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导学案

打印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导学案
打印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导学案

3.2.3《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

乾县二中 李 强

考纲解读: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并迁移应用于其他滴定 重点难点:中和滴定原理的认识

学案导学: 第一课时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 1.定义

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待测溶液)的实验方法。 2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为: H +

+ OH -

= H 2O 在酸碱中和反应时: n(H +

)=n(OH -) 当酸碱恰好中和时

n(OH -)=n(H +) n 酸c 酸V 酸= n 碱c 碱V 碱

我们常把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称为标准溶液,将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称

待测溶液, 则酸碱恰好中和时: c 测=

测标标标n V n V c

若为一元酸与一元碱则上式可简化为: V c

3.中和滴定的关键:

⑴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酸和碱溶液的体积

⑵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 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1)原则:变色要明显、灵敏、容易观察,且指示剂的变色pH 和滴定过程的pH 突变一致。 ①若用强碱滴定强酸 突跃范围:4.3---9.7

甲基橙(3.1——4.4)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酚酞(8.2——10.) 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注意:酸碱中和滴定不选石蕊作指示滴定终点,因其PH 变色范围宽,颜色不易觉察,误 差超过了酸碱中和滴定允许的误差。 ②若用强酸滴定强碱

甲基橙(3.1——4.4)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酚酞(8.2——10.) 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一般规律:强酸滴碱甲基橙,强碱滴酸用酚酞 (2)指示剂用量: 2-3滴

(3)滴定终点判断标准:当指示剂刚好变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认为已达到滴定终点。 已知浓

读 数

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

1.滴定准备过程

1)滴定管的认识

①构造:滴定管是一种具有精确刻度、内径均匀的细长玻璃管。常有25.00mL和50.00mL两种规格。酸式滴定管:特征:下端有玻璃磨口活塞。只能用来盛装,不能盛装

碱式滴定管:特征:下端是带玻璃球的橡胶管,只能用来盛,不能装

②刻度:零刻度在___,满刻度在____,满刻度以下无刻度。

1ml分为10格,每小格是0.1ml,故可精读到______ml,估读到______ml。

问题:若为25mL滴定管,按照装液体的正确方法将溶液装至零刻度,将溶液全部放出,体积

(填大于、小于、等于)25mL?

第二课时

⒉操作步骤(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

⑴仪器的洗涤洗净滴定管、锥形瓶,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滴定管的洗涤原则:水洗、蒸馏水洗、待装液洗2~3次

锥形瓶的洗涤:锥形瓶只能用洗,但绝对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结果会偏高。

⑵检漏向滴定管加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对于酸式滴定管将活塞旋转180度,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对于碱式滴定管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⑶润洗:在加入酸碱反应液之前,洁净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还分别用所可盛装的酸或碱溶液润洗。润洗方法: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或碱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洗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一手控制活塞(酸式滴定管轻轻转动活塞,碱式滴定管轻轻挤压小球),将液体从滴定管

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⑷装液: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

刻度“0”以上2—3cm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

调节活塞或轻挤小球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或0以下某一刻

度。

排气泡的方法:

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体法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

充满出口管。

碱式滴定管:使尖嘴向上,并捏住小球后上部的橡皮管,挤压玻璃球,使溶液流出的同时使气泡排出 读数时的注意事项:

应该垂直用手拿滴定管的上端,将溶液面与眼睛对齐后再读数 (5)取待测液

用酸式滴定管往锥形瓶中加入20.00mL 体积的未知浓度的盐酸。(记入始、终的两次读数) (6)加指示剂

向锥形瓶滴加 滴酚酞指示剂,在锥形瓶底放一张白纸,作用是 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为明显, 易于判断 (7)滴定操作 a.滴定

记录起始的碱式滴定管内液面读数;左手轻轻挤压碱式滴定管内的玻璃球;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在瓶内按顺时针方向不停做圆周运动);当溶液接近无色时,要控制液滴的速度,眼睛始终注意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滴加速度:先快后慢,快达滴定终点时,要慢慢地滴加,甚至一滴一摇。 b.滴定终点的判断:

当滴入一滴标准NaOH 溶液时,刚好使锥形瓶内溶液由 色变成 色且 c.读数

准确记下碱式滴定管内溶液的体积。在读取滴定管内液面所在体积数时,应使滴定管与实验台面保持垂直,并使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切,等液面稳定一分钟左右后在读数,要估读到0.01mL 。 (8)数据记录

将锥形瓶内的溶液倒掉,用蒸馏水洗净,再重复实验两次(步骤4--7),记入下表

(9)计算:c 测=

标V V c

三、实验误差分析

造成中和滴定的误差原因很多,如读数误差、操作不当、计算误差等,分析误差时要根据计算式

c 测=

标V V c 进行分析,当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待测碱溶液时C 标、V 待测均为定值,则C 待测的大小取

决于V标准的大小。

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甲基橙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误差有: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 一.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二.实验操作: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取: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挤压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记和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H+)= c[(OH-)×V(碱)÷V(酸)求。 [原理:c(H+)×V(酸)= c[(OH-)×V(碱)] 三、练习: 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浓度的浓硫酸,其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稀硫酸溶液100mL,操作方法是:在____里盛适量蒸馏水,用____滴定管取1mL 浓硫酸,使其缓缓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____中,并用____搅拌,以达____的目的。将____后的溶液沿____注入____中,用蒸馏水洗涤____和____2~3次,洗液都注入____中,振荡摇匀后,将水注入____,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处,改用____加水至____。盖好瓶塞,振荡摇匀后,转移至贴有标签的试剂瓶中。 2.滴定:用酸式滴定管取10mL稀硫酸,注入____中,滴入3至5滴酚酞并摇匀后,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直到加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刚好使溶液____,即达滴定终点。 3.记录和计算:求:稀释前后硫酸物质的量的浓度。 4.讨论: ①碱式滴定管在盛氢氧化钠溶液前要先用____洗净再用____润洗,盛待测硫酸溶液的容器是____,容器在盛稀硫酸前,要用____洗。 ②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碱溶液洗,只用水洗,立即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将会使测定的稀硫酸浓度____(偏高、偏低、不受影响,下同)。 ③滴定前,盛稀硫酸的容器水洗后,用稀硫酸润洗,再盛稀硫酸10mL,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将会使测定硫酸溶液的浓度结果____。 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内无气泡,后因操作不当进了气泡,测定结果,使稀硫酸的浓度_。 ⑤盛稀硫酸的容器内盛10mL稀硫酸后,再加入10mL水后滴定,则测定结果,硫酸溶液浓度将____。 ⑥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并记录读数,测得的硫酸溶液浓度将____。

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

辰溪二中校本课程八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导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张仁育(主备人)时间:9月23日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记住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 百日维新的内容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方法 “四环七步”教学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公车上书 阅读教材28——29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发动者、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②、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有哪些?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阅读教材29页第三段——31页 ①、“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是谁的上书内容?表 示“不能为亡国之君”的清朝皇帝是谁? ②★戊戌变法发生于何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③、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顽 固派的实力强大(客观原因)。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 较弱。袁世凯的出卖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直接原因)。中国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软弱性(根本原因)。 ⑤★戊戌变法有何作用?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教训)? 二、合作探究 1、“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具体是指什么人?戊戌变法的哪 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 2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学生交流展示 四、教师(或学生)点评 五、教师精讲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六、学生识记以下内容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高考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考点复习学案

