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工作制度

急救工作制度

第一篇:急救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物品及常用急救器材(简易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心电图机等设备)完好率必须达到100%。

2.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接到呼救电话后在3分钟内出诊。3.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动作迅速,处理果断,病情允许搬运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治疗。转送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随时采取救治措施。如遇危急情况应送就近医院抢救。

4.如病人在现场确已临床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其家属。院外非正常死亡,应立即通知公安部门到现场处理。

5.急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有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

6.急诊科医护人员出诊后,由院内相应科室值班医师负责增援急诊。人员安排有困难时,白天报医务科、夜间报院总值班协调。

7.病人送至医院后应向院内值班人员进行详细交接,同时写出院前急救病历,病历要完整、清楚、准确。

8.完成急救出车任务后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并及时补充抢救药物、更换物品等。

9.遇突发公共事件(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程序上报医院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由医院立即组织足够的技术力量进行抢救,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120指挥中心。必要时与公安、消防和防疫等部门进行联系,尽力完成院外救护任务。

院外与院内急诊交接制度

1.院外急救医护人员必须向院内急诊值班人员详细交代院外急症病人的病情:包括主要病史、生命体征、现场检查中的阳性体征和阴性体征、心电监护情况及初步诊断(危重者床边交接)。

2.详细交代院外急救经过,包括所用药物、剂量、用药后的病情变化,以及病人或家属的心理状况。3.对创伤病人必须详细交代受伤时间、部位、失血量、骨折是否开放、伤口深度及处理情况,有无重要脏器损伤等。

4.院内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听取病情汇报,并做好记录,对危重伤病员的交接与抢救应同时进行。

无主病人急诊抢救登记报告制度

1.对无主急诊抢救病人,急诊科应按要求填写《无主病例急诊抢救登记表》并及时上报医务科或院总值班。

2.医务科或院总值班接到有关无主病人的报告后,应协助科室进行积极救治,并通知院保卫科协助急诊值班人员尽快查明病人身份、住址等情况,及时通知病人家属来院协助救治。

3.对护送无主病人的人员,应详细登记其姓名、工作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等,以备查询。

4.无主病人的各种检查申请单、处方、治疗单,应由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其欠费由急诊科统一登记,报财务科。

急诊抢救工作制度

1.急诊抢救人员在医院抢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程序进行抢救工作。

2.一般情况下,抢救工作由急诊科在场的最高职称医师指导抢救,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迅速予以解决。

3.重大抢救由急诊科主任或副主任参加,或由相应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者指导抢救,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人员共同抢救。有关科室和人员必须积极、及时地给予配合。

4.遇到特大或群体伤害时,抢救由院抢救领导小组指挥。急诊科

主任、护士长或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及时向医务科与主管院长报告。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按岗定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遵照各种疾病抢救常规程序忙而有序地进行工作。

5.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6.抢救室是危重病人急救的场所,设备要齐全,制度要健全,一切急救用品必须实行“四定”(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及维修),保证各类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值班护士要详细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7.抢救中急救药物的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要集中存放,以便统计与核对。

8.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稳定或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房、监护室或手术室继续治疗。若需继续抢救或进行手术者,应预先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准备。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原地继续抢救治疗。

9.抢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放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10.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做好各种记录、登记,包括详细地址、家属及陪同人员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病人发病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及人证、物证、旁证等,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1.首诊医师必须书写急诊病历,详细记录病情及诊治、抢救经过。2.在首诊科室给予初步治疗抢救后,认为还有其他专科疾病,首诊医师应通知相应专科医师会诊,并做好有关检查和记录。

3.凡到急诊科的危重病人,无论属何种专科,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先抢救,同时迅速与有关专科医生联系,速到急诊科紧急处置.急诊会诊制度

1.凡需会诊的危重疑难病例,经治医师要及时请求上级医师或专科医师会诊。急危重病人会诊可直接电话联系,后补写会诊申请单。

会诊医师必须在15分钟内到达。

2.经治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介绍病史及抢救治疗经过与有关辅助检查,并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签名。

3.会诊医师要明确提出会诊意见,并与经治医师共同协商制定抢救治疗方案并实施。

4.涉及多学科的急危重病例,各科应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决不允许互相推诿,延误诊断及抢救。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抢救病人病情一旦允许即应转移出抢救室。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不得使用过期物品。6.抢救室每周须彻底清扫一次,并按规定时间进行消毒。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1.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观察患者,但一般不超过3天。2.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3.急诊观察室医师至少早、晚各查房一次,重症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

4.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急救车消毒制度

1.救护车内每日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擦拭车内地面、扶手、担架、坐靠及车内抢救设备,如出诊箱、器械架等,等待30分钟后常水擦净。

