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我国建筑业及其发展历程

1.1建筑业的概念

建筑业是以建筑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概念表述,对建筑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业是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等;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行业。狭义的建筑业从行业特性及统计的可操作性出发,目的在于进行统计分析,通常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采用广义建筑业的概念。本文以广义的建筑业为概念,讨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建筑业经历了形成和成长、停滞和徘徊、恢复和发展这样几个上下波动的阶段,各个阶段发展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一)产业的形成和成长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7年为我国建筑业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及特点可用表1所述一系列事件为标志。

(二)体滞和徘徊阶段(1958?1976)

该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思想干扰,建筑业被错误的认定为消费部门而得不到重视,有一段时期建筑业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沦为仅仅是实现基本建设的一种手段,其发展严重受阻。

(2)在发展过程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建筑业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建筑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纷纷撤消,已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被批判,建筑<业的管理陷人瘫痪状态。同时,用非经济手段取代了经济管理。

(3)上述因素造成了建筑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的极度混乱,建筑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1961年建筑业创造的国民收人仅占国民总收入的2.2%,跌至最低点。施工企业由1958年的高度膨胀到六十年代初期的髙度压缩,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1957年的3.1%减少为1965年的2.0%。在工程造价提高近一倍的同时,工程质量普遍下降,工程事故之多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三)恢复阶段(1977?1983)

1977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国建筑业以此为契机开始摸索自身的改革之路,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并在全行业推广招标投标制。这些措施为建筑业的改革探索了道路,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加大,1983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净产值259亿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了1.4倍和1.2倍;建筑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1975年的8.1%和4.5%上升到9.5%和5.5%,建筑业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四)发展阶段(1984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引人了建筑工程竞争机制。在1983年全行业推行招标投标制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投标,1984年我国招标投标面积占当年施工面积的4.8%,1985年上升为13%,1986年为15%,1987年为18%,1988年为21.7%,1989年为24%,1990年为29.5%,1993年为40.6%,1995年为46%,1996年为54%^。我国建筑业的这一变革对世界建筑工程市场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了新的劳动工资机制。经过了恢复阶段改革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的探索后,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除必需的技术骨干外,原则上不再招收固定职工。这一政策加快了用工制度改革。在工资分配上,1984年国有建筑业企业普遍推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办法,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加快了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家把建筑业的改革作为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任务分配开始走向市场调节下的招标投标的轨道,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项目法施工和实施资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4)加强了法治建设。1997年11月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为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1999年3月3日建设部颁布了号令《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工程建设若干违法违纪经济行为处罚办法》,加强了对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控。200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这对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约束招投标双方的交易行为、保障国有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髙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建筑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在这期间建筑业的总产值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从1989年到2010年,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全国建筑业的增加值从1989年794亿元增加到2010年2462亿元,扣除价格增长因素,人均增长12.6%,远高于10.3%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期增长速度。到2015年为止建筑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6.9%,建筑业已经达到支柱产业标准,在国民经济产业地位中居第四位。

总之,在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市场环境及市场竞争结构已有了相当大的改善,逐步建立起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并对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中介服务各方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深刻影响。

2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2.1建筑业发展的规模

2010年至今,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持续增长,到2015年,中国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2%。建筑企业达6万家,从业人员达2878万人,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6%左右,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这说明,建筑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从企业数量、人员规模上看,建筑业企业数量一直低速增长,但建筑业从业人数则以7%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这表明建筑业企业近年来在结构上有所调整,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中度有所上升。

2.2经济效益

建筑业总产值的大幅度提高从而带动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据统计,2015年的劳动生产率是2009年的2.2倍,而人均利润也在稳步增长,建筑业增加值虽然也在逐步提高,但建筑业增加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26%降低到2015年的20%,产值利润业一直在1.5%~2.9%之间徘徊,这一方面说明建筑行业目前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行业利润率偏低;另一方面也凸现出建筑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过强,而通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出经济效

总体上说,目前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大,建筑业增加值小,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但建筑业的经济效益低,产值利润徘徊不前。建筑业的收益水平较低的状况不仅仅影响到它的产业地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它本身的成长发展。

3我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

3.1经济效益水平低下且企业税负过重

2007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堪称世界之最。但与此同时我国建筑企业盈利情况不佳,产值利润不到3%,资本金利润率尚不到日本建筑公司的1/2。在此情况下,建筑企业还得缴纳33%企业所得税,经济效益低下和税负过重的双重压力使得建筑企业经营状况不良,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3.2劳动生产率低

中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相当于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4.5倍。然而,正常情况下中国建筑业的年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建筑业的20%,其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90年代总体上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在国内,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还不到工业及电力、煤气业的1/3。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一个产业生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指标,中国建筑业目前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说明它还是所有工业部门中劳动密集特征最明显的领域,说明它还不是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它的生产力要素及其结合的方式肯定存在着尚未解决的严重问题。

