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周志忍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周志忍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周志忍

s专栏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周志忍*

=摘要>论文围绕三个方面对15年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做了系统描述: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发展阶段与特征;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我国绩效管理与评估实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角度,对绩效管理研究的未来努力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486(2009)01-0034-24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国内学界掀起了回顾、反思和展望学科发展的热潮。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业已走过了15年的研究历程。温家宝总理2008年3月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0,标志着绩效管理研究得到了肯定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赋予了研究者更大的责任。因此,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对十多年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做了系统综述: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发展阶段与特征;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我国绩效管理与评估实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角度,对绩效管理研究的未来努力方向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周志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授。感谢匿名评审人的意见!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研究0(编号05J ZDH0019)。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一、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发展阶段与特征

自20世纪80年代初行政管理学恢复重建以来,行政效率和效能一直是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提升行政效能的相关技术如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等也受到普遍关注。但现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可以说起始于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蓝志勇、胡税根,2007)。

(一)第一阶段(1994-1999):初步探索阶段

有关研究是从绩效评估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学界已经使用了/绩效评估0的概念,但对它的理解等同于雇员个人的绩效考评(卢文超、梁小秋,1993;周礼智,1991)。1994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左然编译了英国学者大卫#伯宁翰的5英国地方政府中运用绩效评估尺度的观察6和约翰#鲍恩的5评估中央政府的工作绩效6两篇短文,标志着以组织为对象的政府绩效评估进入了我国学者的视野(大卫#伯宁翰,1994;约翰#鲍恩,1994)。1995年,周志忍在5新视野6上发表了5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英国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6一文,对英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施背景及其特征、绩效指标设计、评估的三大E内容框架、绩效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等作了概括性介绍,同时概括了我国评估活动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借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探讨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组织绩效评估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及操作程序,从

而使绩效评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已经成为我

国学者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周志忍,1995)

这一时期,国内的相关研究从绩效评估扩展到了绩效管理。1998年,在5中国政府形象战略6一书中,周志忍依据国际相关研究文献,从三种意义上对政府/绩效管理0做了界定:作为一个系统工

s专栏

程、作为一个过程、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随后,他集中于绩效管理过程和绩效评估,对相关理论、机制、技术和发达国家的实践作了系统的论述(周志忍,1998)。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探索从绩效评估开始逐步扩展到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内容涉及到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操作技术和国际实践等诸多方面。但总体看,研究者数量有限,其研究没有引起行政管理学界和政府官员的普遍重视1。

(二)第二阶段(2000-2003):研究拓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后,政府绩效评估在国内逐渐引起关注,相关研究有了一定拓展。从C NK I论文数量看,这一时期政府绩效评估的学术关注度明显上升(见图1)。

图1CNK I对/政府绩效评估0的学术关注度

资料来源:彭国甫、盛明科,2006

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绩效评估基础理论的研究。这包括绩效评估内涵、特性、作用等的基础性研究,也

1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有田玉青(1997),张延欣、王明涛(1995)等。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包括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指导思想或实施理念的研究1。(2)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系统介绍和研究。绩效评估的国别研究如杜钢建(2000)对英国、母天学(2001)对美国实践的考察,对发达国家绩效评估的系统研究包括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陈振明等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综合考察研究(陈振明,2003;刘旭涛,200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2003)。(3)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评价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把相关实践划分为三种类型,并提出我国建立机关工作效率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及设想(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2003);蒋容、颜如春等人关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评价主体单一等(蒋容,2003;颜如春,2003);李燕凌、徐双敏等人从可行性角度探讨绩效评估面临的主要障碍(李燕凌,2002;徐双敏,2003)。(4)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设计的初步探索。张璋(2000)进行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研究0,将现实中的元设计概括为两种模式:理性设计模式与社会互动设计模式,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发展综合的元设计哲学。谭功荣(2001)则从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体制、行政执行、行政人员、行政效率等六个方面,对构建行政管理现代化指标系统做了尝试性探讨。

可以看出,除刘旭涛(2003)的5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6少量成果之外,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政府绩效评估。随着学术关注度和研究队伍的扩大,对绩效评估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呈现出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三)第三阶段(2004-至今):研究的系统化、细化和创新阶段

国内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学术关注度2003年明显上升,把20041几乎所有成果都涉及绩效评估的基础性研究,有关指导思想和实施理念的研究如马宝成(2001),蔡立辉(2003),李静芳(2001)。

s专栏

年作为第三阶段的开端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2004年国务院文件中首次使用了/绩效评估0概念,标志着这一概念得到官方和社会认可;第二,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0需要树立/正确政绩观0,提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0的目标,不仅为相关研究注入活力,而且确定了努力方向。

绩效管理成为公共管理学的热门领域,研究队伍急剧壮大,研究成果特别是专著大量涌现1。研究的系统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研究重点从绩效评估扩展到绩效管理,关注绩效评估与战略规划、绩效计划、绩效监测、绩效信息利用的结合,从而形成系统的绩效管理过程;第二,绩效管理研究的分支领域相继出现,如彭国甫(2005a)对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组(2005)对南京地税系统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安秀梅(2005)对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邓国胜(2008)对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的研究;第三,绩效管理研究呈现出多重视角,如付亚和、许玉林(2004)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马国贤(2005)从公共财政角度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邓国胜(2006)从群众评议角度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2006年9月,全国绩效管理研究会成立,既是我国绩效管理研究的重大事件,又是领域研究的新起点。

研究的细化即具体到专门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具体如:卓越、陈国权等人对绩效评估的主体构建及其理论依据的研究(陈国权,2005;卓越,2004a);吴月等人对绩效评估中公民角色和公民参与的研究(吴月,2007;周志忍,2008);马振清等人对绩效评估动因的研究(马振清、马运鹏,2005);包国宪(2005)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三权0(管理权、组织权、评级权)的来源、归属和具体内容的研究;彭国甫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信息保真制度、结果运用制度等问题的研究(彭国甫,2004)。

绩效管理研究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立足我国国情,关注政府新目1如卓越(2004b),胡税根(2005),孟华(2006),周凯(2006)等。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标模式(如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学习型政府)和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关系的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的理论框架与操作工具的研究等,呈现出构建我国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发展势头。

