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12页word文档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12页word文档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12页word文档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1 氧化

如氨氧化制硝酸、甲苯氧化制苯甲酸、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等。

(1)氧化的火灾危险性

①氧化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是放热反应,特别是催化气相反应,一般都是在25 0~600℃的高温下进行,这些反应热如不及时移去,将会使温度迅速升高甚至发生爆炸。

②有的氧化,如氨、乙烯和甲醇蒸气在空中的氧化,其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爆炸起火。

③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如乙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中,乙烯是易燃气体,爆炸极限为2.7%~34%,自燃点为450℃;甲苯氧化制取苯甲酸中,甲苯是易燃液体,其蒸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甲醇氧化制取甲醛中,甲醇是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的爆炸极限是6%~36.5%。

④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酸酐等都属于氧化剂,如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着火爆炸;有机过氧化物不仅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大部分是易燃物质,有的对温度特别敏感,遇高温则爆炸。

⑤氧化产品有些也具有火灾危险性。如环氧乙烷是可燃气体;硝酸虽是腐蚀性物品,但也是强氧化剂;含36.7%的甲醛水溶液是易燃液体,其蒸气的爆炸极限为7.7%~73%。另外,某些氧化过程中还可能生成危险性较大的过氧化物,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过程中有过醋酸生成,过醋酸是有机过氧化物,性质极度不稳定,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或燃烧。

(2)氧化过程的防火措施

①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空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

尘、水汽、油污以及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或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②氧化反应接触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内部填装有催化剂。一般多采用立式,因为这种形式催化剂装卸方便,而且安全。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对于放热反应,应控制适宜的温度、流量,防止超温、超压和混合气处于爆炸范围之内。

③为了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上应安装阻火器,以阻止火焰蔓延,防止回火,使着火不致影响其他系统。为了防止接触器发生爆炸,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或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

④使用硝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时,要严格控制加料速度,防止多加、错加,固体氧化剂应粉碎后使用,最好呈溶液状态使用,反应中要不间断搅拌,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决不许超过被氧化物质的自燃点。

⑤使用氧化剂氧化无机物时,如使用氯酸钾氧化生成铁蓝颜料,应控制产品烘干温度不超过其着火点,在烘干之前应用清水洗涤产品,将氧化剂彻底除净,以防止未完全反应的氯酸钾引起已烘干的物料起火。有些有机化合物的氧化,特别是在高温下的氧化,在设备及管道内可能产生焦状物,应及时清除,以防自燃。

⑥氧化反应使用的原料及产品,应按有关危险品的管理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隔离存放、远离火源、避免高温和日晒、防止摩擦和撞击等。如是电介质的易燃液体或气体,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⑦在设备系统中宜设置氮气、水蒸气灭火装置,以便能及时扑灭火灾。

2 还原

如硝基苯在盐酸溶液中被铁粉还原成苯胺、邻硝基苯甲醚在碱性溶液中被锌粉还原成邻氨基苯甲醚、使用保险粉、硼氢化钾、氢化锂铝等还原剂进行还原等。

还原过程的危险性分析及防火要求:

(1)无论是利用初生态还原,还是用催化剂把氢气活化后还原,都有氢气存在(氢气的爆

炸极限为4%—75%),特别是催化加氢还原,大都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进行,如果操作失误或因设备缺陷有氢气泄漏,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遇着火源即会爆炸。所以,在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流量;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电线及电

线接线盒不宜在车间顶部敷设安装;厂房通风要好,应采用轻质屋顶、设置天窗或风帽,以

使氢气及时逸出;反应中产生的氢气可用排气管导出车间屋项,并高于屋脊2m以上,经过阻火器向外排放;加压反应的设备应配备安全阀,反应中产生压力的设备要装设爆破片;安装

氢气检测和报警装置。

(2)还原反应中所使用的催化剂雷氏镍吸潮后在空气中有自燃危险,即使没有着火源存在,也能使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引燃形成着火爆炸。因此,当用它们来活化氢气进行还原反应时,必须先用氮气置换反应器内的全部空气,并经过测定证实含氧量降到标准后,才可通人氢气;反应结束后应先用氮气把反应器内的氢气置换干净,才可打开孔盖出料,以免外界空气与反

应器内的氢气相遇,在雷氏镍自燃的情况下发生着火爆炸,雷氏镍应当储存于酒精中,钯碳

回收时应用酒精及清水充分洗涤,过滤抽真空时不得抽得太干,以免氧化着火。

(3)固体还原剂保险粉、硼氢化钾、氢化铝锂等都是遇湿易燃危险品,其中保险粉遇水发热,在潮湿空气中能分解析出硫,硫蒸气受热具有自燃的危险,且保险粉本身受热到190℃也有分解爆炸的危险;硼氢化钾(钠)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遇水或酸即分解放出大量氢气,同

