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全能性论文

植物细胞全能性论文
植物细胞全能性论文

植物细胞全能性概论

摘要: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株体内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即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植物从一个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发育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植株。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与受精卵是一致的,也即它们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这样体细胞由于在植物体上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现不同的形态,承担一定的功能,这是由于它们受到具体器官或组织所在环境的束缚,是细胞核中DNA链上不同基因按一定顺序选择性地活化和阻止的结果,但遗传潜能并未丧失,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关键词:

植物全能性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正文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历史验证过程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预言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有长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就叫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了证实这个预言,他用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髓细胞、腺毛、雄蕊毛、气孔保卫细胞、表皮细胞等多种细胞放置在他自己配制的营养物质中(人工配制的营养物),称为培养基。这些细胞在培养基上可生存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他只发现有些细胞增大,却始终没有看到细胞分裂和增殖。1934年,美国的怀特用无机盐、糖类和酵母提取物配制成怀特培养基,培养番茄根尖切段,400多天后,在切口处长出了一团愈合伤口的新细胞,这团细胞被称为愈伤组织。法国的高斯雷特制成了一种固体培养基,使山毛柳、黑杨形成层组织增殖,最后形成了类似藻类的突起物。1946年,中国学者罗士韦培养菟丝子的茎尖,在试管中形成了花。

以后许多科学家为证实这一论断做了不懈的努力。1958年,Steward等将高度分化的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组织细胞放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根细胞会失去分化细胞的结构特征,发生反复分裂,最终分化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的植株;1964年,Cuba和Mabesbwari利用毛叶曼陀罗的花药培育出单倍体植株;1969年Nitch将烟草的单个单倍体孢子培养成了完整的单倍体植株;1970年Steward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至此,经过科学家们50余年的不断试验,植物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得到了充分论证,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

一个已经分化的细胞要实现起全能性一般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脱分化,使外植体的细胞转变成胚性细胞,从而获得不断分裂的的能力;二是再分化,是胚性细胞分化形成器官。理论上,植物任何细胞都具有全能性,具有再生完整植株的潜能。但在细胞工程实践中,不是所有体细胞都易再生成完整植株。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其脱分化的能力不同。同时要实现植物细胞全能性必须满足:1具有较强全能性的细胞从植物组织一支性影响下解脱出来,使其处于独立发育的立体条件下;2赋予离体细胞一定刺激,包括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光周期、温度、湿度、酸碱度等。

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分化细胞的表型不稳定,其基因活动模式也发生可逆性的变化,细胞脱离原状态而恢复到分生状态,这一变化过程叫脱分化。细胞脱

分化的结果,会产生愈伤组织。脱分化细胞失去的分化的特征,在特定条件诱导下,可在此开始新的分化发育过程,最终形成各种组织、器官或胚状体等,即再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再分化过程是在愈伤组织细胞中发生,有时则直接发生于脱分化的细胞中,无需经过愈伤组织。

离体条件下的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一般过程

1诱导期:诱导期是指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此时距离伤口较近的细胞略有增大,细胞质增多,相应液泡缩小,核变大,成球形,并向细胞中央移动;核仁变大,RNA增加,进入分裂准备阶段。

2分裂期:脱分化完成,再分化开始。

3分化期:分化期成为形成期,特征是出现组织分化,如周皮分化和维管组织分化。

愈伤组织

植物愈伤组织通常是指植物收到机械,动物或微生物伤害后,创伤部位细胞脱分化而不断增殖形成松散排列、无特定结构和动能的飞器官化组织。植物愈伤组织一般为淡黄色或白色,也有绿色或红色等,老化的愈伤组织多转为黄色或褐色。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成熟细胞脱分化的结果,愈伤组织形成后,通过器官或体细胞胚胎发生可实现植株再生。

全能性的表达

全能性与全能性的表达具有不同的含义,全能性细胞只有在适当条件下才能表达出全能性来。已分化的植物细胞要表达全能性,必须先脱分化,使细胞恢复到胚性阶段,而生长素尤其使2,4-D对分化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同植物的外植体对生长素处理的反应并不完全相同,有些种的外植体只能产生一些细胞系而无形态发生的能力,而有些则能通过器官发生或胚胎发生表达其全能性。此外,所取外植体的部位也很重要。

另一种诱发全能性表达的机理可能是体细胞减数分裂,其结果发生单倍化及分离现象。单倍性细胞在发生体细胞胚过程中能自发进行核内复制,恢复二倍性。同时,体细胞减数分裂也是体学习班基因型发生变异的一种原因。一般认为,细胞的孤立也是诱发全能性表达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在整体职务中,某此细胞的发育取决于其周围组织发出的一组信号。如果中止这些信号,例如孤立,而给予其他某种信号,有可能转变其发育方向,乃至表达全能性。

