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习题——第1课时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习题——第1课时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习题——第1课时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线段》习题

一、基础题

1.下面的图形中,是线段的在()里画“√”,不是线段的在()里画“×” 。

()()()()()()2.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填在()里。

()()()()()

二、综合题

1.数一数,填一填。

图中有()条线段,()个三角形。

2.猜一猜。

(1)

图中有()条线段。

(2)

图中有()条线段。

三、提高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 一、认数 一年级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 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 2003--.02--.1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案例分析 认识除法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7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几份分,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并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引出平均分的活动,再把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除法,能根据实际情境应用除法运算并能列式计算。 难点:把平均分抽象为除法。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出示6支铅笔并问:要想给每个小朋友2支铅笔,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指导学生上台演示)。 2、根据刚才的分法,如何列出除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6÷2=3,让学生读算式,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像上面这样,把6按每2个一份的分,求可以分成几份的的问题,它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分法,能不能也用除法来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认识除法。(板书:认识除法) (二)、教学37页的例题 1、出示课题情景情境图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3、出示问题:把六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枝。 4、学生动手操作。分小组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分铅笔的方法,汇报演示。

(1)、分小组操作,师巡视。 (2)、汇报演示分法。指名两个小组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其实像这样的问题,把6枝铅笔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我们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 2、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说说算式的含义。 (1)、学生尝试列式。 板书:6÷3=2(枝) (2)、师:6÷3=2,为什么等于2?6表示什么?写在哪里?3表示什么?写在哪里?2表示什么?写在哪里? (铅笔的数量是6枝,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要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的结果是每人得2枝,就是每份是2,写在等号的后面。) 指导读:6除以3等于2 小结: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我们可以把平均分用除法来计算。 3、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年级下数学课时练+试卷第四单元检测卷2

第四单元检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计算48÷8时,想:( )八四十八,商是( );计算63÷7时,想:七( )六十三,商是( )。 2.从56里面连续减去7,减( )次后得数为0。 3.根据口诀“八九七十二”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4.在○里填上“+”“-”“×”或“÷”。 42○6=21○3 24○8=27○9 56○7=14○6 15○3=4○1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2÷=7 30÷=6 3×=21 32÷=8 28÷=4 56÷=8 24÷3=×2÷9=6÷3 6.把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 )<( ) 7.有一道除法算式,除数是9,欢欢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求得的商是3。正确的商是( )。 二、我能算得对又快。 三、在○里填上“>”“<”或“=”。 42÷6○64÷845÷5○56÷732÷4○72÷9 27÷3○3×348÷6○48÷872÷9○40÷5 72÷9○9÷16÷6○9÷940÷8○49÷7

四、算一算,填一填。 五、看得数,写除法算式。 六、解决问题。 1.36人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1)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如果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 2. (1)小鸟需要住几间房子? (2)长颈鹿用56块木板可以造几间房子?

3. (1)买7把剪刀需要多少钱? (2)用54元钱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解答出来。

参考答案 一、1.六 6 九9 2.8 3.72÷8=972÷9=8 4.÷÷÷÷÷- ÷+ 5.6 5 7 4 7 7 4 18 6.21÷756÷848÷645÷5 7.8 二、5 7 9 9 3 4 3 9 4 1 6 9 6 7 7 9 三、< > = = > = < = < 四、6 9 7 8 42 7 五、答案不唯一,如:7÷114÷221÷328÷430÷524÷418÷3 12÷281÷972÷863÷754÷6 六、1.(1)36÷9=4(组) (2)36÷6=6(人) 2.(1)42÷6=7(间) (2)56÷7=8(间) 3.(1)7×4=28(元)或4×7=28(元) (2)54÷9=6(辆) (3)答案不唯一,如:48元能买几支钢笔? 48÷6=8(支)

2020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错题集1-精品

第一单元 20以内退位减法 一、填空 1、11 () 4 () 14 - 8 = () 13 –7 = () 15 () 6 () 2、 11-5 13-7= 16-7= 3、 4、 5、 6、如果△+9=16,△-☆=2,则△=(), ☆=( ). 7、9+()<16 13-( )>9 ( )+( )=16 ( )+8<12 ( )+( )<13 ( )+( )=18

8、按规律填空 9、小红画了一排花,其中有一朵花从左往右数排在第8个,从右往左数在第6个,这排花一共有()朵。列式: 二、选择(在括号中填正确答案的序号,或在正确答案后的□中画√) 1、李爷爷家鸡有13只,鸭有6只,其中公鸡有4只,母鸡有()只。① 7 ② 9 ③ 3 2、小芳和小东去看同一本书,小芳看了16页,小东看了19页,()剩下的多。①小芳②小东③不能确定谁 3、小芳和小东去看同一本书,小芳还剩16页,小东还剩19页,()看的多。①小芳②小东③不能确定谁 4、小芳和小东去各看一本书,小芳看了16页,小东看了19页,()剩下的多。①小芳②小东③不能确定谁 5、一年级三班第一小组有女生5人,男生6人,每人发一本书,10本()。①够②不够③正好 6、在12-()>6中,()最大能填几? 5 □ 6 □ 7 □ 7、在12-()>7这道算式中,()中填的数是() ①比5大的数②比5小的数③ 5 8、小红和小丽比赛做纸花,小红做了14朵,小丽做了9朵,小丽至