时产生高热,可使氢气着火而引起爆炸事故;氢化锂铝是遇湿危险的还原剂,务必要妥善保管,防止受潮。保险粉用于溶解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可以在开动搅拌的情况下,将保

险粉分批加入水中,待溶解后再与有机物接触反应;当使用硼氢化钠(钾)作还原剂时,在工

艺过程中调解酸、碱度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加酸过快、过多;当使用氢化铝锂作还原剂时,

要特别注意,必须在氮气保护下使用,平时浸没于煤油中储存。前面所述的还原剂,遇氧化

剂会猛烈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具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故不得与氧化剂混存。

(4)还原反应的中间体,特别是硝基化合物还原反应的中间体,亦有一定的火灾危险,例如,在邻硝基苯甲醚还原为邻氨基苯甲醚的过程中,产生氧化偶氮苯甲醚,该中间体受热到1 50℃能自燃。苯胺在生产中如果反应条件控制不好,可生成爆炸危险性很大的环己胺。所以在反应操作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各种反应参数和反应条件。

(5)开展技术革新,研究采用危险性小、还原效率高的新型还原剂代替火灾危险性大的还原剂。例如采用硫化钠代替铁粉还原,可以避免氢气产生,同时还可消除铁泥堆积的问题。

3 硝化

硝化通常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如甲苯硝化生产梯恩梯(TNT)、苯硝化制取硝基苯、甘油硝化制取硝化甘油等。

硝化过程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是:

(1)硝化是一个放热反应,引入一个硝基要放热152.2~153 kJ/mol,所以硝化需要降温条件下进行。在硝化反应中,倘若稍有疏忽,如中途搅拌停止、冷却水供应不良、加料速度过快等,都会使温度猛增、混酸氧化能力加强,并有多硝基物生成,容易引起着火和爆炸事故。

(2)硝化剂具有氧化性,常用硝化剂浓硝酸、硝酸、浓硫酸、发烟硫酸、混合酸等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吸水性和腐蚀性。它们与油脂、有机物,特别是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在制备硝化剂时,若温度过高或落入少量水,会促使硝酸的大量分解和蒸发,不仅会导致设备的强烈腐蚀,还可造成爆炸事故。

(3)被硝化的物质大多易燃,如苯、甲苯、甘油(丙三醇)、脱酯棉等,不仅易燃,有的还兼有毒性,如使用或储存管理不当,很易造成火灾。

(4)硝化产品大都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性,特别是多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受热、摩擦、撞击或接触着火源,极易发生爆炸或着火。

4 电解

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时,在两个极上所引起的化学变化称为电解。电解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作用。许多有色金属(钠、钾、镁、铅等)和稀有金属(锆、铪等)冶炼,金属铜、锌、铝等的精炼;许多基本化学工业产品(氢、氧、氯、烧碱、氯酸钾、过氧化氢等)的制备,以及电镀、电抛光、阳极氧化等,都是通过电解来实现的。

如食盐水电解生产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电解水制氢等。食盐水电解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与防火要点:

(1)盐水应保证质量盐水中如含有铁杂质,能够产生第二阴极而放出氢气;盐水中带入铵盐,在适宜的条件下(pH<4.5时),铵盐和氯作用可生成氯化铵,氯作用于浓氯化铵溶液还可生成黄色油状的三氯化氮。

3C12+NH4Cl——4HCl+NCl3

三氯化氮是一种爆炸性物质,与许多有机物接触或加热至90℃以上以及被撞击,即发生剧烈地分解爆炸。爆炸分解式如下:

2NCl3——N2+3C12

因此盐水配制必须严格控制质量,尤其是铁、钙、镁和无机铵盐的含量。一般要求Mg2+ <2mg/L,Ca2+<6mg/L,SO42-<5mg/L。应尽可能采取盐水纯度自动分析装置,这样可以观察盐水成分的变化,随时调节碳酸钠、苛性钠、氯化钡或丙烯酸胺的用量。

(2)盐水添加高度应适当在操作中向电解糟的阳极室内添加盐水,如盐水液面过低,氢气有可能通过阴极网渗入到阳极室内与氯气混合;若电解槽盐水装得过满,在压力下盐水会上涨,因此,盐水添加不可过少或过多,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高度。采用盐水供料器应间断供给盐水,以避免电流的损失,防止盐水导管被电流腐蚀(目前多采用胶管)。

(3)防止氢气与氯气混合氢气是极易燃烧的气体,氯气是氧化性很强的有毒气体,一旦两种气体混合极易发生爆炸,当氯气中含氢量达到5%以上,则随时可能在光照或受热情况下发生爆炸。造成氢气和氯气混合的原因主要是:阳极室内盐水液面过低;电解槽氢气出口

