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表皮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昆虫表皮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昆虫表皮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转座子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

转座子(transposon)又称跳跃因子,其实质是基因组上不必借助于同源序列就可移动的DNA片段,它们可以直接从基因组内的一个位点移到另一个位点。自1951年美国Mc-Clintock在玉米中首先发现了DNA转座子(DNAtransposon)以来,转座子已成为各种生物的基因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不仅利用转座子诱变已找到原核生物的单性生殖基因[3];而且在真核生物中,P-转座子的发现和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果蝇遗传学的发展。近来,一些其他的转座子元件,如hermes,hobo,mariner,minos和piggyBac已成功在Ceratitis、Aedesaegypti、Anastrephasuspense、Drosophilavirilis、家蚕(Bombyxmori)以及包括鱼类、禽类在内的多种生物转基因中获得应用,2005年7月复旦大学的丁昇在《cell》杂志上发表关于运用pig-gyBac转座子作载体成功制作转基因脊椎动物—— —小鼠,更加显示了转座子作为转基因载体的优势与潜力。 1转座子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1DNA转座子DNA转座子是以DNA-DNA方式转座的转座子,可通过DNA复制或直接切出两种方式获得可移动片段,重新插入基因组DNA中,导致基因的突变或重排。但一般不改变基因组的大小。根据转座的自主性,DNA转座子又分为自主转座子(autonomouselement)和非自主转座子(nonautonomouselement),前者本身能够编码转座酶而进行转座,后者则要在自主转座子存在时才能够实现转座。玉米的Ac/Ds体系就是典型的一例。活化子Ac(Activator)属于自主转座子,解离子Ds(Dissociation)属于非自主转座子,只有在Ac存在时,Ds才能转座。 1.2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转座子不同于转座子,是以DNA-RNA-DNA的途径来实现转座的,在整合酶的作用下新生成的以DNA状态存在的反转录转座子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这样,反转录转座子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得到不断积累,从而使基因组增大。由于反转录转座子带有增强子、启动子等调控元件,所以会影响宿主基因的表达,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反转录转座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 根据是否具有编码反转录酶的能力,反转录转座子可以分为两个家族:自主性反转录转座子和非自主性反转录转座子O按照序列结构中有无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terminalre-peatsequence,LTR)又可分为有LTR反转录转座子和无LTR反转录转座子。自主性反转录转座子包括内源性反转录病毒(endogenousretroviruses,ERV)、LTR反转录转座子及长散在元件(longinterspersednuclearelements,LINEs)O非自主性反转录转座子包括短散在元件(shortinterspersednuclearelements,SINEs)及修饰性反转录假基因(processedretropseu-dogene)。 2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转座子都具有编码与转座作用有关的酶—— —转座酶的基因,而末端大多数都是反向重复序列。转座酶既识别转座子的两末端,也能与靶位点序列结合。转座作用的机制是转座子插到新的位点上产生交错切口,所形成的突出单链末端与转座子两端的反向重复序列相连,然后由DNA聚合酶填补缺口,DNA连接酶封闭切口,交错末端的产生与填补说明了靶DNA在插入位点存在正向重复,两条链上切口之间的交错取决于正向重复的长度,因此,每个转座子所特有的靶重复序列,反映了切割靶DNA的酶的几何形状。 3主要运用于动物的几种转座子 3.1P-转座子P-转座子最初于果蝇中发现,并研究了其结构与功能,建立了P-转座子和转座酶辅助系统。该转座子能只在果蝇中作用。但该系统为以后的转基因动物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P-转座子长度为2.9kb,具有31bp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RT)。中间有编码转座酶的可转录单位,以此产生转座子的精确切出和准确插入另一染色体位点(切出—粘贴反应)。P—转座子的功能还受其他核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可能是不同昆虫中转座子发挥功能与否的条件。3.2Minos转座子Minos转座子是从海德尔果蝇D.hydei中分离得到的,并首先应用与果蝇以外的昆虫转基因。Minos转座子长度位1.4bp,具有较长的100bp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RT)。可转录单位为1个内含子。以地中海果蝇白眼基因为报告基因的研究表明,Minos转座子的转座效率在GO带1~3%,并能在双翅目核鳞翅目昆虫细胞及按蚊Ancphelesstephensii和大果蝇D。Virilis昆虫个体中实现转座。3.3Mosl(mariner)转座子Mosl(mariner)转座子是从马里塔尼亚果蝇D。Mauritiana中发现的。长度28bp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RT)和特意性的TA目标结合位点。Minos转座子是至尽为止研究最深入的转座子之一。 3.4hobo转座子因为P转座子只能在果蝇中实现转座,因此寻找其他转座子系统十分必要。Hobo转座子就是其中 转座子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 刘冬 (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太谷030801) 摘要:转座子是发现新基因和基因功能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作为插入突变原和分子标签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一些转座子已作为转化载体用于制备转基因动植物。转座子对多种生物尤其是对脊椎动物的成功转化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作为转基因载体的巨大潜能。 关键词:转座子;转基因动物;昆虫;鱼类;哺乳动物 专论与综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07 18