2.每周一次对车辆做全面消毒,包括车内的柜子、抽屉、担架及坐靠等设施。

3.使用过的注射器、吸氧管等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办

法进行处理。

4.病人在用担架前,要铺好一次性中单,使用后的中单统一放入污物袋内集中处理。

5.对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车辆用高效消毒液对车内做全面处理后再用。

第二篇:产科急救工作制度

目录

1、产儿科合作制度 (1)

2、急救知识的培训制度 (3)

3、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4)

4、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 (5)

5、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6)

6、接出诊及反馈制度 (9)

7、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 (10)

8、孕产妇急救转运管理制度 (11)

产儿科合作制度

依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降低窒息、早产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加强产儿科医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的密切合作,特制定本制度。

1、高危孕妇定期会诊制度:对高危孕产妇,当宫内条件不适宜胎儿生存,并威胁到孕妇生命安全时,根据医院现有技术力量,产科与儿科医生共同协商,决定使胎儿及时娩出还是宫内转运。

2、产儿科每周交班会:为了使新生儿医生掌握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的情况, 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 产儿科的医生与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交班会,对重点的孕产妇情况进行通报,使儿科医生掌握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将高危新生儿的情况及时汇报给产科医生。

3、所有高危孕产妇分娩时均有儿科医生到场,24 h 随叫随到,做好复苏和抢救准备,并做好及时转运准备。

4、儿科医生坚持每天到产科查房,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

化,及时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发现危重儿及时会诊治疗,及时阻断了新生儿疾病的发展,必要时转院。

5、对新生儿分娩后重点观察 4 小时,尤其是 Apgar 评分低、母有糖尿病、母亲产前曾有发热或有胎膜早破史等新生儿,避免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急症的发生。儿科医生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每日的体检,定期巡视病房,定期培训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并与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交流产妇及婴儿情况,共同管理

6、儿科要配合产科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工作。对有产科合并症的婴儿酌情配合产科医生做好宣教工作,如产钳后皮肤损伤、血肿、轻度HIE 等,儿科医生协助产科做解释工作,尽量不给家属增加思想负担,甚至配合产科做好上门随访,儿科成为产科医生坚强后盾。

7、加强培训医护人员的窒息复苏、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早期诊断、新生儿护理等知识。

急救知识的培训制度

一、由医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监管,医教科、护理部负责日常工作及培训计划并具体实施。

二、培训时间:每年对急救小组成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演练。急救培训时间为每年1-2次。

三、培训内容:各种产科抢救常规(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DIC、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职业道德、急救仪器的使用、心胀骤停人工复苏技术、急性心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合理用血、急救药品的使用等。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有疑难病例、危重病例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并主持讨论会,全科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

(二)应由经治医师汇报病情,各有关人员作好准备,认真进行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三)如病情危重,不允许参加人员有时间作发言准备,参加人员亦应认真负责,各抒己见,求得比较确切的诊断及较恰当的治疗方案。

(四)讨论由经治医师记录,科主任总结,明确诊断意见、治疗方案,以便经治及主治医师执行。

死亡病例讨论

(一)凡死亡病例都应在死亡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要及时讨论。

(二)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或分管业务副院长参加。

(三)讨论重点是诊断、治疗经过及抢救措施、护理等各方面是否正确,经验及教训等,讨论记录由经治医师负责,主持医师审查,并签字记入病历。

(四)死亡病历应如实详细记录,事后不得涂改、补充。

急危重症抢救报告制度

一、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按医院规定的形式及时报告医教科或分管业务院长。

二、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教科及业务副院长,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三、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并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

四、科室应指派专人向医教科及医院领导书面汇报抢救情况,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凡是报医教科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五、如未履行医院的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当事人追究责任。

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不必要是技术纠纷。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根据上级有

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按照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执行。

一、管理制度

1、严格手术审批制度。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严禁开展择时、无指征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2、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剖宫产手术需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妇产科医师组织相关专业医师召开术前讨论会,并形成剖宫产手术专题意见书备案。

3、严格执行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制度,及时做好高危孕妇的转诊工作。高危孕妇剖宫产手术必须有儿科医师在场。产科医生实行24小时值班制,成立由业务院长、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产科抢救小组和新生儿抢救小组。

4、规范产科病历,剖宫产手术应有术前小结、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及患者授权书、输血治疗同意书,术后有手术情况知情书、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

5、严格遵守手术室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消毒隔离、查对清点制度等。

二、保障措施:

1、加强产前查体的力度,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积极采取应有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正胎位不正。

2、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产生。

3、加强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主动向孕妇及其家属进行自然分娩知识宣传,消除产妇的恐惧、紧张情绪。

4、在科室内张贴自然分娩好处和剖宫产风险的宣传材料,努力营造降低剖宫产的氛围。

5、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

6、产妇入院后,医务人员热情接待,加强医患沟通,让产妇对医务人员有信任感、依赖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7、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科学分娩的意识。坚持惠民利

民,为母子两代谋利益。

8、妇产科、孕妇学校负责向孕产妇及家属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危害。孕妇住院分娩时,产科人员应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大力宣传自然分娩,消除孕妇的紧张心理,减少由精神因素造成的难产。

