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

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操作规范规定了黄颡鱼“全雄1号”繁育亲鱼选择及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1351黄颡鱼养殖技术规程

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苗种技术规范

SC1070-2004黄颡鱼

3、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1)普通雌鱼亲本

由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体收集,也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普通雌鱼(严禁近亲繁殖后代留作亲鱼)

(2)超雄黄颡鱼亲本

有专门的科研生产单位或授权生产单位提供,为采用雌核发育结合激

素性逆转的技术,从黄颡鱼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超雄黄颡鱼(YY),再经过筛选选育而成。

3.2. 亲鱼选择

用作亲鱼培育的普通雌性黄颡鱼和超雄黄颡鱼外部形态应符合SC1070规定,年龄2龄以上,雌鱼全长15cm以上,体重在50g以上;超雄黄颡鱼全长20cm以上,体重在120g以上。

4.亲鱼产前培育

4.1. 培育池

亲鱼培育池应选择水源较近、水质良好、注排水较方便、环境较安静的地方。池塘以长方形为好,要求池底较平坦,底部淤泥较少或硬质底,面积2000㎡~3330㎡为宜,水深在1.2m~1.5m左右。池塘清整符合SC/T1008规定。

4.2亲鱼放养量

雄雌亲本分池放养。亩放养雌性亲鱼2000尾~3000尾,约150kg~180kg;亩放养超雄黄颡鱼1000尾~1500尾,约150kg~200kg。根据池塘生态环境条件不同而适当增加或减少放养数量;同时混养15cm左右的鲢、鳙鱼种250尾~300尾,摄食浮游生物控制池塘水质。

4.3放养方式

亲鱼应在上年10月或当年3月左右入塘,专池培育。入塘前可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消毒,方法是:水温20℃以上时,将亲鱼放入3%~4%的食盐水中清洗10min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min~20min。在浸泡消毒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鱼体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浸泡时间,消毒完毕后可将亲鱼直接放入准备好的培育池中。

4.4 饲养与投喂

(1)鱼用饲料标准

鱼用配合饲料应符合NY5072规定。

(2)饲料种类

亲鱼培育必须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饲料为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和鱼、虾、螺蚌以及新鲜动物内脏等鱼(肉)糜。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在42%以上。

(3)投喂方法

在亲鱼池搭设饲料台并驯食,水温10℃以上时即可人工投食,饲料的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水温15~20℃,占鱼体重的2%;水温20~30℃,占鱼体重的4%~5%,投喂量可根据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每天上午8点~10时和下午5时~6时分别投喂30%与70%。

4.5管理

(1)巡塘

每天早、晚各一次,观察天气、水质和亲鱼的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调节水质

保持水质清新,每隔7d~10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20cm以上,10d~15d用10g/m3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一次,严防亲鱼浮头。产卵前一个月,每隔2d~3d冲水一次。

(3)加强管理

防逃、防盗、防泛塘。

(4)鱼病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要彻底清塘消毒,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适口、充足,定期使用生石灰改善水质。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渔药使用应严格执行NY5071的规定。在鱼病防治中,不宜使用对黄颡鱼敏感的敌百虫、菊脂类等渔药。

5.人工催产

5.1.催产池

采用微流水的水泥池,水深0.6m~0.8m,面积10㎡~20㎡。有条件的室外池上可搭建遮阳棚,遮阳覆盖面积为70%左右。

5.2.催产时间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4月至7月,以5月中下旬为宜。繁殖水温20℃~30℃,使宜繁殖水温为22℃~27℃。

5.3.亲鱼选择与配组

亲鱼挑选4.2规定,要求腹部膨大,仰俯可见卵巢轮廓明显,倒立有卵巢流动现象,生殖孔呈红色,手摸鱼腹部柔软而富有弹性。

人工催产和授精的雌雄配比为50:1。

5.4.催产药物及剂量

常用催产药物有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RH—A2)、多巴胺拮抗物地欧酮(DOM)和鲤鱼脑垂体(P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常用药物剂量未HCG2000~3000IU加LRH-A210~15ug加DOM3~5毫克/kg。雌鱼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可根据性腺发育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5.5.注射方式

采用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总剂量的1/5,据水温高低间隔12h~20h

注射第二次,将剩余的药物全部注射完。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注射时针朝鱼头方向成45°夹角,深度依鱼体的大小而定。

5.6.效应时间

效应时间与水温、亲鱼成熟程度、激素种类及剂量和流水刺激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因素是水温,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效应时间参见表2-1。

表2-1水温与效应时间的关系

6、人工受精

在预计的效应时间1~2小时注意亲鱼发情情况,每隔30min检查一次,当挤压雌鱼腹部,发现卵能顺畅流出时,即可人工受精。人工受精方法:用剪刀剪开雌鱼腹部,取出精巢,放入研钵中研碎成白浆状。将雌鱼卵挤入瓷盆中,加入经精子保存液(或生理盐水)稀释的精液搅拌1分钟,再加过滤的池水搅拌2~3分钟,将受精卵均匀地洒在60目网片制成的鱼巢上,或经脱粘处理放入流水孵化器中孵化。脱粘处理的方式按照SC/T1013规定进行。

7.人工孵化

7.1.孵化设施

孵化常用的设施有水泥池、孵化桶和孵化槽等。一般采用水泥池,面积10㎡~20㎡,池深1m。水深0.8m,池底平坦,并有溢水口,室外孵化搭建遮阳棚。

7.2.孵化方式

采用水泥地悬挂孵化板,微流水孵化,孵化期间用充气泵冲气。

7.3.孵化密度

采用水泥池悬挂孵化板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8×104~10×104粒授精卵。即规格90×50cm孵化板受精卵2×104~3×104粒,每平方米水体挂3块;脱粘流水孵化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受精卵3×105~5×105。

7.4.孵化时间

受精卵孵化出膜的时间与孵化水温相关,孵化出膜时间与水温高低成反比,但孵化温度应控制在28℃以内。水温与孵化时间关系见表2-2。

表2-2水温与孵化时间关系

7.5.孵化管理

(1)孵化期间应随时注意观察孵化设施的运作,水质变化及受精卵的发育等情况,做好记录。

(2)孵化早期水体交换量要相对大些,以快速冲洗掉附着在受精卵上的精液及卵巢液,保证水质质量。交换用水应与原池水温一致。

(3)充气泵冲气时尽量保证全池均匀,不留死角。

(4)及时清除脱落在孵化池中未受精卵,有条件可在孵化中期更换孵化池一次。

8.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设施为水泥池,面积为10㎡~20㎡,池深1.0m~1.2m有

可调节的溢水孔。水深控制在0.3m~0.8m之间。

8.2.放养密度

出膜后的鱼苗可留在原孵化池中继续培养,也可移入鱼苗池培育。放养密度为2~3×104。

8.3.投饵及管理

鱼苗开口可投喂人工孵化的丰年虫,也可投喂足量的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投喂前应用5%食盐水消毒2~3min。同时应用抄网过滤,除去里面的杂物。开口期的饵料还需网孔0.4mm的筛网过滤,除去大型浮游杂物。培育的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当鱼苗摄食(开口)3d左右(体长1cm左右),根据鱼苗的生长和密度情况,即可分池移入土地培育。

9.鱼种培育

9.1.培育设施

鱼种培育设施为土池,面积以667㎡~2000㎡为宜,水深0.8m~1.2m。

9.2.放养前的猪呢比

(1)鱼池清整

按SC/T1008规定进行清池、消毒。

(2)饲料培育

清塘后7d~8d,用发酵的粪肥(亩施50kg~80kg)、复合肥或生物肥培育水质,一般施肥3d~5d(水温高2d~3d)后灰白色的轮虫出现即可放养鱼苗,注意饲料适口性。