昆虫滞育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3832135.html, 昆虫滞育研究进展 作者:卓德干李照会门兴元等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08期 摘要:昆虫的滞育是对不利环境的适应,受光周期、温度、湿度和食料等因素的影响。滞育期间昆虫体内发生代谢物质积累、能量代谢降低、脂肪和氨基酸含量改变等变化,这-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通过昆虫自身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共同响应与整合进行。 关键词:滞育;诱导因素;生理生化基础;内分泌调节 中图分类号:Q96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8—0086—05 昆虫属变温动物,各种外界环境诸如光照、温度、湿度、水、食料等的不适宜都对昆虫滞育有诱导作用。滞育是昆虫对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也是昆虫生活周期与季节变化保持一致的-种基本手段,具有遗传特性。根据滞育特性的不同,滞育通常分为兼性滞育和专性滞育。兼性滞育指多化性昆虫滞育的诱导和解除是由光周期、温度或者两者的变化导致的;专性滞育则是针对-化性昆虫而言,其滞育出现在确定的诱导期和特定的虫龄,滞育的开始独立于环境。研究昆虫滞育对防治害虫、保护益虫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因素(光周期、温度、湿度、食料等)对兼性滞育诱导的影响、昆虫滞育的生理生化基础和滞育的激素调节等。 1 昆虫滞育的诱导因素 1.1光周期 光周期是所有的环境因子中最有规律的,也是预测季节变化最可靠的,因此是大多数昆虫滞育诱导的主要因子。在长日照下发育而在短日照下进入滞育的昆虫种类通常称为长日照型,反之称为短日照型。大多数的昆虫种类分属于这两种类型,例如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是短光照诱导滞育型,诱导预蛹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处于(10.5L/13.5D)和(11L/13D)之间;有些昆虫的种群则同时存在长日照和短日照的关系,如黑纹粉蝶(P/er/s me/ete Menetries)是以蛹滞育,夏滞育和冬滞育分别被较长日照(>13L/11D)和短日照( 同时,光周期暗期受到光冲击后也会影响有些昆虫的滞育。Fantinou等(1995)对西非蛀茎夜蛾(Sesamia nonagrioldes)幼虫进行的研究发现,当给诱导滞育的光周期(10L/l4D)暗期的前-

昆虫蛋白简介

昆虫蛋白 本品是昆虫体内抗菌蛋白与微量元素螯合而成多元素多功能生物制剂。通过与植物表面受体蛋白的相互作用,诱导提高植物的免疫力,激活植物的一系列代谢调控反应,从而使植物对病虫害产生抗性,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作物产量。 产品特点及特效: 1.补充作物多种必须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稳健协调生长,增强抗逆﹑抗倒﹑抗旱,对缺素症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有特效。 2.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促进花粉授精,提高坐果率和结实率,促早熟。 3.促进土壤中有益菌群增加,调节土壤中有益酶的活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大田作物增产10%以上,瓜果蔬菜及经济作物增产10-20%以上。 4.改善植物生理代谢作用,抗衰老﹑防止植株矮化,增强植物抗病防虫能力。 5.昆虫活性蛋白,无毒﹑无污染﹑无残留,是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增产剂,保护剂。 适用范围: 小麦﹑玉米﹑水稻﹑花生﹑油菜﹑棉花﹑烟叶﹑茶叶﹑大豆﹑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 使用方法: 拌种:兑水4-8公斤,将种子拌湿,常规闷种,稍凉干后即可播种,提高发芽率,防灾,抗病。 浸种:稀释500倍(兑水15公斤),浸种5-6小时。 叶面喷施:每袋兑水15-18公斤,每亩量2-3袋,作物整个生育期喷施2-3次。 灌根:每袋兑水12-16公斤。 注意事项: 1.储存于干燥阴凉处,不可与碱性农药混施。 2.宜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喷施,以防烈日暴晒,影响效果。 3.喷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补喷。 主要技术指标:Gu+Fe+Mn+Zn+B+Mo≥10.0% 增效成分:昆虫蛋白NPV含量≥500万PIB/克 农业部登记证号:农肥(2015)临字8832号 执行标准:NY1428-2010 保质期:4年

昆虫飞行肌蛋白质3

昆虫飞行肌蛋白质 3 杨 璞 余海忠 程家安 祝增荣33 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 杭州 Τηεπροτεινσινφλιγητμυσχλεσοφινσεχτσ ≠ °∏ ≠ 2 ≤ ∞ 2 2 33 ΙνστιτυτεοφΑππλιεδΕντομολογψ Ζηε?ιανγΥνι?ερσιτψ ∏ ≤ Αβστραχτ ∏ ∏ ∏ × ∏ ∏ ∏ √ ∏ Κεψωορδσ ∏ 摘 要 昆虫飞行肌的肌原纤维不仅含有粗肌丝!细肌丝!纤肌丝 还含有很多其它蛋白质参与肌原纤维的组装和调节 文章介绍了 余种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肌原纤维中的位置和功能 对于了解昆虫飞行肌的发育和探索昆虫飞行能力差异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飞行肌 肌原纤维 肌丝 蛋白质 3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项目 ≤ 2 ?33通讯作者 ∞2 ∏ ∏ ∏ 收稿日期 2 2 修回日期 2 2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有翅的一类 飞行肌是昆虫特有的肌肉类型 尽管昆虫的飞行能力各不相同 然而其飞行肌却有相似的微观 结构 肌细胞呈细长的纤维状 故又称肌纤维 其中有特化的功能细胞器)))肌原纤维 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带状构造 在明带 带 中部有薄膜 盘 贯穿其间 相临 薄膜之间的部分构成肌节 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单位?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由粗!细 种肌丝构成 它们沿肌纤维的长轴并按规则的空间布局互相穿插平行排列?粗肌丝的成分是肌球蛋白 细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 辅以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图 ? ∏? 和 ? 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了著名的肌丝滑动模型 肌肉收缩是粗肌丝和细肌丝的相对滑动引起的 而粗细肌丝本身长短不 发生变化 肌丝滑动的动力是肌动球蛋白横桥键角的改变?该模型说明了肌节如何有效地把肌球蛋白分子的运动转化成肉眼可见的肌肉纤维的伸缩≈ 并未从分子水平说明各种蛋白质如何协调并组装成高度有序的肌原纤维?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不断又有新的蛋白质发现 ? 图1 果蝇飞行肌肌节结构及其组成蛋白质[4] 1 粗丝结合蛋白 在无脊椎动物横纹肌中 有些蛋白只和粗

