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白血病

一、概述

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AL起病缓急不一,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学“急劳”、“热劳”、“虚劳”、“血证”、“温病”的范畴。

二、西医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贫血、出血、发热是本病三大主症。

2、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1)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巨脾罕见。

(2)骨骼和关节:常有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可出现关节、骨骼疼痛。

(3)眼部: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4)口腔和皮肤:可出现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绿色结节。

(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临床上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6)睾丸:睾丸可出现无痛性肿大。

此外,白血病可浸润其他组织器官。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以上者可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也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幼稚细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约50%患者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2、骨髓象:是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要检查。FAB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ANC)>=30%为AL的诊断标准(按照WHO的新标准ANC>=20%

即可诊断为AL)。

目前临床常采用FAB形态学分型:

(1)原粒细胞的形态分为两型

Ⅰ型:典型原始细胞,胞浆中无颗粒。

Ⅱ型:有原粒细胞的特性,胞浆量较少,有少量细小颗粒。

原单核细胞和原淋巴细胞的形态分型和原粒细胞类似。

(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

):骨髓原始细胞>30%,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 小体,核仁明显,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苏丹黑B阳性细胞<3%;电镜下MPO阳

性;CD

33或CD

13

等髓系标志可呈阳性,淋巴系抗原通常为阴性,血小板抗原阴性。

②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

1

):骨髓中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

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③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

2

):(分为两种亚型)

M

2a

:骨髓中原粒细胞为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

M

2b

:骨髓中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④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

3

)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 非红系细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分为两种亚型:

M

3a

(粗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

M

3b

(细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⑤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

4

):(按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类型)

M

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核和单核细胞 >=20%(非红系细胞)。

M

4b

: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

M

4c

:原始细胞既具粒细胞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

M 4E

:除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

30%(非红系细胞)。

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

):(分为两种亚型)

5

M

:骨髓中原单核(Ⅰ型+Ⅱ型)>=80%(非红系细胞)。

5a

M

: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 原单核细胞(Ⅰ型+Ⅱ型)5b

<80%。

⑦红白血病(M

):骨髓中红细胞系>50%,且带有形态学异常,骨髓非红细胞系

6

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Ⅰ型+Ⅱ型>30%;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

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

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

):外周血中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

7

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有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细胞少,往往干抽,

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①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um)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

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小而少,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

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的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3%。

②L2:原始和幼稚细胞以大细胞(直径可大于正常小淋巴细胞2倍以上,>12um)

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和折叠可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较不一致,核仁较清

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常较多,轻或中度嗜碱,有些细胞深染。

③L3:似 Burkitt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

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浆量较多,

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有条件者应开展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

三、辨证分型

中医学界对急性白血病的证候分类,长期以来尚未达到统一的认识。我们采

用了多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长期临床体会,将急性白血病分为瘟毒内蕴、

痰湿瘀阻、正虚(气阴虚或气血虚)三型。本分型突出了临床客观症状和体征,

即使用望、触、叩、听诊察方法亦可大致了解患者的分型属性。

(一)瘟毒内蕴证

壮汗、汗出气粗、口舌干燥、周身骨痛;齿衄、肌衄、大便干结不畅、小便

黄赤,甚者昏迷;舌红或绛,苔黄或灰黑,脉数或细数。

(二)痰湿瘀阻证

面色苍白、头昏、头晕、胸闷纳呆;腹部胀,骨节疼痛、疠痰核,或衄血发斑或有发热;舌淡或紫,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或细涩。

(三)正虚证(气阴虚或气血虚)

头昏、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心慌,动则汗出,或寐中盗汗,手足心灼热;胃纳不振,大便干或溏;舌红或淡,苔薄或少苔,脉细数或沉细无力。

四、治疗方案

(一)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①高白细胞血症:当血中白细胞>100×109/L时,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同时注意并发症的治疗。白细胞过高者亦可用羟基尿治疗,待白细胞下降后,再进行联合化疗。

②防治感染:有条件者住层流病房或消毒隔离房间。如有发热,即做病原菌培养并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待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出来后调整用药。若3-5天后无效,可加用抗真菌治疗。病毒感染可加用抗病毒药物。

③成分输血支持:严重贫血者输浓缩红细胞。如果因血小板计数过低而引起出血,需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如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应作相应处理。

④防治尿酸性肾病:鼓励患者多饮水,并碱化尿液,给予别嘌呤醇口服以抑制尿酸合成。对少尿和无尿,及时对症处理。

⑤维持营养:注意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必要时以静脉注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

2、抗白血病治疗

(1)ALL的治疗

①诱导缓解治疗:VP(VCR+Pred)方案是急淋诱导缓解的基本方案。VP加蒽环类药物组成DVP方案,再加L-ASP即为DVLP方案,后者是推荐的ALL的首选诱导方案。

