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读和翻译

文言文句读和翻译
文言文句读和翻译

文言文句读和翻译

xx

古本的书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要白己断句,常在一句末尾,用:”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g ”,合称句读”。

文言文断句主要方法是:

一、解读语言环境。必须读清花境”,即人物情境、事件情境和语言情境。人物情境要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身份、学识、官职、性格、作风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情境要分清一件件事情,及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语言情境要分析语言的逻辑关系,是并列、递进,还是假设、转折等,还要体味句子的语气,是陈述,是感叹,是疑问,还是祈使。另外还需要分析表达语体色彩,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

二、作出语法分析。一个句子,至少有主语、谓语。断句之后,要用语法手段对所断的句子作出分析,即解析句子的主谓宾及其修饰成分,确保句子完整。当然,古代汉语有省略成分,分析时,要注意这一情况,根据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的原则,断句时要考虑补出省略的内容,如果相关内容补出之后,句子是完整的,那么,这个句子应该是正确的;如果相关内容补出之后,句子仍不完整,仍然缺少必要的成分,或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那么,这个句子断得很可能不正确,就要重新划分。

以上两点,是断句的关键,必须认真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以下手段辅助断句:

三、利用前后虚词。如:

失、盖”往往用在开头,也、乎、矣、哉”多在句尾。当然,要熟悉虚词用法,要加以区分。有一套口诀教我们如何利用虚词断句:

白”后往往加冒号(:

),哉字后面跟感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圈圈(。),也、者”作用表停顿, 或句(。)或读(,)酌情看。

四、利用语言标志。如:

白、xx'常常表示说话,可以断开。

五、利用句式特点。文言文中,行文往往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或四言,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两两对称,据此可以划分句子。

请为xx的〈〈良马对》断句:

高宗谓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白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鞍甲而不息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驾钝之材也高宗称善

这一段文字,人物有两个:

高宗和岳飞,两人就良马问题进行了一段对话,特别是岳飞的回答相当精彩。他将白己过去骑的马与今天骑的马从饮食的数量、干净与否,上路开始奔跑的状态、百里以后的表现、停止后的情况,原因及其本质作了鲜明的对比,语言逻辑关系非常明确。文段中有白”也、者”以及对称性的语言可以辅助断句。如果再能够用语法规则加以分析检验,就不难将句子断准确。

【参考句读】xx谓xx曰:

“x编良马否?”对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

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白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chi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驾钝之材也。”高宗称善。

下面谈一谈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在阅读基础上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他要求既要准确地阅读、理解文句的含义,又要把文句的含义准确、通顺地表达出来。从这一点来看,文言文翻译符合语文教学的目的及要求,所以,一时不会轮空。

一、文言翻译遵循原则。信、

达、雅”是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的原则,信”就

是准确,达”就是通顺,雅”就是讲究文采。其中,信”和达”最关键。

二、文言翻译突显重点。重点实词、重点虚词、特殊语法”是文言文翻译

应突出的重点,因为将会在这几方面设立得分点。如: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在这句段话里,何厌之有”是疑问句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顺序,为有何厌”,译为有什么满足的呢”。东”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东”。两个封”字是

重点实词,第一个封”字是意动用法,译为把,,当作边境(疆界)”,意译为占

领郑国”;第二个封”字是名词,译为边境、疆界”。肆”是一个重点实词,译

为扩张、扩展”。阙”又是一个重点实词,读ju e通掘”,由挖掘”引申为攫

取、夺取”。其、焉”为重点虚词,其”是反身代词(第一人称代词的一种)译为

自己的”;焉”既要表示动作行为涉及到的处所,又要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情况,

是兼词,相当于于此、于之、于是”等,译为从哪里、向哪里”等。这些关键点

弄清了,整个句子就好翻译了。全句译文是: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向东占领了郑国之后,又想扩张西部的边境,假若(它)不夺取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获取它想要的土地呢?

