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津市军民融合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拟立项清单

2019年天津市军民融合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拟立项清单
2019年天津市军民融合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拟立项清单

附件

2019年天津市军民融合科技重大专项

项目拟立项清单

政府如何做好军民融合产业园

政府如何做好军民融合产业园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园区的推动,大到国家级新区,小到市级产业园,目的都是通过税收、土地、政策都激励措施实施优先发展政策,由点带面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发展良机,这一次产业园区再次进入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但效果不尽人意。 为什么有些政府做不好军民融合产业园区? 1、建设规划不足,还是以发展地方经济为目的来发展军民融合 地方政府和园区还是围绕着发展地方经济做军民融合,在算GDP 账、税收账、土地账,按照产业聚集和带动就业的理念去驾驭军民融合,忽视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长期性,短期内获得不了实际利益。 2、把军民融合当做普通产业来抓,对军民融合发展的要素认识

不足 地方把做多少个园区作为推动军民融合的核心,把军民融合当做普通工业来抓,而园区的特殊定位和政策、人才、资本等要素不在其关心范围之内。 3、对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认识不足,对军工产业的“挑剔”认识不足 不管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盲目上项目、办产业园,就觉得军工企业大旗一展高附加值产业就来了,殊不知军工产业比较挑剔,对很多常规产业带动性不足,现实远远小于预期。 政府如何做好军民融合产业园区? 1、摆正园区建设目标,做好产业园区建设规划 深入研究其他军民融合成功园区的经验,建立一个地方版军民融合路线图,切不可一拥而上。做好风险管理,掌握关键环节,为建立

产业园区奠定理论基础。 山东军地集团作为区域军民融合服务运营商,在制定区域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上具有丰富经验,具备从政策环境、区域优势和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划的能力。 2、端正以短期业绩来衡量成败的态度,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军民融合产业园从短期业绩来讲可能是不理想的,但从三五年内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来看,其价值大于一般产业园区。 3、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优势,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要素 军民融合产业园建成后不是个摆设,不能任凭自己发展。软环境、政策、人才、基础产业、活跃的民营经济等,才是军民融合的土壤,无土栽培是长不出大树的。这就需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各自优势,通过政策调控和市场运作等手段,完善健全军民融合发展要素。

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军民融合即实现国防工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军民融合包含了“走出去”与“迎进来”两层含义。所谓“走出去”,即军工企业要通过发展军民结合产业融入到市场经济大环境当中;所谓“迎进来”,即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中来。 军民融合通过多领域交流共进,大幅提升体系综合效能:发挥国防工业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作用,释放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红利;发挥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和创新科研上的优势,以整个经济社会的大体系支撑国防现代化建设。 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民参军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融合进度将加快,融合层次将加强,军民融合将成为今后军工投资的重点。首先是“民参军”的范围会扩大、比例会大幅度增加。更重要的是,资本层面的“民参军”落地将推进军民融合的“资本融合”。 随着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改革和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引入民企、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事业单位的重组改制,一些军工企事业单位将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一些优势民企的先进技术、顶尖产品将进入国防科技工业装备生产和武器维修领域,“民参军”相关产业增值空间大。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民参军市场规模达到3288.5亿元。