堵塞,引起阴极室压力升高;电解槽的隔膜吸附质量差;石棉绒质量不好,在安装电解槽时碰坏隔膜,造成隔膜局部脱落或者送电前注入的盐水量过大将隔膜冲坏,以及阴极室中的压力等于或超过阳极室的压力时,就可能使氢气进入阳极室等,这些都可能引起氯气中含氢量增高。此时应对电解槽进行全面检查,将单槽氯含氢浓度控制在2%以下,总管氯含氢浓度控制在0.4%以下。

(4)严格电解设备的安装要求由于在电解过程中氢气存在,故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所以电解槽应安装在自然通风良好的单层建筑物内,厂房应有足够的防爆泄压面积。

(5)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在生产中当遇突然停电或其他原因突然停车时,高压阀不能立即关闭,以免电解槽中氯气倒流而发生爆炸。应在电解槽后安装放空管,以及时减压,并在高压阀门上安装单向阀,以有效地防止跑氯,避免污染环境和带来火灾危险。

5 聚合

将若干个分子结合为一个较大的组成相同而分子量较高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为聚合。

如氯乙烯聚合生产聚氯乙烯塑料、丁二烯聚合生产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等。

聚合按照反应类型可分为加成聚合和缩合聚合两大类;按照聚合方式又可分为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缩合聚合五种。

(1)本体聚合

本体聚合是在没有其他介质的情况下(如乙烯的高压聚合、甲醛的聚合等),用浸在冷却剂中的管式聚合釜(或在聚合釜中设盘管、列管冷却)进行的一种聚合方法。这种聚合方法往往由于聚合热不易传导散出而导致危险。例如在高压聚乙烯生产中,每聚合1公斤乙烯会放出3.8MJ的热量,倘若这些热量未能及时移去,则每聚合1%的乙烯,即可使釜内温度升高12~13℃,待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就会使乙烯分解,强烈放热,有发生暴聚的危险。一旦发生暴聚,则设备堵塞,压力骤增,极易发生爆炸。

(2)溶液聚合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归纳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归纳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点燃 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 2H 2+O 2 ===H 2 O 其它非金属如硫、磷、碳等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点燃 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 3Fe+2O 2====Fe 3 O 4 其它金属如铝、锌、铜也可以与氧气发生类似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 2O= Ca(OH) 2 其它金属氧化物Na 2O、K 2 O、BaO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 CO 2+H 2 O= H 2 CO 3 其它非金属氧化物SO 2、 SO 3 也可以与水生成相应的酸。 点燃 5、其它如2CO+ O 2 =====2CO 2 等。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高温 1、不溶性碳酸盐高温分解如CaCO 3====CaO+CO 2 ↑ 加热 2、不溶性碱受热分解,如Cu(OH) 2 =====CuO + H 2 O 加热

3、某些酸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B、2NaHCO 3 =====Na 2 CO 3 +CO 2 ↑+H 2 O 加热 4、某些碱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 Cu 2(OH) 2 CO 3 =====2CuO+ CO 2 ↑+ H 2 O 其它如:水的电解、双氧水分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 三、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 和硝酸)例如Fe+2HCl=FeCl 2+H 2 ↑ Mg+ 2HCl = MgCl 2+ H 2 ↑ H 2 SO 4 + Fe = FeSO 4 + H 2 ↑ 2HCl + Zn = ZnCl 2+ H 2 ↑H 2 SO 4 + Zn = ZnSO 4 + H 2 ↑ 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盐(含较不活泼金属)+金属(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盐(含较活泼金属)盐须溶于水,金属须比盐中金属活泼,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如Fe+CuSO 4===FeSO 4 +Cu 2AgNO 3 + Cu= Cu(NO 3 ) 2 +2 Ag 加热 3、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H 2+CuO =====Cu+H 2 O 高温 4、碳还原金属氧化物。3C+Fe 2O 3 =====2 Fe+ 3CO 2 ↑ 四、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1、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如Fe 2O 3 + 6HCl= 2 FeCl 3 +3H 2 O 3H 2SO 4 + Fe 2 O 3 = Fe 2 (SO 4 ) 3 + 3H 2 O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520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通用 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化学物质密不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品等支撑着社会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性,在生产及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充分,考虑不周或疏忽,使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爆炸、中毒章故,不仅造成员工和公众的严重伤亡,而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危险性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的行业和场所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并不仅仅发生在化工行业,也发生在使用大量化学品的其他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