(四)绩效管理领域的研究特色

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具有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与行政管理学的其他分支领域不同,国内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色。第一,学术研究与政府决策的积极互动。一方面,学术界引进绩效管理,相关研究引起政府高层关注,并在中央决策中逐步得到反映。2003年1月27日,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同志对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效率标准报告作出批示:/政府实施绩效管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请人事部关注此事。0这是政府高层领导第一次使用/绩效管理0概念。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5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6中指出:/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0。/绩效评估0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政府官方文件中,但范围限于行政执法。2005年,国务院在52005年工作要点6中指出/探索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0,绩效评估从行政执法扩展到各级政府的全面工作。随后的几年中,国务院开始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0,绩效评估由此成为绩效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术研究与政府决策积极互动的另一表现是,相关学术研究紧紧围绕中央的施政理念和发展战略,把绩效管理作为构建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有效工具,推进其普遍实施和科学化,从而发挥学术研究的服务功能。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特色是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一方面,研究者以倡议者、首席专家、项目承担者等身份,参与了各级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的设计、推行以及改进完善工作,有的

s专栏

则以第三方身份,独立承担政府绩效评估任务;另一方面,研究者致力于我国相关实践的系统总结、评价和审视,以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详细讨论可见本文第三部分)。

二、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

和其他新的研究领域一样,绩效管理涉及庞杂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国际学术界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共识。因此,综合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科学界定相关的概念,立足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的特色的理论,成了研究者的重要任务。鉴于涉及的内容过于庞杂,除绩效管理这一核心概念之外,本部分不讨论一般概念和理论的研究,而是侧重于那些针对国情且反映出一定特色的理论研究主题及其成果。

(一)绩效管理的含义与特征

刘旭涛、胡税根等人对政府绩效管理做了广义界定。在国内第一本政府绩效管理的专著中,刘旭涛(2003)强调绩效管理不是一个单一工具,而是一种观念和系统:/作为一种观念,绩效管理整合了新公共管理和政府再造运动中的多种思想和理念,并构建出自身的制度基础和先决条件。作为一种系统,绩效管理框架必须从战略规划角度,将各种管理资源系统有效整合,形成多重价值和多维角度的综合性绩效评估体系。0胡税根(2005)指出,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主动吸纳企业绩效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强调顾客导向、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新思路和新方法0。付亚和、许玉林把绩效管理界定为/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0,即/组织对一个人关于其工作成绩以及他的发展潜力的评估和奖惩0(付亚和、许玉林, 2004)。马国贤从公共财政角度界定绩效管理,视之为/由财政效率原则以及相应的方法论构成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0(马国贤,2005)。

周志忍从三种意义上界定绩效管理概念:(1)作为系统工程,绩效管理是为实现所期望的结果而实施的由一系列管理机制和技术构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成的有机系统,包括绩效管理过程、组织绩效评估、项目评估、质量管理、标杆管理、业务流程重塑等。(2)作为一个过程,绩效管理是由战略规划、年度计划、持续性绩效管理、绩效报告和信息利用等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3)作为人力资源开发手段,绩效管理是围绕组织绩效提高这一目标而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技术。他认为/系统工程0和/动态过程0是当前界定绩效管理的两种主导模式(周志忍,2007b)。

绩效管理有其学术渊源和实践基础,比如业绩考评、目标管理等。与这些传统管理技术相比,绩效管理有哪些新的特征?或者说它区别于传统管理技术的主要标志有哪些?周志忍、付亚和、许玉林等人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此做了概括:(1)绩效管理是一个整合过程,强调不同层次目标、管理诸多方面的系统整合;(2)绩效管理是日常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非外部强加的额外负担,直线主管起主导作用;(3)绩效管理是一种共识基础上的契约式管理;(4)绩效管理强调依靠团队精神提高绩效;(5)绩效管理是发展为导向的管理,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关注雇员个人能力的提升(付亚和、许玉林,2004;胡宁生,1998)。

(二)绩效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中国行政学会联合课题组对绩效评估的意义做了一般性概括: (1)为当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持;(2)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发挥计划辅助、监控支持、促进激励、资源优化等重要功能;(3)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2003)。

关于绩效评估对我国的特殊意义,蔡立辉做了以下概括:有助于我国转换政府管理的理念、树立服务行政的观念;有助于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有助于我国转换服务范式、建设数字政府和走向在线服务;有助于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正确处理好政府管理政治功能与管理功能的关

s专栏

系(蔡立辉,2007)。在桑助来看来,政府绩效评估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的意义不限于方法论的变革和管理手段的改进,而是行政管理理念和行政管理模式的根本创新(桑助来,2007a)。其创新标志是三个转变:一是坚持绩效导向,从权威崇拜向绩效崇拜转变;二是坚持公民导向,从对上负责到对下负责转变;三是坚持结果导向,从重过程到重结果转变(蔡立辉,2003)。

龙太江、王邦佐、倪星等人立足国情,着力研究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特殊动力及其限度。他们认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源于意识形态、制度规则和有效性三大基础。传统意识形态的感召力随社会转型趋于下降,尚处于建构过程中的新意识形态系统难以独立支撑政府合法化,于是需要通过绩效来证明政府的合法性,绩效管理由此意义重大。但是,以政绩特别是经济增长为支撑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效性,对它的过度依赖会使政府陷入不断追求更高政绩的/政绩困局0。因此,在实施绩效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龙太江、王邦佐,2005;倪星,2006)。

(三)绩效管理的理念基础

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0,绩效管理需要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借鉴国际有关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围绕公民为本、结果导向、分权化协作、责任政府等理念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争论(蔡立辉,2002, 2003;李静芳,2001;桑玉成,2005;张菡、马建臣,2003;周志忍, 2005)。其中针对国情而又有特色的理论研究,当属公民为本的理念及其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研究者普遍强调公民在绩效评估中的主体地位(陈国权, 2005;王建民,2005;吴建南、阎波,2006;卓越,2004a)。唐昊指出,政府绩效评估存在/自我评价0和/社会评价0两个体系,社会评价缺位是我国实践的重要缺陷。他从四个方面解释了其原因:片面发展观导致片面政绩观;现行干部人事制度的缺陷;控制型体制下/以控制求稳定0的心态;公民社会基础薄弱(唐昊,2005)。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公民为本涉及绩效评估所服务的目标。周志忍把目标划分为/外部责任0和/内部控制0两种基本类型,认为发达国家偏重于外部问责,我国则更多着眼于内部控制和监督,由政府部门发动并组织实施,结果主要用于/内部消费0,由此形成了内向型、单向性、控制取向等基本特点(周志忍,2007a)。

公民主体与外部责任意味着公民的广泛参与。周志忍综合参与的形式、范围和广度、实际影响三个维度,把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划分为五个层次:公民无参与、无效参与、有限参与、高度参与、主导型参与。他提出,推进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就是从某些环节的/部分参与0到/全程参与0的转变,从被动的/信息供给者0单一角色向/信息供给和决策共享者0综合角色的转变(周志忍,2008)。