9.3.放养密度

鱼苗放养密度为150~200尾/m3。

9.4.施肥与投料

当鱼苗下池后半月内可用复合肥或生物肥(高蛋白肥)施追肥1~2次,鱼苗长至2m~3cm时用甲鱼料或破碎料加鱼糜捏成团驯食。人工饲料要投到饲料台(框)上。

9.5.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按SC/T1008执行。当鱼苗长到3cm(夏花)以上时应及时分池,继续培育大规模鱼种或直接进行成鱼养殖。养殖大规格鱼种的放养密度为5万尾~6万尾/亩,养殖成鱼的放养密度为1万尾~1.2万尾/亩。饲料选用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

9.6.鱼病防治

(1)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经常冲水,保持水质清新,防治缺氧。

(2)用鱼应符合NY5071规定。

(3)发现鱼病应及时治疗,鱼苗、鱼种培育阶段常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出血、腹水等)和寄生虫性(车轮虫、指环虫等),可用常规杀菌药(杀菌红、金碘或氯等)和杀虫药(车指净、鱼虫清等)进行治疗。

附件三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操作规范规定了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方式、放养要求、饲养管理及主要鱼病防治技术。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长江流域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1351 黄颡鱼养殖技术规程

3、环境条件

3.1.池塘要求

池塘面积670㎡~6700㎡。水深1.5m~2.0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5cm左右。

3.2.网箱设置点要求

水深2m以上,水体流速不大,避风浪的水库、湖泊、河渠和池塘。

3.3水源及水质

水源无污染,水量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溶解氧达到5mg/l 以上,透明度25cm以上。水质符合GB11607和NY5051要求。

4.养殖方式

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单养和套养,网箱养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流水养殖和稻田养殖等。

5.鱼种放养

5.1.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前10d要清池消毒,水深0.1m,每667㎡用生石灰100kg~150kg 或漂白粉6kg~8kg化浆后全池泼洒,药物清池按SC/T1008要求进行。网箱在放养前要消毒并浸泡7d~10d。放养前需用鱼试水。

5.2.鱼种质量

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条完整,体质健壮。

5.3.放养密度

鱼种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条件、养殖模式、鱼种规格大小、养殖水平确定。不同养殖模式放养的规格和密度见表3-1。

6.饲养管理

6.1.饲养

(1)饲料的种类

天然饵料:螺蛳、小杂鱼、冰鲜鱼、动物内脏等。

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为38%—42%,饲料应保证新鲜、无霉变,安全指标符合NY5072的规定。

(2)饲料的投喂要坚持“四定”投饵(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一般每天投喂三次,早、午、晚各喂一次,投饵量应根据吃食情况灵活掌握。饲料应投喂到饲料台商。

表3-1不同养殖方式的鱼种放养规格及数量

6.2水质管理

(1)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在5mg/L以上,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25cm以上。

(2)适时加注新水,每2d~3d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量3cm~5cm。池塘应按3330㎡~6660㎡设置一台增氧机,生长旺季水深应确保1.5m-2m,并在凌晨和午后定时开机增氧。

(3)注意改善池塘水质,当水质过肥时可用20g/m3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调节pH。

(4)及时清洗网箱上的着生藻类及附着物,保持网箱水体交换。

6.3.日常管理

(1)坚持早、晚巡塘(网箱),观察记录天气、水温、水质、投饵、病损等情况,确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2)掌握天气和鱼的活动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治严重浮头和

泛塘事故。

(3)检查池塘进出口和网箱有无破损(水老鼠)和漏洞,防治逃鱼。

7.鱼病防治

(1)渔药的使用符合NY5071规定。

(2)彻底清塘,严格消毒,按5.1进行。

(3)鱼种放养时必须消毒,用15%~20%高锰酸钾或20ppm10%聚维酮碘浸泡15min~20min。

(4)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适口、充足。

(5)鱼病高发季节每月用二氧化酸泼洒消毒1~2次,用生石灰化浆遍洒1次。网箱用漂白粉或硫酸铜亚铁合剂(5:2)挂袋,一星期更换1此。同时在饲料中添加50ppm-100ppm(50-100g/吨)的土霉素或50ppm-100ppm的恩诺沙星原粉或1.5%大蒜素搅食投喂,连喂3d-4d。

(6)成鱼养殖阶段常见鱼病为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出血病、肠炎病。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防治方法见表3-2。

表3-2 常见鱼滨治疗方法

附件四黄颡鱼“全雄1号”品种标准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黄鳝鱼“全雄1号”

2010-7-21发布 2010-8-1实施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黄颡鱼“全雄1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颡鱼“全雄1号”主要生物学形状、生长与繁殖、生化遗传学特性、细胞遗传学特性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黄颡鱼“全雄1号”的鉴定及推广应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8654.1-200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200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式

GB/T18654.3-200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12-200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18654.13-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3名称与分类

3.1学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

3.2分类地位

鲶形目 Siluriformes 鲿科 Bagridae 黄颡鱼属 Pelteobagrus 4、主要生物学形状

4.1.1外形

体长,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纯。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有绒毛状细齿。眼小,侧位,眼间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颐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长。背鳍不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硬刺发达,未端近腹鳍。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约30枚~45枚细锯齿,后缘约0枚~17枚粗锯齿。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与臀鳍相对。尾鳍深分叉。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由三块断续的褐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图4-1)。

图4-1黄颡鱼“全雄1号”外部形态图

4.1.2可数性状

背鳍鳍式:D.ii-6~7

臀鳍鳍式:A.0-16~23

第一鳃弓外侧鳃粑数:13个~16个

4.1.3可量性状

见表4-1,黄颡鱼“全雄1号”的头长/眼间距与标准黄颡鱼的略高。

表4-1黄颡鱼“全雄1号”可量性状一览表

4.2内部构造

4.2.1鳔

鳔一室。鳔内有“T”形隔膜,将鳔分隔成一前二后相互连通的三小室,鳔管开口于中隔的前方。

4.2.2脊椎骨

脊椎骨总数36~38个。

4.2.3腹膜

腹膜白色。

4.2.4性别

均为雄性

5生长

5.1生长

长江中游湖泊中黄颡鱼自然种群和黄颡鱼“全雄1号”不同年龄组鱼的体长和体重实测值见表4-2(长江中游湖泊中黄颡鱼自然种群参考水产行业标准SC1070-2004黄颡鱼)。

表4-2各年龄组鱼的实测体长和实测体重

注:年龄,主要依据脊椎骨上的年轮数

5.2繁殖

黄颡鱼“全雄1号”的父本为超雄黄颡鱼,母体为普通雌性黄颡鱼。用作黄颡鱼“全雄1号”亲鱼培育的普通雌性黄颡鱼和超雄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应符合SC1070规定,年龄2龄以上。父本全长20cm以

上,体重在120g以上;母本全长15cm以上,体重在50g以上。

6 生化遗传学特征

黄颡鱼“全雄1号肝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电泳酶谱见图4-2,同工酶扫描图谱见图4-3。

图4-2黄颡鱼“全雄1号”肝组织LDH同工酶电泳图谱

图4-3黄颡鱼“全雄1号”肝组织LDH同工酶扫描图谱。

7细胞遗传学特性

7.1体细胞染色体数

2n=52。

7.2核型公式

24+m+14sm+10st+4t(图4-4)

