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先秦散文 讲稿

大学语文先秦散文 讲稿
大学语文先秦散文 讲稿

第一章史家之文研究

第一节历史背景

散体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从现有材料看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即为最早的散文。此外,在传世的数千件商、周有铭彝器中,也可见到早期散文的萌芽。铸器勒铭原为颂扬祖先功德,昭示子孙,永保政权代代相传。“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礼记·祭统》)这些铭文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可说是史家之文的源头。

总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散文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述的散文集是《尚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文字古奥艰涩,佶屈聱牙,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战国是古代散文第一次蓬勃发展的时期。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无私人之学,亦无私家著述。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王官之学散入民间。于是私人之学兴起,私家著述亦相继出现,散文因此得到了飞跃发展。这时散文的代表著作有孔子依鲁史修订而成的《春秋》,孔门弟子所纂辑的语录《论语》,以及史家之文《国语》和《左传》。

第二节概说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保存有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的文章已具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不少篇章还适当地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和一定程度的形象性。但其文字古奥艰涩,语句拗口难读,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春秋》记事“简而有法”,语言凝练含蓄,不同于《尚书》语言的“佶屈聱牙”,意味着史家之文的发展和进步。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它虽以记言为主,但也注意写人;且能于记言中展现故事情节,不乏虚

构和想象,文章结构也有所创新。其语言风格虽不尽一致,但大体平实畅达。这些特点,体现了史家之文的新发展。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体文典范。其文洋洋大观,无论叙事、写人、记言,都有不少新的成就。其叙事简明生动、工巧严谨,还善于描写人物,特别是语言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其文不仅简洁凝练,委婉含蓄,而且典美博奥,丰润富艳,不愧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家杰作。它的散文艺术已趋于成熟、完善,达到了它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战国策》不仅是战国之史,而且是纵横家言;既是一部历史著作,又是杰出的散文汇编。它的出现,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与《国语》、《左传》相较,无论在叙事的生动,描写的细密,人物形象刻画的成功,语言艺术的圆熟等方面,《战国策》都显示出不少新的突破。特别是它那辩丽横肆的语言风格,显然不同于《国语》的平实自然和《左传》的委婉含蓄,充分体现了战国文章的时代特点,对后世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尚书》到《战国策》,展现了先秦史家之文的辉煌。其中成就最突出,在散文发展史上地位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当数《左传》和《战国策》。

第三节作品——《晋楚城濮之战》赏析

(一)内容分析

《晋楚城濮之战》是《左传》中的经典名篇,主要描述了晋楚争霸的城

濮之战。这是一场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的春秋前期最大

的一次战役,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晋、楚争霸中原。在《左传》描写的五大战

役中,本篇对战争的描写历来被人们所最为称道,它也最能表现出《左传》

对战争描写的独特风格。

(二)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

城濮之战在战争的叙事上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它详细刻画了战前的准备,而略于描写战斗的过程。在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中,首先是人员的对比。楚

国在战前进行了一次阅兵,在此描写了楚国未来的主帅,令尹子玉跃跃欲试

的锋芒,同时又借他人之口,指出这位新令尹存在着的根本弱点,为楚国失败埋下了伏笔。而作为对比的是晋国的有利的情形,晋国原来只有上下两军,

现在扩充为上中下三军,实力大大加强。再加上将帅的任用,尚德义而有礼让,与楚国的子玉形成鲜明对比,初步显示出了双方人才的优劣。

其次便是双方在外交上的对比。楚子加紧围宋,晋侯侵曹伐卫以救之。

伐卫是侧面描写,而侵曹则是正面,而从“宋人使门尹般入晋告急”后,开始

进入双方在外交上反复曲折的明争暗斗了。来来回回的多次过招,使楚国渐

渐落于下风,而晋国不单单从道义上,而且从实力上也逐渐占据了上风,这

样确保了即将开始的战役的胜利,也为后面的战争做足了铺垫。

最后是跌宕起伏的决战描写,眼看大战就要爆发,晋师却又宣布后退,

为的是“师直为状,曲为老”这一重要的军事思想,这是以退为进,避开楚军

的锐气,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复合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然后有经过反复

的勾心斗角,终于进入决战,整个战争的高潮是大决战,写得却极为精炼,“不满百字,写尽战事”。

2、精湛传神的人物刻画

《晋楚城濮之战》中刻画了多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后来史传文学人物描写的先驱,为后世的小说创作留下宝贵的写作经验,篇中

的子玉、晋侯、先轸等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文中子玉刚愎自用,为私利而不顾大局的狭隘性格,以及楚王侥幸的心

理在开篇时就表现了出来。而在晋国方面,人物刻画更加精彩。先轸的足智

多谋在一开篇的门尹般报急时便初露锋芒,妙计连出,“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

喜赂怒顽,能无战乎?”这段话第一把齐、秦拉下水,结束同盟国的观望;第二

又把宋国赶上架,阻止其投降的去路;第三又使楚国火上浇油,迫使他们非战

不可。从而把这些国家的矛盾搞的非常尖锐,而自己却反而暂时跳出圈外,

由被动转为主动。堪称一箭三雕,绝妙的计谋。而在之后的子玉向晋侯提出了一个难题“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堪称一高招,这样晋侯非常

棘手,从中也可看到子玉的心计,但这样一道难题,在先轸这里却轻轻的一

句便给破解了,进而采取一个更加绝妙的计策,“私许复曹、卫以携之”,离

间了地方的内部联盟,同时有执来使宛春以激怒子玉,逼得他不得不自己撕

下和平的面具,由主动变被动。由此可见,先轸这一智囊的形象是非常成功的。

再有本篇中的晋侯的形象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在晋及齐、秦、宋会师于

城濮,楚师背山而舍时,晋侯忽然犹豫起来,他害怕楚国抢占了险要的阵地,继而又怀疑自己的军心不稳,而且心里总是惦记着“若楚惠何?”在这一段中,

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晋文公临事而惧、狐疑不决的复杂心理状态,写出了患险,听诵,思惠,惊梦等四次思想变化,尤其是用“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