三、我国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实践的研究

与实践紧密结合是绩效管理和评估的研究重要特点之一。本部分从四个方面讨论:推进绩效管理并直接参与相关实践;我国相关实践的系统总结与审视;推行绩效评估的动力与阻力研究;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绩效评估体系。

(一)推进绩效管理并直接参与相关实践

1998年,福建长泰县进行党政机关/勤政建设0的试点工作,卓越参与这一工作并且发挥学术指导作用。试点的成功促使漳州市于1999年在全市推行/效能建设0活动。2000年,效能建设在福建全省展开并持续至今,成为我国绩效管理的独特模式(方清海,2000)。2000年,卓越推动并参与设计了厦门市思明区的绩效评估系统,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并荣获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0(郑云峰、卓越,2003;卓越,2004b)。实际上,在我国各地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实践的背后,多数活跃着研究者的身影。

直接参与相关实践的另一方式是独立进行政府绩效评估。由零

s专栏

点调查公司首创且持续多年的居民评价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务调查,是社会独立评价政府的典型范例(零点调查公司,2004;袁岳等, 2004)。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2005)受政府委托,承担了甘肃省非公有制企业评议政府部门的工作,从而开创了/第三方评价政府的新模式0(包国宪,2005)。华南理工大学以公民满意度为主要内容,对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政府绩效的大规模独立调研评价,则开创了我国高校独立创议、独立承担评估成本、独立设计并实施绩效评估的先河(郑方辉、王菲,2008)。

(二)我国相关实践的系统总结与审视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涉及目标责任制、项目评估、质量管理、标杆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平衡计分卡等,但多数属于对绩效管理单个要素的研究。周志忍强调,某一实践构成绩效管理还需要具备/整体性0和/整合性0两个要件。/整体性0即这一实践包括了绩效管理的所有要素,至少包括了其核心要素;/整合性0指多种要素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他同时构建了由/首创性、独特性、实践性与持久性、动态发展性、效果和社会影响、发展前景0等要素构成的/独特实践模式0判定标准,认定福建省的/效能建设0和以青岛市为代表的/城市目标管理与绩效考评0,代表了我国绩效管理的两个独特实践模式(周志忍,2007b)。

关于我国绩效评估的具体实践形式,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把它划分为/普适性的机关绩效评估0、/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0、/专项活动绩效评估0三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 2003)。吴建南等人把上述三类归为/政府内部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0,与之对应的则是/自下而上的有组织的评价活动0和/特定意义上的外部独立绩效评价0两种类型(吴建南、阎波,2004)。至于绩效评估实践在我国的发展,周志忍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阐述了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周志忍,2007a)。

关于我国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更是学界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研究的重点且涉及面很广。桑助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对问题的诊断涉及绩效评估的不同层面,包括实施理念上的偏差、发展不平衡、统一和协调不足、缺乏政策指导和法制保障、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等等(桑助来,2007b;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07)。周志忍从理念和价值角度提出:绩效评估着眼于政府份内职责而不能越位;评估应成为克服/运动式行政管理0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助长运动式管理;绩效评估应体现与组织使命的相关性;绩效评估应体现公民为本、结果导向、公开透明等原则(周志忍,2007a)。王建民、蔡立辉等人侧重于中观层面,总结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评估主体的制度建构不完善,主体笼统,监督乏力;评估目的不明确,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估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综合的指标体系;重形式、轻效果,成为新的形象工程;评估程序没有规范化,存在着随意性;评估过程具有封闭性、神秘性,缺乏透明、公开;制度化程度偏低(蔡立辉,2007;王建民,2005)。倪星则集中于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指出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标体系不统一,各地差异较大;指标设计主体单一,缺乏代表性;指标内容的泛经济化,扭曲评估方向;指标数据缺乏真实性,水分较大(倪星,2007)。针对上述问题,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推行绩效评估的动力与阻力研究

20世纪90年代,目标责任制是绩效评估主要的载体之一,我国普遍采取了自上而下推进的方式,关注焦点是经济增长。学者把这种/一手高指标,一手乌纱帽0的做法称为/压力型体制0(伏耀祖、穆纪光,1993;荣敬本等,1998)。换言之,早期地方政府推行绩效评估的动力主要是片面政绩观和自上而下的控制欲望。绩效评估的动力在新世纪初发生了变化,在马振清、马运鹏看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加入WTO的压力、人事管理的变革和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机关效能向纵深发展等,构成了政府组织绩效评估的动力基础(马振清、马运鹏,2005)。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

s专栏

和谐社会、责任政府等施政新理念的提出,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正在发生变化: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学术界和民间的愿望和压力;各级政府推进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内在需要等等。

推进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会面临一些阻力。李燕凌、徐双敏等人从可行性角度探讨绩效评估的主要障碍:政府与企业两种组织的性质差异;政府作为行政组织所特有的弊端;观念的障碍、激励制度的匮乏等(李燕凌,2002;徐双敏,2003)。周志忍总结了公共部门的五个特性(垄断性;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产出的特征;生产过程的特点;管理环境的特点),进而论证了它们对绩效评估的制约(张国庆,2000)。

梁平等人系统总结了我国实施政府绩效评估的特殊障碍。首先是/经济生态环境0的制约:经济体制类型不同决定了政府职能范围不同,从而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标准不同;目前的政府财政使绩效评估遭遇内部动力障碍;惩罚节约的预算体制使评估流于形式。其次是/政治生态环境0的制约: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保障;评估以官方为主,缺乏社会公众和社会评估机构对政府以及政府内部的自身评估;政府机构改革的困境给政府绩效评估带来刚性约束。第三是/文化生态环境0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至上0原则使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失灵;中国传统文化重感情、轻理性,重人的德行、轻科学的技术方法,导致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不足、评估程序不规范以及评估结果不够科学;中国传统文化重中庸、轻竞争,重/官本位0思想、轻/民本0思想,造成了政府缺乏竞争意识,导致了政府绩效评估常常忽视人民群众的意愿(梁平等,2007)。