昆虫基因组DNA的提取(CTAB法)

昆虫基因组DNA提取方法—CTAB法 1. 将95% 酒精浸泡过的标本取出,用吸水纸吸去标本表面的乙醇,用1×TE Buffer浸泡两次,每次20min; 2. 解剖取个体胸部肌肉组织约0.02g,将组织转入1.5mL离心管加入1mL 液氮使其迅速冻结, 用玻璃棒迅速有力地将团状组织研磨成细粉末。 3. 然后加入600μL预热至60℃的2%CTAB提取缓冲液(2% CTAB,0.1mol/L Tris?Cl pH8.0,0.02 mol/L EDTA,1.4 mol/L NaCl),20mg/mLProK 2.5μL(终浓度100mg/mL),和β-巯基乙醇溶液1.0μL,轻轻混匀,60℃下恒温水浴2.0-3.0 hr,不时加以轻轻混匀。 4. 水浴后取出,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混合液混匀,然后7,000 rpm 离心10min,取其上层清液,量体积;重复一次。 5. 在上层清液中加入2倍体积冷冻的无水乙醇于-20℃沉降2小时( 或1倍体积异戊醇于-20℃沉降1hr)。4℃、10,000 rpm下离心15min,取沉淀, 小心弃上清。 6. 用500μL 70% 预冷的乙醇洗涤沉淀,10,000 rpm下离心5min,弃上清;重复一次。 7. 室温晾干或抽真空干燥;用40μL TE Buffer重溶。 8. 于基因组DNA中加入终浓度为50ug/mL的RNase(每次使用前90℃灭活10min),于37℃消化1.0-1.5hr。 9. 用0.8%的琼脂糖凝胶检测,取3μL DNA样品及2μL Load-buffer (含溴酚蓝和缓冲液),加入点样孔。实验所用Marker是 DNA(EcoR/HindIII),100V 电压电泳90分钟。凝胶成象分析仪进行检测。 10.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DNA的OD值,判定DNA纯度和浓度。

昆虫研究技术

昆虫研究技术 1. 采集:利用一些工具,将分散各处的昆虫搜集到一起。 诱集:主要在于“引诱”。利用种种手段,将远处的昆虫诱集到一起。 2. 常见的昆虫的采集工具有哪些? 捕虫网(空网,扫网,水网,马勒氏网),吸虫管,毒瓶,活虫采集盒,采集袋,纸袋, 贝氏漏斗集虫器,放大镜、虫筛、铲子、锯、镊子、毛笔、记录本、刮网、接虫伞等也是常用的。 3. 诱集的方法有哪些? 灯光诱集,颜色诱集,气味诱集(糖醋诱集,食物诱集,性诱集)4. 昆虫的采集方法归纳哪几个字(8个字)?并解释。 1.找寄主,被害状(破叶、缀叶、断枝、蛀死、虫瘿)、分泌物(虫粪、密露等)及共生现象来搜索采集。 2.听用于具有鸣声、飞行声的大个体。 3.嗅本身具气味的昆虫(橘凤蝶)。 4.扫适用于草丛中或叶面及小枝上昆虫。 5.诱非常有效(灯、食物陷阱井)。 6.吸适用小型、量少的昆虫(飞虱)。 7.震受惊有伪死习性的昆虫(甲虫)。 8. 养饲养。 5.采集昆虫标本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思考) 1.要求完整及一定数量。 2.应尽量连同寄主一并采集。 3.作好采集时间、地点、海拔、 寄主、习性、为害、小生境等记录。 4.对幼体不能鉴定时,应尽量养至成虫。 5.采集计划应细心设计,到适宜的季节、地点、环境中进行采集。 6.要爱护生物,除去所需要的,不要滥杀乱采,尤其是对分布区狭

