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我们研究古代汉语的时候,需要了解单音词和复音词的关系,复音词和同义词的关系,因为这有助於我们更彻底地了解古代汉语。

我们随便把一篇古文翻译成为现代汉语,就会发现译文比原文长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一个句子中,“子”字在现代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情况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第三种情况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是作为词素来看,它们还留存在现代汉语里。举例来说,古代汉语有单音词“虑”字。《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诗经·小雅·无雨》:“弗虑弗图”。但是,在现代汉语里,“虑”字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考虑”等双音词里,或者只出现在“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成语里,而不能作为单词自由运用了。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

体,一个单词。这可以从两方面证明: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例如“险”“阻”“隘”(注:“隘”单用时,是狭的意思,同“险”“阻”的区别较大。)是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既有“隘而不列”,“阻而鼓之”,又有“不以阻隘也”,“阻隘可也”。后两句“阻”和“隘”虽然连在一起,但显然还是两个词。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马陵道陕(狭),而旁多阻隘”,“阻”和“隘”组合得紧一些。又《史记·淮阴侯列传》:“恐吾至阻险而还”,是“阻”和“险”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左传》成公十三年有“险阻”(逾越险阻),《离骚》中有“险隘”(路幽昧以险隘)。这说明三个同义词组合时,各自的独立性还很强,没有组成新的单一的词,还是自由组合的情况。第二,古人对於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例如“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但是《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饥馑”在后代也是复音词,但是朱熹注《论语》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今天,我们读古书的时候,应当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词素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分析复音词中的词素,不但能够帮助我们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样形成的,而且可以从后代词义和本来意义不同的比较中看出复音词的完整性,从而把复音词和同义词区别开来。

这一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它是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它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例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恐惧”可以认为复音词,但是《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恐”和“惧”都能独立运用。又如《左传》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这里“恭敬”是复音词:但是《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可见“恭”与“敬”又可以分开来用。又如《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可

以认为复音词,但是《论语·学而》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记·儒行》:“其交友有如此者。”这种可分可合的情况,跟单纯的复音词是大不相同的。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复音词值得注意。这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例如: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

(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叫圃。这里只“园”起作用,“圃”字无义。)

怀怒未发,休祲降於天。(战国策·魏策)

(“休”,吉兆;“祲”,妖气。这里只“祲”起作用,“休”字无义。)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人多了,不能无失。“得”字无义。)

骂其妻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

(史记·文帝纪)(有急,“缓”字无义。)有人把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如果拆开来讲与整体的意义完全不同,那也应该认为是复合词。这一类词有“天下”、“足下”、“君子”、“小人”、“先生”、“将军”等。

真正单纯的复音词在古代汉语里比较少见,但也占一定的数量。

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例如“倜傥”、“忸怩”、“造次”、“镃基”、“抑郁”、“徘徊”、“觳觫”、“逡巡”、“逍遥”、“须臾”等。连绵字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复音词的两个音节,古代注释家有时把这种连绵字拆成两个词,当作词组加以解释,那是绝大的错误。例如“披靡”是草木随风偃仆的样子,也用来比喻军队的溃败。《史记·项羽本纪》:“汉军皆披靡”,张守节正义云:“靡,言精体低垂。”又如“辟易”是倒退的样子。《史记·项羽本纪》:“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张守节正义云:“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单讲“靡”字,则“披”字没有着落;“辟”字当“辟”字讲(开张),“易”字当“更易”讲,这是望文生义。这些都是不对的。

总而言之,当我们阅读古书的时候,遇着同义词连用时,不要轻易地看成复音词;遇着连绵字时,千万不要拆开来讲。

* * * *

上面我们叙述了关于单音词和复音词的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再简单谈谈有关辨析同义词方面的几个问题。

古代汉语里,同义词很多。《说文解字》一书,主要是以同义词来解释字义。但是,绝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都不是完全相等的;同义词彼此之间,有同也有异,或者含义有差别,或者使用范围有宽有窄,或者使用条件有所不同。