图4-4黄颡鱼“全雄1号”染色体组型

8检测方式

8.1抽样

按GB/T18654.2-2003的规定执行。

8.2性状测定

按GB/T18654.3-2003的规定执行。

8.3生化遗传分析

按照常规的生化遗传分析法进行

8.4染色体检测

按GB/T18654.12-2003的规定执行。

8.5综合判定

按GB/T186541.1-2003的规定执行。

8.6性别鉴定方式

黄颡鱼“全雄1号”雄性率检测方法包括分子检测法(附件12-2)和性腺解剖法(附件12-1)。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SC1070-2004黄颡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苗种管理文件汇编》中水产原、良种审定标准制定。

本标准检测方法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由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由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汉勤,田华,管波,林茂寒,徐江,侯昌春。

水库网箱养殖黄颡鱼技术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俗称黄甲、黄鮟。为小型底栖鱼类,喜集群,多在水流缓慢、水生植物多的水域内生活。白天静栖于水底或隐藏于洞穴内,夜间活动、觅食,摄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软体动物和小鱼。一般个体体长120mm,重30—100g,最大个体达300mm,重500—750g .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肌间刺少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我国名贵鱼类之一,市场价在40元/kg以上。福建水口电站建成后闽江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水质变肥,小型野杂鱼、虾增多,十分有利于黄颡鱼的繁衍生长。库区群众采捕、收购野生苗种进行网箱养殖,3m×3m×3m 的网箱,放养尾重25~50g的鱼种600—1000尾/箱,经6个多月的饲养,尾重可增至200~400g,单产可达10~20kg/m2,经济效益显著。现就主 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水域的选择 选择靠近村庄、向阳背风、水深8m以上的库湾安置网箱。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库区水位正常升降落差为3m)。或选择远离航道、码头、水流在0.1m/秒以内的水域。这样的水域环境相对安静,可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 上游及周边地区有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选择。 2网箱的制作 2.1网箱材料采用3×3聚乙烯网。 2.2网箱规格为带盖的六面体封闭式双层网箱。网箱长3m,宽3m,深3m;外层网目3cm,内层网目1.5cm。 2.3网箱支架由4根长3.5m,尾径4cm左右的带皮毛竹制成3m×3m的四方形漂架。 3网箱安装 3,1网箱的固定采用锚绳固定法。每10箱为1组,每组由2根直径2cm的聚乙烯纲绳沿网箱2边结扎串联为一排。箱间距1m,排间距5m。每排2端由锚绳拉直绷紧固定。铁锚每只重10kg。锚绳直径3cm,长度大于水深2.5倍。 3.2网箱下水时间网箱应于鱼种入箱前10—15天安装下水,箱壁附着藻类后可防止鱼体摩擦损伤,以提高鱼种成活率。 3.3饲料台的制作用直径6mm圆钢筋做框架,40目筛绢包衬缝扎制成1.5m x1.5m、边高0.2m的长方形饲料台。饲料台吊挂于网箱中央,以贴近箱底为准。 4鱼种的放养 4.1鱼种的采捕采用虾豪、定置张网捕捉。小丝网捕捉时,应用小剪刀将网线剪断后取鱼,不可用手强拉硬摘。电捕的鱼种不可选用。 4,2品种的选择水口库区有4种黄颡色,即黄颡鱼(P.fu—lvidraco)、光泽黄颡鱼(P.nitidus)、江黄颡鱼(P.vachelli)、细黄颡鱼(P.virgatus)。其中黄颡鱼生长快、个体大,最有养殖价值。在采捕、收购中,上述4种常混在一起,应注意辨认挑选。黄颡鱼主要特征:体黑褐色,口大,吻短而圆钝,胸鳍硬棘内外缘均具锯齿,其他3个品种体灰黄色,口中、小,吻较尖,胸鳍硬棘外缘光滑,内缘具锯齿。 4.3放养密度鱼种尾重25g的放养密度100尾/m2,尾重50g的放养70尾/m2。4.4鱼种消毒鱼种人箱时用3%~ 5%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10分钟。 5饲喂方法 饵料以新鲜鱼肉为主,辅以蚯蚓、猪血、螺蚌肉等。饵料鱼主要来源于采捕、收

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 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操作规范规定了黄颡鱼“全雄1号”繁育亲鱼选择及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1351黄颡鱼养殖技术规程 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苗种技术规范 SC1070-2004黄颡鱼 3、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1)普通雌鱼亲本 由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体收集,也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普通雌鱼(严禁近亲繁殖后代留作亲鱼) (2)超雄黄颡鱼亲本 有专门的科研生产单位或授权生产单位提供,为采用雌核发育结合激

素性逆转的技术,从黄颡鱼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超雄黄颡鱼(YY),再经过筛选选育而成。 3.2. 亲鱼选择 用作亲鱼培育的普通雌性黄颡鱼和超雄黄颡鱼外部形态应符合SC1070规定,年龄2龄以上,雌鱼全长15cm以上,体重在50g以上;超雄黄颡鱼全长20cm以上,体重在120g以上。 4.亲鱼产前培育 4.1. 培育池 亲鱼培育池应选择水源较近、水质良好、注排水较方便、环境较安静的地方。池塘以长方形为好,要求池底较平坦,底部淤泥较少或硬质底,面积2000㎡~3330㎡为宜,水深在1.2m~1.5m左右。池塘清整符合SC/T1008规定。 4.2亲鱼放养量 雄雌亲本分池放养。亩放养雌性亲鱼2000尾~3000尾,约150kg~180kg;亩放养超雄黄颡鱼1000尾~1500尾,约150kg~200kg。根据池塘生态环境条件不同而适当增加或减少放养数量;同时混养15cm左右的鲢、鳙鱼种250尾~300尾,摄食浮游生物控制池塘水质。 4.3放养方式 亲鱼应在上年10月或当年3月左右入塘,专池培育。入塘前可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消毒,方法是:水温20℃以上时,将亲鱼放入3%~4%的食盐水中清洗10min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min~20min。在浸泡消毒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鱼体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浸泡时间,消毒完毕后可将亲鱼直接放入准备好的培育池中。

锦鲤的繁殖及苗种培育

锦鲤的繁殖及苗种培育 一、繁殖方法: (一)母鱼的选择 一般选用前一年留作种鱼的锦鲤,在室内度过过冬季后,于3月中下旬移至室外鱼池中饲养。此时,再进一步选择优良的亲鱼来繁殖后代。 锦鲤繁殖的适龄一般在2—8冬龄,体重达1.5公斤以上。挑选体质健壮、外表丰满圆润,鳞片光润整齐,泳姿稳健;头圆阔,体长,无残畸形,无损伤,无病害,色泽光亮、均匀的鱼作为亲体。 从外观看,母鱼身体粗壮而丰满,腹部膨大,越接近临产腹部膨大越明显。头部稍窄并略长。胸鳍端部呈圆形。母鱼生殖孔稍宽而扁平,微有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卵粒泄出;公鱼身体较瘦长,胸鳍端部略尖,在胸鳍的第一根鳍条和鳃盖上有若干白色“追星”,而生殖季节过后追星自然消失。公鱼生殖孔小而下凹,用手压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 (二)准备工作 采用水泥鱼池作为产卵池,鱼池面积是4米×4米的方形池或者是4米×5米的长方形池较为适宜。过大不便管理,过小又影响亲鱼的产卵活动。水深在60~80厘米间,以含氧量充足,水质清洁, (ph7.2~7.4)微碱性、硬度低的水质为好。 鱼巢也要非常重视,鱼巢是用来附着鱼卵的,产卵之前一定要先准备好。一般以棕树皮做鱼巢较好,将网直线拉好铺上鱼巢。 孵化池用3米×3米,水深30厘米的水泥池。孵化池的水温要和产卵池的水温相同。如果两池的温差大于5℃时,会降低孵化率,甚至死亡。其孵化期的长短和水温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时间越短。但也要注意温差不能太大。当发现池水变成浅灰白色时,要立即换水,新旧水温差不得超过1℃。孵化池不宜有强烈的阳光照射,水温不能超过30℃。 (三)繁殖方法 锦鲤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4—5月,当水温稳定在16~18摄氏度以上时,即可将公,母锦鲤按1:2的比例挑出放入准备好的水池,在水池中预先放置消毒好的鱼巢,让其自行产卵。一般在水温上升到20℃后开始大量产卵,产卵的时间在凌晨4点左右开始直到上午10点或中午为止。如果天气突然变化,水温急剧下降的话,就会中断产卵。当发现卵巢附满卵时,将其捞出换上新卵巢。母鱼第1次产卵后,相隔2周左右又会产卵,待产卵完毕,需将卵全部捞出放入孵化池中,以免被母鱼吞食。