②缓解后治疗:可行异基因HSCT和化疗。HDAra-C和HDMTX为常用的巩固方案;巯嘌呤和MTX联合,是普遍采用的有效维持治疗方案;同时需早期施行高剂量全身化疗联合鞘内化疗。HSCT对治愈成人ALL至关重要。CR后复发者,除HSCT外,

亦可选择原诱导化疗方案或临床试验再诱导,同时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行照射或鞘注治疗。

(2)AML的治疗

①诱导缓解治疗:标准剂量Ara-C联合蒽环类药物(IDA或DNR)或MIT化疗(3+7),一到两个疗程。

②缓解后治疗:根据相关预后危险度分型而分别采用大剂量Ara-C、自体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及临床试验等方法治疗。

③复发和难治性AML的治疗:根据病情分别采用HDAra-C联合化疗、预激化疗方案、临床试验、HSCT及免疫治疗等。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存在神经系统症状或腰穿阳性者,可采用放射治疗或腰穿治疗至检查脑脊液阴性。若患者接受大剂量Ara-C化疗,则结束后行腰穿检查证实脑脊液阴性。

(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诱导方案以ATRA +蒽环类化疗为首选,其次可以选择砷剂±小剂量化疗或者ATRA+砷剂±小剂量化疗,治疗3—4周时检测骨髓明确是否达到CR。APL缓解后的巩固治疗以蒽环类化疗药物为主的化疗。维持方案可用间歇ATRA联合6-MP+MTX,维持治疗1—2年。

(二)辨证论治

1、瘟毒内蕴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白虎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等加减

生石膏知母犀角(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黄芩山栀连翘生大黄仙鹤草茜草甘草香茶菜等

2、痰湿瘀阻证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方药:温胆汤、膈下逐瘀汤、金匮鳖甲煎丸等加减

茯苓半夏赤芍枳壳三棱莪术鳖甲穿山甲大黄天竺黄海蛤壳桃仁红花等

3、正虚(气阴虚或气血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调补气血

方药:人参养营汤、归脾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

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茯苓白术五味子山茱萸丹皮淮山药制女贞制首乌青蒿鳖甲炙甘草姜枣等

五、应用策略

白血病病因病机包括:①热毒侵袭;②痰瘀内结、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或邪毒伤及脾胃;③脏气内损。因此,中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祛邪即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软坚散结;扶正即补益气血,调补阴阳。对初诊患者以辨证论治;在化疗期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辨证用药;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以扶正为原则。通过中医治疗重视整体和内在因素,调解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扶助正气的目的,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使患者减少出血和感染的机会,能顺利渡过骨髓抑制期,以利于患者早日获得完全缓解。

我们根据白血病的三型临床表现,按照发热与出血、痰与瘀、虚证证候的特点,分别采用了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化痰散结、活血祛瘀、益气补血滋阴的治疗方法。采用相应方药,使初诊患者即使在未用化疗前经辨证论治,病情能有所稳定。但在具体治疗上,特别要重视患者的出血情况。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热毒内蕴型并发症、合并症最多。故必须争分夺秒,抓紧治疗,以提高疗效;痰湿瘀阻型发病较为缓慢,初治缓解率明显高于前者,但复发率较高,故须按时复查病情;正虚型预后最好,缓解期最长,无病生存率较高。同时在平时生活中鼓励患者,克服悲观情绪,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也很重要。

六、疗效评判

(一)缓解标准

1、完全缓解(CR)

(1)临床无白血病细胞侵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

(2)血象:Hb>=100g/L(男),或>=90g/L(女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l09 /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

(3)骨髓象: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或原始淋巴+幼稚淋巴细胞<=5%。红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M2b型:原粒细胞Ⅰ型+Ⅱ型<=5%,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

M3型: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

M4型:原粒细胞Ⅰ、Ⅱ型+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5%。

M6型:原始细胞Ⅰ型+Ⅱ型<=5%,原红细胞及幼红细胞比例基本正常。

M7型:粒细胞、红细胞二系比例正常,原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基本消失。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5%。

2、部分缓解(PR):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幼稚单核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5%而<=20%,或临床、血象项中有一项未达完全缓解标准者。(二)白血病复发

有下列三者之一者称为复发:

1、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幼稚单核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5%而<=20%,经过有效抗白血病治疗一个疗程仍未能达到骨髓象完全缓解标准者。

2、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幼稚单核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20%者。

