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服从组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 应掌握皮肤病和性病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处理皮肤病性病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处理急重症和某些疑难病,具有对本专业本科生带教能力,掌握有关研究技术,写出有一定新见解的学位论文,毕业后达到住院医师水平。

3.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皮肤病与性病专业的外文文献,并能较好地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

4. 注意体育锻炼,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变应性皮肤病

2.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3. 红斑银屑性皮肤病

4. 麻风性病防治研究

5. 皮肤组织病理学研究

6. 遗传性皮肤病基因研究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1. 学习年限:三年

2. 学习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学习学位课程,第二至第三学年学习专业课和专业外语,临床实践,必要环节的培养和学位论文研究。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公共必修课学时学分

(1)自然辩证法 40 2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0 1.5

(3)英语 180 6

(4)专业英语 40 2

2. 科研方法课

(1)计算机医学应用基础(必修) 40 2

(2)医学统计学(必修) 80 4

(3)医学文献检索(必修) 30 1.5

(4)临床流行病学(必修) 30 1.5

(5)免疫学实验 15 1

(6)基因工程学试验 15 1

(7)生物芯片与蛋白纯化实验 15 1

3.基础理论课

(1)医学免疫学(必修) 30 1.5

(2)基因工程学 30 1.5

(3)分子生物学概论(必修) 30 1.5

(4)医学实验动物学 30 1.5

(5)细胞生物学 30 1.5

(6)分子遗传学 30 1.5

(7)病理生理学 30 1.5

4.专业课(专业英语)(第四学期完成)

专业课学习教学内容为:①以张学军主编的《皮肤性病学》(教辅教材,2004年人卫出版社)为基本教材;以第九版《Andrew临床皮肤病》中导师指定的章节作为辅助教材;②皮肤组织病理学;③皮肤真菌学;④麻风病学;⑤药剂学(外用药);⑥病理学;⑦病原微生物学。学习方式为:

①对指定学习内容,要求硕士生应以自学为主;②安排专家指导硕士生的门诊和病房临床实践,

要求硕士生能规范地书写门诊和住院病历至少5份;③组织导师和专家,针对本专业在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讲座,每学期至少5次;考核应达到的要求:①应较全面地掌握皮肤病和性病的基础知识及目前进展概况;②能较熟练地掌握常见皮肤病和性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治疗原则;③掌握常见皮肤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某些皮肤病的免疫病理特点;

考试方式为:①书面考试;②对门诊和查房时提问的问题回答正确率;③对病历(住院病历)的规范化程度的评价;④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获5学分。

专业英语学习教学内容为:①以通读第九版“Andrew临床皮肤病”中指定的章节为主;②要求硕士生阅读每期《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及《国际皮肤科杂志》(Int J Dermatol)中的英文摘要。专业英语课不应少于40学时,开课方式可单独设课,也可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也可以答疑、质疑等方式进行。专业英语学习应达到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词及词组,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外文资料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5—20万英文词。能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要求理解正确,无重大语言错误。能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在读期间要求用英文写出10篇左右的文献摘要。专业英语考试由专业英语指导小组命题和组织,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平时的阅读、翻译、读书笔记或文献摘要的成绩。

5.学分要求

学位课程应至少修满30学分。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五、必要环节

1. 文献阅读与综述

硕士生在读期间,应阅读以下与本专业方向有关的著作杂志,至少完成2篇书面文献综述报告。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2001年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1版(教辅教材)2004年

(3)赵天恩:新编性传播疾病1997年

(4)Odom Rb, et al, Andrews,Diseases of the skin, 9th ed, 2001

(5)美国皮肤科学会杂志(J Am Acad Dermatol)

(6)英国皮肤科杂志(Br J Dermatol)

(7)皮肤病学文献(Arch Dermatol)

(8)皮肤病学研究杂志(J Invest Dermatol)

(9)皮肤病学治疗杂志(J Dermatology Treat)

(10)临床实验皮肤病学(Clin Exp Dermatol)

(11)皮肤(Cutis)

(12)性传播感染(Sex Tramsmit Infect)

(13)性传播疾病(Sex Trans Dis)

