成为分数的奴隶吗,是否为了分数都抛弃了或者是放弃了很多呢?如爱情,如友情,如亲情??????不管放弃与否,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被分数牵着鼻子走。 他们为了分数几乎达到了疯狂的学习状态,经常开夜车到深夜一两点,早上更是六点起床,能说他们不疯狂吗?但这肯定不会是学生情愿的。 但他们只能选择用青春做赌注,去赢取前程似锦的未来。 而每天不足五小时的睡眠时间,每天的学习时间却超过个小时,

这足以累垮学生的身体,当然成绩肯定不会差了,而慢慢逝去的是那宝贵的青春啊。 据专家说:高中生的年龄里,每天至少要有到个小时休息。 但学生们哪有选择的余地呢。 家长们也常会说: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不加一把劲是不行的,为了将来现在只能辛苦一点了。 就是这样,在社会、家庭、学校的逼迫下,我们只能选择把青春作为赌注,去赢取更高的分数和更好的前途了。 分数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而分数的身价更是在不断飙升。 它已可以决定我们命运,可以决定我们的将来,可以决定我们的前途,更可以评定我们的思想道德,可以评定我们的素质品格,甚至是衡量我们品质优良的唯一标准。 说实在话,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不可消除的问题。 几乎分数高的学生都能培养成国家栋梁,科学家,教育家等等。 却忽略了一些不起眼的,分数不高的学生,他们似乎都注定默默无闻,只能做底层员工。 而社会给我们的解释是:他们知识面窄,文化底蕴低,不适合时代的竞争与发展。 真的就是这样吗?事实胜于雄辩。 分数不高的学生们的实践、交际和口语能力,并不比分数高的学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4-计算机科学--操作系统原理 在线作业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单选题 1.一个采用三级索引文件系统(每块大小为4KB,每块地址占用4字节。管理的最大的文件是()。 A 512MB B 1TB C 2TB D 4TB 单选题 2.关于优先权大小的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 A 计算型进程的优先权,应高于I/O型进程的优先权。 B 用户进程的优先权,应高于系统进程的优先权。 C 资源要求多的进程,其优先权应高于资源要求少的进程。 D 在动态优先权中,随着进程执行时间的增加,其优先权降低。 单选题 3.在操作系统中,一般不实现进程从()状态的转换。 A 就绪→等待 B 运行→就绪 C 就绪→运行 D 等待→就绪 单选题

4.如果一个程序为多个进程所共享,那么该程序的代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被修改,即程序应该是()。 A 可执行码 B 可重入码 C 可改变码 D 可再现码 单选题 5.文件系统接到用户给出的“打开”文件的操作命令后,文件系统要完成的工作之一是()。 A 根据用户提供的参数在文件的目录项中填入文件名等文件属性 B 确定文件的存储结构 C 把存储介质上的文件有关属性(目录)读入内存 D 按照给定的该文件的记录号查找索引表 单选题 6.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的主要保护措施是()。 A 界地址保护 B 程序代码保护 C 数据保护 D 栈保护 单选题

7.设m为同类资源数,n为系统中并发进程数。当n个进程共享m个互斥资源时,每个进程的最大需求是w;则下列情况会出现系统死锁的是()。 A m=2,n=1,w=2 B m=2,n=2,w=1 C m=4,n=3,w=2 D m=4,n=2,w=3 单选题 8.总体上说,请求分页是个很好的虚拟内存管理策略。但是,有些程序设计技术并不适合于这种环境。例如:()。 A 堆栈 B 线性搜索 C 矢量运算 D 二分法搜索 单选题 9. 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资源共享和异步性。 A 多道程序设计 B 中断处理 C 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 D 程序的并发执行 单选题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详解

