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考研复习题库

自然地理考研复习题库
自然地理考研复习题库

自然地理学习题库

绪论复习思考题

1、 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当代地球科学关注那些前沿领域?

2、 2、试述现代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3、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事件和过程可以区分为哪几种事件尺度?为什么自然地理学注重研究中间尺度的事件和过程?

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它有哪些主要的分科?

5、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简要回答太阳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2、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3、列举出四个关于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球体的简明例证,埃拉托色尼是怎样测量地球的圆周长度的?提出地球的形状是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真实的球体的证据什么?

4、通过地球两极横切地球所得的剖面是什么样的几何形状?什么叫地球的扁平率?用什么样的分式可近似地来表达这一扁平率?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6、什么叫大圆?怎么可以得到一个大圆?什么叫小圆?列出大圆的六种特征,大圆有何重要的实用意义?

7、什么叫经线?地球仪上的经线是怎么组成的?列举出经线的一些特点。

8、什么是纬线?纬线是怎样构成的?列举出纬线的一些特征。

9、经度的定义是什么?经度通常是怎样表示的?试举例。什么是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子午线是在何处?在赤道上经度是1度的长度是多少?在纬度60度处是多长?在极地处又是多长?

10、纬度的定义是什么?怎样表示纬度?试举例。纬度1度的长度是多少?从赤道到两极纬度的长度是变更的吗?变化有多大?为什么?

11、什么是地球自转?什么是根据太阳而来的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12、试描述和解释傅科摆实验。这一实验证明什么?你能否根据傅科摆来测定你所在的纬度?为什么?

13、什么是地球公转?有哪两种方法可以计算一年的长度和起点?我们的历法系统是用哪一种方法?这种历法的一年有多少日?为什么这种理发必须定期校正才能与我们现在的历法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14、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15、地球的轨道是什么形状?什么是近日点?什么是远日点?它们是在哪一天?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日地间的距离各为多少?这种距离上的差异对季节有什么影响?

16、试描述地轴与地球轨道相倾斜的情况。什么是倾角?这种角度全年中是否有变化?

17、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

18、地球内圈分为哪几层?简述各层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和矿物组成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19、简述地球表层系统中六大圈层的基本性质与功能,以河流为例,说明地球表层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其如何形成地球表层系统。

20、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简述陆地和海底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划分依据。

21、试比较地球与火星、金星、水星、月球和外层行星的表面环境。地球的表面环境在哪些

方面对生命特别有利?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试描述地球的内部构造。给出每一区域的大约范围。地核是什么材料组成的?地核是什么自然状态?地幔的物质组成是什么?

2、大陆地壳是由什么岩层组成的?大洋地壳由什么岩石组成?给出大陆地壳的大约厚度。

3、试描述上地幔的软层或软流层圈。为什么在该层中强度低?岩石圈有多厚?什么是岩石圈板块?为什么岩石圈板块能在软流圈上活动?

4、大陆在全球面积上占多少百分比?大洋盆地占多少百分比?大洋盆地的底是什么深度?用真实比例尺画一个直径为6.4m的大圆,珠穆朗玛峰看起来有多高?

5、地质年代表中应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什么是前寒武纪时代?前寒武纪时代后的几个代的名称是什么?什么是造山运动?新生代划分为什么单位?

6、根据地质年代历史和地质过程,大陆的两个基本部分是什么?在山脉生成中涉及哪些过程?试定义构造运动。

7、什么是地震波?为什么地震波传播方向和速度的数据可以作为地球内圈划分的依据?

8、什么是地壳均衡原理?如何解释地壳厚度与地势高低的关系和地表负重与释重情况下地壳厚度的变化?

9、人们只能直接观测地球表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而地下深部的样品目前还没有能力取得,我们怎样推测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呢?