人力资源短缺的挑战:2011年春节过后,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用工缺口达200万。常年约有1200万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人口大省、民工大省安徽,也出现了“用工荒”。有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枯竭,用工荒正成为全国普遍现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优势,说明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民工荒”的连年出现和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民工荒”环境下带来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于当前劳动力密集型的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也将给建筑企业带来根本性的革命,建筑企业必须为降低劳动力使用量被迫提高机械化程度来降低劳动强度和用工依赖度。

3.3资金运作能力不强

在我国,特别是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由于国家核拨的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过急剧膨胀后,流动资金却没有补充的来源,企业不得不依靠银行贷款举债经营。比如2007年,中建总公司年营业额达到1112亿元,比1982年增长500多倍,但在此期间,国家对中建总公司的各种资本性投入不足4亿元。另外,工程款拖欠、势资、压价、让利、回扣之风等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据调查显示,2007年底有2万多家建筑业企业存在被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54%;有的企业由于资金紧张造成大量拖欠职工工资。长期以来,中央企业净资产中的非经营性资产的比例很高,变现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生产任务不足的企业随时都可能出现资金周转不动、企业无法经营的局面。

3.4从业人员素质低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达6万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但是约有3200万人是农民工,占从业人员的80%。而这其中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的农民工不足4%,接受过短期培训的不足8%,与国家要求的农民工100%接受短期培训有很大差距。另外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201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业从业人员1-2万人,其中注册建筑工程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约6.5万人,不到从业人员的6%。2007年末,监理从业人员约51.5万人,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约7.1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4%。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具有国际工程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员匮乏,阻碍了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3.5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建筑业在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筑业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髙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在市场竞争加剧、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建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市场淘汰将进一步加速,一些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生存考验。同时具备技术、管理、人才、资金优势和竞争实力的境外承包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与国内企业争夺大型工业、能源项目和土木工程的总承包市场,以及大型具有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市场。人才争夺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市场竞争方式开始由国内的、区域的、不完整的竞争,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由工程能力的竞争,转向承建能力加上融资能力的竞争;由单一的设计或施工的竞争,转向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的竞争;建筑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也将由单纯追求产值、规模,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影响性及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建筑管理体制是指建筑经济活动参与主体之间的责权关系及其实现形式。多年以来,我国现行的建筑管理体制在我国建筑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加人WTO以后,我国建筑业面对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现行的管理体制已经暴露出若干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这不仅影响了全国统一建设市场的形成,也使行业结构调整空间受到限制。由于多头管理、职责不明,一些改革政策和措施难以顺利实施。

(2)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尤其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改革滞后、建管不分的问题普遍存在。

(3)工程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各类相关保险、担保业务的发展也有待时日。比如工程担保,国外的项目没开工之前资金是必须经过担保的,万一项目建设过程中或工程结束决算时出现缺口,担保方会先付上,不会发生工程款拖欠。W此,实行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可以从源头上扼制拖欠工程款和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

(4)监管措施乏力,尤其是现行的工程监理制度缺乏对建筑设计市场的有效管理,使得很多工程项目在监督上出了问题。由于设计、施工质M低下,工程建设过程中超预算、造成返工、工期拖延、管理不当等带来的损失与浪费惊人。

(5)市场主体行为不够规范,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制度还处在完善中。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对公款投资项目造成严重干扰,目前普遍实行的低价中标办法(以标底价下压15%~20%)已经被麻木地默认了,更有甚者压到20%~30%,使利润空间被压得干干净净。

总之,其核心问题是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手段落后,与国际上先进的T.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有较大差距。

4我国建筑发展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分析

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也将由之前的不完全市场经济环境逐步进入市场经济环境,这将有一个更为完善的建筑市场交易规则。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维护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国家也将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制度,调整强制性招标的范围,逐步实现非政府投资项目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业主自主决定是否招标。这些市场规则的形成和完善将对于一个建立完善管理体系的建筑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大好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发展平台,

2.建筑企业面临“十二五”发展新时代:中国制定颁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中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随着我国建筑业逐步打破部门、行业、地区、所有制的界限,按照市场需求、优势互补、企业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建筑业企业成为新特级企业,联合、兼并科研、设计、施工等企业,实行跨专业、跨地区重组,扶持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能力的建筑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行,我国经济的战略转型带来许多新的建筑施工项目,也就意味着我国在接下来的五年将有大量的工程建筑业务,这为我国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宽阔的市场机遇: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开放,在国外建筑企业进入我国建筑业的同时,我国建筑企业也将可以进入国际建筑市场,建筑企业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也将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筑企业可以加强“走出去”战略规划,广纳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优秀管理人才,提高在世界范围组合生产要素的能力,通过国内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优势,依托建筑业平台进行劳务性输出,发展核心和优势技术,尽快使本企业的经营规模、技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