同义词的辨析,对我们正确理解古书有很大的帮助。本书在常用词部分,一般是用同义词间的相互对比相互辨别来解释同义词的词义

的。例如“畏”和“惧”是同义词,《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犹有惧焉。”《战国策·楚策》:“犹百兽之畏虎也。”它们都作怕或害怕讲。但是它们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有所不同,意义也不完全相等。它们的差别是:“畏”字多用作及物动词,“惧”字多用作不及物动词;“惧”字用作及物动词时,往往是使动用法(使......畏),“畏”字很少有使动用法;“畏”字有敬服的意思,“惧”字没有这种意义。又如“能”和“得”,古代都表示可能的意义,都用作助动词,但它们的使用条件有所不同。“能”字用於表示能力所及,《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得”字则用於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这两个句子里,“能”与“得”不能互换。我们阅读古书,要注意同义词间这种细微的差别;否则,对古汉语的理解,就会比较肤浅。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用於泛指和用於特指,意义是不同的。《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稼,”“禾”是泛指谷类;但是在“禾麻菽麦”一句中,“禾”是专指粟而言。“稻”字也有泛指和特指的分别:泛指则包括黏者(糯米)不黏者(粳米);特指则专指黏者,与秔(粳米)相对。泛指则“禾”与“谷”是同义词;特指则不是同义词。特指则“稻”与“稬”(糯)是同义词;泛指则不是同义词。泛指,段玉裁叫做“浑言”;特指,段玉裁叫做“析言”。一般来说,这类同义词连用时是泛指的意义,对举时是特指的意义。例如“恭”和“敬”,《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用於特指,意义有分别。朱熹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指出了二者的分别:“恭”着重在外貌,“敬”着重在内心。连用时,如《左传》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就用不着区别了。这样看古汉语的词汇,才是全面的。

古代汉语重点考点

古代汉语 小知识点: ●常用词:报P44;复P46;次P47;襲P49;克P54;無P55;介P60;河P65;池P66;谢P132;让P133; 属P135;去P137;即P139;赴P141;冯P142;习P147;疾P147;饿P148;厌P149;固P153;再P154;识P217;见P217;患P222;信P226;臭P241;间P243;行P317;适P319;畜P324;淫P327; 戚P328;孰P329;殊P331;江P337;宫P338;贾P340;年P341;岁P342;称P421;鬻P422;假P423;因P424;为P425;已P434;参P436;什P436;伯P437;晦P438;朔P438;期P439;权P441; 归P511;采P514;叔P515;振P515;斯P517;伐P517;错P519;被P520;用P521;惩P523;薄P525;悠P526;皇P526;庶P527;裳P528;领P532;徵P576;发P578;封P578;迁P580;徒P580; 遗P581;坐P582;省P587;曲P591;直P592;长P592;重P595;食P600;或P607;更P607;尔P610; ●否定句+否定词:不+弗P264;毋+勿P265;未P266;否P267;非P267;无P268;莫P270 ●连词+介词:而P447;以P450;介词“以”P454;于P456;古音通假:P543; ●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有三种: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编码排列P67—68 ●《康熙字典》P69;《辞源》P71;《说文解字》P77 ●研究《说文》清代最受推重的四大家P79; ●《经籍纂诂》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P80 ●《词诠》是杨树达所著P80;《诗词曲语辞汇释》是张相所著,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P81;●异体字的定义P173; ●《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论语集注》和《论语正义》P180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 意在其中。P186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1997 03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7 03 目录 王力简介 -------------------------------------------------------------------------------- ◇绪论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 ◇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 ◇古汉语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 ◇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 ◇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古汉语通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古汉语通论(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 ◇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 ◇古汉语通论(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 ◇古汉语通论(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 ◇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体文的构成(上) ◇古汉语通论(二十六)骈体文的构成(下)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 ◇古汉语通论(二十八)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 ◇古汉语通论(三十)诗律(下) ◇古汉语通论(三十一)词律 ◇古汉语通论(三十二)曲律 ◇第一单元文选(左传) ◇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工具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理论和知识,了解各种与阅读古籍有关的常识。通过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修养。 1.必要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布置作业3~ 4次,内容是查阅工具书.分析文字结构.语法练习.标点古书.翻译文言文和辨别诗词平仄。 四、大纲内容 绪论 2学时 第一单元15学时 01.怎样查字典辞书 02.古今词义的异同 0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0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文选:郑伯克段于鄢 独之武退秦师 齐晋之战