10、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方面的特点。

11、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12、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

1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14、什么叫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哪些板块?简述板块边界基本类型的应力性质及地质、地貌和构造活动特点。

15、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16、中国地块在全球板块构造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由此推测中国地震带的可能分布。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2、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有什么意义?

3、为什么水汽和尘埃是大气的重要成分?

4、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

5、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化?

6、为什么大气在比较干洁时,天空呈蔚蓝色?而浑浊时天空呈灰白色?并解释早晚的红日。

7、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不同?

8、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纬度,海拔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9、地面有效辐射的大小与地面和大气的哪些性质有关?

10、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度如何变化?

11、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它们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

12、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达到凝结的途径通常有哪些?

13、根据上升运动的特点,云可分为哪几类?了解各类云的主要特征。各类云与什么样的降水相联系?

14、什么是气压梯度和气压梯度力?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15、什么叫地转风,梯度风?其风速大小与哪些因子有关?风向与气压场的关系如何?

16、什么是热成风?热成风与温度场的关系如何?

17、画图并说明经向三圈环流及与其相对应的近地层行星风系,纬圈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

18、说明海陆分布如何改变低空和高空气压场的纬向带状结构。

19、以青藏高原为例说明大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0、冬夏季大气环流有那些显著差异?说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差异。

21、什么是气团?其形成条件是什么?分为几类?冬夏半年影响我国的气团有哪几种?

22、什么是锋?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锋可分为哪些类型?锋附近气象要素有哪些突变表现?

23、比较冷锋(第一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有何不同?

24、试从形成条件和天气特征比较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点。

25、冷空气活动和寒潮是否是一回事?寒潮经过地区出现哪些天气现象?淮河以北和以南寒潮天气有何不同?

26、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说明台风的结构以及台风云系和天气分布的主要特征。

27、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活动规律与我国雨带位置的变动有何联系?

28、何谓梅雨?试述梅雨出现的季节,地区及其天气气候特征。

29、试述中国主要雨带的移动规律,如果这种移动规律发生异常变化将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何影响?

30、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有何区别?

31、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大陆东,西岸气候有何差异?它是如何形成的?

32、何谓ENSO循环?试述其发生规律,形成原因及对赤道太平洋地区和我国气候的影响?

33、高大山脉对气温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高大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34、山地降水量随坡向和海拔高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35、世界气候分类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它们的分类依据和指标有何区别?其优缺点有哪些?

36、柯本气候分类的基础与划分界线的主要指标是什么?气候带或气候型的界线是怎样划分的?

37、试从气候特征和地理分布说明地中海气候与季风气候的异同,并就成因上加以分析。

38、北半球冬季的“寒极”为什么出现在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而不出现在相应纬度的北美加拿大东部?试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因子与非地带性因子加以说明。

39、高山自山足至山顶垂直气候带的分异与由赤道至极地天文气候带的分布在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上有何联系与区别。

40、现代世界干旱气候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试分析他们的成因,为什么在古代干旱气候的分布与现代不同?

4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42、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它们的影响机制是什么?

43、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哪几种?C0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会对气候造成怎样的影响?

44、人类活动是怎样影响气候的?试举三个实例加以说明

45、为什么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气候中表现最为突出?试就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说明之。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 1、水的特性有哪些?它们有什么自然地理意义?

2、地表系统中水的主要贮存库有哪几个?为什么说淡水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

3、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叙述全球年平均蒸发量分布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4、什么叫水分循环?不同贮库中水的交换周期有什么特点?

5、一般水量平衡方程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写出全球及大气、流域、土壤、地下水系统的水

量平衡方程,水量平衡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6、叙述各纬度带年平均降水、蒸发、径流和它们的全球与南、北半球平均值分布特点及其可能原因。

7、海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海洋盐类对人类有什么价值?简要说明海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8、试简述大洋层状结构的温度和含氧量。这些层状结构与生物分布和生物作用的关系如何?