窄、数量极少的物种,不要一网打尽。特别是我国的特有种,更应加以保护。 第二章昆虫的饲养方法 1.要获得饲养的成功,取决于哪几个方面? 虫源、饲料和环境条件3个方面。 2. 饲养的基本类型通常有几种(4种)? 室外饲养,实验室饲养,大规模饲养,单种饲养 3. 解决饲料途径(有哪几个方面)? 天然饲料,人工饲料,人工与天然饲料相配合 4. 大规模饲养的用途有哪些? 昆虫病增殖毒用于生防。 作为家养动物饲料黄粉虫。 繁殖天敌用于田间释放,防治重要农林害虫。 生产不育性昆虫用低剂量射线照射昆虫,使体细胞可忍受,而生殖细胞受损,引起不育。产生不育雄虫与自然界雌虫交配后却无繁殖后代能力-我国不育性松毛虫。 5. 大规模饲养应具备哪些条件? ①生活周期短;②生物潜能高;③食物需求简单;④特殊用途(虫草等)。 6. 天然饲料、人工饲料的优(特)点有哪些? 天然食物(寄主)是最原始、简便、有效的饲料。 其特点: 昆虫易接受,饲养昆虫活力高; 受季节、气候和土地等因素的限制; 适合阶段性或季节性饲养-蚜、小菜蛾、二化螟等可室内育苗饲养。 人工饲料优点: A.不受气候、寄主等因子限制,能常年饲养; B.不受寄主、捕食和污染等因子干扰;

转基因作物阅读试题及答案

转基因作物阅读试题及答案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本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1、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用分泌“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

昆虫基因组模板

昆虫基因组整体解决方案 一、服务内容 完成昆虫基因组(估计大小0.4Gb)精细图绘制,达到国际公认的标准,具体指标:基因组覆盖度达到95%以上,基因区覆盖度达到98%以上,单碱基的错误率达到10万分之一以内。进行基因组的组装和注释,深入挖掘基因组上的信息。协助撰写科研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同时可以协助搭建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培养相关技术人员,以应对大规模基因组数据的深入挖掘工作。如需要可以构建昆虫基因组数据库,增加项目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二、研究计划及技术路线 昆虫基因组计划拟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进行测序,使用Sanger测序法、454测序技术和Solex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基因组的重复序列等组分特点,搭配三种测序技术的测序数量,保证整体测序深度在50倍以上,以保证单碱基的准确性和基因组的完整性。 根据目前的技术,Solexa双末端测序已经能够达到150bp,突破了组装上的80bp随机组装干扰的限制,使根据序列之间的交叠组装出的Contig长度大大提高;而且插入片段的长度也在不断增加,从200bp,500bp到2Kb,10Kb形成梯度,也大大提高了组装出的Scaffold的长度。 通过三种技术的比较,Solexa的性价比是最高的,所以可以使用Solexa技术进行深度测序,通过对单碱基的高深度重复测序,使单碱基的质量大大提高。这一点是454测序技术和Sanger测序技术不能比拟的。对于昆虫基因组中长度较大的重复序列,需要有更长的插入片段(BAC/Fosmid)末端测序来协助组装,以构建更大的Super Scaffold。 昆虫基因组测序计划: 完成昆虫基因组精细图。精细图具体技术指标:基因组覆盖度达到95%以上,

昆虫天然免疫的研究进展

昆虫天然免疫的研究进展 摘要:昆虫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繁盛的物种类群,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近年来,昆虫的免疫在其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受到极大关注,通过实验来研究与昆虫免疫相关的机制、信号等问题,对害虫防治、益虫防病、开发利用抗菌物、研究人类免疫机制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昆虫;天然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Abstract:At present, insect is the most blooming species on the earth. And it is also a treasure-house of kinds of resources for humanity. Fo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es of insect immunity have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Many scientific researchers study the mechanism and signal that related to insect’s immunity by doing experiments. It is of significance for pest control, preventing disease of beneficial insect, developing and using antibacterial material, studying humanity immunity and so on. Key words: Insect;Innate immunity;Humeral immunity;Cellular immunity 昆虫作为生物界分布最广、数量众多的一类群体,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具备了高度的适应能力和独特的免疫体系。虽然昆虫没有像人一样的获得性免疫反应能力,但是昆虫拥有高效的先天性免疫反应系统。昆虫的先天性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部分, 它们协同作用吞噬和清除血淋巴中的外源入侵物。[冯从经,陆剑锋,黄建华,等,2009]本文主要基于目前对昆虫天然免疫的研究进展做一简介。 1.体液免疫 1.1抗菌肽 抗菌肽(AMPs),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高效杀菌性,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人类的一个梦想——取代抗生素。人类已经发现多种抗菌肽,测定出其结构,并获得抗菌肽基因,如Mdatta2基因[柳峰松,孙玲玲,唐婷,等,2011]、MdDpt基因[柳峰松,王丽娜,唐婷,等,2009]。根据氨基酸组成和结构特征, 一般可以把昆虫抗细菌肽分为 4类:即形成两性分子α-螺旋的抗细菌肽类、有分子内二硫桥的抗细菌肽类、富含脯氨酸的抗细菌肽类及富含甘氨酸的抗细菌多肽类。[柳峰松,王丽娜,唐婷,李伟,2009]昆虫抗菌肽中除绝大多数对细菌具有广谱高效的抑杀作用外, 近 10 年来也陆续发现了10多种抗真菌肽。昆虫抗真菌肽可分成两类: 昆虫组成性抗真菌肽、经免疫诱导在血淋巴中产生的抗真菌肽, 即昆虫免疫诱导型抗真菌肽[谢咸升,董建臻,李静,等,2011]。 AMPs 的产生主要由以下两个不同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而产生的: Toll途径和Imd途径,这两种途径通过激活不同的转录因子来调控不同AMPs 的基因表达。[王英,黄复生,2008]昆虫抗菌肽既具有种的差异性,又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抗菌物质在昆虫中普遍存在,可能是昆虫—植物—病原菌长期协同进化在免疫学上的体现,可以作为抗性资源利用[谢咸升,李静,董建臻,等,2009]。但是目前对抗菌肽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面对病原菌抗药性的升级, 抗菌肽及其基