3、骨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

(三)持续完全缓解

指从治疗后完全缓解之日起计算,期间无白血病复发达3—5年以上者。(四)长期存活

急性白血病自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包括无病或带病生存)达5年或5年以上者。

(五)临床治愈

指停止化学治疗5年或无病生存(DFS)达10年者。

七、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8~193。

[2]邓成珊,周蔼祥等,当代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36~162。

[3]叶任高、陆再英等,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1~609。

[4]肖鲁伟,实用中医内科手册,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74—280。

[5]焦中华,中医血液学,青岛:青岛出版社,1989:276—279,407—410。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 临床研究 【关键词】白血病;解毒化瘀方;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尽管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存有共同之处,如预后差、生存期短、长期存活者少等特点。如何提高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是目前国内学者正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在常规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解毒化瘀方口服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发病情况 36例病例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其中属难治急性白血病20例,复发急性白血病16例,其中治疗组属难治者9例,复发者8例;对照组属难治者11例,复发者8例。2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2 危险因素分布 36例患者中属高白细胞性白血病18例,低增生性白血病3例,继发性白血病1例,混合急性白血病5例,髓外白血病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1例,老年性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者2例。 1.1.3 FAB分型情况 36例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4例(L1 1例,L2 12例,L3 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2例(ML 2例,M2 10例,M3 1例,M4 2例,M5 1例,MAL 5例)。 1.1.4 分组 按随机数字表法统一编号分组。治疗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14~67岁,平均(35.25±16.16)岁;病程3~36个月,平均(7.81±8.12)月;对照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15~70岁,平均(31.56±13.74)岁;病程2~18个月,平均(6.72±4.44)月。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白血病 一、概述 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AL起病缓急不一,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学“急劳”、“热劳”、“虚劳”、“血证”、“温病”的范畴。 二、西医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贫血、出血、发热是本病三大主症。 2、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1)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巨脾罕见。 (2)骨骼和关节:常有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可出现关节、骨骼疼痛。 (3)眼部: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4)口腔和皮肤:可出现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绿色结节。 (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临床上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6)睾丸:睾丸可出现无痛性肿大。 此外,白血病可浸润其他组织器官。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以上者可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也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幼稚细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约50%患者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2、骨髓象:是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要检查。FAB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ANC)>=30%为AL的诊断标准(按照WHO的新标准ANC>=20%

急性白血病怎样治疗?

急性白血病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急 性白血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急性白血病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白血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 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 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 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 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化疗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因化疗副作用大,因此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应同时用“脱毒的红豆杉药材”以降低其副作

白血病中医认识与治疗

白血病中医认识与治疗 无极县红十字血康医院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恶性疾病,主要病变为造白细胞组织异常增生,全身各组织和脏器遭受浸润。常见症状有贫血和出血等。发病原因,有病毒感染、放射物质与化学品损伤、神经体液障碍(内分泌或某种代谢失调)及遗传等学说。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温毒、虚劳、症瘕、积聚等范围。 白血病症候认识 一、: 发病急,进展快,预後差。《慎柔五书》:“热劳由心肺壅热,伤于气血,以致心神烦躁、颊赤、头痛、眼涩、唇干、口舌生疮、神思困倦、四肢壮热、饮食无味、肢体酸痛、怔忡盗汗、肌肤作痛,或寒热往来”。《普济方》载:“夫急劳之病,其徵与热劳相似而得之差暴也,血气俱盛,积热内于心肺,脏腑壅滞,热毒不除而致之。缘廪受不足,忧思气细,营卫俱损,心肺壅热,金火相刑,脏气传克,或应外邪,故烦躁体热、颊赤、心悸、头痛、盗汗、咳嗽、咽乾、骨节酸痛、萎黄羸瘦,久则肌肤失烁,咯涎唾血者,皆其候也”。古籍所述,证候与急性白血病颇同。 二、: 如虚损中的阴虚症,骨痛如折、怔忡、盗汗、咯血、吐衄、经闭、骨蒸等等。阴虚症之怯寒少气,自汗喘气,食减无味,呕胀飧泄等,皆与白血病的症状相似。 三、其它类型的白血病: 如慢淋之淋巴结肿大,与古代文献之“瘿”、“瘤”、“痰核”相似,“绿色瘤”与祖国医学之“恶核”相似。 出血证候是白血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血证的产生与心肝脾三脏关系较密切。“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损者多由气,气伤则血无以存。”而其动火、损气之源,可由外感邪气,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素体不足或病后体弱,致使脏腑失调,阴阳偏亢,气血逆乱,络脉受伤而引起。上述原因也多见于病情急性发作时的诱因。祖国医学在这方面的观察,与现代医学观点吻合。 白血病分型与治法 一、阴虚型: 持久发热、消瘦乏力、盗汗、口干、头痛、头昏、耳鸣、出血症状(包括鼻衄、齿衄、紫癜、视网膜出血,下同)、遗精、关节痛、咽喉炎、口腔齿龈发炎、厌食、肝脾轻度种大、舌红绛、剥苔或舌焦、脉数虚大。正虚邪实,伤及营阴,骨髓受损,内热伤津,热伤血脉,迫血妄行,治以养阴、清热、止血。 二、阳虚型: 浮肿、便溏、头昏、乏力、自汗、肢末欠温、发麻、面白光不华、唇白、爪甲不荣、舌胖、出血症状、脉软弱无力、舌白而润、薄白苔、白细胞降低。正气本虚,毒邪侵袭,营卫失和,脾肺亏损,肾阳虚竭,治宜甘温益火,补阳配阴,“参仙八味饮”补肾益脾,补阳而不伤阴,对改善红细胞有一定疗效。