盬其脑,是以惧。”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更是特别生动形象。

3、极富特色的辞令描写

春秋时期,各国联系密切,礼尚往来,使臣聘问,诸侯会盟,打过奉辞

伐罪,小国据理抗争,都需要外交人员有很好的辞令。这不仅关系到个人荣辱,也影响国家尊严和安危兴亡。在《晋楚城濮之战》这篇中,同样有着非

常精彩的辞令描写。

本篇中成语“退避三舍”出处所在的段落,军吏与子犯的对话极富特色。

军吏曰:“以君避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

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这一段官兵的对话,表面上义正严词,光明磊落,占

尽道义,滴水不漏,令听者不得不信服。而辞令后面的内容确实极为深广的,它不单单是为改变自己道义上的被动局面,避开楚军的锐气,而更大的目的

在于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这是一种宏大的战略上的思考。

再有,战争开始前最后的辞令交锋。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

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斗勃的轻佻无礼,栾枝的不卑不亢,双

方言辞,一骄一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章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历史背景

从舂秋末年起,中国进入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士”这个特定阶层随之兴起和壮大。他们代表着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活跃于整个社会,发表主张,进行论辩,在思想文化界形成了百家争呜的局面。诸子散文正是舂秋战国时期百家争呜的产物。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将先秦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各家著述繁多,仅举其要者而述之。

第二节儒、墨开山之作

孔子、墨子分别为儒家、道家的开山祖师。儒、墨二家时称“显学”,足见其地位之高,影响之大。这两家的代表著作便是《论语》和《墨子》。

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论语》

《论语》之名,乃编纂者所定。一般认为,“论”即论次编纂,“语”指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语。语经论纂,故称《论语》。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其记述非一人,论纂亦非一次。大约在战国初年,由孔子的弟子后学编纂成书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在文学上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并对后世散文有深远影响。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中还记有孔子评文说艺的一些言论,反映了孔子的文艺观,虽不够系统,但颇为深刻。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

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在《宪问》、《微子》等篇写到的一些

隐逸之士,都是隐者而形神各异。《论语》既刻画了他们,也衬托并突出了孔子的形象。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语录作为散文的早期体式,自有其局限性。然而从《论语》看来,这种文体并非没有生命力。它旨在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活泼,真切感人。而且孔子重视文采,师徒问答皆言之有文。虽只言片语,也不同寻常笔墨。虽有加工润色,却似一出自然。这样的著作,对后世文章影响极大。历代作家行文用语无不取法于此。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二、讲究逻辑、质而不文的《墨子》

《墨子》一书,非墨子自撰,亦非一人一时之作。它是一部包括墨子及墨家各派学说的著作,由墨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整理、汇编而成。墨子的思想特征非常鲜明,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堪与儒学抗衡,基本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既有进步性,也有保守性。总的看来,其社会政治思想较为进步,而有神论的世界观则有保守落后的倾向。在先秦诸子之文中,《墨子》的影响

不及《论语》,也不如其他诸子。但《墨子》文章独具一格,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墨子》文章的一大特点是尚实尚质讲究实用,不重文采。这是与墨家思想崇尚质实,富于现实性、针对性和功利性相适应的。

《墨子》文章的另一大特点是讲究逻辑,明辨是非,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发展。其文逻辑严密,再分析、论证、驳论等方面,对后来的《荀子》、《韩非子》之文有所影响。《墨子》还在文体因革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文体已呈现出由“对话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趋势。这无疑是散文文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节道家经典《老》《庄》

老子、庄子是先秦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二书则是道家的主要代表著作。老、庄之并称,不见于先秦,大约起自魏晋。《老子》、《庄子》之文各具风采,文辞美富,仪态万方,在先秦诸子之文中独树一帜。特别是《庄子》之文,不仅在当时堪称翘楚,而且对后世文学影响极为深远。

一、《老子》:韵散结合,“五千精妙”

《老子》五千言,文约而意丰。其文谈玄论道,意蕴深邃,具有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道”的提出,标志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老子首创以“道”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反对上帝有知、天道有为,针锋相对地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这意味着天

上神权的动摇,也正是地上王权衰落的反映。老子学说的精髓,是辩证法思想。但他过分强调矛盾对立面的统一性,忽视其斗争性,含有走向相对主义的

可能性。脱离条件而讲变化,无异于宣扬循环论。

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社会理想则是“小国寡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含有对战乱现实的不满与批判,但它毕竟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不仅

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且是保守落后的思想。

《老子》之文凝练晓畅,琅琅可诵,语精意奥,启人深思,在先秦诸子中独标一格。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首先是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其

次是寓理于形的表现手法。第三是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是智慧的结晶,闪耀着

思想的光芒。《老子》被誉为“五千精妙”(《文心雕龙·情采》),在很大程度上即由于此。

二、《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就学术渊源而论,庄子的道家学说与老子一脉相承,但又有较大的发展

变化。无论在哲学观、政治观、人生观方面,庄子思想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庄子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而对其消极面作了更大的发挥。庄子的认识论从相对主义走向虚无主义,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绝对怀疑论、不

可知论和诡辩论。

在政治上,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老子是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庄子则是“不为”。对于黑暗现实的揭露与批判,较之《老子》,犹有过之。正

是出于对现实政治的无比厌恨,庄子选择了消极逃避的道路。他把老子所谓“绝圣弃智”、“小国寡民”的思想推向极端,鼓吹弃绝一切文明的蒙昧主义,并且着意勾画出一幅所谓“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马蹄》)的社会蓝图。这样的“至德之世”,无异于回到洪荒时代。其说虽有对抗现实的意味,但毕竟是与社会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

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然而现实毕竟不能超脱,精神更无绝对自由,因而他同时也主张“安时而处顺”(《大宗师》);“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反映出庄子对当时的社会有深刻的批判,又有保全性命颐养心性的圆滑顺世的另一面。不过,庄子超尘入圣的人生理想只是表层,其内里却隐现着耻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心态。

《庄子》开辟了散文艺术的新境界,取得了光耀千秋的辉煌成就。

为了表达追求绝对自由和彻底超脱现实的思想主旨,《庄子》散文的构思“意出尘外”(刘熙载《艺概·文概》),好似天马行空,不落俗套。作者把深刻的哲理形象地寄寓于扑朔迷离、真伪莫辨的虚妄情节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氛围里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真实思想。《庄子》中数以百计的寓言故事,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就一篇文章而言,往往是一个个故事环环相套,连缀而成一个整体,共同表述一个中心,形成独具特色的连环式结构。