白蛋白与昆虫蛋白的营养对比

白蛋白与昆虫蛋白的营养对比 摘要 摘要::白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是血液总渗透压的主要调节物质。但是,以其为原料做成的制剂产品效果并不乐观。同时,我们把目光投向另一种新型营养能源——昆虫蛋白,通过两者的对比,浅析其营养成分与作用价值。 关键词:白蛋白、昆虫蛋白、营养价值 一、白蛋白与人血白蛋白制剂 白蛋白(Alb)又称清蛋白,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体液中的一种球形单纯蛋白质。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白蛋白、麦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属于此类。 人血白蛋白具有维持血液渗透压、运输和解毒、抗休克、提供营养、调节机能障碍等生理功能。人血白蛋白制剂是一种从健康人血液里面分离提取、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的液体,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主要用于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危重病人和失血创伤、癌症术后营养严重不良者,是临床急救的一种特殊药品。 目前,不少人对人血白蛋白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将人血白蛋白制剂当成“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营养品使用,认为人血白蛋白“营养丰富,可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加速疾病痊愈”。 其实,在临床上人血白蛋白只是一种营养药,而非营养品,对普通人甚至普通病人而言,其营养价值十分有限。而就算是注射了白蛋白,也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营养水平。因为外源性白蛋白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才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而在健康的人体内重新合成蛋白质的比率更低,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作为能量燃料进行利用,供身体发热。其营养价值跟牛奶、鸡蛋毫无差别。 另外,人血白蛋白制剂中的若干生理活性物质,如微量内毒素、血管舒缓素可能产生副作用,使人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循环紊乱,甚至有可能引起免疫力功能下降。偶尔可出现小寒战、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输注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及过敏反应。同时,目前生成的白蛋白制剂,虽然是经过严格加热消毒处理的,但也不能完全避免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不能盲目输入,更不能当作营养品来补充。 在逐渐揭开人血白蛋白“真面目”的同时,更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营养物质。这时,一种新型的营养能源——昆虫蛋白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大众所认可。 二、昆虫活性蛋白与其营养价值 昆虫活性蛋白是迄今为止,世界生物领域最神秘也是最令人期待的物质之一。科学家发现,尽管昆虫生活在潮湿、多菌的环境里,身上携带着多达几十种容易导致感染疾病的细菌、病毒,但这些昆虫却从来不生病。这正是由于昆虫体内含有一种神秘物质——昆虫蛋白。 第四代蛋白——昆虫蛋白,被誉为“天然白蛋白”。与人血白蛋白相比,昆虫蛋白在以下9个方面具有优越性: 一、营养性。 昆虫蛋白含粗蛋白59%~65%,脂肪10%~14%,小分子壳聚糖8%~10%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较全面。 在昆虫蛋白质中氨基酸比较齐全,所提供的氮基酸均能满足儿童和成人建议的氨基酸需

昆虫的多样性研究及其利用现状

昆虫的多样性研究及其利用现状 作者:姜永泽专业:森林培育班级:2015级学号:指导教师:郝建锋 摘要:昆虫多样性的保护和昆虫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昆虫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综述了保护昆虫多样性的重要性,昆虫多样性的研究现状,昆虫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关键词:昆虫多样性;保护和利用 The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insect diversity Abstract:Insects have more species than any other class of animal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systems but are oftenoverlooked in biodiversityconser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nservation of insect diversity,the Present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set diversity,andthestrategiesfor conservation of inset diversity. Key words:insect 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昆虫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在全世界约140万种已定名的生物中,昆虫约为75万,占54%,而据估计昆虫总的种数,100万到300万。昆虫虽然个体很小,但是种类繁多。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农作物的传粉者和有害生物的天敌,而且可以作为人类的重要资源加以利用,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生物防治、农业生产、医药保健和作为轻工原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然而人口的迅猛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而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目前,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已成为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昆虫的多样性的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已面临各种资源危机。其中蛋白质资源短缺已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蛋白质资源短缺状况尤其严重。目前我国人均膳食中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量与世界水平相去甚远,仅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的1/5~1/8。 2 昆虫的利用方式 人类从丰富的昆虫资源中直接或间接的获得资源,从而转换为益于人类的价值。其虫体本身开发产物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军工、日用化工、食品、饲料、医药、造纸、农业等行业[2-5]。从原始社会至今,人们利用昆虫资源的方式也趋于多元化,同时也趋于复杂化。主要涉及食品、药品、工业、生物防治、仿生科技等领域。 2.1 昆虫与传粉