三、文言翻译讲究方法。直译”和意译”是文言文翻

译的两种主要方法。

(一)、直译

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的翻译方法。直译应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力求表达文法和原文一致。

直译的方法一般归纳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一一对译,强调不衍不脱,字字落实”,即在翻译的语句里,不随便增加内容(不衍),也不随便减少内容(不脱),凡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

虚词都要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之后,如果有词序不当的地方,再加以调整。

如:

天下事有难易乎?译为夭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换一一替换,强调合成词语,以词换词”,即在已有的单音实词、虚词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建一个表义和原单音词意义完全一样的合成词,用这个词替换原来的单音词;或者,用一个意义与原词语相

同的词,替换语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白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翻译为先帝不认为我地

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白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探望我。”

3、留一一保留,强调古书留名,留今用词”,即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器物名等,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

中、笑、有”等,以及今天仍在使用的词语,如兢兢业业”等,都按原文保留下来。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翻译为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4、删一一删略,强调分析结构,删略虚词”,即对词语结构、句子结构进

行分析之后,将那些表发语、调音节、变结构的失、盖,之”等虚词删除不

译。如:

夫战,勇气也。翻译为作战,(是靠)勇气的。”战于长勺,公将鼓之。翻译为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

5、补——补充,强调省略成分,补充完整”,即将被省略的主语、谓语、宾

语、兼语、介词、介词宾语等内容,完整、准确地补充出来。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翻译为“(桃花源里面的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6、调一一调整,强调该调必调,合乎语序”,即要将不合现代汉语语序的特殊句式调整过来,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需要调整的主要有: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如: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翻译为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讲授)。”

(二)、意译

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和意译相辅相成,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讳饰等可以意译。如:

金城千里”保留比喻,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译为坚固的城防”;臣本布衣”用借代,译为我本来是老百姓”;权起更衣”用讳饰,译为孙权站起来上厕所”。

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郭原平)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

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篱外。邻里惭愧,无复取者。

(选白〈〈南史?列传六十三?孝义上》)根据人物传记阅读方法,首先要读清人物情境、事件情境和语言情境。这段文字写了郭原平与邑人”及盗者”的关

系。写了两件事,一是卖物求价之事,一是处理盗笋之事。

再对语言的各种逻辑关系作出分析,运用好以上翻译方法,不难将这段文字翻译得准确、通顺。

【参考译文】每次出外卖农产品,只收半价,,邑里的人都知道(他这种情况),就按本价给他,彼此间相互推让,(最后,原平总是)要让(价钱)稍微便宜些,才肯收钱。原平的院子里种有竹子,夜里有人偷笋,(正好)让原平碰见了,偷笋的人在奔跑时掉到沟里。

原平于是就在他种竹子地方的沟上造了一座小桥,让他通过,又采竹笋放在篱笆外,(让他带走)。他的邻居很惭愧,没有再来偷竹笋的。

文言文翻译其实并不难,只要作到忠于语境,以词换词,字字落实,不衍不脱,该补

贝U补,该调必调”,大家应该能够将文言文翻译作得很好。

附〈〈良马对》参考译文:

xx 问xx:

你是否得到良马?” x笞复说:

我本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承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马鞍尚未套好,就要举蹄奔跑。

刚跑完百里路,力气就用完了,汗水也湿透了,好象就要死去那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实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宋高宗听完后称好。