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练习

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练习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 CO和赤铁矿反应冶炼生铁 C.制取水煤气 D. 我国古代湿法冶铜 2、某一反应的产物中有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 A.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C.一定是置换反应D。不可能是化合反应 3、某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该反应() A.一定是中和反应B.一定是置换反应 C.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下列关于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不能用分解反应制取B.单质可以用化合反应制取 C.单质不参加复分解反应D.单质只能用置换反应制取 5.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氧化铜加入到盐酸中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D.高温煅烧石灰石 6.过氧化氢(H2O2)在MnO2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若把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二氧化锰、 氧化钠、氯化镁混合后,发生的反应均不属于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下列反应中,能表明CO2具有氧化性的是() A.CO2+Ca(OH)2=CaCO3↓+H2O B.C+CO22CO C.CO2+H2O=H2CO3 D.CaCO3+2HCl=CaCl2+CO2↑+H2O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 9. 4+2Mg==Ti+2MgCl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0.“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A。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化合反应 11..气体X是一种纯净物,将X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由此可知气体X具有(选项可填“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若上述变化属于置换反应,则气体X是。 12.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氢氧化钾作漂洗剂。前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即可得氢氧化钾。 (1)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共有种。 (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碳氧气二氧化碳 B.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C. 碳酸水二氧化碳 D.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答案】B 【解析】【分析】 根据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分析;根据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分析;根据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两种,既不符合化合反应特征,也不符合分解反应特征,但是反应物为酒精和氧气反应即有氧气参与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B符合题意; C.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两种,既不符合化合反应特征,也不符合分解反应特征,但是反应物也没有氧气参与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氧分子 B. 可用于灭火 C.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转化成 D.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正确; C、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转化成,而不是将转化成,故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不是易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特点分析判断; C、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特点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微观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反应基本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类型判定方面的知识,解答是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含氧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燃烧一定发光发 热缓慢氧化一定引起自燃.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综合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 O2 = 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 = 2H2↑ +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催化2KCl + 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 MnO2催化2H2O + 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 + O2 = CO2 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完整版)化学反应中两类典型的优先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中两类典型的优先反应原理 一. 优先置换原理 1.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金属离子,则加入一种金属时,优先置换出金属活 动性弱的金属的离子。 〖例1〗、在盛有AgN03和Cu(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渣是( ) A. Cu B. Ag C. Zn 和Ag D. Zn 和Cu 解析:由于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Cu> Ag,因而加入的锌粉优先与AgN03 反应,只有AgN0 3完全反应后,锌粉才能与Cu(NO3)2反应,否则不反应。“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的AgN0 3尚未反应完,故Cu(NO3)2 不可能反应,证明锌量不足,所以滤渣的成分应选B。 〖例2〗、向含AgN03、Cu(NO3)2、Zn(N0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是可能存在的是( ) A.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 B.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C. 滤纸上有Ag、Fe,滤液中有Zn2+、Fe2+ D. 滤纸上有Ag、Zn、Fe,滤液中有Zn2+、Fe2+ 解析:铁粉加入混合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Fe+ 2AgNO3= Fe(NO3)2+ 2Ag①;Fe+ 2Cu(NO3)2= Fe(NO3)2+ Cu②,根据溶液中的优先置换原理,反应①优先于反应②进行。因此,A选项中,滤液中有Ag+证明反应①未完成,自然反应②还未进行,正确;B选项中,滤纸上已经有Cu,说明反应②已经发生或已经完全发生,则反应①应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可能有Ag+,不正确;C选项中,滤纸上有Fe,说明反应①②都已完全,但滤纸上没有Cu,不正确;D选项中,滤纸上由Zn,不正确。 2. 若某一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则加入多种金属单质时,活动性强的金属优先发生置换。 〖例3〗、在盛有AgN0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渣含有的物质是( ) A. Cu 和Ag B. Ag C. Zn 和Ag D. Zn、Cu 和Ag 解析:由于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Cu> Ag,因而加入的锌粉优先与AgN03 反应,只有锌粉完全反应后,铜粉才能与AgN03反应,否则不反应。“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锌粉尚未反应完,故铜粉不可能反应,所以滤渣的成分应选D。 小结:某金属能同时与多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或者多种金属能同时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一般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相隔越远的越优先发生置换反应。 二. 优先中和原理 如果在溶液中能同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和其他复分解反应时,一般是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于其他复分解反应而进行。

2011年全国各地市中考最新化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2

2011年全国各地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认识几种化 学反应 2 (安徽巢湖市)5.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 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 (O农小ft总f* ?丧爪力附廉屮)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重庆重庆一中)7.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 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符合中和 反应原理的是( ) A ?工业上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混合制烧碱 B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C .蚊虫叮咬分泌的蚁酸可涂抹氨水消除 D .用稀盐酸洗净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 (重庆南开中学)12.在A + B = C + D的反应中,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 .若C和D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C . 10 gA和15 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为 25 g D .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四川内江市)3、将光亮洁净的铁丝浸入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 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 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

