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瑟菌属考点总结

奈瑟菌属考点总结
奈瑟菌属考点总结

奈瑟菌属

一、脑膜炎奈瑟菌

(1)染色:革兰染色阴性(G-);

(2)形态:菌体呈肾形或豆形双球菌,在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3)特殊结构:新分离菌株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

(4)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均敏感。

(5)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荚膜:抗吞噬,能增强细菌的侵袭力;

·菌毛:可黏附至咽部黏膜上皮细胞的表面,利于进一步侵入;

·IgA1蛋白酶:破坏IgA1,帮助细菌黏附于细胞黏膜;

·脂寡糖:主要致病物质,其作用与脂多糖相似。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治疗:首选青霉素G,剂量要大,对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关于脑膜炎奈氏菌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有

A.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B.抵抗力较强

C.为“流脑”的病原体

D.有荚膜和菌毛

E.内毒素是其致病主要物质

『正确答案』B

二、淋病奈瑟菌

(1)染色:革兰染色阴性(G-);

(2)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3)淋球菌性结膜炎:母婴传播;

(4)标本直接涂片镜检

标本: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或子宫颈口表面分泌物;

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有诊断价值;

淋病奈氏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创伤传播

E.虫媒传播

『正确答案』C

益生菌知识问答-总结

1、什么是益生菌? 我们人体内有1.3KG的微生物,他们按好坏不同,分三类,有益生菌,有害菌和中性菌。益生菌就是生活在我们体内能起健康调节作用的好的菌群。他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好处。 2、益生菌有副作用吗,适合多大的人吃? 我们的益生菌是纯天然来源的益生菌,经过高密度发酵而成,高洁净度提取,混合而成,不添加任何不健康的原料,没有副作用。 建议3岁以上人群服用 3、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肠道内各种各样的细菌,对人体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对人体有益,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些对人体有害,为有害菌,如肠球菌等,还有些利害兼具(如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占有优势,各菌群相对保持稳定,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引起疾病。而一旦某些因素(如抗生素、食物中的腐败菌、放化疗等)破坏肠道菌群结构,导致肠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则出现菌群失衡现象,最常见的就是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了。所以健康的肠道菌群很重要奥。 4.益生菌对人体有哪些有益作用? 益生菌对人体有多种有益作用。能改善肠道菌群、改善肠内微环境,刺激机体的免疫机制、调节免疫功能,减少肠内有毒有害物质加速排出,改善腹泻、便秘、腹胀气等肠道症状,有助于营养吸收、美容护肝、抗肿瘤、降低血糖、降低血压、控制血脂,抑制龋齿菌、胃幽门螺旋杆菌等作用。 5.益生菌如何在肠道形成保护膜?

各种细菌,在肠道内共生,相互作用、相互竞争。而各种细菌要在肠道内存活,首先必须定植于肠道壁,然后才能在肠道内生存、繁殖、发挥作用。否则很容易随着肠道内的粪便等肠内容物排出体外。益生菌相对于有害菌,更强壮,能更好的抢占到肠壁的位置,从而定植于肠道,在肠壁上形成一道保护层。也因此使得有害菌没有地方定植,而被排出体外。 6.益生菌是怎样促进营养吸收的?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必须经过肠胃的消化,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之后,才能被吸收。益生菌能产生各种有助于消化的酶类,帮助营养物质的分解及发酵,同时,益生菌的自我代谢会产生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并产酸,改善肠道的微环境,有助于促进钙、铁、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吸收,促进B族维生素的合成等等。 7.哪些人急需补充益生菌? 有慢性肠道疾病或肠易激综合症状:腹痛、腹泻、腹胀、便秘人群; 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上班族及办公室工作人员; 经常出差旅行,饮食不当的人群; 经常应酬喝酒较多,酒后不适的人群; 常服抗生素药物体弱多病的人群; 免疫力低下或有过敏体质的人群; 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疾病患者。 8.益生菌对有胃病的人有帮助么?

