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重点总结

行政诉讼法重点总结
行政诉讼法重点总结

行政诉讼法

第一编绪论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言之,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

公行政——私行政

公行政:国家行政——社会行政

国家行政:形式行政——实质行政

行政法的核心或实质内容是行政权。

行政权:是指执行管理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行政权的特征:

第一,执行性。

第二,法律性。

第三,强制性。

第四,优益性。

第五,不可处分性。

严格意义的行政法产生于1799年法国行政法院建立之后

行政国家——行政法产生、发展的基本原因

法治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行政法

行政法是一切行政管理法规的总称。是国家重要部门法之一,它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权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关系:行政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

监督行政权的方式:

制定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

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

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制约行政权滥用

“新行政法”的主要内容:

调整范围新

调整方式新

法源形式新

调整范围的“八新”

1、为解决“市场失灵”,新行政法通过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价格、利率、产业发展结构等进行规制,保证经济的平衡发展,防止经济危机。

2、新行政法有限度地进入“私域”,对私人财产权、经营权、契约权进行适当干预。

3、新行政法不仅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越来越多地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4、新行政法有限度地进入“特别权力关系领域”。

5、为实现公民自治和建立“有限政府”,国家公权力逐步向社会转移,由社会提供“公共物品”。

6、新行政法对国家和政府的绝对权力加以适当和必要的限制。

7、新行政法有限度地进入执政党执政行为的领域。

8、新行政法进入互联网,调整“虚拟世界”中的社会关系。

调整方式的“八新”

一,行政行为从单方性到广泛公众参与的转变。

二,政府对行政相对人的管理从微观干预到宏观调控。

三,行政命令越来越多地为行政契约所取代。

四,行政强制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指导所取代。

五,政府越来越多地与NGO、NPO等社会自治组织合作,通过与社会自治组织互动而达成行政目标。

六、论证会、听证会、网上讨论、辩论和征询民意越来越成为行政决策、行政立法的必经前置程序。

七、公私互动、公私合作、公法私法化在行政管理中越来越面为发展的趋势。

八、公权力主体更多地综合运用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社会法乃至各种软法的手段来解决公共治理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多元化成为新行政法调整方式的重要特色之一。

新行政法法源的“三新”

其一,传统行政法基本上由单一的国家法构成,而新行政法的构成除了国家法以外,还包括社会法、国际法,并且后二者在新行政法中的比重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其二,传统行政法主要由“硬法”构成,而新行政法除了硬法以外,”软法“在其法律规范中亦占重要地位。

其三,传统行政法通常指立法机关制定的静态法,而新行政法除了指立法机关制定的静态法外,还指社会生活中不断产生和生长的活的法、动态的法。(如原则、精神、法治理念等)思考题

1、简述行政、公行政、私行政、国家行政、社会行政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及其性质?

3、了解关于“新行政法”展开的争论,简述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我国行政法渊源仅指成文法源,包括宪法、法律、条约、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司法解释等六种。

本教材认为,我国行政法法源不仅包括成文法法源,还存在不成文法法源,认为成文法法源包括:

一、宪法与法律

二、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三、行政立法(行政法规、行政规章)

四、条约与协定

《立法法》

第八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十)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制定法的法律效力位阶:

①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的变通性在我国,条约与协定同样是行政法的法源。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

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

1、法律创制原则:

2、法律优越原则:

3、法律保留原则:

判断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有六个方面的标准:

(1)不得超越职权。

(2)不得滥用职权。

(3)主要证据确凿。

(4)适用法律正确。

(5)符合法定程序。

(6)是否明显不当。

判断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主要有:

(1)有无权力制定。

(2)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3)是否与上位法相抵触。

缺少其中一个,就是不合法的行政行为。

合法行政原则使行政从属于法律,遵循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原则。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三、越权无效原则

四、信赖保护原则

五、比例原则

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

一、正当法律程序原则(Due Procedure)

1、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

2、说明理由

3、听取陈述和申辩

二、行政公开原则(Principle of Openness)

行政公开就是要求政府行为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一律公开进行;

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允许新闻媒介依法采访、报道和评论。

三、行政公正原则(Principle of Fairness)

(一)实体公正

(二)程序公正

四、行政公平原则(Principle of Equitableness)

中国行政法上的基本原则

法治主义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应急性原则

思考题

1、简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功能?

2、试述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

3、试述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要求?

4、规则与原则冲突的解决之道?

第二编行政法主体

行行政机关

政依授权和依委托行政行政职能的组织

法国家公务员

主行政相对人

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行政法主体的含义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法所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承受者,包括组织和个人。组织: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个人:公务员、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或社会公权力,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和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社会公权力组织。

行政主体三要素(特征):1、权2、名3、责

行政主体资格取得、变更、消灭

1、行政主体资格是行政机关或有关组织以独立法律地位与管理者身份参加行政法律关系时所应具备的条件。

2、职权行政主体资格取得的条件:依法成立;拥有法定职权;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拥有独立的行政经费;拥有必要的办公条件;经过必要的公告程序。

3、授权行政主体取得的条件:由特别授权;具有相应的组织形式;符合法定程序。

4、行政主体资格的变更:分立、合并

5、行政主体资格的消灭:被撤销或授权被收回、授权期限届满

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行政机关

行政组织的典型和主要形态是国家行政机关。

一、行政机关的含义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二、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征:

双重性:相对于权力机关,是执行机关

相对于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

行政立法权

行政命令权

行政处理权

行政监督权

行政裁决权

行政强制权

行政处罚权

行政机关的主要管理手段

服务型政府与有限政府

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而政府的机构、编制、职能及行使职能的权力、手段是有限的。

“无限”体现在:服务政府的理念要求;公共物品的提供以满足公民无限的需求。

“有限”的理由在于:

1、人民的政府应减轻人民的负担,故政府必须“有限”;

2、政府职能必须“有限”,才能有效防止权力滥用;

3、政府有限是效率的要求;

4、政府的根本职能是服务,但政府无权垄断服务。

规制(Regulation)是指公权力主体对社会、市场和相对人活动的规范、调节、监管和控制。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一、中央行政机关性质: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人员组成工作制度和会议制度职权机构组成

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人员组成领导制度职权机构组成

一、其他行政主体的含义:

所谓其他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以外的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国家——社会——公民,从简单的国家与公民的二元,到出现社会的第三领域。

二、其他行政主体的种类:

1、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2、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组织。

1、是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它们不同于国家行政机关,不具有国家机关的地位。

2、行使的是特定的行政职能而非一般的行政职能。特定职能,是指仅限于相应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某种具体事项。

3、行使的职能为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非组织法所授予。

规章是否可以授权的问题?规章可以授权

1、授权的必要性:

2、国家的消亡;

3、行政国;

4、专门技术;

5、非政府组织的公行政活动。

授权的条件:

1、与所授职权无利害关

2、专业人员

3、物质条件

授权(被授权)的范围:

1、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2、行业组织

《律师法》授予律协在保护律师合法权益方面的行政职能。

3、工青妇等社会团体

《工会法》、《妇女合法权益保护法》等授予工会、妇联在保护职工、妇女合法权益方面的行政职能。

4、事业与企业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8条:“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

《烟草专卖法》第41条:授予全国烟草总公司和省级烟草公司行使下达卷烟产量指标的行政职能。

5、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

如税务所和派出所

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1、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规章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2、被授权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3、被授权组织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行政委托概述:

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委托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以外的社会公权力组织或私权利组织行使行政职能,办理某种行政事务。

受委托组织的含义

1、受委托组织可以是行政机关,也可以是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2、受委托组织仅能根据委托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

3、受委托组织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是基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而非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

4、受委托组织与委托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于行政机关内部的委托。

受委托组织的条件和范围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一)受委托组织的条件:

1、受委托组织应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单位;

2、受委托组织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任务的工作人员;

3、受委托组织履行受委托职能需要进行检查或技术鉴定,应具有相应的物质条件

(二)范围:受委托组织范围大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受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

行使行政职能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且由委托行政机关对其行为向外部承担法律责任。超出委托权限的问题;行政协助问题等

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概念

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是指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代表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主要有选任、考任、聘任、调任四种方式。

考任的程序一般包括: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身体检查、确定正式录用对象和送达录用通知书等步骤。

三重法律身份:1、普通公民2、国家公务员3、行政主体的代表

《公务员法》第二条: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国家公务员的范围包括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政党机关、人民政协、民主党派机关以及群众团体等中任职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国家公务员的条件(第11条)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满十八周岁;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7、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家公务员的义务:(第12条)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1、下列哪种做法符合《公务员法》的规定?

A.某卫生局副处长李某因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称职,被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B.某市税务局干部沈某到该市某国有企业中挂职锻炼一年

C.某市公安局与技术员田某签订的公务员聘任合同,应当报该市组织部门批准

D.某地环保局办事员齐某对在定期考核中被定为基本称职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2、下列选项哪一做法不属于公务员交流制度?

A 沈某系某高校副校长,调入国务院某部任副司长

B 刘某系某高校行政人员,被聘为某区法院书记员

C 吴某系某国有企业经理,调入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任处长

D 郑某系某部人事司副处长,到某市挂职担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行政相对人简称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 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行政相对人]是一个法学概念,不是一个法律概念。

行政相对人的范围

(一)国家组织

(二)社会组织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四)外国组织和外国人

一、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

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

二、相对人的权利

(一)行政参与权

(二)申请权。

(三)知情权。

(四)获得救济权

(五)正当程序权。

(六)请求赔偿和补偿权。

(七)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

(八)批评、建议权

(九)申诉、控告、检举权

三、相对人的义务

(一)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二)协助行政的义务;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过程中,相对人有依法予以协助的义务。

(三)维护公益的义务。指相对人有义务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四)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

(五)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相对人在向行政主体申请提供行政服务(如申请许可证照)或接受行政主体监督时,向行政主体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应真实、准确,如果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将要为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相对人无论是请求行政主体实施某种行政行为,还是应行政主体要求作出某种行为,均应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

正受到或可能受到损害或威胁时,相对人应采取措施,尽可能防止或减少损害的发生。

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效力内容主要有二个方面:

1、对行政主体的法律约束力

2、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能凭借国家机关的权力对行政主体产生强制执行力。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种类和监督内容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人大常委会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1、备案

2、裁决

3、审查与撤销

二、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1、人民法院的监督

2、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三、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监督

四、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的监督

第三编行政行为

对行政行为的描述性解释

机关行为(agency action)

权力行为(power function)

法律行为(legal effects)

单方行为?(unilateral or consensus-based?)

