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处理岗位教材1

前处理岗位教材1
前处理岗位教材1

操作岗位培训教材

——湿菲林工序

前处理岗位知识

教材编号:TM-WF-OPW-001

编制人:刘森林

一、教材题纲:

1、前处理岗位概述

2、前处理岗位开工检查

3、前处理岗位物料及设备控制

4、前处理岗位开缸控制

5、前处理岗位机器操作

6、前处理岗位首件产品及返工产品控制

7、前处理岗位操作守则

8、前处理岗位参数控制

9、前处理岗位生产保养

10、前处理岗位应急程序

二、教材正文:

1、前处理岗位概述

1.1前处理方式:浮石粉磨板。

1.2前处理的作用是:去除板面氧化、油污,粗化板面,提高板与绿油的结合力。

1.3前处理流程:

1#磨板机浮石粉磨板→加压水洗→酸洗→水洗→DI水洗→吸干→烘干

2#磨板机酸洗→水洗→浮石粉磨板→水洗→加压水洗→水洗→DI水洗→吸干→烘干1.4全板镀薄金流程:

1#磨板机

盐酸洗→水浸→水洗→DI水洗→吸干→烘干

1.5全板镀厚金流程:

ENIG磨板机磨板→水洗→烘干→用5-7%(V/V)HCI溶液浸泡10sec

WF 1#磨板机高压水洗→水洗→DI水洗→烘干

2、前处理岗位开工检查

2.1检查水缸、药水缸、浮石粉缸液位。

2.2检查烘干段是否干净。

2.3检查各类开关是否打开,各缸体、管道、阀门、开关、压力表、速度表是否正常。

2.4检查传送运转是否正常,有无抖动、磨损、不转。

2.5检查温控、加热、吹风是否正常。

2.6各喷淋压力是否正常,喷淋泵是否有泄漏,各管道和阀门是否有漏液

2.7各门盖是否完好,密封是否良好

2.8检查各指示灯、警示灯及蜂鸣器是否正常

2.9检查浮石粉泵是否运转良好

2.10检查磨辘是否变形,磨刷升降调节是否灵活,有无卡死现象

3、前处理岗位物料及设备控制

操作岗位培训教材:湿菲林/前处理岗位4、前处理岗位开缸控制

第3页共13页

5、前处理岗位机器操作

5.1 1#线磨板机

5.1.1开机步骤

1) 打开电源总开关,然后按下操作表盘上电源开关(POWER);

2) 把磨板方式选择拨到硬板(RIGID);

3) 把磨刷键1.2.3及漂洗键(RINSE BRUSHES)均拨到1;

4) 按动鼓风机按钮(BLOWER START),按动输液泵(PUMICE PUMP START)按键,运行约5分钟;

5) 按动输送钮(CONVEYOR START)。

5.1.2停机步骤

1) 按搅拌停止按键(PUMICE PUMP STOP);

2) 把漂洗键拨向0,分别把磨刷键1.2.3拨向0;

3) 按鼓风机停止按钮(BLOWER STOP);

4) 等待3分钟后,再按输送停止按钮(CONVEYOR STOP);

5) 断开操作表盘上电源开关(POWER);

6) 断开总电源。

注: 紧急停机按STOP红色按钮,然后重新开机。

5.2 2#线磨板机

5.2.1 开机步骤

1) 打开电源总开关,然后按下操作表盘上电源开关(POWER);

2) 把磨板方式选择拨到浮石粉方式;

3) 依次开启酸洗、水洗、磨板段、高压水洗段、烘干段开关,将烘干温度调整到工艺规定范

围,运行约5分钟;

4) 按传送开关。

5.2.2停机步骤

1) 关液泵(UPPER PUMP, LOWER PUMP)、循环泵;

2) 关水洗阀门;

3) 关热风吹干(DYRER);

4) 关传送带(STOP);

5) 关电源(OFF);

注: 紧急状态时关STOP,然后启动START,再重新开机。

5.3 操作程序

1) 开工检查;

2) 调试磨痕:磨不同厚度的板,都必须做磨痕测试(待磨板的厚度范围控制在±0.25mm);

例如:用2.0mm的磨痕板做磨痕,就只能磨板厚1.75-2.25mm的板。

3) 将板放在传动轮上,注意板面不可超出磨刷工作范围;

4) 接板检查板面是否有氧化,水分,杂物等。

5.4 磨痕测试

关掉磨痕轮转动开关,开启其他开机开关,将一块厚度与生产板相同的测试板放入传

送带上,待板传送至磨刷下时, 停止传送键,然后开启3个磨刷约5秒后再停止,开启

传送键,取出磨过的板,测量磨痕宽度至控制范围内,要求上下二面磨痕宽度均匀。否

则重新调试。当生产板厚度有变化时,必须用相同厚度的测试板测试磨痕,合格后正式

生产。

5.5注意事项

5.5.1测量浮石粉浓度方法: 1)、每次开缸后必须开启搅拌15min后方可取样分析。

2)、取样用量筒必须清洗干净其中的残留浮石粉。

3)、取样数量为100ml。

4)、样品静止1.5H开始读取浮石粉体积,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调整。

5.5.2每班做一次水膜测试,水膜测试时间:

将磨好的板浸入水中,成45-60度角拿出,开始计时,到表层水膜破坏为止的时间应该≥30秒。

5.5.3磨痕测试要求:1)、上下磨痕均匀,最宽,最细相差不超过3mm,否则重新调试磨痕或请

动力部调机;