精选最新黄颡鱼苗

黄颡鱼鱼苗繁育技术要点 一、产卵受精 黄颡鱼的产卵受精效应时间与水温、催产剂种类、注射次数、亲鱼成熟度及微流水刺激等直接相关,尤其受水温和注射次数影响最大。在20-30℃的适温范围内,随水温升高效应时间变短;两次注射效应时间明显小于1次注射。黄颡鱼产沉性卵,粘性较强。自然产卵受精前应在池底铺设已消毒的棕片、聚乙烯胶丝,密眼网布等人工鱼巢。并保持微流水刺激,促进亲鱼集中产卵。采取人工受精的,则应在效应时间后,取出雌雄亲鱼,剪开腹腔,将精巢取出剪碎、研磨,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倒入已挤出的鱼卵中,均匀搅拌受精。2分钟后将受精卵均匀分布于鱼巢上,并用3-5%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消毒1-2分钟,再移入孵化池中。 二、人工孵化 黄颡鱼受精卵呈扁圆形、淡黄色,卵膜透明,卵径2毫米左右。首先,用黄泥浆水将受精卵脱粘,具体方法是:按20万-30万粒受精卵用黄泥浆4-5千克(黄泥:水=1:5)将黄泥浆放入盆内,用手不断搅动黄泥浆,同时将人工受精卵粒轻轻倒入黄泥浆中,待5-6分钟后,将脱粘后的卵粒置于孵化缸或孵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入40-60万粒卵,孵化池壁要保持光滑,水质清新,水流速度以保证受精卵能均匀翻动即可,水中溶氧要求达5毫克/升以上,并做到经常洗刷过滤纱窗,经4-5天时间的孵化就可脱膜形成体长4毫米左右的仔鱼。 第二种方法:将已催产的亲鱼放入已消毒的孵化池中,在孵化池中设置人工鱼巢,待其产完卵后将亲鱼移出孵化池。孵化池水深0.5-0.7米,采用流水与静水相结合的孵化方式。在水温25-28℃时,从产完卵到鱼苗破膜需要18-20小时。在孵化过程中可用增氧泵增氧。为防止水霉感染,每天可用10毫克/升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1次,以后早晨和傍晚各用70-1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在鱼巢附近水面遍洒1次,直到鱼苗孵出。孵化24小时后,受精卵粘附在鱼巢上正常发育,未受精卵开始变白并失粘,可抖动鱼巢将死卵抖落,以防其败坏水质或导致正常卵发生水霉,影响出苗率。一般水温20-23℃时,经60-70小时开始出 膜;23-28℃时,经50-60小时出膜,待鱼苗在池边平游活动后,及时捞出鱼巢。 三、鱼苗暂养 鱼苗出膜2天后,把熟鸡蛋黄打浆,在暂养池的四周均匀地泼洒,并逐渐加深水位,加到0.8米深,暂养4周后即可放入较大的池塘中进行培育。 一、2016年湖州黄颡鱼价上涨1-3元/斤 2016年全年平均价格在10元/斤,比2014年、2015年上涨在1-3元/斤。2016年湖州黄颡鱼平均亩产2500斤,养殖成本约7.5元/斤,单斤利润2.5元,亩利润在6250元。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明显提高,盈利空间上升。

关于日本锦鲤的养殖技术

关于日本锦鲤的养殖技术 1水槽设置场所 请选择一个有坚实土台并且水平的场所。 选择场所的时候,最好是离水源比较近或者是在水管可以达到的范围内。 另外就是能避开直射日光,雨,雪等等的场所。 水槽不要安放在有人频繁通过,有关门声音等等容易让锦鲤受惊的场所。 防止锦鲤跳出水面,还有也要考虑猫和鸟等动物对锦鲤的侵害,最好在水槽上盖放盖子。 2过滤设备 因为水槽里的水比较少,所以水质容易发生变化,建议安装过滤效率比较高的过滤装置。 有一个方法是设置2组过滤器。 在水槽底部铺放一层3~5厘米厚的漂亮的小石头,小石头大小5毫米到1厘米左右。 这样可以当作过滤材使用,在放置假石头的时候,也起到了安定作用。 在里面和左右的玻璃外侧,如果贴上蓝色或者黑色的遮光板,锦鲤会比较冷静的同时,能够更加显得优雅,优质。 3喂食 给水槽中的锦鲤喂食,一般是很少的量。 饵料喂太多的话,过滤装置很快就堵塞了,水质也会在很快的时间内恶化。

4定期的清洗和换水 过滤装置变脏了,从上面开始用水轻轻的流水洗。 即使有水槽饲养,建议锦鲤在水槽中不要拿出来的方法清洗。 把大的石头搬出来,把底部的石沙掏翻,让垃圾在水中漂浮。 过一会儿,过滤装置就会把垃圾吸到过滤材中,之后再清洗过滤装置。 1.血统是首要因素。 2.是饲料,锦鲤不是我们吃的鲤鱼,吃的鲤鱼也讲究条形,如一个大肚鲤鱼市场价也会低些,何况有花色的锦鲤,锦鲤要在鱼全身 有“锦”的感觉不光是先天血统因素,后天长大的补充元素极为重要,我国自家产有很多鱼场,用食用鱼饲料养殖,结果体型颜色质 地都没了,大多用增色料,因饲料厂不明白“锦”,还有的牟取利润,结果吃得好鱼也变成了土炮,多少鲤场的兴衰都是在饲料上给 害惨的,日本鲤场之所以能养出“锦”鲤,他们在饲料上不含乎, 不手软,肯下大本,但他们不养烂鱼,都是AAA级的鱼才养大,所 以上千元一尾的鱼,用百余元饲料下去,产出远远超过投入。这就 是求质不求量的手腕。 3,不烂养低档鱼。繁殖过锦鲤的鱼场都明白,一胎鱼多时能出 40多万水花,而A级鱼只有几十尾,也许不到几十尾,所以如桃太 郎鱼场年繁殖水花在几亿到几十亿,淘汰是在水花到夏花及到三次 精选时同时进行的,因为如昭和白写不长到十五公分是无法挑选的,所以一尾好鱼的出现,是在几十万中的美女,是值钱哪!光不说种鱼,就是挑选的人工工资都不得了,没有机械电脑可代替选鱼,而且选 鱼的人还需有经验及技术,否则把好鱼选走那损失就不小了,据我 观察没有三年养锦鲤的人是不会选鱼的,而能选鱼的人是已看过鱼 长大变状几次鱼的人,不但是看长大,还要懂认识品系,这就已是 我们所说的工程师级别了,行话叫鲤师或养鲤师。 4,养殖坏境。水质水源密度都会影响锦鲤的质地,看见过日本 锦鲤场他们养鲤多是选择一或多处野塘,所谓野池就是寻一处僻静