第二单元 8学时05.汉字的构造 06.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文选:冯谖客孟尝君 触龙说赵太后 第三单元 8学时07.判断句,也字 08.叙述句,矣字 09.否定句,否定词 10.疑问句,疑问词 文选:《论语》选 第四单元 8学时11.词类的活用 1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文选:寡人之于国也 许行 第五单元 6学时13.连词.介词 14.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文选:非攻 庖丁解牛 第六单元 5学时15.《诗经》的用韵 16.双声迭韵和古音通假 文选:《诗经》选 第七单元 8学时17.古书的注解(上) 18.古书的注解(下) 文选:《楚辞》选 第八单元 5学时文选:淮阴侯列传 霍光传 第九单元 5学时 文选:狱中上梁王书 报任安书 第十单元 6学时19.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20.古书的句读 文选:柳子厚墓志铭 愚溪诗序 游褒禅山记 第十一单元 6学时21.骈体文的构成(上) 22.骈体文的构成(下)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我们研究古代汉语的时候,需要了解单音词和复音词的关系,复音词和同义词的关系,因为这有助於我们更彻底地了解古代汉语。 我们随便把一篇古文翻译成为现代汉语,就会发现译文比原文长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一个句子中,“子”字在现代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情况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第三种情况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是作为词素来看,它们还留存在现代汉语里。举例来说,古代汉语有单音词“虑”字。《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诗经·小雅·无雨》:“弗虑弗图”。但是,在现代汉语里,“虑”字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考虑”等双音词里,或者只出现在“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成语里,而不能作为单词自由运用了。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这可以从两方面证明: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例如“险”“阻”“隘”(注:“隘”单用时,是狭的意思,同“险”“阻”的区别较大。)是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既有“隘而不列”,“阻而鼓之”,又有“不以阻隘也”,“阻隘可也”。后两句“阻”和“隘”虽然连在一起,但显然还是两个词。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马陵道陕(狭),而旁多阻隘”,“阻”和“隘”组合得紧一些。又《史记·淮阴侯列传》:“恐吾至阻险而还”,是“阻”和“险”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左传》成公十三年有“险阻”(逾越险阻),《离骚》中有“险隘”(路幽昧以险隘)。这说明三个同义词组合时,各自的独立性还很强,没有组成新的单一的词,还是自由组合的情况。第二,古人对於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例如“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但是《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饥馑”在后代也是复音词,但是朱熹注《论语》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今天,我们读古书的时候,应当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词素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分析复音词中的词素,不但能够帮助我们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样形成的,而且可以从后代词义和本来意义不同的比较中看出复音词的完整性,从而把复音词和同义词区别开来。 这一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它是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它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例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恐惧”可以认为复音词,但是《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孟子·梁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绪论 一、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接近口语的古白话。 二、根据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前者,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他的典范作品 第一单元 一、文选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2、春秋三转:《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3、鲁国12公: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4、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5、经:儒家的书籍 6、传:直接注解经文,就经文所未言者而引申发挥 7、注:直接解释正文的词义句意 8、疏:又称义疏,正义;既解释正文,还解释注文

9、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根据死者生前事迹选用其中一两个字作为谥号,以褒贬其善恶。 10、作用谥号的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褒义的:文武昭景惠穆等 (2)、贬义的:灵厉幽炀等 (3)、表同情的:哀怀悼等 11、春秋时有五等爵:公、候、伯、子、男 二、古汉语通论 1、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音序;部首和笔画;编码 2、《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字头按部首排列,分成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三卷。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3、《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这部书用部首排列法,214个部首。单字先注音,后释义。商务印书馆1958年修订,《辞源》不再作为语词和百科兼收的综合性词典,而是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专收古汉语词汇。

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1)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包含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的两门主要基础课: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语言部分主要考查古代汉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应用古代汉语阅读和翻译古代文章的能力,文学部分主要是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以及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 (一)古汉语通论:汉字学方面的知识 1.传统“六书”理论 2.汉字的形体演变与结构方式 3.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 4.汉字的繁简、异体问题 5.汉字形体构造与词的本义问题 重点内容:用六书说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说的价值及局限;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异体字问题。 (二)古汉语通论:词汇及词义方面的知识 1.古今词义的异同 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重点内容:本义的确定;引申的类型;引申序列的确定。