列举几种常见的昆虫蛋白饲料

列举几种常见的昆虫蛋白饲料 目前世界上可以做饲料的昆虫有500余种,其中有许多品种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可用于代替精饲料喂养畜禽和名优鱼品,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几种: 面包虫又称黄粉虫,其营养丰富,其幼虫、蛹和成虫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1%、57%和61%,是高蛋白质的优质饲料,营养价值约为鱼粉的两倍,但其经济成本只有鱼粉的1/3。面包虫不仅可作喂养畜禽、龟鳖及鱼、虾、蟹等的精饲料,更是饲养蛇、蝎的上等饲料。 蚯蚓蚯蚓粉是较好的动物蛋白质饲料,而养殖蚯蚓成本低、生长快,繁殖率高,通常用米糠、牛猪粪、树叶、杂草及土杂肥等即可。用人工繁殖的蚯蚓制成的蚯蚓粉,蛋白质含量约为66%。据试验,在粗饲料中添加5%~8%蚯蚓粉喂养畜禽和鱼类,其生长速度可提高15%。 丰年虫又称卤虫,是小型低等甲壳动物,其大量生长在各地盐田和咸水湖里,也可人工培育。一条母虫每次产卵80~100多个,一生可繁殖5~10次。初孵1~2天后长成幼体,含丰富蛋白质、脂肪及激素,是鱼、虾、蟹幼体和成体的良好饵料。目前世界上有85%以上的鱼养殖动物幼体均可用丰年虫幼体作为活饵料饲喂。蚕蛹经过除臭、烘干、脱脂,再烘干和粉碎后便成为蚕蛹粉,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以上,添入饲料中喂养畜禽和青蛙、牛蛙及虾类,可收到良好效果。 蝇蛆用麦麸、米糠、猪粪、碎骨和糖等做原料可培育蝇蛆。培育的活蝇蛆可直接用于喂养鸡、鸭、鹅等禽类;而加工成的蝇蛆粉,其蛋白质含量高达68%,用来饲喂猪和进行鱼养殖等均可促进生长。 白蚂蚁用稻草、杂木等培育出来的白蚂蚁,约经一周便可用作饲料。蚂蚁蛋白质含量达42%以上,还含有微量元素等。将白蚂蚁烫死后晒干,拌入饲料中喂养畜禽,不仅生长快,而且可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南京晶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203832135.html,)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单位,主要产品有生物制剂、禽转移因子、禽用干扰素。 中国禽病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03832135.html,)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专题综述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倾斜项目(39770498)和国家攀登计划项 目(85231)资助。2)作者为山东农业大学在职博士生。收稿日期:1999209228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1) 刘 勇2) (浙江大学植保系 杭州 310029) 倪汉祥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北京 100094) 胡 萃 (浙江大学植保系 杭州 310029)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开始探求昆虫对气味物质的感受机制。随着昆虫行为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昆虫电生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自90年代开始,深入研究昆虫的嗅觉反应机理已有可能。研究表明,昆虫触角中的气味结合蛋白(odo ran t 2b inding p ro tein 简称,OB P )在昆虫嗅觉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本文试从气味分子的化学结构及特征、OB P 的化学特性、生理功能及研究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1 气味分子的化学结构及特征 明确气味分子的化学结构及特征,有助于确定气味结合蛋白的结构。目前研究以鳞翅目昆虫居多,重点在其外激素。鳞翅目昆虫性外激素结构同源性高,易于与其它气味区别。它们大多由12~20个碳原子的非饱和碳链组成,线性排列,疏水性强;在1号位上具有醇、醛或酯的官能团;舞毒蛾L ym an tria d isp a r 的性外激素具有氧环结构,有对应体存在。由于其大多为线状分子,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水溶性的介质内,为了缩小同水分子的相互作用,碳氢链可能弯曲形成胶态分子团(m icelles )[1]。植源气味分子的结构变化较大,包括醇、醛、酯、萜类、芳香族化合物及呋喃等。昆虫的嗅觉反应器官对性外激素的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植物的一般气味组分(general odo rs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2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 昆虫OB P 是一类低分子量的酸性可溶性蛋白,主要具有以下特征[2~6]:(1)多肽链中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2)分子量较小,约为16KD a ;(3)蛋白质为酸性,等电点多在4.4~5.2之间;(4)多存在于昆虫触角嗅觉感受器的淋巴液中。2.1 种类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对昆虫OB P 的研究是随动物学家研究人的嗅觉感受阈值时才逐步兴起的[7]。研究昆虫的嗅觉反应,过去和现在皆是以其外激素为主,特别是性外激素。昆虫第一个外激素结合蛋白(pherom one b inding p ro 2tein 简称,PB P )是在多音大蚕蛾A n theraea p olyp he m us 的触角嗅觉感受器的淋巴液中发现的[8]。它是一类分子量约为16KD a 、等电点为4.7的可溶性蛋白,大量存在于其毛形感器的淋巴液中。与目前所描述的昆虫结合蛋白具有相似的特点。90年代初,通过分子克隆[2,4]和氨基酸微序列分析(m icro sequencing )法[9],一类新的气味结合蛋白被发现,称之为一般气味结合蛋白(general odo ran t 2b inding p ro tein s 简称,GOB P s )。根据GOB P s 氨基酸序列的不