全能性使体细胞发生的某些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它丰富了遗传学的研究内容,是体细胞遗传学的重要基础;同时,植物体细胞离体培养技术比较容易,可以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基因工程操作,因此全能性的研究也是植物改良的重要基础。全能性只是一种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把这些细胞从植物体其余部分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也就是说必须使这部分细胞处于离体的条件下;二是要给予它们适当的刺激,即给予它们一定的营养物质,并使它们受到一定激素的作用。

植物器官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培养

本实验取材是胡萝卜

1、选择无伤、无病、形状较规则的胡萝卜,用小刷子在流动的自来水下洗刷胡萝卜,除净表面所有的泥屑。用刮皮刀除去表皮1-2mm,横切成大约40mm厚的切片。以下步骤全部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2、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的酒精消毒30s,用无菌水冲洗一遍,再用0.1%的升汞消毒7~10min。在灭菌过程中,要震荡几次,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

3、取消毒过的胡萝卜放入已灭菌的带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用无菌解剖刀从两端各切去10毫米,再将留下的胡萝卜直根切成一系列10毫米厚的横切片,再将每一片切成小块,外植体的大小要尽量一致。

4、接种取下培养瓶的塞子(或锡铂纸),用火灼烧瓶口2 cm处,手持培养瓶呈45o角,用消毒镊子把2块外植体转到琼脂培养基的表面。然后立即将烧过的封口棉塞或锡铂纸封住瓶口。每两次转移之间都要用酒精灯灼烧镊子,防止带菌,接种后在培养瓶上标明培养物名称和培养日期。

5、将培养物一部分置于25。C温箱中暗培养。黑暗条件下培养四周左右就会形成一块较大的愈伤组织。

植物细胞全能性展望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证实推动了组织培养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在茎尖和遇上组织培养研究中,我国已经有700种以上的植物能离体再生植株,其中通过试管苗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植物有兰花,马铃薯等诸多经济作物。为我国农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虽然许多植物细胞包括重要农作物,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单细胞培养、花妖或花粉培养和茎尖等组织器官培养能再生植株,但是当前的植物组织培养还是经验行的工作,植物组织培养钻无性繁殖,植物育种和植物遗传操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取决于了解各种相互作用因素的作用机理。植物全能性的表达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外植体的种类与发育状态培养基成分,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光照与温度都影响培养物形态的发生。进一步解释全能性表达信号传道作用分子,有利于促进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和应用。

高考真题: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全能性 (2012江苏)22. 下列事实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A. 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 B. 单细胞的DNA 在体外大量扩增 C. 动物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 D. 小鼠体细胞经诱导培育成小鼠 【答案】AD 【解析】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要能产生完整的个体,才能体现全能性。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能根据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对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属于理解层次。 (2011北京)1.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 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 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答案:C (2011广东)26.(16分)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依图9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_(填“有”或“无”)A TP和[H]的合成,原因

是_________;此时段_________(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_;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从图10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__________,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_________。 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_____,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此时段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第一、二阶段均有[H]产生,第一、二、三阶段均有ATP生成;无此时段没有光反应,而暗反应必须要由光反应提供A TP和[H],故不存在暗反应;气孔关闭。(2)干旱遮阴(3)全能性基因选择性表达 (2011山东)2.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D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能体现体细胞全能型,玉米种子和小麦花粉都不属于体细胞,骨髓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不能发育成一个个体,没有体现出全能性;胡萝卜的体细胞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属于体细胞全能性。 (2009四川)30.(22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Ⅰ. 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一种特定的细胞 (命名为M细胞),再将M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细 胞被特定药物破坏的小鼠)体内,然后测定小鼠的血糖浓度, 结果如右图所示(虚线表示正常小鼠的血糖浓度值)。请回答相 关问题: (1)实验用的胚胎干细胞取自小鼠的早期囊胚,取出胚胎 后一般用酶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定M细胞已具有细胞的功能。说明判定的理由 。 (3)用胰岛素基因片段做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M细胞进行检测。请在下表的空格中填上检测结果(用“+”表示能检测到,用“—”表示不能检测到)。 用探针检测细胞的DNA 用探针检测细胞的RNA 胚胎干细胞M细胞胚胎干细胞M细胞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知识讲解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课题: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章节: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2节 授课者: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师范5班—兰海霞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12分钟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探究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学素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的探索试验中,感悟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2、引入濒危物种的保护,快速繁殖等方面,引导学生保护大自然的动植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 (二)难点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 三、教具准备 胡萝卜组织培养实验过程图、吸铁石、教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高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了继续分裂的能力。比如植物的表皮细胞、叶肉细胞等等,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它们都是不能继续分裂的。那它们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能不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裂、分化成其他细胞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概念:我想,大家肯定会问“什么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通过探讨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所做的胡萝卜组织培养的实验来寻找答案吧! 在斯图尔德的这个实验中,他先取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然后放入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糖类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这些细胞旺盛的分裂和生长,形成一个细胞团块,继而分化出根、茎和叶,移植到花盆后,最终长成了一株新的植株。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实验,大家能找到该实验中哪部分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吗?对,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就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本节课开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攀枝花学院 Panzhihua University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2009级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顿茹兰学号:20091020092007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顿茹兰 200910902007 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现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发展前景 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植物细胞工程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胎培养等[5]。这些技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的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在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 植物细胞工程(plant cell engineering)是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改变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种加速繁育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技术。植物体的细胞中,含有该植物所有的遗传信息。在合适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可以独立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细胞的这种全能性,生物学家通过组培来繁殖名贵花卉、消灭果树上的病毒,以及通过对细胞核物质的重新组合,进行植物遗传改造等。 1、植物细胞工程的简要概述 在合适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可以独立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细胞的这种