5我国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展望

5.1总承包项目管理国际化

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在鲁布革水电工程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以后,项目管理的模式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建筑业几十年来都是设计、施工、监理有不同单位组织实施,这与国际上的总承包项目管理有较大差距,使得一个工程项目很难被看成一个整体,不是从项目总体最优考虑问题,结果是许多工程项目成本偏高、浪费严重,这样的管理体制造成我国建筑业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建立规范合理的工程建设总分包管理体系,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尽快立“综合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大层次的工程建设总分包管理体系。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建筑业企业集团发展,充分发挥企业集体技术优势互补的组合效应、专业分工协作的规模效应、资金集中运作的放大效应和整体效应。在努力发展劳务类分包企业方面,要加快建筑劳动市场建设,逐步将国有企业分离人员和城镇,农村建筑劳动力纳入统一的建筑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规定,使其尽快在不同等级的劳务分包企业层次上就位。

5.2知识管理将是建筑企业的管理核心

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信息、专利、企业域名,商标、版权、企业形象信誉等均为建筑业企业资产。企业既要重视技术开发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知识的保护,要有专利保护意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技术、经验以及工程案例的积累,建立A己的知识库;要建立并形成充分发挥各类专门知识、智慧作用的机制和氛围,保证知识资产不断增值。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培养,为此企业既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也要重视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将是决定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既要重视有形的技术等资源,也要重视无形的品牌等资源。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竞争,除了实力的较量外,品牌的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国内建筑企业应当根据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提倡全员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要重视公共宣传的作用,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切实建立和维护自身品牌。这不仅要求企业保证在建工程质量、遵守合同承诺,同时要求企业主动回访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总之,建立承包商的信誉、重视企业形象的创立,积极开展企业形象建设和管理,研究制订企业形象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5.3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建筑业产业的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经济规模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产业的技术进步及其能力的提高,当产业达到相当规模,形成的产业自然壁垒就会使那些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达不到的企业不敢贸然进入,即便进入也难以生存,以此可以提高建筑业产业进入壁垒。建筑业在技术创新上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我国的建筑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全体人员,把技术创新提高到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有条件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技术

中心,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

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争取在重难点工程和新型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或工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质量。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是技术创新的归宿,任何不被市场所接受的创新项目都注定要失败。有技术不等于有市场,只有贴近市场的技术创新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技术创新的价值。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工作。人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建筑施工企业要实施人性化和人格化的管理,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通过竞争启发员工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积极性,完善企业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技术人才价值的实现。

5.4开拓国际市场是我国建筑业必须面对的事实

我国建筑业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不到2%,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很不相称。加入WTO以后,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已经不再受保护。因此,我国的建筑企业如果不能走向国际市场,那么在国内市场也必将面临国际建筑企业的挑战。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首先必须拥有具备国际工程管理知识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国际市场的规则。为此,我国必须加大工程管理改革的力度,切实推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向国际先进管理靠拢,否则我国建筑业向国际市场发展只能是零星的、少数的。

5.5发展绿色化、智能化建筑业

绿色建筑就是指通过一些方式例如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以及节约用材等手段来建造建筑,其目的在于保护环境,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所以,绿色建筑也被称作生态建筑.在本文中主要讨论的内容是使用环保性材料进行建筑和进行绿色设计的建筑.

第一、使用环保材料。在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建筑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环保材料要亲近环境.因此,这一种环保材料的要求如下.

(1)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好,不易被雨水等因素腐蚀;

(2)易于维护管理,节省维修费用;

(3)环保材料应该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环保材料主要有: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虽然以上材料比其他的材料价格较高,但是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环保意识较强,这些环保材料也被广泛使用;

(4)环保型的建筑材料要求节约资源.

第二、绿色设计。就我国建筑行业目前情况而言,绿色设计的理念才刚刚进入我国设计师的视野内.绿色建筑理念主要内容有:绿化进人建筑和进行节能设计与使用清洁能源.绿化进入建筑的概念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将绿化的概念带进建筑内例如,屋顶花园.屋顶花园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较好,因为它可以让“绿色”建筑真正实现了视觉上的绿色,不断的加强建筑物的亲和力。

社会三大能源消耗行业之一就是建筑行业,建筑行业中存在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为了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必须进行节能设计和使用清洁能源.采取的主要

措施有:①进行能源设计时大都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以此可以减少能量的使用;②进行设计时里面一般不朝向主风向,从而减少建筑的热负荷;③进行设计时实现了建筑室的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从而不断减少能源消耗.

由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技术发展十分的迅速,这就让建筑越来越智能化.智能化建筑是指通过建筑的设计、室内的设备以及建筑的管理等等从而进行最优化组合,为此为我国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化建筑的比例只有29%,而同期美国的新建建筑中智能化建筑的比例有70%,而日本的主新建建筑中智能化建筑的比例有65%.我国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与日本.所以,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空间很大.

