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法浅谈

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法浅谈
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法浅谈

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法浅谈

当前,在复习课中往往存在一些缺憾,如复习过程无系统性,只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孤立累积,零打碎敲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总是先进行一大段复习讲解,把前阶段的内容重新回放,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的练习也往往是一些认知水平的简单无效的重复,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复习课应该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用整理归纳等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之系统化。因此,复习课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学过的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

一突出一个中心,关注一个定位

突出一个中心,就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怎样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

抓准知识点,避免盲目的题海战。做题是越做越多,抓知识点可以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法则、原理。

2.理解是复习教学的中心

在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老师刚复习的知识、刚练过的题目,再让学生去说、去做,有的学生已经不会了。究其原因,恐怕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必须将所学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认知体系中,才能被学生所理解、所接受。因此在复习

浅析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

浅析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 随着课改工作的进一步实施,高中数学中已经广泛应用情境教学法。该教学方法能够将老师与学生和谐的统一,使他们之间可以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研究,集中所有的学生的思想,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力。该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教学环境,同时可以调整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标签: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 情景教学是以情境和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实施研究学习,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出来。将图片与文字相互结合,设置出对应的情境,刺激带动学生的各部分感官,从而养成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合作学习原则。学习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形式,是一种信息流动的过程。课程进行过程能强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互换角色,实现师生平等交流。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责任心与参与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出教师的模范指导作用。 二是主体性原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营造出欢快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尽快地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性,让学生积极地假设问题,让学生自己研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是探索性原则。教学应该在合适的时间,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制造出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從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进行场景的设立。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协同研究。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根据现实情况设计出相关的教学情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规模式会让学生从中感到枯燥乏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学与生活存在差异。本应该活跃的课堂趣味性教学内容,却是一个个跟生活实际没有一点关联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会变得极为被动。学生会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课程变得更加的乏味,学生也只会是机械套用公式原理。由于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将生活学习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作为情境制造的素材,制造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悬疑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进而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在设计这类探索情境时,应该融入自己的情感,让问题变得更加具有探索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就几种课型做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 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总的说来,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如,高一数学在引入反函数概念时,说明为何只有对应的映射是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可以采用“设疑式导入”,依次提问如下: (1)当x∈r时,y=x有反函数吗? (2)当x∈(0,+∞)时,y=x有反函数吗? (3)当x定义在什么区间上函数y=x存在反函数? (4)什么样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选修22

宁夏银川贺兰县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复习课教案 新 人教版选修2-2 3.认识数学本质,把握数学本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和体会常用的思维模式和证明方法,形成对数学的完整认识。 难点:认识数学本质,把握数学本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一、知识结构: 【探索研究】 我们从逻辑上分析归纳、类比、演绎的推理形式及特点;揭示了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和反证法的思维过程及特点。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和体会常用的思维模式和证明方法,形成对数学的完整认识。 【例题评析】 例1:如图第n 个图形是由正n+2边形“扩展”而来,(n=1,2,3,…)。则第n -2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个顶点。 推理与证 明 推理 证明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直接证明 间接证明 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 分析法 综合法 反证法 数学归纳

变题: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块。 例2:长方形的对角线与过同一个顶点的两边所成的角为,αβ,则22 cos sin αβ + =1,将长方形与长方体进行类比,可猜测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题2:数列 } { n a 的前n项和记为Sn,已知 ). 3,2,1 ( 2 ,1 1 1 Λ = + = = + n S n n a a n n 证明: (Ⅰ)数列 } { n S n 是等比数列; (Ⅱ) . 4 1n n a S= + 例3:设f(x)=ax2+bx+c(a≠0),若函数f(x+1)与函数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求证:第1个第2个第3个