少再做几朵才能超过小红? 5朵□ 6朵□ 7朵□ 9、 2个□ 6个□ 8个□ 10、明明两天一共吃了14个苹果,第一天吃了6个,要算第2天吃了多少个,用算式() ① 6+8=14 ② 14-6=8 ③ 14-8=6 三、解决问题。 1、要浇15盆花,已经浇了8盆,还要浇多少盆? = = ) 2、姐妹俩一共要剪15个五角星,已经剪了12个,妹妹剪了6个,姐姐剪了几个? = = ) 3、车上原来有11人,本站上车3人,下车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 () 4、15个小朋友排队拍照片,小明左边有5人,右边有()人? 列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总汇 1、先画一画,再填空。 (1)14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还剩()个。 列式: (2)1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还剩()个。 列式: 、 算式:□○□=□(盘)……□(个) □○□=□(个)……□(个) 3、余数可能是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5=□……□ □÷5=□……□□÷5=□……□ 4、□里可以填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3 □÷□=5 (3) □÷□=5......3 □÷□=5 (3) 5、有车轮25个,最多可以装多少辆三轮车?

6、有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还剩几个? 7、有53个玉米,小猴每次可以运8个,如果全部运完,至少要运多少次? 8、在□÷○=8……6中,○最小是(),此时□是()。 在□÷8=6……○中,○最大是(),此时□是()。 9、在□÷□=□……1中,除数最小是()。 在□÷□=□……2中,被除数最小是()。 10、○○□□□○○□□□○○□□□……,第30个图形是()。 1,3,5,1,3,5,1,3,5……,第19个数是()。 11、用2、5、8这三个数字,你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写出来。 305里面有()个百和5个()。 985由()个十、9个()和()个()组成。 最小的三位数是(),它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2、□里最小可以填什么数字? 500<□99 □55>156 695<69□ 34□>344 400<□98 735<7□9 63□>637 □37>645 13、 14、直尺的厚度大约是2()。一根筷子大约长2()。 一支粉笔的长度大约是1()。一只蚂蚁身长4()。 图钉长约8()。一个文具盒的宽大约是6()。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 一、认数 一年级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 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2003--.02--.1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4、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课课练-一课一练)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统一单位 年级 班 姓名 一、我会看,我会估。 绳子大约有( 绳子大约有( 那么长。 二、我会用 作标准。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 长。 三、比高矮。 小马大约有( )个高。 山羊大约有 ( )个高。 公鸡大约有( )个高。 3条绳子绕在3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 ( )最长,( )最短。 数 学小 博士 A B C

(2) 厘米和用厘米量 年级 班 姓名 一、看一看,填一填。 1. ( )厘米 2. ( )厘米 3. ( )厘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 1.这本练习册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2.数学书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三、我是测量小高手。 这个图形是( )形, 四条边共( )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 ( ) ( ) 一只蜗牛往墙上爬,第一天爬了30厘米,晚上 却滑下10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牛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 )厘米 ( )厘米( )厘米 ( )厘米 数学小博士

(3)米和用米量 年级班姓名 桌子高约80( ) 床长2( ) 牙刷长约15( ) 汽车长约3( ) 茄子长约20( ) 小红高130() 二、我会填。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作单位。 2.用尺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 3.1米=( )厘米800厘米=( )米 4. 9厘米比( )少4厘米。 5. 18厘米-9厘米=( ) 厘米60米+7米=()米 三、我会比较。 1.在里填上“>”、“<”或“=”。 33厘米23厘米100厘米1米 40厘米4米1米30厘米+70厘米2.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厘米60厘米6米66厘米60米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科目数学 班级二(1)班 任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

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1.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口算。 62—30+25= 16—5+31= 20+28—13= 89—39—6= 2.在计算90—50+29时,先算(),再算(),结果是() 3.40与20的差再加上35,列式是(),结果是() 4.竖式计算。 46+36+18= 93—26—35= 23+47—28= 5.上午在摘了38个西瓜,下午摘了46个西瓜。 (1)一天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运走了60个,还剩多少个? □○□=□()□○□=□() 答案: 1.57 42 35 44 2.减法加法 69 3.40-20+35 55 4.100 32 42 5.(1)38+46=84(个)(2)84-60=24(个) 1.2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1.第一行摆9个圆,第二行摆5个,第一行比第二行多()个,第一行移()个到第二行就同样多。 2.第一行摆8个,第二行摆12个,两行相差()个,第二行去掉()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3.画一画,再解答