9、海水盐度水平分布有什么特点?试简述其原因。

11、简要说明海洋热赤道北移的原因。

12、试述浅海区波浪与深海区波浪的差异。

13、潮汐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潮汐的变化规律。

14、地面风场对于表层洋流的产生有什么影响?解释埃克曼输送的形成及其对大洋中水体辐合和辐散的影响。

15、什么是上升流?它通常发生在什么地方?

16、什么叫温盐环流?驱动深层洋流的主要过程是什么?温盐输送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它对于海洋中的物质循环有何重要意义?

17、简述洋流在调节全球温度分布方面的作用。

18、大气降水向土壤中的入渗过程分为哪两个阶段?不同下垫面和降雨条件对入渗有什么影响?

19、土壤水的主要形态有哪些?土壤有效含水量与土壤质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0、径流有哪些表示方法?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1、简述河流、水系和流域的基本概念,叙述径流形成的基本过程。

22、简述主要河川径流特征值的含义,叙述河流的水源补给和洪水与枯水径流特征。

23、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哪几类?试对比说明各类地下水的主要特征。

24、简述湖泊的成因分类及各类型的主要特点,试说明湖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地貌的发生和发展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举例说明之。

2、什么叫内力地质作用?简述主要的内力地质作用过程,并举例说明内力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地貌形成的关系。

3、什么叫外力地质作用?岩石物理分解是通过四种什么方式来进行的?在崩解过程中岩石节理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风化作用是一切外力地质作用和地貌过程的先导?什么是球状风化?试描述残积物和说明它们在环境中的意义。

5、试描述人类作为地貌营力的作用。人类活动是如何产生新的地形的?掘松现象含义是什么?

6、叙述主要外力地质作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及相应地貌形态的形成。

7、试分析崩塌与滑坡的异同,怎样防治这两种自然灾害?试描述大的块状滑坡的形态和运动。块状滑坡对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

8、简述冲出锥与洪积扇在形态和成因上的异同,在什么样的天然物质条件下休止角决定地面坡度?

9、什么是泥石流?试描述形成泥石流的物质条件。试描述泥石流的形式。并举一个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泥石流爆发的例子。

10、试解释沉积量,植被的各种要素和土地利用是如何影响沉积量的?试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11、什么是劣地?它们形成于什么地方和为什么会产生?

试描述河流侵蚀过程。影响岸塌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基岩河槽磨蚀产生什么样的地形?12、河流搬运泥沙有哪三种形式?试区别悬移质和推移质。什么样的作用过程引起了沉积物颗粒在河流中悬浮?

13、试描述河道在洪水波通过时期所经历的变化。河流最大输沙能是指什么?河床输送推移质的能力是如何随变速而变的?在水文站测量时,悬移质是如何随变量的不同而不同的?

14、试以几条主要河流为例来说明气候、植被和土壤母质是如何影响沉积量和年输沙量的?人类在增大河流的输沙量方面已达到了什么程度?

15、试解释河流平衡的概念。试描述均衡河流的活动。在均衡河流中河流泥沙与河床输送能力是如何相处的?均衡河流纵剖面的标准形式是什么?

16、基准面是指什么?试解释一条均衡河流的剖面在其总长度中为什么永远不会低于基准面?

17、河流峡谷和瀑布具有什么环境意义?试描述和解释尼亚加拉瀑布。建坝和河谷的利用使得什么有趣的事发生?

18、什么使得一条河流的河道被加积?试描述一条遭受过加积的河道。什么原因使得冲刷产生河床加积?冲积阶地是怎样形成的?什么环境因素有利于人类利用阶地?

19、人类活动引起的加积作用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都市化是如何引起加积作用和河流下游沉积物沉积的?

20、试描述泛滥平原上冲积河流形成的各种地形和一河曲到下一河曲的河流横断面变化。什么是曲流冲刷?什么是沙洲、滩槽地形?天然堤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耶佐式河流?

21、 21、在整个历史上近河区的环境一直吸引着人类,这是什么原因?