图表:2014-2016年民参军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三胜咨询 未来几年,我国民参军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民参军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0亿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图表:2017-2022年民参军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三胜咨询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发表时间:2019-01-18T09:09:58.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陈洁 [导读] 摘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促进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 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400700 摘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促进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军民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当从政策制度上、组织实施框架上、资源配置上和运转模式上进行优化改进。 关键词: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加快我国科技创新速度,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活动质量,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优化军工与民企科技创新投入模式与管理体系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现状、原则与策略进行分析。 1.军民融合创新的理念 1.1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理念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是军工企业、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合理的组织协调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研发信息成果共享联盟的体系。它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军、产、学、研的合作运行,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重要价值。 1.2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价值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有助于融合我国科研资源,是顺应我国军民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可以有效的消除军队系统运用民用技术的障碍,可以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得到重要资金支持,并且打开军事科技向民用系统流通的渠道。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机制建设可以为科技兴军筑牢基础,实现科技强军的关键目标,达到提高军民融合创新活力效果。在有效的军民融合机制下可以更好的实现科技创新的管理,从而优化创新目标,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科学创新工作体系,改善和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秩序,实现创新体系全覆盖效果。 1.3重庆军民融合创新条件 重庆军民融合创新一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重庆地区的军民合作正以各种形式开展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基础较好,而且重庆市正在申请成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首先,重庆市现有军工企事业单位达到了42家,而且还有29家民企具有参与军工产品配套生产的资质许可,这些领域涉及到船舶重工、航天科技、兵器工业等军事工业的重要领导。可以说重庆具备了进行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重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制造能力。其次,重庆市具备较强的军民融合发展的原生动力,为了提高重庆军民融合发展水平,重庆市政府建立了全领域、全要素与全方位军民融合发展策略,重庆市政府还与中国工程院联合成立了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在重庆十大新兴产业战略格局对中军民融合发展有明确的计划,并且正在推进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正在进行深度融合创新的试验,强调构建一体化的发展体系。 2.军民融合创新的问题 2.1缺乏宏观统筹机制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当前缺乏宏观统筹机制,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还处在不同的管理体系当中,加上我国涉及的科技管理部门较多,军地各自为政,以及分散管理的方式,导致军地科技投入重复项目多,科技投入相对分散,以及缺乏统一领域,不能有效综合实施科技创新的问题。首先,国家还缺乏统一领导各部委、军委机关相关部门的顶层科技创新机制,军民统筹协调发展质量低,没能形成科学的技术创新规划。其次,在共性技术研究方面的合作不足,没能达到应融尽融与能融则融的效果,军民科技基础资源未能科学有效的综合配置,国防科技实验室、军队重大试验设施与民用科技科研设施的共享水平较低。第三,军工与民用企业的科研信息共享不足,相关数据信息交互性差,因此导致科研成本投入较高,科研工作的续接性水平不足。 2.2缺乏基础科研机制 当前新一轮科研工作正在蓬勃兴起,新兴领域与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但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国防科技都依赖型号需求,对基础性与前瞻性的研究重视不足,还缺乏持续性的投入机制,导致一些关键基础性技术难以与外国抗衡。当前我国科研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还要重点加强基础性、战略性与前瞻性科研工作。首先,还要优化统筹管理军工企业、政府机构、民营企业,着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探讨的技术创新机制。其次,当前还没能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联盟方式,不能通过开放性的合作平台与载体实现科研力量的综合统一。第三,还要形成优势互补、各成特色的研究体系,注重在优化科技运行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快速突破技术瓶颈,能够运用有效的调动军工单位和民企攻坚克难的积极性。 2.3缺乏军地协同政策 目前我国在军民融合创新领域还缺乏必要的军地协同政策,军地协同的有效性不足,军地企业在税费减免、优惠补贴、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待完善。首先,传统的产业政策与管理机制制约了民企潜能的释放,现有的激励机制还不足以全面释放军民融合活力。其次,还要在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下形成科学的分配机制,在满足军工需要的基础上有效保护民企利益。第三,加强解决当前基础设施共享不足,以及相关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打造专业化、系统化的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环境。 3.军民融合创新着眼点 3.1加强军民统筹协调 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需要科学进行统筹规划,在发挥国家扶持政策作用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地方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着力在军民两在体系融合的基础上找出军民融合创新的着眼点。要在具体项目上体现军民融合创新的价值。首先,加强军地协调机制建设,强化在国家层面向军地科技发展一体化领导、统筹协调与有序指导推进的方向发展。其次,建立跨军地、跨部门的军地联合机制,真正的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下提高军地联合的水平,解决军地联合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例如,重庆是西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重要基地,现有42家军工企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020亿元,职工15万多人,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主持下建立了深度联合的机制,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军地双拥共建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设置了军民融合南岸示范基地,并且按照产业集群化的道路在军工领域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工业机器等方向加快投入,同时打造了集科研、设计、教育与人才储备于一体的共享开发平台,达到推动转型