(14)皮肤病理学杂志(J pathology)

(15)国际麻风杂志(Inter J Leprosy)

(16)国际皮肤科学杂志(Inter J Dermatology)

(17)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18)中华皮肤科杂志

2、学术活动

所内学术活动(包括专题讲座或疑难病例讨论),每位硕士生每年(第2—3学年)至少参加12次,并尽量安排硕士生参加全国性或全省性学术活动,并为这些学业术活动尽力撰写论文。在第2—3学年期间,每位硕士生至少在全所作2次学术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纳入培养计划,填写《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检查记录表》,并由科教科专人负责检查。

3.临床基本诊疗技术的培养

硕士生在第二学年进入科室后,首先进行临床基本诊疗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要求硕士生主要掌握以下临床基本诊疗技术,并执行住院医师的工作职责。

(1)掌握常见皮肤病和性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2)掌握皮肤病多种皮损的特征及检查方法、常见性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诊疗原则。(3)掌握常见皮肤病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病理特征。

(4)掌握皮肤性病科常规检验和检查技巧,如直接镜检真菌、疥螨;活组织检查(取标本);窥阴镜使用、前列腺按摩等。

(5)了解多种皮肤理疗器械的应用和适应症。

考核方式:包括病历书写规范化水平;临床诊疗技能的现场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5学分,并计入总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末前完成,具体办法按《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执行。

七、学位论文

1. 硕士生应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于第三学期作开题报告,并经过有关专家论证通过后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填写《研究生课题研究计划书》,由导师和培养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批准后,正式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学位论文要有应用或理论价值,论文应有新见解或创新点。论文文字叙述部分(含图表)应在2万字左右(文后附参考文献20条左右)。

2.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计划,并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对研究工作的筹备、进度、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及时向导师汇报,以便及时解决。硕士生应用一年半的时间内从事课题研究,完成学位论文。

3.硕士生在论文答辩前,应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一篇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

4、对学位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组织评阅、答辩。

八、应修总学分及学分计算

1.硕士生毕业前应修满5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至少30学分,临床基本诊疗技术培养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

2.硕士生学位课程均须考试,成绩合格者(60分为合格),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考试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记分。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1.充分发挥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提高培养质量。

2、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勤于临床实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其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诊疗技能、写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 (全日制) 一、培养目标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咨询和研究机构等培养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知识、完整的统计知识架构、扎实的统计应用功底和较强的计量分析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理论与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业型应用统计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两年,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原则上不受理提前毕业的申请。 四、培养方式 (一) 培养方式采用脱产全日制。 (二) 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考评方式要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平时作业、上机操作、课堂讨论、撰写报告等。 (四)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 (五) 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要修满39学分,其中公共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各类课程及学分要求如下:(课程计划表见附表) (一) 公共课(5学分) 1. 公共英语(2学分)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3. 自然辩证法(1学分)

(二) 专业必修课(每门课2学分,共16学分) 1. 高等统计学 2. 应用回归分析注:含逻辑回归 3. 数据采集方法 4. 实用多元分析 5.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注:含高维时间序列 6. 统计软件与计算注:含Python语言初步 7. 大数据分析技术注:含数据挖掘方法 8. 应用随机过程注:含非齐次马氏链 (三) 专业选修课(每门课2学分,要求不低于12学分) 1. 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注:含数据清洗、变量筛选等 2. 高等风险管理 3. 贝叶斯方法注:含MCMC 4. 文本挖掘注:含网络爬虫技术 5. 实用商业数据分析 6. 临床试验统计方法 7. 金融中的统计模型 8. 分布式统计计算 9. 保险精算 注:对于专业选修课,五个专业方向的选修课建议如下: (1)金融统计方向,建议选修课包含:1, 2, 4, 7 (2)大数据统计方向,建议选修课包含:1, 4, 8 (3)商务统计方向,建议选修课包含:5 (4)生物统计方向,建议选修课包含:6 (5)精算学方向,建议选修课包含:9 (四) 专业实践(6学分) 参加统计前沿专题讲座不少于5次,并且在统计机构、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应用统计相关工作岗位实习实践不少于3个月,完成实习周志和实习报告。 六、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内容应与应用统计实际问题、实际数据或实际案例紧密结合。论文内容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形式提倡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报告、产品设计、应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等。