第三节 奈瑟菌属

第三节奈瑟菌属(Neisseria) 致病菌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es) 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 一、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es)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肾形,G-双球菌,有荚膜,菌毛培养特性专性需氧,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5%CO2 菌落:光滑,透明,不溶血 1.抵抗力对干燥,热力,消毒剂均敏感 (二)致病性致病物质荚膜:菌毛: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 1.所致疾病流脑,人是其唯一易感宿主三种临床类型:普通型,爆发型,慢性败血病型 (三)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快速诊断法 (五)防治原则流脑荚膜多糖疫苗,治疗首选青霉素G :1云南大学药学院(昆明650091);2云南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昆明6501l8 为制备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的需要2005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研究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朱为2002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感染是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因,按荚膜多糖可将其分成12个血清群,其中A、B 和C 群感染占所有感染者的90%。全球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发病率在30-50万,病死率约10%,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因脑膜炎球菌严重感染而发生致聋等永久后遗症。在我国,A群脑膜炎球菌是主要致病菌群,95%的病例由A群引起。80 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的大面积接种,有效地控制了发病率。该荚膜多糖是N-乙酰-3-O-乙酰甘露糖胺磷酸盐的线形共聚物,属T细胞非依赖性(TI)抗原,具有中等免疫原性和年龄相关的保护力,不能诱导免疫记忆。现已证实它对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在短期内有效,但随时间延续保护力下降,尤其在幼龄儿童中。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疫苗,提高其对各年龄组(包括婴儿)的免疫效果。近期的研究集中在开发多糖结合疫苗,即将多糖共价结合到蛋白质上,使其转化为T细胞依赖性(TD)抗原,以增强免疫原性和诱导免疫记忆。本文报道将!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共价结合到精制破伤风类毒素(TT)上制备结合物,观察其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一DT结合疫苗与多糖疫苗诱导的抗多糖抗体间的功能活性差异[英]2004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对预防由一些有荚膜细菌(包括b型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和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高度有效。与未结合多糖疫苗相比,多糖一蛋白结合疫苗能在婴幼儿体内诱导更高浓度的血清抗荚膜抗体。而且,结合疫苗诱导的抗体亲和力更高,补体介导的杀菌活性更强。 。在限定剂量时,多糖疫苗诱导的血清抗荚膜抗体预防C群脑膜炎球菌感染婴鼠发生菌血症的效力弱于结合疫苗。结合疫苗组的抗C群抗体的亲和力指数高于多糖疫苗组。两种疫苗在成人中诱导的抗荚膜抗体的功能活性差异,意味着各自激活了不同的B细胞群。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崔萱林200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发病急,病死率高,且在各年龄组中都可发生,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75%以上。脑膜炎球菌根据荚膜多糖的结构可分为12个血清群,其中A、B、c群引发的流脑占90%以上。流脑的流行具有菌群漂移特点,如美国在1945年以前为A群流行,1960年以后以B群为主,1967年以后转为C群流行。我国以A群菌流行为主,B群和C群菌有少量病例,约占lO%左右。因此预防流脑的重点应是A、B、C群流脑球菌引起的疾病。由于流脑菌群的漂移现象,国外多采用多价多糖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目前所使用的主要为A+C群二价疫苗(B群多糖对人体无效,主要研制外膜蛋白为基础的疫苗),其次为A、C、Y及WI35四价疫苗,其它相关菌群引起的流脑病例已少见。国内目前主要使用A群流脑多糖疫苗,自80年代初使用至今效果很好;对于其它菌群的预防.目前尚未有疫苗出现,因此我们研制了A+C群流脑多糖疫苗,即在现有的A群流脑多糖疫苗中加入C群流脑多糖抗原,形成二价疫苗以预防A、C群流脑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炎。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制造和检定均按照WHO(生物制品规程》的要求进行,C群流脑多糖原液的主要制造过程借鉴A群流脑多糖原液的生产工艺,在多糖纯化步骤另采用澄清过滤、苯酚抽提控制多糖浓度等措施,使得C群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符合要求。A群流脑多糖原液为选用的本所常规生产的原液制品。由于多糖原液在制备过程中未进行专门的除类毒素工艺,因而在原液检定中采用鲎试剂法对类毒素含量进行测定,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2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在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一个月后,虽然同组儿童的免前及免后的血清杀菌抗体滴度有显著差.但血清4倍阳转率较大年龄组儿童低,而且免后血清中的杀菌抗体滴度的整体水平也相对较低。提示低年龄组儿童对多糖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较高年龄组儿童低,有关该疫苗人体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持久性的结果将另文报告。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自80年代在我国研制成功并广泛接种以来效果明显。我国A群带菌率和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预防效果达90%以上。至今在我国引起流脑的脑膜炎球菌仍以A群为主,同时B群和C群的病例也开始出现。欧美国家主要流行菌群由A群转为B群和c群的事实。提示我们在A群脑膜炎被控制之后要防止B群和C群变迁。 1994年法国由法国巴斯德梅里厄血清疫苗研究所(PasteurMerreux)提供生产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申请在我国注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与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协作,在河南省新县进行了人群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的现场考核,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该疫苗较安全,免疫原性较强,且更具免疫持久性。