植物细胞全能性论文

植物细胞全能性概论 摘要: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株体内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即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植物从一个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发育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植株。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与受精卵是一致的,也即它们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这样体细胞由于在植物体上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现不同的形态,承担一定的功能,这是由于它们受到具体器官或组织所在环境的束缚,是细胞核中DNA链上不同基因按一定顺序选择性地活化和阻止的结果,但遗传潜能并未丧失,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关键词: 植物全能性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正文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历史验证过程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预言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有长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就叫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了证实这个预言,他用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髓细胞、腺毛、雄蕊毛、气孔保卫细胞、表皮细胞等多种细胞放置在他自己配制的营养物质中(人工配制的营养物),称为培养基。这些细胞在培养基上可生存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他只发现有些细胞增大,却始终没有看到细胞分裂和增殖。1934年,美国的怀特用无机盐、糖类和酵母提取物配制成怀特培养基,培养番茄根尖切段,400多天后,在切口处长出了一团愈合伤口的新细胞,这团细胞被称为愈伤组织。法国的高斯雷特制成了一种固体培养基,使山毛柳、黑杨形成层组织增殖,最后形成了类似藻类的突起物。1946年,中国学者罗士韦培养菟丝子的茎尖,在试管中形成了花。 以后许多科学家为证实这一论断做了不懈的努力。1958年,Steward等将高度分化的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组织细胞放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根细胞会失去分化细胞的结构特征,发生反复分裂,最终分化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的植株;1964年,Cuba和Mabesbwari利用毛叶曼陀罗的花药培育出单倍体植株;1969年Nitch将烟草的单个单倍体孢子培养成了完整的单倍体植株;1970年Steward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至此,经过科学家们50余年的不断试验,植物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得到了充分论证,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 一个已经分化的细胞要实现起全能性一般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脱分化,使外植体的细胞转变成胚性细胞,从而获得不断分裂的的能力;二是再分化,是胚性细胞分化形成器官。理论上,植物任何细胞都具有全能性,具有再生完整植株的潜能。但在细胞工程实践中,不是所有体细胞都易再生成完整植株。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其脱分化的能力不同。同时要实现植物细胞全能性必须满足:1具有较强全能性的细胞从植物组织一支性影响下解脱出来,使其处于独立发育的立体条件下;2赋予离体细胞一定刺激,包括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光周期、温度、湿度、酸碱度等。 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分化细胞的表型不稳定,其基因活动模式也发生可逆性的变化,细胞脱离原状态而恢复到分生状态,这一变化过程叫脱分化。细胞脱

植物细胞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 一、定义 ●在离体条件下,将愈伤组织或其他易分散的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 荡培养,得到分散成游离的悬浮细胞,通过继代培养使细胞增殖,从而获得大量细胞群体的一种技术。 ●植物中含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次生代谢物质,是各种色素、药物、香精、酶等天然 产物的主要来源。 ●植物细胞培养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产率 2、缩短周期 3、提高产品质量 4、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 因此主要用于生产色素、药物、食品、酶、精细化工产品等次生代谢物。 二、培养基 常用MS培养基,另外还有B5、N6、NT、AA、KM8p等培养基 三、单细胞培养 1、制备方法 (1)机械法(机械磨碎、切割) (2)酶解法(目前最有效的获得单细胞方法) (3)愈伤组织诱导法(高频振动愈伤组织) 2、培养方法 (1)平板法(似微生物平板培养) (2)看护培养与饲养层培养法 看护培养:将单个细胞接种到滤纸上再置于愈伤组织之上进行培养。 饲养层培养:用处理过(如X射线)的无活性的或分裂很慢、不具分裂能力的细胞来饲养细胞。 (3)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法:将一定密度的悬浮细胞在培养皿中形成浅薄层,封口静止培养。