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临床能力

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临床能力 考核内容和要求 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申请人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应在本学科从事临床工作至少三年,完成皮肤病与性病基础培训,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和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临床处理技能。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皮肤病与性病学临床知识包括临床皮肤病学、性病学、职业性皮肤病、皮肤病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 (2)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浅部真菌感染、疣、带状疱疹、脓疱病、药疹、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玫瑰糠疹、银屑病、痤疮、脱发、疥疮、白癜风、色素痣以及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抱疹、霉素)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3)皮肤病常见皮损诊断与鉴别诊断。 (4)皮肤病常用治疗原则。 2、熟悉 (1)皮肤病理学、皮肤免疫学、皮肤真菌学和皮肤生理学。 (2)重症药疹、湿疹、红斑狼疮、寻常型和特殊类型银屑病、大包性皮肤病、硬皮病、皮肌炎、皮肤恶性肿瘤、皮肤血管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软下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3)皮肤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3、了解 (1)皮肤病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2)本专科一些少见病和疑难病诊治原则。 (3)艾滋病的诊治原则。 (4)典型麻风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斑贴试验、皮内过敏试验方法及诊断意义。 (2)疥螨检查、真菌检查、淋球菌检查方法。 (3)皮肤活检术。 (4)换药、湿敷、皮损内注射、刮疣等治疗方法。 (5)常用的皮肤理疗方法:熟悉紫外线、二氧化碳激光、激光、微波、氖氖激光、PUVA疗法等的适应症、禁忌证和操作方法。 2、熟悉 (1)真菌培养及常见菌的鉴定技术。 (2)了解免疫组化染色体等实验技术的原则及临床应用。

南京大学天文系课程介绍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本科人才 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概况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其前身天文学系始建于1952年,是目前全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人才最多的天文学专业院系。学院素以专业设置齐全、学历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而享有盛誉,在历届全国高校天文学科评比中均排名第一。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中心实验室、太阳塔实验室、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深空探测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目前拥有天文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包括天体物理学、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今年新增空间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具备扎实基础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从事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工作。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约30名,包括4名中科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7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5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近年来,学院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科研成果显著,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学院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和教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人员交流联系和合作。在南京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学院正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天文学教学和科研中心。 2010年,南京大学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建设“南京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园区”,即将开工建设的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办公大楼将坐落在该园区。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将是一幢集科研、实验、教学、学术活动于一体的智能化建筑,将能够满足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未来20年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发展需要,并容纳多个研究中心,同时也是本学院教师与研究生科研、本科生实习的场所。 二、指导思想 培养的指导思想为: 按大理科设置基础课,以拓宽知识结构,加强天文实验课程建设和早期科研训练能力培养,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天文学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大理科人才”。

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服从组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 应掌握皮肤病和性病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处理皮肤病性病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处理急重症和某些疑难病,具有对本专业本科生带教能力,掌握有关研究技术,写出有一定新见解的学位论文,毕业后达到住院医师水平。 3.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皮肤病与性病专业的外文文献,并能较好地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 4. 注意体育锻炼,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变应性皮肤病 2.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3. 红斑银屑性皮肤病 4. 麻风性病防治研究 5. 皮肤组织病理学研究 6. 遗传性皮肤病基因研究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1. 学习年限:三年 2. 学习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学习学位课程,第二至第三学年学习专业课和专业外语,临床实践,必要环节的培养和学位论文研究。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公共必修课学时学分 (1)自然辩证法 40 2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0 1.5