( ) A. Zn B. Cu C. Zn 和Cu D. Fe 和Zn 11、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四川内江市) ( )

A. (上海市模拟)32、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上海市模拟)34、在化学反应:2Mg + CO2点燃2MgO + C 中作还原剂的物质是 A、C B、Mg C MgO D、CO (上海市模拟)41、下图是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图中生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D、反应中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山东泰安市)5 .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 . Mn + H2SO4 = MnSO 4 + H2 f B . Mg + MnSO4 = MgSO4 + Mn C. Fe + MnSO4 = FeSO4 + Mn D . Mn + CuSO4 = MnSO 4 + Cu (辽宁锦州市)7?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 在一定条件下,金属都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 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辽宁锦州市)12.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溶液质量增大;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质量减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C. A、Cu B、Zn C Mg D、Ag

最新高中化学反应类型归纳

1、卤代反应:有烃与卤素单质反应 如423CH Cl CH Cl HCl +?? →+光(烷烃:光照) 2Fe Br +?? →Br -HBr +(芳香烃:催化剂) 醇与氢卤酸反应 例:25252C H OH HBr C H Br H O +→+ 2、硝化反应: 如 3|CH 2433H SO HNO +????→浓2O N -2 NO -2| NO 3 | CH 23H O + 3、碘化反应: 如:()24H SO ?+??→浓3SO H -2H O + 4、有机物的水解(卤代烃水解和酯的水解) 例:25225C H Br H O C H OH HBr ?+?? →+ 3252325H CH COOC H H O CH COOH C H OH + ++垐垎噲垐 5、分子间脱水(酯化反应,醇分子间脱水) 例如:24 3253252H SO CH COOH C H OH CH COOC H H O ?+????→+浓 24025252521402H SO C C H OH C H OC H H O ????→+浓

1、不饱和烃与H 2、X 2、HX 、H 2O 等加成 如2332Ni CH CH H CH CH ? ≡+??→ 22222|| CH CH Br CH CH Br Br =+→- 2、芳香烃与X 2、H 2加成 例: 23Ni H ?+??→ 3、||O C --与H 2加成(包括醛、酮单糖与H 2加成) 如3232Ni CH CHO H CH CH OH ? +??→ 三、消去反应: 1、卤代烃消去:X 所连碳原子上连有H 原子的卤代烃才能消去(NaOH 醇溶液)。 如:322322CH CH CH X NaOH CH CH CH NaX H O ? -+??→=++醇 2、醇消去: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连有H 原子的醇才能消去(浓H 2SO 4,加热)。 如:2403232217033 ||| H SO C CH CH CH CH C CH H O CH CH OH --????→-=+浓 四、聚合反应: 1、加聚反应:不饱和有机物彼此加成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生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依赖于化学物质的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化学物质密不可分。目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有700万种,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10万种。如此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的化学物质,作为基本原料、基本能源、医药成品、农药成品等支撑着社会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性,在生产及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化学反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充分,考虑不周或疏忽,使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了火灾、爆炸、中毒章故,不仅造成员工和公众的严重伤亡,而且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危险性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一、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的行业和场所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并不仅仅发生在化工行业,也发生在使用大量化学品的其他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发生在化学加工业占66%,散装储存占27%,废物处理占3%,石油炼制占2%,-储存占1%,未知占1%。 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不仅发生在指定的化学反应工序,而且发生在非化学反应工序。一般可能在3种过程中发生:化学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如批次或连续反应化学品制造过程;储存、搬运与重新包装过程中,如仓库或储槽的储存;混合与物理处理过程中,如压碎、混合、筛选、干燥、蒸馏、吸收或加热等。 二、危险性化学反应涉及的设备

用来储存、处理、加工和运输化学品的多数设备都有可能会发生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据有关资料统计,危险性化学反应事故发生在与反应器有关的设备占25%;储存设备占22%;散装储料桶事故占10%;其他过程设备,如接受器、混合器和干燥器占22%;分离设备占5%;转换设备占5%:废物设备占3%;事故无法确定其具体设备的占8%。 三、危险性化学反应的特点 危险性化学反应大部分是放热反应和(或)放出可燃气体的反应,当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和气态副产品无法被周围的环境安全地吸收,就会存在反应危险。如果热量释放的速度过快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燃气在局部高温环境中与氧结合发生自燃;如果放出的热较少,使局部温度达不到该种可燃气的自燃点,则不会发生自燃,但因有大量可燃气的放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则会发生爆炸。 化学反应从化学物品本身特性来说分为化学物品自反应和化学物品之间互相反应。聚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以定为自反应,因为这两种反应一般只涉及到一种化学物品。但是。为了促进这些反应的进行,通常需要其他物质如催化剂或杂质的参与。化学物品之间互相反应需要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接触,如相互接触自燃的反应。如果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和能量足以引发另外一个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反应危险情况将会更复杂。因此,化学反应并不一定是某一化学物品的固有特性。 危险性化学反应危险的严重程度受反应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运行温度、压力、处理物料的量、化学品的浓度、催化