2000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研制2000杨丽华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130062)李风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本试验制备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理化特性及免疫特性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制备的结合疫苗可诱导出高水平的保护性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抗体和TT抗体。结合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可批量生产。本试验为进一步临床评价结合疫苗的人群免疫效果提供了实验基础。本试验选用Tr作为载体蛋白,因为这种蛋白目前已经标准化,作为载体蛋白的同时兼有预防伤风感染的作用,而用TT蛋白对于已经建立起的免疫程序和“自然”免疫并不产生干扰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制备熊慧玲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炎,我国目前采用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而疫苗接种后,小于1岁的婴儿,即使加强接种产生的抗体只能维持1年,1~1.5岁半的婴幼儿,加强后只能维持2年,1.5~2岁的幼儿,接种1针维持不到1年_l1 。wHO指出,按目前的免疫程序,婴儿在出生后5年内至少需要免疫接种4次才可提供中度抗体水平一。说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婴幼儿中,尤其在2岁以下,免疫原性低,即使产生抗体,抗体水平也不能长久保持。因而提高疫苗免疫原性,使它能对各年龄组,尤其2岁以下婴幼儿提供高水平的长期保护作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成功研制和应用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一样,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为半抗原,为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当与蛋白结合后,可转化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保护抗体,重复接种有记忆抗体产生因此,我们进行了A群脑膜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研制,并对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的连续3批 200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被发现并确认已有l00多年.尽管对此病已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但它仍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而且病死率高、继续威胁着人类,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我国目前使用的预防制品是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该疫苗对4岁以上儿童有很好免疫效果,对幼儿免疫效果较差,保护时问较短。而脑膜炎球菌多糖与一种蛋白载体连接构成结合疫苗.可增强其对幼儿的免疫回忆反应,提高预防效果?。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已研制成功“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并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于2002年l0月~2003年1月在江苏省射阳县进行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临床研究”已圆满结束。现将婴幼儿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安全性报告如下本次临床试验表明,3~4月婴幼儿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由于该疫苗首次应用于人群,在大规模推广接种前,仍需对其安全性进一步进行观察 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质量控制与生产的科学挑战2004 世界卫生组织(WHO)生物制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于1976年通过了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建议,并于1978年和1981年进行了修订。在临床研究中,疫苗的有效率至少达9O% ,证明其在疫苗接种计划中高度有效。然而,不能在幼婴中诱生保护性应答或免疫记忆制约了其在英国婴儿免疫接种计划中的应用。随着b型流感杆菌(Hib)结合疫苗的成功引入,C群脑膜炎球菌(MenC)荚膜多糖结合疫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临床对照试验已证实它们在所有年龄组中均可诱生针对MenC多糖的保护性水平的抗体,并且作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能诱导免疫记忆和抗荚膜抗体的亲和力成熟。英国引入MenC结合疫苗后,证实该疫苗可提供保护性免疫。WHO已经制定了有关这些新疫苗生产和检定的建议。 脑膜炎球菌是细菌性脑膜炎和败血病的重要病原。根据荚膜多糖在化学和血清学上的不同,脑膜炎球菌可分为若干群,其中A、B、C、Y、Wl35群对人致病。A群在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完整版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每年的6-9月雨季是野生菌生长最旺盛,种类最多,易发生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中毒,是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高发季节。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1、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2、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3、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4、银器识别: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 5、蒜丁识别: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6、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3、受污染的野生菌。 4、与其他食物一起进食(如饮酒等) 三、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我国有18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1、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常见2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益生菌知识篇