中医名家治疗白血病经验集锦

中医名家治疗白血病经验集锦 周霭祥中医治疗白血病经验 周霭祥先生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40余年,现为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对血液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白血病)周先生认为,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为热毒或瘟毒,概称之为毒邪,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等致病因素。毒邪伏于髓内或入髓伤血,引起血瘀,表现为骨痛、胸骨压痛、肝脾肿大、骨髓白血病细胞极度增生、舌质紫暗等。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出现贫血或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悸、舌质淡等。血为气之母,在血虚的基础上,可出现气虚,表现为乏力、气短、懒言、多汗、舌有齿痕、脉细。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两虚日久,势必导致阴阳两虚,表现为手足心热、低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的阴虚证及怕冷、四肢凉、自汗、便溏、舌苔白、脉细无力的阳虚证。阴阳两虚可进一步发展为阴阳两竭、亦即全身衰竭。这是白血病的发展过程。如治疗及时而有效,则病可缓解甚或痊愈。周先生分析,白血病的三大症状,发热、血虚、出血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本病发热的原因有: (1)邪毒内发:即白血病本身所致的发热,又称白血热。 (2)外感发热:因本病常有气血两虚,正气既虚,故易感染外邪而发热。 (3)阴虚及血虚:两者皆可生内热。 (4)阳虚:晚期病人可出现阳虚发热。白血病的发热以前三者为多见。 本病出血的原因有: (1)血瘀可使血不循经而出血。 (2)血热及虚热皆可热伤血络或迫血妄行而出血。 (3)气虚不摄引起出血。综上所述,可见白血病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病的发展过程,初期可为因病致虚,后期则是因虚致病,以致病入膏肓。周先生指出,白血病的治疗原则有三:即扶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以反复、交替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来进行,半数以上的病人可以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少数病例可获痊愈;但长期反复的化疗,存在复发率高、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第二肿瘤的缺陷。开展骨髓、脐血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以及采用基因、免疫疗法后,急性白血病的治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这些疗法的复发率仍很高,且存在供体缺乏、技术复杂、费用高昂、治疗风险大而安全性低等难题,远难令人满意。故不断寻求和探索新的有效、低毒、价廉而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与药物,仍是白血病治疗领域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对于急性白血病,博采中、西医学体系之长,融合各自合理的治疗手段,形成全新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两条腿走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毒副作用少,费用低廉。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对于西药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大的类型,如ALL-L1,AML-M1、M2、M4等,采用西医联合化疗,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以减毒增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争取长期无病生存,乃至彻底根治。 对于M3等中医药疗效优势明显的白血病类型,采用亚砷酸注射液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或配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以更好的防治DIC,取得最佳疗效。 对于复发、难治、多药耐药的白血病人,除采用新型、二线化疗方案外,充分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势,积极选用中医辨证用药并配合亚砷酸注射液等,有一定的抗复发和抗多药耐药作用。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是提高急性白血病疗效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疗效,有计划地把联合化疗、中医药治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以及防治脑膜白血病和其他白血病并发症的治疗结合起来,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增强机体免疫力,消灭白血病细胞,以期达到根治的目的。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联合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白血病最常用的手段,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强烈诱导,早期强化,药物剂量递增,骨髓抑制性维持治疗的方法使其完全缓解和5年无病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在联合化疗的同时,注意对白血病细胞庇护所的强有力防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成份输血、无菌措施、高效抗生素应用及使用生物反应调节剂,特别是中医中药的结合使用,已展示其优越性,许多获效存活多年的病例,大多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无论是增强综合化疗效果、减低化疗毒性、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缓解期的巩固治疗等方面,中医药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慢性白血病的疗效不够满意,药物治疗只是改善患者的一般症状,缩小肝脾、降低白细胞数,但不能阻止急变的出现。因此采用中西两组药物相互交替使用;抗白血病中药和扶正;本药物并用;化疗与免疫治疗并用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缓解期,逐步阻止急变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无论急性或慢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均应坚持长期中医中药治疗,有助于延长缓解期与生存期。