(三)古汉语通论:古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知识 1.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句式 2.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 重点内容: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与条件;被动句的发展。 (四)古汉语通论:文史类工具书的知识 重点内容;文史类基本工具书的概况;相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五)古汉语通论:古书的传承与古代的注疏 1.古书版本的基本知识 2.古代注疏的基本体例 (六)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 1.古人的衣食住行 2.古人的姓氏名号 3.古代官职及天文地理知识 4.古代的婚丧嫁娶 重点内容:古代名物制度;古人姓氏名字的关系及反映的精神观念。(七)古汉语通论:汉语音韵学知识 1.反切 2.四声 (八)古汉语通论:文体、修辞与声律 1.赋的构成 2.古汉语的修辞 3.诗的格律问题 4.词牌及词律问题 5.曲律与元杂剧问题 重点内容:诗律;词律;元曲曲律;元曲用词特色。 说明:古代汉语考试内容详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

古代汉语复习终稿

一、文选部分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鲁国十二公: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2、《左传》记载公元前722~公元前453年的春秋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事情。 3、《左传》在文学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里面有许多出色的外交辞令。 4、现在通行的《左传》注本有《十三经注疏》的《春秋左传注疏》(晋代杜预作注,唐孔颖达作疏)。 5、《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由西汉刘向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共33篇。 6、《战国策》语言流畅犀利,是论辩文的典型。 7、《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动态,和策士们游说诸侯或互相论辩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8、《战国策》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复杂激烈的斗争,暴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愚蠢自私,显示了人民在封建压榨、兼并战争中的痛苦生活。 9、《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10、汉初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 11、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各家学说,成《论语集解》,是今天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 12、唐文宗时,《论语》被列入经书。 1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曾在鲁为官,但主要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 14、《论语》共33篇,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 15、《论语》通行的注本有: 《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音炳疏)《论语集注》(宋朱熹)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论语译注》(今杨伯峻)。 16、《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 “三礼”:《礼记》、《周礼》、《仪礼》。郑玄对三礼的注释最早、最权威。 17、《礼记》记录的是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

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 【篇一: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一、文选(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 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 子产不毁乡校(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 乙对荆宣王(三)《礼记》:大同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 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 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二、通论(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 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 《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 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 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 又可细分为哪几类?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 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 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 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 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 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 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 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篇三: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 绪论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癿概念,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 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癿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癿作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笔记(精华版) 通论(一)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 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 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 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 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名称作者时间特点 ★《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清(公元 1716) 部首排列法,214部,收字47035。释字体例:先音后意。注音用反切,释义用文言。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 等十二地支命名。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1915部首排列法,收字48000。注音采用《集 韵》的反切,还加入注直音。 《辞源》1915部首排列法,214部。 释字体例:先释单字字义,后释复音词或 词组的意义和用法。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 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辞海》舒新城,沈颐,张相1936部首排列法,214部(旧)—250部 (新)。以词语为主,兼顾百科常识。 释字体例:先释单字字义,后释复音词或 词组的意义和用法。先说明词义或用法, 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是一部综合性 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 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 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 语、古义今义并收。《汉语大字典》徐中舒部首排列法,200部。收字54678。 单字条目下列有反映汉字演变的甲骨文、 金文、小篆、隶书等。注音不仅有现代注 音,还有反切和上古韵部。这部大字典是 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 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汉语大词典》罗竹风1986部首排列法,200部。收词37万条。是一 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 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 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 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 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 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 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 逸前人。 《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 典》 《读古汉语常用 字字典》 《说文解字》(重点讲述)《经籍纂诂》阮元1798按平水韵106韵分部,每1韵为1卷, 共106 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代以前各种 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

354汉语基础(初试统考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汉语基础考试科目代码:[354] 一、考试性质 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 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汉语基础考试内容由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三部分组成。 (一)现代汉语部分 第1章绪论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二、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三、 现代汉语的方言四、现 代汉语的特点五、现代 汉语规范化六、推广普 通话 第2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二、语音单位 三、记音符号 第二节辅音与声母 一、辅音的发音 二、声母的发音 三、声母辨正 第三节元音与韵母 一、元音的发音 二、韵母的发音