黄颡鱼(黄骨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黄骨鱼)养殖技术 一、黄颡鱼的生物学习性 1、黄颡鱼的特征: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黄颡鱼的分布很广,许多天然水域都有它的踪迹。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亦有巨大的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黄颡鱼人工养殖是近年开发的养殖新技术。 2、黄颡鱼的生活习性:为底层鱼类,喜息于静水或缓流中。在池塘中,白天潜于水底,晚上出来觅食。但仔鱼在晴天喜在上层集群。 黄颡鱼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孵化出膜3—5天,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以后幼鱼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虾。人工养殖时,既可摄食动物饵料,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生长速度方面,以江黄颡鱼最快,自然条件下,一龄鱼20—50克,二龄鱼50—150克。人工养殖时,一龄可达150—300克。 黄颡鱼适应性很强,是淡水养殖鱼类,盐度要低于2‰,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 二、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面积3—5亩,水深1.5—2米,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淤泥池塘淤泥不宜过厚,低于10厘米,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 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2、鱼种投放密度:黄颡鱼及搭配品种的每亩放苗量见下表: 套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不宜过小,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 乌鳢等。 黄颡鱼规格(厘米)每亩放养数(尾)配养鱼(鲢、鳙)备注 2 2000—2500 300(规格为10厘米)主养 3 1800—2000 同上主养 4—5 1500—1800 同上主养 1

全雄黄颡鱼

全雄黄颡鱼又名:超级级全雄黄骨鱼,超级全雄黄颡鱼 英文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 male) 全雄黄颡鱼:采用精子染色体加倍、性别生理转化与细胞工程相结合的技术建立全雄鱼繁育体系。是一种创新的技术路径,即采用精子染色体加倍技术,产生二倍体精子,与卵核失活的卵子受精,不需在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再经染色体加倍处理,直接发育成全雄鱼;采用精子染色体加倍技术,在鱼类雄核发育研究中首次获得异源二倍体精子与卵核失活的卵子受精,直接发育成异源全雄鱼;第一次采用电融合或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二倍体雄核发育的囊胚细胞核注射至成熟的去核卵中,从而提高雄核发育的孵化率、成活率与生命率,增加全雄鱼的获得率;采用鱼类生理转性的成熟技术首次使部分全雄鱼性转化为生理“雌性”;首次通过全雄鱼与生理“雌鱼”交配,生产出90以上﹪的全雄鱼后代,由此建立全雄鱼繁育体系。项目的实施增补国内空白,推广后通过全雄黄颡鱼苗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养殖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能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推动我国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技术用于其它珍稀鱼类如长江白鲟、达氏鲟等繁殖保护方面,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难以估价的。 黄颡鱼亲本生物学特性: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中高档名贵品种中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黄颡鱼,学名西江黄颡鱼,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名黄骨鱼、黄骨丁。主要产于长江及支流,我国大部份地区都有分布,通常个体0.2-0.8斤/尾左右,全雄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全雄黄颡鱼是科学研发品种,解决了雄性黄颡鱼和雌性黄颡鱼的生长差异。人工诱导黄颡鱼四倍体的研究是近年来中国高产值鱼类遗传育种工作中的方向之一。采用静水压或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黄颡鱼四倍体,让其四倍体鱼再与正常二倍体鱼交配得到大量的可供养殖生产的三倍体后代,得出的三倍体全为雄性黄颡鱼,全雄的三倍体黄颡鱼没有繁殖能力。 有学者曾在黄颡鱼卵裂前采用7500psi的压力和7.50C的冷水处理7分钟,成功地诱导出四倍体胚胎。佛山市顺德区农业水产站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初步完成繁育出雄性率达到90%以上的全级雄性黄颡鱼。通常个体0.6-0.9斤/尾左右,是现为优秀的黄颡鱼----味道好生长快。和一般的黄颡鱼一样在鱼塘中白天栖于池底,觅食多在夜晚进行。最适生长水温22-27℃,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比一般的黄颡鱼强。一般饲养10个月体重可达250-500克。全雄黄颡鱼为中国黄颡鱼养殖与发展拓展了一条新的大道。 全雄黄颡鱼又名:全雄黄骨鱼,全雄黄颡鱼 英文名:all-male pelteobagurs fuluidraco (Richardson) 全雄黄颡的研究是由湖北省科技厅资助完成的研究项目。全雄黄颡鱼的产生:利用鱼类性逆转技术获得XY生理雌鱼,然后通过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了YY超雄鱼,并且通过与XX雌鱼测交得到了全雄子代。建立了两个成熟的繁育体系,1)超雄鱼繁育体系: YY超雄鱼与YY生理雌鱼交配,规模化生产YY超雄鱼;2)全雄鱼繁育体系: YY超雄鱼与正常XX雌鱼交配,规模化生产全雄鱼。该技术可以生产出90﹪以上的全雄鱼后代,由此建立全雄鱼繁育体系。全雄黄颡鱼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养殖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能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推动我国鱼类养殖业的