(四)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绩效评估体系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绩效评估体系,首先表现为对前期实践的系统反思,主要体现为对/GDP崇拜0和压力型体制的批判性思考。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绩效评估体系,还表现为追随中央施政理念的变迁,推进绩效评估在多层面的进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究院在其52007中国改革评估报告6中,把这些进展归纳为五个方面。(1)政府绩效管理理念与重心的变化:侧重于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社会公众有效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侧重于提高政府绩效、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侧重于建立决策科学、权责一致、分工协调、运行良好的政府管理体制;侧重于实现政府管理公平性和回应性基础上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2)政府绩效评估内容进一步兼顾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平衡;进一步着眼于政府管理的法定事项和应履行的法定职责;进一步致力于绩效评估方面的政府越位、错位事项的清理和排除。在经济、效率、效益等绩效评估标准基础上,更倾向于增加公平、公开、公信和回应等绩效评估标准。(3)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侧重或增加了社会公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地理生态和政府创新等方面的指标。(4)政府绩效评估方法更加注重公民导向和结果导向,加大了绩效评估的外部评测力度和公民参与程度。(5)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方面,各地方政府基本上放弃了急功近利、不分场合地推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等不科学的做法,更为注重将评估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和资源配置相衔接;注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0的导向作用;注重绩效评估结果与行政问责制相结合,使绩效评估结果成为行政问责的一个基本前提。

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绩效评估体系,还表现为在弄清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范柏乃在对200多名M P A学员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教育科技、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等6个领域的66项指标,并筛选得出具有代表性的37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范柏乃、朱华, 2005)。唐任伍提出了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指标,通过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物品、政府规模及居民经济福利等4个方面47项指标来衡量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唐任伍、唐天伟,2004)。彭国甫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衡量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的业绩指

s专栏

标、成本指标、内部管理指标3方面共33项指标(彭国甫,2005b)。厦门大学卓越教授设计了一套地方政府通用评估指标,由基本指标与指标要素或评判方法两个层次54项指标构成,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政风建设、制度建设、一票否决、依法行政、举止文明、环境规范等15个方面(卓越,2004c)。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则指出,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由职能履行、依法行政、管理效率、廉政勤政、政府创新等5个一级指标,经济运行等14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构成,三级指标按非公有制企业、省政府评价组和专家委员会三类评价主体分别设置(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课题组,2005)。

四、我国绩效管理研究的反思

前已提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既是对我国学界绩效管理研究的肯定,又赋予了研究者更大的责任。出于这种责任意识,学界对绩效管理研究进行了一些回顾和反思(彭国甫、盛明科,2007;张玉亮,2008;周志忍,2006)。彭国甫、盛明科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政府绩效评估未来研究的5个重点领域:理论框架构建和学理层面的阐释;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绩效评估的心理因素及作用机制;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特定政府层级、特定政府部门和特定政府管理项目绩效评估的研究。同时,他们提出了研究之深入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凸显实证研究;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和学术平台的搭建(彭国甫、盛明科,2006)。

笔者无意对我国的绩效管理研究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反思,本部分立足于前面的描述和讨论,主要从研究规范、风格、思路和方法的角度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期把绩效管理研究引向深入。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一)绩效管理研究需要平实的学风

关于绩效管理的性质及其在政府管理中的定位,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着不恰当拔高的倾向:绩效管理和评估是/行政管理理念和行政管理模式的根本创新0,有利于实现从/全能政府0向/有限政府0的转变,从/管制政府0向/服务政府0的转变,从权威崇拜向绩效崇拜的转变,从对上负责到对下负责的转变,等等。笔者认为,绩效管理是一种工具,其特质正是管理方法的变革和管理手段的改进。作为一种工具,绩效管理可以为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撑,但实施绩效管理并不意味着理念和模式的现代化,也必然带来理念和模式的现代化。哈佛大学教授简#芳汀(Jane E.Founta i n)在评价电子政务的作用时指出,任何技术都不能决定自身的发展路径,也不能保证被理性使用,更不可能决定应用技术时人们追求的价值和目标(简#芳汀,2004)。这一评论对于绩效管理同样适用。技术工具和理念、制度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理念、制度的优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这里无意对绩效管理的科学定位问题做系统讨论,只想以此为例,说明从事绩效管理研究需要平常心,需要平实的学风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在2006年兰州举行的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笔者曾就此提出几点看法: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凡事发展到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地步,发热、发烧甚至发昏时界限就会趋于模糊,热潮中的冷思考对学界尤为重要;如果说早期研究中不恰当拔高的倾向可以理解的话,那么,继续为绩效管理奔走呼号、推波助澜的时代基本结束,现在迫切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研究绩效管理怎样才能促进行政管理理念和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恰当拔高的作法颠倒了技术和制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简单化的乐观主义不仅导致对理念、体制和制度等的忽视,而且赋予绩效管理难以承受的社会期望,最终可能使其名誉扫地。从最近一些研究成果来看,这些忠告依然没有过时。

s专栏

(二)绩效管理研究要立足实践

在著名的5行政国家6一书中,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多(W a l d o)十分强调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在他看来,那些与政府活动隔绝的人不可能具备理论创新的知识基础,理想的理论家应该是既能够对政府进行近距离观察,甚至有时直接从事政府管理,同时又能够从管理工作中脱离出来,以便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反思(W a l d o,1984)。绩效管理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沃尔多的观点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尤为重要。

理论实践相结合具有多样化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这里所说的理论研究立足实践,指的是研究者头脑中始终要有一根弦:思考维度的完整性、逻辑的内在一致性和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并不是追求的唯一目标,必须关注研究成果是否可以用于实践且会导致什么结果。现有成果中可以看到一些书斋式的研究,追求理论上的完美而忽视实践应用的可行性。比如有学者/从政府绩效的运行过程0角度,把政府绩效划分为/决策绩效、执行绩效和监督绩效0三种类型,所谓决策绩效/就是所做的选择决定的实践效果和这一选择决定过程的效率0。作者追求思考维度的完整性和独到性的努力值得肯定,但这一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只能产生更多的困惑。在笔者看来,决策只有效率(时效)而没有绩效!当一个政策还没有付诸实施时何以评判其/实践效果0?类似问题还表现在对行政成本的分类上,诸如/政府社会成本、政府机会成本、隐性行政成本0之类,思考维度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一致性没有问题,但测定这些成本到底有多大的可行性?发达国家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测定的信息基础比我们要先进许多,为什么迄今没有对政府管理的机会成本或隐性成本进行测定?