我国智能化建筑主要的发展方向有:一是提高各户的工作效率.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用户之所以想要用智能化建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节省自己的时间从而不断地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二是提高智能化建筑的适用性.虽然智能化建筑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就我国智能化建筑目前的水平来说,还是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的适用性不高,尤其对环境要求较高,所以提高智能化建筑的适用性是我国智能化建筑的主要方向之一;三是降低我国智能化建筑的使用成本.虽然智能化建筑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就我国智能化建筑目前的水平来说,智能化建筑的使用成本较高.现在智能化建筑的主要客户是处于社会上层人群,所以降低我国智能化建筑的使用成本是我国智能化建筑的主要方向之一。

5.6发展建筑业的循环经济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资源紧张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长期问题,循环经济已是社会发展的共识。为此,必须把循环经济确立为建筑业的一种发展战略,并把它贯穿到建筑业活动的各个领域中。技术是支撑循环经济运行的基础环节,要研究和开发与建筑产业相关的节能降耗技术、绿色规划技术、优化设计技术、资源可回收技术等。通过采用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一方面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在源头上实现节约;另一方面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冉利用,以达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结语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力更加激烈,我国建筑业应抓住时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建筑业多方面的改革,促进建筑业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金融危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政策,鼓励建筑业的稳步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对于刺激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人、促进社会和i皆、改善人民居住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金融危机对建筑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利用国家巨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狠抓管理,努力创新,大胆改革,我国建筑业发展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力更加激烈,我国建筑业应抓住时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建筑业多方面的改革,促进建筑业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金融危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政策,鼓励建筑业的稳步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对于刺激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人、促进社会和i皆、改善人民居住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金融危机对建筑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利用国家巨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狠抓管理,努力创新,大胆改革,我国建筑业发展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o中投顾问提示: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 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一、中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1、宏观环境向好拉动建筑业高增长 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 建筑和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相似,近几年增速也维持在25%。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近年来FAI持续高位,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近年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1)

近年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调查 报告(1) 摘要:建筑工作最初是归入农民家庭劳动范围以内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使建筑工人变为按照消费者订货而工作的专门的手艺人。 关键词:建筑业发展趋势 列宁曾指出,建筑工作最初是归入农民家庭劳动范围以内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使建筑工人变为按照消费者订货而工作的专门的手艺人。手艺人通常保持着同土地的联系,为范围极其狭小的消费者工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保持这种工作制度就不可能了。商业、工厂、城市、铁路的发展提出了对完全不同建筑的需要,这些建筑在建筑样式与规模上与家长制时代的旧式建筑是不一样的。新式建筑需要各种各样的贵重材料,需要大批各种各样的专门技术的工人的合作,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它们建设在大城市里或市近郊,建设在没有居民的地方以及铁路沿线等等,这就是建筑业的形成。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围绕最终建筑产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制造出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各类房屋和构筑物,并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积累资金。到了今日,建筑业在自己的产品生产上与经营管理上形成了一定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生产上的发展状况 在产品的生产上,国求产品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地区建筑不同型式的多种多样的房屋和构筑物,每一个建筑产品,都需要一个建筑的单独设计图纸,而在建造时,根据各地区的施工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就是采用同一种设计图纸重复建造的建筑产品,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交通、材料资源等社会条件的不同,在建造时,往往也需要对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等作相应的改变,所以建筑业的每个产品都具有其个性化。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严格的施工顺序,必然带来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使生产者和生产工具经常流动转移,要从一个施工段到另一个施工段,从房屋这个部位转到那个部位,工程完工后,还应从一个施工地转到另一个工地。在建筑生产过程中要涉及到很多单位,如: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和安装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建筑材料和设备生产单位及运输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要将各方面的力量,综合组织起来,围绕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来进行评价。在建筑产品的每个生产过程中,都具有不可间断性。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设计的变更、地质情况的变化、资金和物质供应条件、专业化协作状况、效能与环境因素,但影响最大还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为施工是在露天进行的,气候的好坏就直接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我国建筑业及其发展历程 1.1建筑业的概念 建筑业是以建筑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概念表述,对建筑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业是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等;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行业。狭义的建筑业从行业特性及统计的可操作性出发,目的在于进行统计分析,通常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采用广义建筑业的概念。本文以广义的建筑业为概念,讨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建筑业经历了形成和成长、停滞和徘徊、恢复和发展这样几个上下波动的阶段,各个阶段发展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一)产业的形成和成长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7年为我国建筑业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及特点可用表1所述一系列事件为标志。