日本锦鲤小池塘饲养技术

日本锦鲤小池塘饲养技术 陈万光,郭国强(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介绍了在庭园小池塘饲养日本锦鲤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庭园;池塘;养殖;日本锦鲤 中图分类号S965.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7)01-00114-01 R e a rin g T e ch n iqu e o f Ja pa n e s e J in Ca rp CHEN W an-gu an g e t a l(D epa r t m en t o f L ife S cien ce,L u oy an g T ea ch er s C o lle ge,L u oy an g,H en an471022) A b s tra c t T h e k ey tech n iqu e o f Japan e se J in ca rp cu ltu re in th e sm a ll pond s w a s in trodu ced. K e y w o rd s G arden;P on d;C u ltu re;Japan e se jin ca rp 日本锦鲤是一种集观赏、垂钓、美食于一体的较大型经济鱼类,素有“水中瑰宝”之美誉。其体色艳丽、游姿潇洒、斑纹华丽、风度雄健,易于饲养,受到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2000年笔者引进日本锦鲤,并在洛阳师范学院水产研究所鱼塘对其进行人工繁育及集约化养殖模式研究与推广,初步形成了日本锦鲤的小型繁育基地。利用庭园小池塘饲养日本锦鲤是一项能给养殖者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 1饲养条件 1.1 池塘条件小池塘面积一般不需要太大,形状不限。池埂以砖、混凝土结构或由青石砌成为宜,土埂也可。池深要求大于1.5m,可保持有效水位1m以上;水源要求采用无污染渠水、河水、地下水或经过暴气后的自来水,以地下水最佳,池塘要求注水、排水方便。 1.2 鱼种一般采用1冬龄日本锦鲤鱼种,规格10~15c m,尾重50~75g,品种以特征鲜明的上品日本锦鲤为宜。配体鱼为尾重100g左右的1冬龄鲢、鳙鱼种。 1.3 设备及电力供应每个小池塘中安装小型增氧设备,以喷水式增氧机为佳,既美观,又实用。可在必要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防止浮头,电力供应为一级。 2饲养技术 2.1 清塘消毒在鱼种放养前10d,用生石灰进行“干塘清塘[1]”,即抽干池水,加新水10~20c m,用生石灰200g/m2,化乳后全池均匀泼洒,第3天加注井水30~40c m,待药效完全消失后,即可放养鱼种。 2.2 鱼种放养从时间上可把鱼种放养分为秋放和春放。秋放选择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放养,春放一般在1月15日后放养,一般认为秋放优于春放。按照1~2尾/m2的放养密度放养10~15c m日本锦鲤鱼种,水较深的微流水池塘放养密度可以稍微大一些。放养时以品种特征较为突出的上品锦鲤为佳(出售时价格较高),以红白锦鲤、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白写、金银鳞等品种为主,搭配以变种锦鲤乌鲤、黄鲤等,也可根据水色及个人喜好配以秋翠和衣等品种,达到绿叶配红花的陪衬效果。为了调节池塘水质,每个池塘还可以搭配规格为100g/尾左右的鲢鳙鱼数十尾,鲢鳙比例为3∶1。在鱼种放养前,若水温超过20℃,可用10~15m g/L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鱼体消毒10~15m in,防止细菌性疾病发生;若水 作者简介陈万光(1964-),男,河南洛阳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从事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6-09-04 温在15℃以下,要用3%~4%食盐水溶液进行鱼体消毒10~15m in,防止水霉病发生。 2.3 饲养管理 2.3.1 饲料及其投喂技术[2]。小池塘饲养日本锦鲤,一般采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投喂。配方:秘鲁鱼粉35%、豆饼20%、麸皮15%、玉米面20%、次粉5%、其他成分5%、添加剂适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35%以上。另外,饲料中除了必须添加玉米面外,有条件的话也添加一些食用色素(如0.005%虾红素),以增加锦鲤体表色素沉积,使其体表色斑保持鲜艳靓丽。小池塘饲养日本锦鲤水温在15~20℃时,日投喂1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3%(日饵率仅作参考);水温在20~30℃时,日投喂2~3次,日投喂量占其总体重的3%~6%(日饵率仅作参考)。具体投喂量还要视鱼吃食情况、鱼体规格、天气情况和水温变化而定。当鱼体规格一定时,水温越低,则日饵率越低,反之,则日饵率越高;当水温一定时,鱼体规格越大,日饵率越低,反之,则日饵率越高。总之,每次投喂以鱼八成饱为宜。若投喂过量,则残饵会污染水质,容易导致水质老化,影响锦鲤生长。另外,庭园小池塘一般座落在公园或花园等地方,游人较多,所以投喂饲料量要把游人玩耍投喂饲料的部分计算在内。 2.3.2 水质调控技术[3]。日本锦鲤对水质的要求不高,pH 值控制在6.5~8.5之间、溶解氧保持在5m g/L以上即可。保持良好水质也是保证锦鲤健康、快速生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水质可以使锦鲤体色鲜艳,增加观赏价值。①要避免池水受污染,即不能让受污染的水流入池塘。②要保持水面清洁,即水面上不能有漂浮物及污染物。③要保持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c m。透明度太大,鱼容易受惊吓;透明度太低,不容易看清楚锦鲤的摄食和活动,也不便于观赏。调节池水的透明度,可以通过注水、换水、施肥及施用化学药物杀藻或吸附悬浮物等手段来实现。④适时增氧。保持水中溶解氧在5m g/L以上,从而使锦鲤保持旺盛的摄食状态和较快的生长速度。 2.3.3 鱼病防治技术。日本锦鲤的抗病力较强。小池塘饲养日本锦鲤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鱼病的发生。但在养殖过程中,通常采用全池泼洒法进行鱼病预防。水温为15℃时,用水霉净全池泼洒1次,浓度为0.15m g/L,预防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等);水温为20℃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 (下转第130页)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 l o f A n hu i A g r i.S c i.2007,35(1):114,130责任编辑刘月娟责任校对孙能森

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曾宪凯,等: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2019(2):70-71,73?养殖业? 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 曾宪凯(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01715) 李桂花(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上海市青浦区201717) 摘要:杂交黄颡鱼是瓦氏黄颡鱼雄鱼和普通黄颡鱼雌鱼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杂交培育而成的一种 黄颡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特点。2018年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杂交黄颡鱼水花苗种 池塘培育试验,经实践和探索,从池塘选择与准备、放苗操作、套养花白鲢、饵料驯化、水质管理、病害预 防和出池操作等环节,总结了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以期促进该技术在上海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关键词: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 中图分类号:S96 黄颡鱼养殖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养殖面积在(2?3) x 1〇4hm2,年产量为(4?5) x 105t,年产值近100亿元。同时,该鱼从“名特 优小品种”一跃发展成为很多地区的特种水产养殖 “当家品种”,且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黄 颡鱼养殖品种从以前的普通黄颡鱼、江黄颡,到后 来推广全雄黄颡鱼,最近几年开始推广杂交黄颡鱼。 杂交黄颡鱼是瓦氏黄颡鱼雄鱼和普通黄颡鱼雌 鱼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杂交培育而成的一种黄颡 鱼,其养殖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杂交黄颡鱼生 长速度快,比全雄黄颡鱼生长速度快20%以上,5月的水花苗养殖到当年年底即可达到100 g/尾的规 格;杂交黄颡鱼抗病能力强,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容 易反复发生细菌性疾病“一点红”,给养殖户造成较 大损失,但该病目前在杂交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很少 发现。 目前,杂交黄颡鱼在华中、江浙地区逐渐被市场 所接受,但在上海地区尚未有养殖。为此,2018年 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引进杂交黄颡鱼水花苗种,开展了池塘培育试验,经1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笔者拟对杂交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育技术 予以总结,以期促进该技术在上海地区进一步示范 推广。 1池塘选择 杂交黄颡鱼水花培育池塘面积宜在〇.4?0.6 hm2,池塘面积过大,不利于训食管理,面积过小, 收稿日期:2018—11 —15 基金项目:上海市农业星火富民科技工程项目(编号: 14391918300)水质不稳定。同时,池塘要求东西走向,坡比为1 : 3?4,过于陡峭的池塘不便于进行投喂饲料、观察 鱼苗等活动。 2池塘准备 2. 1清塘晒塘 由于杂交黄颡鱼水花放苗时苗体特别细嫩、游 泳能力弱、喜欢聚集在一起,池塘内如有野杂鱼虾、泥鳅黄鳝、龙虱水虿等,都会批量捕食杂交黄颡鱼 水花苗种。因此,放苗前需彻底清塘。 具体方法为:放苗前1个月,池塘注水至深〇.8 m,然后使用生石灰2 000 kg/hm2带水清塘,以杀灭池塘野杂鱼、敌害生物、病原微生物等。一周 后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於泥,保持淤泥厚度在30 cm以内,然后让阳光暴晒池底,将塘底哂干至龟裂,并清除池边杂草。对于淤泥厚度超过30 cm的老塘 口,可直接用推土机推除淤泥或用泥浆泵吸除。2. 2搭建鱼巢 由于黄颡鱼水花出膜仅2?4 d(规格为180?230尾/g),苗体很嫩,卵黄营养还没有完全吸收,不能四处游动散开,故池塘内需利用芦苇或活树枝 叶建一排鱼巢,以供鱼苗栖息,并用气泵增氧。2. 3检测水质 鱼苗培育池塘水质要求pH7.5?8.5、氨氮含 量<0.5g/m3、亚硝酸盐含量<0.15g/m3。 2.4进水肥水 放苗前2 d开始进水,并根据塘口淤泥厚度和 放苗季节调节进水量,淤泥厚度在15 cm以上,进 水深60 cm;游泥厚度为10?15 cm,进水深80 cm;游泥厚度在10 c m以下,进水深100 c m以上。高温季节水位要适当增加。进水时需经80目筛 -70-