《庄子》散文的不朽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中恢诡谲怪的艺术

形象。

这些艺术形象在《庄子》中层现叠出,令人于惊奇骇怪中获得非凡的审美享受。其真实思想往往不露痕迹地寄寓于千奇百怪的形象之中。这正是《庄子》特异的魅力之所在,也是它高于晚周诸子的一大艺术成就。庄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为文得心应手,意到笔随。其描写之挥洒自如,在同代的文章中罕有其匹。

第四节儒学重镇《孟》《荀》

孟子、荀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孟子》、《荀子》二书则是《论语》之外的重要儒家著述。历来孟、荀并称,《史记》也合孟、荀为一传。宋代以后,《孟子》成为家弦户诵的“经书”,影响大过《荀子》。但从散文的角度看来,实各具特色。

一、至精至密、气盛辞壮的《孟子》

《孟子》一书虽非尽出孟轲手笔,其中杂有公孙丑、万章之徒的记述,

但主要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和风格。

孔丘、孟轲并称“孔孟”,向来是儒家正统的代称;而《论语》、《孟子》同列《四书》,又都是儒家崇奉的经典。比较《论》、《孟》二书,不难看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也声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上》),表明他是以孔子传人自居的。

孟子思想的基础是“性善”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上》)

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上》)这种“尽心、知性、知天”的理论,构成了孟子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所谓“仁政”和“王道”。

《孟子》一书的文章形式较之《论语》有所发展,它已将简明扼要的语录,发展为长篇大论。就书中主角而言,正如《论语》充溢夫子之风采,《孟子》也毕现孟轲之神情。全书以孟轲为中心,通过对他的言行举止、神情语态的生动描述,鲜明地展示了这位思想家的情感倾向和性格特征。《孟子》文章的特点是具有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

在诸子之文中,《孟子》以气盛辞壮、明快畅达、雄辩犀利的风格著称。其语言艺术,历来备受称道。后世散文家崇奉《孟子》为典范之作,发人深思

二、博大精深、严谨淳厚的《荀子》

《荀子》一书,今传三十二篇。其中虽不免有“弟子杂录”,但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基本上保存了荀子的思想和风格。

荀子是继孟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是先秦时期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天论》反映了他对于天人关系的新见解。他认为“天行有常”,主张“明于天人之分”,进而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新观点。在《性恶》篇中,他明确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与《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他还在《非相》篇中表达了“法后王”的政治观,与孟子“言必称尧舜”的“尊先王”的思想相对立。这些引人注目的新观点,在诸子之文中显得异彩焕发。诸子之

文发展到《荀子》,已更趋成熟完善,不再是如《论》、《孟》的语录或对话的连缀,而是自成体系的专题论文,内容和形式都有新的特点。荀子是站在

时代前列的通才大儒。通才之文,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学史上,荀子还是以“赋”名篇的第一人,历来被视为赋体的始祖之一。

同时,荀子又是渊博的学者。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荀文多系专题式学术论文,立意统一,体式宏伟,纲目昭然,条理明晰,标志着我国议论散文的成熟和完善,为后世论说文体的典范。

荀子还是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者。长者之文,老练淳厚。荀文虽有辩论,但不像《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也不像《国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确乎不失儒者之风、长者之度。

第五节法家、杂家代表作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的著作,《吕氏春秋》则历来被认为是杂家之书。二书同出于战国之末,思想、艺术各有特色和成就。

一、《韩非子》:集大成的法家著作

《韩非子》集中汇编了韩非的著作。今传五十五篇,基本上是韩非所著,但也杂有后学者之作。

韩非继承、总结了前辈法家包括慎到、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的理论和实践,加上自己的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体系,为建立专制主义的封建政权准备了理论条件。韩非的法家思想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法”为中心,结合“术”与“势”的政治观;二是反对复古,主张革新的社会历史观,反映

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与此相适应,韩非在文学观上则是重质轻文,崇实反虚,因而非常强调内容和功用,排斥形式和丽辞。

由于排“虚辞”而崇“实事”,韩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揭露实情,无所掩饰。韩非不善言辞而善著述,长于观察现实,借鉴历史,故能贯通古今,深谋远虑,具有高度的总结性、非凡的深刻性。韩非的文章和他的思想、气质、性格、为人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韩非之文,多属政论,但体式多样,不一而足。既有长篇或短篇专论,又有驳论和辩难之文。众体之中,特擅驳论。

《韩非子》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言荟萃。据统计,书中共有寓言故事三百多则,居先秦各家著作之首。形成了“韩非著博喻之富”(《文心雕龙?诸子》)的艺术特点。

二、《吕氏春秋》:“瑰玮宏博”的杂家之书

《吕氏春秋》是在秦相吕不韦主持下,由其门客集体撰著而成。

此书不仅自定书名,而且成书年代明确。全书总为一百六十篇文章,编排严整,自成系统。

《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诸子略”的“杂家”一类。此书“采精录异,成一家言”(《吕氏春秋附考》引高似孙语),“诸子之说兼有之”(汪中《吕氏春秋序》)。

《吕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编撰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大著。刘勰称“吕氏鉴远而体周”(《文心雕龙·诸子》);章学诚说:“吕氏之书,盖司马迁之所取法也。”(《校雠通义》卷三)都肯定了《吕氏春秋》体式创新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吕氏春秋》的文章,现实针对性强,敢于诋訾时君,指责时政。《吕氏春秋》虽然时有放言无惮之论,但其文风却比较平实,近似《荀子》。虽文出众手,不尽统一,但大都章法谨严,条理清晰。

《吕氏春秋》还保存了丰富多采的寓言和历史故事。此书共辑寓言故事三百余则,其数量之多,在先秦诸子中与《韩非子》相侔。其构思和手法亦颇新颖别致。

第六节作品——《计篇》赏析

一、《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春秋末年孙武作。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中国古代的最早的经典性兵书,也是现存于是的世界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为八十二篇,图九卷。今存本十三篇。

《孙子》内容博大精深,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十分强调政治、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在战略战术方面,它重视战略谋划。主张安国全军的“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强调战术的灵活性,要“制人而不制于人”等。在军队建设方面,非常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文武兼施,刑赏并重,以法制原则治理军队等。