(二)体滞和徘徊阶段(1958?1976) 该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思想干扰,建筑业被错误的认定为消费部门而得不到重视,有一段时期建筑业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沦为仅仅是实现基本建设的一种手段,其发展严重受阻。 (2)在发展过程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建筑业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建筑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纷纷撤消,已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被批判,建筑<业的管理陷人瘫痪状态。同时,用非经济手段取代了经济管理。 (3)上述因素造成了建筑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的极度混乱,建筑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1961年建筑业创造的国民收人仅占国民总收入的2.2%,跌至最低点。施工企业由1958年的高度膨胀到六十年代初期的髙度压缩,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1957年的3.1%减少为1965年的2.0%。在工程造价提高近一倍的同时,工程质量普遍下降,工程事故之多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三)恢复阶段(1977?1983) 1977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国建筑业以此为契机开始摸索自身的改革之路,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并在全行业推广招标投标制。这些措施为建筑业的改革探索了道路,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加大,1983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净产值259亿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了1.4倍和1.2倍;建筑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1975年的8.1%和4.5%上升到9.5%和5.5%,建筑业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四)发展阶段(1984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引人了建筑工程竞争机制。在1983年全行业推行招标投标制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投标,1984年我国招标投标面积占当年施工面积的4.8%,1985年上升为13%,1986年为15%,1987年为18%,1988年为21.7%,1989年为24%,1990年为29.5%,1993年为40.6%,1995年为46%,1996年为54%^。我国建筑业的这一变革对世界建筑工程市场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了新的劳动工资机制。经过了恢复阶段改革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的探索后,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除必需的技术骨干外,原则上不再招收固定职工。这一政策加快了用工制度改革。在工资分配上,1984年国有建筑业企业普遍推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办法,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加快了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家把建筑业的改革作为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任务分配开始走向市场调节下的招标投标的轨道,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项目法施工和实施资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 趋势 一、建筑工程监理现状 工程建设监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智力密集型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推行工程监理制以来,工程建设监理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监理行业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都实行了监理制,可是中国的监理市场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亟待进一步规范。本 文将从多方面提出监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面临的问题.. I.监理市场不规范。当前监理业务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是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及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监理等,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任何行业都应该遵守最基本的市场规律,而市场规律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而没有市场的开放就没有市场竞争。当前监理市场的开放受到了制约,主要体现在行业性保护和区域性保护,垄断经营、封锁市场、抵制外来企业进入;有些地方主管部门利用监理企业需要到当地注册的政策规定,蓄意保护当地或自己下属监理企业等等。.. 2.监理工作不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基础建设项目的迅猛增长,使得现有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数量不能满足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各业主单位在招标时要求的人员资质都偏高,有的监理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在多个项目上报同一批人员,因此一旦中标,换人以及很多项目的总监只挂帅不出征和空挂监理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管理不到位受利益驱动以及为了企业生存的需要,有的监理企业把承揽的项目承包给个人或转包到某个较低资质的企业,而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对项目直接的管理不到位,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3.监理收费低,还没有完全做到市场化。事实上,监理单位的收费是有国家明文规定的,但由于目前监理行业竞争激烈,而且监理单位逐渐增多,所以收费不规范,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由于业主无根据地压价和监理同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使得不少项目无法达到应有的取费标准,资金不足使得各监理单位只能勉强维持监理工作的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 , 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 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 狭义建筑业” 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 广义建筑业” 的概念。“ 广义建筑业” 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 , 在 WTO 中《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3年 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 , 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随着入世过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建筑行业的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

建筑设计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2014年1月-2015年1月建筑设计服务活动指数---------------------------------------------- 2 第三篇:未来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2 1、节约资源 -------------------------------------------------------------------------------------------------------------- 3 2、节能能源 -------------------------------------------------------------------------------------------------------------- 3 3、回归自然 -------------------------------------------------------------------------------------------------------------- 3 第四篇:我国建筑设计市场市场规模庞大创新能力欠缺 ------------------------------------------------ 3 第五篇:2014年建筑设计行业分析与前景-------------------------------------------------------------------- 4 第六篇:建筑设计行业创新多元化发展趋势 ----------------------------------------------------------------- 5 第七篇: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6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2012年1月-2015年1月日本季调后建筑设计服务活动指数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 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我国也将面临向消费型社会转换,我国经济应该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至少投资是这个趋势。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需求方的变化对于行业、企业盈利几乎是决定性的。而目前投资、需求的前景黯淡势必给建筑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从建筑行业各子行业近年的收入增速可看出,投资的不景气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传统业务快速下沉已经引起企业家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未来转型与改革是必然趋势。 我国15-64 岁劳动人口占比开始下降(% ) 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下降会影响投资增速

投资增速下行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2015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累计同比为%,高出9月个百分点,表明资金面的紧张状况较之前有所缓解。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连续6个月回升,10月为%。 固定资产到位资金累计同比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值及同比 2015年前11月沪深两市定增的募集资金为9218亿,远超过2014年的6824亿,可见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增强。就建筑行业而言,债务直接融资量继续下降,偏好定向增发的企业越来越多。2016年定增募集金额已为历年最高,另外还有亿的定增方案正在审核之中(如果考虑349亿的优先股融资就达到了591亿)。2016年建筑行业定增融资将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将为建筑企业并购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筑行业融资情况(单位:亿元)