1.抗白丹方 组成:雄黄3克、巴豆(去外皮)3克、生川乌3克、乳香3克、郁金3克、槟榔3克、朱砂3克、大枣7枚。将雄黄、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共研细末,巴豆去皮置砂锅中文火炒至微黄色,再去内外皮,用双层纸包裹压碎,微热半小时,去油。将煮熟大枣去皮和核,与上述药物混合,捣研均匀,合丸如黑豆大,朱砂为衣。成人每天4~8丸,小儿1~4丸。清晨5时开水1次送服,连服3~5天,休息1天。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6例,结果有效2例,无效4例。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郑金福。 2.青黄散方 组成:青黛、雄黄按9:1剂量研细末,装胶囊。诱导缓解剂量为每日6~14克,分3次饭后服。维持缓解剂量为每日3~6克,分2~3次饭后服。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辨证加减:有明显症积瘀血者加用膈下逐瘀汤;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脾胃虚寒者用小建中汤加味。 临床疗效:本方配合化疗治疗25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完全缓解18例,占72%,部分缓解7例,占28%。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时间为11.4天。平均10.1天脾脏开始缩小。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周霭祥。 3.生生汤 组成:(1)青黛40克、天花粉30克、牛黄10克、芦荟20克,研成丸。每日3克,分2次服。 (2)红花3克、黄芪18克、茯苓12克、生薏仁15克、生地15克、玄参9克、甘草6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12克、青黛12克,紫草9克、黄药子9克,水煎服。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12例,完全缓解3例,占25%;部分缓解6例,占50%;未缓解3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本组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5例。部分病人曾用不规则化疗。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及典型病例分析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及典型病例分析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及典型病例分析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种恶性血液疾病,其特点是骨髓中存在异常的白血病细胞,以及有可能向全身扩散的倾向。这种恶性细胞病变会迅速累积并占据正常造血细胞所需的空间,严重影响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因此,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的中西医结合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病例介绍 本文将以一位51岁男性患者为例进行分析。该患者在早期出 现疲劳、肌肉酸痛和体重下降等常见症状,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检查后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根据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该患者接受了传统的化疗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和针灸疗法。 2. 化疗治疗策略 化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干扰白血病细胞的DNA、RNA以及蛋白质合 成等生物学过程,从而达到杀灭白血病细胞的效果。然而,化疗药物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不可预测的副作用。 3. 中医药治疗策略 中医药治疗在急性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统中药通常被用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并减轻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在该例中,患者接受了中药汤剂的治疗,包括阿三七、人参等中草药的配方。此外,针灸疗法同样被用于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4. 治疗效果及体会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贫血和白血病细胞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此外,通过电镜观察,白血病细胞的形态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注意饮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这些因素也对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治疗体会和典型病例分析,个人认为在对急性白血病进行治疗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化疗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杀灭白血病细胞,但也会带来副作用和机体的损伤。而中医药治疗则能够通过调理机体,提高免疫力,减轻毒副作用,并起到激活机体自愈能力的作用。而且中医药治疗也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对于长期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制定。此外,中医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在规范医疗管理下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临床效果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的综合治疗策略中需要将中医药治疗与传统的化疗治疗相结合,以期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减轻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各种治疗方法都需要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最后,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策略中将中医药治疗与传统的化疗治疗相结合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调理机体、提高免疫力和激活机体自愈能力等方式减轻化疗的

关于白血病的中医治疗之说

关于白血病的中医治疗之说 *导读:大家知道,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多年来,中医为无数人治疗了各种疑难杂症,为多少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健康幸福。对白血病这样的恶性肿瘤疾病,中医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治疗方法,今天我们就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来详细介绍。…… 大家知道,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多年来,中医为无数人治疗了各种疑难杂症,为多少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健康幸福。对白血病这样的恶性肿瘤疾病,中医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治疗方法,今天我们就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来详细介绍。 在中医理论里,血具有营养身体、养育心神、调节津液、维持阴阳平衡、抵御外邪等功能,所以对于白血病这样的疾病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养育心神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神志活动是由心来主宰的,所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但心的活动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因此,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有“神为血气之性”。气血充盛,才能神志清晰,精神充沛。《内经》指出:“血气者,人之神”。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说:“血气者,身之神也”。《内经》还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相反,如果心血不足或肝血不足,常出现惊悸、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的症状;如果邪热侵入营血,扰动心神,可出现神昏谵语等症。

(2)维持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阳主动,阴主静;气无形而血有质,气为阳主卫护于外,血为阴主营运于内,因而血有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作用。如果血虚则阴亏,阴亏则不能制阳而易见热象,同样血盛则易见实象。清代唐容川《血证论》说:“气为阳,气盛即为火盛;血为阴,血虚即是水虚”,可见血是保持阴阳平衡的重要物质。 (3)营养身体 中医认为,血在人体的功能上是极其重要的,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通过气的推动,循着十二经脉运行,对内充养五脏六腑,对外滋润四肢百骸。《难经》说:“血主濡之”,意思是说外至皮毛筋骨,内至五脏六腑都依赖血的滋养,以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具体地说,有“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和则“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等,说明眼睛视物,四肢屈伸运动,皆有赖血的营养。如果血虚不能濡养,则视力下降,两目干涩,四肢麻木,活动不利,皮肤干燥作痒等。现在对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中西结合的综合治疗的方法。取中西医二者的优点进行取长补短,中医虽然疗效较慢,不过它对患者造成的因治疗而产生的二次伤害也较小,所以值得患者们进行尝试。