《孙子》以其深邃的理论底蕴,雄视古今军事领域。三国时,草草为其作注。其后,梁有孟氏,唐有李荃、杜牧、陈皞、贾林,宋有梅圣宇、王皙、何延锡、张预陆续做主,合称《孙子十家注》。南宋时,又将杜佑在《通典》中分类引叙的孙子的言论所作的注纳于其中,称为《十一家注孙子》。北宋神宗时,“校《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书,镂版行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统称《武经七书》,以之考选武举和军事训练。武经七书中,《孙子》又列其首。

《孙子》在唐朝时传到日本,18世纪传到了欧洲,相继出现了法、英、德、俄等译本。今天,这部古代兵法在许多领域中仍闪耀着其独有的光辉。

二、孙武其人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他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陈完因内乱逃奔齐国,并改姓陈为田,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后来因齐国政局动荡不安移居吴国,经伍子胥引荐,晋见吴王阖庐,得到吴王重用。孙武在吴国经国治军,战功卓著。对于吴国的崛起,起过重要的作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出,吴“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著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三、解题

本篇为《孙子》首篇。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各项主客观基本条件,强调了战前谋划的重要性。《说文解字》:“计,会也,算也。”这里是指军事行动之前的运筹谋划,对战争制胜条件的分析。

四、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一语点明研究战争的重要性。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种种客观条件,通过对作战双方基本客观条件的分析比较,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以五个方面的要素为纲,来考察比较作战双方所具备的基本条件索其情:通过对双方所具条件的比较分析,来探求战争胜负的趋势。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指出将帅在正确方略指导下,为使客观致胜条件转化为战争有利态势,应实行权诈的谋略思想、灵活机变的作战原则和战术。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

指出对战争胜负预测建立在战前谋划对双方条件的分析比较和把握中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本篇从人事与自然、主观与客观两大

范畴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并首次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权诈的谋略思想及其相应的作战原则和战法。

(五)参考译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

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所以,要以五个方面的因素为纲,对敌我双方的条件进行比较,从而探

索战争胜负的情势: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这样民众就可与君主同生死而不惧危难。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厄或平易,战场的开阔狭窄,是死地还是生地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看将令是否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等。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了解打

胜仗;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就不能取胜。所以还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更为贤能?

哪一方更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军事法令执行的更好?那一方的兵力更为

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更为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有利的作战方略被采纳,就要(以军事行动)造成一种客观态势,形成外在的实际力量来促使其实现。所谓造成态势,就是要借助有利条件而灵活变通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战争是以运用诈谋奇计以克敌制胜为原则的。因而,“能”要显示成“不能”,“用兵”要让敌人看成“不用兵”,“近”要让敌人看作“远”,“远”要让敌人看作“近”。敌若贪利,就以利去诱惑它;敌若混乱,就乘机去袭取它;敌若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敌若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它;敌若气势汹汹,乘怒而来,就设法使之士气衰落;敌若小心谨慎,就设法使之骄惰;敌若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之劳顿;敌若亲和团结,就设法离间它。要进攻敌没有防备之处,要出击在敌意料不到之时。这是军事指挥家的奥秘所在,是不可事先规定好的。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未开战而在庙算就认为会胜利的,是由于所得算筹具备胜利条件较多的缘故;“庙算”不胜的,则是由于所得算筹较少的缘故。所得算筹多的就胜利,少的就不能胜利,何况得不到算筹呢。我们根据这种情况来进行考察,谁胜谁负就显而易见了。

大学语文先秦散文 讲稿

第一章史家之文研究 第一节历史背景 散体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从现有材料看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即为最早的散文。此外,在传世的数千件商、周有铭彝器中,也可见到早期散文的萌芽。铸器勒铭原为颂扬祖先功德,昭示子孙,永保政权代代相传。“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礼记·祭统》)这些铭文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可说是史家之文的源头。 总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散文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述的散文集是《尚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文字古奥艰涩,佶屈聱牙,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战国是古代散文第一次蓬勃发展的时期。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无私人之学,亦无私家著述。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王官之学散入民间。于是私人之学兴起,私家著述亦相继出现,散文因此得到了飞跃发展。这时散文的代表著作有孔子依鲁史修订而成的《春秋》,孔门弟子所纂辑的语录《论语》,以及史家之文《国语》和《左传》。 第二节概说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保存有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的文章已具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不少篇章还适当地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和一定程度的形象性。但其文字古奥艰涩,语句拗口难读,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春秋》记事“简而有法”,语言凝练含蓄,不同于《尚书》语言的“佶屈聱牙”,意味着史家之文的发展和进步。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它虽以记言为主,但也注意写人;且能于记言中展现故事情节,不乏虚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庄子?养生主》 1.论点:臣之所好者道也。论证方法:类比法 2.主旨:通过对庖丁对解牛之道的论述,阐明作者“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表达作者无为而治的思想。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表现出庖丁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4.“沭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小心谨慎的心理。 5.庖丁解牛用了3处“对比论证”:1、始臣之解牛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开始解牛和现在解牛的情 况作对比);2、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发于硎(把自己和良庖、族庖作对比);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把骨头间的缝隙大小和刀刃的厚度作对比) 【注释】 沭然:警惕的样子。如土委.地:散布。善.刀而藏之:擦拭。因.其固然:依照。硎:磨刀石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题材:议论文、奏疏 2.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久安,就必须积聚君王的恩德和道义。) 3.背景:唐代兴盛佛教道教,大兴土木。 4.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先是隐喻立论,阐明观点,再用比较的方法凸显君王不积累德义的严重后果, 最后提出治国之道。)”——作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5.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第一段/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比较论证(第二段/事实论据) 6.魏徵“谏”的艺术体现在: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复杂的治国之道变得浅显易懂;2、贬低自己,抬高 对方;3、运用对比;4、最后指出治国之道。 【注释】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傲物:瞧不起人。黜恶:除去邪恶。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亏:有损于能克.终者盖寡:完成。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大兴土木。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题材:书信体驳论 2.艺术风格:柔中带刚 3.论事原则:运用儒家“名实相符”的原则(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不符)。 4.针对对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论点进行反驳。(驳论方法:驳论点。/论 证方法:演绎论证/采用:事实论据) 5.新法是“受命于人主”——侵官新法是“举先王之政”——生事 新法是“为天下理财”——征利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拒谏致怨——早料到的 6.盘庚迁都——(事实论据)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注释】 于反复 ..不宜鲁莽:书信往来。非特:不仅仅。拳拳:专诚恳切。 《今》大钊 1.总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2.背景:五四运动前夕,作为中国未来的青年一代,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悲观厌世。 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比喻性论据 4.第一个分论点引用耶曼所说的话,为引用论证(理论论据);第二个分论点讲宇宙大化,为演绎论证。 5.“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两个事例论据分别蕴含“忧患意识”和“牺牲精神”因为屈原的

