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论文

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论文
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论文

姓名:

班级:临床11班

学号:

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健康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斗争和认识生命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其核心是科学发展的医学观,它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研究医学的属性,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随着时代的进步,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演变。研究者先后提出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科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其中前四种为传统医学模式,第五种为现代医学模式。

随着死因谱和疾病谱的转变,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从传染病转向慢性非传染病,如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意外死亡等。这些疾病的病因已不是单纯的生物病因所能解释的了,还有许多社会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的运用在单纯的生物因素解释疾病的病因和控制慢性传染病的发展和发生。即使是从生物因素为主导的一些传染病,如性传播的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也明显受到社会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的作用,许多疾病的生物因素要通过社会和心理因素而发挥作用。疾病的变现形式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多果发展。医学进步呼唤着更加完美的医学模式,与此相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

一,现代医学产生的背景医学发展的趋势

医学社会是指从个体医疗活动转变为社会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医学活动。长期以来,他局限于个体疾病的预防,主要是个体治疗与预防行为,限制了其他社会系统的参与,限制了卫生服务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的发展,生产和消费行为的社会化经常加速,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的社会化作用日益明显。

二,疾病谱和死因谱转变

在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以控制传染病性疾病为主要任务的第一次卫生改革命,需要借助现代医学模式提供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为指导,从生物,心里和社会的角度采取综合性社会防治策略。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任务的第二次卫生革命,更加显示出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性。

三,健康需求普遍提高

为了应对人们健康的需求的变化,卫生系统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卫生服务系统的四个扩大,强烈体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卫生系统不失时机的进行改革,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变化。

四,医学学科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相互渗透

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相关学科交叉,相关知识的融合渗透,才能解决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生不仅需掌握诊治疾病和健康维护的知识,而且必须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掌握相关科学的知识。由于人的社

会属性,社会心理及行为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知识,学会利用相关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解决疾病和健康问题。所有这些医学学科领域的融合和外部的交叉,将人们观察疾病和健康问题的视角从生物医学领域转向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领域。

五,健康因素多元化

(一)环境因素

生活环境中水,空气和食物的污染,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噪声及不安全的公路设计等均可能构成对健康的威胁。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收入,居住条件,营养状况及文化程度等均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吸烟,熏酒,滥用药物,缺乏体育锻炼,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对健康带来危害。

(三)生物遗传因素

有些疾病如血友病,链状细胞贫血症,蚕豆病,精神性痴呆和基因缺陷等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四)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是否合理,群众就医是否及时,方便,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高低,包括药物滥用及院内感染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转变疾病谱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健康需求,医学社会文化趋势日益增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交叉。现代医学模式正是在这种变化中逐渐形成,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六,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1)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现代医学模式不是以心理和社会因素取代生物

因素,也不否定生物因素的重要作用,而是对单纯研究生

物因素这一不合理框架的修正,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

医学研究对象中应有的地位。因此,现代医学模式对生物

医学模式的补充与发展。

(2)现代医学模式更加标准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现代医学模式在强调心理,社会因素的时候,

是以肯定生物因素为前提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大脑,躯体活动与心理活动相伴行,彼此相互作用。疾病及损伤

生理过程,也造成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也会引起躯体的负

性反应,乃至导致疾病。社会因素不仅指社会环境而言,

它包括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内化为个体本质的东西,以及

个体的社会实践,社会角色,文化素养,社会职业和个体

间独特的关系。综合地体现出认识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

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最终是通过个体生理及心理变化发

挥作用。

(3)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的因果关系。医学模式是在重视生物因素的前提下,把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置于社会系统中去理解,把生物的人如实的放置在他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这样,呈现在医学家面前的不仅只是向生物医学模式中作为健康与疾病载体的人体,而是现实的具有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人。人的健康与疾病离不开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健康的恢复也离不开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支持。生物因素是和社会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生物因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对社会性的人或人群发生作用,疾病诊治及健康保护都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的,都会被及一定范围的医学。

七,肯定了生物学模式的价值

人的生物学特性肯定了生物学模式的价值,以及具有不可替代的精髓,并且加以继承发扬。人们接受新的医学模式,不是为了否定旧的医学模式而是在生物学模式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八,揭示了医学馆的发展性