行政行为的时代特征:

1、行政行为的服务性。

2、行政行为的从属法律性。

1、下列哪些不是我国行政法的制定法渊源:(多选)

A 《婚姻法》

B 省政府的会谈纪要

C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 理论学说

2、关于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 特指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的活动;

B 是指公共行政,而非普遍的私行政;

C 包括行政机关进行的所有活动;

D 主要是国家行政,此外还包括非政府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3、某地方性法规规定,企业终止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必须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某企业认为该规定与劳动法相抵触,有权作下列何处理:(单选)

A 向全国人大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B 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C 向国务院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D 向省人大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4、下列活动形成的关系哪些是行政法律关系:(多选)

A 公安局所属干警纪律处分

B 税务局干部上街宣传税法

C 财政局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

D 人民法院审查工商局处罚决定

5、下列属于行政法调整和规范范围的有:(多选)

A 某税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B 某市工商局租借办公用房的行为

C 某公立高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勒令退学的行为

D 某省政府对全省企业进行投资建议和指导的行为

6、下列哪些属行政法调整的行政活动:(多选)

A 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召开常委会会议;

B 铁路局对在列车上酗酒闹事的乘客进行罚款;

C 某企业对严重违章作业的工人通报批评并记大过;

D 注册会计师协会吊销严重违反执业行为准则的会计师的执业证。

7、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单选)

A 涉及二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由国务院制定法规;

B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须由法规、规章规定;

C 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

D 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一、行政立法的原则

(一)民主立法原则

(二)法制统一原则

(三)可操作性原则

二、行政立法的程序

(一)提议和起草

(二)审查和审议

(三)发布

(四)修改和废止

行政立法的事后监督机制:

(一)裁决

第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裁决;

第二,国务院的裁决;

第三,规章制定主体的裁决。

(二)改变或撤销

(三)备案

(四)司法监督

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者由国务院审批。

关于行政法规的决定与公布,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单选)

A 行政法规均应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B 行政法规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时,可由起草部门作说明

C 行政法规起草经国务院审议报国务院总理签署前,不得再作修改

D 行政法规公布后由国务院法制办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某企业认为,甲省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同某一行政法规相抵触,可以向下列哪些机关书面提出审查建议?(多选)

A 国务院

B 国务院法制办

C 甲省政府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或机构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多选)

A 国务院办公厅

B 国家体育总局

C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D 审计署

行政规范性文件Administrative normative documents,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被授权的组织] 为[实施法律和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决定、命令等普遍性行为规则]的总称,俗称“红头文件”。

一、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标准

合法性标准

二、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机制

人大质询监督

上级行政机关备案监督,制定机关自行纠正。

行政复议审查监督

司法监督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

除行政解释外,其他都不具有法源地位。

其他规范性文件可以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

国务院制定的非法源性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效力高于部门规章,但低于地方政府规章。

规章制定主体所制定的非法源性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效力低于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上级、本级人大可以撤销违反上位法的规范性文件;上级机关可以改变和撤销违法的规范性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文件

一、行政权能的存在(资格要件)

二、行政权的实际运用(权力要件)

三、法律效果的存在(法律要件)

四、表示行为的存在(形式要件)

行政行为错误有以下几种:

1、误写

2、误算

3、表述不明:

4、机械故障: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效力,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

A.遵守法定程序是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必要条件

B.无效行政行为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无法完全列举

C.因具体行政行为废止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应给予赔偿

D.申请行政复议会导致具体行政行为丧失拘束力

行政行为的效力

(一)公定力

(二)确定力

(三)拘束力

(四)执行力

行政许可是指法律规范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作出准予或不准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是()多选

A、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B、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

D、非要式行政行为。

持枪许可属于()多选

A、一般许可;

B、特殊许可;

C、排他性许可;

D、非排他性许可。

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一般许可)

(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特许)

(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认可)

(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核准)(五)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登记)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其他形式)

行政许可的适用领域和范围

l、生产经营性行政许可

2、资源开发使用许可

3、授予或保障当事人特定权利许可

4、交通安全许可

5、城建规划许可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三)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四)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责任的承担方式

1、行政赔偿责任

2、行政处分责任

3、行政处罚责任

4、刑事法律责任

5、补偿责任

行政许可的救济途径,包括: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国家赔偿

行政补偿四种方式。

行政许可的期限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行政许可的性质

特权、特许说

赋权说

解禁说

折中说

一小区已建有A幼儿园,为满足需要,某区人民政府拟在该小区内再建一所幼儿园。张某和李某先后向某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张某获批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某区人民政府必须在受理李某和张某的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

B.某区人民政府按照张某和李某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批准决定是不合法的

C.李某有权对某区人民政府批准张某申请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D.A幼儿园有权对某区人民政府批准再建幼儿园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列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和决定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对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审查,均应由行政机关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B.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和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C.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后,均应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许可证件

D.所有的行政许可均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某公司准备在某市郊区建一座化工厂,向某市规划局、土地管理局、环境保护局和建设局等职能部门申请有关证照。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某公司应当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B.某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上述四个职能部门联合为某公司办理手续

C.拟建化工厂附近居民对核发该项目许可证照享有听证权利

D.如果某公司的申请符合条件,某市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在45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结全部证照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

