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脑卒中

【概述】

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社经阻滞(或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行为心理治疗;

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5、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

6、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的防治等。

二、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协调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辅助器具使用评价,上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

2、精神心理评价: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

3、语言、吞咽功能评价: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凝存在失语症和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二)康复治疗规范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血管舒缩性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牵伸训练、呼吸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功、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等.

(2)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超短波疗法、气压治疗、电磁波疗法、直流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

(3)水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等。

2.作业治疗

(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

练,严重病人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以提高认知能力,有条件的音位可进行电脑辅助认知训练等。

(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失用症训练,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辨认、图形辨认、图像辨认训练和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得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认和器具,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早期可在床边进行平衡、进食、穿衣、转移等训练,情况允许尽量到治疗室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平衡、进食、穿衣、转移、步行、入厕、洗澡、个人卫生等方面,并在患者实际生活环境中或尽量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进行训练.

(4)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功,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的灵活性和实用功能。

(5)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3、语言治疗:对构音障碍者进行构音训练、发音训练、交流能功训练等,存在失语症的患者需进行听、说、读、写、计算、交流能力等内容的语言训练。部份患者需进行摄食—吞咽训练等。存在言语失用者需首选进行针对性训练.

4、中医康治疗

(1)针刺治疗:采取分期治疗和辨证治疗相结合,取穴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

(2)推拿治疗:一般在中风后二周开始推拿治疗,以益气血、通经络、调补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以滚、按、揉、搓、擦等为主.

(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头皮针、水针、穴位注射、火罐、中药治疗等。

5。辅助技术

早期或严重病例需配置普通轮椅,足下垂或内翻患者需配置踝足矫形器,膝关节不稳定者需配置膝踝足矫形器,平衡障碍患者需配置四脚杖或手杖,手功能障碍者需配置必要的生活自助器具如进食自助具等,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可使用肩托,部份患者需使用手功能位矫形器或抗痉挛矫形器.

(三)康复护理规范

1。康复护理评估

包括皮肤状况、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评分、安全危险因素、二便功能、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2.康复护理

(1)体位护理:良肢位摆放、体位变换、体位转移等;

(2)膀胱与肠道功能训练、二便管理;

(3)康复延伸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师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肌力、日常生活活动(ADL)、站立步行、吞咽、语言交流等延续性训练.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继发性损伤的护理,各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肩痛、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尿失禁护理,预防深静脉栓塞、关节挛缩及用综合症的护理等.

3.心理护理、家庭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三、职业社会康复规范

(一)职业康复

1。职业康复评价

进行工伤职工职业调查、就业意愿评估、工作需求分析、主动用力一致性评估、工作模拟评估、现场工作分析评估。

2.职业康复

根据不同的损伤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康复方案,四肢瘫患者可利用上肢残余功能,以个体化的技能培训为主,必要时须借助辅助器具或改良设备;截瘫患者按需要进行工作耐力训练、技能培训、就业选配等职业康复训练.

(1)职业咨询:协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订潜在的工作目标。

(2)就业选配:根据患者的残疾程度、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兴趣、教育、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选配合适的工作。

(3)技能培训:具体可根据患者认知、躯体功能状况及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电脑操作训练班、手工艺制作培训班等.

(二)社会康复

1.社会康复评价

行为评价、伤后应激障碍评价、社会功能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社区独立生活技能进行评估、家居环境评估.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家居环境评估。

2.社会康复

主要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进行,由个案管理员(社会工作者或康复治疗师)对工伤职工提供由入院开始直至回归工作岗位或社区生活的全程个案服务。

(1)康复辅导:采取“一对一"或“小组”治疗的形式,对工伤职工进行包括工伤保险政策、合理康复目标的建立、伤残适应、压力纾缓、与雇主关系及家庭关系等的咨询和辅导。

(2)社区资源使用指导:包括向工伤职工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有关的服务信息、社区医疗、社区支援网络的使用等。

(3)长期病患照顾者指导:主要针对长期病患照顾者的情绪压力纾缓、对工伤职工伤残的适应、家庭康复技巧及家庭护理等的指导。

(4)家庭康复技巧指导:一般在工伤职工出院前制订,根据工伤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计划与具体技术的指导。其有别于在康复机构中由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计划及技术。

(5)加减环境无障碍改造指导:由个案管理员协同作业治疗师或康复工程师提供咨询或指导,根据工伤职工的身体功能,对其家居和周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尽量消除工伤职工家居和社区生活的物理障碍.