应用科学观考察医学模式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从生物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生物医学模式以前各种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更长时间,这种由远到近,时间由肠道段的演变过程相似于科学发展的路程,是

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现代医学模式的

出现以及被人们普遍认同,表现了医学模式是发展的,被动的,适应科学发展的规律。

九,确定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清楚表明了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作用。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决定性影响得以确立,心理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密切关系得到肯定。医学社会化,多学科融合兼收并蓄,士官大医务工作者应用大卫生观点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医学科学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卫生事业去的史无前例的成就。

十,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卫生事业的影响

(一)对医疗工作的影响

临床医学要求医生了解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同时,应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对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治,从而制定有效的,全面的治疗方案。

(二)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预防医学从生物病因为主导的思维模式扩大到生物,心里,社会的综合预防策略和措施,已经一部提高预防保健工作的效果。

(三)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1)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是疾病谱变化及需要层次多样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2)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强调生理服务重要性的条件下,特别注重心理,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3)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医院服务模式从医生在医院内坐等患者上门求医转变为医生走出医院,深入社区为广大人民五福是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发展的结果。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科学和社区服务适应了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4)从医疗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在现代医学模式的框架下,单纯的技术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社会心理服务充分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5)

(6)

(7)

(8)

(9)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

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

注)

(10)

(11)

医学模式的发展及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发展及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摘要]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是医学同哲学结合而产生的概念,随着人类观念的变更、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正逐步转变人们对于医学的认知,促使人们从生理、心理、社会多角度系统性地考查疾病与健康。当今社会下,由于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多元化,使得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显得更加适合当今的时代发展。 [关键词]医学模式;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分析 医学模式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1]。医学模式的产生,必然是以医学实践为基础的,在医学模式中,包含了人类对医学的总体认知,同时医学模式也是对例如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概括[2]。随着人类观念的变更、对健康与疾病认知的深化以及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 1、医学模式的发展历程 医学模式的发展历史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远古时期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与巫术文化相关,多采用诸如祈祷祭祀等神秘主义的方式,可以称这种方式为巫术医疗模式[3];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发现了动植物的药理作用,于是形成了以天然动植物为药物,以朴素的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哲学医学模式[4],这是医学模式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生物医学模式,公元十四、五世纪以来,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也大大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之父”英国的哈维(1578—1657)创立了“血液循环说”[5]并建立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德国菲尔绍(1821—1902)创立的细胞病理学等成果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生物医学的模式也随之诞生和建立;第四个阶段既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家恩格尔(G.L.Engel)在Science上发表了《需要新的医学模型: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首次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概念[6],这种医学模式概念既考虑了病人发病的生物学因素,还充分考虑到了有关的心理因素及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医学模式的发展体现了两次医学发展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以感官和实地观察为手段获得对人体生命现象、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理解的古代经验医学,变为通过有目的地实验、进行科学论证,立足于科学实验和生物科学成就基础之上的现代实验医学;第二次飞跃是充分认识到人类除了自然的生物属性外,还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在考虑生物致病因素的同时,重视社会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从而产生了现代医学模式[7]。 这四种医学模式历时性的转变深刻反映出了人类对生命认识和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通过对医学模式的不断思考、不断完善,到现如今,虽然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当代医学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且在某些医学领域有进一步深化的倾向,但是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除生物因素之外的心理、社会因素对于影响疾病的重要性,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开始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领域之中。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1977 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首先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 [8],这一医学模式被誉为“现代医学模式”,是对科学医学的补充与完善。也就是说健康问题不仅仅是生物学问题,还包括人的心理问题、患者所处的环境(自然和社会因素)及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9]。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论文模板

关于该论文模板的说明 论文模板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P3-P5)是模板的清样,页面设置和字体、字号均已设置好,作者可自行填入自己的论文内容。同时应填写作者信息页。 第二部分(P6-P8)为带格式说明的论文模板,红字部分为对格式的具体说明,作者可根据需要查看。 对于初次投稿的作者: 论文采用通栏排版格式,1.5倍行距。 参考文献的字号可与正文相同,以便于审者阅读。 对于图、表、照片、参考文献等的格式,请务必按模板中的要求做,以减少修改次数。 对于论文退修的作者: 如果在退修信中没有特别要求,作者不必采用分栏排版的格式,采用通栏排版即可。但对于论文中的字号、图、表、照片、参考文献等的格式,请务必按模板中的要求做,以减少修改次数,缩短发稿周期。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 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单位: 联系地址: E-mail: 固定电话: 手机(自愿填,主要为方便联络): 通讯作者 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单位: 联系地址: E-mail: 固定电话: 手机(自愿填,主要为方便联络): 专业方向:

论文标题 张文卫1 李永观2 王武斌1* (1.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000; 2. 世纪医院, 北京 100000) 摘要: 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字数在300字左右。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字数在300字左右。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字数在300字左右。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字数在300字左右。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字数在300字左右。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字数在300字左右。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 中图分类号 R318.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8021(2005)02-0145-05 The Title of Your Paper ZHANG Wen-Wei 1 LI Yong-Guan 2 WANG Wu-Bin 1* (1.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00, China 2.The Century Hospital, Beijing 100000,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bstract. Objective,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bstract. Objective,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bstract. Objective,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bstract. Objective,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bstract. Objective,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bstract. Objective,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bstract. Key words :key word 1; key word 2; key word 3; key word 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9735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270) *通讯作者。E-mail: wangwubin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7695947.html, 引言 从引言开始采用分栏排版。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从引言开 始采用分栏排版。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等[1~ 3]。

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模板

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论文关键词: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就其目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着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 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

浅谈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及自我规划

浅谈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及自我规划 周国华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有识之士认为,在新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这是它最大的特点。 一、生物医学工程简介 1.学科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2.发展历程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 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经济诸因素所决定的。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以1984年为例,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和系统的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美国科学院估计,到2000年其产值预计可达400~1000亿美元。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在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化学、高分子化学、力学、近代物理学、光学、射线技术、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在与医学结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过程与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它采用了几乎所有的高技术成果,如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3.学科特点 (1)交叉性:它是各种学科知识的高水平交叉、新时代结合的产物;是生命科学(生物学与医学)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2)依赖性:它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立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与传统学科不同),融合各交叉学科知识为自己的基础;缺乏永恒的研究主题与固有的中心目标,随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对象的需求而变化。 (3)复杂性:它知识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所有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相关的研究机构、专业教育、企业厂家和市场营销只能涉足其部分,而不能包揽全局。 (4)服务性:它以应用基础或直接应用性研究为中心,以最终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为目的;为生命科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现代化工具,为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装备(支撑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二、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

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论文Word版

姓名: 班级:临床11班 学号: 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健康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斗争和认识生命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其核心是科学发展的医学观,它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研究医学的属性,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随着时代的进步,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演变。研究者先后提出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科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其中前四种为传统医学模式,第五种为现代医学模式。 随着死因谱和疾病谱的转变,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从传染病转向慢性非传染病,如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意外死亡等。这些疾病的病因已不是单纯的生物病因所能解释的了,还有许多社会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的运用在单纯的生物因素解释疾病的病因和控制慢性传染病的发展和发生。即使是从生物因素为主导的一些传染病,如性传播的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也明显受到社会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的作用,许多疾病的生物因素要通过社会和心理因素而发挥作用。疾病的变现形式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多果发展。医学进步呼唤着更加完美的医学模式,与此相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

一,现代医学产生的背景医学发展的趋势 医学社会是指从个体医疗活动转变为社会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医学活动。长期以来,他局限于个体疾病的预防,主要是个体治疗与预防行为,限制了其他社会系统的参与,限制了卫生服务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的发展,生产和消费行为的社会化经常加速,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的社会化作用日益明显。 二,疾病谱和死因谱转变 在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以控制传染病性疾病为主要任务的第一次卫生改革命,需要借助现代医学模式提供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为指导,从生物,心里和社会的角度采取综合性社会防治策略。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任务的第二次卫生革命,更加显示出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性。 三,健康需求普遍提高 为了应对人们健康的需求的变化,卫生系统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卫生服务系统的四个扩大,强烈体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卫生系统不失时机的进行改革,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变化。 四,医学学科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相互渗透 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相关学科交叉,相关知识的融合渗透,才能解决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生不仅需掌握诊治疾病和健康维护的知识,而且必须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掌握相关科学的知识。由于人的社

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论文模板

投稿函(Cover Letter)(除论文正文外必包括的内容,独立成一页) 投稿函内容为对所投稿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说明