人身罚

1、行政拘留(治安拘留)administrative detention

期限:1日以上15日以下,并罚不超过20日

决定机关: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2、驱逐出境、禁止入境或出境、限期出境renvoi

财产罚

1、罚款fine

2、没收(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confiscation

行为罚

1、责令停产停业

Order to suspend production or business

2、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Recission of license or permit

申诫罚

1、警告warning

2、通报批评circulate a notice of criticism

行政处罚的原则

(一)处罚法定原则

(二)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四)保障相对人权利原则

(五)职能分离原则

(六)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事多罚、多头处罚、重复施罚

《行政处罚法》第24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同一个违法行为

2、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程序

1、简易程序(33~35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千元以下罚款,治安处罚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可以当场作出。

2、一般程序(36~41条)

一般程序是指简易程序和听证程序以外的,行政处罚通常所应适用的程序。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必须经过以下步骤:

1.收集证据。这是一般程序中的第一个步骤。

2.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3.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4.作出处理决定。

5.制作并送达处罚决定书。

听证程序:

一、听证的申请与决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

二、听证通知。行政机关作出有关组织听证的决定后,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

三、听证形式。一般应公开。

四、听证的主持与参与。

五、听证笔录。

六、听证费用。

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以罚款;或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下列哪一行为属于行政处罚?

A 公安交管局暂扣违章驾车张某的驾驶执照6个月

B 工商局对一企业有效期限届满未申请延续的营业执照予以注销

C 卫生局对流行性传染病患者强制隔离

D 食品药品监督局责令某食品生产者召回其已上市销售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物

关于行政处罚与刑罚的折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 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拘役

B 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有期徒刑

C 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折抵没收财产

D 罚款可以折抵罚金

公安局认定朱某嫖娼,对其拘留15日并处罚款5000元。关于此案,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

的?

A 对朱某的处罚决定书应载明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

B 如朱某要求听证,公安局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C 朱某有权陈述和申辩,公安局必须充分听取朱某的意见

D 如朱某对拘留和罚款处罚不服起诉,该案应由公安局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2012年9月,某计划生育委员会以李某、周某二人于2010年7月违法超生第二胎,作出要求其缴纳社会抚养费12万元,逾期不缴纳每月加收千分之二滞纳金的决定。二人不服,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加处的滞纳金数额不得超出12万元

B.本案为共同诉讼

C.二人的违法行为发生在2010年7月,到2012年9月已超过《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追究责任的期限,故决定违法

D.法院不能作出允许少缴或免缴社会抚养费的变更判决

某市技术监督局根据举报,对力青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公司正生产伪劣产品,立即查封了厂房和设备,事后作出了没收全部伪劣产品并处罚款的决定。力青公司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且逾期拒绝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对于力青公司拒绝履行行政处罚的决定的行为,技术监督局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B 将查封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

C 通知银行将力青公司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D 加处罚款

某县公安局因彭某拒绝交纳罚款,将彭某汽车扣押。一个月后,该局通知彭某将汽车领回,但该车在扣押期间被使用,因发生交通事故遭到部分损坏。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某县公安局的扣车行为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B.某县公安局的扣车行为应当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的授权,否则构成违法C.某县公安局退回被扣的汽车即可视为对扣车行为违法性的确认

D.某县公安局应满足彭某提出赔偿其汽车维修费、养路费和汽车停运期间的收入损失的要

求某市建筑材料厂超标准排放污水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市环境保护局对其处以2万元的罚款。在规定期间内该厂既不交纳罚款也未向法院提起诉讼,该市环境保护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市环境保护局应当自罚款决定生效之日起90日向法院提起执行申请

B.市环境保护局如有理由认为某市建筑材料厂逃避执行的,可以在提出执行申请之前要求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C.市环境保护局应当向法院提供某市建筑材料厂财产状况的材料

D.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此罚款决定前,应当对罚款决定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行政强制的原则

(一)法定原则

行政强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

(二)适当原则

1、兼顾公共利益;

2、最小损失原则。

(三)说服教育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四)强制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五)不得滥用的原则实施行政强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文明执法,不得滥用。

(六)救济原则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1、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一般程序

1)催告;

2)陈述和申辩;

3)制作强制执行决定书;

4)送达;

5)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方式。

2、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一般情况下是各类行政法律关系的必要当事人。 A.行政机关B.法人 C.其他组织D.’公民 2.我国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这属于( )。 A.委员会制B.合议制 C.集体负责制D.首长负责制 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 A.调任B.退休 C.升职D.委任 4.以下法律规范中,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 A.法律B.国务院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D.省政府规章 5.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 A.五人B.三人 C.两人D.四人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审查的是( )。 A.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B.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C.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合法D.抽象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7.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A.罚款B.国防行为 C.没收财物D.强行摊派 8.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管辖一般由( )。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D.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9.下列哪项中,不属于我国录用公务员的法定条件的是( )。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年满十八周岁 C.具有良好的品行D.具有良好的相貌 10.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 C.一年D.二年.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制裁违法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D.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417 12.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 )。 A.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试重点及其答案