整体来看,由于投资下行,建筑公司经营承压,大部分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和债权融资以度过难关。稳定的资本市场为建筑企业转型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 建筑行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 一、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自“一带一路”这一概念提出后,全国各地区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寻找输出过剩产能的机会,以期实现更多价值。从各省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 的建设工作在获得各省市的关注,现在已经有多项项目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启动,预计未来将首先在铁路、航运、水运等基建投资方面得到切实地落实。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1.建筑业现状 1.1行业发展过多依赖外部投入 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中特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 1.2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1.2.1技术人员比例低 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 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2平均技术含量低 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1.2.3 资金投入低

建筑业资本含量低,表现为典型的非资本密集型行业。2005年建筑业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筑业人均资本水平是所有非农产业中最低的行业。2010年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99万元,仅是工业平均水平22.13万元的十一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4低收益高负担 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建筑业的效益和收益状况, 长期以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 1.2.5竞争激烈 建筑业企业面临和感受最为深刻的状况,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 在工程数量大、竞争最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直观的竞争现象就是建筑企业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相类似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并伴有为项目业主方垫付部分工程款项的融资条件竞争。 2、建筑行业前景展望 2.1 建筑业前景展望 由于环境因素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基本构架、格局和基本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2行业地位不会变

关于对当前我国建筑业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关于对当前我国建筑业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有了巨大的进步,无论是建筑市场的规模、企业的数量、资质等级、技术力量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确决策,宏观调控的结果,建设行业也成为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优先发展和巨大的税收来源。 但同时建筑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问题急需解决,否则必将对这个行业乃至带来工程建设不可挽回的遗憾。 (一)建设单位 我认为,建筑业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建设单位的问题是“万恶之源”,因为它是“龙头”,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同时许多建设单位为了恶意逃避责任,当然也有项目所在地的基层政权为了税收,而成立项目公司,一旦工程结束后,立即注销项目公司,使得许多责任无从追溯。(微文:建设领域成了危害党和政府信誉的重灾区) —1—

1 质量责任远未落实。虽然在《建筑法》中明确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但几乎没有一个建设单位真正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使得所谓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五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形同虚设,无一可以真正落实到位。所以我国房屋建筑的平均寿命仅30年(当然也有规划、大拆大建等原因。我认为,这也是建设单位其他各项违法违规行为产生的根源)。 2 在工程工期方面。永远把追求工期放在第一位,一是提前开工,在建设手续未办理完毕的情况下强行要求施工、监理企业进场;二是违背客观规律和合同约定,强行压缩工期。以上行为导致大量违法、违规行为产生,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障。 3 在工程资金方面。一是强行压低工程造价,迫使施工单位低于成本价进行低价竞标;二是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将资金压力转嫁到施工单位;三是拖欠工程款。以上行为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给工程质量和安全留下了隐患,更因工程款被拖欠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频发。 —2—

当今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因此,建筑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并充满活力的市场。本文阐述了建筑业的概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建筑业的国际化、技术创新、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等方面对我国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关键字:建筑业;现状;问题;解决方法 1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因此,建筑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并充满活力的市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建筑业大国,但不是建筑业强国。因而,把建筑业做大做强作为实现富民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中国建筑业现状分析 2.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不断完善投资建设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侨资、港澳台投资、国内外金融贷款和自筹资金等,以较高的投资率,注入了巨大的资金。 2.2重大工程建设成就辉煌 我国建筑业在巨大的投资建设浪潮推动下,建设了许多国际一流的我国空前

的大型建设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建设,如北京的金融街、东方商场、新南站、地铁、国家大剧院、奥运会场的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建筑;上海的宝钢、东方明珠电视塔、过江隧道、环球金融中心;京九、青藏、南疆铁路等建设;以全国各省(市)会为中心的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苏通大桥和五纵七横全国城乡公路网建设以及正在开展的农村公路建设;三峡电站、秦山核电、西电东送等电力建设;西气东输及其油气田建设;南水北调和城市供水建设;城市公交和污水处理建设;以及港口机场建设;新一批城市群带建设,布及全国城市的大量住房和工业、服务业和公共建筑。都凝聚了建设业者的聪明智慧、科技创新和辛勤劳动。 2.3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2001 年至今,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持续增长,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工业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建筑市场呈现勃勃生机,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建筑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稳定在 6%左右,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这说明,建筑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从企业数量、人员规模上看,建筑业企业数量一直低速增长,但建筑业从业人数则以 7%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这表明建筑业企业近年来在结构上有所调整,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中度有所上升。 2.4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保持在 6% 以上。从业人员达到 4 000 万人以上,成为稳定提供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产业。按每个建筑职工供养 2 人计算,建筑业为 1. 2亿多人(约为全国人口总数的 1/10)提供了生活来源。建筑业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包括钢铁、水泥、机械设备制造、家具、家用电器、相关的研发、咨询服务以及各类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拉动和辐射作用。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保持稳定并不断加强。 3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业各级领导和广大从业者,在上述重大项目中和众多工地上,战高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战略探析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战略探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减弱,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结构失衡现象突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建筑行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受宏观经济影响巨 大。“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形式,为谋求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建筑行业面对的机遇 1、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社会贡献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积累、规范和发展,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从业人数都实现了明显的增长。截止20XX 年,建筑行业从业人规模已经超过了4900 万人,企业数量超过了8000 家,已经成为我国三大行业之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20XX年为例,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36463 亿元,而建筑业创造的价值约为44725亿元,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建筑业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用工性质,对社会就业,尤其是对吸收农民工进城务工更是发挥了突出的、难以替代的

