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笔记大全

精心整理

序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为什学化学?

怎样学化学?:重视化学用语、化学实验、联系实际、预习复习实验、认真完成作业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符号用语:

FClBrI

HeNeArSi

物质的性质

KNaHAg

FClBrI

CaZnBaMg正二价

通常氧是负二价

三铝、四硅、五价磷

2,3铁;2,4碳;-2,4,6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试验

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反思与评价

探究实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

学习化学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注意:常见化学仪器的介绍见书第150页

药品的区拥挤说明见书第152页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3

4

1

2

3

1、

2

蚀标签。

3

A

B

C

1

2

添加酒精;D

3

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一空气

空气的成分

2Hg+O2==2HgO2HgO==2Hg+O2

实验得出:空气是有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测定了空气的成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

在机器瓶中加入少量水,加紧弹簧夹

点燃红磷,立即深入瓶中并塞紧瓶塞,观察现象

待红磷熄灭后并且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现象:红磷燃烧后产生大量白烟

烧杯内的水倒吸进集气瓶,瓶内页面上升约五分之一的体积

分析:集气瓶内液面上升,说明氧气被消耗。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书P27讨论

氧气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红磷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耗尽温度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组成

氧气:氮气

3.

保护空气:

(1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课题二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空气1.293g/L,氧气1.429g/L)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不易液化—183摄氏度呈液态氧【淡蓝色液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供给呼吸

氧气支持燃烧【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

现象:白光,放出热量,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二氧化硫)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3】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

结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

溶解性——气体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排水法

实验装置的选择

加热二氧化锰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架)、导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仪器:锥形瓶、导管、长颈漏斗、集气瓶、玻璃片

制取并验证氧气

加热氯酸钾或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

步骤:连—检—装—订—热—收—拆

连:连接仪器

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

订:将导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防止冷凝水倒流进骤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热:加热,先均匀后固定(先预热)外焰对着药品加热

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拆: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冷水倒流进灼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纯净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干燥

检验:将带火星木条置于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木条置于瓶口,若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放置:正放在桌子上【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电解水的实验:(负氢正氧)

现象:【1】电极上出现气泡

【2】负极: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

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

体积比:氢气:氧气==1:2

质量比:氢气:氧气==1:8

推算:原子个数:质量除以相对原子质量

氢:氧==2:1

水的化学式:H2O

结论: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反应式: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1)实验证明:【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水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宏观】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微观】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电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没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新生成的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6、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

原子的性质:

原子很小

原子在不断运动

原子间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联系: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单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课题三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方法

静置沉淀

过滤: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书第55页实验:将河水净化

河水——(1)明矾【絮凝剂】作用: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之沉降。{化学变化}——静置【过滤】澄清的水——【吸附】{活性炭}吸附可溶性杂质吸附

蒸馏:净化程度最高蒸馏水——纯净物

消毒

过律师应注意的问题:【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倾倒液体时,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边缘

【3】“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玻璃棒轻轻斜靠在有三成滤纸一边;液滴应沿着玻璃棒倒进过滤器

作用:引流

2防止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途径:工业污染(废水、废渣、废气俗称“工业三废”)

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生产;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拓展:氢气的性质及用途

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0.089g/L)最轻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证明:用氢气吹肥皂泡,氢气球

氢气难溶于水(排水法)

氢气难液化

2化学性质:【1】氢气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点燃(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放出大量的热)

【2】不纯的氢气:可能发生爆炸(氢气中含有氧气),所以点燃会爆炸

【3】氢气具有还原性: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1)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红色的铜(2)试管内壁有水珠3氢气的用途:【1】可燃——高能燃料(火箭)

【2】还原性——冶炼金属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法

【1】药品:书P143实验室常用锌粒(铁、镁、铝)和稀硫酸(稀盐酸)制取氢气

锌和稀硫酸——现象:产生大量气泡,锌粒逐渐溶解生成无色溶液

【2】原理:(1)原子团(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无需加热

(2)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4

【5

【6

【7

【8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题: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答: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

【1】

【2】1/12约等于1.66×10

1

2

3

4

5

6

7

1

2

3

A

B

C

4

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2O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数字表示意义: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

5

6

如:H2O

?NaCl

如:在H

CO2

1

2

1.

2.

3.C60

1.

2.

3.

4.

二、CO2

1.2+H2O==H2CO3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2CO2还原性CO+CuO==Cu+CO2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第六单元:燃料及其作用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和空气

3.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能源

1.化石能源?

2.氢能

3.太阳能?

4.核能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七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1.

2.

3.

1.

2.

2Mg+O2

金SO4)3+3H2

1.

2.

(1

(2

3.

?