一,解答题 1.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在我国行政法中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相并列的有一项原则,它是指行政主体的设立、拥有行政职权、行使行政职权、追究违法行为和实施行政救济等都必须正当、客观、适度。 2.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堆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3.抽象行政行为:从动态方面看,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从静态方面看,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 4.行政裁决:是指依法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堆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行政行为。 5.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二,论述题 1.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a,适用范围不同。行政征用的内容既包括相对人的财产权益,也包括相对提供劳务或行为上的作用;而行政征收的内容一般只限于相对的财产权益。b.使用情形不同。行政征用具有临时性、应急性;行政征收则是在正常情况下适用。c.法律后果不同、行政征用的财产时行政机关为了应急所用,只是暂时取得财产的使用权,并不发生财产所有转移;行政征收的结果是将相对人的财产权益征收而转归国家所有,所有权发生权本改变。 2.行政处罚的种类有:a.人身罚:行政拘留、劳动教养、驱逐出境;b.财产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 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 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D、法律保留,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行政诉讼中,决定适用于( ) A.驳回起诉 B.起诉不予受理 C.指定法定代理人 D.财产保全和先行给付 2. 参加行政处罚的听证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 ) A.4—5人 B.3—4人 C.2—3人 D.1—2人 3.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 案件,除由法律规定外,还可以由( ) A.行政法规规定 B.地方性法规规定 C.法规规定 D.法规和规章规定 4.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A.对等 B.平等 C.不平等 D.基本平等 5. 在第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改变其原具体行政行为( ) A.是可以的 B.须经法院同意后可以 C.须经对方当事人同意 D.是不可以的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按照审计目的对审计监督进行分类的项是( ) A.专项审计 B.财政、财务审计 C.经济效益审计 D.财政法纪审计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由( ) A.人民法院解决 B.行政复议机关解决 C.行政机关解决 D.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解决 8.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行使其追偿权。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前提是有故意或者() A.过失 B.重大过失 C.过错 D.重大过错 9.《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的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 A.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10.下列制度中不是行政处罚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的有() A.说明理由制度 B.告知制度 C.表明身份制度 D.合议制度 11.能够接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必须是依法成立的() A.组织 B.组织或者个人 C.企业组织 D.事业组织 12.许可证的撤销是行政机关对违法的许可证持有人的一种() A.行政强制措施 B.行政处分 C.行政处罚 D.行政强制执行 13.执行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是() A.依法给予5元以下罚款的 B.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C.依法给予50元以下罚款的 D.依法给予1000元以下罚款的 14.排他性许可又称() A.独立的许可 B.权利性许可 C.特殊许可 D.独占许可 15.下列组织中,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有() A.乡人民政府 B.村民委员会 C.县人民政府 D.镇人民政府 16.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与否,都被推定为合法有效,任何行政机关、组织或个人都应遵守或服从。行政行为的这种法律效力称为() A.执行力 B.确定力 C.公定力 D.拘束力 17.公安机关对轻微违法犯罪且正在流窜作案的嫌疑人采取的收容审查行为属于() A.执行性强制 B.预防性强制 C.教育性强制 D.制止性强制 1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是() A.训诫 B.罚款 C.代执行 D.拘留 1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A.15天内提出 B.1个月内提出 C.3个月内提出 D.半年内提出 20.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理范围大体相同,这种行政机关的体制称为() A.层次制 B.职能制 C.首长制 D.分权制

行政诉讼法概述

一行政诉讼法概述 (一)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行政诉讼法》第条)行政诉讼法是指调整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与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构成完整的 诉讼法律体系。 行政诉讼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1989年4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行政诉讼的共有原则 这些原则与其他诉讼活动如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原则相同的, 是诉讼活动的一般准则,又称为一般原则。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辩论原则 、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合议制原则、回避原则 公开审判原则、两审终审制原则 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这些原则是行政诉讼自身所特有的,与其他诉讼活动的原则是完全不同的。 、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又称有限管辖原则,是指对于行政纠纷,人民法院只管辖并 解决其中的一部分。这与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完全管辖权 不同。 、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⑴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审查的对象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