作者信息 (除论文正文外必包括内容,独立成一页) 第一作者 姓名:性别:学历:职称: 单位: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E-mail: 固定电话: 手机: 通讯作者 姓名:性别:学历:职称: 单位: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E-mail: 固定电话: 手机(自愿填,主要为方便联络): 专业方向:

论文正文排版要求 该模板中所有红色字体为格式或字号说明。 纸张大小:A4,页面的页边距设置:左:2 cm;右:2 cm;上:3 cm;下: cm;其中引言前的部分,左右各再缩进0.8cm(相当于两个宋体五号汉字)。 全文单倍行距。 详见下页。

论文标题(黑体,三号) 张文卫1 李永观2 王武斌1#*(仿宋,小四) 1(XX 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00) 2(XX 医院心内科, 北京 100000) (宋体,六号) 摘 要:(黑体,小五)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字数在300字左右。(宋体,小五) 摘要写作提示:摘要中方法和结果应具有细化的内容。 (1)方法部分:不能过于笼统。【示例:拟合(如何拟合?)出了相关度较高的数学模型;测量(如何测量?)了XX 系数;证明(如何证明?)了其与XX 有很好的相关性;建立(如何建立?)了XX 与XX 的关系模型;用实验(什么样的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应有示例中体现蓝字部分的内容。 (2)结果部分:不能仅是定性的词汇,应有定量数据,说明达到了什么效果。【示例:“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抑制了XX 的干扰,实现了XX 信号的快速提取,信噪比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类似的描述,缺乏针对性,因而失去意义。应该定量说明,如“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抑制XX 的干扰,使信噪比提高 12 dB ,相当于30次叠加平均效果,从而可以实现XX 信号的单导快速提取。”】 关键词:(黑体,小五)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5 (关键词不多于5个)(宋体,小五) Title in English (Times New Roman ,四号,加粗) Zhang Wenwei 1 Li Yongguan 2 Wang Wubin 1#* (Times New Roman ,五号) 1 (Schoo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XX University, Beijing 100000, China )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XX Hospital, Beijing 100000, China ) (Times New Roman ,六号,斜体)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 ,小五, 加粗) Objective,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 ,小五) Key words : (Times New Roman ,小五, 加粗) key word 1; key word 2; key word 3; key word 4; key word 5 (Times New Roman ,小五, 每个关键词的首字母小写) doi:收稿日期:2011-00-00,录用日期:2011-00-0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研基金总数不超过3个)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Member, Chinese Society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请在作者中用#标注,并提供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会员号,以逗 号隔开)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宋体,六号)(通信作者原则上应是基金的负责人,研究生的导师) 引言(黑体,小四号:以下同级标题形式一样) 从引言开始采用分栏排版。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引言应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1-2]。(宋体,五号; 参考文献引用采取上标形式,用“-”表示范围, 如[1-2];用“,”断开,如[1,3,5]) 1 材料和方法 描述方法的细节,使用的材料,实验的步骤,