大学语文B2 (3)

大学语文 B2 一、判断题 1、《蒹葭》是一首思慕和追寻恋人的情歌。() 答案:对 2、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标准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 答案:错 3、《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都是东汉时的著名诗人。() 答案:错 4、从象征的角度看,《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反封建的战士。()答案:对 5、欧阳修是《新五代史》的作者。() 答案:对 6、记叙只有主观性的记叙而无客观性的记叙。() 答案:错 7、何其芳是20世纪30年代重要诗派"现代派"的成员。() 答案:对 8、《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答案:对 9、散文《爱尔克的灯光》出现了三种意味的"灯光"。() 答案:对 10、花间词的主要功能是"助欢佐乐"。() 答案:对 11、和宋代的南戏不同,元杂剧中是所有脚色都可以演唱的。() 答案:错 12、革命样板戏总共有10个。() 答案:错 13、巴金的小说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 答案:对 14、律诗滥觞于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答案:错 15、南朝刘宋时期骈文的代表作家是颜延之、鲍照和范晔。() 答案:对 16、给朋友写信,为表示谦虚,抬头可以称愚兄,落款可以写贤弟。()答案:错 17、提出"不平则鸣"创作口号的是柳宗元。() 答案:错 18、山谷道人是黄庭坚的号。() 答案:对 19、宋代"说话人"有专门组织,称为"书会"或"雄辩社"。() 答案:对 20、《珠玉词》是晏殊的词集。() 答案:对 二、选择题 1、《牡丹亭·惊梦》的主人公是() A:杜十娘 B:崔莺莺 C:杜丽娘 D:李香君 答案: C 2、郭沫若的诗集是()。 A:《晨安》 B:《星空》

现代大学语文测试

单项选择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D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D.《诗经》 2.《诗经》所收录的诗歌时代是(B ) A.商朝至西周 B.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C.西周末年至战国 D.春秋至战国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 C ) A.《诗经》 B.《论语》 C.《蒹葭》 D.《关雎》 4.“关关雎鸠,在河之州”这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C ) A.赋 B.比 C.兴 D.风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的一句是(B ) A.惟有杜康 B.周公吐哺 C.青青子衿 D.乌鹊南飞 6.我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 ) A.曹植 B.陶渊明 C.谢灵运 D.王维 7.陶渊明诗歌的总体风格是( A ) A.平淡自然 B.新奇壮丽 C.沉郁顿挫 D.苍凉悲壮 8.被后人誉为“孤篇盖全唐”的诗作是( A ) A.《春江花月夜》 B.《代答闺梦还》 C.《将进酒》 D.《长恨歌》 9.李白,字太白,号( B ) A.放翁 B.青莲居士 C.香山居士 D.六一居士 10.李白因其作品飘逸豪放,被人誉为( D )

A.诗魂 B.诗史 C.诗圣 D.诗仙 11.杜甫因其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后人誉为( C ) A.诗佛 B.诗仙 C.诗史 D.诗鬼 12.杜甫诗歌的总体风格是( B ) A.豪放飘逸 B.沉郁顿挫 C.清新淡雅 D.生动活泼 13.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是( C ) A.李白 B.韩愈 C.白居易 D.柳宗元 14.下列作者不属于中唐的是( A ) A.岑参 B.韩愈 C.柳宗元 D.白居易 15.白居易,字乐天,号( A ) A.香山居士 B.青莲居士 C.放翁 D.六一居士 16.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是( B )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欧阳修 17.第一个大量创作长调慢词的词人是( A ) A.柳永 B.李煜 C.苏轼 D.陆游 18.宋代作家中,号称诗、书、画三绝的是( B ) 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辛弃疾 19.下列作家中被誉为豪放派代表的词人是( C ) A.李煜 B.柳永 C.苏轼D李清照. 20.苏轼,字子瞻,号( A )

大学语文目录1

【目录】王步高主编《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本)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立体化系列教材) 前言 一、诗经、楚辞 诗经·卫风·伯兮 诗经·王风·黍离 屈原《湘夫人》 二、先秦散文 论语·子路(节选) 庄子·山木 大学·大学之道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附录先秦散文选 三、秦汉文 李斯《谏逐客书》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四、汉魏六朝诗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曹操《蒿里行》 陶渊明《读山海经》 《西洲曲》 附录民生疾苦诗词历代田园诗历代田园词 五、汉魏六朝文 王粲《登楼赋》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六、初盛唐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王维《终南山》 高适《燕歌行》 附录隋及初唐诗选山水诗词·咏山山水诗词·咏水读《燕歌行》参考盛唐诗选隋唐边塞诗 七、李白 关山月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登金陵凤凰台 附录咏离情别绪诗词 八、杜甫 哀江头 月夜、蜀相、登岳阳楼 附录杜甫诗选咏月诗词 九、唐代散文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韩愈《祭十二郎文》 附录咏岁时节序(春、夏) 孝悌亲情诗文 十、中晚唐诗(上) 白居易《长恨歌》 附录中唐诗选(上) 闺怨爱情诗词 十一、中晚唐诗(下)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商隐《隋宫》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附录中唐诗选(下) 晚唐诗选怀古诗词咏音乐诗词刺世讽喻诗词 十二、唐五代词 李白《菩萨蛮》 温庭筠《更漏子》 韦庄《菩萨蛮》 冯延巳《鹊踏枝》 李煜《浪淘沙》 附录唐五代词选思乡怀归诗词 十三、北宋词 柳永《八声甘州》 欧阳修《踏莎行》 苏轼《江城子》、《临江仙·夜归临皋》 秦观《鹊桥仙》 附录北宋词选苏轼非黄州时期词苏轼贬黄州词宋金十大曲游子思妇诗词十四、宋诗 欧阳修《戏答元珍》 苏轼《初到黄州》 黄庭坚《寄黄几复》 陆游《关山月》、《书愤》 附录与“乌台诗案”有关的苏轼诗北宋诗选宋代其他爱国诗南宋诗选 十五、宋代散文 欧阳修《秋声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苏轼《留侯论》 附录咏史诗词选岁时节序(秋、冬) 十六、南宋词(上)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陆游《钗头凤》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青玉案·元夕》 附录南宋词选沈园诗词女性词渎王国维“三境界”说参考南宋其他豪放词南宋格律派词咏物诗词咏花诗词 十七、金元明清诗词