(4)细胞同步化:同一悬浮培养体系的所有细胞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某一特定时期。植物细胞在悬浮培养中的游离性较差,容易团聚进入不同程度的分化状态,因此要达到完全同步化相当困难。 ①低温法:冷处理可提高培养体系中细胞同步化程度。 ②分选法:通过细胞体积大小分级,直接将处于相同周期的细胞进行分选,然后将同一状态的细胞继代培养于同一培养体系中。 ③饥饿法:在一个培养体系中,如果细胞生长的基本成分丧失,则导致细胞因饥饿而分裂受阻,从而停留在某一分裂时期。 ④抑制剂法:通过一些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如尿苷等,使细胞滞留在DNA 合成前期,当解除抑制后,即可获得处于同一细胞周期—G1期的同步化细胞。 3、保存 (1)继代培养(高等植物、海藻等) (2)低温( 5℃~10℃) (3)冷冻( -20℃或液氮) 植物细胞冷冻保存方法: 在冰浴条件下加入预冷的冰冻保护剂,密封,继续冰浴15min,在-40℃停留2h后投入-196℃液氮罐中保存。 植物细胞冷冻保护剂组成: 7.5%二甲基亚砜(DMSO)+0.5mol/L山梨醇+5%甘油+5%蔗糖 四、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 1、生产药用植物代谢产物(紫杉醇、苷类等) 2、生产天然食品、食品添加剂(可可碱等) 3、生产杀虫剂、杀菌剂(鱼藤酮、除虫菊脂) 4、生产饲料、精细化工产品(桑叶、橡胶等) 五、植物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 1、培养特性 (1)细胞本身特性(生长慢、易结团、易损伤、易污染) (2)培养液流变特性(黏度增高) (3)气体传递与影响(O2与CO2需平衡)

知识拓展: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 知识拓展 1.什么是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比较权威的定义是1984年国际组织培养协会做出的:“细胞全能性为细胞的某种特征,有这种能力的细胞保留形成有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能力”。这个定义比一般所说的概念“一个细胞中包含着这种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基因),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更基本和全面。它不但包含了培养细胞再生成植株的情况(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并以一定形式构建成植物),同时也包含了培养细胞生产次生代谢物的情况(不分化或只分化成某种类型细胞,但仍留着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能力)。前者成为组织培养和转基因植物需要进行植株再生的理论基础,后者成为像微生物发酵一样培养细胞,生产人们所需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理论基础,如通过红豆杉的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技术和理论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技术手段的发明会促进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又会指导技术的实践活动。植物组织培养也是如此。 早在1902年,哈伯兰特(Haberlandt)提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地分割,直至单个细胞的观点,预言植物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设想,并且用植物细胞组织进行了培养实验。他虽然未能获得再生植株,却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开创者。1902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实验》,论文中提出的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从哈伯兰特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到1958年斯图尔德(F.C.Steward)等人第一次用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证实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了整整56年。56年中许多科学家做的事情归纳起来都是在探索哈伯兰特提出的“植物细胞在适宜条件下,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中的适宜条件。 20世纪60年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并逐步走向生产应用,如快繁脱毒、单倍体育种、种质资源保存、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等,也为人工种子、细胞融合、转基因植物等奠定了基础。 3.怎样制备胡萝卜培养基(供参考)?