2)、当板厚有变化时(磨板厚度变化不满足0.25mm≥H≥-0.25mm),必须用满足此板厚的测试板测试磨痕,合格后正式生产;

3)、磨痕测试板板厚分别间隔0.5mm

5.5.4 每天更换一次浮石粉的喷管,并清洗干净更换下的喷管,以备下次更换用;

5.5.5全板镀金板(薄金板):

5.5.5.1用5-7%(V/V)HCL溶液浸泡10Sec,

5.5.5.2关磨板机酸洗、磨刷开关,

5.5.5.3传送速度设定为2.0m/min

5.5.6 对于板厚≥5.0mm和板厚≤0.5mm的特殊板,为防止板面氧化和断板问题,对其前处理做法

作如下规定:

5.5.

6.1设备:1#磨板机

5.5.

6.2速度:2.5m/min

5.5.

6.3对于板厚≤0.5mm的薄板,放板要求倾斜15-300(与走向),板与板之间间隔3-5inch。

5.5.7 全板镀金板(厚金板):

5.5.7.1用ENIG磨板机磨板;

5.5.7.2磨板时只用800#磨刷磨板;

5.5.7.3传送速度设定为2.0m/min

5.5.7.4磨板时磨痕为6-8mm;

5.5.7.5然后用WF 1#磨板机洗板,洗板速度与正常生产板相同。

5.5.8 沉锡板磨板:

5.5.8.1用WF 1#磨板机磨板;

5.5.8.2磨板时磨痕为13-15mm;

5.5.8.3磨板速度为2.0m/min;

5.5.8.4每块板均磨两遍。

6、前处理岗位首件产品及返工产品控制

7.1放板

7.1.1 严格执行控制计划所界定之各项参数,开工检查。

7.1.2无网版的板不可磨入,丝印组领班安排磨板时必须确认网版。

7.1.3严格执行工序领班或主管编排之生产计划。生产前需认真查核各型号之生产指示(了解生

产板之厚度、最小线宽,然后根据控制计划界定之参数确定正确之磨痕宽度)。

7.1.4 生产或磨痕测试前需认真检查各药水缸温度、各喷淋压力是否符合控制计划界定之参数范

围。

7.1.5 磨痕测试板及磨痕宽度均需符合控制计划之要求,做完磨痕测试后,需在测试板上标明磨

痕宽度及测试时间,并保存12小时备查,并认真填写“WF工序磨板记录”。

7.1.6 生产时,应认真填写“WF工序磨板岗位生产原始记录表”,每生产1LOT板,均需在流程卡

背面生产机器一览表中注明磨板机号,放板后,把流程卡传递至接板处。

7.1.7 开工前,生产过程中认真填写“WF 磨板机开工检查及保养加药记录”(表中已界定检查

周期项目及频次)。”

7.1.8 按照“ME19:生产工序用水流量控制程序”内容做好用水量控制,并认真填写“东莞生益

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用水流量监测记录表”。

7.1.9放板时应双手配戴帆布手套,(洗全板镀金板时,应双手配戴耐酸碱手套)拿板时注意双手

拿板边,循环检查正、反板面是否有擦花及退锡不净、严重板面污染情况,如有需交付领班或主管处理。

7.1.10放板时,应遵循最佳效率之磨板方式放板,并需确保板与板距离≥1英寸,放完每15pcs

板之最后一块需间隔2-3英尺,以提供接板员工安排放板及拿取工具之所需时间,对于有翘曲的板,应扳平再放于磨板机内。开工前,认真检查风刀角度是否处在正确位置,同时高度是否异常,排除因风刀过低导致批量擦花问题产生。放板时注意检查板面是否有擦花、胶渍、红胶带等问题。

7.1.11开工前,认真检查吸水海绵辘是否破损、变形以及干湿度情况。同时,每2小时检查一次

烘干前吸水海绵辘之干湿度、变形情况。并用DI水适当湿润海绵辘,以确保其吸水效果。

7.1.12每班对机器表面进行至少1次之清洁工作,安排在交接班时进行。

7.1.13需负责所属范围之环境维护、管理工作。

7.1.14爱惜机器,机器异常时需及时反映至所属上司,以便及时报修。

7.1.15 实行轮班吃饭,以确保生产之连续性。

7.1.16下班前,应做好交班记录,记录当班机器运作情况及特别注意事项。必要时,应同下一班

人员作当面交接。

7.1.17做好各种物料之管理工作:

7.1.17.1按需做好领用物料的计划量,由管理人员负责。

7.1.17.2各种类型物料应分开区域存放,间隔≥10cm,间隔标识可用黄线或有色胶带进行,存

放区域,各类化学品不允许混放。

7.1.17.3 应做好分类型号标识,并确保物品与标识相符。

7.1.17.4认真做好物料签收工作,并做好物料领用登记,确保物料先入先用及表实相符。

7.1.17.5物料有异常或过期的,应及时向所属上司反映,以便作出及时之正确处理。

7.1.18加药及保养时,务必要戴好防护头盔及耐酸碱手套,注意水、电使用的安全。

7.1.19清洁时,切勿用水接触电机、电线,避免安全问题产生,烘干段内部每班在保养时清洁一

次,包括认真清洁过滤器。

7.1.20做好首件产品的确认工作。

7.2 接板

7.2.1接板时不戴手套,拿板时注意双手拿板边,需避免触及单元表面。

7.2.2接板时应循环检查正、反面板间是否有氧化、杂物、磨板不良。

7.2.3接板时应同放板员工作好沟通,出现突然中断出板时,应立即通知放板员工停止放板,检

查是否发生机器堵板事故。

7.2.4注意做好产品之标识追溯工作,务必做到有板必有标识。(流程卡、送检票、送修票作为标

识之标准工具)。生产板需按指定之区域放置,不允许将板放至于地面。每次接板一架板后及时标识磨板时间,有报废单元板板边贴红胶带标识。

7.2.5搬板时应避免手或手套碰到板面,取放板时应做到轻拿轻放,懂得正确保护板面。

7.2.6负责本范围之环境清洁工作。

7.2.7插钢架板不允许放地面

8、前处理岗位参数控制

第9页共13页

第10页共13页

第11页共13页

9、前处理岗位生产保养

9.1 1#,2#磨板机日常保养

1)清除贮存缸内浮石粉及其悬浮液,加满水开泵使泵内浮石粉流出;

2)重复1)数次,直至缸及管道无浮石粉,排空缸中水;

3)铲去缸体外及周围浮石粉;

4)清洗传送辘、压水辊、喷嘴、风刀和机内壁;

5)清洗高压水箱及箱中杂物,加满水,关闭所有入水阀;

6)清洁机身及周围环境;

7)关闭好机盖、机门和水箱盖,关闭总电源。

9.3磨板机(1#、2#)假节后开工准备

1)清洁机身及周围环境;

2)打开入水阀,往贮水箱注水;

3)检查并清洗传送辘、压水辊、喷嘴和风刀,更换所有棉套;

4)清洗高压水箱、循换水箱、酸洗水箱;

5)配缸、做磨痕测试后开工。

9.4临时停工时机器的保养

停机时间≤8H时,不需要进行特别保养,其余同正常生产时的要求。

停机时间>8H时,需要重新开缸,其余同正常生产时的要求。

10、前处理岗位应急程序

10.1 临时停电应急程序

10.1.1临时停电后,关闭开机主电源、总电源,及时通知到维修部,如超过5min以上,应通知

到工序主管或值班主管(中夜班)予以协调。

10.1.2来电后,依次打开总电源、开机主电源,烘干段、水洗等开关,不可开磨刷,然后启动

传送将板接出,待重新予以处理。

10.1.3 打开所有操作开关、检查各参数及设备正常后,调整好相应之操作参数,试板OK后方

可予以生产。

10.1.4 将停电时机器内的板重新作前处理。

10.2临时停水应急程序

10.2.1 发生停水时,第一时间将磨刷段关闭,将板接出,待重新予以处理,并关闭机器电源。

10.2.2 需及时通知到维修部,如超过5min以上应通知到工序主管或值班主管(中夜班)予以

协调。

10.2.3 来水后,依次检查各水洗缸液位状态,正常后重新启动各电源开关。检查设备正常后,

调整好各相关参数予以正常生产。

10.2.4 将停水机器内的板予以重新前处理。

10.3 临时故障停机应急程序

10.3.1 机器发生故障时,及时报告领班、主管,开维修单至维修部予以修理。

10.3.2 当设备停机超过2H时,工序主管需通知部门经理及维修部经理,要求寻求支援,并通知

到计划部予以协调生产。

10.3.3 机器维修正常后,应启动机器之所有开关,检查设备状态及各参数正常后,予以正常生产。

10.4化学品泄漏应急程序

10.4.1 在添加硫酸或使用盐酸洗全板镀金板时,发生泄漏按照警示牌要求操作,如发生一般化学

品泄漏,少量用地拖拖干净,发生大量泄漏时收集起来交废水站处理。

10.4.2 如有化学品伤人、溅到皮肤,立即用水冲洗溅到部位,并立即到医务室处理。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 xx小学 xxx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课堂教学应注意什么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经历、校内集体备课活动,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怎样处理好教材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备好课 备课是深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加强教学,首先要加强备课。我认为备课包括的范围很广,教师阅读参考书和业务报刊,广积资料,以及教师进修自学,平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备课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作业,备教学设计,课中调整,课后反思。结合自己平时备课的经验和收获以及备课出现的不足,下面我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自己对“备”的见解。 (一)、备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是备课的依据,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备课必须准确体现课标的理念,符合课标的要求。明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阶段性目标,课程标准中涉及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及建议,要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确定教学任务和目标,包括教学总时数、周时数、章节(单元)的教学进度日程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安排,小结、测试安排,做到“心中有标”。 (二)、备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备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凭借,记得《课标》

中曾指出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一理念,所以我在使用教材时,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所教学生的特点,也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学生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就要对教学难度予以适度的提升,比如在做练习时,可在最后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拓展思维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挑战”;如果学生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就要考虑是否变换设计角度与思路,降低内容的难度与坡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成功,激发良好的学习意愿。创造性使用教材还包括扬弃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某些做法,使之更加完善,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总之,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灵活运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一句话,备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三)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因此,要从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备课时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尽量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尽量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拨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另外,备课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施教,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