(3)英语 180 6 (4)专业英语 40 2 2. 科研方法课 (1)计算机医学应用基础(必修) 40 2 (2)医学统计学(必修) 80 4 (3)医学文献检索(必修) 30 1.5 (4)临床流行病学(必修) 30 1.5 (5)免疫学实验 15 1 (6)基因工程学试验 15 1 (7)生物芯片与蛋白纯化实验 15 1 3.基础理论课 (1)医学免疫学(必修) 30 1.5 (2)基因工程学 30 1.5 (3)分子生物学概论(必修) 30 1.5 (4)医学实验动物学 30 1.5 (5)细胞生物学 30 1.5 (6)分子遗传学 30 1.5 (7)病理生理学 30 1.5 4.专业课(专业英语)(第四学期完成) 专业课学习教学内容为:①以张学军主编的《皮肤性病学》(教辅教材,2004年人卫出版社)为基本教材;以第九版《Andrew临床皮肤病》中导师指定的章节作为辅助教材;②皮肤组织病理学;③皮肤真菌学;④麻风病学;⑤药剂学(外用药);⑥病理学;⑦病原微生物学。学习方式为: ①对指定学习内容,要求硕士生应以自学为主;②安排专家指导硕士生的门诊和病房临床实践, 要求硕士生能规范地书写门诊和住院病历至少5份;③组织导师和专家,针对本专业在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讲座,每学期至少5次;考核应达到的要求:①应较全面地掌握皮肤病和性病的基础知识及目前进展概况;②能较熟练地掌握常见皮肤病和性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治疗原则;③掌握常见皮肤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某些皮肤病的免疫病理特点; 考试方式为:①书面考试;②对门诊和查房时提问的问题回答正确率;③对病历(住院病历)的规范化程度的评价;④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获5学分。

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年修订)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统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1.应具有较扎实的统计学理论基础; 2.应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技巧; 3.应具有较强的学术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应具备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 5.应该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外文资料和用外文写作论文的能力; 6.应具有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以及借助互联网查阅专业资料的能力; 7.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 采用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课堂授课、专题讨论班、专家讲学、课题研究、参加学术报告(会议)等培养方式,使学生成为有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学习年限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 实验设计,非参数估计,金融统计,风险管理。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要求 要求每位研究生至少修满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至少修满学分,专业主干课至少修满学分。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必修课进行考试,选修课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分,考查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 2.实践环节要求 实践容包括教案实践(为本科生授课、辅导、批改作业、指导大学生毕业论文等)与科研实践(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科研咨询、课题调研,参加学术报告或学术会议等)。相关的要求见本培养方案有关条目。 3.科研成果数量要求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发表(含录用)篇专业学术论文(除导师外,申请者须排名第一)。特殊情况下,经导师同意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达到毕业水平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天文学领域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天文学领域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6月修订) 为了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台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教育应以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主。博士生不仅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且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诚实守信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与工作作风。 2.具有天文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先进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方法及手段, 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具有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和从事创新科研工作的能力。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分为天体物理专业和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天体物理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和演化、天体高能和激发过程、恒星形成和演化、太阳磁场活动和日地空间环境、天文地球动力学、太阳系天体和人造天体动力学等,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文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射电天文方法、空间天文观测手段和空间探测、天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全脱产的学习方式,分公开招考和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西南大学

全日制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1.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拥有厚实的统计学理论基础,熟悉某一学科(比如教育统计、金融风险计量分析、应用数理统计) 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能力,能够在金融投资类单位、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 2. 基本要求 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统计软件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能使用统计软件解决社会领域的实际问题,并形成强有力的调查研究、量化分析和预测决策能力。 毕业生应达到下面基本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 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熟练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具备从事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应用的基本技能; 3. 能够独立从事实际领域的应用统计工作; 4. 掌握一门外语的实际应用。 二、主要方向 1. 教育统计 2. 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 3. 应用数理统计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 四、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五、培养方式 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应注重: 1. 课程与研究报告(或实证分析)并重,讲授与操作结合,突出案例教学; 2. 专题讲座与实践相结合; 3. 采取导师制。采用在校学习与到实际部门的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六、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1. 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31学分。其中公共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6学分,专业方向课12学分,专业实习8学分。