大学语文B2

大学语文B2 一、判断题 1、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语言冲淡、议论平实。() 答案:错 2、"易安体"指的是李清照词的风格。() 答案:对 3、《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中郑庄公的性格特征之一是处心积虑,卧薪尝胆。()答案:错 4、五代时期西蜀产生的词派是花间派。() 答案:对 5、《我与地坛》是王小波的知名作品。() 答案:错 6、从象征的角度看,《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时代的先觉者。() 答案:对 7、叶灵凤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答案:错 8、诗集《鱼目集》的作者是施蛰存。() 答案:错 9、《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结构线索是"乐-喜-悲"。() 答案:错 10、《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我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答案:对 11、老子是先秦时期最具思辨色彩的哲学家。() 答案:对 12、盛唐的两大诗人是李白和杜甫。() 答案:对 13、唐代小说的主要形式是传奇。() 答案:对 14、新闻中的调查式报道在写法上与事务文书调查报告相同。() 答案:错 15、《原野》和《日出》是田汉的戏剧作品。() 答案:错 16、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柳宗元、李翱。() 答案:错 17、"大王来何操"中的"何操"是宾语省略。() 答案:错 18、山谷道人是黄庭坚的号。() 答案:对 19、叶圣陶夸赞《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答案:对 20、唐宋人用"传奇"指称唐代的一种小说体裁。() 答案:对 二、选择题 1、"沛公安在?"的语法特点是()。 A:宾语前置

B:主语省略 C:谓语前置 D:谓语省略 答案: A 2、学术论文确定选题()。 A:应在研究的开始 B:应在研究的过程中或研究过程后 C:无须研究自己 D:无须研究读者 答案: B 3、下列作家属于两汉哲理论文作家的是()。 A:贾谊 B:桓宽 C:晁错 D:刘向 答案: B 4、下列不属于宋元讲史话本的一项是()。 A:《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B:《新编五代史平话》 C:《三分事略》 D:《大宋宣和遗事》 答案: A 5、以"乡下人"的视角和"人性"的标杆观照现实人生的小说家是()。 A:刘呐鸥 B:张资平 C:施蛰存 D:沈从文 答案: D 6、南朝民歌被称为()。 A:田园之歌 B:游牧之歌 C:都市之歌 D:争战之歌 答案: C 7、柳永的词集是()。 A:《阳春集》 B:《乐章集》 C:《珠玉词》 D:《淮海居士长短句》 答案: B 8、下列不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是()。 A:《自己的园地》 B:《雨天的书》 C:《朝花夕拾》 D:《泽泻集》 答案: C 9、《诗经·黍离》是一首()。

现代大学语文测试题(doc 6页)

单项选择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D) A.《大学》B.《中庸》C.《论语》D.《诗经》 2.《诗经》所收录的诗歌时代是(B) A.商朝至西周 B.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C.西周末年至战国 D.春秋至战国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C) A.《诗经》 B.《论语》 C.《蒹葭》 D.《关雎》 4.“关关雎鸠,在河之州”这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C)A.赋B.比C.兴D.风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的一句是(B) A.惟有杜康 B.周公吐哺 C.青青子衿 D.乌鹊南飞 6.我国古代xx派的开创者是(B) A.xx B.xx C.xx D.xx 7.xx诗歌的总体风格是(A) A.平淡自然 B.新奇壮丽 C.沉郁顿挫 D.苍凉悲壮 8.被后人誉为“孤篇盖全唐”的诗作是(A) A.《春江花月夜》 B.《代答闺梦还》 C.《将进酒》 D.《长恨歌》 9.xx,字太白,号(B) A.放翁 B.青莲居士 C.香山居士 D.六一居士 10.李白因其作品飘逸豪放,被人誉为(D) A.诗魂 B.诗史 C.xx D.诗仙 11.杜甫因其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后人誉为(C)

A.诗佛 B.诗仙 C.诗史 D.诗鬼 12.xx诗歌的总体风格是(B) A.豪放飘逸 B.沉郁顿挫 C.清新淡雅 D.生动活泼 13.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是(C) A.xx B.韩愈 C.xx D.xx 14.下列作者不属于中唐的是(A) A.xx B.韩愈 C.xx D.xx 15.xx,字xx,号(A) A.香山居士 B.青莲居士 C.放翁 D.六一居士 16.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是(B) A.李煜 B.xx C.xx D.xx 17.第一个大量创作长调慢词的词人是(A) A.xx B.李煜 C.xx D.陆游 18.宋代作家中,号称诗、书、画三绝的是(B) A.xx B.xx C.陆游 D.xx 19.下列作家中被誉为豪放派代表的词人是(C) A.李煜 B.xx C.xxDxx. 20.xx,字子瞻,号(A) A.东陂居士 B.香山居士 C.青莲居士 D.放翁 21.陆游,字务观,号(D) A.易安居士 B.香山居士 C.青莲居士 D.放翁