重庆市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研究

企业经营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02期(总第454期) 1 引言 1.1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对应急产业,政策法规建设稳步推进,相继出台《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重要文件,鼓励充分利用军工技术优势发展应急产业,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2017年度)》等文件中,也对应急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进行了部署。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把推进应急产业的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 1.2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突发事件易发频发,防控难度不断加大。重庆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叉汇集城市,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涝灾害、旱灾等灾害频发,在隧道打通、爆破等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017年共发生地质灾害228起,直接经济损失2721.40万元。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2017年重庆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01起,一般道路共发生道路运输事故528起、死亡554人;发生火灾5471起,死亡12人,受伤29人,直接财产损失8552.2万元。发展应急产业是保障公共安全和建设应急体系的重要支撑,能够使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相互补充,促使应急管理向专业化、社会化转变,形成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灾难的能力,减少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不断加大的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需求,是提高公共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 1.3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顺应当前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的趋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在应急产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不断扩展,多技术融合创新成为推动应急产业向高精度、高可靠、信息感知、智能应急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应急产业行业交叉的特点推动应急产业与机械装备、医药卫生、轻工纺织、信息通信、交通物流、保险租赁等协同发展,探索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培育应急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应急应战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国家提出发挥国防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军工技术向应急领域转移转化,发展高技术应急产品和装备。 2 军民融合应急市场前景分析 2.1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市场容量分析 未来军民融合将会呈现以下几点发展趋势:一是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世界大势;二是“军转民”转型升级,将在实现军工经济民用效应产业化、规模化和释放国防储能的实践中确立新的生长点;三是军民协调创新作为军民融合的主要推手,将大大增强国防军工的发展动力。目前,许多军转民、民参军的产品重点集中在防爆、特种设备、核事故处理等应急产品。预计到2020年,我国军费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民参军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164亿元,市场规模潜力巨大。近三年来我国应急产业产值规模年均增长速度在20%左右,高于同期工业经济平均增速。据预测,我国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潜力巨大。 2.2 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市场供需分析 发达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应急智能装备发展较为成熟,应急信息装备、调度指挥装备、监测监控装备、抢险救援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生命探测装备、遥感探测装备等应用已经成熟,正在向智能化、快速化、成套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德国的消防装备和危化品处置装备,美国的搜救装备和溢油处置装备,瑞士的医疗救援装备,美国、日本的工程救援装备,瑞典的破拆装备,俄罗斯的破冰除雪装备,荷兰的大功率供排水装备等,都是在各国应急救援中频繁使用的先进应急装备,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而目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占GDP比重仅0.3%。工程救援装备、安置保障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等产品已经基本成熟,国产化率可达80%-100%。应急通信指挥装备得到广泛应用,应急医疗救援装备实现了模块化和标准化,道路救援、航空救援、工程救援等应急服务业态发展迅速。 3 国内外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3.1 国外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应急产业发展主要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发展起步较早,产业链较完整且高度市场化。美国应急产业发展多依附于其他产业,虽然应急产业链囊括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电子商务、咨询服务、教育培训及保险等,但相关企业很多不以应急产品或服务供应为主业,应急产业发展多依附于建筑、煤矿生产、食品和药品生产等。英国应急产业主要集中在救灾阶段且种类齐全,从医疗急救箱、个人防护用品、切割工具,到体积较大的急救车辆、临时居所、救生筏,再到救援直升机等,可满足水陆空各个层次的救援需求,但在应急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发展较浅。日本应急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融合发展态势,应急产品和服务融入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下转163页) 重庆市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研究 华晶晶,范雨晓,杨旭光 (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 401336) [摘 要]军民融合应急产业是以应用于突发事件处置为主线,把零散在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归集起来进行规划部署,是紧随时代需求、关系民生的新兴产业,其产业完备程度是衡量城市应急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重庆市加快推进 军民融合和应急产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全市“6+1”工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论文将结合军民融合背景下 重庆市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剖析重庆市军民融合应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应急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军民融合;应急产业 [中图分类号]F426.4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25 -153-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浅析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浅析 顶层制度设计 2017年9月22日,主持召开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指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意见》提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要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健全完善政策,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务效,围绕“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军民资源互通共享等重点领域,突出解决深层次和重点、难点问题,向更广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坚持协同推进、成熟先行,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作用,调动军工集团公司、军队科研单位和中科院、高等院校以及包括民营企业在的其他民口单位等多方面积极性,形成各方密切合作、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注重政策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成熟一项、落实一项。