皮肤病与性病学-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皮肤病与性病学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专业代码100206) Ⅰ.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有志从事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临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学风严谨,身心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事业而献身。 2.要求硕士生具有坚实的皮肤性病学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进行科学研究。 3.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典型疑难病例能熟练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作出正确诊断处理,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应用第一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时限一般为3年。第一学期课程学习,第二至三学期上半年临床训练,选题,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准备开题,下半年临床训练,做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并请同行专家评议,进行课题预实验、实验,第五至六学年上半年课题实验,参加专业英语、专业课考试;下半年撰写科研论文、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 三、研究方向 1.接触性皮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 2.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3.皮肤肿瘤研究 4.性传播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艾滋病的防治)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部分(见课程设置表)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为适应空间科学与应用迅速发展而设立的新型的、综合性专业,按宽口径模式设置相应课程,着重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空间科学、空间应用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特别强调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将在课堂教学及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始终贯穿这一思想。针对国家在空间观测、空间应用和对地遥感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空间探测技术、对地遥感技术、宇宙空间环境及空间飞行器综合应用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备有很强的从事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能力,而且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求,能够成为新型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系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及基本的实验技能,接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 4.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学科研究的最新理论; 5.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基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6.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 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包括理论力学、电动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物理光学、微波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光电信号检测、光学图像处理、光学遥感技术、微波遥感、基础天文学、实测天文学、天体力学基础、卫星导航及天文导航等。 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65.0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8.0学分,实践环节33.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数学专业 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从2012级开始实行) 一、培养目标 1.较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方向的前沿动态,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训练,具有独立地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科技文献。 二、研究方向 01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02 数值代数 03多尺度建模与计算 04材料计算 05偏微分方程最优控制 06反问题与计算 07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 08智能计算 09量子计算 10计算流体力学 11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12混沌动力学 13计算生物学 14计算机应用 三、学习年限 1. 本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 2. 提前毕业标准(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申请提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完成

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必须在本学科的SCI或EI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或者在本学科指定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其中包括已经收到正式接收函的论文。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若是同其他人联名一起发表的中文论文,则要求该学生为第一作者;若联名发表的论文是外文文章,则按国际上对发表数学论文的通用规则,作者排序可以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来排。另外,对导师列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列为第二作者的也可视为该生为第一作者。若对学位论文发表的合格性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做最后的仲裁。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见附表) 课程分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及补修课等三类。 第一类:学位课 (1)全校公共必修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1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和1门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学分)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学时,1学分),第一外国语(72学时,2学分)。 (2)学科通开课:即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所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共同学习的课程,包括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有共性的专业通开课。 (3)研究方向必修课:即某一研究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第二类:选修课 由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选修课包括计算机、管理、人文、体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修公共选修课不超过2学分;专业选修课包括本学科内拓宽知识面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定下选修的其它课程。 第三类:补修课 补修课指的是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须补修相关课程。补修课不得少于2门,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 3.学分 应修学分总数为 4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皮肤与性病学》课程标准

《皮肤与性病学》课程标准 第一篇皮肤性病学总论 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 [教学目标] 了解: 1. 皮肤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2. 皮肤的层次、结构及组织构成。 3. 皮肤的功能。 4. 皮肤与机体其他系统的生理及病理联系。 理解: 1.表皮的层次及主要细胞类型(角质形成细胞及树突状细胞)。 2.概念及术语:桥粒;半桥粒;基底膜带(BMZ);Langerhans细胞;皮肤免疫系统(SIS) 3. 掌握英文单词或术语:dermatology;venereology;epidermis;dermis;keratinocyte;Langerhans cell;melanocyte;fibroblast 应用:解释皮肤的功能。 [重点难点] 重点:表皮的层次及主要细胞类型(角质形成细胞及树突状细胞)。 难点: 1.皮肤的结构。 2.皮肤的功能。 [学时分配] 0.5学时 第二章皮肤病与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教学目标] 了解: 1. 皮肤病与性病的主观症状:痒、痛、灼热、感觉异常及全身症状。 2. 皮肤病与性病的诊断步骤:根据病史、系统检查、皮肤检查(视诊、触诊、压诊、刮诊、嗅诊、某些特殊试验如皮肤划痕试验等)、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理解: 1. 皮肤病与性病的体征——皮肤损害 ①原发损害(原发疹):斑疹、丘疹、斑块、结节或肿块(包块)、风团、水疱(大疱)、脓疱及囊肿。 ②继发损害(继发疹):鳞屑、痂、抓痕、皲裂、浸渍、糜烂、溃疡、瘢痕、萎缩、苔藓样变及硬化。 2. 皮肤损害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视诊:皮损的部位、性质、大小、数目、颜色、形状、边缘与界限、表面及基底情况、疱壁及内容物情况、分布与排列等。 ②触诊:皮温、出汗与皮脂情况,皮损的质地或浸润感,皮损的活动度或与周围组织的