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考点复习学案 考点19 酸碱中和滴定 考点聚焦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反应实质。 2.学会酸碱中和滴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指示剂的选择。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3.能正确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误差。 4.培养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 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实质:中和反应。 (3)关键:①准确测定; ②准确判断。 (答案:标准液和待测溶液的体积、反应的终点。) 2.中和滴定所用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3.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4.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Ⅰ、准备: 1)滴定管: 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②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 ③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 ④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Ⅱ、滴定: ①用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1~2滴指示剂 ②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至橙色或粉红色出现,记下刻度。 Ⅲ、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 ①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②终点判断: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5.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原理:滴定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从计算式分析,当酸与碱恰好中和时,有关系式:c (标)·V (标)·n (标)=c (待)·V (待)·n (待)(c 、V 、n 分别表示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故c (待)=) ()()()()(待待标标标n V n V c ???,由于 c (标)、n (标)、V (待)、n (待)均为定值,所以c (待)的大小取决于V (标)的大小,V (标)大,则c (待)大,V (标)小,则c (待)小。 6.中和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①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用标准的强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溶液,则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 很大,随着强酸的滴入,溶液的pH 逐渐减小;当二者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 为7;当酸过量一滴时,溶液立即变为酸性。若用强碱滴定强酸则恰恰相反。 ②根据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及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只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即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在实验室里选用的指示剂一般为酚酞,当用酸滴定碱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红色刚好褪去;当用碱滴定酸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7.中和滴定实验主要仪器的使用 ①中和滴定中使用的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使用时不能混用。酸式滴定管还可用于盛其他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碱式滴定管还能用于盛装其他碱性物质。 ②中和滴定中有关仪器的洗涤,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须先用自来水洗(必要时用特殊试剂洗)再用蒸馏水洗,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 ③要注意滴定管的刻度,0刻度在上,往下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也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附: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 (一)仪器润洗不当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分析: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c 待测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值偏大。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水溶液酸碱中和滴定三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授课题目 课题: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拟3 课时 第 3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 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写学案回归课本,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难点: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活动设计 【高考知识点梳理】 一.关于pH 值的计算类型及计算方法 1.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 值 〖练习〗求室温时的PH (1)0.1mol/LH 2SO 4 (2)0.0005mol/LCa(OH)2 2.酸碱混合(一般稀溶液密度相近,体积可简单加和) 酸性→求C (H +)→pH 一定要先判断溶液酸碱性 碱性→先求C (OH -)→再根据K w 求C (H + )→pH (1)酸I+酸II :C (H +) = II I II I V V H n H n ++++) ()( (2)碱I+碱II :C (OH -) = II I II I V V OH n OH n ++--) ()( (3)酸I+碱II : 完全中和:C (H +) = C (OH -) = 17 10-?mol/L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八年级下册第6课导学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重点) 2、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及危害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3、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难点)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30页,完成下列题目,在书上勾画出相应的内容)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 2、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这些严重失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有哪些?涌现了哪些模范人物? 【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互相补充,达成组内共识,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长记录本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2、课本28页动脑筋题。 【课堂检测】 1、(2013·宁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被称之为() A.中国通史 B.中国经济史 C.中国近代史 D.中国现代史 2、(2013·兰州)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2013·河池)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在工业上中国要15年赶超英国的是(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中共八大 D.“大跃进”运动

4、(2013·湛江)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13·衡阳)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 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 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6、(2013·扬州)《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消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一报道出现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7、(2013·日照)《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请判断以下哪项运动体现了这一思想(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 8、(2013·宁夏)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课堂小结】(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吴卫东 一、教材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中和滴定是继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以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节内容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滴定仪器的使用等知识,介绍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教材先简单地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实用价值。重点讨论了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三个含义:第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即H+ + OH- = H2O;第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具体示例了如何利用关系式C酸= (C碱V碱)÷V酸进行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及计算的格式;第三,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接着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详细地讨论了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以及溶液从碱性经中性突变到微酸性的过程。说明可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但限于学生的知识,教材中没有介绍滴定突变知识,而在学生的观念中酸碱中和到pH = 7才算恰好完全反应,但教材中介绍的指示剂并不适合实验的要求,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困惑。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是利用演示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将整个滴定操作过程由教师向学生示范一遍,而且连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来进行有关的计算等都较详细地介绍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学生状况分析 高二(10)班是这个年级的实验班,经过一年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分化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活跃,能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能有对问题比较深入的探讨。 1、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学习了盐类水解