(三)绩效管理研究的细化与专门化

经济学家汪丁丁曾经用/大而化之0四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学研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究的思想方法:由于大而化之,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复制。学术已经具有奢侈品味道了(汪丁丁,1995)。对于绩效管理这样一个新的领域,研究中大而化之的问题比较突出:多数文章以全面性和系统性见长,喜欢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基本遵循概念界定、现状描述、问题诊断、国外经验、对策建议的思维逻辑;各部分的讨论又采取罗列条条的方式,绝大多数条条来自于已有研究成果;所谓的学术贡献要么表现为增加了一条两条,要么是用新奇的词汇表述众所周知的观点。从前面几部分的描述和讨论中可以看出,经过15年的努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覆盖范围已相当广泛,几乎所有重要的分支领域和重要的理论问题都有所涉及,也都进行了有益的讨论。随着队伍的扩大和力量的不断增强,研究的细化和专门化日显重要。

研究的细化意味着选题的高度聚焦和在此基础上的/小题大做0,聚焦于特定领域和主题踏踏实实研究一些细小问题。以政府部门绩效目标的确定为例,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公民愿望和需求的确认机制?怎样保证部门目标与组织使命和公民需求的有机衔接?如何克服模糊性达到目标的可测定?如何在目标的/挑战性0和/可行性0之间实现合理的平衡?类似的具体问题在绩效管理的各环节大量存在,每个都可以成为研究的主题。此外,由于我国的区域差距较大,即使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地方也会受限于不同的背景条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需要不同的解决途径。因此可以说,每个细小的研究主题都可以产生大量的研究成果。如果每个研究者都能选择一个小题目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对该问题的理解就会相当深入,汇集诸多小问题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加以系统分析,我们对重大问题的理解就会系统而又深入,正如某学者所说:真理存在于多重独立证据的汇流之处。高度聚焦和/小题大做0会使研究显得/零碎且分散0,这不仅是研究深入需要付出的必要代价,更是认识深化和知识积累的必然途径。

从研究者的角度看,选题的高度聚焦和小题大做意味着高度分

s专栏

工和专门化。分工和专门化可以采取有组织的分配协作方式,但在我看来,其理想境界是每个研究者选题时体现出相应的意识和学术自觉。

(四)绩效管理研究的深入化

细化和专门化是研究走向深入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其他必要条件还包括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导向、强化实证研究等。就研究的学术规范而言,马骏指出,国内许多研究者都将自己的研究定位为定性研究,但使用的方法不符合定性研究的基本特性和标准,因此属于/一批处在规范研究和定性研究之间的似是而非的研究0(马骏,2006)。在徐湘林看来,我国政治改革研究存在着/宏大理论阐释和就事论事个案分析的两极分化0。宏大理论阐释的那种评古论今不着边际的演绎和归纳,就事论事个案分析的那种缺乏理论想象力和反思的琐碎,体现出中国理论界的理论贫乏,这使得相关研究无法进行有意义的知识积累和理论认识的提升(徐湘林,2004)。至于问题意识,马骏、刘亚平提出:/如果没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文章呢?0如果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就不可能推动知识的发展,更不能推动管理创新,不能对社会改革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马骏、刘亚平,2007)。对于理论构建特别是假设验证,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根据彭国甫、盛明科的统计,我国绩效评估领域的实证研究仅占成果总量的6.2%(彭国甫、盛明科,2006)。因此,强化实证研究,是绩效管理研究走向深入的迫切需求。

在我看来,加强学术规范和实证研究等属于较高层次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对于绩效管理这样一个应用性强且基础相对薄弱的领域,研究的深入首先表现为选题高度聚焦基础上的持续性追问或/打破砂锅问到底0。举个例子,本土化是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要原则和目标,绩效管理研究的本土化已经呼吁了十多年,迄今依然停留在原则和目标的层次上。如果聚焦本土化进行专门的研究,首先要界定何谓本土化,它是一个过程还是结果?作为一个过程的本土化意味着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立足我国国情,关注我国的实践,针对我国的特殊问题进行理论解释等等。从前面几部分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尽管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但本土化一直是学者的一个着力点。因此从过程角度看,所谓本土化实际上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伪问题。从结果角度界定本土化,意味着立足国情提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并能解释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更进一步,本土化并不是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特色理论也不是孤芳自赏,起码其解释力能够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同。从结果角度看,绩效管理研究的本土化确实任重道远。这方面研究的深入涉及一系列具体问题:绩效管理领域的理论有哪些层次?什么能够构成绩效管理的一个理论?理论的中国特色体现在什么地方或者说评判中国特色的标准是什么?在我国绩效管理实践刚刚起步的时候,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的条件是否存在?绩效管理发展到什么地步才能为特色理论构建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目前研究中理论构建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造成差距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构建中国特色理论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克服障碍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理论通过什么渠道能够引起国外同行的关注?在意识形态差异和政治偏见存在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的理论能否获得国外同行的认同?意识形态差异导致的误解和偏见的具体表现又是什么?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持续性追问,本土化就构不成一个有价值的学术问题,第一次提出本土化勉强算是观点创新,但持续不断的呼吁就有了鹦鹉学舌式的重复之嫌。本土化主题持续出现而没有作为学术问题专门研究,或者相关研究没有实实在在的进展,实际上它已经标签化了。