统计学理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理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统计学(理学)(0714) 一级学科英文名称: Statistics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独立从事统计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门人才。掌握统计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够利用现代化计算工具处理统计资料,对现实中的各种复杂数量关系进行统计建模和数据分析。毕业后可在各级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信息处理、投资分析、风险管理等实际工作,以及在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它研究来自各领域的数据,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随着人们对定量研究的日益重视,统计方法已成为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学自身的理论体系也日臻完善。 研究方向: 1. 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与应用 本方向运用非参数和半参数方法,对非线性时间序列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数学建模、理论分析、参数估计和数值仿真,探讨非线性时间序列动态变化的内在规律。侧重于波动率模型和同积模型的理论及其在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2. 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 本方向主要研究社会调查中的抽样技术和调查技术,以及复杂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CATI电话调查实务、定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理论与算法等。该方向已在市场调查、综合测评方面取得大量应用成果。 3.计量经济模型与应用 本方向主要利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借助各种先进的统计和计量软件,对社会经济现象如宏观经济、金融、产业结构、汇率等进行数据建模、定量测度和分析,寻找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为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4.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 本方向主要研究金融保险领域的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等问题。在探讨保险精算基本理论、随机分布理论的基础上,关注损失评估、保费厘定、索

统计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计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14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统计学领域和相关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使用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具备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应用统计 2.并行统计 3. 随机网络 4.随机微分方程 5.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五、课程设置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主要包括阅读科技文献、学位论文选题、开展科学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 2.阅读科技文献、参加学术活动是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必不可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阅读较多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 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其中三年制硕士生应在第三学期十一月底前完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题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4.硕士学位论文要有足够的工作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用不少于一年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保证研究生得到较为充分的科研训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完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能够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生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所创新。 5.申请学位按《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皮肤病与性病学就业前景解读

皮肤病与性病学 专业介绍 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属于临床医学医学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一门以形态学教学为主的临床学科。“皮肤病与性病学”学科在银屑病、遗传性皮肤病、性传播性疾病、皮肤激光医学、麻风病等的诊治和发病机理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学科,同时又与其他临床学科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就实践工作的性质而言,皮肤性病学研究的范畴又可分为专业基础性研究和临床应用性研究,二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近年来,皮肤性病学发展非常迅速,皮肤组织病理学、皮肤生理学、皮肤病原生物学、皮肤遗传学、皮肤流行病学等领域均取得显著进展,皮肤性病学与其他各基础学科互相渗透和交叉的态势已经形成,学科发展正逐步走向均衡和协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没有疾病,而是逐步扩展到对皮肤的美学要求,这些要求也促进了其分支包括皮肤美容学、皮肤外科、激光医学、光生物医学等学科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内容涵盖丰富、研究领域宽广、技术手段先进、发展潜力巨大的临床医学分支学科。我国皮肤性病学工作者与其他基础科学研究人员一起,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紧密跟踪世界研究热点并力求有所创新,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在皮肤遗传学、皮肤免疫学、性传播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最近中国皮肤性病学工作者发现毛发上皮瘤和红斑肢痛症的致病基因等),大大推动了中国皮肤性病学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与皮肤性病学融合,不仅为皮肤性病学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研究手段,而且促使一批非医学科学

家投身到皮肤性病学研究中,这无疑大大推动了皮肤性病学相关研究工作的进程。 分数线 从分数线的图片可以看得出来,皮肤病与性病学的分数线近几年以来一直稳定在320分上下,相对来说比较平稳,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分数线,甚至可以说可用意义不大,因为是否能参加复试还是要看各个院校的分数线或自划线。再跟大家具体阐述一下国家线的概念。考研国家线是教育部依据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报考统考、MBA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标准。 对于真正想拿到一个不错成绩的我们来说,国家线只是作为我们用来调剂的一个工具,理论上来说,过国家线就可以调剂。因此国家线是考研人调剂时候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必须要过线否则调剂不会成功,所以学弟学妹们定目标要高一些,不要止步于过线或者压线及格,要努力加油啊!