9、妇产科负责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把自然分娩的适应范围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手术指征等纳入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剖宫产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技术,熟练处理剖宫产术中的异常情况,如胎儿娩出困难、术中大出血、羊水栓塞、子宫切口撕裂等。提高产科水平和质量,科学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率控制在45%以下,每超过1个百分点,罚科室200元。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年月日

接出诊及反馈制度

1、产科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应积极主动的态度,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病情稳定后接回急救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义转入我院的孕产妇,急救中心人员应积极组织抢救,制度治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会诊,并做好危重孕产妇抢救记录集总结。

3、对转诊病人入院时情况、治疗经过、出院时情况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反馈到村、乡级卫生院,对产妇进行产后随访,保健指导,以利于产后康复。

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度

1、每次分娩都有一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务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2、多胎分娩的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3、复苏小组的每名成员均应具备复苏技能,新进助产人员按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助产工作。

4、检查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

5、新生儿娩出前要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准备。妇产科人员要提高新生儿窒息的预见性,对高位妊娠的产妇要提前10分钟通知新生儿科医师到产房或手术室,组成复苏组,进入复苏应急状态。

6、紧急情况下由手术室或产房人员通知儿科医师到场参加抢救,讲清楚地点及窒息程度,下级儿科医师遇到一些复杂问题,及时请上级医师到场参加抢救。

7、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是窒息复苏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一般要求10-20秒内完成,对有插管指征的,其熟练程度如何,决定抢救的成功及预后,除儿科医师外,所有产科及麻醉科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并应用。

8、对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要做好相关记录,其中新生儿科参加抢救的中、重度新生儿要由新生儿科医师书写抢救复苏记录。

孕产妇急救转运管理制度

一、转运患者前,应先与接诊医院联系,让接诊医院提前做好接诊准备。负责孕产妇转运的妇产科或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必须持有执业证,有单独处理孕产妇急救的能力。

二、转运孕产妇时,应准确填写转诊单。携带必备的急救药品、器械和产包等。

三、为需要转运的孕产妇,建立绿色通道,以尽快安全到达妇产科、手术室。

四、在转运途中要及时处理孕产妇出现的急诊症状,关心、体贴产妇,最大限度的减轻孕产妇的痛苦。

五、转运的孕产妇要及时登记,建立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孕产妇的健康状况。

第三篇:急救室工作制度

急救室工作制度

1、急救室是抢救患者的专用病区,由专人负责管理。

2、急救药品管理做到“五定”“一及时”:定人保管,定时核对(班班查对数量、质量并签名,护士长每周查对一次并签名)、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补充和消毒;及时检查维修。抢救器材要保证

性能良好,以便随时取用。

3、药品、器材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无菌物品须注明有效期,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和使用。

4、抢救时各级人员要按岗位定位,一般由在场的高年资医师组织抢救,必要时由医务处组织有关科室共同抢救。

5、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医嘱表述要精准、清楚、尤其是抢救药物的使用、说明、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士应正常复述一遍,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医师应及时补记医嘱及处方。

6、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用完后要集中放置,以便统计与查对。

7、每次抢救完毕应及时将抢救室清理干净,急救室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8、加强陪护人员的教育工作,严禁在室内吸烟、谈笑、乱放杂物、摆放躺椅。

第四篇:急救工作制度(精)

急救工作制度

1、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思想,急病人所急,准时上下班,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凡下一班人员未到,上一班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2、负责接警人员应准确记录求救人地址、病情、联系方式以及出车时间,经复核无误后在5分钟内出车。

3、急救人员执行任务时要主动、耐心、细致,积极搬运病人,不准袖手旁观,在有家属的情况下指挥、协同搬运病人。患者的病情、死亡由医务人员鉴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拒绝抢救送院。

4、出诊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如病人已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和在场人员。

5、急救人员值班时一律穿工作服,做到衣着整洁,坚守岗位,不随便离岗,不准饮酒,执行任务时不准无故停车或绕道行驶,不准带非值班人员及无关人员出车,不准穿拖鞋,不准听音响及谈笑、吸烟等。

6、急救人员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服从调度指挥,有问题待完成任务后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反映,不得借故不出车。在急救工作中,救护车的开、停应服从医疗需要。

7、急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科室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科室或120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

8、转送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可送就近医院抢救,任何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人。

9、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力求完整、清楚、准确、扼要,送转医院急诊室后应作详细交接。完成急救出车任务后及时向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室或有关部门报告。返回后及时作好补充抢救药物、更换物品等工作。

10、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科主任应组织足够力量亲临组织抢救,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急救中心,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急救任务。

第五篇:院前急救工作制度(汇总)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急救站管理制度

1.急救站实行站主任负责制,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全面负责。

2.急救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值班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劳动纪律,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出现脱岗现象。