一节好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一节好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思维发展等固然重要,我认为课堂上教师有效的评价语言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沙漠中的甘泉,更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回答、表演、朗读等活动后教师作出的评价语言,是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好的评价语可以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本节课中,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大约50次,这些评价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师的评价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有适度的激励性。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张老师在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鼓励。“你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老师真高兴呀!”“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读书最棒的同学!”“不错!敢于大胆想象,继续发扬!”。这些激励性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2、富有一定的针对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多创意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表达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如:“以强欺弱,说明你平时爱看课外书!”“谁可以比他读得更好?”“你应该读得再凶一点!”。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

3、具有一定的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用自己的评价语言去引领课堂中的精彩生成。如:“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敢于说就是进步!”教师的那些评价语言既保护了学生强烈的自尊,又引导了课堂的生成。 4、教师的评价语言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善于巧妙地点拨、引导,如学生读书时作出这样评价:“古人说,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读完后说:“读得非常响亮、流利,如果速度再放慢些,并掌握语气,同学们会更佩服你的,继续努力!”“读的时候要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别让别人的感受影响了你!”教师就是机智地运用了教学评价语言的导向性,成功地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5、教师的评价语言机智有趣。在课堂上,教师这样说:“是我喷洒的量不够,还是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你还是这么精神!”这样的幽默评价调节了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6、课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张老师除了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学生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

教材处理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近承本章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后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整式、方程等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生活中的地理、物理等各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教育、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探索带来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通过生生间合作、交流、竞争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及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1.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的应用并不陌生,另外他们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2.本校属于城乡结合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都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都较弱。 3.做为初一新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善未培养,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索欲望也较强,但交流合作的意识不强,自主探索的效率也较低,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差。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7、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能按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 (二)会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三)能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四)掌握方法论分析法 (五)会分析教材的重点,掌握处理重点的方法 (六)会分析教材的难点,掌握处理难点的方法 (七)能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教材重点的处理方法一般如下: 1.教学过程要以重点知识为中心来展开。 2.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 3.重点内容更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分析某一课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在本模块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听说为主的课还是以读写为主的课,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备教案时,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做到彻底理解;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做到灵活运用。 具体的分析内容包括: 1.单元话题 目前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多以话题作为组织教学内容的主线。确定了单元的话题,就可以围绕话题选择语言材料和设计活动,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提高对该主题的表达能力。话题往往可以通过题目、语言材料、活动内容、词汇表等判断出来。 2.语言点 语言点包括语音、词汇、结构、功能等方面。教材的语音、词汇教学重点一般都清楚地列出。在结构方面,由于结构大纲的争议,很多英语教材没有明示语法重点。教师要了解教材编写的语法线索,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避免教学精力分散。有些教材通过目录表、单元自评等标明语法线索,有些教材则需要教师们自己去判断。对于没有明示语法重点的教材,教师们需要通过分析整本甚至整套教科书,特别是分析本单元与前后单元的联系来确定教学重点。 强调语言的功能是向语言工具性本质的回归。对语言功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设计相应的运用语言的任务,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样,有些教材的目录里有function这一栏目,有些则要求老师自己判断。 3.目标要求 目标有教学导向的作用。对于确认的语言点,要明确学生掌握的要求,如:要求理解还是要求运用?要求能听说还是能读写?教材的语法系统对此是有要求的,但这一要求往往是不明示的,需要教师通过教材中的活动要求、练习册等来判断。 4.语言材料

如何整合处理教材

如何整合处理教材 一、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教材? 1、我认为有必要明确教材是什么,它的作用应如何体现?这两个问题。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传统的教材观的影响下,很多老师把教材当作圣经,所有的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不敢越雷池一步,把用教材教语言变成了教教材,在教学设计时把没有充分考虑所教学生的基础,学习需要,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这样的教学只能是越教越死,教学效果也不会如老师所愿。 2、在新的可改理念下,教师要树立“用教材去教”的思想,合理而有效地去使用教材。教材是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及话题的载体,但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不是唯一的,也未必是适合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生群体的。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在把握课标,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更具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材的内容,顺序的进行取舍,添加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材料。教材是死的,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对教材的不完美之处进行有效的取舍和删减,使之为我所用。 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体现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效率。

3、我认为要想提高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首先得改变教师的理念,课程改革要以先进的理念作指导,树立新的教材观,正确认识教材和教师的功能,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然后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做到提高使用教材的智慧,驾驭课程教材的能力,通过抓好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使用和评价三个重要环节,大多数教师较好地掌握了课程教材。如对新大纲、课标,一要做到正确理解新大纲、课标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二要对新大纲、课标的重点内容用“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理解和把握,进而会运用新大纲、课标的要求和精神理解教材、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指导教学,明确本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要做到深刻理解教材,正确分析教材和科学处理教材,使之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其次,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使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关注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展,张扬个性,提高能力。第三,利用教材各种信息,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应用情境,处理好例题、习题、同步的关系,减轻学生负担,摆正课改与考试的关系,走出几个课改误区,抓住机会,不断学习,改变观念,提升自我,从而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对数学教材的处理