四、韵母辨正 第四节声调 一、什么是声调 二、调值和调类 三、普通话的声调 第五节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 二、拼音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第六节音变 一、变调 二、轻声 三、儿化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音位 一、音位简说 二、普通话音位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二、语调 第九节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二、推广标准音 第 3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概说 一、文字的性质 二、汉字的产生 三、汉字的特点 四、汉字的作用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一、现行汉字的前身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一)笔画、基本笔画、复合笔画 (二)偏旁、成字偏旁、不成字偏旁、部首 二、笔顺 三、造字法 ( 一) “六书”理论 (二)造字法 第四节汉字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二、汉字的整理 三、汉字标准化 四、汉字的信息处理 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 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二、纠正错别字 第4章词汇 第一节词汇和词的结构 一、词汇 二、几种词汇单位 三、词的结构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什么是词义 二、词义的性质 三、词义的分类 四、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第三节义项和义素 一、义项 二、义素 第四节语义场 一、语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 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 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罃/ 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常用词(一)60字: 言語謂訪請召報告諫討反復舍次如馳驟侵襲奔亡逐及執免享薦圖虞克堪有無昭穆勤乏亂整兩貳兵車甲介卒乘君師姑女族黨雠河防城池田館古汉语通论: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二单元 文选: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 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 鲁仲连义不帝秦/触詟说赵太后/ 常用词(二)62字: 辭謝責讓争使令屬託往来去從違即就趨赴戰擊引却馮據約解釋具给計謀會習疾病餓厭衰崩匱困侈靡寡少微强固再三帝后王侯子息宗廟詩書禮樂 古汉语通论: (五)汉字的构造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三单元 文选:论语 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 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 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

文选:礼记 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 教学相长/博学/诚意/ 常用词(三)65字: 知識見示視觀望矜哀卹憾恕憤患持措拱攻竊誅翦脩講設立 忠信諒正邪辟好惡恭敬慎苟顯著 相帥士僕御右盗賊國家社稷仁義道德文質色臭先前後内外閒 古汉语通论: (七)判断句,也字 (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九)否定句,否定词 (十)疑问句,疑问词 第四单元 文选: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 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 许行/攘鸡/陈仲子/弈秋/舜发于畎亩之中/ 常用词(四)65字: 行走出入之適進退踰逸偪决治樹藝事畜保愛傷害比喻 誠偽善淫凶疏戚饑孰滋烈贍共同殊異 斤鈞鐘倍政教法術勢數朝野塗江關宫府衣冠屦商贾旅徒年歲 古汉语通论: (十一)词类的活用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王力主編《古代汉语(第1册)(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第3版。

复习签到3: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复习签到3: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 (2)加上词头词尾。如杯——杯子;虎——老虎 (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许多古汉语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虑”,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 二、古汉语中的合成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对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如“婚姻”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又如,“饥馑”也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复音词,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 三、古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的变化情况: (1)两个语素仍保持他们原有的意义。如“蓄积”的“蓄”是

“积聚、贮藏”之意,“积” 是“积蓄、积累”之意,贾谊《论积贮疏》:“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蓄积”是“储粮积蓄”的意思。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是充当陪衬,这就是所谓“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的词的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质是作为陪衬),如得失,园圃,缓急等。 (3)两个语素失去原义而产生一个新义。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拆开来讲和原来意思完全不同,如天下,布衣,君子,小人等。 四、古汉语中单纯复音词的类型 单纯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通常有两个音节,但只表示一个语素。 (1)连绵词。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是一个意义而不可分割的词,它只有一个语素。多 数连绵词是双声词或叠韵词。如倜傥、逍遥、忸怩、徘徊等。 (2)叠音词。如昏昏、悠悠、斤斤等。《诗经·周颂·执竞》“斤斤其明”,毛传:“斤斤,明察也。” ★五、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古汉语中许多同义词的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意义都不完全相同,可从四方面进行分析: (1)概念的不同。 A、概念的内涵不同。如”府”和”库”,”府”是收藏文书和财务的地方。《国语·越语》:府仓实。韦昭注:货财曰府,米粟曰仓。”库”是收藏兵器和战车的地方。 B、概念的外延不同。如”人”和”民”,”人”指区别于动物的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一个句子中,“子”字在现在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第三种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注意第三种情况,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是作为词素来看,他们还留存在现代汉语里,《论语˙卫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虑“在古代汉语里有它的意义,在汉代汉语里,它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考虑”、“等双音词里,或出现在成语“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里,而不能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了。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因为: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如“险”、“阻”、“隘”是个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第二,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但《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还有“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而我们现在读估计时,应该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词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我们需要去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样形成的,还要区别出后代词义和本来意义的不同。 这种临时组合的双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得独立性。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踏实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它又可以独立