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指分化细胞保留着全部的核基因组,具有生物个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的个体的潜能。愈伤组织:由脱分化的细胞经过分裂产生的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的松散细胞团,它具有再分化成为完整植物体的潜能。 继代培养:是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随着营养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需将这些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种转移称为继代或传代培养。胚状体:离体培养条件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而形成的胚胎类似物。 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胚胎、原生质体等外殖体,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等,或者长成新的完整植株一种实验技术。人工种子: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或芽包裹在含有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形成的颗粒。 胚胎工程:又叫发育工程。主要是对哺乳动物的胚胎进行某种人为的工程技术操作,然后让它继续发育,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成体动物的技术。 超数排卵:利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得卵巢中有更多的卵泡发育,更多的卵被排出,利用手术的取出卵母细胞。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母畜的生殖能力。 胚胎移植:是指将受精卵或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胚胎从供体母畜取出(也可是体外发育的胚胎),移植到另外一头与供体同时发情排卵、但未经配种的母畜(称为“受体”)的相应部位。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2、4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制造同卵多仔后代的技术。胚胎分割是扩大胚胎利用率的一种有效途径。试管动物:又叫体外受精动物。将供体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体外培养胚胎,然后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移植入受体完成发育出生的动物。 细胞重组:细胞重组又叫细胞拆合,指从活细胞中分离出细胞器及其组分,在体外将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器及其组分进行重组,使其重新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的一种技术。微细胞:又可被称为微核体,是指含有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即只含一部分基因组),外有一薄层细胞质和一个完整质膜的核质体。 核质体:与胞质分离得到的细胞核,带有少量胞质并围有质膜,称为“核体”。胞质体:是除去细胞核后由膜包裹的无核细胞。 胞质杂种: 将两种来源不同的核外遗传物质与一个特定的核组合在一起得到的细胞。细胞融合:又称体细胞杂交,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细胞或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的细胞) 融合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染色体工程: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消减、添加或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的技术,从而达到定向改变遗传性和选育新品种的目的。广义上讲它还应包括染色体内部的部分遗传操作技术,因此也称为染色体操作。 胚胎融合:是将两枚或两枚以上的胚胎(同种或异种动物)的部分或全部细胞融合在一起,使之发育成一个胚胎,然后移植到受体母畜体内让其继续发育形成一种嵌合体后代的技术。植物细胞培养:在离体条件下,将分离的植物细胞,通过继代培养使细胞增殖,从而获得大量的细胞群体的一种技术。 植物细胞两相培养技术: 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水溶性或脂溶性的有机物或者具有吸附作用的多聚化合物,使培养体系形成上下两相,细胞在水相中生长合成次生代谢物质,分泌出来的产物被转移至有机相中的培养技术。 对数生长期:细胞数随时间变化成倍增长,活力最佳,最适合进行实验研究。原代培养:是指将机体取出的细胞或组织进行培养,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传代培养:从原代培养的细胞继续转接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大实验

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大实验(一) ——培养基配制和无菌操作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器皿的洗涤 MS培养基的配制分装 培养基和物品的高压灭菌 实验室的消毒灭菌 植物材料的取材及流水冲洗 无菌操作 材料的培养观察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三、仪器设备与器具 电子天平、移液枪、冰箱、高压锅、超净工作台、 三角瓶、烧杯、容量瓶、培养皿、搪瓷缸、镊子、 解剖刀、酒精灯、试剂瓶、玻璃棒、线绳、pH试纸、封口膜、试管刷、洗涤剂、打火机等。 四、实验材料 彩云阁茎段(用于诱导愈伤组织) 茎节(用于诱导芽)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器皿的洗涤

一般器皿 有培养物但未污染的器皿 有培养物且污染的器皿 (二)MS培养基的配制分装 1、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母液A-F,每组配制A-E 100ml、F 50ml 0.1%升汞的配制 75%酒精的配制 6-BA NAA 2、MS培养基的配制 按每人配制100ml,分5小瓶。 过程如下;每组按1L配制,先取容器内加70%的蒸馏水; 加入蔗糖30g/L;量取母液A-F;加入PGR(自己设计);用容量瓶定容;用0.1-1N NAOH或HCl调整pH5.6-5.8;每人分100ml;加琼脂粉8g/L;分装到5个小三角瓶中、封口。 (三)培养基和物品的高压灭菌 培养基、无菌水(每组至少5瓶)、空瓶(每组至少2个)、烧杯(每组至少1个)、培养皿(每组至少一套)、接种工具(2套),包好或者分好以备高压灭菌。 高压锅的使用。 (四)实验室的消毒灭菌

75%的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内表面,新洁尔灭水进行超净工作台外表面、培养架表面、墙壁及其他房间表面的擦拭。 (五)植物材料的取材及流水冲洗 选取适宜的彩云阁茎节及茎段,切割成适宜大小后放在流水下冲洗。 (六)无菌操作 演示。 (七)材料的培养观察 接种完的材料放在培养室的培养架上进行培养。培养初期每天观察一次,持续1周。之后每2-3天观察一次。 统计指标: 污染率(%)= (污染的外植体个数/接种外植体的总数)×100%。 愈伤组织诱导率(%)= (长愈伤外植体个数/接种外植体总数)×100%。 芽诱导率(%)= (长芽外植体个数/接种外植体的总数)×100%。(八)结果与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生物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 莱阳市第九中学 生物组 范海霞 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胚胎移植和核移植,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手段有相似之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现对两者的主要技术手段加以分析比较: 一、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 1.过程 ⑴植物组织培养 ⑵动物细胞培养 2.两者的比较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1.过程 ⑴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悬浮液 10代细胞 50代细胞 …… 细胞株 细胞系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再分化 激素、光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营养物、激素 愈伤组织 根、芽 植物体 胚状体 人工种子 人造胚乳和种皮 发育