黄颡鱼的苗种繁育

黄颡鱼的苗种繁育 黄颡鱼属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成较为广泛的淡水经济鱼类,在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都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的江河水体中。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鲇形目、鳞科。人 工养殖的主要两个品种是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黄呀姑、黄嘎鱼和嘎呀子口下位,口裂大, 呈弧形,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肉率高,无肌问刺。 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高,因而颇受 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体型小,在天然水域中繁殖率低,生长缓慢,仅靠捕捞野 生黄颡鱼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黄颡鱼养殖显得 意义重大。 黄颡鱼也是一种游钓爱好者特别喜欢游钓的鱼类品种,因为其摄 食能力强,尤其是有集群摄食习性,游钓时较易上钩。 从上面能够看出,黄颡鱼作为名特优鱼类的一个品种,发展前景 比较看好。 今年,肇东市东发机械化渔场进行了黄颡鱼的苗种繁育,共作了 四批,现将繁育方法和关键技术归纳如下: 一、亲鱼的培育。 黄颡鱼亲鱼可以直接从天然水域渔获中选取,也可直接从人工饲 养的黄颡鱼中挑选。要求雌鱼在50g以上,雄鱼在100g以上,体侧 斑纹鲜明,无病无伤,成熟度好的。如果成熟度不好将会给产卵工作 带来麻烦,所以,亲鱼选择对产卵由为重要。 1、亲鱼来源:以往用过的黄颡鱼在大明水中捕出后放入亲鱼池 饲养一段时间的。 2、亲鱼消毒:选好的亲鱼用3%的食盐水浸洗10mh。 3、亲鱼饲料:将野杂鱼或鲤鲫鲢子苗等用绞肉机绞成肉泥,再 加入适量豆饼,玉米粉混合拌均匀即可。 4、投喂量:一般黄颡亲鱼的日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1%一4%。 5、投喂方法:在亲鱼池中设置了3个料点,上午8点以前,下 午3点以后投喂一次并观察鱼的摄食情况,以鱼饱食70%~80%为宜。 二、温室设备 1、室内水泥产卵池:面积330平方米,有进、排水口。 2、增氧泵:200W的增氧泵8台,12个砂滤器,保持水中有充 足的氧气。 3、喷淋系统:产卵池上方设有8组喷淋设备,每组4个喷头, 用泵过滤后的水通过喷头喷出,在调节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水中的溶 氧量。 4、鱼巢:450mm×300mm×170mm的矩形塑料筐,内层用棕桐 皮缝好,外层绑2个石块让其坠入池底。 三、室外条件 1、池塘面积:667×7=4669平方米。池深1米,水深150mm。 2、水源:松花江水 3、其他:抽水泵、夏花网、生石灰、鸡粪、砂滤器。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产卵繁殖,但人工繁殖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卵和孵化效果。 1、亲鱼培育 (1)性成熟和性周期 长江流域的湖泊、外荡、水库、池塘所养殖的鲤鱼,雌鲤二龄开始性成熟,雄鲤一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一般5月为其性腺成熟和产卵的时期。产卵后的第Ⅵ期卵巢到7月份吸收退化到第I期,此后逐渐发育到11月份进入第Ⅳ期,并以此期越冬,第二年3-4月份,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卵巢即迅速成熟很快由第.W期发育到第V期。性成熟的雄鲤繁殖后精巢退化到第Ⅲ期,8-9月进入第Ⅳ期,12月进入第V期,并以此期越冬。 产卵季节在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地区的珠江流域产卵盛期为2-3月;长江流域为4-5月:黄河流域5-6月;东北地区为6-7月,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个月左右。 (2)雌雄鉴别 鲤鱼雌雄鉴别。 (3)亲鱼的选择和饲养 雌鲤鱼应选择二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75千克左右,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体质强壮、

体形略长以及活动力强而无伤。来源以湖泊、网围、外荡、池塘养殖为好,是无公害的优质亲本。 亲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1.8米左右,每年必要清塘1次。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50千克/亩,也可以混养少量的鲢、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在越冬后产卵前雌雄亲鲤必须分开饲养,以免温度升高,突然下暴雨时鲤鱼自然繁殖而零星产卵,平时则可以雌雄分养或养在同一池塘。鲤鱼为杂食性、食量较大的鱼种,饲养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食物,同时也可适当施肥使水质肥沃,补充天然饵料,并注意产卵前15-20天用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促性腺的发育。 2.自然产卵受精 (1)产卵、孵化池的选择 产卵池以2亩为好,水深1.2米左右。应选避风、向阳、池底淤泥少。进、排水方便,环境幽静的池塘。放亲鱼前3-5天,用生石灰等清塘,灌水时严密过滤,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每升5毫克以上。 一般是用鱼苗饲养的池塘兼作孵化池,采用兼作孵化池必须有3-5处池塘轮翻,这样在孵化时易操作,要求池塘面积均为2 -3亩,水深0.8-1.0米,但放鱼前必须清塘。 (2)鱼巢的制作和设置 鲤鱼是产黏性卵,需要有附着物以便受精卵粘附上面发

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黄颡鱼高产养殖技术 作者:孙明珠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黄颡鱼隶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长江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俗名黄辣丁,长江下游江苏、上海和浙江一带俗称昂刺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是一种自然水体中的经济型鱼类。喜底栖生活,适应性强,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以虾类、水生昆虫等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黄颡鱼因其肉嫩味美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经能够人工繁殖。池塘人工高效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前景非常广阔。 一、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目前江苏省养殖的黄颡鱼种类有: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乌苏里拟鲿(乌苏里鮠),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为6~9,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黄颡鱼食性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300g,体长为体高的3.5~4.5倍,体呈黄色,具暗色纵带及横纹带。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2龄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cm.2~4龄达性成熟,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 二、黄颡鱼的池塘养殖 黄颡鱼以其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适温性广的特点,而备爱养殖业关注,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且因其为底栖鱼类,适宜于各地鱼混养,人工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 1.池塘主养 1.1池塘条件 要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面积2~5亩,水深1.5~2米的池塘,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每个池塘配备1.5~3.0千瓦的增氧机。鱼苗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10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放苗前2天,每天用浸泡8小时的黄豆磨浆全池泼洒,黄豆用量为每亩用干黄豆5千克左右,以使水蚤、棱角类等浮游动物达到最高峰。 1.2鱼种放养

主要锦鲤品种及其养殖技术

主要锦鲤品种及其养殖技术 锦鲤学名: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Cyprinidae),鲤科是所有鱼种中最大的一科,超过1400种鱼种。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由于它对水质要求不高,食性较杂,易繁殖,故受到人们的欢迎。 锦鲤的祖先就是我们常见的食用鲤,鲤鱼的原产地为中亚细亚,后传到中国,在日本发扬光大。 一锦鲤的品种及特点 凡具有色彩、斑纹及可供人欣赏的鲤鱼称为锦鲤。根据斑纹的颜色分为三大类,即单色类,如黄金等;双色如红白、写鲤等;三色类如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现在,日本“爱鳞会”将锦鲤分成13大类,每类又根据锦鲤体表色彩和斑纹的不同分为很多品种,具体分类见下: 1、红白(Kohaku):白底上有红色斑纹的锦鲤称为“红白”。它是锦鲤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与大正三色和昭和三色一起被称为“御三家”。红白锦鲤以皮肤鳞片细滑、红色斑纹油润鲜艳、白质细嫩洁白而出名。判断一条好的红白锦鲤,首先,体形要求不能过胖或过瘦,以健壮为最佳。其次是质地,锦鲤的绯(也可称为红斑或红质)可分为三大类:鲜红色、明亮的红柿色、暗红色,若细分可有几十种,但无论哪种红质都要求明亮、均匀、稳定。白质要求雪白一片,因为只有雪白才能衬出红质的优美,若带黄色则不行,甚至可能是生病的征兆。然后才是花纹。