浅谈对数学教材的处理 新的数学教材给我们教学留下了创造的空间,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出色的表现常常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因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自然界中的生动事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自然现象等往往在教学中被引入课堂,即从一些实际问题的探讨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于是教师如何合理、灵活的处理好教材,使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能适应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要的基础环节。下面本人结合课改教学实践,谈谈对教材处理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材的范例性和学生创新性的关系的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老师如何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过程至关重要。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教材所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可能包含所有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所用的形式和方法及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形式不可能完全一样,肯定具有个体的差异性。因此,我们不可能用教材所呈现的同一模式来要求学生,而应采用开放性的形式来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尝试成功的机会。真正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我在教八年级“矩形的性质”这一节时,为了突出它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书上第106页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已知矩形花坛的一条对角线上摆放了49盆鲜花,应该从花房搬来多少盆鲜花放在另一条对角线上。教科书给出的答案是49盆,而课堂上学生给出了48、49这样两个答案。当时我感到非常高兴,不管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都说明我的学生在独立思维。于是我让他们的代表说出自己答案的理由。甲说对角线的交点上摆一盆,只要从花房搬来48盆就可以拉;乙说要突出对角线相等所以在交点上放两盆,就要从花房搬来49盆;丙说那不如交点上不放都摆49盆就可以拉;丁马上对丙说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你把49盆花怎么平分?我对学生这样的创新答案表示了肯定。这不就是新课标对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质疑的要求吗?今天就在我的课堂实现了。 二、教学素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的处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愿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这些素材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教学探索;但是由于教材的范例的局限性,它不可能贴近每个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这些教学素材进行补充和更新,让它贴近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增强教材的时效性,为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提供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素材。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第4页给出“深证股票指数2002年4月26日的走势图”后,在第8页的习题3中要求学生回答(1)当天11点的指数是多少?(2)当天10点和11点的指数那一个高?(3)用语言描述2002年4月26日深证指数的变化情况。本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更是“找不到北”,于是我把它改编成本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打破了学科界限,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八年级12章的直方图一节时我把800米跑后学生的心率改为11章的全班数学测试成绩,然后分成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分以上5个组来描述数据,学生很有兴趣,积极

教材处理的技巧

余老师说—— 教材处理研究,基本上不登语文教学研究的大雅之堂。不是它不雅,而是我们自己对其知之甚少。“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学最高雅的教学艺术之一。它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艺,是一门科学,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必备专业技能。经过“教材处理”技能训练的语文教师,对高效的阅读教学能有更理性的思考。 教材处理的技巧 余映潮 就日常教学而言,“教材处理”就是“课文处理”,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利用。 教材处理的目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 下面的一些说法都属于“教材处理”所研究的内容: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精读,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专题研讨,一课多案……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眼点,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进行整合并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力点,是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 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训练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教材处理的基本理念是,加强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简化头绪,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优化教材处理的终极目的,是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积累、落实语言学用、训练学生技能;是利用课文组织起有训练力度的课堂活动。 教师的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关键;没有教师对课文精细优美的研读,就没有优美得当的教材处理。所以新课标很关注语文教师教材研究与把握能力的提升,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处理”主要综合地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如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短文、文体特征不同的各类课文的教学处理等。

备课中对教材的处理

备课中对教材的处理 2011.6.27 1.对教材可以这样处理。 虽然我们已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但一般情况下,对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种,一是原本属于一课时的内容太多,把其中一个知识点移至下一课时,或者把下一课时的内容提前到本课时进行教学。另一种是对教材中原有的例题或习题进行删减或改编,以便更符合教学的需要。然而,教师处理教材的空间完全可以更大更开阔才能更好地教学。当发现某一个单元的教材编排顺序不够合理,比如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学习后,每个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都是孤零零呈现的,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大动干戈,站在系统的角度来重组教材,让单元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间连接得更加紧密,更方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有时还可以跳出单元看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单元的教材进行重组。重组的目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清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比较,学生易于理解、方便接受,也使教师真正有了单元备课的思想。 2.对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学设计应该尽量避免学生出错,如果一堂课走得很流畅,学生不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错误,那就说明我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所以,在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上,我一直努力促使学生不出错或少出错,因为我总认为学生出错就说明我的教学有问题,然而,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实践证明,教学中让学生暴露自己的错误,展现自己真实的状态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困惑点在哪里,教学才更有针对性,引领学生讨论、争辩、明晰的过程才会更有价值,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更高。在学习的道路上,曾经错误的东西比正确的更能让人记忆深刻。 3.开放课可以这样实施。 新课程实践,对于很多的理念,都在努力尝试,比如放手让学生探究。有些课环节很多,设计很细致,环环相扣,但总感觉不够开放、不够大气。应该如何调整呢?解决以下两点是收放自如的关键点: (1)要有核心问题的引领。 一堂课要有一两个统领全课的核心问题,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着着一两个核心问题来进行,这样教学才能真正统一,即“形散而神聚”。在解决这个核心问题上,来设计一些小的环节。 (2)要对小环节进行整合。 小环节的教学虽然不会出现意外,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但是却也牵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要善于对一些小环节进行整合,这样既节省了教学的时间,又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教学真正走向“开放”。