中医内科白血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恶性疾病,其特征为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异常增生,浸润各组织,产生不同症状,周围血液白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甚至危及生命。本病按病程的缓急和骨髓象的不同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白细胞系列的异常增生分为淋巴细胞、非淋巴细胞(包括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婴儿、儿童和青壮年较多,慢性白血病则以中壮年为多。 从本病的临床症状分析,急性白血病多属中医学“温病”、“血证”、“急劳”等范畴;慢性白血病多属“瘢积”、“虚劳”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因正气不足而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是邪毒乘虚伤人,内陷脏腑,深入心肝营血,表现高热、出血、昏迷、抽搐等温热重证;一是五脏阴阳气血亏虚,而尤以脾肾为主,因脾肾俱虚,则气血精髓生化乏源,必致表现一系列虚损证候。由于邪毒与正虚的相互影响,气血津液运行失调,可致血不循经而妄行,或气血津液结聚而形成瘢积、痰核,加之正气日耗,虚损日甚,故临床表现往往虚实错综,症情险恶,变化多端。 【诊断】 1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病程短而严重,以发热(热型多样化,伴恶寒、汗出、咽峡炎、牙龈肿痛、口腔炎等症,类似急性感染)、出血(可遍及全身,以皮下、口腔、牙龈及鼻黏膜为主)、贫血(发展快,出现皮肤苍白、头晕、心悸、气促、乏力、浮肿等症)为主要症状,淋巴结、肝、脾可肿大,血象白细胞总数中度增多,有大量原始白细胞出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均减少。 2.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开始时自觉症状不明显,有贫血和一般虚弱症状,如乏力、头晕、消瘦、心悸、低热、腹胀、食欲不振等主要临床表现,可有皮肤瘀点、瘀斑,脾脏显著肿大,或肝脏肿大,或淋巴结明显肿大,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以幼稚细胞为主,而原始细胞很少。 3.可作骨髓穿刺,从骨髓象可以鉴别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应与再生隙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菌或病毒感染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相鉴别;慢性白血病应与黑热病、血吸虫病、肝硬化等相鉴别(主要鉴别点:本病有未成熟的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增生)。 【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论文)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论文)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陈志雄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一、概念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多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流行病学情况: 二、中医对白血病的认识 (一)历史沿革 病名:属于虚劳、急劳、热劳、温病、瘀积等范畴。 病因病机:正虚为本,肾精亏虚。病邪为热毒炽盛、伏气温病临床表现的类似记载:多从虚劳、急劳、贫血、恶核、咽喉肿痛等描述。 治疗:张景岳认为深在阴分、不宜温补。 预后:不良,“百日劳”之名。 (二)病因:精气内虚、温热毒邪内盛。 热:温热、湿热、痰热、毒热痰浊 外感毒:热毒、温毒、火毒、瘀毒瘀血 劳倦:饥饱不节、房劳、七情所伤内伤 小儿:先天不足、遗传缺陷 病位:肾、骨髓,可涉及心、肝、脾诸脏 (三)病理正气虚弱 邪毒内蕴肾精亏虚、邪毒内蕴血行瘀滞 痰浊凝阻骨髓受损生血紊乱 (四)关于白血病的伏气温病论 发病方式:伏气温病、邪伏少阴、由血分转气临床症状 病程归转、预后 (五)对白血病病因病机的几种看法 因虚致病论 从传统中医理论来看,因虚致病论顺理成章。“正气内存,邪不

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弱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而致。 因病致虚论 从临床上看,白血病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而很多青少年发病前身体多健壮,肌肤丰满。如果说因虚致病,似乎难经解释。青少年多气血旺盛,正气充足,发病前无正气亏虚的表现,受温毒外袭后,起病急骤,热毒入髓伤血引起血瘀;由瘀血而致血不循经;同时,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而有血虚,为因病致虚。 虚实夹杂论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从实践中总结认识到白血病既非单纯虚证,亦非单纯实证,而是虚实夹杂。本病的发病前提为正不胜邪,本虚标实,正邪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正盛邪退,疾病可完全缓解;邪盛正虚疾病则复发或加重。 三、中医对白血病的治疗概况 中医药在应用单方和专药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下面是中医治疗白血病的报道:黄世林等以复方青黛片这主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60例。 张亭栋首先报道以癌灵1号配合化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7例 张鹏等用癌灵1号的主要成分AS2O3注射液治APL72例。周霭祥等应用青黄散(青黛雄黄之比为7:3)治疗ANLL6例。 (一)辩证分型:意见不一 基本证型为:气血双亏、气阴两虚、热毒炽盛、痰瘀互结 (二)目前,大多数中医辩证配合化疗治疗如: (1)徐瑞荣报道经中医辩证为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的热毒炽盛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0例,以上三方加减配合化疗HA方案,结果CR35例,PR6例,未缓解9例,总缓解率为82%。 (2)李立以清骨散为基本方根据辩证配合化疗治疗白血病59例,