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发表时间:2012-06-06T09:41:55.45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艳平 [导读] 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河北省大名县第二中学王艳平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一种新的情境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数学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者,学生是发展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民主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转变数学教学模式,加强问题式教学。 高中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实现双边的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应该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点拨学生思维;学生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应该通过主动学习,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因此应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帮助学生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融洽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自觉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是“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会审题,能够对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其二,学会数学建模,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其三,运用转化,将建好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题目;其四,学会归类运算,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已转化好的数学问题进行解题和总结;第五,学会反思,对已总结的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反思,找出不足;最后,还应该学会自行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了新数学知识后,应该学会在模仿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首先在问题的选择方面,应该尽可能选择合适的问题。其一,应该重视运用情境,以某种实际情境和需求为基础,切实解决现实困难;其二,选择的问题应该具备相应的探究性,即问题的答案可以多样化,根据条件的变化可以给出多种答案,具体的试验方法可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和自身的理解进行设计,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三,应尽可能避免问题陷入形式化,摒弃对教材的简单模仿,防止学生对固有知识的依赖,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中选取问题和题材,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数学基础知识,抽取出适合于实际运用的知识设置情境,巧妙地将基础知识寓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中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对问题的探究热情。 2.数学教学中予以引导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观察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学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知识缺陷,以此为基础对发生问题和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处理。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另一重要主体,在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主动参与,加强自身学习意识之外,还需要正确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然而这往往是学生最难达到的,在实践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问题的方向,混淆知识,难以将新旧知识进行合理联系,进而难以提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这一弱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提醒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提示,并且允许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与同学伙伴进行交流,集思广益,更快地建立思维构架,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并给予验证。 3.以学生为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动机激发策略,即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具备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学习活动中来,并且注意活动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让学生由易到难地逐一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4.注重知识总结和梳理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层:知识目标,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力目标,促使学生培养相应的数学思维方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了实现这三层目标,教师应该在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取相互交流的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和梳理,通常在学生对问题情境提出了相

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法浅谈

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法浅谈 宁县三中杜立平 今年我带高一,感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和以往有点不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了解到高中学生已具备自学和创新的能力,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实行课改势在必行。根据实际教学,我对新课标数学教学过程是这样理解的: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于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法的一点看法,不对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

如何上好专题复习课

如何上好高三数学专题复习课 高三专题复习,也是第二轮复习。这个阶段,最紧张的资源是时间,倒计时的日历一天天变薄,学生的练习资料堆一天天变厚,教师日以继夜地教,学生起早贪黑地学,大家都在无涯的题海里作悲壮的搏斗,而心里却似乎越来越没有底。如何上好专题复习课,我们在一块认真研究、博采众长、精心整理了以下十点意见,望能抛砖引玉。 一、讲课要有目标。知识目标、方法目标,能力目标要明确。知识是基础,方法是关键,能力是核心。必须让课堂教学上升到能力培养的高度。事实上,每一个题目的解决无不渗透着数学思想的内涵,只是有意无意而已。讲课时要有意识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要特别对各种题型的做题规律、方法不断总结,逐步提高做各种题型的能力。我们在下面做了一个调查:学生考试失分,非知识性错误就占80%左右,有的同学漠视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他们的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事实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实践能力等一些能力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发挥。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 二、选题要适宜,有针对性。千万不要以为“高考以能力立意”,就是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这里的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的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是概念的观点形成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和事实之中。不是钻牛角尖能钻出来的能力。 三、要实事求是,重在落实。我们常听到有些教师非常气愤地说:与某试题相类似的题目我已讲过多遍,你们怎么还是不会。其中除了学生的原因外,与我们的复习方法有什么关系,应该思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三数学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落实,教师在学生身上落实了多少,学生就考出多少。因此,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定好位。要了解班情,要吃透学生。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落实,我们组做法是这样的:在办公室设立一个版面,版面上有以下几点内容:(1)明示本周的教学任务。具体到事,明确到人。(2)聚集本周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等。(3)汇总学生易错知识点。全组动员,把每个人发现的易错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记录到一个错题本上,然后制成单页,用来矫正反馈。这个措施可以了解大纲、明确任务、直击高考。 四、分析问题要有高度。要站在系统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把握知识。主动将有关知识进

(no.1)2013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联系实际,运用多种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从惊讶开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因此,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这个“魂”,从而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 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引发创新思维.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够改进数学教学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活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张扬,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对问题情境,学生要亲历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又能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还可能会面临挫折和失败,结果造成表面上一无所获的局面,但这却是学生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学生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些才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深层次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1.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例如,在讲“均值不等式”时,教师可设计测物体质量的实验,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通过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教师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对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就要不断创设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勇气;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顺 利进行;确保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探究成效实施激励 性的评价。 【关键词】新课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03-01 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对数学课程的全新定位,指出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传 授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理性精神,认识 数学的价值,倡导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数学的正课时间较之以前有了很大 的缩水,学生的课余练习时间少了,面对这一问题,每一名数学教师要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 新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简言之,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相辅相承 的两个改变,即: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一、探究性学习概述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新课程的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生动、自然而亲切,让 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而不是强加于人。在探索阶段,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 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应用阶段,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 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 二、怎样发掘学生探究能力 (一)建立猜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动机 是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动机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而需要和内驱力是激 发动机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猜想”的思维氛围,激发学生主动 探索发现的动机。通过建立猜想,形成悬念,激发学生产生求证“猜想”的迫切需要。 (二)动手操作,提供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 心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过程,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物化出理学实 验证明:思维往往是以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 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来,再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 方法,把学生真正推到数学思维方法,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三)鼓励讨论,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名抒已见,展开讨论,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便于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扭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数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 的判断、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四)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 实践证明,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 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即对教学内容进 行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时,归纳总结往往是由教师来实施的,但若有意识地把 成功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其主动归纳总结,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形成良性循环。 三、探究性学习需要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