教材处理 余映潮

教材处理(余映潮) 下面的几种说法都属于“教材处理”所研究的内容: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突破,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专题研讨,一课多案…… 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教材处理的实质,就是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教材处理”主要综合地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如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短文、文体特征不同的各类课文的教学处理等。 第二,单篇课文的剪裁取舍。如全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知识内容的线条式处理,精美之处的板块式处理,突现目标的要点式处理;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美点的选择与突破等等。 第三,多篇课文的提炼组合。如比较式教学、联读式教学、穿插式教学、印证式教学的教材处理;与课文阅读有关的单元复习课、期中期末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综合性活动课乃至作文指导课的教材处理等等。 第四,课文利用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讲,课文本身的利用角度主要依赖于文体,“文体”因素是课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因素。但在特别的构思之中,课文利用的角度也可以适当地丰富。如《大自然的语言》可从文体的角度设计为说明文的教学,但我们同样也可以将其设计为专门的“文章思路理解”训练课,设计为“读写结合”课,也可以设计成有着一定探究过程的“综合性学习”课。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素养。如:能根据课文的篇章特色、文体特色、内容特色以及它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等因素来动态地灵活地确定教材处理的角度。 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课标直接对教材编写提出了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同样是对课堂阅读教学中教材处理的要求。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是尊重文本,尊重文本的教学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引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反过来说就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不要动辄想到所谓的“迁移拓展”,好像是很有理由地给课文教学附加上大量的非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那些将教学活动表面化、将思想教育刻意显性化的教学手法,其实冲淡了课文阅读教学的原汁原味。 体验新版博客

浅谈教师如何处理教材

浅谈教师如何处理教材(仅供参考)过滤、还原与重构是教师主动处理教材的三种基本途径,这三者既紧密联系,又有一定的层次性,是一线教师追求有效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过滤:重置教学的起点与目标 中职课程教学首先须强调教学内容的过滤,有其客观的因素。其一是,中职学生就学习能力与水平而言,无法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其二是,虽经多年改革,中职教材的学科化特征、理论化特征仍无法避免,存在诸多不适于学生的内容过难的、过多的、无用的;其三是,中职专业的多样化分布。 过滤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去、留”的过程。从课堂观察、分析以及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可以发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过滤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整体性过滤。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对部分过难、相对无用的章节进行删除,例如煤炭类专业与护理类专业的“数学”,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有较大的区别,去除过多过难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为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 第二种是局部性的过滤。即针对具体的课堂,选择最基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确定教学内容。这种过滤的重点在于降低难度,保证学生“学的会”。 第三种是暂时性的过滤。专业课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不少是罗列式的,例如机械制图中的线型,各种教材都同时介绍八种,教学

处理时可以先选择其中的四种基本线型,把另四种线型过滤掉,到恰当的教学时点再另行介绍。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过滤,实际上是重置了教学的起点与目标,通过过滤,教学的难度下降,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恰”。过滤的目的是保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切性,反映的却是教师的新型学生观,即教学要关注的不仅是教材,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还原:回归教学所需要的情境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培养目标看,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技能掌握都需要首先从感性认识出发,再上升到一定的理性,最后又回归到行业的实践,这“两端”恰恰是知识与技能产生与应用的情境。 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还原,使知识与技能回归原有的情境。这种还原针对中职生的实际而言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稀释”的作用,还原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第二是“提趣”的作用;第三是“综合”的作用,在特定的应用情境下,学生易于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较好地形成运用的能力。 从课堂观察与访谈分析来看,目前职教课程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且较为有效的还原方法有三种。 一是面向学生生活的还原。通过构建生活中的例子来适度还原知识与技能产生的情境,这样的还原能较好解决教学内容“趣”的问题。 二是面向行业实践的还原。即把知识与技能同行业实践关联起

怎样处理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怎样处理计算教学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新课标教材虽然具有旧教材不可比的优越性,但是教师们在使用时也发现它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及旧教材。所以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新教材,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教师不应该把教材变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加强教学反思、分析对比,找到新旧教材各自的优点,参照旧教材,取其精华,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合理、有效地组织教材进行教学,用旧教材的优点来弥补新教材的不足。这样,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扎实而富有成效,否则可能在传授知识技能,关注情感、体验的同时扼杀学生的灵性。 如计算教学:旧教材侧重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计算教学重心放在讲清算理,揭示规律,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上。而新教材更遵循课程标准对于计算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改革性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注重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使用新教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以前的学生灵活了,创新能力增强了,但“双基”却远不如从前的学生,尤其是计算能力大大减弱了。难道计算能力就不重要了吗?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

会说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可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核心课程,首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数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夯实了“双基”,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着应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增加计算教学时间,补充、增加计算练习题,进行综合对比练习加大练习力度,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尤其是口算训练,以前几乎每节课都要进行口算练习,现在的课堂几乎看不到口算训练,一开课就是情境引入。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各年级都应重视口算训练,有了口算的基础,计算能力才会提高。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澄清对新知识的认识。避免随着所学的知识日益增多,造成知识混淆,错误百出。因此教师在中要注意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有关的知识归纳到一个系统之中形成网络,完善和发展的认知结构。 学习教材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才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使学生深入认识到知识“内部实质”。学习材料的心理化:一方面要求我们对教材处理要删去那些与学生原有经验相距甚远的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另一方面,学习材料要有