转基因作物对农田作物和昆虫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对农田作物和害虫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在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保持水土等多方面具有潜在优势。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但以重组DNA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带来巨大利益和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入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涉及3个方面:一是受体植物安全性风险,即导入的外源基因及其产物对受体植物是否产生不利影响;二是生态环境安全性风险,即转基因植物的使用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影响;三是毒理安全性风险,主要指以转基因植物为原料的产品(食品、饲料)和其它方面的安全性。现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风险进行阐述。 一、转基因作物对农田作物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种植可能对传统农作物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可能会降低农作物遗传多样性。自绿色革命以来,作物品种遗传改良的巨大成功和少数高产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造成了严重的农作物品种“基因流失”,极大降低了农田作物生态多样性。 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播、天然异交和种质渗入而逃逸’ 到同一物种的非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通过异交向同一物种的非转基因品种扩散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品种的形态结构和生育期、开花习性等生物学特性都非常相近…如果这种逃逸形成一定的频率,将大大地影响非转基因品种的纯度,特别是一些繁殖种的田块如果接受了外源基因,那么可以使这些外源基因向其他没有栽培转基因品种的地方扩散,而无意识地增大了转基因品种的分布和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而且,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尚未得到科学定论前,这无疑会增加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因为那些不接受转基因食品的人将无法确保其食品不含转基因成分 如果这种基因交流发生在转基因作物与其野生近缘种之间,即抗虫、抗病、抗旱、抗盐碱和抗除草剂等外源基因向近缘种逃逸,并按一定频率被固定下来。 一方面会污染这个天然的植物基因库,影响基因库的遗传结构。墨西哥转基因玉米的广泛种植对这个玉米起源中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基因污染“玉米基因污染事件” 另一方面,外源基因的逃逸会使野生种的适合性大大增强,那么,这些获得抗性基因的个体就会迅速发展起来,有可能对周边其他物种,特别是稀有或已处于濒危的近缘野生种造成危害,甚至灭绝。 二、转基因作物对害虫的影响 转基因抗虫作物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持续地表达对鳞翅目和鞘翅目等

昆虫

食用昆虫的利用 专业:食科122 姓名:学号: 摘要:本文就食用昆虫的含义、种类、营养价值、保健作用、加工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等方面介绍了食用昆虫。 关键词:昆虫种类营养 昆虫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生物类群,已知近100万种[1],占已记载生物总种数(175万种)的60%。据估计,自然界现存昆虫种类有1000万种或更多,是迄今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最大生物资源[2]。人类食虫自古有之,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或更早,至今世界各国还保留着食用昆虫的习惯。近10多年来,随着人口、粮食、能源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昆虫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资源被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并对食用昆虫的种类、分布、营养价值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广泛开展了昆虫食品的研制与生产[3]。 1食用昆虫种类 食用昆虫种类丰富,且不均匀的分布于昆虫纲( Insecta) 各个目中,其中鞘翅( Coleoptera) 超过35万种,约占已知食用昆虫种类的40%;膜翅目( Hymenoptera) 约25万种;半翅目( Hemiptera) 约9.5万种;双翅目( Diptera) 和鳞翅目( Lepidoptera) 分别在12.5~1.5万种之间;直翅目( Orthoptera) 约2万种,剩余其它目食用昆虫种类从几种到几百种不等[5]。 根据食用昆虫食用目的不同,食用昆虫可分为食品昆虫药品昆虫( 药用昆虫) 和食药两用昆虫等食品昆虫是作为人类的日常食品或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昆虫,即狭义食用昆虫,例如三点龙虱( Cybister tripunctatus) 东方蜜蜂中华亚种( Apis cerana) 家蚕( Bombyx mori L) 和 大竹象( Cyrtotrachelus longimamus) 等药品昆虫是以治疗人体某些疾病为目的而被人类所食用的昆虫,常利用的有大斑芫菁( Mylabris phalerata) 中华地鳖( Euplyphaga sinensis) 中华大刀螳( Tenodera sinensis) 和东方蜚蠊( Blatta orientatisL) 等食药两用昆虫是同时具有食品昆虫和药品昆虫的昆虫,常见的有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九香虫(瓜黑蝽,Coridius chinensis)和黑蚱蝉( Cryptotympana atrata) 等。 2昆虫的营养价值 2.1蛋白质 昆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作为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物质,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6]。在近百种昆虫蛋白质的研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在10%一30%之间,占到氨基酸总含量30%一50%。如柞蚕中的蛋白质高于鸡蛋、猪肉,并且含有的蛋白质属于动物性蛋白,营养价值高,又多是球蛋白和清蛋白,易于消化吸收,是理想的营养食品。昆虫蛋白质是一种很好的食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且许多昆虫能产生抗菌蛋白和干扰素,对肿瘤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 2.2脂类物质 昆虫中含有丰富的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软脂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可与鱼肉相媲美。在昆虫的不饱和脂肪酸中以亚油酸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少炎症,调节免疫能力;健脑益智,改善视力。抗肿瘤瘤作用。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醋和胆固醇水平,抑制血液、肝脏和脑细胞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8]。抗血小板凝集和抑制血栓素的形成。对肥胖症有减肥作用。另外,昆虫的卵含有丰富的磷脂,具有营养保健价值。 2.3糖类物质 昆虫体内含糖量在1%一10%左右。除糖原、葡萄糖、果糖外,昆虫血液中还含有大量的海藻糖,具有保健功效。昆虫的体表含有大量的几丁质,其主要成分是乙酞氨基葡萄糖,又称甲壳素。可溶性甲壳素,又称壳聚糖,它具有膳食纤维的功能[9]。实验证明,人体摄人壳聚糖后它几乎不被消化吸收,因此它属于膳食纤维的一种,具有膳食纤维的部分保健功能,