古汉语通论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什么是丛书?什么是类书?试分别举出两种影响较大的丛书和类书加以说明。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并指出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1、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卦》) 3、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左传?桓公二年》) 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五蠹》) 5、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二、分析下列双音词语,然后进行分组: 阴阳须臾纲维纷披拓落蝘蜓妻妾绍缭敷愉萧瑟参差缤纷容与憔悴浩荡滂沱窈窕芣苢薜荔仓庚蟋蟀伊威 1、双声连绵词: 2、叠韵连绵词: 3、非双声叠韵的连绵词: 4、不是连绵词而是合成词: 古汉语通论(四):本义和引申义 一、分析单独列出的字的构造方式,解释其在各句中的意义,並指出这是它的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求,无乃尔是过与?过:有牵牛而过堂下者。过: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举: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

西方有木焉……生于高山之上。上: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征: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征: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过三爵,非礼也。”趋:左右欲刃(蔺)相如。刃: 矫命以责赐诸民。责: 怠慢忘身,灾祸乃作。作: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叔: 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及: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姑: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行: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集: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长: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枝: 盖亦反其本矣? 本: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固: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身: 二、根据下面提供的例句,说明“发”,“约”两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并说明其引申方式。 1、发使使燕(《史记?淮阴侯列传》)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3、君子引而不发。(《孟子?尽心上》) 4、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 6、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史记》) 7、朝发白帝,暮宿江陵。(《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8、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楚辞?九章?思美人》) 9、舜发于畎畝之中。(《孟子?告于下》) 10、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古汉语通论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 1:按音序排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3:按号码排列 《康熙字典》: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流传两百多年,影响很大,至今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华大字典》:他是继《康熙字典》后出现的第二部大型字典。 《辞源》: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词语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辞海》(修订本)虽然收古代词语比《辞源》(修订本)少得多,但是有些百科性的古代词语在《辞源》(修订本)中找不着,却能在新的《辞海》中找到。 《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二十世纪末由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大型的语文工具书。 《汉语大字典》:编者的意图是注重历史的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如果我们想了解字形、字音的历史演变时,《汉语大字典》也是一部比较便当的工具书。 《汉语大词典》: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 《新华字典》:是新华辞书社编撰的。1979年修订重排为目前流行最广的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它是以记录普通话为主的中型现代语文词典,收词目五万六千多条。这是一部释义精准,体现目前汉语研究水平的好辞书。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师生和北京齿轮厂等单位的工人编写的。在释义解词中,重视词义的概括性和各义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释简明通俗,适用于初学古汉语的读者。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这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 部系统完备的字典。许慎在分析小篆的形体结构时,从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偏旁作为部首,然后把所收集的九千多个字列入这五百四十个部首中去,这是他的一大创造,对后世的检字法有很深的影响。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有必须承认语言的继承性,看到古今汉语相同的方面;但是更应该重视语言的发展,看到古今汉语相依的方面。继承和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语言的各方面词义变化最快。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在学习古代汉语诗,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基本词汇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音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 之一。但是,像这种意义几乎没有变化的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极少数。 就一般情况来说,古意和今意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在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 因此,我们今天再阅读古书时,除了查阅字典的文字学专著之外,有时还需要自己利 用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归纳,解决古书中遇到的词义问题。

古代汉语课文翻译

【第一单元】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宫之奇谏假道/ 蹇叔哭师/ 齐晋鞍之战/ 祁奚荐贤/ 齐桓公伐楚/ 烛之武退秦师/ 晋灵公不君/ 子产不毁乡校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江乙对荆宣王/ 鲁仲连义不帝秦/ 赵威后问齐使/ 庄辛说楚襄王/ 触龙说赵太后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三单元】文选:《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 雍也◇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子路/ 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 微子◇子张《礼记》/ 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 苛政猛于虎◇大同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也字/ (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九)否定句,否定词/ (十)疑问句,疑问词 【第四单元】文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 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 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 陈仲子◇弈秋◇舜发于畎亩之中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第五单元】文选:墨子非攻(371) 老子庄子北冥有鱼(378)不龟手之药(384) 疱丁解牛 (386)胠箧(389) 百川灌河(393)庄子钓于濮水(394) 惠子相梁(395)运斤成风(396) 曹商使秦 (397) 荀子劝学(398) 吕氏春秋察传(405) 韩非子五蠹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