绩效管理领域类似本土化的主题很多,每个都可以延伸出一系列的小问题。高度聚焦才有可能使研究深入下去。所以,推进我国绩效管理研究的深入,迫切需要在规范、风格、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的进步和创新。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5011704.html,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作者:张宝连 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17期 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政府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也更加深入,在几十年发展中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也经历了几次考核。并在多次改革当中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如今绩效考核、考核方法、考核主体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进度,提高公务人员专业能力。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当中,构建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十分关键。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要保持公正、客观,充分实现绩效考核价值,从而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一、地方政府绩效考核问题 (一)重人情,轻实情 由于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并且在组织层面也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实施,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瑕疵,但却无人指正;在互评上也带有明显的渲染和夸张色彩,却被大部分人认可。在考核当中,很多铁面无私的人员往往得不到高的分值,这是由于支持和理解的人并不多,还有很多得罪的人反对呼声很高,所以无法充分体现实情,最终导致人际关系大于工作关系、朋友关系大于同事关系。 (二)重领导,轻群体 在很多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当中,领导依然是一言九鼎,绩效以领导评价为核心,领导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过高,很多绩效都是以相互评分进行计算,而最终的评分值通常不大,所以领导更倾斜谁就显得更加重要,对公务人员的考核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除了会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同时也产生了“唯上”思想。 (三)重形式,轻效果 在实际考核中过于重视考核形式,将书面考核作为首要任务,造成考核工作表面化严重。从部分考核形式上看,都会经历自主总结、民主评价、组织鉴定等多个环节,看似较为严谨,实则无法决定行动。过于形式化的考核无法决定考核内容,由于整个考核体系无法决定整体内容,再加上体系设计缺乏质量标准,无法做到严格把关,导致最终考核质量不尽人意,不仅浪费资源,同时也会误导领导决策。 二、造成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问题的原因 (一)考核指标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XX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班级: XX班 学号: XX 姓名: XX 指导教师: XX XXXX年X月XX日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XX学院 XX级XX班 XX 指导教师 XX 摘要政府管理的优劣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发挥着极大的影响,而政府绩效管理是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绩效管理中的一些缺陷,造成了地区、城乡差距扩大,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探索改善绩效管理的对策对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纠正发展中的偏差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绩效管理、地方政府、对策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涵义及历史背景 绩效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组织及其子体系(部门、流程、工作团队和员工)的绩效成果能够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一致,并促使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80年代,各国政府面对财政困境和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扩大,使得各国政府竟相实行的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价值取向的政府改革运动,通过引入绩效管理,改变了传统的政府职能。因此,政府绩效管理就是在吸纳和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政府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顾客导向,用互相理解的方式,通过协议达成政府机关及其人员的目标、标准及所需能力,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政府机关及人员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进而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使政府服务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过程。 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政府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能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给予了工作人员持续改进工作、提高绩效的信心。通过这种管理活动将组织的战略和绩效期望落实到个人,下级工作人员则通过与上级领导的不断沟通和改进绩效的过程,提高了自身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工作的管理绩效、信誉和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政府绩效管理有助于政府树立服务行政的观念、形成竞争机制,对改善政府形象和促进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现今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绩效管理的思想观念落后、服务意识淡薄 由于受源远流长的“官本位”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上我们一直把政府视为社会的管理者,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活动,根本没从管理角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教育技术学2002级申政 22# [摘要]: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也越来越关注绩效管理,并着手于以绩效来提高建构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上下协力树立注重实绩的理念和创造价值的理念。成功实施绩效管理,不但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更能提升管理部门的地位。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 绩效(Performance)就是企业的运作效率。近年来,有关绩效评价提出了很多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通常是选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综合,如层次分析法[1]、数据包络法[2]、主成分分析法[3]等等,而在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和探讨企业绩效动态变化的理论和方法却不多见。研究企业绩效的变化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风险防范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绩效评估形成完整的闭环,使企业运作方式得以改进。因此,关于绩效的动态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入WTO使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与世界接轨,而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世界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外国企业的冲击及挑战,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切实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体系,探索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模式,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管理效用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绩效管理发展的总趋势 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模块是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把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价值创造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通过“选、育、用、留”4个环节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企业经理必须认真研究绩效管理,努力推动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有效利用绩效管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水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 “商场如战场,商海多风浪”。一方面是日趋复杂的经营管理环境,一方面是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对于广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而言真可谓是“前狼后虎”,进退两难。在这种情况下,惟一有把握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将会发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4]。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商场中打拼也是如此。而且更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是,在商场中往往棋差一招,全盘皆输。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管理之王”的时代,钻研更为精要的经营管理之道,已经成为每一位矢志开拓市场、铸造辉煌业绩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4]。 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绩效管理必将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走下去,并且会越来越有成效。 二、关于绩效管理 我们经常认为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只是为了奖优罚劣。于是绩效管理成为管理者手中的鞭笞,而员工则视之为监工的化身,秋后算帐的变种。实际上,绩效管理的真正目标是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提升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意识,促使员工团结一致向组织目标前进[8]。 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以及战略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通过过程的持续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6]。 管理就是对绩效的管理,即管理者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绩效的管理进行的。绩效管理所涉及的对象有:(1)组织;(2)总经理;(3)人力资源部经理;(4)直线部门的经理;(5)全体员工。它不是经理对员工做某事,也不是简单的填写考核表,更不是涨薪的依据,而是一个全面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直线部门的经理、全体员工等企业的所有人员包括整个企业本身都涉及其中,而且都是绩效管理的受益者。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5年绩效管理在线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单选题 1.把员工的工作与工作标准进行比较以考核员工绩效的是()。 ? A 绩效合约法 ? B 劳动定额法 ? C 业绩评定表法 ? D 因素考核法 ? 单选题 2.绩效管理真正的责任人是()。 ? A 人力资源管理者 ? B 基层员工 ? C 客户 ? D 企业的CEO及各级管理人员 ?

3.最熟悉员工工作以及他们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结果的是()。 ? A 员工自己 ? B 同事 ? C 直接上级 ? D 下属 ? 单选题 4.目标管理强调()。 ? A 自我控制 ? B 管理控制 ? C 行为控制 ? D 过程控制 ?

5.最能够精确描述状态,被广泛使用在各领域的是()。 ? A 非量化指标 ? B 描述性指标 ? C 绩效标准 ? D 量化指标 ? 单选题 6.适用于考核员工个性特征的是()导向型绩效考核方法。 ? A 特质 ? B 行为 ? C 战略 ? D 控制 ?

7.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未经历()阶段。 ? A 业务业绩评价时期 ? B 创新时期 ? C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 ? D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 ? 单选题 8.组织的核心管理工作是()。 ? A 绩效考核 ? B 绩效管理 ? C 财务管理 ? D 人力资源管理 ?

9.量表评定法和关键事件法结合成()。 ? A 平衡记分卡 ? B 360度考核法 ? C 两两比较法 ? D 行为锚定法 ? 单选题 10.下列关于卓越标准,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主要是用于识别角色榜样 ? B 其主要用于判断被评估者的绩效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要求 ? C 期望被评估对象达到的水平 ? D 可以有限度的描述出来,被评估对象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