原文加翻译Growingpains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Growing pains Growing pains Many teenagers feel lonely, as if no one understands them and the changes they are going through. Day by day, everything seems different, yet the same. Life never seems to be going fast enough; yet, in other ways, like a race car, life seems to be rushing too fast and even going out of control. Has anyone else ever felt this way? These feelings are a common part of adolescence—the time of life between child and adult. And, though it may some times be difficult to believe, you are not alone—every adult has gone through adolescence, and your friends are going through it right now along with you. It is common for teenagers to feel lonely and misunderstood. These feelings can be thought of as growing pains—the difficulties that teenagers face as they grow to adults. As teenagers grow, it is normal for them to become confused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m. During adolescence, teenagers go through great physical changes. They grow taller and their voices get deeper, among many other developments. Along with these physical changes, there come many psychological changes. Boys and girls tend to be different in this regard. Many boys become risk-takers—they want to find their own limits and the limits of the world around them, but may not have the wisdom to make good choices in their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girls often want someone—anyone—to talk to, as they try to deal with their strong feelings. In the social world, as teenagers get older, they struggle to depend on themselves. They may badly want and need their parents’love, yet feel distant; they may want to be part of the group, yet desire independence. Since teenagers have difficulty balancing these needs, they often question who they are and how they fit in society.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se kinds of growing pains do not last. In the end everything turns out OK—the teenager becomes a healthy adult, and this period of change and challenge is traded for the changes and challenges of grown-up life. 好在这些成长的烦恼并不会持久。最终一切都会好起来——青少年成长为健康的成年人,而青春期的变化和挑战则转变为成人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和挑战。在大千社会中,随着青少年长大,他们努力地自力更生。他们或许迫切需要父母的关爱,却又感觉疏远;他们或许想要成为团体的一员,但又渴望独立。正因为青少年们在平衡这些需要时有困难,所以他们经常质疑自己到底是谁以及怎样融入社会。与这些生理变化同时而来的,还有很多心理上的变化。男孩和女孩在这方面往往有所不同。很多男孩成为危险尝试者——他们希望找到自己的局限和他们周边世界的局限,但也许并不具有对其行为作出正确抉择的智慧。而与此同时,女孩则通常需要和某个人——或任何人——进行交谈,因为她们试图面对自己强烈的情感。在青少年成长的时候,对自己无论体内还是体外的状态变化感到困惑对他们而言是正常现象。在青春期,青少年经历着身体上的巨大变化。他们个子长高,声音变低,还有很多其他的成长发育。这些感觉是青春期——介于孩童和成人之间的人生阶段——的正常组成部分。而且,虽然有时难以相信,并非只有你才是这样——每一个成年人都经历过青春期,而你的朋友和你一样正经历这个阶段。对青少年而言,感到孤独和被误解是很普遍的。这些情感可以看作是成长的烦恼——是青少年迈向成年时所面对的困难。成长的烦恼很多青少年感到孤独,好像没有人理解他们以及他们正在经历的变化。日子一天天过去,而所有事情似乎都是不同的,可又都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似乎从不过得足够快;而从别的方面看,生活似乎过得太快甚至于失控,像开赛车一样。别的人也有过同感么? Home alone Mom and Dad arrive back from vacation a day earlier than expected. The curtains are closed and the living room is dark when Mom and Dad enter. Dad: It’s so nice to be home!

文言文句读和翻译

文言文句读和翻译 xx 古本的书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要白己断句,常在一句末尾,用:”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g ”,合称句读”。 文言文断句主要方法是: 一、解读语言环境。必须读清花境”,即人物情境、事件情境和语言情境。人物情境要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身份、学识、官职、性格、作风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情境要分清一件件事情,及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语言情境要分析语言的逻辑关系,是并列、递进,还是假设、转折等,还要体味句子的语气,是陈述,是感叹,是疑问,还是祈使。另外还需要分析表达语体色彩,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 二、作出语法分析。一个句子,至少有主语、谓语。断句之后,要用语法手段对所断的句子作出分析,即解析句子的主谓宾及其修饰成分,确保句子完整。当然,古代汉语有省略成分,分析时,要注意这一情况,根据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的原则,断句时要考虑补出省略的内容,如果相关内容补出之后,句子是完整的,那么,这个句子应该是正确的;如果相关内容补出之后,句子仍不完整,仍然缺少必要的成分,或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那么,这个句子断得很可能不正确,就要重新划分。 以上两点,是断句的关键,必须认真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以下手段辅助断句: 三、利用前后虚词。如: 失、盖”往往用在开头,也、乎、矣、哉”多在句尾。当然,要熟悉虚词用法,要加以区分。有一套口诀教我们如何利用虚词断句: 白”后往往加冒号(: ),哉字后面跟感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圈圈(。),也、者”作用表停顿, 或句(。)或读(,)酌情看。