益生菌知识篇 每当说起细菌,很多人都会皱起眉头,甚至有人会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731细菌部队”,然后敬而远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细菌并不都是有害的,在一个成人体内约有100万亿个细菌,在这些细菌中,有益菌群与有害菌群的数量维系着人体微生态的平衡。也就是说,一些有益菌不仅对人体无害,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帮助人们远离很多疾病的困扰。 它是益生菌 益生菌源于希腊语,其意思是“有益于生命”。早在1965年,益生菌的概念由里尔和斯弟威尔这两位科学家提出,但当时仅用于描述那些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物质。1974年益生菌的概念由帕克作为“有益健康且自然存在的微生物”被提出。直到1987年,英国的罗伊·富勒博士才给出益生菌较完整的定义:“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喂养补充剂,通过改善宿主动物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从而对宿主动物产生有益的效果。”2001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们给益生菌的定义为:“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的数量时,它会赋予宿主某种健康益处。”2002年,欧洲食品和饲料菌种协会(EFFCA)给益生菌定义作了如下修正:“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通过给予(摄入)充足的数量,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特殊且经临床论证的功能性健康益处。” 益生菌的由来 据考证,乳酸发酵类的食品在远古人类的日常饮食中就已经出现了。早期人类就已经懂得食用发酵食品,这比人类懂得如何使用火的时间还要早。 早在公元前200年,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希腊就用有益于人体的乳酸菌制成发酵食品。因为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所以当时用自然发酵奶制造游牧民族的上等食品。古埃及的壁画上就有挤牛奶的的场景,及相关的文字记载,当时有一种叫做“生命”的强酸性乳饮料。古巴比伦游牧民族也用家畜的奶做成发酵乳饮料用来增强体质。古代的中东和近东都有食用发酵乳的习惯,并用发酵乳来治疗胃肠疾病。 在1008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酸奶作坊。 公元12世纪,成吉思汗的军队就已将马奶和牛奶作为日常饮品。士兵们在出征前先将马奶和牛奶制成乳饼放入皮囊中,再将皮囊中注满水。这样在远征的途中乳饼就会发酵,这种发酵乳是蒙古军队的中重要饮品。 到了16世纪中叶,发酵乳酪渐渐成为一些民族的传统食品。在我国,酸奶的历史也很悠久。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酸奶的做法:“牛羊乳皆得作,煎乳四五沸便止,以娟袋滤入瓦罐中,其酪暖如人体,熟乳一升用香酪半匙,痛搅令散泻,明旦酪成。”古人虽然能够制出酸乳饮品,但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只是凭经验制作。 1665年,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微生物;1857年法国化学家巴斯德描述了乳酸菌;1899年蒂赛报道了双歧杆菌;1900年毛洛鉴定了嗜酸乳杆菌。1905年梅契尼科夫出版了《The Prolongation of Life》一书,他在保加利亚旅行时惊奇地发现那里很多人都可以健康地活到100岁甚至更长。于是,他向一位叫玛利亚的百岁老人请教养生之道。这位老人大半生都在保加利亚南部的孟奇洛维斯特度过,她并不知道真正使她长寿的原因。梅契尼科夫通过与老人的深入沟通了解到,她一直食用乳制品尤其是酸奶。于是,他通过对这一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研究发现,这些长寿的人都有经常饮用发酵牛奶的习惯。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肠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身体的健康。人类的肠道里本来有许多的腐败菌,会产生各种毒素使人生病,缩短人的寿命。如果每天食用酸奶,酸奶中的“好细菌”会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诺卡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诺卡菌属标准操作规程 1概述 诺卡菌属是一群需氧的、能形成气中菌丝、有孢子的革兰阳性菌。包括9个种,其中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皮诺卡菌、豚鼠耳炎诺卡菌、南非诺卡菌、新星诺卡菌等6个种与人类疾病有关。 2. 标本类型 痰液、脑脊液、穿刺液、脓液、血液等标本。 3 鉴定 3.1 态与染色:革兰阳性,菌体为丝状,称为菌丝或菌丝体。培养早期,菌体裂解为较多的球菌或杆菌状,分枝状菌丝较小;培养后期,可见丰富菌丝体形成。在脓液、痰和脑脊液等临床标本中,为纤细的分枝状菌丝。抗酸染色弱阳性。 3.2 培养特性:注意寻找标本中的颗粒接种培养,在不含抗生素的沙氏培养基(SDA)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2℃或35℃均可缓慢生长,需5~7天可见菌落。菌落表面有皱褶,呈颗粒状、黄色或深橙色,表面无白色菌丝。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凸起,呈白色,时间延长可出现橙色。 3.3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不分解甘露醇、肌醇、酪蛋白、酪氨酸和黄嘌呤,不水解淀粉,不液化明胶。 鉴别要点:3.4