10、060120国际关系史硕士培养方案解析

国际关系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60120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侧重近现代大国外交政策、中外关系、冷战史、区域性一体化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专业教师先后曾承担或参与数项省部级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出版独著、合著《美苏冷战争霸史》、《德国分裂、统一与国际关系》、《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当代八国外交政策概要》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世纪时代要求的国际关系史专业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较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和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独立进行本专业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并有一定的广泛适应能力。 三、研究方向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生学习时间为2——3年,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部分学生成绩优秀,提前修完规定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的学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须在每年10

月填写申请表,经导师和院系主管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不能按时完成学分和毕业论文的学生,不能按时毕业,但延期不得超过一年。要求延期毕业者须在每年10月提出申请,经导师和院系主管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硕士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6——38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习和学术活动。除曾任助教工作者和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验的硕士生外,均须参加教学实践,主要形式是讲授大学本、专科生课程的若干章节或专题,或参加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辅导本科毕业论文等,一般在第二学年进行,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考核表》。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调研、参加学术交流、听取学术报告、查阅学术资料等。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8次,其中必须有一次校外学术活动。学术活动须写出报告,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由导师考核,确定是否合格。 七、科学研究 本专业硕士生必须积极自觉地开展学术研究,在校期间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由导师或任课老师进行评阅。三年制硕士生不作公开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但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 八、学位论文 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四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的要求为: 第一,努力通过历史研究,探索历史规律和总结历史经验。应选择具有学术和理论意义或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第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吸收现代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深入钻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一定前进和创新。 第三,论文史料充实,史论结合,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概念准确,语言通顺。 第四,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坚决杜绝剽窃抄袭等不良学风。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采取导师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以课堂教学和自学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专业指导组统一安排学位课程,导师安排选修课程并由指导组协调,并负责学生的平时指导。 十、其它 a)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2门,并 须与本科生同堂考试,不计学分。 b)本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 中师范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数学系始建于1945年,程其襄、杨武之、朱言钧、樊映川、张国隆、陆振邦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解放后,几经国家调整,本系时有间断。于1980年,(应用)数学系正式恢复,陆续引进一批国内外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充实了教学与科研力量。当时只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概率统计方向含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内,并且1980年已开始招收概率统计方向的研究生。1999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同济大学“统计学”专业并招生。统计专业经过十年的建设成效显著,专业排名已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教学方面,力求结合统计方法在金融、保险、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统计的理论研究方面如半参数统计模型的研究、相依数据的统计模型、不完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等领域,得到了一系统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统计学界的关注。已毕业的学生有在国内外继续深造的,也有很多学生在金融、保险、经济管理、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行业成为骨干。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以统计方法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培养具备良好的基础数学与概率论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了解某一相关应用领域(如保险、经济、金融等)知识的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及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及金融、保险、医药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分析、风险决策、统计信息管理等工作,或在国内外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五、专业培养标准