急性白血病m3治疗期是多少

急性白血病m3治疗期是多少 文章目录*一、急性白血病M3的治疗期是多少1. 急性白血病M3的治疗期是多少2. M3型白血病的发病群体3. 白血病的类别*二、白血病m3的治愈率是多少1. M3白血病的治愈率是多少2. 中西医结合治疗M3白血病*三、白血病m3的诱发病因1. 放射因素2. 化学因素3. 遗传因素 急性白血病M3的治疗期是多少 1、急性白血病M3的治疗期是多少白血病所致的死亡率位列前十,尤其是儿童和30岁以下的成年人。 M3型白血病治疗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诱导分化治疗,此阶段的治疗目的有两个,一是使血象恢复正常水平,二是恢复骨髓。M3白血病病人根据血常规分为低、中、高危三个组,在这个阶段里,中低危病人一般不需要化疗。当病情有所缓解后,便进入巩固治疗阶段。经过两至三个疗程,需要检测患者融合基因是否转阴,若融合基因被检测转阴,则进入第三个阶段:维持治疗阶段。注意,在M3型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在前一个阶段达到疗效之后,方可继续下面的治疗,维甲酸+砷剂联合作用是医学界比较公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疗法。 2、M3型白血病的发病群体M3型是一种破坏造血组织的恶性

疾病,它的发病群体主要是中青年。目前,白血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是生物方面的致病因素;r射线、X射线等电离辐射是诱发白血病的物理因素;另外,常年接触苯及其有 机溶剂也会增加发病几率。 3、白血病的类别 3.1、急性白血病 3.2、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淋白血病L1型、L2型、L3型。 3.3、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颗粒增多型、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4、慢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AML、慢 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 3.5、特殊类型白血病 有慢粒急变,低增生型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型白血病、组 织细胞肉瘤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干细胞白血病等,当我们发现了白血病的症状时,我们要及时的治疗白血病。 白血病m3的治愈率是多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急淋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白血病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延长或阻止白血病的复发 化疗结束后,即并达到临床治愈水平时,应用中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恢复免疫功能,可延长白血病的复发时间或阻止其复发。在急性期时白血病需要及时应用化疗,其间可以中医、中药辅助治疗;缓解期时,中医、中药的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延缓或阻止复发也有效。 二、防止白血病多耐药 白血病细胞对化疗是有耐受性的,细胞本身对毒物的排异机制一旦启动将会影响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医务工作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中医药可以恢复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近年来中医药预防/逆转白血病(肿瘤)多耐药药性的临床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三、预防白血病的相关并发症 白血病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起来难度很大,耗费也惊人,但是如果从预防上下手则相对容易得多,不仅能够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细胞生物疗法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 细胞生物治疗是通过回输特定的细胞(包括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激活人体自身的“自愈功能”,对病变的细胞进行补充与调控,增加正常细胞的数量,提高细胞的活性,改善细胞的质量,防止和延缓细胞的病变,恢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疾病康复的目的。 治疗优势: 一、效果确切,有效率高。 二、无放、化疗毒副作用,病人不痛苦,耐受性好,杀瘤特异性强。 三、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癌效应; 四、可以帮助机体快速恢复被放、化疗破坏的抗癌免疫系统,提高远期抗癌能力。 五、对防复发效果显著,远期抗癌效果良好。 六、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单次有效,多次使用,效果更佳。 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CD3McAb、IL-2、IFN-γ、IL-1α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被称为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优点,可用于任何一期的癌症患者。该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如同“细胞导弹”,能精确“点射”白血病细胞,但不会伤及“无辜”的正常细胞,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