大学语文第3阶段练习题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大学语文》第八章至第十一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占10﹪) 1、余光中最负盛名的是乡愁诗,被称为“乡愁诗人”。---------------------------(对) 2、为老舍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剧作是《龙须沟》。---------------------(对) 3、杨沫的《青春之歌》可以看作是一部资本家的“革命成长史”。-----------------(错) 4、《论快乐》一文体现了杨绛知性散文的特征。---------------------------------(对) 5、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对) 6、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伤痕小说”,力图用现代意识探寻民族文化的得失,以及民族精神重建的可能性,主要作品有韩少功的《棋王》等。---------------------------(错) 7、林徽因是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她以女性的细腻而敏感的诗情,成功地表现了一代青年“沉沦的痛苦”与“苏醒的欢欣”。--------------------------------------------------(对) 8、丰子恺是性灵幽默的大师,他的散文有意超离现实,其宽广的文化视野以及幽默的兴味给现代散文增加了新的风格。-----------------------------------------------------(错) 9、1934年出版的《边城》是最能体现沈从文风格的传世之作。-------------------(对) 10、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作品,突出文化信息,引入人生和文化哲理的思考,被冠以“文化散文”的名目,吸引了大批读者,代表作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错)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占20﹪) 1、当代作家中只写短篇小说,在小说文体上的创造,影响了当代一些小说和散文作家的创作的是( C ) A.王蒙 B.汪曾祺 C.沈从文 D.贾平凹 2、特别看重读书市场效果的是( C ),思想内容驳杂,言情与性爱是常见题材。 A.“京派”小说 B.“社会剖析派”小说 C.“海派”小说 D.“左翼”小说 3、下列哪些作品集中,不属于鲁迅的杂文集的是( D ) A.《热风》 B.《花边文学》 C.《华盖集》 D.《朝花夕拾》 4、以下剧作,( C )不是属于曹禺创作的。 A.《日出》 B.《北京人》 C.《上海屋檐下》 D.《原野》

(完整版)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

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大学语文(第三版)

《大学语文(第三版)》2012年7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战时期诗人与战争的现实密切联系,在解放区出现了以"新歌谣"为特色的诗歌创作潮流,代表作有()。 A.《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 B.《兄妹开荒》和《夫妻识字》 C.《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 D.《逼上梁山》和《武松》 2.散文《黄昏》的作者是()。 A.朱自清B.戴望舒 C.何其芳D.张爱玲 、 3.被称为"临川四梦"作品分别是()。 A.《墙头马上》、《单刀会》、《汉宫秋》、《黄梁梦》 B.《窦娥冤》、《潇湘夜雨》、《秋胡戏妻》、《张生煮海》 C.《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D.《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4.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指()。 A.《幻灭》、《动摇》、《追求》B.《家》、《春》、《秋》 C.《雾》、《雨》、《电》D.《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5.《史记·项羽本纪》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A.以事件写人物B.重在写心理 @ C.重在写历史D.以人物表现哲理 6.《雷雨》中的蘩漪的身份是()。 A.周朴园的元配B.周朴园的继室 C.周朴园的女佣D.周朴园的外室 附: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A ~ 6.B 二、填空题 1.柳宗元的作品集是_____,他的游记文作品有_____等。 2.20世纪30到40年代先后结集为《旅途随笔》、《忆》、《短简》、《点滴》、《梦与醉》、《龙·虎·狗》、《废园外》等的作家是_____。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分为_____、_____两类。 4.田汉前期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等。 5.抗战爆发到4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优秀剧作,历史剧有郭沫若的_____、《虎符》、《高渐离》等战国剧系列、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等。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精华

(一):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8.<<答司马谏议书>>选自<<王临川集>>.本文属于书信体驳论文.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独特地成就,他的散文以见识高超,议论犀利,逻辑严谨,笔力雄健著称,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 9.<<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作品<<柳河东集>><<始得西山宴游记>>,属山水游记. 10.<<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题画记,也可看做文艺随笔,兼具悼念性记人散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被列为唐宋八大家,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江城子>>属小令,是悼忘之作. 苏轼是唐宋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词开豪放一派,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前赤壁赋>>是一篇文赋,即散文化的赋,文赋的主要形式特征:主客对答,抑客伸

大学语文—散文专题(大字体)

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专题 一、散文概说 1.散文文体: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杂文、随笔、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束缚及限制,为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甲骨文)。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写法自由、个性鲜明、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2.散文分类 (1)记叙散文——叙述、描写 (2)抒情散文——直抒胸臆 (3)议论散文——议论 (4)哲理散文——象征思维 3.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散文素有“美文”之称。 二、现当代散文概况 (一)初叶 1.前五四文学(1898——1917) 2.五四文学(1918——1921) 3.后五四文学(1921——1928) 4.革命文学(1928——1937) 五四文学期间,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的成就: (1)杂文(小品文): 梁启超、严复

大学语文之宋代散文电子教案

大学语文之宋代散文电子教案

宋代散文 〔总论〕 大明王世贞曰:“文至于隋唐而靡极矣,韩柳振之,曰敛华而实也;至于五代而冗极矣,欧苏振之,曰化腐而新也。然欧苏则有间焉,其流也使人畏难而好易。”又曰:“杨刘之文靡而俗,元之之文旨而弱,永叔之文雅而则,明允之文浑而劲,子瞻之文爽而俊,子固之文腴而满,介甫之文峭而洁,子由之文畅而平。”(〔明〕徐师曾《文章明辨序说》) 秦、汉以降,文与古殊,由简而繁,至南宋而文愈繁;由文而质,至南宋而文愈质。盖由简趋繁,由于骈文之废,故据事直书,不复简约其文词:由文趋质,由于语录之兴,故以语为文,不求自别于流俗。(刘师培《论文杂记》) 宋代之初,有柳开者,文以昌黎为宗。厥后苏舜钦、穆伯长、尹师鲁诸人,善治古文,效法昌黎,与欧阳修相唱和。而曾、王、三苏咸出欧阳之门,故每作一文,莫不法欧而宗韩。古文之体,至此大成。即两宋文人,亦以韩、欧为圭臬。试即唐、宋之文言之:韩、李之文,正谊明道,排斥异端,欧、曾继之,以文载道,儒家之文也。子厚之文,善言事物之情,出以形容之词,而知人论世,复能探原立论,核刻深,名家之文也。明允之文,最喜论兵,谋深虑远,排兀雄奇,兵家之文也。子瞻之文,以粲花之舌,运捭阖之词,往复卷舒,一如意中所欲出,而属词比事,翻空易奇,纵横家之文也。介甫之文,侈言法制,因时制宜,而文辞奇峭,推阐入深,法家之文也。立言不朽,此之谓与。(刘师培《论文杂记》) 欧阳修 〔集评〕 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愈之后三百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自欧阳子之存,世之不说者哗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欧阳子论大道