3.4.1 本菌特征:革兰阳性,菌体为丝状,抗酸染色弱阳性;生长缓慢,菌落较小;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酪蛋白、酪氨酸和黄嘌呤。 3.4.2 与分枝杆菌的鉴别:星形诺卡菌革兰染色性强,抗酸染色性弱,盐酸乙醇易脱色,菌体呈丝状;分枝杆菌抗酸性强,不易脱色,革兰染色弱。 3.4.3 与红球菌属的鉴别:星形诺卡菌对青霉素耐药,红球菌则敏感。 3.4.4 与棒状杆菌的鉴别:星形诺卡菌菌体呈丝状,而棒状杆菌属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3.4.5 与分枝杆菌属和放线菌属的鉴别三者镜下形态相似,但星性诺卡菌抗酸染色弱阳性,分枝杆菌属强阳性,放线菌属为阴性。 3.5 操作步骤 3.5.1 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3.5.2 触酶试验参见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3 鉴定从SDA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仪器法或传统生化法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 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质量控制5.

益生菌 问答

? 1. 益生菌是一种微生物,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英文名为 probiotics,源于希腊语。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补充足够数量时,有助于保护肠道及身体健康。营养学家说:益生菌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纤维素同样重要,是人体所必须的第八大营养素。微生物学家说:益生菌有助于延长人类的生命。有医者曾说过:益生菌是最好的药。也有人认为益生菌将开启人类健康的新纪元。总之,益生菌产品近年来在国际市场非常风靡! ? 2. 在人的体表及体内栖息着数以百万亿的微生物,大部分都是细菌,美国微生物学家Savage教授认为,人体内正常菌群是一个像呼吸、循环、消化、神经、运动、生殖、泌尿、内分泌和皮肤一样的系统,被称为第十大系统——微生态系统。体内细菌主要集中在肠道,至少有500多种数以百万亿的细菌,约有1公斤重。肠道内正常菌群与肠粘膜紧密结合,形成生物屏障,即参与机体代谢,又参与食物的分解、消化吸收,以及肠道毒素的分解代谢等。 肠道菌群与肠道形成一个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即为肠道微生态。 ? 3.

肠道内各种各样的细菌,对人体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对人体有益,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些对人体有害,为有害菌,如肠球菌等,还有些利害兼具(如大肠杆菌)。 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占有优势,各菌群相对保持稳定,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引起疾病。而一旦某些因素(如抗生素、食物中的腐败菌、放化疗等)破坏肠道菌群结构,导致肠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则出现菌群失衡现象,最常见的就是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了。所以健康的肠道菌群很重要奥。 ? 4. 益生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乳酸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等),每种益生菌还分为不同的菌株。其中有些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菌,如部分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也有些菌不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如枯草杆菌等。建议长期服用的话,最好选用人体内原本就有的菌,更安全。具体的可以依据国家对于益生菌产品能选用的菌种菌株的具体规定。比如,2011年10月,卫生部发布的公告,规定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只有4种菌6个菌株。 ? 5.

野生菌中毒急救知识培训讲解学习

弥兴卫生院野生菌中毒处置知识培训 一、概述: 食用野生蘑菇后发生损害人体器官的不适症状,称为急性毒蕈中毒。把这些蘑菇称之为毒蘑菇。毒蘑菇又称为毒蕈、毒菌、毒茸等。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在我国,毒菌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菌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有毒菌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有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但即使是可食用的野生菌,生长在喷洒过农药、施过化肥的庄稼地和种植有桉树的地带,食用后也会导致中毒。 二看颜色。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秆,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菌有怪异味,如辛

辣、酸涩、恶腥等味。 六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二、毒性及毒理: 原浆毒素主要有毒伞肽和毒肽两大类。 1.毒肽主要作用于肝脏;毒伞肽类能损害心、肝、肾、脑等实质脏器,尤以肝、肾为甚。 2. 毒肽类作用于肝细胞的内网质,作用快,大剂量在 1~ 2h 内即可引起死亡; 3. 毒伞肽类主要作用于肝细胞核,有可能抑制RNA 聚合酶,并能显著减少肝糖原而导致肝细胞迅速坏死,虽然作用较慢,即使在大剂量时,15h 内也不会致死,但毒性甚强,死亡率很高。 5. 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引起光过敏性皮炎的是叶状耳盘菌 6. 其他毒素:如吃了墨汁鬼伞同时喝酒,除了恶心、呕吐、面 红、心悸、手肿胀、四肢发麻等中毒表现外,其口内有金属味为其特征。其中含有的毒素也不清楚。