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wujianting的博客 中医治疗白血病除了辨证治疗外,还要用到53号基因方 治疗白血病的中医药是53号基因方,53号基因方含有一种蛋白与人脑细胞中的一种能阻止白血病的发展叫作调钙蛋白的蛋白质激素相似,当它与胸肽(胸腺激素)和神经肽(神经节甘脂)结合时,能阻止白血病的活动与发展。53号基因方可成为治癌的有力化疗药。53号基因方含锗元素能抗一切癌,能使肾上皮质分泌巧力松激素,有巧力松的活动就能使53号基因正常运转,53号基因有毛病才发生癌,所以有巧力松的活动能使癌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转化不了的排出体外。另外53号基因方能把转移潜伏远处的癌一起杀灭。 人体节奏学研究人员发现,人的器官在不同的时间对药物的反应差别很大,癌细胞一天中分裂最快的时间是10~11时,对癌症病人用药10时最佳,这样才能杀灭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最毒的病是癌症,癌症患者每天上午10时服用斑蝥烧鸡蛋最佳。取新鲜鸡蛋1个,顶端开一小孔入斑蝥1只(糯米炒过,去头、足、翅),绵纸封住孔口,外涂烂泥如皮蛋状,烤泥爆开裂即可,去泥蛋壳与斑蝥食蛋,(或绵纸封住蛋孔口,盛碗上隔水蓁熟,去壳与斑蝥吃药蛋)在上午10时服用,每天1个,连服30个为1个疗程。本方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能提高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斑蝥烧鸡蛋使鸡蛋吸收斑蝥抗癌的有效成分(去甲斑蝥素和斑蝥酸钠),蛋白质能中和或降低斑蝥的毒性。鸡蛋含有光黄素和光色素,也具有抑制致癌病毒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根据临床急性型疗程3个月,慢性型疗程4~6个月大多可愈。 以下不作为临床治疗,供参考。个体又差异, 要治疗,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一)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

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 一项工作方针。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 阅读参考! 篇1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 摘要:近年来中医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思路已越来越清晰, 并且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我们将通过参考近年来的各类相关 文献,总结中西医治疗的主要思路,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点 和不足,扬长避短,为日后治愈白血病而努力。 关键词:白血病;中西医结合;西医;中医;砷剂 1西医治疗 白血病是起源于人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条件的不断改善,不断有治疗白血病的新药物被 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而现在的西医治疗主要可分为3个方面:化学治疗[2]、诱导分化[3]和生物治疗[4]、基因治疗[5]和骨髓移植[6]。

1.1化学治疗化学治疗起源于1948年,因为氨甲喋吟治 疗白血病的成功,开辟了化疗治疗白血病的途径[7]。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实践发现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后,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同时,治疗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应用含去甲氧基柔红霉素的化疗方案 [9]。目前,对于复发急性白血病[10]的治疗,主要以泊苷和 阿糖胞苷化疗药物为基础。方案则是根据单一药物化疗时的明显不足而设计的,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并且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耐药性这一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1.2诱导分化和生物治疗 在诱导分化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有内容:①IFN及其诱生剂;②胸腺提取物如胸腺素;③淋巴因子及细胞因子,如TNF、IL、cF等;④肿瘤单克隆抗体及其偶联物;⑤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疫苗;⑥免疫活性细胞,包括NK细胞,TIL,LAK细胞等;⑦其他免疫增强剂,如BCG,Leocticeuemia,CML有较大的前景[12]。我们相信,随着科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经典方药之砷剂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经典方药之砷剂 砷剂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原理有: ①中医的 以毒攻毒作用:砷剂为中药中传统毒药, 辛温有 大毒,实验研究证明,砷化合物能与组织(蛋白质) 中的巯基(-SH)结合,使蛋白质失去活性,因而抑 制了白血病细胞过多的增殖,所以起到了治疗 白血病的作用。②对癌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 作用。③诱导分化作用。④促进细胞凋亡作用。 1.周霭祥等报道用青黄散治疗急非淋白血病6例,其中初治4例,复治2例。治疗方法为青黄散(青黛:雄黄为7:3或8:2),用量为8~18克/日,分三次口服,作为诱导治疗;维持治疗为4~6克/日。同时辩证服用中药,仅一例并用联合化疗。结果完全缓解三例,其中2例为急非淋白血病M3,该2例患者目前已持续缓解17年余。作者认为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为邪毒入血伤髓,导致血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出现一系列虚像,所以本病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初期以实为主,后期以虚为主。青黄散主要功能为解毒,在疾病早期用该药后通过解毒、凉血、散瘀、消积聚以祛邪除实,达到诱导缓解的目的。王展翔、周霭祥等报道青黄散为主治疗急非淋白血病3例治愈生存17年以上,并发现对有颗粒的白血病细胞有杀伤作用,对M3,M2b,绿色瘤效果好。 2.张亭栋等用癌灵1号注射液治疗成人急非淋白血病81例。22例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27.2%,其中M27例,M315例。自临床和血液学缓解日算起,完全缓解3.3个月~一年者11例;1.1~2年者3例;2。1~3年者5例;3.1年以上者3例。至文章发表时为止,11例仍处于完全缓解之中,3例已存活6年以上。用药方法:本制剂每毫升含砒霜(三氧化二砷1mg,),轻粉(氯化低汞0.01mg),诱导缓解期,每次8~10ml加入10%葡萄糖10~20ml中静脉注射,每日2次;维持缓解期,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2次,持续1~2月。中药煎剂按辨证施药,热入营血则清营解毒、凉血止血;湿热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