4.上班要做好出车准备,待命期间坚守工作岗位,不离站外出。

5.遵守电话、电台、车载系统的使用规定,使之时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接受并记录调度指令,严格服从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接到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迅速出车。

7.值班人员在接受指令后出发,完成任务返回急救站,15分钟内

由医师按规定内容向指挥中心报告急救情况。

8.救护车辆未经中心领导批准,一律不得挪作他用;行政用车必须经医院院长批准,上报中心领导同意并备案;社会保障用车由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安排。

9.出车人员对待患者及家属要文明礼貌,廉洁正派,热情服务。

10.司机行车要坚持安全第一,安全与速度相统一的原则,遵守交通规则。

11.护士负责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的应用、补充和维护,并遵守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药品、物品、氧气等当班使用当班补充,仪器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12.司机负责救护车的使用、维护和保洁、消毒。

13.各种物品的管理要负责到人,保持室内整洁,保持室外的环境卫生。

急救站工作制度

1.急救站实行站主任负责制度,对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救护车管理等全面负责。医护人员应及时配合指挥中心做好急救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卜报工作。

2.值班人员要做好出车准备,应了解救护车的状态,做好交接班,以免出现接受任务后不能出车的情况。

3.确保受理终端电脑、对讲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遵守电话及电台的使用规定。非急救业务不得使用终端电脑及对讲机,以免病毒人侵及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4.值班护士负责接受调度指令,严格服从调度安排,做到令行禁止。及时接收调度指令,接到调度指令后按规定时间内出车。

5.出车时立即打开对讲机,随时与120指挥中心联系。在使用对讲机时必须做到文明用语,与急救无关的事宜不准使用对讲机。

6出车时司机或医务人员必须按工作程序在GPS接收器上操作,及时报告急救车状态(如出车、到达现场、患者上车、到院、途中待命等)。

7.急救出车途中不得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

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继续执行任务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及急救站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

8.救护车在市内或离开市区运送患者,必须上报调度指挥中心。由调度指挥中心下发派车单转送,返回后立即向中心报告。

9.转送患者过程中出诊医护人员应在患者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可送就近医院抢救。

10急救站若遇到区域内呼救电话执行急救任务时,应立即上报指挥调度中心,迅速出车,完成任务后及时补填中心下发的派车单。

11.急救站要安排好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医务人员随时调配,保证值班人员准时出车。

12.在出车过程中出现医疗或行车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时,应立即向指挥中心及分站汇报备案。

13.急救任务完成后,应及时认真填写院前急救简要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并发送至指挥中心,最晚不超过2小时完成,力求完整、清楚、准确、扼要。

14.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力、火灾等),值班医师应及时向急救站主任报告,急救站主任应组织足够力量亲临组织抢救,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院前救护任务。

15.突发灾害事故有多家医院参与现场急救时、原则上由急救中心、卫生局领导负责指挥,现场指挥负责与市级现场指挥部联系、汇报工作、接受指令,协调与各救援部门之间的关系。16.患者转送到医院急诊科后应作详细交接,并作登记。

救护车管理制度

1.救护车原则上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使用。非指挥中心调度执行任务时必须向指挥中心报告备案,“暂停调用”,回站后即时报告指挥中心消案以备调用。

2.从接到出车指令,至汽车发动时间为小于2分钟。

3.救护车一律

停放在指定位置,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停放他处。4.上班时间司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在休息室内待命。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接班时认真做好交接,检查车辆各部件是否正常,外观是否完好,特别是安全部分,并认真及时填写工作情况表(最好每日早交班安排当班司机和救护员一同查车)。

6.司机应定期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清洁,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节油,安全行车。一般下班前加足油料,上班前例行检查油料及其他一切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解决。

7.救护车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报告本单位医务科和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同时应尽快排除故障。报告内容包括救护车故障名称、修理时间及可以使用的准确时间。

8.救护车在执行任务时,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规定使用警报器和任务灯。非执行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和任务灯。

9.救护车必须专用,任何人不得他用,跟急救设备一样的对等。要建立修车登记本、加油登记本、途中事故登记本、维护保养登记本,救护车定点放、专车专人使用,还要建立救护车内物品登记交接本等。车管负责人应不定期抽查和每周固定时间检查救护车情况。

急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1.驾驶员日常出车报告制出车时间报告,到达接车地点报告,到达现场报告,返站时间报告,患者到达医院报告。

2.重大灾害事故报告遇有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空难、地震等重大灾害事故,及时向上级报告。

3.院前急救重要患者的报告凡有知名人士、司局级以上干部、在执行公务时受伤的执法人员、外籍人员、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全国或地方的劳模、群死群伤<3死6伤以上)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员进行了院前急救,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4.出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时报告。