大学语文试题一

大学语文试题一 单选(每题2分) 1、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毛、韩四家,东汉以后,其中三家先后亡佚,仍然存在的只有()毛诗 2、《陌上桑》中诗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用来表现罗敷的美属于()侧面描写 3、在我国先秦历史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是:()《左传》 4、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的人是()孟子 5、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豪放飘逸 6、李长吉体是指哪位作家所形成的独特诗风?()李贺 7、被称为唐代词人之冠的作家是()温庭筠 8、辛弃疾《摸鱼儿》中有这样一句话"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此句话的寓意 是()表现了作者对日渐衰落的国事的关切与忧虑 9、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是()元稹 10、《前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 11、下列元杂剧作品不属于历史剧题材范围的是()《窦娥冤》 12、戏曲《西厢记》表现的是()崔莺莺和张生冲破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故事 13、中国小说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轨迹清晰 14、下列代表了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15、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 16、现代诗歌流派中强调"纯诗"理念,力求将东西方诗歌审美艺术融为一体,并且重视诗 的思维诗的情绪诗的内在韵律,而不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外在的格律形式的是()现代派 17、下列不属于现代文学散文集中发表的刊物是()《燕山夜话》 18、1906年,李叔同等人受日本的欧化戏剧影响,在东京成立春柳社,成为中国最早的新式戏剧社团,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的该剧团公演的剧目是()《黑奴吁天录》 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20、王安忆的"三恋"不包括()《倾城之恋》 判断(每题2分) 1、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商代,终于出现了题材成熟、内容丰富、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错误 2、《古诗十九首》经萧统定名,其中绝大多数诗歌是他的诗作。错误 3、《左传》主要记载了当时游说权谋之士的斗争、谋划和说辞。错误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正确 5、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诗风得"诗圣"之名。正确 6、初唐时期的"上官体"的主要特征是继承了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传统。错误 7、词作为一种文体,是指依唐代流行的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正确 8、秦观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错误 9、唐宋两代的古文运动继承了秦汉散文和六朝骈文这两份遗产,集以往散文之大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正确 10、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记叙和议论都紧紧围绕着赞颂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而展开。正确 11、孔尚任以"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为宗旨,创作出了著名戏曲《桃花扇》。正确

大学语文(1)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4 )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以外的文科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学好、用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综合性民族文化素质,提高本国语文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它以选文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综合效应。增进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鉴赏分析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先秦文学 【教学要求】 通过对先秦诗歌与散文的学习,了解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与浪漫 主义源头,并对中国古代散文知识有所了解,在具体篇目的分析中,了解 先秦文学在思想及艺术上的特点。 【教学内容】(打*者为精读课文,下同) ★1、《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及诗经六艺:按音乐分类,分为风、雅、颂;基本表现手法:赋、比、兴。 关于本文主题的两种说法及在结构上的特点:反复咏叹,有回环往复之妙2、《离骚》 了解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 代表作品《离骚》是长篇政治抒情诗。 诗骚”并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子产论政宽猛》 了解先秦散文相关知识,先秦文学是我国散文史上第一次高潮,主要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 《左传》关于记事的特点;本文的主题思想及在组材、剪裁方面的技巧 ★ 4、《国语·叔向贺贫》 关于《左传》与《国语》的比较;关于本文主题的古为今用 (二)秦汉文学

【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汉乐府,汉赋的流变,司马迁的〈史记〉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具体篇目的学习,了解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的美感。 【教学内容】 ★1、《归田赋》 了解汉赋的流变;克服字词句理解上的困难;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 情;通过艺术特点的介绍,了解汉小赋的艺术特点。 ★2、《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的由来及思想内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行行重行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教学要求】 了解曹氏文学与建安风骨;理解陶渊明的艺术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与影响,了解这一时期文学理论及小说创作上的重大成就。通过具体篇 目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特点。 【教学内容】 ★1、《蒿里行》 《蒿里行》的写作背景;《蒿里行》的主题及艺术特点;表现曹操诗歌的“古直悲凉”的风格。 ★2、《西洲曲》 《西洲曲》的主题;《西洲曲》的艺术特点:四句一换韵,似绝句数首,攒簇而成,顶真、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唐代文学 【教学要求】 了解唐朝时代特精神对文学的影响,理解为何在唐代诗歌发展到一个 高峰,通过具体作品的阅读,了解唐诗在思想艺术的极高成就;了解唐代 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通过唐代散文的阅读,理解古文运动的 主要精神。 【教学内容】 ★1、《春江花月夜》 了解本文作者的宇宙观人生观;体会情景合一的艺术美感;体会“孤篇压

(专升本)大学语文—考点共11页

大学语文—考点 一、议论文 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的记言散文。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记言为主,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具体来说,他提倡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他主张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2.《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 本文中“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秋水》选自《庄子·秋水》。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思想家,庄子与老子同属道家学派,合称为“老庄”。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4.《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所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末期,因此对“礼崩乐坏”的情状极端不满,对大同(天下为公)、小康(天下为家)社会的美好憧憬。 5.《谏逐客书》——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章,也是一篇论说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秦代散文作家的代表人物。 作品有《谏逐客书》、《泰山刻石文》、《琅琊台刻石文》。 背诵名句: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6.《陈情表》选自李善注《文选》。是西晋时李密给武帝的奏疏。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奏议一类,是臣民对君主陈请事情的文书。 李密,字令伯,一名虔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是一篇序文,也是一篇史论典范。 五代:唐后宋前的五个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著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称六一居士。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韩愈<唐>、柳宗元<唐>/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宋> 散文名篇:《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 清沈德潜评此文云:“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8.《答司马谏议书》 (一)作者:王安石(北宋),字介甫,晚年号半山;诗文革新运动的有力推动者,唐宋八 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二)文体:书信体的驳论文 (三)驳论方法:驳论点 (四)写作背景:王安石出任宰相,推行新法时,右谏议大夫司马光强烈反对,并指责他“侵 官、生事、征利”,王便写了此信一一驳斥,表现了政治家严正、刚毅、 果断的风度。 (五)艺术特点:1.理直气壮,简劲有力。(字数对比、四个“不为”、态度坚定) 2.语言委婉有礼,却柔中寓刚。(书信礼仪、谈到具体问题旗帜鲜明) 9.《论毅力》 (一)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本文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