打印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导学案

3.2.3《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 乾县二中 李 强 考纲解读: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并迁移应用于其他滴定 重点难点:中和滴定原理的认识 学案导学: 第一课时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 1.定义 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待测溶液)的实验方法。 2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为: H + + OH - = H 2O 在酸碱中和反应时: n(H + )=n(OH -) 当酸碱恰好中和时 n(OH -)=n(H +) n 酸c 酸V 酸= n 碱c 碱V 碱 我们常把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称为标准溶液,将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称 待测溶液, 则酸碱恰好中和时: c 测= 测 测标标标n V n V c 若为一元酸与一元碱则上式可简化为: V c 3.中和滴定的关键: ⑴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酸和碱溶液的体积 ⑵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 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1)原则:变色要明显、灵敏、容易观察,且指示剂的变色pH 和滴定过程的pH 突变一致。 ①若用强碱滴定强酸 突跃范围:4.3---9.7 甲基橙(3.1——4.4)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酚酞(8.2——10.) 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注意:酸碱中和滴定不选石蕊作指示滴定终点,因其PH 变色范围宽,颜色不易觉察,误 差超过了酸碱中和滴定允许的误差。 ②若用强酸滴定强碱 甲基橙(3.1——4.4)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酚酞(8.2——10.) 从 色变为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一般规律:强酸滴碱甲基橙,强碱滴酸用酚酞 (2)指示剂用量: 2-3滴 (3)滴定终点判断标准:当指示剂刚好变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认为已达到滴定终点。 已知浓 度 读 数

导学案--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6课开放与交流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点击新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归纳整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预习内容。整理预习笔记。 情感与价值:学习鉴真、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A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课堂进行时 【预习提纲】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2-33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遣唐使?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80年4月13日下午,一尊有着1200多年 历史的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 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 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鉴真大师是 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 什么作用?二、玄奘西行(请你阅读教材34-36页完成下列问题) 此图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西游记》是神话传 说,请你讲一讲真实的“玄奘西行”(为什么去?怎样去?有 何价值?等) 【展示内容】 材料阅读唐朝诗人陈陶在其《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请问:(1) 诗中的“和亲”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意义? (2) 诗中的“胡”指什么? (3) 诗中的“胡风似汉家”是什么意思? 归纳整理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异同 事件身份目的地途中遭遇 是否有人随 行 是否回国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 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1)诗中“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 精神? (2)诗中“传道艺”的是何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西游记》是明代一部著名的演义小说,书中描写的唐僧取经的 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路上收留了三个神通 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又 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你知道《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 故事与玄奘西行的史实有什么区别吗? 课堂检测 1、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 2、为中日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唐朝人是() A.阿倍仲麻吕B.鉴真C.玄奘D.李白 3、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4、下列最能见证唐朝时中国和日本友好往来的是( ) A、大昭寺会盟碑 B、洛阳白马寺 C、西安大雁塔 D、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5、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 6、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 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中宗D 唐玄宗 7、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A、波斯 B、大食 C、大月氏 D、天竺 8.《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定性实验探究式新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但本节课不成功的一点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致使比较重要的误差分析上太仓促,学生练的太少,掌握的还不够好,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练习。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确实,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是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学得主动。不应把学生看作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主动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生动而有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一般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会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属于技能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强调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练习等方式自主获得

新人教版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学习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2.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十三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但不论出仕或归隐,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然而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3.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带感情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先理解上片: 1.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高中化学 专题3 第2单元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苏教版选修4

专题三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4.强化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运用。 【学习过程】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思考】⑴在一定量的碱溶液中,滴加酸,正好中和时,碱和酸应该有什么定量关系? ⑵已知某土壤溶液呈酸性,要想测定其氢离子浓度,根据中和反应,需要测定哪些数据? 1、中和反应的实质。 2、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的酸(或碱)去滴定一定体积的碱(酸),通过测定反应时消耗已知溶液酸(或碱)的,从而推算出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的方法。 3、在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盐酸溶液0.29L才能完全中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思考与交流】酸碱中和滴定实验,P74信息提示。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空白。 1、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思考并回答]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刻度特点和读数方法:

①0刻度在。 ②精密度:0.01mL,所以读数时要读到小数点后位。 ③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的读数-滴定的读数。 ④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溶液。 ⑤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溶液。 2、滴定操作步骤 ①准备:检漏、洗涤→→→→→读数。 ②滴定:移液(放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计算。 3、滴定数据及数据处理 用0.1000mol·L-1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求该 【交流与讨论】怎么确定滴定终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4、酸碱指示剂: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变色 阅读课本P77 【拓展视野】 5、绘制滴定曲线 【活动与探究1】阅读课本P75 ,表3-8实验记录,绘制滴定曲线图。 绘制滴定曲线图于课本P75图中。 【活动与探究2】阅读课本P76,完成表3-9。求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1)(含解析)

酸碱中和滴定 李仕才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 [核心知识大通关] 1.实验原理 (1)原理: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根据中和反应的等量关系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 (2)实验关键 ①准确测定标准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0红色 5.0~8.0紫色>8.0蓝色 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4.4黄色 酚酞<8.2无色8.2~10.0浅红色>10.0红色 2.实验用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和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 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0.01 mL。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④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⑤使用注意事项。 试剂性质滴定管原因 酸性、氧化性酸式滴定管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碱性碱式滴定管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玻璃活塞无法打开 3.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滴定管:查漏→蒸馏水洗涤→用待装液润洗→装液→排泡→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蒸馏水洗涤→装液→加指示剂。 (2)滴定 (3)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c?HCl?·V?HCl? V?NaOH? 计 算。但要注意某个数值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时,应该舍去。 ?小题热身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 mL。( ) (2)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3)滴定管的读数为24.6 mL。( ) (4)中和滴定时眼睛必须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 (5)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 (6)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之前一定要用所要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 ) (7)容量为25 mL的滴定管,滴定过程中用去10.00 mL的液体,此时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 积为15 mL。( ) (8)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测定 结果待测液浓度偏高。( ) 答案:(1)×(2)×(3)×(4)√(5)×(6)√(7)×(8)√ [考向精练提考能] 考向一酸、碱中和滴定仪器及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 1.不能用石蕊做指示剂。 2.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做指示剂,例如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 3.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做指示剂,例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4.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 5.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须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Na2SO3溶液滴定KMnO4溶液时,KMnO4颜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 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如图所示仪器从下表中选出正确 选项( )

第六课导学案诚信伴我行

第六课《与诚信结伴同行》导学案 NO.6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诚实守信是为人之道。 2.在生活中努力做诚实之人,学会践约守信。 3:掌握诚实的复杂性,以及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预习指导与使用说明】 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73—P77,查找、勾画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并标注好序号。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成为一个诚信的人方法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理解诚信的意义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课前预习案】 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74,结合书本里的内容理解诚信的含义以及其意义。 2.诚实与守信的关系是什么?(提示:课本p74-75分要点、写上序号)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提示:课本P76-P77.分点,标序号) 【我有问题问老师】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疑问和困惑?请你写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和分享.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小故事,大道理 从前有一个国王想在小朋友中选择一个最诚实的作为自己将来的接班人。他准备了许多种子给所有的小朋友看谁种出的花最漂亮。回家后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花瓶来种种子。其中有一个小朋友种下种子后每天给它浇水、施肥,很多天过去了可是花瓶里的种子就是不发芽。到了比赛那一天他只好捧着空花瓶去,他看到其他小朋友的花瓶里都长着漂亮的花。结果国王选上了这个种不出花的小朋友。原来国王给的种子都是炒熟的不会发芽。 (1)国王为什么选上了这个种不出花的小朋友? (2)国王的最终选择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3)故事中小男孩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探究二:析案明理 材料一:为了信守一句承诺,19岁的高中生闫旭在过去的两年半中,坚持每天搀扶同班患有脑瘫的女同学肖晓琳上学。在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文明办和《中国小记者报》联合主办的“沈阳市感动校园好少年”评选中,闫旭光荣入选。闫旭的母亲为儿子乐于助人、信守承诺而感到很骄傲。 材料二:一名外地男子在甘肃省敦煌市从事地沟油加工,5年时间,该男子加工地沟油多达61250公斤,全部销往江苏省以及河北省两家公司。据实验测定,长期摄入“地沟油”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仅易使人发生肝癌,也有可能引发其他部位癌变,用地沟油充当食用油,对消费者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1)我来点评:请你点评一下材料一中闫旭“信守承诺”做法的意义 (2)出谋划策:针对材料二中的“黑心老板”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制止? (3)诚信在我身边:学校倡议每一个同学向闫旭学习。倡导每一个学生从自己做起,诚实守信,你准备如何做?