(6)家庭财政安排与未来生计指导:协助工伤职工及家人合理安排家庭财政,探讨家庭未来生计,使工伤职工及家人有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对将来的生活做出调整和安排。提高他们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

(7)工作安置协调指导:在工伤职工能够返回工作岗位前,与其雇主联系协商,对工伤职工原工作场所包括工作环境、岗位安排、同事关系等进行评估、协调,为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做准备,在出院后继续跟进,直至其适应工作岗位。或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后的2—3周内到其工作场所给予指导,协助其适应工作岗位.

(8)重返社区跟进协调指导:包括与工伤职工、其家庭成员、劳动保障经办部门、社区、残疾人互助小组等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协助患者适应社区生活.

四、康复出院标准

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1、已达到康复住院时限。

2、无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控制.

3、已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颅脑损伤

【概述】

和平时期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厂矿事故;自然灾害,坠落、跌倒、爆炸、火器伤以及各种钝利器对头部的伤害。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合并存在。预防和对症治疗各种外伤后并发症,高压氧,功能锻炼,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恢复,精神心理治疗。

截瘫

【概述】

一、康复住院标准

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2、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康复住院时限

颈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6个月。

胸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4个月。

腰髓损伤、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2个月.

患者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临床表现】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膀胱镜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泌尿系造影检查

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

3、膀胱容量测定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4、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

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1、中医特色康复治疗

(1)针刺治疗:以疏通督脉为原则,选损伤平面上下2—3个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以及肢体阳明经穴为主,并辨证加减。

1)气虚血瘀: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通畅,正气得

以扶助,使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取手足阳经穴位,以达调和经脉、滋生气血作用.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躯干:脾俞。

2)肝肾亏虚证型:滋养肝肾,通经活络.一般刺病侧穴位,病程较久者先刺健侧,后刺患侧,即补健侧、泻患侧。取穴:百会、肾俞、太溪、悬钟

脑为髓海,督脉入络于脑,取百会调气血以荣脑髓,肾俞、太溪俞原相配,补肾益髓,悬钟为髓之会,益髓健脑。

(2)推拿治疗:以疏通督脉、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久病多用补法,手法宜轻,

2、延续性临床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等。

二、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脊髓损伤ASIA标准评分、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牵张反射评价、平衡功能评价、肢体形态评价、疼痛评价、上肢功能评价(四肢瘫患者适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功能独立程度评价、泌尿功能评价、性功能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2、精神心理评价

情绪评价、人格评价等.

(二)康复治疗规范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

A、胸1以上平面脊髓损伤(四肢瘫)

急性期主要进行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肌肉牵伸、上肢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呼吸训练等。

早期康复阶段主要进行血管舒缩训练(包括由仰卧至坐起,由床边坐至坐轮椅,向倾斜床过渡等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训练、垫上平衡训练、轮椅上的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包括床至轮椅和轮椅至床的转移训练)、同时继续进行关节被动运动、肌肉牵伸、上肢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呼吸训练。

康复后期除了继续进行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转移训练以外,主要进行轮椅操作训练、站立训练(通过电动起立床、辅助器具和治疗师的帮助).

B、胸1及胸1以下平面脊髓损伤(截瘫)

急性期主要进行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肌肉牵伸、躯干残存肌肉和双上肢的肌力训练、呼吸训练等。

早期康复阶段主要进行血管舒缩训练(包括由仰卧至坐起,由床边坐至坐轮椅,向倾斜床过渡等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训练、垫上平衡训练、轮椅上的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包括床至轮椅、轮椅至床的转移、轮椅到凳或凳到轮椅的转移、轮椅到地和地到轮椅的转移)、轮椅操作训练、同时继续进行关节被动运动、肌肉牵伸、躯干残存肌肉和双上肢的肌力训练、呼吸训练。

康复后期除了继续进行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转移训练以外,主要进行站立训练(通过辅助器具或治疗师的帮助)、步行训练(借助重心转移式步行矫形器RGO、膝踝足KAFO或踝足矫形器AFO等)、耐力增强后可以进行跨越障碍,上下台阶,摔倒及摔倒后起立等训练。(2)物理因子治疗:

早期:选用超短波疗法、气压治疗、磁疗法、直流电疗法等,

循经走行,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吸收,消除局部水肿,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中期:红外线、蜡疗、生物反馈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等。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热疗可促进气血运行,气血循经走行,则运行通畅,故上述疗法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淤血阻滞经络,降低肌张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恢复期:选用紫外线、激光、红外线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压疮的预防和治疗。

2、作业治疗

(1)床边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行床边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内容包括床上翻身、坐位平衡、进食、修饰.

(2)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首先进行床上翻身及坐位平衡训练,当可独立维持坐位并独立翻身时进行卧位到坐位转移训练,同时加强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到达或接近II级后可进行轮椅与床、厕座、椅之间的转移训练和穿衣训练、入厕训练、洗澡训练。

(3)轮椅训练:进行轮椅上减压、平地驱动、转移训练(轮椅与床、椅、厕座、浴缸、交通工具等的转移),上肢功能比较好的患者进行上下斜坡训练,截瘫患者需进行大轮平衡技术训练.

(4)上肢功能训练:强化截瘫患者上肢肌力和增强四肢瘫患者上肢的残存肌力、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ROM),四肢瘫患者进行手灵活性训练。

(5)耐力训练:进行必要的耐力训练,四肢瘫患者还需要进行呼吸训练。

(6)辅助器具配置及使用训练:配置辅助器具并对患者进行辅助器具使用训练。

(7)功能训练指导: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家居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三、康复恢复的预期目标

(1)颈髓损伤:根据患者功能情况选配高靠背轮椅或普通轮椅,上颈髓损伤可选配电动轮椅.早期活动时可配戴颈托,对需要的患者可配置手功能位矫形器、踝足矫形器(AFO)等,多数患者需要进食、穿衣、打电话、书写等自助具,座便器、洗澡椅可根据情况选用。

(2)胸1-4脊髓损伤:常规配置普通轮椅、座便器、洗澡椅、拾物器。符合条件者可配备截瘫步行矫形器(RGO等)或髋膝踝足矫形器(HKAFO),配合助行架、拐杖、腰围等进行治疗性站立和步行.多数患者夜间需要踝足矫形器(AFO)维持足部功能位。

(3)胸5—腰2脊髓损伤: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截瘫步行矫形器(RGO)或膝踝足矫形器(KAFO)配合步行架、拐杖、腰围等进行功能性步行,夜间使用踝足矫形器(AFO)维持足部功能位。轮椅、座便器、洗澡椅可根据情况选用。

(4)腰3及以下脊髓损伤:多数应用踝足矫形器(AFO)、四脚拐或手杖等可独立步行,但部分患者仍需要轮椅、座便器、洗澡椅.

四、康复出院标准

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1、已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2、无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控制。

3、回归家庭或社区的条件已成熟.

周围神经损伤

【概述】

康复住院标准经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1—2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

1、合并骨折者,X线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

2、无社经卡压现象或筋膜腔综合症;

3、暂无再次手术探查治疗指征;

4、合并软组织损伤已基本愈合;

5、无其它康复禁忌证;

6、近期不适宜做神经移植手术,需康复训练。

【临床表现】

1、伤部检查检查有无伤口,如有伤口,应检查其范围和深度、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有无

感染。查明枪弹伤或弹片伤的径路,有无血管伤、骨折或脱臼等。如伤口已愈合,观察瘢痕情况和有无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形成等.

2、肢体姿势观察肢体有无畸形。桡神经伤有腕下垂;尺神经伤有爪状手 ,即第4、5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正中神经伤有猿手;腓总神经伤有足下垂等。如时间过久,因对抗肌肉失去平衡,可发生关节挛缩等改变.