(1)在横线上画△,比☆多6个,△有()个☆☆☆☆☆☆☆ □○□=□ (2)在横线上画△,比○少7个,△有()个○○○○○○○○○○ □○□=□ 4.看图填空。 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 (1)第一行添上()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2)第二行拿掉()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3)从第二行拿()个摆到第一行,两行的个数就同样多。 答案: 1.4 2 2.4 4 3.(1)13 △△△△△△△△△△△△△7+6=13 (2)3 △△△ 10-7=3 4.(1)6 (2)6 (3)3 1.3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在横线上画○,比△少2个。 △△△△△△ □○□=□ 2、笑笑摘了21个葫芦,强强摘的葫芦比笑笑多12个,强强摘了多少个葫芦?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第二周周练

星港杨东路周练(2) 班级姓名成绩 本周孩子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含义、读写、组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看图填空(读作写汉字,写作写数字) 读作:( ) 读作:( ) 读作:( ) 写作:( ) 写作:( ) 写作:( ) 2.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3.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它里面有()个十。 (2)百位上是1,十位和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个百是100。 4. 3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69和71中间的数是( )。 5. 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9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 )。 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3,这个数是(),3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6. 按数的顺序填写。 20、22、24、()、()、() 93、()、91、()、()、() 55、60、()、()、()、() 27、29、()、()、35、() 7.直接写得数: 80+5= 96-90= 7+60= 54-4= 36-30= 8+40= 73-3= 20+9=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

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练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调查与数据收集1. 下图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活动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看电视看书运动旅游其他业余活动人数1810862 (1)最喜欢()的人最多,最喜欢()的人最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2.试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销售量(台)20151214152025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 3.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蔬菜种类胡萝卜西红柿茄子白菜人数10155?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比吃茄子的人数多 12 人,喜欢吃白菜的有()人。 (2)喜欢吃胡萝卜和西红柿的一共有()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 1.(1)看电视;其他业务活动(2)10-6=2(人)(3)18-8=10(人)(4)18+10+8+6+2=44(人) 2.(1)三;(2)日;(3)二、五。 3.(1)5+12=17(人) (2)10+15=25(人) (3)喜欢吃四种蔬菜的多少人? 10+15+5+17=47(人)

第二课时不同方法整理数据1.下表是二(2)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1)每个“正”字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气象小组把6 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数据 晴天 雨天 阴天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下册100道口算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下册100道口算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31-9= 1+19= 73-58= 77+7= 29+56= 48+29= 14+66= 81-36= 95-59= 83-44= 58-25= 51+24= 33+16= 93-84= 67-1= 41+38= 88-58= 35+14= 88-48= 76+10= 42+5= 13+56= 94-71= 19+4= 89-68= 58-35= 74-45= 87-70= 80-59= 48+39= 75-32= 86-73= 69+9= 59-22= 73-25= 13+79= 47+51= 66-46= 72-38= 81-56= 19+70= 49+26= 59-12= 22+65= 26+15= 57+38= 81-46= 7+33= 68-21= 88-80= 6+45= 56+28= 58-3= 49+49= 60-10= 32-19= 96-69= 33+6= 40+18= 42+15= 80-69= 41+28= 65-36= 49+16= 84+9= 87-60= 76+20= 57+15= 28+2= 90-55= 21+45= 14+44= 66-14= 5+58= 74-13= 39-30= 50+36= 75-23= 83+11= 82-24= 77+7-30= 57-48+14= 3+83-75= 94-94+92= 32+29-58= 56-28+17= 40-18+40= 76-20-45= 43+12+7= 97-46-50= 12+69-41= 26-15+46= 79-61-4= 48+29-36= 85-19+26= 39+53-68= 11-5+69= 3+93-73= 98-44+33= 50+4+6= 100道口算题《100以内纯进位;退位》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42+5= 89-68= 48+39= 73-25= 13+79= 70+6= 28+45= 89-78= 55-16= 60-42= 45-20= 36+44= 95-25= 35+46= 38-9= 51+34= 19+14= 45+42= 75-65= 36+34= 31-7= 53-41= 76-42= 83-54= 55-6= 37+21= 62-40= 60-52= 27+25= 43+35= 79+5= 96-79= 30+20= 72+4= 22+9= 6+78= 70+29= 7+65= 44+22= 28+22= 28+12= 14+76= 16+74= 54-29= 89-1=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题 2015年秋季·苏教版 答卷时间:40分钟 内容:1-47页 满分:100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2分) 5×1= 8+20= 3×4= 5×4= 36+9= 3×5= 2×5= 3×3= 4×2= 4×5= 3×6= 5×6= 二、填空。(第5题8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 )×( ) 3+3+3+3+3=( )×( ) 2、2×3=6乘法算式中,( )和( )是乘数,( )是积。 3、一副七巧板有( )块。 4、明明有18枚邮票,丁丁有8枚邮票,明明送给丁丁( )枚邮票,俩人就同样多。 5、 6、(1)有12个★,每份分4个,可以分成( )份。 (2)有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个。 三、火眼金睛。(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8分) 1、3个4和4个3都可以用乘法算式3×4表示。 ( ) 2、61-22+8可以先算22+8。 ( ) 3、2+2可以写成2×2,3+3可以写成3×3。 ( ) 4、3×2写成加法算式可以是3+3,也可以是2+2+2。 ( ) 四、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10分) 1、正方形是( )。 ①四边形 ②五边形 ③六边形 2、下面的加法算式不可以写成“3×4”的是( )。 ① 3+3+3+3 ② 4+4+4 ③ 3+4 3、根据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可以写出的算式是( )。 ① 5×4=20 ② 5×3=15 ③ 5×5=25 4、积是10的算式是( ) ① 5+5 ②15-5 ③2×5 5、小明有30张卡片,小刚的卡片比小明少,小刚最多有( )卡片。 ①31 ②29 ③ 1 五、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12分) 二四( ) 五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封 … … … … … … … … … 线 … … … …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科辅导教案 044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页码: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能力 解决问题: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圆片1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 提问:你能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根据图说说;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 1.摆一摆。 请小朋友拿出10个圆片;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摆一摆。 《1》10个圆片;每组2个;可放几组? 《2》10个圆片;每组5个;可放几组? 《3》10个圆片;每组3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 《4》10个圆片;每组4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 根据学生操作后汇报的结果;填出下表:

2.思考: 请你观察一下;以上分圆片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时;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3.10个圆每组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计算? 10个圆每组分5个;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计算? 10个圆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分给几人?有没有分完?还剩几个?这1个还能再分一组吗?为什么?这 剩下的1个能不能不写了?在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师板书:10÷2=5《组》 10÷5=2《组》 10÷3=3《组》……1《个》 10÷4=2《组》……2《个》 商的单位是什么?余数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单位不一样? 教师小结:像这样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怎么读呢?《点名读;板书:10除以3等于3余1;》 如果把10个圆片分给6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生独立列式并写出读作;师板演;生互相核对;再点名说各部分名称》三.练习 1.想想做做1 下面我们来独立分一分!听口令! ①拿8个圆片!《师也拿出8个圆片;××最快!最轻!》继续!每4个一 份;开始分!《××最快!》 ②还是8个圆片;每3个一份;开始!《××最快!》都分好了?! ③第2题;谁来读一读?这样;我们还是用圆片代替分一分;并且填写;开 始! 2.想想做做2 3.想想做做3 《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读》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全册)

第一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不熟练,造成计算错误。 误区点拨: 用“破十法”计算退位减法时,用10减去减数后,错误地用差直接当结果。用10减去减数后,应把结果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计算十几减几时,我们要选择自己熟练的方法计算。 易错点2: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道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计算。 误区点拨: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常常把求另一个部分量用加法解决,求两部分量的和用减法解决。

(2)如果问题给出的两个条件是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量,求另一部分量,就用减法计算。如果问题给出的是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就用加法计算。

第二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不能区分。 误区点拨: 长方形的特点是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点是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 易错点2:数图形的个数时,经常漏数或者重复数。 误区点拨: 数图形的个数时,为了避免漏数或重复数,一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从内到外或从大到小。如果是组合图形,先从单个图形开始数,再数组合图形。一定要避免不按照规律乱数。

第三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读数和写数。 误区点拨:

(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2)写数时,如果哪一个数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但它前面的某个数位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要用0占位。 易错点2:整十数的计算。 误区点拨: (1)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常会出现把整十数当成一位数进行计算的错误。 (2)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可看作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几十几。几十几减几十,可看作从几十几中减掉几个十,就得几个一;几十几减几,可看作从几十几中减掉几个一,就得几个十。 易错点3:找规律填数。 误区点拨: (1)找规律填数时,先要找到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2)经常两个两个、三个三个、五个五个或十个十个地数数。 易错点4:数的大小比较。 误区点拨: 比较数的大小时,常出现方法上的错误。当位数相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时,我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的那个数就小;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我们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那个数就小。

苏教版小学第二册数学教案全

苏教版小学第二册数学 教案全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 一、认数 一年级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 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4、组织练习。

2020-2021新版苏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时、分、秒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第九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 3 4 5 6

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表(2) 每人分几 枝分给几 人 还剩几 枝 每人分几 枝 分给几 人 还剩几枝 2 5 3 3 1 5 2 4 2 2 6 1 4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