与时俱进开创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工作新局面

与时俱进开创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工作新局面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绩效评估作为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认真研究、制订全面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以正确政绩观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说正逢其时,必将大有可为。 一、充分认识绩效管理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政府绩效管理,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创新,对于提高政府绩效、改进政府工作、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手段。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有利于形成各级政府正确的政绩导向,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指挥棒”,引导各级政府重新思考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实现政绩,引导各级政府真正将工作重心实现同中央的战略部署相一致,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提高政府执行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等措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各自为政,地方保护,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还存在,开展政府绩效管理,有利于形成对各级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政令畅通,有利于优化和整合行政资源,提高政府能力。 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实施绩效管理,有利于促进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官员本位政府向民众本位政府转变。通过开展绩效管理,吸收人民群众的有效参与,可以监督各级政府,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政府绩效管理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推进的新方向,它是提高政府管理质量,发挥政府部门职能性的有效手段。政府绩效管理对加强各主体监督及增强政府控制力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及类型,分析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性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一、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现状与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地方政府开始实行绩效管理体制,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也随之推广开来,并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世界先进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启发,我国也逐渐的将政府绩效管理纳入重点研究与探索课题,并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制。比如:一些地方设立专门对政府绩效工作进行监督观察的行政效能监察机构;一些地方政府建立公共服务首问负责制以及限时办结制;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绩效管理评估体制,对未达到评估标准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尝试与创新中得以发展与进步,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从理论完善到实践操作上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情况,结合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将其绩效管理类型划分为三大类:一是普适性的政府绩效管理。如一些地方政府开展的适应地方政府特点的评估性活动;第二种是针对某一具体行业的绩效管理。如江苏省对省政府部门出台的绩效管理方法;第三项为专项绩效管理。主要是指某专项工作课题或某一专项活动所开展的绩效评估。如江苏常州开展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河南省开展的“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等。 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绩效管理观念尚需改进 现阶段,我国政府正由传统的管制型向服务型的工作管理体制转变,中央政府在支持地方政府从创新实践与自主管理的道路。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特定发展时期内,中央政府的权威性仍需维持,地方政府在重大举措上仍要严格遵循中央政府制定的发展路线。这就决定了在短时期内,我国政府由上而下得而政府管理模式仍继续存在,尽管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但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思想在某种程序上仍未转变。另一方面,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估主体仍主要为上级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制度推进的主要动力仍然源于上级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事务,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机制仍然停留在政府内部编制以及对工作流程的修补上。如何结合我国当今政府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制是现今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建立绩效型与责任型政府的迫切需要,借鉴西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形成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方式。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主要有: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政府绩效管理作为政府管理制度创新和有效管理的方法,其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但是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中同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绩效指标设置不规范、绩效考核设置不科学绩效反馈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绩效管理这位政府的管理工具的功用,它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以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关键字:绩效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needs of establishing a performance and a responsible government, the formation of our government is urgent. Our mode is on the basis of the western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xperienc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Our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ainly has: pla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erformance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 and other link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s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approach, its role is enhanced. But at the same time our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such as: performance targets set unreasonable, non-standard set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performance appraisal is set unscientific performance feedback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function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tools they need in a timely manner to take measures to counter i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Keywor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performanc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绩效管理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公共部门管理的一种新的方法。它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被运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形成体系,管理对象也扩展为组织、团队、员工三个层次。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运动中,绩效管理被运用于政府管理领域中。整体上来说政府绩效管理强调了以结果为本和以公众为中心;强调绩效管理活动要以公众的需求为其活动的导向,而不是以自己指定的规则为活动的导向;强调政府部门应该增强对社会的回应力;更加注意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周志忍

s专栏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周志忍* =摘要>论文围绕三个方面对15年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做了系统描述: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发展阶段与特征;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我国绩效管理与评估实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角度,对绩效管理研究的未来努力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486(2009)01-0034-24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国内学界掀起了回顾、反思和展望学科发展的热潮。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业已走过了15年的研究历程。温家宝总理2008年3月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0,标志着绩效管理研究得到了肯定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赋予了研究者更大的责任。因此,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对十多年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做了系统综述: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发展阶段与特征;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我国绩效管理与评估实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角度,对绩效管理研究的未来努力方向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周志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授。感谢匿名评审人的意见!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研究0(编号05J ZDH0019)。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s 一、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发展阶段与特征 自20世纪80年代初行政管理学恢复重建以来,行政效率和效能一直是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提升行政效能的相关技术如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等也受到普遍关注。但现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可以说起始于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蓝志勇、胡税根,2007)。 (一)第一阶段(1994-1999):初步探索阶段 有关研究是从绩效评估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学界已经使用了/绩效评估0的概念,但对它的理解等同于雇员个人的绩效考评(卢文超、梁小秋,1993;周礼智,1991)。1994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左然编译了英国学者大卫#伯宁翰的5英国地方政府中运用绩效评估尺度的观察6和约翰#鲍恩的5评估中央政府的工作绩效6两篇短文,标志着以组织为对象的政府绩效评估进入了我国学者的视野(大卫#伯宁翰,1994;约翰#鲍恩,1994)。1995年,周志忍在5新视野6上发表了5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英国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6一文,对英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施背景及其特征、绩效指标设计、评估的三大E内容框架、绩效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等作了概括性介绍,同时概括了我国评估活动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借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探讨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组织绩效评估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及操作程序,从 而使绩效评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已经成为我 国学者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周志忍,1995) 这一时期,国内的相关研究从绩效评估扩展到了绩效管理。1998年,在5中国政府形象战略6一书中,周志忍依据国际相关研究文献,从三种意义上对政府/绩效管理0做了界定:作为一个系统工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现状及特点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工作。2011年,国务院建立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试点工作、宣传和培训等工作。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开展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要求下,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地方政府不再过多关注GDP、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而相对忽视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目前,多数省市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估内容已开始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内容,并且关乎民生的比例逐渐扩大。地方政府正积极将政府职能转变到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上来。 第二,逐步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近年来,随着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在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和系统优化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工作。如北京市政府特地委托学术机构把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全面梳理,并与百姓身边事相对接,整理出数千条百姓非常关心、涉及切身利益、易于感知、易于评价的评价主题,形成公众评价数据库,从而使公众评价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促进部门工作规范化发展。 第三,扩大参与。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为社会公众。因此,社会公众评价应该是衡量政府绩效好坏的最终标准。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注重引入公众评价,公众满意度的评价占总体评价的比例逐步提高,公众参与绩效评估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公众参与评估的渠道也逐步得到拓展。很多地方政府把公众参与评估的权重扩大到30%以上,杭州市甚至达到 50%。同时很多地方通过网站、电话、信函、入户调查、焦点座谈会、街头采访等多种形式拓展公众参与评估的渠道。 第四,整合资源,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牵扯面广、涉及多部门和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为有效发挥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目前很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引论:所谓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各级政府管理者和政府职员为了达到政府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政府的绩效。政府绩效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对我国政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社会矛盾复杂、多极化的社会。其中,政府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是从政府的绩效管理力度与效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分析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索其改善绩效管理的对策,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府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观念上的问题 1.1我国政府的服务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随着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不断改进,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已经逐步转变,管理方式也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性政府,但总体来说,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没有完全转变,仍然存在着政府强势的现象。其次,政府工作人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并且出现在工作中相互推脱,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导致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这也间接导致了政府工作效能不高。再次,公众满意度较低,政府的工作并未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与支持。政府的只是在做没有实际价值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大流量的人力物力,可谓费力不讨好。 1.2我国政府受传统思想影响过深 在我国, 传统的行政管理采用的是行政效率标准。行政效率是以命令——执行为基础的, 虽然它在应付突发事件方面有优势, 但在日常行政管理上只能定性分析, 而无法定量分析以及只讲过程, 不讲效果, 更无法将办事与花钱联系起来的缺陷。而绩效管理归根结底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 1.3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地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对绩效管理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综述。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模型经济竞争文献综述 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