谈谈教材的处理

谈谈教材的处理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一个教学过程要取得最佳效果,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而教师则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说到底是处理教材。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如果教材处理得当,教师则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反之,教师如舁石扪天,学生叫苦不迭。因此教材处理得当与否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所谓处理教材,指的是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安排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怎样处理教材呢?我们认为,总的原则是服从教学需要,因文而异。下面就结合个人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选准切口,理清思路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他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又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就反复告诫我们:教一篇文章必须引导学生循着作者的“思想之路”(即“写作思路”),弄清文章的结构、内容,领会文章的真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追寻作者的思路,换句话说,应该怎样确定“教学思路”呢? 我们知道,文章的结构是作者“写作思路”的表现形式,要了解作者的思路,必须分析文章的结构。但是“教学思路”是教者分析文章的思维途径,它与“写作思路”有联系,却不能混为一谈,因为一个侧重于“教”,一个侧重于“写”。在教学中,倘若教者只是机械地依照文章的结构,从头到尾地逐段剖析,那么教学思路就完全变成了写作思路的附庸,教学便毫无生气和创意可言。有经验的教师是决不如此的。 万事从头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确定好的教学思路,首先就要选准一个恰当的切入口。所谓恰当的切入口,应该是文章中能够提摄全篇的关键性的词、句、段或某个细节。一般地说,这个关键处常常在文章的开头,但是也有的在文章的中间或末尾。因此对具体文章要具体分析,仔细斟酌,认真选择。 例如《明湖居听书》中心是白妞说书。全文9个自然段,前6段写听众对白妞说书的反应和黑妞及琴师的演技,直到第7段才直写白妞说书。如果按文章的结构,依次逐段剖析,“顺藤摸瓜”,势必拖沓而不得要领。笔者认为,描写白妞说书的段落,是全文的精彩之处,犹如甘蔗的最甜部分,也具有提摄全篇的作用,以之为切入口,倒教课文,入题快捷,可上连下贯,既能理清作者思路,又能真切地领悟文章的主旨。为此拟出以下两个思考题:①白妞的演唱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②在白妞演唱的前后,小说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课堂上用上述思考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直奔小说的精萃之处,同时采用边读边讲的方法。由于一开场就将学生置于积极的思维

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

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 九江市同文中学杨春兰 “教无定法”一语,强调的是教学中不墨守成规,不生搬硬套,灵活巧妙、因文制宜地设计教学方法,但这里的“灵活巧妙”却是有一定原则的。余映潮老师的两节示范课,形象地解说了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 原则之一:以教材实际为出发点,教出文章的个性。 余老师所上的课文,一为初中的文言文《三峡》,一为高中的现代散文《故都的秋》。《三峡》一课注重基础,稳步推进:识字——朗读——听记——欣赏。文言文是古代的经典选文,离学生年代久远,不识的字、不解的义较多,识字听记必不可少。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大声朗读,熟而成诵,符合文言文富有韵律的特点,而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中,认识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有助于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做适当鉴赏评析,可以认识作品的文学之美,想象描述之景,体悟抒写之情,感受文意之雅。 《故都的秋》一课的主要教法是“交流”。学生初读,谈阅读感受,这是学生原始地与文本对话,是富有个性化的阅读。然后教师出示阅读散文的一般欣赏角度,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多向度地欣赏课文。再给足时间,让学生细致地研读课文,充分准备之后,课堂交流,这一指导,使课堂的研讨有了一定的学术气息与深入的品质,接近于新课标倡导的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的散文阅读目标。 原则之二: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定好教学的起点与落点。 余老师两节课的设计都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心理,因人定法。初中学生文言基础薄弱,因此注重字词教学,朗读指导,文意解析,以消除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古人文字的隔膜,进而渐悟作品的语言特点,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完成从文字到文意、从表面到内涵的全面感知。而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有与自己的生命体验联想的思维方式,因此以“交流”为主。但较高的起点又使得高中学生具有对于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渴求,有探究困难问题的勇气与自信,有对教师智慧的期待,又通过课堂学习有所提升的意愿,因而余老师出示了一组关于欣赏角度的术语:从全文欣赏布局的角度,从抒情手法运用的角度,从文章首尾安排的角度,从画面节奏变化的角度,从主体部分结构的角度,从散文结构模式的角度;这不是掉书袋,而是对文学作品高度的必要提升。 原则之三:以传授方法为出发点,让教学充满智慧。 终身教育把教会求知作为一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如布鲁纳所说:“学习的目的不是将我们带到某处,而是应该让我们在前进时更为容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适当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途径进入文本,逐步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余老师的课堂处处注重方法的传授。两节课里,教给了学生趣味识字法,文言文朗读法,精段品读法,文学作品的欣赏角度。这些规律性方法的介绍,易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激发求知欲。而且教给了学生“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加涅),学会总结归纳,举一反三。以“精段品读”为例,挑选《三峡》的第三段,发现文字表达之美,在对话中点拨:美在层次的清晰,美在景物的摄取,美在视角的变化(俯瞰,仰视),美在线索的组合(清流回旋),美在景物的映衬,

教材处理的几点看法

教材处理的几点看法 平罗县回民高级中学王化智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实际教学中教教材现象时有发生,我想这与教材处理不当有关。怎样处理呢? 一、以课标和考试要求为依据,总体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相对稳定,教材有不同版本,教师需要理解课标的稳定性和教材多样性的关系,并站在编者的角度领会编写意图。尽管考什么教什么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我认为考什么教什么不是课堂教学的过。同时,教材又是开展教学和高考命题的基础,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至关紧要。 二、处理好初、高中内容衔接。 我个人认为初、高中教材编写有不统一的一面,教师教学中要处理好整个中学阶段相同知识点不同要求的关系。如初中数学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的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关系等内容降低了要求,而这些内容高中再没有出现,运算中要求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因此高一需补充相关过渡内容。初中计算能力降低要求,高中要求计算功底扎实。 三、一般一节课内容处理。 1、情境创设本土化或现实化。编教材的人除考虑学科内部联系和一般情况外,不可能照顾到各个地区学校具体情况创设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变通,使情境创设本土化。