⑵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三、胚胎移植与核移植 1.哺乳动物的胚胎移植:指在体外完成受精作用和早期的胚胎发育,然后将早期的胚胎转移到母体的子宫发育。试管动物是指的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生物。试管牛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2.核移植:核移植是动物克隆技术的基础。鲤鲫移核鱼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克隆多莉羊是把来自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的重组细胞培育而来的; 【例释1】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 A .0 B .1 C .2 D .3 解析:动物的组织块剪碎后只能用胰蛋白酶处理,而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植物的原生质体的促融方法可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而不用生物法;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糖用的是蔗糖,而不用葡萄糖。 答案:D 【例释2】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 .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 C .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它们的体细胞杂交后培育的“白菜—甘蓝”植株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白菜,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甘蓝,因此“白菜—甘蓝”属于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能产籽;愈伤组织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排卵→体外受精??→?培育胚胎??→?移植 母牛子宫→试管牛(激素处理) (激素处理) (兼有鲤鱼、鲫鱼特点,具有正常生殖能力) 重组细胞→鲤鲫移核鱼 ? ? ? 鲤鱼:囊胚细胞核 鲫鱼:去核未受精卵

植物细胞工程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Research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Tobacco Leaves 姓名: 黄金波 CANDIDATE:Huang-Jin Bo 学号: 2012304200510 STUDENT ID:2012304200510 课程: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CURRICULUM:Plant Cel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班级: MAJOR: 生技1201班Biotechnology 1201 指导老师:SUPERVISOR:柳俊齐迎春陈浩 Liu-Jun Qi-Ying Chun Chen-Hao 中国武汉 WUHAN, CHINA

二○一四年十二月DEC, 2014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黄金波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技1201班 [摘要] [目的]以烟草叶片为材料,通过这次实验,基本掌握植物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 生的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术;另外,通过本次实验,完成烟草植株再生,并对比光照和黑暗等不同方法,对诱导愈伤组织状态和诱导率的影响,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把烟草叶片剪成1cm2大小的小方块,先通过含0.25mg/L NAA和0.25mg/L BA的MS诱导培养基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诱导培养;三周后,转接到含0.25mg/L NAA和1.0mg/L BA的MS分化培养基中光照培养;两个月后,观察结果,统计分析。 [结果]诱导培养后,在光照条件下和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均有67.7%的被污染了;用剩下的33.3%全部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分化率在光照条件下和在黑暗条件下无差别;每个愈伤组织分化芽数在光照条件下明显多于在黑暗条件下诱导;分化芽状态在黑暗和光照条件有一定的区别,分化植株苗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诱导没有明显区别。 [结论]光照条件和在黑暗条件下诱导可以影响愈伤分化芽数和分化芽状态。 [关键词]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细胞工程;分化;诱导;植株再生 Research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Tobacco Leaves Huang-Jin Bo 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Biotechnology 1201 [Abstract] [Objective]Using tobacco leaves as materials, through the experiment, we should handl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plant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master related experiments’technology; In addition, through this experiment, to complete the tobacco plant regeneration, and compared different methods of callus induction, such as light and dark state, and the effects to the state and induction rate, then analyzing the results. [Method]The tobacco leaf was cut into 1 cm2 size small squares under aseptic conditions. Firstly induced in the MS induction medium with 0.25 mg/L NAA and 0.25 mg/L B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ght and dark, respectively; Three weeks later, transferred to MS differentiation medium with 0.25 mg/L NAA and 1.0 mg/L BA culturing under light; Two months later , observing the results, and analyzing the statistics. [Results]After the induction culturing, 67.7% materials were polluted bot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ght and dark; rest 33.3% materials were inoculated to the differentiation medium, continuing to cultivate. As a result, it was successfu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with the light condition and dark condition. Each number of callus bud differenti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light induc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in the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导学案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学习目标】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学习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则 【学习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课 前 案 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要求:能准确写出关键词与句,以课本为准) 一、细胞工程 1.概念:应用 和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 或 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 或获得 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2.分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 、 。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 、 、 。 2、植物细胞主要的增殖方式是 ,细胞分化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 3、全能性是指 ,表现为全能性的原因是 。 4.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 ,但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表现 ,而是分化成各种 。 5.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 地表达出各种 ,分化形成 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 。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 ,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 的潜能。 2.过程: 离体植物的 ??→ ?脱分化 _ 组织??→ ?再分化幼根和芽或 胚状体 ??→ ?发育 完整植株。 3.细胞脱分化:已 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 而转变成未分化 细胞的过程。 4.植物组织培养:在 和 的条件下,将 的植物器官、组织、细 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 、丛芽,最终形 成完整植株。 四、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 1、实验原理 生物体细胞一般都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因而都含有该生物的全套的遗传信息,都 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因此,植物体的根、茎、叶细胞都具有 ,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条件下,可以脱分化形成 。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激素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 。 2、实验步骤 ①.将 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削去外皮,并切成段。用酒精棉球擦手 。 ②.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上将胡萝卜段用酒精溶液消毒30s 后,立即用 清洗2~3次,再用 处理30min 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③.用 的滤纸吸去胡萝卜段表面的水分。然后,在 瓷砖上,用无菌的解剖刀将胡萝卜段切成1 cm 厚的横切片,再选取有 的部位,切取1 cm 。左右的小块。 ④.将 接种到培养基上,用锡箔纸封盖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紧。然后,在培养瓶上贴上标签,写明材料名称、接种日期和小组号。 ⑤.将接种后的胡萝卜组织块,放在 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4d 后,检查培养材料的污染情况;14d 后,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然后,在恒温箱中继续避光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定期观察和记录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⑥.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生长良好的 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就可以诱导出 。然后将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培养成 。 五、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不同种植物的 ,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 ,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 的技术。 2.过程 离体的细胞果胶酶纤维素酶???→ ?不同细胞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 →杂种细胞→杂种植株。 【预习自测】 1、下列细胞的全能性最高的是 ( ) A 、植物的卵细胞 B 、植物的花粉 C 、被子植物的受精卵 D 、被子植物的叶肉细胞 2.下列属于组织培养的是 ( ) A .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 B .芽发育成枝条 C .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 .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个体 3.组织培养的理论根据是 ( ) A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全面 B .细胞的全能性 C .细胞的分裂 D .细胞的分化 4.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镜检.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物质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肯定标记的化合物是 ( ) A 一种氨基酸 B .尿嘧啶核苷酸 C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 .葡萄糖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 (1)