5.救护中发生医疗差错或与患者家属发生严重医疗纠纷时报告。

急 救 工 作 各 种 制 度

急诊科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抢救工作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 【篇一:抢救工作制度】 1、各科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对重大抢救需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呈报院领导,凡涉及法律规定,要报告有关部门。 2、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情况一般不得占用。 3、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力求齐全完备,定人保管,定位储存,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4、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5、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6、无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超过一周重新灭菌。 7、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8、抢救时对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抢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要准确。 9、对危急病人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10、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等要详细交代,所有使用后的药品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加以复核。 11、要及时与病人家庭及单位联系。 12、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要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篇二:抢救工作制度】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二、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三、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

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八、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篇三:危重新生儿抢救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

篇一:抢救工作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 一、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承担,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处、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二、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四、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细、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 五、若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措施。 六、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实施特别护理,及时评价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 七、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种类要进行详细交接。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据实补写医嘱。药品空安瓶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八、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记录应准确、及时、完整,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九、抢救工作进行同时,要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 十、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等。篇二:抢救工作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 1、抢救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进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护理人员对重危病人进行抢救护参加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接受护理部的组织、调配和指导。 3、当抢救病人的医生尚未到达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为进一步抢救作准备。 4、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口头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将使用后的空安瓿、药瓶或者相关包装等物品保留备查。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5、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6、各护理单元应备有抢救车,抢救车内抢救物品、器械、药品应统一规定放置,标记清楚。定位、定量放置,定人保管,以保证应急使用。用后必须及时补充、清点、检查。 7、做好抢救登记及抢救后的处置工作。做好患者与家属的解释及安抚工作。 8、认真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全面,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来不及记录时,应在抢救结束后的6小时内补记。篇三:抢救工作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 (一)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医生来到之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止血等。并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抢救工作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 导读:规章制度抢救工作制度 【篇一:抢救工作制度】 1、各科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对重大抢救需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呈报院领导,凡涉及法律规定,要报告有关部门。 2、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情况一般不得占用。 3、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力求齐全完备,定人保管,定位储存,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4、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5、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6、无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超过一周重新灭菌。 7、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8、抢救时对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抢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要准确。 9、对危急病人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10、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等要详细交代,所有使用后的药品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加以复核。 11、要及时与病人家庭及单位联系。 12、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要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篇二:抢救工作制度】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二、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三、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

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八、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篇三:危重新生儿抢救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精选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1 (一)急诊检验制度 1、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的仪器、试剂,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验。 2、急诊检验单由医生填写。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或检验人员采集。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3、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 4、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急诊检验范围 1、急诊病人。 2、门诊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重症病人或病情突变者。 (三)急诊检验的基本项目 1、血液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DIC诊断项目、疟原虫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2、尿液常规检验:尿蛋白、尿糖、尿隐血、尿胆原试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3、大便常规检验:涂片镜检、潜血试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

项目。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细菌检验等,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胆碱脂酶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损害标志物测定,肝功能试验,以及其他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6、胃液的毒物分析:如巴比妥类、有机磷类的毒物测定,以及临床特需的检验项目。 7、急诊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其它项目,根据临床需要,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商定。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2 一、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三、接触每一例患者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干手纸巾,严格手套使用指征,禁止戴手套使用手消毒液。 四、各诊室应定时通风,每日诊疗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消毒记录。 五、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盖污染物上吸附清除后用200mg/L含消毒液漫泡的抹布以污染表面为中心,由外向内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min。消毒过程有记录。

急救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物品及常用急救器材(简易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心电图机等设备)完好率必须达到100%。 2.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接到呼救电话后在3分钟内出诊。 3.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动作迅速,处理果断,病情允许搬运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治疗。转送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随时采取救治措施。如遇危急情况应送就近医院抢救。 4.如病人在现场确已临床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其家属。院外非正常死亡,应立即通知公安部门到现场处理。 5.急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有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 6.急诊科医护人员出诊后,由院内相应科室值班医师负责增援急诊。人员安排有困难时,白天报医务科、夜间报院总值班协调。 7.病人送至医院后应向院内值班人员进行详细交接,同时写出院前急救病历,病历要完整、清楚、准确。 8.完成急救出车任务后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并及时补充抢救药物、更换物品等。 9.遇突发公共事件(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程序上报医院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由医院立即组织足够的技术力量进行抢救,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120指挥中心。必要时与公安、消防和防疫等部门进行联系,尽力完成院外救护任务。 院外与院内急诊交接制度 1.院外急救医护人员必须向院内急诊值班人员详细交代院外急症病人的病情:包括主要病史、生命体征、现场检查中的阳性体征和阴性体征、心电监护情况及初步诊断(危重者床边交接)。 2.详细交代院外急救经过,包括所用药物、剂量、用药后的病情变化,以及病人或家属的心理状况。

抢救工作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1 1、各科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对重大抢救需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呈报院领导,凡涉及法律规定,要报告有关部门。 2、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情况一般不得占用。 3、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力求齐全完备,定人保管,定位储存,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4、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5、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6、无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超过一周重新灭菌。 7、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8、抢救时对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抢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要准确。 9、对危急病人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lO、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等要详细交代,所有使用后的药品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加以复核。 11、要及时与病人家庭及单位联系。 12、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要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抢救工作制度2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危重患者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才能移动。 二、抢救时做到人员到位,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不可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