皮肤病与性病学研究生试题

皮肤性病学研究生考试试题2007-08-29 22:3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深达皮肤真皮网状层或更深的皮肤缺损称为() A.皲裂 B.糜烂 C.溃疡 D.表皮剥脱 2.促进表皮正常角化,使角质层恢复正常的外用药物称为() A.收敛剂 B.角质促成剂 C.角质松解剂 D.腐蚀剂 3.糖尿病患者应禁用或慎用的药物是() A.强的松 B.扑尔敏 C.阿司咪唑(息斯敏) D.制霉菌素 4.不溶于水的粉剂(约30%—50%)与水混合而成的外用剂型称为() A.粉剂 B.溶液 C.酊剂 D.洗剂 5.有水疱、糜烂、渗出的皮损,适宜的外用药物剂型为() A.溶液 B.软膏 C.粉剂 D.洗剂 6.疥疮的治疗宜选用() A.红霉素软膏 B.硫磺软膏 C.咪康唑软膏 D.联苯苄唑软膏 7.晚期梅毒是指病期在() A.1年以上 B.2年以上 C.5年以上 D.10年以上 8.重型药疹应及早应用() A.免疫抑制剂 B.维甲酸类药物 C.免疫调节剂 D.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9.诊断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最可靠的方法是() A.斑贴试验 B.血清IgE测定 C.血清IgG测定 D.血清免疫复合物测定 10.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炎)的常见皮损为() A.糜烂 B.疤痕 C.萎缩 D.苔藓样变 11.关于玫瑰糠疹,哪项是错误的() A.可有前驱斑或母斑 B.皮疹长轴与皮肤纹理一致 C.刮除皮损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D.皮疹可自行消退 12.有关过敏性紫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伴有肾脏损害 B.可伴有胃肠道损害 C.可伴有关节损害 D.可伴有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13.无疱疮的治疗首选() A.皮质类固醇激素 B.氨苯砜 C.免疫抵制剂 D.伊曲康唑 14.属于遗传性皮肤病的是() A.麻风病 B.恶性黑素瘤 C.白癜风 D.鱼鳞病 15.属于良性皮肤肿瘤的是() A.鲍温病 B.脂溢性角化病 C.帕哲病 D.基底细胞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连接表皮与真皮间的结构称为。17.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组成。18.头癣的临床表现分为白癣、黄癣、及脓癣。19.寻常型银屑病临床上一般分为三期,即、静止期(稳定期)和退行期。20.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分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丘疹22.丹毒23.银屑病同形反应24.雷诺现象25.尼氏征(棘刺松解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写出五种皮肤物理治疗方法的名称。27.简述皮肤的生理功能。28.写出5种药疹临床类型的名称。29.简述急性荨

天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天文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要求掌握现代天体物理的理论和观测方法,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支的国际研究前沿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观测数据分析、建立模型和科学计算技能。能在相关分支领域内独立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学位获得者能在国内外一流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活动星系核; (2)星系物理; (3)宇宙学; (4)相对论天体物理; (5)恒星与行星物理。 三、学制及学分 1.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本学科研究生资格者, 在本校获得硕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 分不低于35学分。 2. 研究生若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取得博士生资格,获得博士学位一般总需 5 6年(包括硕士阶段),最长在校学习年限不超过7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 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 45 学分(其中带★的课程不低于8学分)。 3. 对于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者,获得博士学位一般 需3-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 10 分(其中带★的课程不低于8学分)。 4.研究生在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期间,必须就学位论文题目与研究方案进 行论证并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计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导师根据 工作进度情况确定,最迟应于答辩前一年完成。学科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 专家组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研究生汇报,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

审查。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3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其中主席需为正高职称人员),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5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人员3人以上)。 5.其它要求按照研究生院规定执行。 四、科研能力与发表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要求: 1. 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应具备能查找和阅读外文相关资料的能力。 2. 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除了取得必要的课程学分之外,需具备初步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EI等国际核心期刊或国内专业性权威期刊上发表(或接收发表)与硕士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至少1篇,可认定符合硕士学位标准要求。 3. 硕士研究生获得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三名之内),等同于1篇SCI论文。 4. 硕士研究生取得1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第一,导师署名不计在内,且专利申请已被正式公开或取得专利授权证书),等同于发表1篇EI论文。 5. 其它特殊情况,由硕士研究生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学位分委员会会议(到会的学位分委员会人数必须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不记名投票,若获得到会委员的三分之二赞成方可认定为符合硕士学位毕业条件。 博士研究生要求: 1. 博士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科技文献,具备撰写科学论文及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 2. 博士生从入学第二年度开始,需逐年提交《研究生工作进展报告》。 3. 博士生做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并有论文在该会议上以口头报告或墙报形式宣讲;必须参加至少一次物理学院组织的学术论坛或学术年会。在申请博士学位前,须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经历,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入其他国际研究机构访学、合作研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