了作用。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建筑企业积极响应我国政府倡导的“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际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在国际知名机构ENR发布的20XX年全球10大国际承包商的排名中,我国建筑企业囊括了其中的前 4 名。 2、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城镇化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最大机遇。自从我国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XX- 2020年)》提出,要在加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镇化的建设质量,创新城镇化建设方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分散的农民将实现集中性居住,这就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居民用房需要建设,有大量的棚户区需要改造。为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广大居民的公共需要,还需要建设大量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此外,政府还将为新型城镇提供交通、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可以说,城镇化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各类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建筑业面临的国际市场也更加广阔。随着我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逐步实施,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良机,同时也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建筑行业施工的现状与未来前景.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修改稿 题目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姓名王宁教育层次本科学号1237001267339省级电大山东电大专业土木工程市级电大淄博电大指导教师耿佃宏教学点桓台电大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1工程造价概述 1.1工程造价的含义 1.2工程造价控制内涵 1.3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2项目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2.1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2.2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2.3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3.1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3.2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4.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4.1成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强化系统管理 4.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1建筑业发展格局和现状 经过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未来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将是使这一格局固定化。这一过程中,各类所有制和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差异性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各自业务范围的边界轮廓将逐步明显,尤其在东部建筑业发达地区,各类企业的市场分工将逐步明确,企业间等级区分分明。这一格局一旦形成,各类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将随之确定,等级间相互难以跨越。 ?大型民营企业将加速推进多元化经营方式,以经营和股份结构调整为核心,非建筑业产值将在企业经营中逐步占有主要地位;中小型民营企业仍将以延续目前的经营方式为主,力争扩大产值规模并获得更高一级别的资质,同时聚焦专业

细分化以求占有局部的优势;大型国有企业仍将维持目前的发展方向,以建筑业为基本发展领域,进一步巩固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垄断地位,朝更加专业化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而以地方国有为主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其经营方式将不得不向民营建筑企业经营方式靠拢。 1.1数字分析建筑行业的聚集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10.9%,全年增幅预计不低于10%。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据专家预测,截至2010年的未来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官方制定的7.5%的目标。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具体说来,未来建筑业热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大规模铁路建设时期,铁路部门计划续转和新安排建设项目达200多个,其中客运专线项目28个,建设总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今年作为“十一五”的第一年,铁路建设已经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国完成铁路基本建设投资621.9亿元,同比增长1.9倍。其中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613.64亿元,同比增长2倍。可以预见,我国铁路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即将展开,随着铁路投资的放开,以及参与铁路建设项目资质限制的松动,铁路建设市场将成为建筑企业另一个充满机遇的细分行业市场。 按照交通部已经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多公里;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万公里以上。因此,未来10-20年,应是我国路桥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完成的报告显示,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在国内40多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经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约有14个大城市上报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55条线路,长约1500公里,总投资5000亿元。在“十一五”规划中,未来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km,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港口、特别是沿海港口建设,一直保持着一个较快的发展趋势。今年,各地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港口建设相继开工,