植物细胞工程 实验一 培养基母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学习和掌握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在配制培养基前,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常常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质、激素类分别配制成比培养基配方需要量大若干倍的母液。当配制培养基时,只需要按预先计算好的量吸取母液即可。 二、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称量为0.0001g )、电子天平(称量为0.01g )、烧杯(500ml 、100ml 、50ml )、容量瓶(1000ml 、100 ml 、50 ml 、25 ml )、细口瓶(1000 ml 、100 ml 、50 ml 、25 ml )、药勺、玻璃棒、电炉。 三、实验药品 NH 4NO 3、KNO 3、CaCl 2·2H 2O 、MgSO 4·7H 2O 、KH 2PO 4、KI 、 H 3BO 3、 MnSO 4·4H 2O 、 ZnSO 4·7H 2O 、 Na 2MoO 4·2H 2O 、CuSO 4·5H 2O 、CoCl 2·6H 2O 、FeSO 4·7H 2O 、Na 2-EDTA·2H 2O 、肌醇 、烟酸、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 6)、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 1)、甘氨酸。 四、实验步骤 每种母液均配制500ml ,各成分的质量如下: 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表1 MS 培养基大量元素母液制备 序号 药品名称 培养基浓度(mg/L ) 扩大20称量(mg) 备注 1 NH 4NO 3 1650 16500 蒸馏水定容至500ml 2 KNO 3 1900 19000 3 CaCl 2·2H 2O 440 4400 4 MgSO 4·7H 2O 370 3700 5 KH 2PO 4 170 1700 各成分按照表1培养基浓度含量扩大20倍,用称量为0.01g 的电子天平称取,用蒸馏水分别溶解,按顺序逐步混合。后用蒸馏水定容到500ml 的容量瓶中,即为20倍的大量元素母液。到入细口瓶,贴好标签保存于冰箱中。配制培养基时,每配1L 培养基取此液50ml 。 注意: ①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某些无机成分如Ca 2+、SO 42一 、Mg 2十 和H 2PO 4一 等在一起可能 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为避免此现象发生,母液配制时要用纯度高的双蒸水溶解,药品采用等级较高的分析纯,各种化学药品必须先以少量双蒸水使其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混合时应注意先后顺序。特别应将Ca 2+、SO 42一 、Mg 2十 和H 2PO 4一 等离子错开混合,速度宜慢, 边搅拌边混合。