3、运动功能的检查根据肌肉瘫痪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用六级法区分肌力。0级——无肌肉收缩;1级——肌肉稍有收缩;2级——不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3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但不能加任何阻力;4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并加一定阻力,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5级——正常。周围神经损伤引起肌肉软瘫,失去张力,有进行性肌肉萎缩。依神经损伤程度不同,肌力有上述区别,在神经恢复过程中,肌萎缩逐渐消失,如坚持锻炼可有不断进步。

4、感觉功能的检查检查痛觉、触觉、温觉、两点区别觉及其改变范围,判断神经损伤程度.一般检查痛觉及触觉即可。注意感觉供给区为单一神经或其它神经供给重叠,可与健侧皮肤比较.实物感与浅触觉为精细感觉,痛觉与深触觉为粗感觉。神经修复后,粗感觉恢复较早较好.感觉功能障碍亦可用六级法区别其程度:0级-—完全无感觉;1级——深痛觉存在;2级——有痛觉及部分触觉;3级——痛觉和触觉完全;4级——痛、触觉完全,且有两点区别觉,惟距离较大;5级——感觉完全正常。

5、营养改变神经损伤后,支配区的皮肤发冷、无汗、光滑、萎缩。坐骨神经伤常发生足底压疮,足部冻伤。无汗或少汗区一般符合感觉消失范围。可作出汗试验,常用的方法有:

(1)碘—淀粉试验:在手指掌侧涂2%碘溶液,干后涂抹一层淀粉 ,然后用灯烤,或饮热水后适当运动使病人出汗 , 出汗后变为兰色。

(2)茚三酮(Ninhyd ri n)指印试验;将患指或趾在干净纸上按一指印(亦可在热饮发汗后再按)。用铅笔画出手指足趾范围,然后投入1%茚三酮溶液中。如有汗液即可在指印处显出点状指纹。用硝酸溶液浸泡固定,可长期保存。因汗中含有多种氨基酸,遇茚三酮后变为紫色。通过多次检查对比,可观察神经恢复情况.

6、反射根据肌肉瘫痪情况,腱反射消失或减退。

7、神经近侧断端有假性神经瘤 ,常有剧烈疼痛和触痛,触痛放散至该神经支配区。

8、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当神经损伤后或损伤神经修复后,在损伤平面或神经

生长所达到的部位,轻叩神经,即发生该神经分布区放射性麻痛,称Tinel征阳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

(二)选择性检查

1、胸片检查

适应症: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或伤后长期卧床不起者。

2、神经电生理检查: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F波、H反射等。

适应症:需进一步了解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性质及了解治疗的改善情况等。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药物对症治疗等。

2、中医中药治疗。

3、经康复治疗后需手术探查或神经移植等。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水肿:药物及理疗,并预以抬高患者肢、温泉浴、弹力绷带及压力衣的应用、向心性按摩等治疗。

2、挛缩:水疗、患者肢主动及被动活动,必要时配带矫形器等.

3、继发性损伤(感觉丧失部位的烫伤、肌无力导导致的意外损伤):抗感染药物、理疗(超短波、紫外线、激光等).

4、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采取药物和神经阻滞术等。

5、晚期畸形后的矫形手术或功能重建手术。

二、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协调评价、平衡功能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辅助器具使用评价;上肢功能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功能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

2、精神心理评价:进行人格评价、情绪评价。

(二)康复治疗规范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主要进行主被动运动、牵伸、肌力及耐力训练、感觉功能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物理因子治疗:

消炎消肿:选用热敷、蜡疗、红外线、电光浴、超短波、电磁波等。

促进组织再生:选用直流电离子导入、超短波、超声波生物反馈、激光治疗等,

廷缓肌萎缩:选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等.

(3)水疗: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水中运动治疗.

2、作业治疗

(1)感觉训练:对感觉过敏者进行脱敏训练,对感觉缺失者进行感觉再教育和再训练。

(2)上肢功能训练:上肢功能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对存在ADL功能障碍者进行ADL功能训练和家务劳动训练.

3、中医康复治疗

(1)针刺治疗:以选取损伤经络穴为主,循经取穴,配合止痛活血、通经活络等作用的穴位。

(2)推拿治疗:以祛瘀消肿、通经活络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

(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火罐、中药治疗等。

4、辅助技术

(1)矫形器:根据损伤情况,主要运用功能位矫形器、固定用静态矫形器、功能训练用动态矫形器等.