(3)

(4)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

2、Fe3O4▲KMnO4为紫黑色

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

6、(1

(2

7

1

含Cl

含SO42

含CO32

2

3

水→碱)

1

2

3

4

5

6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3)极少数物

20、CO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4、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5、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6、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7、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3、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六、化学基本知识: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元素氢氯钠钾银,二价元素氧钙锌钡镁,三价金属元素铝和铁;

可变化合价也不难,二,四碳硅,三五氮磷,二,四,六硫全齐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

4、用CO

“一通”

“三灭”

5

6

7

8

9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③酸+盐→

⑤盐+碱→

14

15

16

长进短出

17

18

酒精灯“迟到早退”,氢气“早来晚走”

“包公静坐水晶房,清风拂面喜洋洋,突然烈火从地起,包公变成关云长,云长即令退烈火,只留清风吹暖房。”初中化学知识清单

??一、单质的的化学式:

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氡气Rn

金Au、银Ag、铜Cu、铁Fe、铝Al、钙Ca、钠Na、钾K

碳C、磷P、硫S、硅Si、硼B、砷As、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氟气F2、氯气Cl2、溴水Br2、碘I2

臭氧O3、白磷P4

二、氧化物的化学式: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

水H2O、双氧水H2O2、五氧化二磷P2O5、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氧化银Ag2O

氧化汞HgO、氧化铜CuO、氧化镁MgO、氧化钙CaO、氧化锌ZnO、氧化亚铁FeO

氧化铁Fe2O3、氧化铝Al2O3

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锰MnO2

四氧化三铁Fe3O4

四、碱的化学式:

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H2O

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铝Al(OH)3↓

五、盐的化学式:

氯化银

氯化铜

氯化铁

硫酸钠

硫酸钡

硫酸铁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铁

硝酸钠

硝酸铜

硝酸铁

氯化铵

硫化钠Na2S

氯酸钾

化合价一: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化合价口诀二

1价氢氯钠钾银,2.4.6硫都齐全。2价氧钙钡镁锌,铜汞2价最常见,

3铝4硅5价磷,氢为正1氧负2。2,3铁,2,4碳,正负总价和为零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元素化合价顺口溜(一):

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锌钡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

铜正一正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和正六。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可溶碱类钾钠钡和钙;醋酸硝酸氨盐全溶于水;

盐酸盐类不溶银和亚汞;硫酸盐类不溶钡钙银。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电解水口诀: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集气口诀:

用CO

“一通”

“三灭”

(1

(2

(3

③酸+盐→

⑤盐+碱→

金属+酸→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甲烷(天然气)CH4、乙醇(酒精)C2H5OH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高温H2+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1

32

33

34

35

36

CO与

注:

总之

(1

1.

2.

3.

4.

5.

6.

7.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2

34.

35.

36.

(3

37.

38.

39.

40.

41.

42.

(4

43

44

45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 (5)酸+碱--------盐+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化学初三笔记大全

精心整理 序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为什学化学? 怎样学化学?:重视化学用语、化学实验、联系实际、预习复习实验、认真完成作业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符号用语: FClBrI HeNeArSi 物质的性质 KNaHAg FClBrI CaZnBaMg正二价 通常氧是负二价 三铝、四硅、五价磷 2,3铁;2,4碳;-2,4,6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试验

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反思与评价 探究实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 学习化学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注意:常见化学仪器的介绍见书第150页 药品的区拥挤说明见书第152页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3 4 1 2 3 1、 2 蚀标签。 3 A B C 1 2 添加酒精;D 3 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一空气 空气的成分 2Hg+O2==2HgO2HgO==2Hg+O2 实验得出:空气是有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测定了空气的成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初中化学详细知识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初中化学详细知识 大全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科学目录

绪言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 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 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 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 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初三人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三人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三的化学是初三才新增的一门科目,对于初中的学生们而言,这是一个关键的科目,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初三人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初三人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 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 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全网最全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材料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⑴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 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 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 ⑵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 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 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⑶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 ⑷两种变化的关系: ①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 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 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⑸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CO2和S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镁是银白色固体,但在空气中久置的镁带表面呈黑色。 氯化氢气体(HCl)和氨气(NH3)接触,会立即产生大量白烟(因为反应生成了NH4Cl白色固体) 硝酸银溶液(无色)与碘化钾溶液(无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因为生成了碘化银) ⑹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 等。 ⑺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⑻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⑼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⑽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 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化学知识点】初三最全的化学笔记 重点都在这了

【化学知识点】初三最全的化学笔记重点都在这了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九年级化学笔记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笔记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笔记整理(人教版) 一、化学基础知识 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元素和化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进行分离。 2. 化学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可以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分子式表示为化合物中原子的相对数目,离子式则用离子表示化合物。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可以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结合。其中,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合成反应。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固态、液态和气态等;化学性质则包括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惰性等。 二、物质的组成结构 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则围绕原子核旋转。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每七个元素为一周期。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元素。 3.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包括分子半径、共价键长度和共价角度等结构性质。 4. 离子化合物结构: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离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电子云结构有关。 三、化学的能量变化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指的是能量守恒定律,包括热量和功等能量形式的互相转换和总能量守恒原则。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指的是熵增定律,即自然界中系统的有序度趋向无序度的过程。它是一个能量不能逆反原则。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化学反应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其中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吸收外界能量,而放热反应则释放能量。 四、化合物的分解和合成