益生菌100问答

? 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种微生物,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英文名为 probiotics,源于希腊语。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补充足够数量时,有助于保护肠道及身体健康。营养学家说:益生菌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纤维素同样重要,是人体所必须的第八大营养素。微生物学家说:益生菌有助于延长人类的生命。有医者曾说过:益生菌是最好的药。也有人认为益生菌将开启人类健康的新纪元。总之,益生菌产品近年来在国际市场非常风靡! ? 2.什么是肠道微生态 在人的体表及体内栖息着数以百万亿的微生物,大部分都是细菌,美国微生物学家Savage教授认为,人体内正常菌群是一个像呼吸、循环、消化、神经、运动、生殖、泌尿、内分泌和皮肤一样的系统,被称为第十大系统——微生态系统。体内细菌主要集中在肠道,至少有500多种数以百万亿的细菌,约有1公斤重。肠道内正常菌群与肠粘膜紧密结合,形成生物屏障,即参与机体代谢,又参与食物的分解、消化吸收,以及肠道毒素的分解代谢等。 肠道菌群与肠道形成一个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即为肠道微生态。 ? 3.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肠道内各种各样的细菌,对人体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对人体有益,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些对人体有害,为有害菌,如肠球菌等,还有些利害兼具(如大肠杆菌)。 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占有优势,各菌群相对保持稳定,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引起疾病。而一旦某些因素(如抗生素、食物中的腐败菌、放化疗等)破坏肠道菌群结构,导致肠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则出现菌群失衡现象,最常见的就是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了。所以健康的肠道菌群很重要奥。 ? 4.常见的益生菌有哪些 益生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乳酸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等),每种益生菌还分为不同的菌株。其中有些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菌,如部分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也有些菌不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如枯草杆菌等。建议长期服用的话,最好选用人体内原本就有的菌,更安全。具体的可以依据国家对于益生菌产品能选用的菌种菌株的具体规定。比如,2011年10月,卫生部发布的公告,规定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只有4种菌6个菌株。 ? 5.益生菌对人体有哪些有益作用

各类细菌总结

病原学 细 菌 各 论 总 结 衛卋琦 2014.04.01

第六章球菌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奈瑟球菌属 淋病奈瑟菌 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 分类 1、按溶血现象: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多为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链球菌β(致病力强)、丙型链球菌(一般不致 病); 2、按抗原结构:A∽V 20种,对人致病90%属A群; 3、按需氧量:需氧性、兼性厌氧性和厌氧性对人致病主 要为前两者; 抗原构造 抵抗力 不强60℃30min可以杀死,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药敏感

致病性致病物质 1、致热外毒素; 2、链球菌溶血素:1、链球菌溶血素O(SLO)可引起 心肌损伤,能加重心肌炎的病变;2、链球菌溶血素S (SLS)对白细胞、血小板和多种组织细胞有破坏作用; 3、M蛋白; 4、透明质酸酶; 5、链激酶使血块溶解或阻止血浆凝固,利于细菌扩 散;重组链激酶已用于心肌梗死; 6、链道酶使脓液稀薄,利于细菌扩散;用于脓胸、输 卵管炎等疾患,解除组织粘连; 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2、猩红热3、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炎 免疫性 感染后可获一定免疫力(主要为抗M蛋白抗体)。因其型别多,各型 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故常发生反复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1、直接镜检2、分离培养与鉴定3、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实验4、 分子生物学法 防治原则 积极治疗,减少传染源。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应早期、彻底治疗,防止风湿病和急性肾小球炎等疾病发生。对A群链球菌感染 者首选青霉素G。 传播途 径 飞沫

益生菌知识问答-总结

1、什么是益生菌 我们人体内有的微生物,他们按好坏不同,分三类,有益生菌,有害菌和中性菌。益生菌就是生活在我们体内能起健康调节作用的好的菌群。他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好处。 2、益生菌有副作用吗,适合多大的人吃 我们的益生菌是纯天然来源的益生菌,经过高密度发酵而成,高洁净度提取,混合而成,不添加任何不健康的原料,没有副作用。 建议3岁以上人群服用 3、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肠道内各种各样的细菌,对人体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对人体有益,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些对人体有害,为有害菌,如肠球菌等,还有些利害兼具(如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占有优势,各菌群相对保持稳定,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引起疾病。而一旦某些因素(如抗生素、食物中的腐败菌、放化疗等)破坏肠道菌群结构,导致肠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则出现菌群失衡现象,最常见的就是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了。所以健康的肠道菌群很重要奥。 4.益生菌对人体有哪些有益作用 益生菌对人体有多种有益作用。能改善肠道菌群、改善肠内微环境,刺激机体的免疫机制、调节免疫功能,减少肠内有毒有害物质加速排出,改善腹泻、便秘、腹胀气等肠道症状,有助于营养吸收、美容护肝、抗肿瘤、降低血糖、降低血压、控制血脂,抑制龋齿菌、胃幽门螺旋杆菌等作用。 5.益生菌如何在肠道形成保护膜 各种细菌,在肠道内共生,相互作用、相互竞争。而各种细菌要在肠道内存活,首先必须定植于肠道壁,然后才能在肠道内生存、繁殖、发挥作用。否则很容易随着肠道内的粪便等肠内容物排出体外。益生菌相对于有害菌,更强壮,能更好的抢占到肠壁的位置,从而定植于肠道,在肠壁上形成一道保护层。也因此使得有害菌没有地方定植,而被排出体外。 6.益生菌是怎样促进营养吸收的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必须经过肠胃的消化,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之后,才能被吸收。益生菌能产生各种有助于消化的酶类,帮助营养物质的分解及发酵,同时,益生菌的自我代谢会产生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并产酸,改善肠道的微环境,有助于促进钙、铁、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吸收,促进B族维生素的合成等等。 7.哪些人急需补充益生菌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与急救措施演示教学