(2)其它辅助器具:下肢神经损伤者常用腋杖、肘杖、手杖等,部份患者需使用轮椅、座便器、洗澡椅等。

(三)康复护理规范

1、康复护理评估

包括皮肤状况、感觉障碍情况、疼痛程度、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对伤病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等。

2、康复护理

(1)体位护理:根据神经损伤的性质和部位预以良肢位摆放、保持肢体功能位。

(2)康复延伸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师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肌力、感觉、日常生活活动(ADL)等延续性训练。

(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继发性损伤的护理(如摔伤、烫伤等);预防关节挛缩及废用综合症的护理;周围循环障碍、肢体肿胀、疼痛的预防和护理等。

3、心理护理、家庭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三、职业社会康复规范

(一)职业康复

1、职业康复评价

常规进行功能性能力评估,轻度和部份中度脑卒患者有工作能力者需要进行工伤职工职业调查、就业意愿评估、工作需求分析、功能性能力评估、工作模拟评估、现场工作分析评估。

2、职业康复

职业咨询、工作强化训练、工作协调性训练、就业选配、技能培训、工作适应与调整等。(二)社会康复

1、社会康复评价

伤后应激障碍评价、社会功能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社区独立生活技能进行评估。

2、社会康复

主要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进行,由个案管理员(社会工作者或康复治疗师)对工伤职工提供由入院开始直至回归工作岗位或社区生活的全程个案服务。

(1)康复辅导:采取“一对一”或“小组”治疗的形式,对工伤职工进行包括工伤保险政策、合理康复目标的建立、伤残适应、压力纾缓、与雇主关系及家庭关系等的咨询和辅导。

(2)社区资源使用指导:包括向工伤职工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有关的服务信息、社区医疗、社区支援网络的使用等。

(3)家庭康复技巧指导:一般在工伤职工出院前制订,根据工伤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计划与具体技术的指导。其有别于在康复机构中由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计划及技术。

(4)工作安置协调指导:在工伤职工能够返回工作岗位前,与其雇主联系协商,对工伤职工原工作场所包括工作环境、岗位安排、同事关系等进行评估、协调,为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做准备,在出院后继续跟进,直至其适应工作岗位。或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后的2-3周内到其工作场所给予指导,协助其适应工作岗位.

(5)重返社区跟进协调指导:包括与工伤职工、其家庭成员、劳动保障经办部门、社区、残疾人互助小组等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协助患者适应社区生活。

四、康复出院标准

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1、已达到康复住院时限。

2、无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控制。

3、经综合康复治疗,已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临床表现】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

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片常可见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腰椎CT扫描和磁共振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诊断】

一、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中医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2、风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紧或濡缓。3、风湿热型:腰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

劳累更甚,卧则减轻。阳虚者舌淡脉沉细,阴虚者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鉴别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1、梨状肌综合症: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无腰痛和脊柱侧弯等表现,疼痛主要在臀部及下肢,检查梨状肌局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前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2、腰椎后关节紊乱:此病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厘米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但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

3、增生性脊柱炎:本病发病年龄大,病程缓慢,腰腿痛受寒湿、劳累后加重,疼痛点广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腱反射无异常。X线检查可见椎间盘变窄,椎体前后缘有明显的骨质增生.

4、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CT或MRI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5、腰椎结核: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6、椎体转移瘤:疼痛进行性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X线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7、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

1、痿证: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一般无疼痛。

2、腰痛:以腰部疼痛为主症,一般无下肢痛。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卧硬板床休息可以减轻炎症、避免损伤加重,活动时可以佩戴腰围。

2、缓解期逐步开始腰腹肌训练,注意避免腰椎过度屈曲或过伸.每日2~3组,每组10~15次,每次持续5~10秒。

(1)半桥训练:仰卧位,以头和双足为支撑点,使得臀部抬离床面.力量不足时,还可辅以双手支撑。

(2)背飞训练:俯卧位,以腹部为支撑点,上肢背与身后,胸和双下肢同时抬起离床,形如飞燕,也称为“飞燕式”。

(3)后伸训练:俯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交替向上尽力抬起。

(二)、西医治疗:

1、牵引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持续或间断电动牵引。

2、物理治疗:可选用超短波、红外线、中频、低频电等。

3、可选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尼美舒利0.1口服,一日二次、维生素B1 100mg、B12 0。5mg各1支肌肉注射,一日一次,连续10天,辅助治疗。