发表医学学术论文

发表医学学术论文 医学的核心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客观研究证据,了发表医学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 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医学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磁性纳米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 功能材料2012-1 黄卓2012441113 指导老师:刘雪 摘要磁性纳米生物材料是将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交叉起来组成的一个全新的材料领域,这种材料在医学上有着相当诱人的并且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主要针对磁性纳米材料目前的研究以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做出比较全面的讲述,并展望了纳米生物材料在医学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磁性纳米生物材料;医学;应用 Several Nano-Biomaterial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2-1 Huang Zhuo 2012441113 Tutor:Liu Xue Abstract: Biomaterial and nano-material comprise a bran-new field what named nano-biomaterial which has a comparatively attractive and comprehensive med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1].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nano-biomaterial will be reviewed all 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al tendency of nano-biomaterials about medicine is also forecasted[2]. Key words: magnetic nano-biomaterial; medicine; application 一、前言 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小尺寸效应(结构单元或特征维度尺寸在纳米数量级,即1~100nm);②存在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③各个纳米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④具有磁导向性能、低毒性、生物相溶性、可注射性等,因此越来越受到生物医学工作者的肯定和关注。由于纳米材料结构的特殊性,使得纳米材料具有一些独特的效应,主要表现为表面或界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因而在性能上与相同组成的微米材料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拥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3]。 当铁磁材料的粒子处于单筹尺寸时,矫顽力将呈现极大值,粒子进入超顺磁性状态。这些特殊性能使各种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性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始,以纯铁纳米粒子为研究对象,制备工艺几乎都是采用化学沉积法。后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制备方法,如湿化学法和物理方法,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磁性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独特效应,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这些效应使磁性纳米粒子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声、光、电、磁、热、敏感特性[4]。当磁性纳米粒子的粒径小于其超顺磁性临界尺寸时,粒子进入超顺磁性状态,无矫顽力和剩磁。众所周知,对于块状磁性材料,其体内往往形成多筹结构以降低体系的退磁场能。纳米粒子尺寸处于单筹临界尺寸时具有高的矫顽力。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导致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较低的居里温度。另外,磁性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比常规材料低,并且其饱和磁化强度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当粒子尺寸降低到纳米量级时,磁性材料甚至会发生磁性相变。磁性纳米材料也具有良好的磁导向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活性能基团等特点,它可结合各种功能分子,如酶、抗体、细胞、DNA或RNA等,因而在靶向药物、控制释放、酶的固定化、免疫测定、DNA和细胞的分离与分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科学工作者对磁性纳米粒子进行各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表面修饰,制备出各种各样的不同用途的具生物活性功能基团的纳米磁粒,极大地拓宽了纳米磁粒在医学上的应用范围。本文拟就近几年来纳米磁粒在医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概述如下[5]。 二、磁性纳米粒子在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2011级本科生生医概论论文卷 题目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班级:生医1101 姓名:姚少华 学号:U201112613 老师:丁明跃 2012年1月3日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摘要:BME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综合了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 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经济诸多因素所决定的,是一门极有学习和研究价值的学科。 主题词:高度综合生物医学光学前景就业 生物医学工程 学科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生物医学工程是因医学进步的需要而兴起的一个学科,其内涵是将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以维持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在过去的五十年中,生物医学工程为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概括为以下两点:一、发展了一系列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标的医学仪器和装备;二、从技术科学角度出发,追求技术的先进性,但总体来说忽略了疗效价格比。由此,生物医学工程成为当代最受重视、最具吸引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 发展历程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经济诸因素所决定的。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生命科学与工程相结合, 既推动了自身的进步,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因而受到了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讲座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13 ~二○14 学年度第 2 学期课程编号 01 课程名称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讲座 主讲教师 刘维湘等 评分 学号 07 姓名 李瑜 专业年级 生物医学工程10级 教师评语: 题目: 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摘要: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类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予瓣膜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各有优缺点。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en西neered heart valve,1'EHv)的研究便应运而生。 关键字:人工心脏瓣膜组织工程PPM Abstract: Valvular heart disease is a kind of disease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andlife,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 work and life quality. Surgical operation tovalve replace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valve disease. At present the m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valves andmechanical valves, each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ssue engineering, the use of 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tissu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issue - en West neered heart valve, 1'EHv)research will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Keywords:Artificial heart valve ;Tissue engineering ;PPM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长的寿命。人工心脏瓣膜的出现,是人类心脏治疗的一个历史性的进程。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都在着重于组织工程在人工心脏瓣膜上的应用。 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类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予瓣膜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各有优缺点:生物瓣膜容易钙化、衰败及破损撕裂.严萤影响实际使用寿命;机械瓣膜需终生抗凝以防血栓形成,因而两种人工心脏瓣膜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理想的人工心脏瓣膜应该是既有良好的使用寿命,又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不会或者极少产生血栓。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en西neered heart valve,1'EHv)的研究便应运而生,理论上能克服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的不足之处,而且有良好的自我修复、重建能力等优点,可成为理想的瓣膜,所以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也是目前组织工程化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热点。所谓组织工程化心脏瓣膜(rI'EHv).就是利用生命科学和组织T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将受体种子细胞种植于可降解吸收的瓣膜支架上,制造无免疫原性、无需抗凝和耐久性强的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心脏瓣膜(Heart Valve Prosthesis)是可植入心脏内代替心脏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二尖瓣),能使血液单向流动,具有天然心脏瓣膜功能的人工器官。当心脏瓣膜病变严重而不能用瓣膜分离手术或修补手术恢复或改善瓣膜功能时,则须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换瓣病例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马凡氏综合征等。 人工瓣膜的类型只要包括机械瓣Mechanical Prosthesis 或Mechanical Heart Valve ,球笼型瓣Caged Ball Valve ,碟型瓣Disk Valve,单叶倾碟瓣Tilting Disk Valve,双叶瓣Bileaflet Valve,组织瓣(生物瓣)Tissue Valve 或Bioprosthetic Valve,支架生物瓣Stent Tissue Valve,无支架生物瓣Stentless Tissue Valve,人体组织瓣Human Tissue Valve (Homograft,Autograft,Ross Procedure),动物组织膜Animal Tissue Valve (Xenograft,Heterograft)以上几种。 而PPM则是指植入的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effective orifice area,EOA)相对于患者体表面积过小,术后仍有明显的残余跨瓣压差(transvalvular pressure gradients,TPG)从而可能对手术预后产生不良影响。PPM的危害主要在于术后残留TPG而术后超声实测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指数(indexed effective orifice area,EOAi)是唯一与TPG相关性良好的参数,目前认为它是唯一可准确描述PPM的合适指标,但仅有少数研究采用。更多的研究使用了基于文献报道的EOAi体内参考值(projected indexed EOA),其优越性在于术前即可获得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导论论文