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 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1.酸、碱反应的本质为: H ++OH -===H 2O 例:HCl+NaOH===NaCl+H 2O 则:1 1)()()()(==NaOH v HCl v NaOH n HCl n (v 为化学计量数)如用A 代表酸,用B 代表碱,则有: ) ()()()(B v A v B n A n = 又因c =v n 所以n=cV 则上式可表示为: )()()()()()(,7)()()()()()(B V A V A c A v B v B c B v A v B V B c A V A c ?===,如为一元酸和一元碱中和时: 由于1)()(=A v B v ,则有:c (B)=) ()()(B V A V A c ,因此c (B)的大小就决定于V (A )的大小。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2.实验操作 (1)仪器:滴定管(酸式,碱式),移液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等. 注意:①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氢氟酸以及Na 2SiO 3,Na 2CO 3等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②滴定管的刻度,O 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2)操作步骤: ①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 ②滴定:移取待测液,加指示剂(2-3滴),滴定,判断终点,读数. ③数据处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依方程式求C 待. 3.实验误差分析 造成中和滴定的误差原因很多,如读数误差,操作误差,计算误差,指示剂的选择误差,药品不纯引起的误差等.因此,要做好本实验,必须各个环节都要注意. 【操作要点】 以HCl 滴定NaOH 溶液为例,说明滴定操作的要点以HCl 滴定NaOH 溶液为例,说明滴定操作的要点 (1) 在酸式滴定管内注入已知浓度为C 1的盐酸标准液至刻度“0”以上,并固定在滴定台上。在滴定管下放一小烧杯,调整液面到“0”或“0”以下某个刻度,记下起始读数V 始。注意滴定管下端尖嘴处不应留存有气泡。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酸、碱滴定管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2.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能够绘制中和滴定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 3.经历中和滴定的过程,知道中和滴定的步骤,掌握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 4.在理解中和滴定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实验误差分析策略。 学习重点:中和滴定的基本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实验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问题一】——酸碱中和反应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简单计算,完全中和20mL 0.1mol/L HCl,需mL0.5mol/L NaOH(aq); 完全中和20mL 0.1mol/L HCl,需10 mL mol/L NaOH(aq);若改为20mL 0.1mol/L H2SO4,则答案如何? 3、总结酸碱中和反应中酸碱浓度与体积关系的计算式 【问题二】——酸碱中和滴定 1、已知某酸(碱)浓度,如何来测定未知碱(酸)浓度? 2、依据原理是什么?实验过程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有哪些? 3、精确测定溶液体积 1)掌握滴定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a 酸碱滴定管的结构——注意刻度和酸碱式区别以及与量筒的对比 b使用方法

c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洗涤,并用清水润洗2-3次,在装酸液/碱液之前,必须用待盛液体润洗,思考,如果不润洗会导致什么结果? 2)了解移液管的使用※ 4、怎么确定滴定终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记忆常见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5、实验步骤 6、简单计算 常温下,50mL水中,加1滴(1mL为20滴)0.1mol/L HCl,溶液pH= ; 若改为加0.1mol/L NaOH,结果又如何? 7、思考,酸碱中和滴定终点时,是恰好pH=7吗?你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 8:、误差分析 1)为什么要用待盛液润洗滴定管?怎么润洗? 2)为什么要排尽玻璃尖嘴管中的气泡,怎样操作? 3)滴定过程中用_______手控制活塞,用________手摇动锥形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