励志的文言文句子加翻译

励志的文言文句子加翻译【篇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加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考点跟踪训练25文言句读和翻译

考点跟踪训练25文言句读和翻译 一、(2011·广东)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 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________ (2)皆足取.祸也________ [答案](1)有的(2)招致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说话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说话而发言,同应当说话而不说话,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这篇文章作为言默之戒。 二、(2011·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文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 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一、断句解读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代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d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考点解析 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代《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代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代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代原意。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考试题回放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参考答案:(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006年高考广东语代卷第12题)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语代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 四、方法指津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代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代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全代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 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1.代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代章,断句也结束了,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经典句子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1、见侮而不斗,辱也。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一寸山河一寸金。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5、不迁怒,不贰过。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

以为戒,有则改之。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11、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1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3、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1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1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原文及翻译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同步训练_第二讲_文言句读与翻译

第二讲文言句读与翻译 一、(2018·江苏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主纳.忠谏( ) (2)寻亦诛.死( ) (3)无为后.所嗤( ) (4)以.匹夫比之(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帝王深耻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湖北宜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8分) 汉阴老父 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③而立天子邪?理④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⑤天下邪?役⑥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⑦,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⑧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幸:皇帝驾临。③乱:混乱。④理:治理。⑤父:像君父那样(关爱)。⑥役:役使。⑦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⑧逸:放纵,放任。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阴( ) 异( )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准确翻译文言文,必须注意三点 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义和隐含信息 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 3.在翻译时要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一、《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二、《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文言文《巢谷传》原文加翻译

巢谷传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巢谷,字元修,父亲叫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年轻的时候跟随士大夫(有身份、有学问的人)读书,年老后担任乡里村学的老师。巢谷从小传承父亲的学问,虽然朴实无华但是丰富。他被选拔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了赴试武科的人,心里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学习的知识,置办了弓和箭,学习骑马射箭。不久,他的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他听说西边的人大多英勇矫健,骑射击刺,是四海之内第一,他离开家乡到秦凤、泾原一带游历。他每到一处就与杰出的人物交友,有一个叫韩存宝的人,巢谷尤其和他交好,巢谷教韩存宝兵书,两个人交往,结下了像金石一样坚固的友谊。熙宁年间,韩存宝担任河州的将领,有功劳,被称为“熙河名将”,朝廷渐渐的重视他。恰逢泸州的少数民族乞弟侵扰边疆,众郡县不能制服,朝廷于是命令韩存宝出兵讨伐乞弟。韩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情形,邀请巢谷到军队里询问他。等到韩存宝获罪,将要被逮捕,他自己料想一定会死,对巢谷说:“我是泾原的一介武夫,死了不可惜,只是妻子儿女不免受冻挨饿。装银子的袋子里有几百两银子,除了你没有人可以代我把钱送给妻子儿女的人了。”巢谷立下了承诺,立刻改变姓名,把银子放在怀里步行,前往交给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韩存宝死了,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带,恰逢赦免才出来。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我因为同乡的原因,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操,是个可以托付危急之事的人。我在朝中,巢谷杂处于乡民中间,我们从未见过。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绍圣初年,我因罪被贬停留在筠州,从筠州迁移到雷州,又迁移到循州。我的兄长子瞻也从惠州又迁移到昌化。士大夫都避忌和我们两兄弟交往,往日的亲友没有再互相联络。只有巢谷慷慨激昂,从眉山公开声言,想要徒步拜访我们兄弟。听说的人都嘲笑他的痴狂。元符二年春天正月,他从梅州送信给我说:“我不远万里步行来见您,自己都不认为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不出十天一定能见面,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我惊喜地说:“这不是当代人,而是品德高尚的古人哪!”见面之后,我们握手相对而哭,不久,我和他讲述往日的经历,过了一个月(一个多月)仍不感到厌倦。当时巢谷年纪有七十三岁了,瘦弱多病,不再是往