4、局部封闭:对局部压痛点以泼尼松龙25mg加VitB12 0。5mg注射治疗,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5、经正规系统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或中央型突出压迫脊髓引起大小便障碍、下肢瘫痪者,应作手术治疗。

(三)、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治以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等,针刺得气后加电,连续波,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行下一疗程。

2、一般推拿治疗:治以舒经通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理经整复。

取穴及部位: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丘墟及腰臀和下肢后外侧。

操作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按、揉手法在患者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和下肢后侧施术3—5分钟,以腰部为重点。然后医者用双手掌重叠用力,沿脊柱有上至下按压腰骶部,反复2-3遍。再用拇指或肘尖点压腰阳关、肾俞、居髎、环跳、委中及阿是穴,以解痉止痛。然后在助手配合拔伸牵引的情况下,用拇指顶推或肘尖按压患处(与突出物方向相反).患者侧卧位,医者用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

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拿、揉、弹拨手法沿腰部及患侧坐骨神经分布区施术3—5分钟,然后擦热患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行下一疗程.

3、对于针灸或一般推拿治疗效果不佳的青壮年患者,选用多方位牵引下手法复位或硬脊膜外麻醉下大推拿治疗。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临床表现】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 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详细完整版)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前评估 1.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疾病、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2.进行功能评定,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3.结合影像学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 二、制定康复治疗目标 1.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并制定具体可行的治疗目标。 2.目标应明确、可量化,考虑到患者的个人特点和潜力。 三、康复治疗方法 1.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2.康复治疗方法应综合运用,灵活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3.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疗效,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

案。 四、康复团队协作 1.康复医学科应建立专业的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2.团队成员应密切协作,定期开展康复讨论和评估,制定综合治疗计划。 3.康复团队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五、应用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 1.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应用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如假肢、矫形器、助听器等。 2.对于需要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评估和配备,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指导和康复训练。 六、康复效果评估和记录 1.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包括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的指标。 2.康复效果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计划。

以上是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的详细完整版。康复医学科致力于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综合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康复团队的协作工作,应用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定期评估和记录康复效果,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康复服务。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里瘫之阳早格格创做 里瘫(心涡,心癖)是指颈乳突里神经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慢性周围性里瘫.属西医的里神经炎. 一诊疗尺度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量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痛痛或者里部没有适等前驱症状.慢性或者亚慢性收病,出现一侧(奇为二侧)周围性里瘫,陪舌前2、3味觉障碍,少量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心眼正斜为主要特性.慢性收火,患正里部表情肌瘫痪,眼睑关合没有齐,额纹缩小或者消得,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得,心角下垂正背健侧,病侧没有克没有及皱眉、蹙额、关目、露齿、饱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痛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者消得,听觉过敏或者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暂,可果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心角反牵背患侧,甚则出现里肌痉挛,产死“倒错”局里. (三)鉴别诊疗: 本病需与中枢性里瘫相鉴别,中枢性里瘫表示为一侧心角正斜,而眼睛及其以上没有受做用,多陪随一侧肢体偏偏瘫. 二,治疗

与穴: ①主穴:攒竹、阳黑,丝竹空、太阳,四黑,天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艰易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正斜加火沟;颏唇沟正斜加启浆.回复期加脚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支配:里部腧穴均止仄补仄泻法,回复期可加灸法;正在慢性期,里部穴位脚法没有宜过重,肢体近端的腧穴止泻法且脚法宜重;正在回复期,合谷止仄补仄泻法,脚三里真止补法. ⑵电针:与阳黑、丝竹空、顴髎、天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于性最强的治疗脚法之一,早期可革新血循环,统造炎症死少,与消局部神经火肿;后期可革新神经管养,普及神经镇静性,促进神经功能回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功夫里部应防止风热,戴心罩,注意保温;忌食辛、香、燥、辣之品;果眼睑关合没有齐,需要时应戴眼罩,每日面眼药火2—3次,以防止熏染.自尔锻炼:如干毛巾热敷、表情动做及咀嚼训练等. 二中风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课件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约70%的病人有腰部受伤史。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 临床表现 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外侧,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随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或弯腰而加剧,休息时好转,整个患病过程有明显间歇性。 2.局部压痛,在腰4.5或腰5骶1的棘突间中线旁或中线有深部压痛,并常沿坐骨神经支配区放射。 3.腰部僵直,生理前凸平直,可出现脊柱侧凸,骶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5.下肢的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有改变,严重者有肌肉萎缩。 诊断依据 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局部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4.腰部生理曲度平直,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受限。 5.下肢感觉,肌力与腱反射有改变。 6.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 7.椎管造影显示脊髓有压迫。 8.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 9.核磁共振影像(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原则 1.完全卧床休息。 2.骨盆牵引。 3.推拿按摩。 4.封闭疗法。