理,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 三、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五、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六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六、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七、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燥、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八、为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每班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必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九、做好抢救后的清理、补充、检查及家属安抚工作。 抢救工作制度3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而设,非抢救病员一律不得占用。 2、抢救室应备齐一切中西抢救药品、物品、器械和敷料等,并须放在固定位置,设专人管理,要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立即清理、消毒,然后放回原处,消耗部分及时补充,以备再用。对药品还应经常检查,发现霉变、虫蛀或变质等情况要随时报告并更换。 4、抢救室一切物品、药品、器械,每日都要核对1次,做到班班交接,帐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应重新灭菌。

急救管理制度(通用7篇)

急救管理制度(通用7篇) 急救管理制度第1篇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尤其抢救室)。抢救的人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急救管理制度第2篇 一、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短期观察患者(包括病情复杂难以确诊,需入院诊治而暂时无床又不能转出者)。 二、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三、急诊观察室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日查床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 四、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六、留观察者只许留一人陪伴(特殊情况除外)。 七、留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1周。 急救管理制度第3篇 凡临床不能使用的,符合医疗设备报废条件的,应予以报废。 (一)医疗仪器设备的报废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属固定资产的医疗仪器设备应按报废处理: 1.严重损坏无法修复者; 2.超过使用寿命,基础件已严重损坏或性能低劣,虽经修理仍不能达到技术指标者; 3.技术严重落后,耗能过高(超过国家有关标准20%以上)、效率甚低、经济效益差者; 4.机型已淘汰,主要零部件无法补充而又年久失修者; 5.原设计不合理,工艺不过关,质量极差又无法改装利用者; 6.维修费用过高,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算者; 7.严重污染环境或不能安全运转可能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者; 8.计量检测或应用质量检测不合格应强制报废者。 (二)医疗仪器设备的报损条件 属固定资产的医疗仪器设备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毁损,丧失其使用功能的,按报损处理。 (三)医疗仪器设备报损、报废的处理原则 1.需要报废报损的属固定资产的'医疗设备均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并填写"报废、报损固定资产审批单",经由技术鉴定部门鉴定确认无法修复使用的,再由医疗设备科审核(对十万元、二级医院为五万元及以上的仪器设备须经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

最新完整急救中心工作制度

最新完整急救中心工作制度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范急救中心的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以确保高效的急救服务和保障医疗安全。 2. 工作时间 2.1 急救中心的工作时间为24小时,全年无休。 2.2 工作人员需按照轮班制度工作,并保证数量充足,以覆盖24小时的工作需求。 3. 急救流程 3.1 突发急救事件发生后,急救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派遣急救队伍前往现场。 3.2 急救人员应尽快到达现场,并迅速进行急救处理。 3.3 急救过程中,应保持与发病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沟通,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4 急救人员应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转运至医院就诊。如需要转运,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 资源管理 4.1 急救中心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设备和器材,并保持其良好状态。 4.2 急救药品和器材的有效期应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或损坏的物品。 4.3 急救中心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和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及时补充和更新相关资源。 5. 培训与提升 5.1 急救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5.2 急救中心应组织定期演练和模拟演练,以提高急救队伍的协作和应对能力。

5.3 急救人员应不断研究和研究最新的急救知识和技术,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6. 医疗记录与保密 6.1 急救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病历记录和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准确完整地记录急救过程和病情信息。 6.2 急救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7. 突发事件应对 7.1 急救中心应建立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 7.2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急救人员应按照预案紧急处置,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 8. 安全与卫生

急诊科工作制度

、急诊科工作制度 1、医护人员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建立各种危重病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3、选派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担任急诊中心工作,进修、实习生不得单独值班. 4、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流程及技术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快速有效地实施救治. 5、对急诊患者要负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正确、有效地进行救治. 6、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登记患者一般社会情况、来院准确时间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诊查患者. 7、危重不宜搬动的患者就地抢救,如遇困难,立即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协助抢救,做好抢救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联系相关科室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8、对收入急诊观察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由医师书写病历,开出医嘱,护士负责治疗。 9、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完备,专人管理,放置在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做好消毒和维护工作,及时补充更新,保证抢救需要。 10、遇批量患者救治时,须立即报请科主任、医务科和院领导亲自指挥,涉及民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1、遇有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上报。 12、确保医院固定急救电话通畅,接到出诊电话后10分钟内出诊,急救车装备齐全、完好、适用,及时做好出诊记录。 13、认真填写值班日志、交班报告,做好交接班. 十四、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尤其抢救室)。抢救的人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 6、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十五、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1、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短期观察患者(包括病情复杂难以确诊,需入院诊治而暂时无床又不能转出者). 2、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3、急诊观察室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日查床一次,及时修