全国各地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2

(安徽巢湖市)5.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 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 、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重庆重庆一中)7.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符合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 .工业上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混合制烧碱 B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C .蚊虫叮咬分泌的蚁酸可涂抹氨水消除 D .用稀盐酸洗净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 (重庆南开中学)12.在A + B = C + D 的反应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若C 和D 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C .10 gA 和15 gB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 、 D 的总质量为25 g D .若A 、C 为单质,B 、D 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四川内江市)3、将光亮洁净的铁丝浸入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 ( ) A .Zn B . Cu C .Zn 和 Cu D .Fe 和Zn (四川内江市)11、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pH 7 溶 液 的 质 量 /g 产生H 2 的质量 H 2SO 4 溶质 质量 分数

(上海市模拟)32、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Cu B、Zn C、Mg D、Ag (上海市模拟)34、在化学反应:2Mg + CO2 点燃2MgO + C 中作还原剂的物质是 A、C B、Mg C、MgO D、CO2 (上海市模拟)41、下图是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图中生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D、反应中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山东泰安市)5.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Mn + H2SO4 = MnSO4 + H2↑B.Mg + MnSO4 = MgSO4 + Mn C.Fe + MnSO4 = FeSO4 + Mn D.Mn + CuSO4 = MnSO4 + Cu (辽宁锦州市)7.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在一定条件下,金属都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辽宁锦州市)12.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溶液质量增大;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质量减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 C.X、Y、Z可能依次是: Al、Fe、Cu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总结 1、取代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官能团有:醇羟基(-OH)、卤原子(-X)、羧基(-COOH)、酯基(-COO-)、肽键(-CONH-)等。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有机物种类如下图所示: 2、加成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加成反应。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一般能与H2、X2(X为Cl、Br、I)、HX、H2O、HCN等小分子物质起加成反应。 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双键、三键、苯环、羰基(醛、酮)等。 2.加成反应有两个特点: ①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的键上,不饱和键中不稳定的共价键断裂,然后不饱和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 ②加成反应后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同于取代反应)。 说明: 1.羧基和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醛、酮的羰基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3.共轭二烯有两种不同的加成形式。 3、消去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从一个分子相邻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消去反应。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合物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是连有—OH(或—X)的碳原子有相邻的碳原子。 (2)是该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H原子。

(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醇、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官能团有:醇羟基、卤素原子。 (2)反应机理:相邻消去 发生消去反应,必须是与羟基或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必须有氢原子,否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OH,没有邻位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4、聚合反应 定义:有许多单个分子互相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有两个基本类型: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1)加聚反应: 由许多单个分子互相加成,又不缩掉其它小分子的聚合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烯烃、二烯烃及含C=C的物质均能发生加聚反应。 烯烃加聚的基本规律: (2)缩聚反应: 单体间相互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同时,还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聚合反应,称为缩合聚合反应。 酚和醛、氨基酸(形成多肽)、葡萄糖(形成多糖)、二元醇与二元酸、羟基羟酸等均能发生缩聚反应。 (1)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的缩聚,如合成聚酯纤维: (2)醇酸的酯化缩聚: (3)氨基与羧基的缩聚 (1)氨基酸的缩聚,如合成聚酰胺6: (2)二元羧酸和二元胺的缩聚: nHOOC-(CH2)4-COOH+nNH2(CH2)6NH2 =[CO(CH2)4CONH(CH2)6NH]n+2nH2O 5、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就是有机物分子里“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能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和官能团:烯(碳碳双键)、醇、酚、苯的同系物、含醛基的物质等。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 基本安全技术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基本安全技术在化工生产中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工艺条件,不同的化工过程有不同的操作规程。评价一套化工生产装置的危险性,不要单看它所加工的介质、中间产品、产品的性质和数量,还要看它所包含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工过程和设备的操作特点。因此,化工安全技术与化工工艺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基础,本节首先讨论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及其相关基本安全技术。 一、氧化反应 绝大多数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这些反应很多是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乙烯、甲醇、氨等)与空气或氧气参加,其物料配比接近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及反应温度控制失掉,既能发生爆炸燃烧。某些氧化反应能生成危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它们化学稳定性极差,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引燃或爆炸。 有些参加氧化反应物料的本身就是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氯酸钾、铬酸酐、过氧化氢,它们的危险性极大,在与酸、有机物等作用时危险性就更大了。