相关部门已在加快推动军民融合。2017年1月22 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国防科工局发布《2017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印发并组织实施《“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推动重点区域军民融合率先突破;按照“同等能力同等对待”的原则,深化能力结构调整;落实国家关于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部署,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围绕已签订局省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落实一批重点事项和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军工企业“三供一业”移交,开展军工周边安全控制围划定试点。与等军工重点省份签订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抓好局省战略合作。深化民参军,推动军工开放发展,编制发布2017年度《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支持民营企业承担投资项目,落实《国防科工局关于非国有企业申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支持具备条件、自身有意愿的民营企业承担军工能力建设项目。深化国有军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 完善政策环境,编制《涉军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军工事项审查申报指南》。深入推进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组织3家首批试点单位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航天科工军民融合成果转化项目

序号技术领域项目名称备注 1人工智能1、Mesh+PMP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专网通信、应急通信、 智能城市、安全监控、 定位网络、温湿度监 控、智能家居、智能交 通等 2、CA建设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金融领域、税务业务 3、电子发票应用系统及服务平 台;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 和软件业 4、电子签章平台成果转化;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网上银 行、电子医疗、电信、 保险、P2P平台、电子 发票、移动办公等领域 5、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现代农业灌溉 6、智能控制器;低压配电领域 7、新一代虹膜识别身份认证系 统; 安保科技、个人身份认 证 8、智慧管网关键技术;市政管网 2先进装备制造1、镀铜钢接地产品的四维高速连 续电镀生产产业化; 电磁安防 2、大容量半挂飞机加油车; 军用及民用机场飞机 加油,飞机公司产品测 试保障等 3、高强度高韧性焊丝产业化; 主要应用于机械、冶 金、汽车制造、能源、 造船、化工、航空航天、 建筑、桥梁、交通与运 输、军工等制造行业 4、液压折叠宿营车;汽车制造 5、一种基于DSP的挠性陀螺数字 再平衡装置; 惯性技术 6、一种印制板焊接定位工装机械加工领域、电器件 加工技术领域

3其他重点产业领域1、基于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技术的 大型金属艺术工程; 大型金属艺术工程 2、CA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金融领域、税务业务3、电子签章平台成果转化;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网上银 行、电子医疗、电信、 保险、P2P平台、电子 发票、移动办公等领域 4、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现代农业灌溉 5、智能控制器;低压配电领域 6、投弹式高层建筑干粉消防车安保与应急救援领域 7、集群定位指挥系统;特种安保救援 8、通用运载器数据记录仪;无人机、车辆多源动态 信息采录及控制 4精细化工1、在钛合金零件上制备高纯度耐 腐蚀铝涂层的方法; 航空航天、船舶、高铁、 五金等领域 2、紧固件耐腐蚀纳米复合镀层技 术; 高端紧固件领域

一图带你看懂国外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

提纲: 一、全世界军民融合产业现状的概述 ①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体系 ②各国军民融合国防创新机制 ③各国对于军民融合提供的基础条件建设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史 二、世界各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深入分析 ①美国 美国的政策、美国的管理、美国的技术、美国的资金支持、采办、 ②日本 ③俄罗斯 ④欧洲各国 三、对于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度启发 ①我国最早期、远期、近期的军民融合状况(解放战争时期或者抗日战争时期) ②我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发展势头 ③我国军民融合的瓶颈和前景。带大家看看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史。