2、知识点建构因材施教。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可依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如高中数学函数单调性第一课时,用做差法证明函数单调性、教材给的例题是y=x+x ,我们的学生可换为y=x3 更适合。七年级整式乘法一节练习题坡度不够长,课堂上有些学生吃不饱,这时增加练习题坡度,使人人得到发展提高。当然具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条件等灵活处理教材以便建构知识点。 3、例题示范突出基础性和可操作性。中学数学中出现了文字叙述较长的例题,一个例题可有500—600文字,如统计和线性规划中出现的例题,只具有可读性而不具可操作性,使学生较难掌握,这需教师规范简化,变为易表达形式。还要学会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4、例、习题分类处理,有时上习题课时会讲完算完,而没有把有些题包含的思想、方法或新知识点给学生点明,就像深入宝山而空手而归。实在是教学憾事,如多题一解,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要善于归纳总结;又如A组出现难,伸缩性较大,教材例、习题不再是很好应对等。 总之,合理处理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基础和有效途径。

灵活处理教材的六种方法

灵活处理教材的六种方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得靠教师的善于应用。”初中数学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食粮”。但,食粮只有被消化,并转化为人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才有了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将教材的情景、内容、呈现方式、要求等进行改造,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价值。本文结合实例,介绍六种处理教材的方法。 一、更换 教材虽以学生为主体,但往往很难兼顾地区差异、城乡差别和学生个性的不同。它所采用的问题情景有时不一定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有时却重复出现多次,不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偶尔有的情景还会使学生产生误示。为了使教材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要对教材的有关问题情景进行更换。 【例1】在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教材的引例是: 现有一块长7.5 dm,宽5dm的木板,能否用如图(见图1)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教材给出引例的的目的是呈现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并让学生将整式加减法运算的经验和方法迁移到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中来。但教材给出的图形容易使学生产生误示,认为可以截出这两个正方形。我们在教材提出的问题懂得启发下,对原题进行了更换: 如图(见图2)现有一个面积为32cm 2的大正方形S i,能否在这个大正方 形上截出面积分别为8cm 2和18cm 2的小正方形?(不拼接) 图1 这样的更换,一是减少了计算量,学生只需直接化简二次根式;二是更加直观了,有利于启发学生求出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之和再求其与大正方形边长之差。这样就使学生在迁移、归纳总结中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二、增补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但不是全部。同时,教材也只是一个例子,它本身带有一定的层式性或滞后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程的要求,补充适当的问题、方法和活动等,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基本功培训资料:语言文字知识问答题目

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基本功培训资料:语言文字知识问答题目 语言文字知识问答题目 (一)问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由 哪位国家领导人签发公布?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哪年哪月哪日起施行? 3.请说出XX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语 言文字的法律的全称。 4.国家普通话水平分几级几等?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几级几 等以上? 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应不能低于多 少分? 7.教育部、国家语委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 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 几级几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几 级几等?语音教师不低于几级几等? 8.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哪年哪月哪日

成立的? 9.现任国家语委主任是谁? 10.现任自治区语委主任是谁? 1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的公务用语用字是什么语言文字?“下班铃响了,商量工作的会议可以用方言了”对吗? 1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做到哪“三个有利于”? 13.我国多部法律都规定推广普通话,请说出其中3部法律。 14.1992年以后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12字方针是什么? 15.推广普通话的4个重点领域是什么? 16.我国哪一部法律写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7.我国哪部法律写明“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18.中共中央印发的什么重要文件(注:什么“纲要”)中写明“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19.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由哪一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颁发?

浅谈教材的处理策略

浅谈教材的处理策略 一堂课的好与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处理是否适当。因为处理好教材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而想要上好每一堂课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如何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落实,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有质的飞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教材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处理教材指的是什么?处理教材就是指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过程。这个处理过程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对教材理解的要求是把教材吃透钻深,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而我们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则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与重组,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各教学步骤之间、各重点内容之间的过渡环节,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是备课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的关键步骤。因此,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必须了解和把握教材分析及处理的基本观念和策略。在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我们一些老师对教材理解的误区。一、一些老师认为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钻研教材内容,传递教材信息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也只是围绕着感知、理解、记诵教材而展开。而新理念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把教材当成是“法定”文件,使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导致教学过程的封闭、僵化、死板,师生沦为课本的附庸,教材的奴仆,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我们应该做的恰恰是让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教师打造和提供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二、很多老师把教材的处理定位在知识目标上,只注重与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略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等多方面的培养。我们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来处理教材和制定教学设计,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发展上,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的统一,并强化了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三、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是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源泉。但是,我们不能把教材当成惟一的教学材料,因为它不一定就是最新最先进最有效的材料,也不一定是最好最适合学生的材料。因此面对具体的教学任务,老师就有责任和必要通过对教材分析进行重新选择、调整和处理。而且教材既然是材料,不是成品,就需要对它进行加工,使之变成易于被学生接受。 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因此教材也有需要整合、改变、拓展、补充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的一种范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灵活处理,从而使教材更加适应学生。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处理教材的策略。对教材的处理我们可以采取重组整合、设计创新、拓展延伸、理解补充四种策略。 一、重组整合。教师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我们要知道很多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那我们就有必要把它们相互整合起来,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让教材显得简洁、明了,同时也为学生整体构建教材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二、设计创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那么我们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