精典文言文翻译

译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 “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 师旷连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 说得好。”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孙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我的子孙都是些下等之才,有个叫九方皋的人,他识别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可以告诉他识别天下最好的马的方法。请让我引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 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报知秦穆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又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天下最好的马呢?”伯乐说道:“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魏郑公(魏征)进谏劝阻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禅,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却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止是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良医,百姓的疾苦虽然已经解除,但还不很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唐太宗无言反驳。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刘瞻的父亲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在郑纟因身旁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纟因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分外好看。郑纟因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观赏到天黑又有什么关系?”于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忽然发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纟因惊讶于这首诗作得出色。而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纟因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纟因同刘景开玩笑说:“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

献曲求诗原文和翻译

北宋[苏轼]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提问者采纳 2006-08-10 16:24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也,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佳纸一幅曰:“吾数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疑。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释:宋神宋元丰五年二月十九日是苏东坡的生日。苏东坡在黄州赤壁矶摆酒庆贺。大家盘坐在江边高峰上,俯视着鹊巢,酒兴正浓时,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赴宴的还有姓郭和古的两位宾客,他两通晓音律,就对东坡说:“这笛声有新意,可不是普通的笛子吹奏的。”于是苏东坡派人去询问吹笛的是什么人。原来是位进士,名叫李委,他听说今天是苏东坡的生日,特意谱写并吹奏了新的笛曲《鹤南飞》以示庆贺。东坡把他请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位头戴青巾,身着紫裘,腰里插着横笛的普通书生。既然他吹奏新曲,就再请他吹几支曲子,那笛声,高入云霄,震石欲裂,宾客们边饮酒边聆听动人的笛声,一个个都醉倒了,于是李委从袖子里掏出一幅绝好的纸,说:“我对苏公别无所求,但愿得到您亲手题的一首绝句就十分满足了。”东坡笑着答应了他,诗曰:“山头孤鹤向南飞去,载我去遨游九嶷山。人间是什么人在吹着笛子?可喜的还变换着龟兹的乐调。”

文言文的句读与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句读与翻译方法 一、文言文的句读 句读就是对古书的标点。古书一般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没有断句的古书,后代人读起来常会感到困难。 例1: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秦始皇本纪》) 正确断句: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译:彗星又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夏太后死去。 错误断句: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译:彗星又在西方出现。十六日那天夏太后死去。 分析:读法不同,意思也就变了。 古人常用“、”符号来断句。在句终的地方,点在字的旁边;在语意未尽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到了宋朝以后,通俗读物上才普遍地应用圈(。)作为句号,用点(、)作为读(逗)号,因此句读又称圈点。 学习文言文,明句读是一项基本功。因此在文言文的标点上,我们应该作一番研究。在标点古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通读全文,明了全文大意。 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先断开能断的句子,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对不易断开的字、句,就要仔细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义才正确明白。 例2: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 原文标点: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治邺》) 分析:这样断句,似把“旁观者”仅指“长老”和“吏”。其实,“旁观者”按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指“长老”和“吏”以外的“老百姓”,三者是并列的。 修正标点:长老、吏、旁观者,皆惊恐。 2.要注意语法,重视文言虚词。 例3: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原文标点: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 分析:这样断句,重点在于讲孔子既关心人,又关心马(“厩”是养马的棚)。其实,文言中疑问句末用了“乎”一类疑问语气词之后,不能再用“不”一类的否定词来发问了。 修正标点: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①文言文中,“夫、惟、盖、凡、且、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 ②而“乎、哉、也、矣、欤、焉、耳”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③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④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大致用在一句话的开头。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⑤句末语气助词的语气可帮助句读: 表示陈述语气:也、矣、焉、耳、已、云、云尔 表示疑问、反问语气:乎、邪、与、欤、哉、也 表示推测语气:乎、耶、与 表示感叹语气:哉、夫、也、矣、乎 表示祈使语气:也、矣 3.要关注文体,注意对称句式。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收藏起来用三年!

一、《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初中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初中文言文加古诗翻译 七年级上册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