为。 限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 限于外部行政行为,不审查内部行政行为 ⑵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原则上对合理性不审查) 是否超出了法定界限 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⑶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的依据 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是参照的依据。 、不适用调解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进行调解。(第条) 因为行政诉讼处理的是行政争议,而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 行政机关依职权实施的,行政职权属于国家权力,是不能通过调解而放 弃或让步的。 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第条) 、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含义: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为相对人的起诉而停止执行,在诉讼期间,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理论上:是国家行政管理连续性、有效性和不间断性的必然要求。 实践上:对行政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并消除其存在的违法状态,可 能发生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例外:(第条) ⑴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⑵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将会造 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⑶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司法有限变更原则。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一般不享有司法变更权,仅限于在行政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二、判断题(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就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行政拘留是我国最重要的行政处罚(√ ) 2、我国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律应先经行政机关复议(×) 3、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因此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对等的(×) 4、行政诉讼期间,采取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原则(√) 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调解(×) 6、行政规章也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之一(×) 7、我国法律规定,行政主体只能是组织,不能是个人(√) 8、行政赔偿请求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9、政府行为与行政行为的含义是相同的(×) 10、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既不能作为原告,也不能作为第三人(×) 11、某行政主体于5月2日对公民甲作出罚款500元的决定,并要求甲于5月17日前交清罚款但甲因故于5月 20日才收到罚款决定书。该罚款决定对甲的生效时间应为5月17日。(×)12、某省公安厅在请示公安部同意后,错误冻结某企业银行账号而引起行政赔偿。这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公安部(×) 13、无论是行政复议还是行政诉讼,行政规章只能作为“参照”而不能作为审理依据。(×) 14、公民甲穿上警服,冒充公安局民警,以其名义“抓赌”,打伤赌博嫌疑犯四人。市公安局应对四嫌疑犯承担赔偿责任,再向公民甲追偿。(×) 15、某市人民政府发布规定:“本市机动车辆单日单号、双日双号通过长江大桥。”改市人民政府发布规定的行为属抽象行政行为(√) 16、某环保局任意改变其所颁发的排污许可证中所确定的排污量,从行政法学上说,该环保局违反了行政行为公定力原理。(×)17、某书店贴出“偷一罚十”的告示,并对偷书10元的某顾客罚款100元的行为是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 18、某乡人民政府以《工作简报》形式通报对149名农民违反计划生育的行政处罚,由于乡政府以《工作简报》的方式“通报”决定的,因而没有必要送达被处罚人。乡政府的行政行为属于形式性行政违法(√) 19、经授权的某大学考虑到张某多年未评上教授,因而在本年度的教授职称评定中予以批准。这种职称评定违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则。(√) 20、某税务局对买卖股票逃避征税的本局工作人员甲,作出了罚款的决定。该罚款决定是一种行政处分。(×) 三、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案: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成立生效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或者说是应当符合的条件。各类行政行为共同应当符合的一般合法要件: (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即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2)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即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权限规则。(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即行政行为所涉及到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即不仅要符合与该种行政行为性质相适应的程序要求,而且还必须符合程序的一般要求。 2、简述我国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 答案:(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3)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4)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5)不适用调解原则。(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3、简述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区别。 答案:(1)两者的引发原因不同,行政赔偿是违法行为引起的,而行政补偿是合法行为引起的。(2)两者的性质不同,行政赔偿是普通的违法行政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而行政补偿是例外的特定民事责任,并不具有对国家行政行为的责难。(3)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在适用范围、标准、方式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4、简述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 答案:行政立法是行政主体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按照表现形式不同,行政立法的主体有: (1)行政法规制定主体:国务院; (2)行政规章制定主体: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所在市人民政府;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5、简述行政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答案: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行政行为的特征有:(1)行政行为的服务性;(2)行政行为的从属法律性;(3)行政行为的单方性;(4)行政行为的强制性;(5)行政行为的无偿性。 6、简述行政公正原则主要内容。 答案:行政公正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其具体要求有:(1)依法办事,不偏私;(2)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3)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4)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5)不单方接触;(6)不在事先未听取相对人申辩意见的情况下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7、简述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 答案: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 末考试重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行政诉讼法重点总结

行政诉讼法 第一编绪论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言之,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 公行政——私行政 公行政:国家行政——社会行政 国家行政:形式行政——实质行政 行政法的核心或实质内容是行政权。 行政权:是指执行管理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行政权的特征: 第一,执行性。 第二,法律性。 第三,强制性。 第四,优益性。 第五,不可处分性。 严格意义的行政法产生于1799年法国行政法院建立之后 行政国家——行政法产生、发展的基本原因 法治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行政法 行政法是一切行政管理法规的总称。是国家重要部门法之一,它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权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关系:行政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 监督行政权的方式: 制定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 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 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制约行政权滥用 “新行政法”的主要内容: 调整范围新 调整方式新 法源形式新 调整范围的“八新” 1、为解决“市场失灵”,新行政法通过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价格、利率、产业发展结构等进行规制,保证经济的平衡发展,防止经济危机。 2、新行政法有限度地进入“私域”,对私人财产权、经营权、契约权进行适当干预。 3、新行政法不仅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越来越多地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4、新行政法有限度地进入“特别权力关系领域”。 5、为实现公民自治和建立“有限政府”,国家公权力逐步向社会转移,由社会提供“公共物品”。 6、新行政法对国家和政府的绝对权力加以适当和必要的限制。 7、新行政法有限度地进入执政党执政行为的领域。 8、新行政法进入互联网,调整“虚拟世界”中的社会关系。