因此,在氧化反应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氧化剂的投料量(即适当的投料比例),氧化剂的加料速度也不易郭凯。要有料号的搅拌和冷却装置,防止温升过快、过高。此外,要防止由于设备、物料含有的杂质而引起的不良副翻译你干,例如有些氧化剂遇金属杂质会引起分解。使用空气是一定要净化,除掉空气中的灰尘、水分和油污。 当氧化反应过程以空气和氧为氧化剂是,反应物料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如乙炔氧化制环氧乙烷,乙烯在氧气中的爆炸下限为91%,及含氧量9%。反应系统中氧含量要严格控制在9%以下。其产物环氧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宽,为3%--100%。其次,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增加了反应体系的温度。在高温下,由乙烯、氧和环氧乙烷组成的循环气体具有更大的爆炸危险性。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工业上采用加入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或甲烷等)的方法,来改变循环气的成分,缩小混合气的爆炸极限,增加反应系统的安全性;其次,这些惰性气体具有较高的热熔,能效地带走部分反应热,增加反应系统的稳定性。 这些惰性气体叫做致稳气体,致稳气体在反应中不消耗,可以循环使用。 二、还原反应

几种典型化学反应装置

几种典型化学反应装置 化学反应装置可按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分为下列几类: 1.固-固加热反应的装置 用固态物质加热制得气态产物,一般选用硬质大试管,配上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操作步骤如下: (1)从便于收集气体和加热的情况出发调节好铁夹的高低,然后确定酒精灯位置。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将加好反应物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塞好导气管,调整试管的位置,使试管底部略高于口部。 (5)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反应物所在的部位加热,先加热前面的反应物,然后往试管底部移动。 (6)如果气体是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完毕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停止加热。此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氨气、甲烷等。 2.固-液不加热反应的装置 制取氢气、硫化氢气、二氧化碳气等。如需要气体的量大,而且要使气流和速度易于控制,可用启普发生器。如果所需气体量较少,为了安装方便可用简易装置。如用带导管的大试管或平底烧瓶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配套组成,如果使用长颈漏斗的,必须注意把漏斗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封闭液面。

3.固-液加热反应的装置 固-液加热反应制取气体常用图5-11的装置,安装步骤如下: (1)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的位置,在它的上方固定好铁圈并放上石棉网。 (2)将装有固体反应物的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安装好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和导气管的橡皮塞塞在蒸馏烧瓶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经分液漏斗往烧瓶里加液体反应物,连接好集气装置后再行加热。 (5)实验完毕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然后停止加热。这一类装置可用以制取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专题测试卷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专题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B .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 .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D .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2.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A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 B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C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D .化学反应的速率 3.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2H 2+O 2点燃2H 2O B .S+O 2点燃 SO 2 C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D .2CO+O 2点燃 2CO 2 4.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在100 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 过氧化氢和70 g 水 B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C .50mL 水和50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D .1.2 g 碳与3.2 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 二氧化碳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25 4P+5O 2P O 点燃的读法,错误的是( ) A .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 .在点燃的条件下,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C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6.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氢气+氧气点燃水 B .水通电氢气+氧气 C .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 D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8.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NO 3、NaCl 、KNO 3、(NH 4)2SO 4 B .H 2SO 4、HCl 、AgNO 3、Na 2SO 4 C .KMnO 4、CuCl 2、Fe 2(SO 4)3、NaNO 3 D .K 2SO 4、NaCl 、K 2CO 3、NaOH

典型危险化学反应分析

1 氧化 如氨氧化制硝酸、甲苯氧化制苯甲酸、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等。 (1)氧化的火灾危险性 ①氧化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是放热反应,特别是催化气相反应,一般都是在250~600℃的高温下进行,这些反应热如不及时移去,将会使温度迅速升高甚至发生爆炸。 ②有的氧化,如氨、乙烯和甲醇蒸气在空中的氧化,其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爆炸起火。 ③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如乙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中,乙烯是易燃气体,爆炸极限为2.7%~34%,自燃点为450℃;甲苯氧化制取苯甲酸中,甲苯是易燃液体,其蒸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甲醇氧化制取甲醛中,甲醇是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的爆炸极限是6%~36.5%。 ④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酸酐等都属于氧化剂,如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着火爆炸;有机过氧化物不仅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大部分是易燃物质,有的对温度特别敏感,遇高温则爆炸。 ⑤氧化产品有些也具有火灾危险性。如环氧乙烷是可燃气体;硝酸虽是腐蚀性物品,但也是强氧化剂;含36.7%的甲醛水溶液是易燃液体,其蒸气的爆炸极限为7.7%~73%。另外,某些氧化过程中还可能生成危险性较大的过氧化物,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过程中有过醋酸生成,过醋酸是有机过氧化物,性质极度不稳定,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或燃烧。 (2)氧化过程的防火措施