传粉昆虫的研究进展

2018年增刊Yunnan Nongye Keji3 传粉昆虫的研究进展 杨大荣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云南昆明650223) 摘要:传粉昆虫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传粉对象多寡、种群数 量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传粉昆虫为粮食增产和优质粮生产、农副产品 的持续发展、生物资源的正常繁衍与保护、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 功能,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和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K% 关键词:传粉昆虫;显花植物;多样性;进展;展望 从生态系统和生物的群落水平角度来衡量,植物一传粉者的关系可能是植物一动物相互关系中最重要一对关系。据统计,全球由动物访花的被子植物有308 006种,占到整个显花植物数量的87.5A,植物的自花授粉和靠风雨传粉仅占5A和10A ;在热带雨林中,38A的开花植物由蜜蜂属传粉,41A是由其他昆虫传粉,仅有2 A?3 A 是由风和自花传粉[1]。在不增加人工和投资的情况下,仅 用昆虫传粉就可使作物增产10A?30A-2]。没有传粉者,很多植物不能产生种子和繁衍后代,没有植物提供花粉、花蜜和其他回报,很多动物种群可能下降甚至灭绝,连 带着食物链更高级动物及人类导致灭绝[1,3]。研究显示全球正在经历着第6次多样性持续下降以及大量物种灭绝,平均每10年大概有1A?10A的多样性消失[4]。Bi ees-meijer等发现,23种蜜蜂,18种蝴蝶在200年内已经从英国消失,而且欧洲一些野生蜜蜂和食蚜蝇近年来也大量减少[5];P〇tts等从森林生态环境减少及破碎化加重、农药使用量增加、外来物种增多、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及其相互影响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全球传粉昆虫减少的趋势对全球生态系统及农林经济等影响[6]。许多生态学者对导致传粉昆虫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的主要原因认为是栖息地的破坏和气候改变[7~8]。可见,近些年由于传粉昆虫减少,资源 匮乏、粮食短缺等世界性问题的日趋严重,传粉生态学和传粉昆虫学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 1传粉昆虫的主要类群 传粉昆虫的种类繁多,主要分属于膜翅目、双翅目、鞘翅 目、鳞翅目、直翅目和缨翅目等10多个目中。其中膜翅目占 全部传粉昆虫的43. 7A,双翅目占28. 4A,鞘翅目占14. 1A,鳞翅目占12. 3A,而半翅目、缨翅目、直翅目、毛翅 目、同翅目等仅占1.5%[9]。 膜翅目(Hymenoptera)是昆虫纲中第三大类群,包括蜂、 收稿日期:2018 -02 -08 作者简介!杨大荣(1954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昆虫生态学、昆虫 资源保护、虫生真菌研究工作,E -mail:yangdr@https://www.360docs.net/doc/203832135.html,。蚁类昆虫。全世界已知约12万种,中国已知2 300余种。除了广腰亚目少部分和细腰亚目的部分寄生蜂外,绝大部分 蜂类和蚁类都有传粉作用。它们中,蜜蜂总科(Apoidea)和 榕小蜂科(Agaontidae)是最为特化的2个类群,其中蜜蜂有较长的口器和特化的采粉结构(花粉篮和花粉刷);而榕小 蜂最为特化,唯一给榕树类群传粉,大部分种类也像蜜蜂一样具有花粉框和花粉刷。而其它类群的蜂和蚂蚁没有蜜蜂和榕小蜂的特殊结构[10]。 鞘翅目(Coleoptera)为昆虫纲中第一大类群,全世界记载35万种之多,中国记述1万多种,其中传粉昆虫类群主要 是花金龟科(Cetoniidae)、天牛科(Cerambycidae)、花黃总科(Cantharoidea )、金龟科(Scarabaeidae )、隐翅甲总科(Staphylinoide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等为主[10]。 双翅目(Diptera)昆虫,世界已知85000种,全球分布;中国已知4000余种。传粉昆虫主要有食蚜蝇总科(Syr-phoidea)、丽蝇科(Calliphoridae)、麻蝇科(Sarcophagidae)、J 科(Tabanidae)、小花蝇科(Anthomyzidae)、K蝇科(Phoridae)和大蚊总科(Tipuloidea)等类群为主[10]。 鳞翅目(Lepidoptera)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类群,全世界已 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 000余种。传粉类群主要是锤角亚目(蝶类)的全部种类的成虫;蛾类中日出性(白天活 动)的蛾类全部种类成虫、小蛾类部分类群和夜晚吸食花蜜,需要用花蜜补充营养的全部蛾类[10]。 2传粉昆虫在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要作用2.1传粉昆虫保障了粮食增产和优质粮生产 粮食是人类安全生存的最重要基础,传粉昆虫为人类提 供持续的粮食供应,它为人类直接食用的75A的粮食作物 传粉[4],大部分野生植物(80A )为了生产果实和种子繁衍后代,都直接依赖于昆虫传粉[1,4]。2005年世界粮食总产值为161. 8万亿欧元,其中46种昆虫传粉的农作物产值为6 255亿欧元,占世界粮食总产值的39A。传粉者传粉服务的经济价值为1530亿欧元,占粮食作物总产值的9.5A[11]。 因此,传粉昆虫对于全球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