森克虏伯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早在19世纪中叶,中国便已大量购买了蒂森克虏伯的军工和民用产品。蒂森克虏伯在中国已成立了不锈钢、塑料、机械、电梯等方面的合资或独资企业。 德国国防部系统不设兵工厂,也基本不设兵器科研机构,兵器科研与生产任务均由民间企业和一部分民间科研机构承担。一般从事兵器研制与生产工作的民间企业也都从事民品生产。德国的做法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典型。这样有利于军工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互转换与促进,也有利于开展广泛的协作。同时,军内不设兵工厂可使国防部摆脱管理兵工厂的繁重任务,减轻国防部装备部门的负担。 斯奈克玛公司,全称法国国营飞机发动机研究制造公司,是一个国际航空航天集团,世界500强之一,主要为军民用飞机、直升机、导弹、卫星和运载火箭提供广泛的航空发动机。公司有两大子公司,主要从事发动机、飞机机械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以及发动机维修活动。公司业务按推进和设备两个核心业务领域管理:前者包括民用、军用、火箭发动机以及相关业务,后者涉及起落架、刹车系统、动力传输系统等业务。 运载火箭推进系统是斯奈克玛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20世纪60年代,斯奈克玛公司就开始采用低温推进技术,当时是用在“钻石号”和“欧洲3号”运载火箭项目上。后来,该公司又设计和研制了“阿里安”1~4火箭系列所用的HM7低温发动机。随着“阿里安”5计划的实施,斯奈克玛公司又研制了“火神”发动机。21世纪以后,又研制出一种可重新点火的新型低温发动机“芬奇”。斯奈克玛公司不仅可提供成套航天器推进系统,也可提供近地轨道和低地轨道的各类航天器(包括小卫星、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所需的推进器和其它器件。斯奈克玛公司在生产与航天推进相关的设备和器件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包括涡轮机械、阀门、复合材料喷管等 马特拉公司是法国著名的军工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45年,最初只制造导弹,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众多分支的工业集团。主要涉及军事工业、宇航工业、交通运输、电子元件、电信、控制与自动化、信息处理、汽车电器、汽车、钟表等。1990年,由马特拉公司和马可尼公司合并。

军民融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版

军民融合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 2.1项目提出背景 (1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 2.3.1促进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 2.4.1政策可行性 (23) 2.4.2市场可行性 (23) 2.4.3技术可行性 (23) 2.4.4管理可行性 (24) 2.4.5财务可行性 (24) 2.5军民融合项目发展概况 (24)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

园区规划成都打造双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

园区规划成都打造双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前瞻产业研究院

成都打造双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 日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其中,将通过推进“省部军”协同机制落地、转化一批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加强军民融合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等举措,实施军民融合成果转化行动。 一、定位军民融合双流特色产业园区优势明显 双流拥有中物院成都基地等7所军工科研院所、经市级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37家,在全省10个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中双流占有3席,是成都市“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双流完成了军民融合产业园概念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园区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正加快编制。明确了产业园以“产城一体”为建设目标,重点发展军民融合的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构架以产业链为核心,创新体系、人才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链4体系”生态圈。 “军转民”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民参军”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优势民口企业已经进入军队、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核心配套体系。创新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了西南技术与军民融合产权交易中心、双银创促中心、西南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合。

在要素保障方面,实现项目土地要素保障,实现项目供地1878亩。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启动园区13条道路建设和园区人才配套公寓、综合管廊等配套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启动4000余亩空港中央公园生态绿地建设。制定支持发展政策,保障创新人才、技术和资金要素供给。 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2017年园区共引进澜至电子智慧家庭终端芯片及车联网信息系统、九芯微集成电路IP核研发等19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25亿元。2017年,累计完成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亿元,园区总收入达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50亿元。 二、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双流区将进一步抢抓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用好双流三大“战略性资源优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动力、转换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中优、聚焦南拓,坚持产城一体、公园城市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处理好全域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园区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积极推动“军转民”。深度对接军工单位,推动军工电子、核技术等领域“军转民”发展。建立军民信息交流平台和军民供需对接机制,促进军民成果转化。大力支持“民参军”。培育一批优质军民融合民口企业,逐步提升民口企业参军能力,支持军工科研成果向民口企业转移转化,从而实现由零部件加工等一般配套生产向分系统、全链条生产的整体提升。