①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空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汽、油污以及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或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②氧化反应接触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内部填装有催化剂。一般多采用立式,因为这种形式催化剂装卸方便,而且安全。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对于放热反应,应控制适宜的温度、流量,防止超温、超压和混合气处于爆炸范围之内。 ③为了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上应安装阻火器,以阻止火焰蔓延,防止回火,使着火不致影响其他系统。为了防止接触器发生爆炸,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或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 ④使用硝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时,要严格控制加料速度,防止多加、错加,固体氧化剂应粉碎后使用,最好呈溶液状态使用,反应中要不间断搅拌,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决不许超过被氧化物质的自燃点。 ⑤使用氧化剂氧化无机物时,如使用氯酸钾氧化生成铁蓝颜料,应控制产品烘干温度不超过其着火点,在烘干之前应用清水洗涤产品,将氧化剂彻底除净,以防止未完全反应的氯酸钾引起已烘干的物料起火。有些有机化合物的氧化,特别是在高温下的氧化,在设备及管道内可能产生焦状物,应及时清除,以防自燃。 ⑥氧化反应使用的原料及产品,应按有关危险品的管理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隔离存放、远离火源、避免高温和日晒、防止摩擦和撞击等。如是电介质的易燃液体或气体,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⑦在设备系统中宜设置氮气、水蒸气灭火装置,以便能及时扑灭火灾。 2 还原 如硝基苯在盐酸溶液中被铁粉还原成苯胺、邻硝基苯甲醚在碱性溶液中被锌粉还原成邻氨基苯甲醚、使用保险粉、硼氢化钾、氢化锂铝等还原剂进行还原等。

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三、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有机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即原子或原子团“有进有出”。 常见取代反应: ①烷烃的卤代 ②苯的卤代、硝化、磺化 ③卤代烃的水解 ④醇和钠反应 ⑤醇分子间脱水 ⑥酚和浓溴水反应 ⑦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 ⑧ 酯的水解反应 发生取代反应的基/官能团 2、加成反应:有机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成一种新有机物的反应,即原子或原子团“只进不出”。 目前学习到的不饱和碳原子主要存在于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碳氧双键等基团中,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主要有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醛等物质。其中烯、炔常见的加成物质是氢气、卤素单质、卤化氢和水。 醛常见的加成物质是氢气,而羧酸、酯、肽键中的碳氧双键一般不能加成。 3、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从一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链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即原子或原子团“只出不进”。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有:卤代烃、醇。 发生消去的结构要求:有机物分子中与官能团(—OH ,—X )相连碳原子的邻碳原子必须要有氢原子。 4、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含有碳碳双链等的不饱和有机物,以加成的方式相互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有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缩聚反应:单体间的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副产物(如H 2O 、 有机物 无机物/有机物 反应名称 烷,芳烃,酚 X 2 卤代反应 苯的同系物 HNO 3 硝化反应 苯的同系物 H 2SO 4 磺化反应 醇 醇 脱水反应 醇 HX 取代反应 酸 醇 酯化反应 酯 醇 酯交换反应 酯/卤代烃 酸溶液或碱溶液 水解反应 二糖、多糖 H 2O 水解反应 蛋白质 H 2O 水解反应 羧 酸 盐 碱石灰 脱羧反应

主题12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_最新修正版

主题12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及化学方程式 (建议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 1. (2018本溪)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B. 化合反应一定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 C. 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2. 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石墨制成金刚石 B. 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36 g H 2O C. 水变成汽油 D. 冰转化成干冰 3. (2018桂林)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m SO 2+O 2=== m CaSO 4,则m 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4. (2019哈尔滨)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溶洞的形成 Ca(HCO 3)2=== CaCO 3+H 2O +CO 2↑ 分解反应 B. 酸雨的形成 CO 2+H 2O=== H 2CO 3 化合反应 C. 碳与灼热氧化铜反应 C +2CuO=====高温 CO 2↑+2Cu 还原反应 D.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 AlCl 3+3H 2O 复分解反应 5. 关于化学方程式C +H 2O=====高温 H 2+CO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保持不变 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一氧化碳 C. 每1份质量的碳和1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 D. 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6. (2019西宁)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 +9O 2=====点燃 4CO 2+2X +6H 2O ,下列关于X 的说法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