5.药物治疗(消炎痛等)。 6.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早期症状轻病例,以保守疗法为主。 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或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或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行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二、颈椎病 疾病简介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疾病分类 (1)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 (2) 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颈椎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有的以上肢开始发病,向下肢发展;有的以下肢开始发病,向上肢发展。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 (3) 椎动脉型: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常伴有头晕、黑朦等症状,与颈部旋转有关。

康复科诊疗规范

康复科诊疗规范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康复科诊疗规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康复科诊疗规范的全部内容。

康复科诊疗规范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急性期急性期是指发病两周以内. 1.康复评定 选择的量表包括意识状态的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如果发现存在抑郁以及运动、感觉、认知、交流和吞咽功能缺损,由来自康复治疗小组的相应医师进行评定。2。康复方案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治疗.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早期床上活动(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康复训练。避免患侧肢体输液.在药物的使用不排除同时发挥传统康复方法的优势,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针刺、指针、鼻饲中药等治疗。(二)软瘫期1。康复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首选Brunnstrom评价法、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首选Barthel指数量表.此外,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选择相关评定内容,如认知功能的评定包括失认症、失用症评定等;在康复训练中还应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免过度疲劳,必要时可进行心肺功能评定。此期可以进行肌力评定,但须注意防止评定的姿势和方法引发痉挛的出现. 2.康复方案 此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Ⅰ~Ⅱ级。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同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1)巨刺法 本期的传统康复治疗首选巨刺法即健侧取穴的方法,利用健侧经气,在针刺刺激下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之真气,共同驱除同经之邪气,使瘫侧受损的功能得以恢复,潜在的运动能力得以发挥。这种刺激健侧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标准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标准 一、康复医治标准康复医治的时刻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那么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能够够开展康复医治。一样的脑梗死,当天能够开展康复预防医治大面积脑梗死、较严峻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踊跃操纵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展康复预防医治,一样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场康复预防医治开展康复医治晚,康复结局差,归并症多。一样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医治仍有利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抵达出院时刻,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显现并发症需住院医治,经申请批准后能够适当延长住院时刻。 三、临床检查标准 〔一〕一样检查 一、三大常规检查。 二、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五、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

形,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看颅内压力转变时。 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适应征:需了解是不是有颅内血管狭小、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给情形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显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辨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转变,有加重迹象时;③归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形需要进展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五、诱发电位检查。适应征:需辨别诊断及判定预后时。 六、心脏彩色B超、颈部彩色B超检查。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消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形,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运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珍贵检查。 四、临床医治标准 〔一〕临床常规医治 一、根底病医治: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医治。 二、延续性临床医治:调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 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

康复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 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适应症: 扭挫伤、肌肉劳损、血肿、肩周炎、术后浸润、术后粘连、慢性溃疡、前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是一门针对人类的机能障碍和丧失进行康复治疗的学科。在康复科的诊 疗中,常见病有哪些?治疗常规是怎样的?下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常见病 中风后偏瘫 中风后偏瘫是指中风患者在脑部出血或者缺血的情况下,导致身体半边肢体发 生肌肉萎缩、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典型的表现是面部、口、舌和肢体的偏瘫。治疗中,护理和康复治疗都非常关键。康复中心为患者提供病史资料、测定患者意识和认知能力、进行物理治疗、开展肢体活动以及执行语言和吞咽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指因脊髓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骨盆等肢体的无力、麻木等状况。 在康复治疗中,首要工作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障碍性症状,同时,鼓励病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帮助其逐渐恢复体力和体能。 脑外伤 脑外伤是指人脑受到外力打击、摔跤、交通事故或其它外伤等原因而引起的脑 组织和神经功能障碍。治疗中,主要采用病史查看、神经系统细致检查、认知、运动和日常生活技能的康复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重建自身的身体能力和生活能力。 诊疗常规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中风、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疾病的治疗核心,它是在病人身体恢复 的过程中,逐步恢复其正常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康复科提供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语言和吞咽康复训练、认知和行为治疗等方面。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手段,适用于中风后的麻痹、疼痛和其它神经系统障碍 等病症。常用药物有保护神经元的药物(如丙酰半胱氨酸)、改善神经肌肉的信号传 导的药物(如肌肉松弛剂)以及改善意识水平和认知功能的药物(如多巴胺拮抗剂)。