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 段凤敏 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复习课,复习课既不想新授课那样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具有“成功感”。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把平时一个一个课时所学的凌乱知识从新的角度,按照新的要求进行梳理归纳如何改善我们复习课,提升复习效率成为我们所需研究探讨的问题。 首先,应确定复习这节课所需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现目标做好课堂教学预设。 其次,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以前的传统式教学,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倡导学生先复习,教师再讲或者可以让学生讲。数学复习课不是新授课,是不是不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呢?其实,复习课更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新颖性、有效性,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的主线,缓缓铺来,让学生自然进入深一步的学习。 为问题饰以背景,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为学生的思维留下点棱角,布下思维的空缺,敦促学生在交岔口形成迫切心理,这样能使学生感到别样的新鲜,产生探索的欲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但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处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些时候通过现实情境引入数学内容反而引起逻辑的混乱。所以,

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合理情境时,应该以此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逐末、画蛇添足。 第三、用问题引领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深化知识理解 从学生擅长面入手来完善知识网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化的形式再现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理清知识线;而适当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 复习课上的概念、知识要点等的简单重复是枯燥的、低效的,这样不能引导学生从较高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的讲述,使很多学生的认知模式错过了重组的时机。所以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将复习的有关概念、知识要点等编成问题,让学生见问题想概念及知识要点。如果此时的问题比较简单,但覆盖面较广,重点比较突出,那么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配套练习,实现了网络基础知识和熟练基本技能的双赢效果。 第四、精选例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例题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原形和模式,促进学习迁移。所以,选题除了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选,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还要注意变式、题组,这在复习中往往具有特殊效果。 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把复习课当作新授课来上,彻底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总结概念、精讲例题来完成”的局面,让复习课的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在更多地数学思维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数学,获得广泛的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的数学教学永恒的追求。