行政诉讼法复习题自考复习资料

行政诉讼法 名词解释 1.行政诉讼: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纠纷案件的活动。 2.行政诉讼法:是指由国家制度的,用以调整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行政诉讼中活动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行政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为了解决行政争议,根据行政诉讼法律而形成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关系。 4.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在整个行政诉讼过程中,或在行政诉讼的主要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准则。 5.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裁判行政争议的范围,亦即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利进行监督的范围。 6.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7.管辖权异议:是指由当事人所提出的对管辖权的异议。 8.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与诉讼当事人地位相同的人。 9.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以自身名义进行行政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厉害关系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到法院打行政官司的原告和被告。 10.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能够用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 11.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诉讼参加人的请求或依职权采取措施加以确定和保护的制度。 12.质证: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庭审中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效力以及证明效力的大小进行对质辨认及核实的活动。 13.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适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 14.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 法权益,依法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裁判权 给予司法补救的行诉行为。 15.行政审判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受理 行政案件后、开庭审理前,为保证庭审工作 顺利进行,使案件得到正确合法、及时有效 的处理,由承办该案件的审判人员依法所作 的各种诉讼活动。 16.自愿申请撤诉:是指在判决、裁定 宣告前的诉讼期间内,原告自动撤回起诉, 经人民法院准许而终结诉讼的制度。 17.视为申请撤诉:是指原告经人民法 院合理传呼后,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人民 法院视为原告自愿撤回诉讼。 18.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把已定的 审理日期或正在进行的审理推延至另一日 期再审理的制度。 19.行政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 政案件过程中,或者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 对于程序性问题所作出的判决。 20.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对行 政案件的审理,查清案件事实,审查争议的 具体行政行为,依据法律、法规并参照规章 的规定,对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实体性问题所 作出的结论性裁决。 21.第二审程序:是指上级人民法院对 下级人民法院就第一审案件所做出判决、裁 定,在发生法律效力以前,基于当事人的上 许,依据事实和法律,对案件进行审理的程 序。 22.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 法院的裁决,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状,请 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诉讼行为。 23.行政诉讼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或者 有权行政机关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在义 务人逾期拒不履行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从而使判决、裁定得以实现的活动。 24.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 法规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 序,故又称再审程序。 25.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是指人民 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的过程 中,附带解决与本案有关的民事争议的活 动。 26.行政赔偿诉讼:是行政诉讼的一种 特殊形式,是指行政相对方在向人民法院对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出异议的同时,请 求人民法院判决行政主体赔偿具体行政行 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对其造成的 损失的诉讼。 27.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 案件过程中,为保证审判的顺利进行,对妨 碍行政诉讼的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手段。 28.期间:是指诉讼主体进行一定的行 诉行为的时间界域。 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和 方式,将诉讼文书或者法律文书送交当事人 和诉讼参加人的行为。 30.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为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过进行的 行政诉讼。 简答题: 1、行政诉讼的特点 ①行政诉讼审查对象恒定象征纠纷。 ②行政诉讼当事人地位恒定行政相对人为 原告,行政主体为被告。③行政诉讼裁决机 关恒定司法审判机关。④行政诉讼标的恒定 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诉讼的种类 ①人身权诉讼、财产权诉讼和其他权 利诉讼。②确认之诉、撤消之诉、变更之诉、 履行之诉、赔偿之诉。③实体违法之诉、程 序违法之诉。 3、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①时间效力。②空间效力。③对人的 效力。④对事的效力 4、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特征 ①行政诉讼法律关系是根据行政诉讼 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关系。②行政诉讼法律关 系是为解决行政争议而在行政诉讼活动中 形成的法律关系。③行政诉讼法律关系是人 民法院与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④行政诉讼法律关系是以人民法院与一切 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 的法律关系。⑤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 被告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不完 全对等。 5、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①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②行政诉讼 法律关系的内容。③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客 体。 6、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特点 ①高度概括性。②普遍指导性。③法 律效力性。 7、行政诉讼一般原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10题,每题1分, 共10分。 1.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 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实施细则 2.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种类的是() A. 警告 B. 取消公务员录用 C. 罚款 D. 辞退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撤销或者废止,这体现了行政行 为的() A. 拘束力 B. 执行力 C. 确定力 D. 公定力 4.我国中央部门规章有权设定的行政处罚是() A.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B. 行政拘留 C. 没收违法所得 D. 一定数量的罚款 5.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依法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 机关提出了延续申请。如果该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 A.视为要求被许可人重新办理行政许可B.以后不得作出拒绝延续的决定 C.视为准予延续 D.视为拒绝延续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处罚案件,对()进行审查。 A.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 B.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适当 C.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与适当 D. 行政相对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7.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A.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行为 B. 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实施的刑事侦查行为 C. 行政指导行为 D. 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行为 8.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 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 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者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法条文梳理

行政诉讼法条文梳理 进展历程 1.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通过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3.2002年6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24次会议通过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4.2007年1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1次会议通过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8〕1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8〕2号) 5.2009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行政审判 工作的若干意见》(法发〔2009〕38号) 6.200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爱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 意见》(法发〔2009〕54号) 7.2009年11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6次会议通过 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9〕20号) 8.2009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9次会议通过《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法释〔2010〕1号)

9.2009年11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7次会议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0〕2号)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 〔2010〕15号),2010年11月18日起施行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 规定》,2011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2次会议通过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1〕17号), 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 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2] 4号,自2012年4月10日起施行。

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 题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D ) A.行政处罚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指导权 D.行政审判权 2、公安机关对酗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应(D ) A.附条件生效 B.告知生效 C.受领生效 D.及时生效 3、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D ) 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局法制科 4、在一般情况下,(D )是各类行政法关系的必要当事人。 A.公民 B.法人 C.其他组织 D.行政主体 5、季某某因多次偷窃被派出所裁决治安拘留5日, 季某某不服, 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 C ) 。 A.判决维持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B.判决变更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C.判决撤销行政拘留处罚决定 D.判决驳回季某某的诉讼请求 6、下列情形中法院不受理的为( D ) A. 卫生机关对卖淫妇女的强制检查 B.技术监督机关对企业的技术检查 C.公安机关对赌博人员的处罚 D. 监察部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处分 7、某单位逾期拒绝拆除其违章建筑,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C ) A. 直接强制 B.执行罚 C.代履行 D.行政罚 8、沈某至刘某某家中窃得200元,被公安机关查获后处治安拘留5天,刘某某对此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复议后维持原处罚决定,如果其对复议决定仍不服,他应向法院提起( A ) 。 A.行政诉讼 B .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D.刑事诉讼 9、行政合同的主要特征是( C ) A.当事人是双方或多方 B.合同成立以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C.合同的目的是便于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实现特定行政目标 D.合同纠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1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不属于治安处罚必经程序的是(B ) A.传唤 B.听证 C.取证 D.裁决 11、现代行政程序的基础性原则是( A ) A.程序公正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效率原则 D.情报公开原则 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种类可以由( A )设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D.各类规范性文件 13、《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B )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2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14、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之一是(B ) A.委托诉讼代理人 B.撤诉 C.申请回避 D.提起上诉 15、通报批评、警告等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A ) A.申诫性处罚 B.财产性处罚 C.行政性处罚 D.人身自由性处罚 16、吴某因打架被某公安机关予以拘留。吴某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罚决定。吴某认为处罚过重, 在拘留执行期间与民警发生争执, 吴某不慎被殴打致死。下列人员中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 )