野生菌中毒的症状与急救措施 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防止误采或购买加工烹调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我办特搜集整理有关野生菌的辨别、食用、中毒及急救措施等资料如下: 一、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夏季是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一)胃肠炎型。这种中毒表现较为普遍,约占80%。具体反应是,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发热,严重者会导致脱水,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引起这类中毒的有黄粘盖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苦粉孢牛肝菌、毒红菇、臭黄菇、腊伞、月光菌等等。 (二)神经精神型。它除了胃肠炎表现外,还有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症状。如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吃了以后会先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食用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进而有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伤害行为。毒绳伞、豹斑毒伞的误食者则会出现呕吐、腹泻、出汗、流泪、心搏减慢等副交感神经症状。这类中毒病人经治疗后就可以恢

复,且无后遗症,死亡率很低。 (三)溶血型。进食毒菌6至12小时后,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贫血、肝肿大等症状。如鹿花菌就可能引起此类症状,但其所含毒素加热到100摄氏度就可被破坏。 (四)多脏器损伤型。在进食毒菌10至30小时后,先有胃肠炎型表现,然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状。此类病人病程2至3周,由于先期症状是胃肠炎表现,往往容易被误诊,又因为会出现病情反复,有时还会中断治疗。引起此类中毒的有白毒伞、毒伞、毛柄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菌类,误食后死亡率极高。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只有三四十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如果没有弄熟或者炒菌的锅铲沾上了没有炒熟的菌子,食用后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很容易导致中毒。 三、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据了解,在我国,毒蘑菇约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

益生菌100问答

? 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种微生物,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英文名为 probiotics,源于希腊语。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补充足够数量时,有助于保护肠道及身体健康。营养学家说:益生菌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纤维素同样重要,是人体所必须的第八大营养素。微生物学家说:益生菌有助于延长人类的生命。有医者曾说过:益生菌是最好的药。也有人认为益生菌将开启人类健康的新纪元。总之,益生菌产品近年来在国际市场非常风靡! ? 2.什么是肠道微生态? 在人的体表及体内栖息着数以百万亿的微生物,大部分都是细菌,美国微生物学家Savage教授认为,人体内正常菌群是一个像呼吸、循环、消化、神经、运动、生殖、泌尿、内分泌和皮肤一样的系统,被称为第十大系统——微生态系统。体内细菌主要集中在肠道,至少有500多种数以百万亿的细菌,约有1公斤重。肠道内正常菌群与肠粘膜紧密结合,形成生物屏障,即参与机体代谢,又参与食物的分解、消化吸收,以及肠道毒素的分解代谢等。 肠道菌群与肠道形成一个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即为肠道微生态。 ? 3.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肠道内各种各样的细菌,对人体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对人体有益,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些对人体有害,为有害菌,如肠球菌等,还有些利害兼具(如大肠杆菌)。 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占有优势,各菌群相对保持稳定,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引起疾病。而一旦某些因素(如抗生素、食物中的腐败菌、放化疗等)破坏肠道菌群结构,导致肠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则出现菌群失衡现象,最常见的就是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了。所以健康的肠道菌群很重要奥。 ? 4.常见的益生菌有哪些? 益生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乳酸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等),每种益生菌还分为不同的菌株。其中有些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菌,如部分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也有些菌不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如枯草杆菌等。建议长期服用的话,最好选用人体内原本就有的菌,更安全。具体的可以依据国家对于益生菌产品能选用的菌种菌株的具体规定。比如,2011年10月,卫生部发布的公告,规定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只有4种菌6个菌株。 ? 5.益生菌对人体有哪些有益作用?