浅谈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又称CAI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类学校得到普及,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无 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高中数学是集数形关系知识与一身的学科,而CAI 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这一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高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 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 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 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化。 (3)运用多媒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 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计算机,尤其是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地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传统教学中的以听教师讲课为主,转变为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形式上,也由过去单纯的在教室里听讲变为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听讲座、协作学习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式。 (4)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 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 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素”的目的。 (5)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准备的题目书写在黑板上,而且在板书的过程中,浪费了大 量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板书的位置有限,尤其是对于数学教学,往往是需要书写好几黑板,从而导致有些板书的内容将在课堂上被擦除,学生为了能够在课后对某些知识加以吸收 和消化,必须大抄特抄,整堂课的时间大部分浪费在抄写的过程中,对课堂的学习效率有很 大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实物投影,清晰明了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利用多媒体可以重复利用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回顾,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数学 CAI课件,可以增大教学容量,繁杂、重复性的课堂教学交给计算机去完成,节省宝贵的课 堂教学时间。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自由传输,使教育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性的劳动。 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几大误区 (1)恰当地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视它的“内在美”。忽视对教学的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 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 发表时间:2015-05-13T09:47:57.0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2期供稿作者:陈再明 [导读] 尽管数学知识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然而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却是多姿多彩的。 ◆陈再明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214200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情境,以情促知,以境促思,激发学生联想力,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过程情境兴趣探索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以境育情,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置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尽管数学知识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然而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却是多姿多彩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严谨性的同时,还需把数学科学的发现发展过程展示给学生。数学发展的史料、数学家的传记等都是创设故事情境的好素材。 【案例】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 讲到等比数列时,我介绍了一个俄罗斯故事:某人卖马一匹,得钱156卢布。但是买主买到马以后又懊悔了,要把马退还给卖主,他说这匹马根本不值这么多钱。于是卖主向买主提出了另一种计算马价的方案说:如果你嫌马太贵了,那么就只买马蹄上的钉子好了,马就算白送给你。每个马蹄铁上有6个钉子,第一个钉子只卖1/4戈比(1卢布等于100戈比),第二枚卖半个戈比,第三枚一个戈比,后面每个钉子的价格依此类推。卖主认为钉子的价值总共也花不了10个卢布,还能白得一匹好马,于是就欣然同意了。结果买主算账后才明白上当了。试问买主在这笔交易中要亏损多少?学生听了,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高涨。 二、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生活中有数学,而数学中又有生活。高中数学中有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如果能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高深莫测和枯燥乏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案例】函数概念的教学 从一个有趣的“绕圈子”问题谈起(投影显示):在世界著名水都威尼斯有一个马克尔广场,广场的一端有一座宽82m的雄伟教堂,教堂的前面是一方开阔地,这片开阔地经常吸引着四方游人到这里来做一种奇特的游戏:先把眼睛蒙上,然后从广场的一端走向另一端,看谁能走到教堂的正前面。你猜怎么着?尽管这段距离只有175m,竟没有一名游客能幸运地做到这一点,他们都走了弧线或左右偏斜到了另一边。 1896年,挪威生物学家揭开了这个谜团。他搜集了大量事例后分析说:这一切都是由于个人自身的两条腿在作怪!长年累月的习惯,使每个人伸出的步子要比另一条腿伸出的步子长一段微不足道的距离,而正是这一段很小的步差x,导致人们走出了一个半径为y的大圆圈!设某人两脚踏线间相隔0.1m,平均步长为0.7m,当人在打圈子时,圆圈的半径y与步差x有如下的关系:y= (0<x<0.1)。 上述生动和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复习初中的函数定义,引导学生分析以上关系也是一个对应,将函数定义由变量说引向集合、对应说。在这种情境下,有利于学生信息的贮存和概念的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后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引出递进式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案例】讲解“证明:不论m为何值,抛物线y=x2+(m-1)x+m+1(m为参数)恒过一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一题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师:先说说你们的想法,好吗? 学生甲:若抛物线系过定点,则对于抛物线系中的任意两条抛物线的交点即为定点,于是令m=1、-1,解得x=1、y=3,所以抛物线系恒过定点(-1,3)。 师:大家认为甲的证法对吗? 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生乙:不正确,甲的方法很好,但是考虑不全面。如果取-1、1以外的值呢?能否保证其他的抛物线也过此点?故应补充说明,即将点的坐标代入y=x2+(m-1)x+m+1得0·m=0恒成立,从而问题得证。 师:乙同学补充得很好!甲乙两位同学采用的方法称为特值法,体现了先猜后证的数学思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丙:可以将抛物线方程按m的降幂排列,得(x+1)m+x2-x-y+1=0。因为上式对m∈R恒成立,即关于m的一次方程的解集为R,所以x+1=0且x2-x-y+1=0,解得x=-1、y=3,所以抛物线恒过定点(-1,3)。 师:丙同学说的方法很好。上述证法转化为方程组是否有解,若有解,则曲线系恒过定点。下面将问题改动一下: 求证:不论m为何值,抛物线y=mx2+2x+m+1(m为参数)不过定点。 此时学生的探索热情又高涨了起来,经过一番讨论后,说曲线系是一条与m无关的曲线。 师:综合上述情况,大家归纳一下,可得出什么结论? 此问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兴趣,没有多久就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作为数学教师,要关注社会变革和生产生活实际,要有丰富厚实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探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问题 根据新知与旧知的内在联系,精要复习旧知(从数学思想方法上、知识的整体结构上,把握复习点),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迫切要求学习的需要,吸引学生高度注意(这里要注意紧扣新课题知识实质,精心设计好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续性启发题,以题为线索,由此及彼,由浅及深地揭示课题)。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知识联系,探索认知结构,又能使学生学会研究新事物的方法,理解学习新知的意义,强化继续学习的动力。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不能满足于简单地记住对知识的言语陈述,而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在新知的学习中,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旧知识去分析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作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其实,新旧知识不仅内容上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而且方法上也有雷同之处,完全可以按照教(解剖典型、交代方法、揭示规律)、扶(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试探着运用方法得出新知。)、放(学生掌握了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一方法去独立获取知识。)的顺序,让学生主动地求得新知识。 (三)巩固训练与变式提高 训练是重要的,但要讲究科学,符合认识规律。练习题一般可分为三类: 1.环绕“懂”来安排练习,包括三种形式,即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的准备性练习;为揭示规律服务的实验性练习和针对易错的所在安排的预防错误产生的练习。 2.环绕“会”来安排练习,目的是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实现由“懂”到“会”的转化。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所学理论知识、思想方法来指导和检查自己的活动,要引导学生注意解题方法的合理和灵活性。 3.环绕“熟”来安排练习,目的是形成熟练技巧,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到所解习题与例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质的矛盾。 (四)补偿小结与欣赏 1.在小结中应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概括,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具体经验的水平过渡到抽象概括的水平,要注意不仅概括结论,更要概括知识的发生过程。只有如此,才能使知识构建有序,才能明确知识的适用情境及其来龙去脉,也才能使知识迅速顺利的“迁移”。2.根据练习的检查情况,抓住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对知识内容、解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点拨。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要求 1.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明确重点、关键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选准问题的切入点。2.教师讲解应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富有启发性,善于设“障”。 3.精心设计练习题,按照“懂”、“会”、“熟”的顺序编选。 4.要抓好信息反馈,及时补偿矫正。 (二)对学生要求 1应当具有适当的知识准备。 2应当具有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 3.有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勇于创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复习课教学模式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海阳中学汪润年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逐步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育工具纷纷登场亮相,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育心理学研究: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优于单一感官的感知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使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手段等发生了变革。使我们由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本教案”的枯燥无味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必须以创新思维为起点,积极合理地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利用多媒体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数学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思维性,学习的内容近乎与现实相脱离,高中数学尤为如此。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教学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使数学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高中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这一章,学生普遍觉得比较抽象。特别是在由实物图画直观图及怎样用数学语言表达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上感到困难,所以在解决空间几何体的线线,线面等等问题的证明及相关问题的计算上难以下手。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尤其是文科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教师在讲这一部分知识时就可用借助多媒体制作些常用的空间几何体让学生观察里面的线面,面面关系。然后试图让学生画他们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样让学生好观察,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画三视图时可在课间上转动实物图,让学生多角度观察,便于他们理解,同时通过一些精彩的图画也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如何进行问题情境教学