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史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 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植物细胞工程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摘要:概要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历史回顾与主要分支学科及其研究进展。 包括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与体细胞杂交、胚胎培养和试管受情、组织 和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物质、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细抱突变体 的筛选、植物快速萦殖技术‘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组织细胞培养 物的超低温保存以及转基因植物等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概况植物组织培养农业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 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 产出所需新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组织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过 程。 (一)探索阶段(1902-1929) 19世纪30年代,细胞学说的确立。 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 首次进行高等植物的细胞培养实验,但细胞未能发生细胞分裂和增殖。 1904年,Hanning对萝卜和辣根菜未成熟胚进行培养,离体胚可以充分发育并提早形成小苗。 1922年,Kundson采用胚培养法获得了兰花幼苗,克服兰花种子发芽困难的问题。1922年,美国的Robbins和德国的Kotte分别报道了培养离体根尖获得的某些 成功。这是有关根培养的最早的实验。 1925年Laibach把亚麻种间杂交形成的不能成活的种子中的胚剥出,人工培养 至成熟。因此可以认为,幼胚培养和胚胎拯救(embyrorescue)技术是最早应用的植物细

细胞工程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班级:10生物技术学号:1002021027 姓名:吴文伟 摘要:.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 价值的生物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植物细胞工程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植物细胞工程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胎培养等。这些技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植物细胞工程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胎培养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的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并在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培养植物细胞、细胞工程的应用、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正文 1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 1.1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 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离体操作为基础的实验性学科。它是以植物组织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或创造新物种,或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过程统称为植物细胞工程。 1.2植物细胞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plant cell culture)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植物单个细胞或小的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 根据培养规模:小规模培养和大批量培养; 根据培养方式:悬浮培养、单细胞培养等; 根据要求产物:用于诱变的细胞培养和生产次生产物的细胞培养。 1.3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及其在农业 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现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脱毒苗生产方面、经济植物快繁方面、新品种选育方面及利用植物细胞工程获得生物产品。本文就以上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农业生产应用展望 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以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为技术支持,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实现植物改良和利用,或获得植物来源的生物产品的科学技术。植物细胞培养是指把植物的胚、胚轴、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花粉或分生组织等任一部分离体培养成为植株;植物细胞杂交是指分离植物体上的细胞后用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使其变为原生质体,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PEG 诱导下促进不同品种的两个细胞完成杂交过程,从而培养为杂种植株。植物细胞工程具有科学和技术双重特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学科和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 随着植物细胞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该技术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胎培养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的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并在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有用次生代谢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课题: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章节: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2节 授课者: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师范5班—兰海霞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12分钟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探究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的探索试验中,感悟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2、引入濒危物种的保护,快速繁殖等方面,引导学生保护大自然的动植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 (二)难点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 三、教具准备 胡萝卜组织培养实验过程图、吸铁石、教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高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了继续分裂的能力。比如植物的表皮细胞、叶肉细胞等等,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它们都是不能继续分裂的。那它们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能不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裂、分化成其他细胞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概念:我想,大家肯定会问“什么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通过探讨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所做的胡萝卜组织培养的实验来寻找答案吧!

在斯图尔德的这个实验中,他先取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然后放入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糖类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这些细胞旺盛的分裂和生长,形成一个细胞团块,继而分化出根、茎和叶,移植到花盆后,最终长成了一株新的植株。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实验,大家能找到该实验中哪部分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吗?对,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就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本节课开始时,我们已经一起复习过,高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了继续分裂、分化的能力。但在这个实验中,高度分化的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过培养最终却生长成了一株新的胡萝卜植株。大家思考下这样一个实验过程表明了什么呢?对,这个实验就表明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具体说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指:植株体内任何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 3、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那为什么已分化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全能性呢?也就是说,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原理是什么呢?其实呀,我们已经知道任何一个多细胞生物,其体内的任何一个正常的细胞中所含有的遗传信息都是一样的,即都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对于植物细胞当然也是这样,这就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最根本的原理。 4、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肯定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但是,我们常说知识要学以致用,那我们今天学习到的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对我们到底有什么用呢?最后,我们就再来一起了解一下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具体应用吧!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这就可以使我们可以在任何季节都可以看到我们喜欢的花卉,吃到我们喜欢的蔬菜。同时,还可以利用它来拯救珍稀濒危的物种,为珍贵植物的保护做出贡献。而且,还能将它与基因工程结合培育作物新类型。虽然这方面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却让我们看到了解决世界性粮食问题的新希望。 从这些应用我们可以看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的价值是很大并且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的! 5、总结:我们再一起回顾这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吧!本次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即植株内任何已经分化的得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原理——任何一个多细胞生物,其体内的任何一个正常的细胞中都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以及它的一些主要应用价值。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巩固复习!本次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由α互补而形成的有功能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用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显色出来,它能将无色的化合物X-gal切割成半乳糖和深蓝色的底物5-溴-4-靛蓝。因此,任何携带着lac Z′基因的质粒载体转化了染色体基因组存在着此种β半乳糖苷酶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