急救工作各种制度

急救工作各种制度 一、引言 急救工作是指在突发疾病、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对伤病员进行 紧急救治的工作。为了能够高效地进行急救工作,各种制度在其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急救工作中的各种制度,并对其进行 详细分析。 二、急救流程制度 急救流程制度是指对急救工作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和规定的制度。 在急救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至关重要,因此急救流程制度的 存在能够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通常,急救流程制度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呼救:在发现紧急情况后,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并提供必要的信息。 2. 初步诊断: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进行初步诊断,了解伤病 员的情况和症状,为后续救治提供依据。 3. 施救措施:根据伤病员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4. 运送:将伤病员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三、急救器械管理制度

急救器械管理制度是指对急救器械的购置、使用和维护进行规范的 制度。急救器械的质量和状态直接关系到急救工作的效果,因此需要 建立相应的器械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购置:根据急救工作的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急救器械,确保器 械的质量和适用性。 2. 使用:急救人员应熟悉器械的使用方法,按照操作规范正确使用 急救器械,并遵守器械使用的安全要求。 3. 维护:定期检查急救器械的状态,保持器械的完好性,如有发现 损坏或失效的器械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四、培训和考核制度 培训和考核制度是指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进行规范的制度。急 救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培训和考核制度的建立 能够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1.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操作技术的培训。 2. 培训形式:培训可以通过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练等形式 进行,以提高急救人员的实操能力。 3. 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标准,对急救人员进行定期的 理论和技能考核,以确保其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急救记录制度

护理抢救工作制度(3篇)

护理抢救工作制度(3篇) 篇一:护理抢救工作制度 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 2、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各尽其职。 3、根据抢救车管理要求对抢救物品进行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随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客观、准确、完整、真实、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物品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抢救记录单,紧急情况下可于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篇二:护理抢救工作制度 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不在时,有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特殊病人或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危重病人不得有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 3、抢救器材和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定期检查,用后及时补充。 4、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熟记抢救药品的定位、用途、剂量、用法等,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5、医生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提供诊断依据。 6、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患者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即刻据实补开医嘱。 8、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

急诊抢救工作制度4篇

急诊抢救工作制度4篇 【第1篇】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范本) 一、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技术操作,医护配合协调, 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二、医护人员应坚守岗位,必须离开时应交待去向,参加抢救时必须全力以赴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医生未到之前,护理人员应先急处理, 根据病情及时给合理卧位、给氧、吸痰、测血压,建立静脉通路,初步止血处理及复苏措施。 三、严密观察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时做好各项 记录,用药处理要准确,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方可移动。 四、有健全抢救工作组织及各种疾病抢救程序。 五、抢救室必备八大件器械(氧气、吸引器、洗胃器、气管切开包、同步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器、心脏起搏器)要定时检查保养,保持良好性能以备急用。 六、遇重大抢救需要立即报科主任、院领导。院领导亲自指挥,凡 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抢救室物品、器械应放在醒目易取的地方,做到专人管理、定量、抢救药品、物品不能加锁,但应贴封条以备急用。 八、抢救时一般要求有文字医嘱,但在抢救危重病人时酌情执行口 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次,医生认许方可执行,留空瓶待查。抢救完毕 应督促医师补开医嘱,写好抢救记录和小结,物品应清洁消毒处理。

九、抢救处方,各种化验单、检查单要盖“急”字章,优先执行。 十、危重病人做各种检查、收入院、手术转院途中需护士护送,并 设护送病人登记簿,做好交接班记录。 十一、抢救室每日用消毒液擦桌椅一次,湿拖地板二次,随脏随洗, 每日彻底大搞卫生一次,保持室内整齐卫生,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发现传染病应及时隔离消毒处理。 【第2篇】区医院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它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应放置指定位置,并有明 确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 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日核对班班交接,做好卡物相符。 5、无菌药品应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应重新消毒。 6、每周应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要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抢救工作制度10篇

抢救工作制度10篇 抢救工作制度 (1) 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 2、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各尽其职。 3、根据抢救车管理要求对抢救物品进行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 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 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随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 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客观、准确、完整、真实、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 单。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一般 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 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物品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抢救记录单,紧急情况下 可于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 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抢救工作制度 (2) 抢救工作是否迅速,及时,有效,是衡量医院业务技术水平和管理工作水平 的重要标志,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 二、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三、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 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 进行。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 准确。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及时 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八、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抢救工作制度 (3) 1、各科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对重大抢救需根据 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呈报院领导,凡涉及法律规定,要报告有关部门。 2、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状况一般不得占用。 3、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力求齐全完备,定人保管,定位储存, 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4、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 以备再用。 5、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6、无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超过一周重新灭菌。 7、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8、抢救时对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抢 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要准确。 9、对危急病人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急救中心工作制度