2、大正三色(Taisho Sanshoku):锦鲤体表有红、黑、白三种颜色,因是在日本大正年间培育出的品种,故称为“大正三色”简称“三色”。大正三色是在红白的基础上多了一种墨色,所以说墨质是大正三色最具特色的鉴赏点,当然红质和白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该鱼生长速度快、体色鲜艳、切边整齐、色斑浓厚,以成为目前日本锦鲤玩家争相抡购的名种之一。 3、昭和三色(Showa Sanshoku):昭和三色是在日本昭和年间培育出的,体表有红、黑、白三种颜色的锦鲤品种,简称为“昭和”。体色以大块墨色为底色,有分布匀称的红、白色斑,传统的昭和三色以日本中部偏北的佐久间渔场生产的为上品,该渔场培育的传统昭和三色墨色浓厚、红白斑分布匀称、体型粗大,极具锦鲤所表现的力的美感,但其在一龄以下色泽非常浅薄,要在三龄以上才可真正看出它的美姿。 4、黄金(Ogon):黄金在狭羲上是指体色呈金黄色的锦鲤,但一般也把以黄金作为基本品种杂交培育而成的白金、白黄金、金松叶等全身具有闪亮金属光泽的锦鲤统称为黄金类。 5、花纹皮光鲤(Hikari Moyomono):黄金鲤与除写鲤以外的锦鲤交配而繁殖出来的,具有两色及两色以上的花纹且体表有光泽的锦鲤称为“花纹皮光鲤”。 6、别甲(Bekko):在以白色或红色为底色的锦鲤背部如分布有小块墨斑,犹如一块块甲片,称为“别甲”或“别光”。是在大正三色选育过程中所分离出来的品种。

黄颡鱼“一点红”的治疗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的治疗方法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颡鱼较容易感染一些病害,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各地黄颡鱼养殖中出现了与其他鱼类不一样的病,俗称“一点红”,其暴发速度快,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临床表现,仔细观察可见病鱼体色变淡,背部有轻微浮肿,解剖可发现肝脏肿大,充血变性,胆汁颜色变淡或变蓝,胃内无食物或有少量食物,有积水现象。随着病程发展,病鱼食欲减腿,离群独游,有的在水面做间歇性狂游、打转、更有甚者鱼体弯曲成S型。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是头顶穿孔,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 发病原因:水质不良,氨氮、亚硝酸盐高的精养池塘易发病,经多年养殖发现:“一点红”症状尚未出现时,检查正常鱼的内脏特别是肝脏已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损伤和病性,主要表现为肝的质地变脆,无弹性,有轻微的变色。所以本人认为“一点红病”是继发的细菌感染,发病处期,用纯中药即能控制。在治疗“一点红”时分清主次显得尤为重要。 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和爱得华氏菌 预防方法:①鱼苗入池前必须用菌毒双杀、德邦毒抗和德邦红色经典等药物交替消毒;②水源必须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处理后再流入鱼池;③池塘消毒: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④降低放养密度,同时定期换水;⑤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提高pH值,按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止水质恶化;⑥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浪费。建议使用专用黄颡鱼饲料;⑦定期用德邦混安、德邦三合一、车轮净等杀灭寄生虫,同时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病等的发生。 治疗方法: 1、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如有先作杀虫处理。 2、全池泼洒“调水解毒救星”或“一泼安”后,间隔4-6小时泼洒“红色经典”或“超聚碘”。 3、内服“一点红速治”,预防时必须配合A套餐同时使用。 4、“一点红”发病时必须配合B套餐同时使用。

黄颡鱼养殖的四个关键时期

黄颡鱼Pelteo bagrus fulvdrace (Richardson),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是一种适温性很广的鱼类。该鱼分布广、产量大、肉质嫩、少细刺、含脂肪多、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 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也逐渐推广养殖黄颡鱼,并收到了较好的效益,黄颡鱼养殖有四个关键时期,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亲鱼培育时期 1.亲鱼收集 作为亲鱼,要求其体色鲜艳体形丰满、体格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冬龄以上,雄性个体在14.8cm以上,雌性个体在l1.7cm 以上,雌雄比例为l:1.5。在选择雌雄亲鱼时,注意合理鉴别。收集亲鱼的最好时机是在上一年的冬季。 2.亲鱼培育 收集的亲鱼可用2%~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l 0~l5分钟后放入专池进行培育。池塘面积在2亩以上,水深宜在1.5m左右,要求池底平坦,水质有一定的肥度,池水透明度在30cm 左右。可在池塘内种植聚草、轮叶黑藻等植物,以为亲鱼提供饵料生物和栖息场所;也可套养部分青虾,以充分利用水体和为黄颡鱼提供饵料生物。亲鱼培育时期,可投喂小鱼、小虾或磨碎的螺、蚌等,也可投喂鳗鱼饲料,搭配螺、蚌等动物性饵料。在亲鱼培育过程中,每隔2~3天冲水1次,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 二、鱼苗培育时期 黄颡鱼鱼苗存繁育池中经过20~3 0 天培育,可达到体长2~3cm 的夏花规格。在鱼苗培育时期,要求池塘面积l~2亩,水深l m 左右,pH7~8,溶解氧在5mg/L以上,并要求池水经过严格消毒。 初下塘鱼苗的最佳适口饵料生物为轮虫、无节幼虫或小型的枝角类,所以鱼苗下塘前应在全池泼洒粪肥l 50 ~300kg/亩肥水。当鱼苗达到体长0.9~1.0cm时,可投喂少量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日投饲量占鱼体总重的3%~5%,但须适时施肥,使鱼苗始终都有丰富适口的饵料生物。 三、鱼种培育时期 鱼种培育是将体长2cm左右的夏花培育达到体长5~6cm 的大规格鱼种。要求培育池面积2亩以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放养密度为10~15尾/m2。 在培育过程中,一是要科学投喂,因为黄颡鱼有集群摄食的习性,所以应在池塘中搭置好饲料台,将饲料投喂在饲料台上,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5%左右,饲料中粗蛋白喷的含量在40%以上;二是要适时调水,定期加水、换水,合理施肥,保证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饵料牛物丰富,必要时还要开增氧机增氧;三是定期消毒,每隔半个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饲料台,也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确保鱼种成活率。 四、成鱼养殖时期 1.池塘主养 (1)池塘选择

鲤鱼繁殖育种研究进展

鲤鱼繁殖育种研究进展 年级专业:08级水产养殖学(观赏鱼) 学号:200830370311 姓名:金松 摘要:以鲤鱼研究的时间顺序介绍迄今为止鲤鱼育种已采用过的方法和已取得的成就,特别着重介绍了鲤鱼的育成品种以及一些新技术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在鲤鱼育种上的应用, 并对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育种、杂交、细胞工程、转基因 一、鲤鱼育种研究背景: 鲤鱼养殖在我国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殷商时代就有池塘养鲤的记载,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国传统年画中常有一个穿红兜肚的男孩,身骑一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的形象,就是反映“年年有鱼(余)”这一祈望子孙绵延和丰收的主题。鲤鱼是我国水产养殖最典型的代表物种之一,它在我国养殖产量巨大,地域分布非常广泛,作为中华农耕文化的象征已经深入人心。我国完成了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的提纯、复壮,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获得了丰鲤、荷元鲤、岳鲤等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杂种组合, 苏联培育出了罗浦莎鲤、尼夫斯基鲤等新品种, 新技术育种方面, 已在人工多倍体、雌核发育、人工性别控制等方面取得成果,并已应用于生产, 获得了生长速度快的全雌鲤, 用雌核发育方法建立了三个鲤鱼纯系, 三倍体技术也已成熟。此外, 把传统育种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在鲤鱼育种中也取得了成就, 用鲤卿移核鱼与镜鲤杂交获得了性状优良的颖鲤, 把杂交与雌核发育相结合培育出了建鲤。不断发展的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能更快地获得性状超群的鲤鱼新品种。为培育出更好更健康的鲤鱼新品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展鲤鱼全基因组研究计划,鲤鱼全基因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鲤鱼分子育种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还能够为其他重要鲤科养殖鱼类的分子生物学和育种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