驼奶知识问答

驼奶知识问答 1、怎么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骆驼奶? 骆驼是珍稀畜种,我国只有新疆和内蒙古有大规模骆驼。驼奶不易保存,新鲜驼奶在自然环境下只能保存2-3天。将鲜奶保质期提升到6个月,且完全保存其营养价值的技术,是近年来才研发出来的。 2、驼奶是如何生产保存的? 拥有国家专利低温干燥生产技术,避免了传统奶粉生产工艺中使用高温喷粉技术所造成的乳品营养流失情况,最大程度保留了骆驼乳中的营养成分。在生产过程中,仅仅脱去了驼乳的水分与部分脂肪,与此同时产品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等化学物质,是真正的纯天然的营养产品。 3、目前厂家在生产驼奶方面有什么专利技术吗? 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28项国家发明专利已申请受理。生产的产品全部是应用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工艺,尤其是液态驼奶(纯鲜骆驼奶不含任何防腐剂)的保鲜技术,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技术。 4、骆驼奶为什么比牛奶贵的多? 骆驼奶营养成分比牛奶高很多,胰岛素含量是牛奶的3250倍,免疫球蛋白含量是牛奶的9倍多,铁含量是牛奶的10倍,维生素C含量是牛奶的3.8倍。而且骆驼是珍稀畜种,每天产奶量仅为1斤左右。 5、骆驼奶口味怎么样? 驼乳通常是白色不透明胶体,气味甜,但有时微咸,奶油味重于牛奶,略带腥膻味儿。 6、尝试过骆驼奶,感觉带腥膻味儿,没有牛奶好喝。 任何哺乳动物的奶,包括人奶,都略带有腥膻味,牛奶也是一样,只是经过了后期的处理,去掉了其本身的味道。我们的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充分保障了驼奶本身的营养。 7、驼乳可以加入其它食物饮用吗? 可以,糖尿病患者可将驼乳和乳粉渗入到麦片粥、玉米粥、小米粥、八宝粥等粗粮内,口味甚佳;非糖尿病患者,可将驼乳渗入各种粥类食品,也可在驼乳中加入适量蜂蜜和糖,味道也不错。 8、骆驼比较少见,不知道这种生物有什么特性? 在动物界中,骆驼被公认为是“上帝创造的奇迹”,它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因为综合了十二生肖某些生理特征:鼠耳,牛脊,虎爪,兔唇,龙颈,蛇眼,马鬃,羊胸,猴峰,鸡凤,狗踵,猪尾,被称为:全兽。所以有人称骆驼综合了其

奈瑟菌属详细介绍及防治原则

奈瑟菌属 奈瑟菌属(Neisseria)是一群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是β-变形菌类的一属无芽孢,无鞭毛,有菌毛,专性需氧,氧化酶阳性。奈瑟菌呈球形,成对排列,形似咖啡豆的革兰阴性球菌,通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而在慢性淋病时常位于细胞外,新分离株有荚膜和菌毛。 此菌属包括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is)、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干燥奈瑟菌(N. sicca)、微黄奈瑟菌(N. subflava)、浅黄奈瑟菌(N. flavescens)、粘液奈瑟菌(N. mucosa)等。其中能引起人体发病的只有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典型的标本涂片,镜下在中性粒细胞内可见到成双排列的脑膜炎奈瑟菌或淋球菌。其他奈瑟菌多为人体呼吸道中寄生的正常菌群。镜下观察时多存在于细胞外。奈瑟菌属细菌常可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糖发酵试验可用于鉴别此属细菌。 脑膜炎奈瑟菌与淋病奈瑟菌遗传性上十分接近,DNA序列存在70%的同源性。主要不同点表现为:①脑膜炎球菌有多糖成分的荚膜,淋球菌分离初期有荚膜;②脑膜炎球菌菌体内很少有质粒,淋球菌可携带几种质粒;③脑膜炎球菌存在于呼吸道,引起脑膜炎,淋球菌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脑膜炎奈瑟菌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呈肾形或豆形,成双排列,两菌接触面平坦或略向内陷, 直径0.6-0.8 μm。人工培养后可成卵圆形或球形。革兰染色阴性。在 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无鞭毛,无芽胞,新 分离菌株有荚膜。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常用的培养基是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色平板。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须供给5%-10%的CO2。37℃孵育24 h后形成1.0-1.5 mm的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菌落,无溶血现象。多数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教学重难点: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教学过程: 一、师讲解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 只有10余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 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 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 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 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 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 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 措施缓解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 施: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讲解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教学重难点: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教学过程: 一、师讲解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 只有10余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 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 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