实施“七大工程”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潜力向实力转化

实施“七大工程”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潜 力向实力转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西安军民融合发展潜力巨大,但军民融合现存发展实力较弱。抢抓多重先行先试重大机遇,聚焦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融合,推进实施重大工程,加速西安军民融合潜力向实力转化,是西安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西安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亟待破解一些突出问题 (一)军民融合层次浅,全要素融合潜力有待激发 目前,西安军民融合主要停留在产品配套层次,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等全要素参与军地两大体系双向流动、渗透兼容的局面尚未形成。 (二)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小,多领域融合尚待拓展 2016年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的%,仅相当于上海军民融合产业的70%、重庆的82%。军民融合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新兴产业

领域拓展有限。 (三)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制约大,要素活力有待释放 目前,西安军民融合发展决策协调机制运转效率低下,多数军工企业仍然处于封闭运行状态,资源要素活力尚待进一步激发。 (四)军民融合发展认识不到位,主动作为不够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有些军工企业领导认为,推动军民融合条件不成熟,要听从上级部门安排部署,自身尚无明确发展思路;一些部门领导认为军品投入高、风险大、地方回报少,吃力不讨好。 聚集合力,加快推进军民 深度融合发展“七大工程” (一)军民全要素融合工程 一是推进军民供需信息精准对接。依托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军地需求政务大厅,构建线上线下军地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供给需求发布平台、对接撮合平台。加强军民融合第三方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军民资源共享渠道。 二是推进军民技术协同创新。引导优势军工企事业单位与相关产学研构建创新联盟,开展关键技术的

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方式和作用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方式和作用研究 仲伟俊梅妹9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6) 摘要: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是统筹国防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从需求对象和投入主体、创新风险和动力来源、主要效益和组织方式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产业技术创新的不同特点,然后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从资源集聚、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运用等几个层次构建了系统分析框架,提炼出了多种可能的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方式,接着剖析了军民融合对带动民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其自主品牌产品高档化、产业环节高端化、产业发展主导化的作用。 关键词: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S引言 民融 国之举,强之策。当前,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 略,其核心任务之一是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技术创新的深度融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转 型升级,带动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围民融 业技术创新,我国学者 的视角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分 民融合的发 f 史和本质特征。杜人淮总结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革 新 新阶段 期军民融合发展的历 程、道路和成就[1];褚倩倩分析了军民融合发展的 本质特征,认为其核心 化资源配置[2]。次 研究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的典型路 模 式。张近乐、尚涛、蔡晨雨研究提出了 6种民融合模式和7种军民融合路径[6];张继海、乔静 董辉 角论了军民科技融合模式[45]。 学者研究了军民融合的主要 新系统的组成要素。王斌等研究认为军民融 :业创新 体制、政策、渠道、技术 种类型的壁垒[6];杜人淮研究认为军民融合系 由发展主 体、市场、资、、民融合科研生 I 服务 建设活动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7]。再 研究了军民融合的作 策建议。湛泳和张学斌实证分析了军工企业 造业的溢 效应,发现中 工企业的溢出效 为明显[&];妍研究了军民融新的障碍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9]。,学者研究了民融合专利运营[10]、两用技术研发政策[11]人 才培养激励模式[12]。 目前学术界关 民融 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已经 了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 :需要深人研究。一 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产业技术创新特点的比较分析;二 民融 '业技术创新方式的研究主要 实践中提炼,缺少相应的系统分 的&三关民融 ?民业技术创新 型升级作用的认识,还 机理性的深度剖析。本民融 业技术创新的特 方式及作 深人研究,较分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技术创新的特点,然后基 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军民融 业技术创新方式的系统分 ,提炼 的融合方式,接着研究军民融 带动民 业技术创新 型升级的机理 。 1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和差别 世界主要国家的产业都存在主要生产服务于 基金项目!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驱动江苏社会发展的路径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BR2018044;项目负责人:仲伟 俊)成果之一;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项目—“江苏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 18SSL002;项目负责人:仲伟俊)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仲伟俊,工学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科技管理和信息系统;梅姝娥,工学博士,东 36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电子商务。

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