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范围

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范围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救济:指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或可能受到侵害时的防卫手段和申诉 途径,也是通过法律裁决纠纷来纠正、制止或矫正行政侵权行为,使受到损害的公民权利得到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2.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指申请人认为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申请复议,由复议机 关通知参加复议的行政机关,即指作出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3.行政复议第三人:指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申请参加或者由复议机 关通知参加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行政复议机关: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 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5.行政诉讼:指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法定程序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 法性,从而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6.行政诉讼当事人:指因对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和 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约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原告、被告、第三人) 7.行政诉讼代表人:指在原告方(或被告方)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由一人或数人作为代表进 行诉讼,其他当事人则可不参加诉讼,但人民法院的判决及于全体的诉讼形式。而代表全体进行诉讼的当事人称为诉讼代表人。 8.行政诉讼原告: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利害关 系人。 9.共同诉讼:当事人双方或一方为两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 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 10.共同诉讼人:是参与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是诉讼主体的合并。 11.行政诉讼判决: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终结时,根据所查清的事实,依据法律规定对行 政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结论性处理决定。 12.国家赔偿: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 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责任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制度。 13.非诉行政案件执行: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 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

202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码:2110; 课程代码:01712; 适用专业及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A)。 A.两人 B.三人 C.四人 D.五人 2.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惩戒措施是(B)。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行政强制 D.行政司法 3.消防队为灭火,需要铁路部门运载消防器材,铁路部门免费优先为消防队运输的行为在行政法上属于 (C)。 A.行政强制权 B.行政受益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先行处置权 4.违法行为在(C)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5.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B)。 A.罚款 B.国防行为 C.没收财物 D.强制摊派 6.行政职责的核心是(A)。 A.依法行政 B.强制性 C.可处分性 D.先行处置 7.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的行为罚的是(D)。 A.责令停产停业 B.暂扣许可证 C.吊销营业执照 D.没收财物 8.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我国录用公务员的法定条件的是(D)。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年满十八周岁 C.具有良好的品行 D.具有良好的相貌

9.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许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D)。 A.企业事业单位 B.被委托的组织 C.社会团体 D.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10.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B)。 A.二人以上的双数 B.三人以上的单数 C.四人以上的双数 D.五人以上的单数 (二)多项选择题 11.行政行为无效的原由有(ABD)。 A.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B.明显超越职权 C.不适当 D.没有实施的可能 12.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 C.适用对象是行政相对方 D.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13.关于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B.当事人应当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C.所有听证,必须公开举行 D.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14.《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是(CD)。 A.法律 B.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文件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规 15.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ABC)。 A.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 B.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C.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D.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 二、填空题 16.行政法是调整____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____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行政权;行政权 17.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____、能够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权力独立 1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____。 被告 19.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____和____的活动。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 20.《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____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

行政诉讼法考试重点全整理

名词解释 级别管辖:是指按照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地域管辖又称土地管辖或区域管辖,它是指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横向划分其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 《行政诉讼法》第17条的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管辖权的转移:是指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者同意,把案件的管辖权由上级人民法院移交经下级人民法院,或者由下级人民法院移交给上级人民法院。(一)由下向上转移; (二)由上向下转移。 移送管辖是没有管辖权的法院送给有权管辖的法院移送管辖一般是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进行的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冲突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发现对同一法律事实或关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作出了不相同的规定,法院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就会产生不同的裁判结果。 # 必要共同诉讼是当事人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不可分离,因而必须实行诉讼主体的合并。 ①行政诉讼中的共同被处罚的人。 ②侵权案件中的致害人和受害人均对给予致害人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诉讼。 ③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受害人,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共同受害人为共同原告。 ④被指控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由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参与作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参加诉讼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指由法律预先规定,在行政案件的真实情况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由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如果其提供不出证明相应事实情况的证据,则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后果的制度。 1.举证责任是一种风险,即一种不利后果出现的可能性 ! 2.出现败诉后果的条件是承担该风险的当事人不能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 3.举证责任这种不利的风险是由法律规定在当事人身上,不是当事人选择的结果诉的分离对原告提出的几个诉单独审理,或法院将一个行政案件中已经合并受理的几个诉分开单独审理。 进行诉的分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法院已经将几个诉合并受理; ②对已经合并受理的几个诉不能或者不宜合并审理 撤诉是原告表示或依其行为推定其将已经成立的起诉行为撤销,法院审查后予以同意的诉讼行为。撤诉的条件:时间上:受理后,宣判前。经法院审查,是否准许,由法院裁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