九年级化学必看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化学必看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化学必看知识点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 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_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_分子由_原子和_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_分子由几个_原子和几个_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整理坚持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化学的第一步,就是在上课前把要讲的内容先通读一遍,阅读时,对重要概念和定律要反复阅读,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对关键字、词、句应认真钻研,确实弄懂所读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 分清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哪些通过自己看课本就能掌握,哪些自己看不懂、想不通,就在旁边记上记号,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有的放矢,有张有弛,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取得较好效果。 重视课本 以初中化学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感受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细心观察实验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论何种实验,都要仔细观绝对不能抱着“看热闹”、“好玩”的态度。对实验仪器、操作、反应原理都要一一思

初三化学最全的学霸笔记 精辟!

初三化学最全的学霸笔记精辟!化学重点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 2KClO3=(MnO2=△=2KCl+3O2↑ 14、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 1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1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 Zn+H2SO4=ZnSO4+H2↑ 19、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20、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 学霸化学笔记内容 1.碳钢可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三种。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3.炼钢主要有三种设备:转炉、电炉和平炉。 4.经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火、加热和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笔记精选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笔记精选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笔记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初三化学笔记大全

初三化学笔记大全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制法的自然科学。一、化学促进社会发展 古代:火药、造纸、冶炼青铜(商)、冶炼刚体(春秋战国)、瓷器、酿酒、制药 近代:炼钢、炼铝、建筑、联合制碱法(侯德榜)、人工合成蛋白质现代:塑料、合成纤维(光纤)、半导体(电脑)、药物 未来:绿色化学、多学科应用 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折纸)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 变质、燃烧) 区别(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吹制玻璃器皿、蜡烛燃烧、铁在2000摄氏度时化成铁水、铁生锈、 电灯通电变亮、煤气燃烧、火药爆炸、轮胎爆炸、植物的光合作用、橡胶 老化

物理变化:1、3、5、8 化学变化:2、4、6、7、9、10 ∙爆炸可为物理/化学变化 三、体验化学变化 实验一 ∙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1~2mL)的澄清石灰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吹气。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化学反应式 ∙注解: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钙俗称大理石、石灰石实验二 ∙步骤: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溶液。 ∙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水+氯化钙 ∙化学反应式(复分解反应) 实验三 ∙步骤: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现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初三化学笔记重点归纳可打印

初三化学笔记重点归纳可打印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 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丢弃药品特别注意节约:丢弃药品应当严苛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表明用量,通常挑最少量,即为液体挑1-2ml,液态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飞溅入了药液,必须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很大的液态颗粒通常用镊子托盘,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采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整洁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丢弃---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 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 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丢弃试液时,应当把瓶塞夺下,好像放到桌上;飞溅液体时,增加收入 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邻试管口或仪器口,避免残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锈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丢弃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需用量筒量挑。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挑液体体积操作方式:先向量筒里飞溅液体至吻合所须要刻度后用滴管几滴加 进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 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笔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笔记 九年级的化学,既是现在的初级中学的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化学知识,化学是研究一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 1溶液知识点 1.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一种。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同样,溶剂也有固体、气体、液体状态。比如洁净的空气,其溶质、溶剂都是气体。 3.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可以用手触摸感知,也可以借助温度计测量。 (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如食盐、蔗糖。 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要大。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他易溶物。 5.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分为两种情况 (1)固体溶质配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溶液稀释: 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需要选择与回答时,一定要先辨别是上述两种配制中的哪一种,进行有针对地回答。

(3) 分析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或者偏小的原因 固体溶质配溶液时浓度偏小的可能原因: 固体不纯;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放反了(使用了游码);转移固体时有残留;取水时仰视读数等。 (4)将溶液稀释或者浓缩的计算:依据溶质质量不变。 计算式: 浓溶液浓度X浓溶液质量=稀溶液浓度X稀溶液质量。 稀释加水(或蒸发水)质量=m(稀溶液)-m(浓溶液)。 6.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温度结晶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仅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恒温蒸发结晶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得到的仍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所以出现结晶现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注意:结晶后得到的母液,一定是晶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2电子层知识点整理 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2.把原子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如氖、氩等,它们的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3离子 1.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等。 2.离子的形成:阳离子原子阴离子(1)阳离子: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少,原子带上正电荷,变成了阳离子。(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阴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

初三最全的化学笔记重点都在这了

初三最全的化学笔记重点都在这了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大全都是精华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大全都是精华 九年级化学笔记知识大全: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_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九年级化学笔记知识大全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_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_分子由_原子和_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_分子由几个_原子和几个_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点精华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闻药品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初三化学总复习笔记 目录 绪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常见物质的俗名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常见反应的现象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多功能瓶 除杂 鉴定 绪言 l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l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l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l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l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l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l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l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l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l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l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l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 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 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 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 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 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 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 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 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笔记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目录 绪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单元溶液................................................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单元酸和碱..............................................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错误!未定义书签。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