BME 学科导论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131班罗族 关键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现状发展趋势就业前景 一、生物医学工程简介 1.学科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2.学科特点 (1)交叉性:它是各种学科知识的高水平交叉、新时代结合的产物;是生命科学(生物学与医学)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2)依赖性:它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立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与传统学科不同),融合各交叉学科知识为自己的基础;缺乏永恒的研究主题与固有的中心目标,随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对象的需求而变化。 (3)复杂性:它知识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所有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相关的研究机构、专业教育、企业厂家和市场营销只能涉足其部分,而不能包揽全局。 (4)服务性:它以应用基础或直接应用性研究为中心,以最终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为目的;为生命科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现代化工具,为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装备(支撑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二、研究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工程学与生物学、医学结合的产物,任何工程学科与生物学和医学的结合均属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因此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并在不断的发展,目前较成熟的领域有如下八个: 1. 生物力学 2. 生物材料 3. 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 4. 物理因子在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生物效应 5.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器 6.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7. 医学图像技术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1、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2、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3、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5、考虑遗传,家族病史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1、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 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 3、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4、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 1、从个人心理发育资料入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7、分析有无深层主关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贝克的认知曲解的几种类型 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 2、任意推断; 3、选择性概括; 4、过度引申; 5、过度夸大或过分缩小 6、个人化; 7、选择性消极注视; 8、情绪推理; 9、应该倾向; 10乱贴标签。 贝克歪曲认知的七种逻辑错误 1、主观推断 2、选择性概括 3、过度概括 4、夸大或缩小 5、个性化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7、极端思维 阳性强化法的适应症: 1、认知偏差、 2、负性情绪、 3、情感障碍。 阳性强化法的操作步骤:

1、明确治疗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 1、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某种行为,以惩罚为手段消除某种行为。 2、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常行为。 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应症: 1、认知偏差、 2、焦虑抑郁 3、行为不良。 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来源: 1、艾理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 2、认知取向治疗方法,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整合。 3、合理情绪疗法接受了许多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和技术,也经常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原理: (1)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2)核心是ABC理论: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评价造成。①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②B代表信念(beliefs)),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③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程序: (1)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 (2)领悟阶段: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使求助者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引发心理问题是自己认知评价,求助者应对自己情绪行为反应负责。③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咨询师可用黄金规则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绝对化要求。(最具特色最常用)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步骤:a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情境之中。b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情绪体验,并体验到适度情绪反应。c停止想象,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积极转变,应及时给予强化。③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Self-Help 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Rational Self-Analysis)。(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①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②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应付生活中遇到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目标:包含两层含义——(1)不完美目标:针对求助者症状改变,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各种症状。(具体目标)(2)完美目标:着眼更长远更深刻变化,使求助者拥有比较现实理想宽容生活哲学。(终极目标) 具体达到目标:自我关怀,自我指导,自我接纳,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敢于尝试,参与,宽容。 系统脱敏法 1、适应症:恐惧症、焦虑症。

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论文: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发展趋势 论文: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就其目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着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

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 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 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 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