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1、急救中心站长负责急救中心的急救医疗管理、人员管理和车辆管理等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2、各急救中心应建立急诊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上岗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参加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等单位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独立值班的急诊医师必须具有 3 年以上、急诊护士必须具有 2 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驾驶员必须具有 3 年以上的驾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并至少固定一年,报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备案。 3、工作时间要衣冠整洁、统一着装,并佩带胸牌,保持急救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4、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 24 小时应诊制,每班保持足够的人员和救护车值班,出车要保证一司一医一护人员及装备,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5、值班人员要提前 10 分钟接班,认真做好急救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急救箱、药品、物品、器械、氧气瓶的使用情况,当班使用,当班补充,并遵守相关的制度和操作规程。 6、严格遵守急救中心接受终端设备使用规定和操作规范,浮现故障要及时维修,并及时向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报告,确保与市 120 急救指挥中心的通讯网络畅通。急救通讯专线专网专用,任何人员不得利用急救电话从事与急救工作无关的事宜,不得利用计算机进行上网、玩游戏、聊天等与

急救调度工作无关的事宜。 7、严格遵守各项劳动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上班后要及时做好出车准备,坚守工作岗位, 待命期间不得离站外出。 出诊制度 1、急救中心接到调度指令后在 3 分钟内出车,严格 服从调度指挥,执行急救任务。 2、值班人员在接收指令后出发、到达现场、完成任务 返回急救中心应及时向值班调度报告出诊情况,并详细做好 相关记录和资料保存。 3、出诊人员对待病人及家属要文明礼貌,廉洁正派, 热情服务。对病人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到达现场应即将检 查病人情况并积极投入抢救,浮现特殊情况时需病人家属签字。 4、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医疗急救工作程序,严格按照 急救医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处置,确保医疗安全。 5、出诊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 时抢救处理,并根据病情及救治需要迅速转送就近医院。在 病情许可的前提下,应尊重病人及家属选择医院的意见,将 病人送到指定医院,不得强行将病人拉回本院或者拒送他院;严禁推委病人,以免延误病情,影响病人的抢救。 6、值 班人员不得擅自动用值班救护车辆,因特殊情况需自行出诊

急救工作各种核心制度

急诊科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必要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要明确急救工作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急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急救技术,实行急救办法以及急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核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测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急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告知后,必要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解决。对回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告知后10分钟不到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关于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因素后予以严肃解决。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批准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急救药物、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急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对的、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急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测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测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用

治疗办法。观测时间普通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急救患者须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关于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患者,在积极救治同步,要积极向关于部门报告。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一、急救室专为急救患者设立,其她任何状况不得占用(特别急救室)。急救人一旦容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急救室以备再来急救患者使用。 二、一切急救药物、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物、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某些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急救时急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循各种疾病急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急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急诊观测室工作制度 一、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测室短期观测患者(涉及病情复杂难以确

抢救工作制度(14篇)

抢救工作制度 1.各临床科室必须设有专为抢救患者的抢救室,抢救室不得专为他用。 2.参加抢救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与操作规程。医生到来之前,护理人员可以根据病情采取及时給氧、吸痰、测量血压、输液、配血、止血、徒手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措施。 3.抢救室内必须备有齐全抢救器材、仪器、药品等。各项物品做到“四 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一般不外借。 4.各类抢救仪器功能良好,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5.急救车上物品放置有序,药品编号清楚,数物相符,护士能背诵药品的排列顺序。 6.抢救室有护士长统一管理。责任护士应及时、全面、客观、准确书写重症护理记录,紧急情况下可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 7.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及抢救仪器、药品的作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8.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及查对制度,口头医嘱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所有药品的空安po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丢弃。 9.患者在危急情况下,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当可移动。 10.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及单位。 11.抢救完毕,做好抢救室的终末消毒及物品整理,物品及药品用后及时消毒补充、补充备用。 抢救工作制度(二)

抢救室管理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它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等均须放在指定位置,确保完好无损,并有明显标志,不得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对药品还应经常检查,发现过期或变质等情况要随时报告并更换。 (4)每日班班交接时核对一次物品,做到帐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每周定期消毒灭菌,保证在有效期内。 (6)抢救室严禁烟火,每日行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每周须彻底清扫一次,保证整洁与安全。 (7)抢救时抢救人员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常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并做好记录。 (8)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及时清扫、消毒,并经验。 抢救工作制度(三) 1.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各就各位,服从指挥,迅速准确地完成抢救任务,在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2.抢救危重患者,应由现场最高技术职务者指挥。如遇抢救困难,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汇报,由上级医师直接到场参与抢救。必要时门诊部主任。 3.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应先组织抢救后办手续,不得延误抢救时机。发绀及呼吸困难者立即吸氧,体温>39.5℃立即予化学冰袋冷敷;呼吸、心脏骤停者立即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注射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及心电监护等措施,必要时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行气管内插管;昏迷患者视病情需要予以导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