外科手术 对于某些疾病,如脊髓损伤、脑外伤等比较严重的病例,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首要选择。外科手术能够对患者进行整容、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为解决肢体障碍和认知、情感等问题的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对治疗者进行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等,目的是通过治疗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科是一门重要的治疗学科,其治疗手段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能够帮助他们逐步恢复生活能力。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病包括中风后偏瘫、脊髓损伤和脑外伤等,治疗常规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心理治疗等。通过以上治疗措施的综合应用,康复科的治疗有效帮助了大量受到机能障碍和丧失的患者进行重建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医治操作规程 一、物理医治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医治工程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适宜体位,并交待本卷须知。. 4、各物理医治工程具体操作详见各工程操作方法。 5、医治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察并询问病人,说明正常反响和非常反响。非常反响马上处理或停止医治。 6、医治终止后,整理好机器和医治床,作好下一位病人医治打算。 二、物理医治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害、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医治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医治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依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医治,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拟时比拟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假设病人难以忍耐,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医治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医治停止。 6、每次医治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样10-20 次为1个疗程。 本卷须知:在中频医治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回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医治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痛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医治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医治所需剂量。 3、医治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医治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医治。 5、医治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打算下位患者医治。 本卷须知:医治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医治。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X。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医治中和医治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适应症: 扭挫伤、肌肉劳损、血肿、肩周炎、术后浸润、术后粘连、慢性溃疡、前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 诊疗常规 脑卒中 【概述】 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以下条件: 1、神经学病症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堵塞、腔隙性脑堵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 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 〔一〕临床常规治疗 1、根底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 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 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 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 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果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很大的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申 请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3、心 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检测梅毒血清学、艾滋病病毒抗体和肝炎标志物。(2)抽查 1、脑脊液检查。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 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适应症:有必要了解是否存在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和颅内压升高的检测。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 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 碍时。 4.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适应症:① 入院时需要进一步诊断;② 当病情变 化且有恶化迹象时;③ 合并脑积水、肿瘤、感染等体征;④ 其他病例需要CT或MRI检 查才能做出明确诊断。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症:怀疑心肺功能下降。有必要了解患者的运动负荷,以指导 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四、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

康复科诊疗规范

康复科诊疗规范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急性期急性期是指发病两周以内。 1.康复评定 选择的量表包括意识状态的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如果发现存在抑郁以及运动、感觉、认知、交流和吞咽功能缺损,由来自康复治疗小组的相应医师进行评定。 2.康复方案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治疗。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早期床上活动(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康复训练。避免患侧肢体输液。在药物的使用不排除同时发挥传统康复方法的优势,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针刺、指针、鼻饲中药等治疗。(二)软瘫期1.康复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首选Brunnstrom评价法、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首选Barthel指数量表。此外,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选择相关评定内容,如认知功能的评定包括失认症、失用症评定等;在康复训练中还应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免过度疲劳,必要时可进行心肺功能评定。此期可以进行肌力评定,但须注意防止评定的姿势和方法引发痉挛的出现。 2.康复方案 此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Ⅰ~Ⅱ级。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同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1)巨刺法 本期的传统康复治疗首选巨刺法即健侧取穴的方法,利用健侧经气,在针刺刺激下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之真气,共同驱除同经之邪气,使瘫侧受损的功能得以恢复,潜在的运动能力得以发挥。这种刺激健侧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

康复科单病种诊疗常规

痹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 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诊断依据】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 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五、X线片常可见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腰椎CT扫描和磁共振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六、中医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