高中数学如何进行问题情境教学 问题情境创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精彩巧妙的问题情境,不仅会引起学 生的注意,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能让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去发 现和创造,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由情人境,学习欲望高涨,兴趣浓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一些做法加以 总结,就此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 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 不开、放不下。所以悬念式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 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 二、创设数学实验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也不例外,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 就难以畅通。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 学生在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发现得出概念,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 案例1 :椭圆概念 . (1)学生动手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授课前一周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一个鞋盒的外壳、两 个小图钉和一条细线)先用图钉将细线的两端固定,再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 移动,画得图形为椭圆。 (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先固定图钉再系细线,是否一定能画出椭圆?试试看.椭圆上 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长大于图钉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长等于图钉距离时,其轨迹 是什么?当细线长小于图钉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这一环节整个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纷纷作答。 (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较易掌握,不易犯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焦距的错误。 三、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解决问题的前提,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 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 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 见解。如“相互独立事件”教学中,可以根据我国民间流传寓意深刻的谚语“三个臭皮匠臭死诸 葛亮”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已知诸葛亮想出计谋的概率为0.85,三个臭皮匠甲、乙、丙各自想出计谋的概率各为 0.6、0.5、0.4.问这三个臭皮匠能胜过诸葛亮吗?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他们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通过趣味性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朱丽娟

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朱丽娟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 性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则是素 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尤其 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上谈点体会。 〔关键词〕数学创新计算机多媒体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亲合性,使计算机 网络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好的互动。计算机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的 概念更广泛、更深刻,它的内涵更丰富。这就促使我们研究构建高中数学在计 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下课堂教学的结构,使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更 加有效、更具多样性。 1 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传统型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育有其弱点,也有其特点。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部分仍然沿袭这 种方式。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夜之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 式抛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使之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是 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提出问题要教师引 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结合教材内容,使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索性、发散性、针对性。分析问题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以便进行再发现、 再创造。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施策略、落实解答过程,在归纳 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这些要求对传统的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特别是课件提出了很高要求。为达到教 学目标,教学要求的创意是最为重要的,制作技术是次要的。例如传统数学学 科教学对一些图形的教学很难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计算机辅助教育很大程度上改 变了这一状况。例如现在不少教师用立体几何的一些图形,动态地展示给学生, 把图形生动的展示出来,把一些很复杂的点线面关系从不同角度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对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类课件对学生 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帮助不大。且从课堂教学的结构改革的角度来看, 它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只有把这种手段溶合 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来创设情景,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观察情景的背景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整合,应从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结构、媒体实现方面来考虑。 2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平台,构建研究、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里,在必修课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题”,并倡导学生进行 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分成两类目标: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学会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因此,这些教学目标可 以渗透到平时的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一般可以分为课件型和平台型两种。课件型指的是把学科的某些教学素材,例如知识内容,知识技能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起来,用来传递教学信息。课 件往往是针对几个问题,几个难点而设计的。而平台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一 种建立在计算机软件平台上的教学模式,它不是针对某一问题、某一情景开发的,它是面向某一学科,或者某些学科而设计的。在研究、探索型课堂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