第六课我的老师导学案

黄柏中心学校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涂单妹审核:叶刚 内容:第六课我的老师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9月23日 【学习目标】 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学法指导】 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学习任务一】 一、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 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孤()卷()蜜()恋() 既()弧()券()密()念()

三、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四、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记叙的几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 略写: 作用: ⒉讨论:这几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二、部分探索:品一品。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⒊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旋即()()教诲()()炽()热半晌()痣()卜()问时辰()褪()色 kē()头 tuì()色 yú()钱焚()香 ⒉填空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他的主要作品有 《》、《》。 (2)本文是篇回忆性。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导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解读: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并迁移应用于其他滴定 学案导学: 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碱)来测定求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 的方法。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1?原理:当酸碱恰好中和时 n (OH -)=n (H +) n 酸c 酸V 酸=n 碱c 碱V 碱 我们常把已知浓度的酸酸(或碱)称为标准溶液,将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称待测溶液, 则酸碱恰好中和时: c 测=c 标V 标n 标 V 测n 测 c 标V 标 若为一元酸与一元碱则上式可简化为: c 测= V 测 2?中和滴定的关键问题: ⑴准确测出参加反应的酸和碱溶液的体积 ⑵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3.指示剂的选择: ⑴研究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变化 例:用 O.lmol/LNaOH 溶液滴定 20mL0.1mol/L 盐酸 ⑵指示剂的选择是根据突跃范围 消耗NaOH 溶液的体 积 溶液PH 0mL 1 18.00 mL 2.3 19. 80 mL 3.3 19.98 mL 4.3 20.00 mL 7 20.02 mL 9.7 20.20 mL 10.7 22.00 mL 11.7 140.00 mL 12.6 V (NaOH ) 画出溶液PH 随后加入NaOH 溶液的变化图 我们把酸碱恰好中和的最后一滴酸或碱引起溶液 PH 的突变叫酸碱中和滴定的突跃范围 -■r-H 亠-.童 r

①若用强碱滴定强酸突跃范围:4.3---9.7 甲基橙(3.1―― 4.4)从 ________ 色变为_______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酚酞(8.2―― 10.) 从 _________ 色变为_______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注意:酸碱中和滴定不选石蕊作指示滴定终点,因其PH变色范围宽,颜色不易觉察,误 差超过了酸碱中和滴定允许的误差。 ②若用强酸滴定强碱突跃范围:9.7―― 4.3 甲基橙(3.1―― 4.4)从 ________ 色变为_______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酚酞(8.2―― 10.) 从 _________ 色变为_______ 色时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③若用强酸滴定弱碱: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思考:如用盐酸滴定氨水你选择甲基橙还是酚酞作指示剂,为什么? ④若用强碱滴定弱酸 思考:如用氢氧钠滴定醋酸你选择甲基橙还是酚酞作指示剂,为什么? 二、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1. 酸碱中和滴定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定管 ①构造:滴定管是一种具有精确刻度、内径均匀的细长玻璃管。常有25.00mL和50.00mL 两种规格。 酸式滴定管:下端是用于控制液体流量的 _______________ 。故酸式滴定管不能用来盛 _____________ 碱式滴定管:下端是一段橡皮管,橡皮管内有一个比橡皮管的内径稍大的玻璃小球,橡 皮管下端连一个尖嘴玻璃管,通过 _______________ 为控制液体流量。故碱式 滴定管不能用来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刻度:零刻度在—,满刻度在_________ ,满刻度以下无刻度。 1ml分为10格,每小格是0.1ml,故可精读到____________ ml,估读到_________ ml。 问题:若为25mL滴定管,按照装液体的正确方法将溶液装至零刻度,将溶液全部放出,体积 _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等于) 25mL? ③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滴定前准备 ⑴仪器的洗涤 三洗: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__________________ 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净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