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7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在评价模型中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使模型更加完善和体现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特征。以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主体对价值的判断为依据,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和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本科生学年论文1 题目: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院(系)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班级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姓名胡婷婷 指导教师(职称)麻凤梅(讲师) 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胡婷婷 (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陕西安康,72500) 摘要: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国外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理论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理论体系。 关键词:绩效;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Hu Tingt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Shaanxi, 72500) Abstract:In the economic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 From which it can be seen tha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has experienced by single evaluation system,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to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process, finally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system. Key word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review

对政府绩效考核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对政府绩效考核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传统意义上的政府绩效,就是指政府在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形势的发展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的经验,进行了政府绩效评价的探索和尝试。其中,甘肃将政府绩效评价工作委托给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组织实施,开创了我国第三方评价政府绩效的先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甘肃模式”,其特点是把评价权交给政策直接受益者,把评价组织权交给第三方学术性中介组织,这种模式实质上就是引入服务对象来考核政府业绩。 一、政府绩效考核的现状 目前,政府绩效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主导的内部考评,一种是公众参与的外部测评。笔者对这两种考核形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两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官方主导与公众参与。前者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主要围绕当前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包括党的建设、新农村建设、财源培植、招商扩投等一级指标和班子建设等二级指标,考核方式也多采用领导打分和各部门互相打分的方式。评价队伍完全是由政府各部门人员组成。评价结果的运用上体现更多的是政府博弈,且缺乏公开性。后者是把评价权交给政策直接受益者,以他们日常在政府部门办事的感受作为依据。因为政府工作干得好不好,绩效大不大,感受最深切、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公众,它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政绩的最高标准。这也是政府转型的方向和“善治”的结果。 二是经济指标与公众价值。尽管在指标设计上考虑到了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素,也对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而信访的“一票否决”是否合理还值得商榷。但强势部门和强势指标仍充当“主角”,这一“主角”的导演就是政府官员。在指标时效上主要考虑的是当前表现出来的显绩,而后者更多体现的是公众价值。何谓公众价值?公众价值就是公众在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所能得到的所有预期收益与公众为取得这些收益可能付出的所有成本之间的差额。体现在两方面:1、是否提供了较为优秀的服务质量;2、在服务质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公众为获得服务所付出的货币或非货币成本,如缩短公众等待服务的时间、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以及增加政府服务机构的数量或者进行政务的简化等。 三是“为”与“不为”。前者重视工作过程与投入,即“为”的体现。也就是“正”的角度考核,这直接导致了压力型体制的产生,即“一级政治组织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比的评价体系”,根据其完成的情况进行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奖惩,导致出现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违反科学发展的典型案例。后者以是否存在随意执法,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是否存在履行职能缺位、错位、越位,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为”作为考核指标,即从“负”的方面考虑。 四是宏观改进与微观促进。在结果的导向上,前者多是从宏观上改进,或是具体数字的简单加减,忽略考核结果的引导功能,未能将考核结果与对考核对象的鼓舞、激励以及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而后者考绩与评人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树立成本与效率观念,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等,有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科学的职能定位。 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的对策 通过总结,发现以政府为主导的考评似乎离我们对绩效期望的预期相距甚远,而目前我省推行的在服务对象中设立效能监测点的测评与“甘肃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是否可以直接照搬“甘肃模式”或过渡到效能监测点测评呢?笔者认为,在公众的民主观念和参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思考(1)论文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思考(1)论文 关键词: 政府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立法/公共行政内容提要: 随着政府绩效管理的兴起和发展,政府绩效管理立法越来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政府绩效管理本质上涉及的是行政权的运作、监督和公民权的保护,因而必须用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加快政府绩效管理立法,有利于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促进政府绩效管理健康有序地发展。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必须明确立法宗旨,并在此基础上作整体性建构,以保证政府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政府绩效管理全面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当代以新公共管理为核心内容的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并积极推进有关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XX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紧研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20XX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稍后,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在中央精神指导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开始尝试在公共部门推行绩效管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政府绩效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还不成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合理,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不规范,评估过程不公开透明,评估结果运用力度差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缺失。因此,加快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意义政府绩效管理是一种“融入多种判断价值的工具模式”。这一概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例如,美国国家绩效衡量小组将其定义为“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1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则认为,政府绩效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2 ]。虽然政府绩效管理需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绩效管理作业

绩效管理第二次作业 一.对于评价者来说,考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选择其中两种谈谈你的对策。 (一)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者不管采用哪种考核方式,都可能对某些员工造成相对的“不公平”,不可避免出现或多或少的误差。常见的误差类型主要有: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2.宽大化倾向。受这种行为倾向的影响,考核者对被考核者所作的考核往往高于其实际成绩。 3.严格化倾向。严格化倾向是指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工作业绩的考核过分严格的倾向。 4.中心化倾向。中心化倾向是指考核者对一组被考核者做出的考核结果相差不多,或者都集中在考核尺度的中心附近,导致考核成绩拉不开距离。 5.个人偏见。考核者个人偏见是指在进行各种考核时,考核者可能在员工的个人特征,如民族、性别、年龄、性格、爱好等方面存在偏见,或者偏爱与自己行为或人格相近的人,造成人为的不公平。 6.板块效应。人们习惯把处于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视为较稳定的板块,而对处于该群体中的某一成员也认定具有板块特征,从而产生板块效应。 除此之外还有逻辑错误、首因误差、近因误差、溢出误差。 (二)对策 1、对于晕轮效应的对策。 晕轮效应意味着,如果对下属某一绩效要素的考核较高,会导致对此人的其他绩效要素也会考核较高,晕轮效应反映的是“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因此晕轮效应来自于潜意识潜意识的倾向不会自己消失,只能有意识地去克服。作为评价者要避免这种误差,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对一个特征进行精确地评价而不是形成整体判断。比如:评价语言表达能力不应该受容貌的影响,评价反应能力不能扯到忍耐力。 (2)采用胜任特征模型,将各种特征对应的行为尽量详细地在工作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