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基本情况

临沭县基本情况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鲁苏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全县辖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区,287个行政村居,63万人口,总面积1010平方公里。临沭是中国钻石之乡、中国柳编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三连冠、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国家生态示范区,省级文明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

临沭是历史悠久的县域。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境内发掘的东盘遗址、北沟头遗址发现了北辛文化时期的大量陶器,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骨器、墓葬和房舍遗址,以及岳石文化时期、西周、春秋战国、汉代的大量陶器、陶窑等遗迹遗物,尤其是北辛文化遗物的发现,填补了鲁东南地区人类早期活动在这一地域和时间上的空白。大兴镇羽山留有“殛鲧泉”遗址,《尚书·舜典》曾记载“舜帝殛鲧(大禹之父)于羽山”,使其充满了神秘色彩。春秋战国时期,临沭为齐鲁莒郯等国所治,以孔子问官之郡、周公说礼之乡、道家聚仙之境而著称于世。南部的马陵山麓,演绎过齐魏交兵、孙膑庞涓斗智的历史场景;北部的苍、马、草、冠、演五座山峰,留有红云寺、长春观、抗金寨、罗成演武台等众多遗址,传递着儒释道相融合的佳话。临沭最早置县始于汉代初年,汉高祖刘邦时置利成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析临沂县置临沭县;后多次变革易名,1941年8月,苍马地区改称临沭县,1956年3月再次撤县,1961年8月恢复至今。

临沭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作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点区

域,到处印满红色的足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当时山东五大战略区滨海区的中心县,中共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都曾驻于临沭,刘少奇、罗荣桓、黎玉、肖华、朱瑞、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著名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等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和战斗过,是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被称为山东的“小延安”,留下了新华社山东分社旧址、刘少奇故居等大量鲜活的红色记忆。革命战争年代,仅有30万人的临沭县,就有2万多人参军,4000多名烈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61年恢复建县以来,全县共有2万多名青年应征入伍,创造了50年无责任退兵的全国纪录,“两个优中选优”经验得到中央军委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临沭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5家,形成了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优质肥料、钢管加工、新型建材、五金工具、节能灯具、生物制药、蔬菜加工、柳编制品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涌现了常林、金正大、金沂蒙、史丹利、沂蒙老曲等著名品牌,现有1个中国名牌和4个中国驰名商标。常林集团投资26亿元研发及量产的高端液压件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与德国道依茨合作生产发动机、高端农业机械等项目正全面推进;手扶拖拉机销量占全国40%的市场份额,工程机械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复合肥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占全国的20%,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优质复合肥生产基地”,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临沭复合肥产业基地”,被中科院评定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金正大公司、史丹利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杞柳种植面积10万亩,柳编企业130多家,柳编制品出口额占全国的25%,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都”;钢管加工产业异军突起,产能达到100万吨,销售收入过50亿

2

元;节能灯具生产企业发展到40多家,年生产节能灯8000万只。

临沭是创新能力迅速提升的城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科技项目推进、研发平台建设、产学研联合、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县经济开发区90%以上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县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设有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家院士工作站,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试基地38家,拥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万名被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

临沭是和谐稳定的城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引领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临沭县两次被评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精神文明建设、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企业改制及县级层面文化体制改革;普通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文化、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平安临沭建设深入开展,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维护社会稳定做好信访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全县大局持续稳定。我县被评为“全省治安防控体系先进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县”。

临沭是后发优势强劲的成长型城市。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临沭曾一度发展比较缓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县各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49.7亿元,增长12.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46亿元,增长20.4%;完成规

3

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5.1亿元,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亿元,增长18.4%。临沭近海临港(县城距临沂飞机场20公里,距连云港白塔埠飞机场60公里,百公里内有日照港、连云港、岚山港),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长(春)深(圳)高速公路青(州)临(沭)段、胶新铁路沂沭支线的建设,以及枣(庄)岚(山)高速公路的规划实施,将形成新的交通枢纽优势,临沭的发展前景非常美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临沭各级将紧紧围绕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幸福临沭”这个总目标,以不比自身比标杆、不比平常比特色、不比基础比变化、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资历比贡献“五不五比”主题实践活动为动力,突出抓好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以上这个中心任务,把握增收、民生、环境建设三个重点,全力抓好考核、作风建设、党的建设三个保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县域经济“三年翻一番,五年大跨越”,大力实施“十百千”计划(即基础设施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品牌强县等十大支撑工程,每年实施百个支撑项目,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电子照明打造成总产值过千亿的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城市建设上,按照“一城五区,北优南改,东延西进,均衡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大县城”带动战略,以城区路网和北城新区建设拉开城市框架,以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改善民生,以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提高城市品质,着力打造城林相拥、山水相映、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新城。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