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业是生产和经营建筑的行业,这其中包含了建设的规划、勘察和设计、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及安装、建筑环境的运营和管理等。建筑业作为我国主要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的就业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从建筑行业特殊性质还有统计数据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我国建筑业目前的情况、问题还有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分析,这也是众多建筑学家、建筑业精英着重关注的问题。 建筑企业的施工单位是指拥有一定的施工机械设备,并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及具有施工生产能力,还要具有承包建设工程任务的营业资质,在建筑工程项目里面能够合理按照业主方的要求,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提供不同形式的建筑产品,按合同得到相应工程款的建筑施工单位[1]。按照施工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好几大类。有专业生产混凝土的单位,有专业生产预制构件的单位,还有负责专业劳务输出的单位。依据他们提供建筑产品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水电、冶金、铁路、市政等专业生产公司,或者分为各种承包形式的单位。 建筑市场是一个拥有着巨大的利润和风险的市场。自从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的建筑市场也产生了许多问题需要解[2]:建筑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需要通过哪些方法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中国建筑业现状 (一)建筑业成就辉煌 最近几年,我国建筑企业生产的一些重大工程让全世界瞩目,这其中重要的代表有:北京鸟巢、水立方,其牵涉的工程结构造型复杂、设计理念超前、使用要求高、科技含量高、施工工艺复杂;在上海世博会的工程中充分展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伟大主题的建筑群落;青藏铁路这一位于全球海拔最高也是全线最长的高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新建的北京南站、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工程等。这些伟大工程的建造,彰显了中国建筑业的成熟和杰出能力。 (二)建筑业发展的规模 21世纪,中国建筑业总产值以及增加值得到了良好的增长,在2007年,中国的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了5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达到22%。建筑从业人员达到2878万人,建筑业增加值占GPD的6%左右,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建筑企业在一直增加,可是建筑业从业人员却每年保持7%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有效地说明了我国大中型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建筑产业的集中度在逐步上升。中国建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战略探析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战略探析 发表时间:2018-01-05T14:53:22.5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作者:张竞峰 [导读] 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一直在不断加快,同时市场发展对建筑行业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邢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一直在不断加快,同时市场发展对建筑行业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建筑行业当前发展现状为根据,对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总结,主要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上指明方向。 关键词:建筑行业;发展现状;未来战略 前言:回顾建筑业近百年来的发展,以住宅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工业化率先在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发达国家崛起,在快速满足人们住房需求的同时,建筑工业化推动了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大幅提高了建筑业生产效率,并逐步普及。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信息技术、绿色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节能化、智能化的追求成为现实。在全球日益关注环境效益、资源使用效率的当今社会,把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等先进产业成果融合提升传统建筑业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不约而同的举措,建筑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建筑业“三化”)成为世界先进建筑业的共同发展特征。 1建筑业发展的目标 1.1市场规模目标 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全国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全国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6%,进一步巩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1.2 建筑市场监管目标 加快修订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工程担保、保险制度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更加科学完善,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规则和格局基本形成。全国建筑工人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身份识别、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善。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1.3 技术进步目标 巩固保持超高层房屋建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体量坝体、超长距离海上大桥、核电站等领域的国际技术领先地位。加大信息化推广力度,应用BIM技术的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甲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 2建筑行业发展问题 (1)建筑行业发展潜力不足。建筑行业虽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在发展潜力上却存在着后劲不足的现象。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有目共睹,可实际建筑物的可用效率并不是很高。对于建筑开发来讲,管理不够细致,开发类型都属于粗犷性,很多细节上的管理重视不足,导致建筑工程技术等工业化程序实现非常缓慢,甚至很多企业为了过度节省自身建筑成本,经常在施工上偷工减料,导致建筑质量不达标。加上建筑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特别是一线建筑工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流动性也非常大,建筑效率受到影响。(2)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法律法规方面,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建筑法》《节约能源法》是国家法律,具有很高的权威。《建筑法》中建筑节能为“支持”、“鼓励”和“提倡”,缺少强制性,对绿色建筑根本没有提及,没有具体条款来约束。《节约能源法》关于建筑节能的两条规定是近几年来全国得以起步实施建筑节能的根本依据,但这一规定过于原则、笼统、缺少可操作性,全法则部分并未规定这两条的法律责任。 3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战略 3.1 重视全球化、地域化 全球经济发展基础上,各国经济发展沟通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技术发展以及交通工具不断完善、方便的基础上,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频繁,加上在文化上互相交流以及渗透,对建筑风格以及技术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建筑行业的建筑风格需要不断革新,结合自身建筑发展要求,积极结合其他国家中的先进设计技术与建筑技术,学习新的建筑工艺,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以及人们对建筑风格的喜爱程度,在借鉴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真正提升建筑设计的飞跃。 3.2 智能建筑标准的制定 在目前的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转率较低,因此就造成了比较大的资源的浪费。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作为建设部勘筹设计司的顾问和参谋,以效的协助设计公司的工作,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政府进行协助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如何对智能建筑的设计进行标准规范制定以及制定后如何对待是目前人们应该重视的问题。目前,部分设计单位通过总结多年的施工经验,设计出一套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并且已经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推行,但是在标准推行过程之中却引发了许多的不同看法。主要是因此对智能建筑的标准制定理解和认知层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推行困难。 3.3 加强生态化、节能化 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需要建筑行业重视生态化、节能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制定可行的生态化、节能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环保的认识,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建筑行业在很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积极探索恰当的、环保的建筑手段进行施工建筑,梳理绿色建筑理念,促进建筑行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结合自然的力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3.4 生产方式变革 我国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将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建筑工业化方式转变。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40%,新建建筑执行标准能效要求比“十二五”期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