第 21 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 势: 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 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 展的史实,使学生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过必修I 第 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 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 发展”和必修n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 13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史实基本掌握,同时 作为在校学生,对教育发展史实和教育的意义会格外关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 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 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 2. 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 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 二、 过程与方法 1. 分析图表:新中国前 1 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 2. 资料回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 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 3. 问题探究: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实质, 生明确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建国后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 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 和人生观,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责任。 2. 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 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 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 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 证关系。 【设计思路】 本课图片等资料丰富, 在教授新中国教育发展三个阶段时穿插一些资料, 并设计一些 思考题, 使学生在 感性认识的同时, 进行理性思考, 最终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的竞争取 决于综合国力,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 业,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材料: 美国依据 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 将传 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 人民教育 通过我国教育发 让学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国近现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在教育理论方面,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教育家,出于提高民族科学和文化教育水平,实现振兴祖国的愿望,处于不同的立场,依据不同的理念,采取不同的方法,苦心孤诣,探索改造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之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教育理论,使中国教育理论从简单模仿进入自我创造和初步民族化的阶段。 一、蔡元培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1912年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军国民教育即体育,目的是培养国民强健的体魄,强兵自卫,抵御外侮;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目的在于国富民强;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目的在于防止出现智欺愚、强凌弱、贫富悬殊现象,是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的根本;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的首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和高远的见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美感教育即美育,目的在于陶冶性情,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情感。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美育还具有和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总之,“五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五育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适应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1927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的教育宗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就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育”思想。 2、北京大学的改革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学生多为封建官僚子弟,入大学堂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曾更换五任校长仍未能改变北大的风气。蔡元培曾留学德国和法国,希望把两国的大学学风引入中国,1917年出任北大校长后,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首先,明确大学的宗旨,扭转校风。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尚学问之地,而非养成资格和贩卖知识的场所”,在改变校风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改变学生的观念,要求他们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整顿教师队伍,聘请学有所成、德高望重的学者任教,辞掉不称职的中外教师;率先在大学中设立各科研究所,丰富图书馆藏,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提倡道德修养,成立各种团体,培养学生正当兴趣。 其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无论何种学派,只要它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使彼此相反,也可在大学里自由地研究和讲授;在教师聘请上以学术造诣为标准,而不管其政治倾向如何。这一原则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文化的专制和垄断,有利于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传

2019-2020年高二历史《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教案★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要求: 1、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国等重要史实; 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课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4、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 ②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 ③探究新旧教育的过渡改变及教育的初步成就;总结挑战措施,献计献策,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图表: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 ②资料回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 ③问题探究: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实质,让学生明确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建国后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责任; ②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③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中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自从21世纪的教育发展开始走向了多元化的趋势以后,你会发 现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从小的教育方式上都已经发生 了很大的转变,这在未来的教育方式上还是会有着越来越大的变化,真正对每一个人的发展上还是会存在着一定的帮助。所以说,在这 个角度来说,其教育方面的特点还是会越来越不同的,能够借助于 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来提高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走向社会的过 程中还是越来越独立的,这对提高一个人的意志力来说还是很有帮 助的。 特点一,现代教育的模式已经开始从理想走向实践的趋势,因为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来说,在新社会的今天,可能在其优势上 还是会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真正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到其中的优势 和特色上还是会越来越多的。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很多的理 想不现实,但是随着如今的不断发展,其理想也是可以走向了现实 的阶段中,因此理想变为实践是很简单的。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 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在其细节上来说还是会达到了更加多元化的 特点。这在现代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上来说,还是会存在着与众不同 的地方。 特点二,现如今,终身教育的方式还是会在社会上成为了一个具有前景和生命力的特点,尤其是在其感召力上还是很不错的。所以 在这样的潮流掀起以后,在中国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已经开始形成了 全民学习的热潮,这对国内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上来说还是有着极大 的帮助。因此,结合了在教育方面的特色上来说,其共同追求方面 的特点上不同,可能对每一个人的发展上还是会不一样的,需要在 其细节上认真的去掌握好,才能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 帮助的。 特点三,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形式已经逐渐多样化,而且在教育普及的程度上越来越高,甚至形成了制度化的一种教育模式,所以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