22、试描述用来控制和减少大冲积河上的洪水的减洪措施的各种形式。那些成功的减洪措施已达到什么程度?有些措施在何地失败和为什么失败?试论防止洪水危害的非结构方法。什么非结构方法是有效的?

23、河漫滩与河流阶地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何特点?

24、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冲积平原的形态特征与物质结构的研究对农业生产和地下水的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25、哪些条件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漏斗、竖井、落水洞、地下河在发育过程中有何联系?

26、石芽、峰林、孤峰在形态上有何差别?它们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7、溶洞是如何形成的?洞穴与潜水面之间有什么联系?什么是石灰华?试描述喀斯特景观。

28、冰蚀地貌与冰碛地貌各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9、冻融作用的原理如何?试描述北极苔原的融冻情况,融冻作用怎样促进永冻的存在?

30、风沙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防治风沙移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1、说明风蚀地貌与风积地貌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及成因。

32、黄土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何特征?

33、黄土沟谷地貌主要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可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34、简述海岸地貌主要类型的成因和特征。

35、试解释W.M.戴维斯所发展的剥蚀循环的最初概念。“准平原”这个术语是由什么字创造出来的?以河流地貌为例说明地貌演化阶段。

36、怎样评价戴维斯模型与彭克模型?简述地貌发育过程的均衡模型。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学 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2.综合自然地理学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以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地域差异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3.自然环境 答:自然环境是指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综合体。其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那些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

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另一部分是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那些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干扰的方式和强度,而其本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仍然受制于自然规律。因此,无论是人为环境还是天然环境都属于自然地理环境。 4.经济环境 答: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生产力实体具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来评价,这种地域特征属于人为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这种地域则属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 二、简答题 什么是地理环境? 答:地理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球表层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 (2)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3)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诸方面以及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关系,而且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

最新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温室效应 2.土壤剖面和土壤发生层 3.径流模数 4.群落 5.岩浆岩 6.风化壳 7土壤养分 8净土地生产力 9河漫滩 10哈德莱环流 11气温垂直递减率 12水量平衡 13地球表层系统 14大陆架 15落叶阔叶林 16雪线 17对流层 18新构造运动 19水量平衡 20化学风化 21土壤地带性 22土壤质地 23.矿化 24群落 25地转偏向力, 26岩石风化, 27逆断层,

28先成河, 29生物群落, 30热量带, 31沙尘暴 32地球表层系统; 33太阳常数; 34相对湿度; 35岩石圈; 36潜水; 37土壤肥力; 38净初级生产量; 39田间持水量; 40径流系数; 41山麓面 42沃克环流 43土壤质地 44、季风 4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6、地带性 47对流层 48.拉尼娜事件 49.岩相 50.生物放大作用 51.风暴潮 52.土壤肥力 53.风化壳 54.净初级生产率 55.新构造 56.冰碛物

57低压槽、 58高压脊 60土壤质地 61粒雪化过程 62共轭性原则 63地转偏向力 64雅丹地貌 65厄尔尼诺 66风化作用 67生态系统 68河网密度 69太阳常数, 70气旋, 71径流系数, 72季风, 73承压水 74边缘海 75泻湖 76副热带高压 77光合作用 78雾霾 79径流模数 80食物网 81水资源 82大陆度 83风暴潮 84冰芯 85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86夷平面和准平原

87壶穴和锅穴 88冷锋和暖锋 89冰斗和冰窖 90波切台和波筑台 91流石与滴石 92红壤和黄壤 93纵向沙垄和横向沙垄 94砾岩和砂岩 95水循环; 96花房效应; 97生态系统 98矿物; 99洪积扇(与13年的重复);100地域分异规律; 101土壤肥力; 102海陆风。 103喷出岩和侵入岩, 104水土流失, 105土壤质地, 106水循环 107喷出岩和侵入岩, 108水土流失, 109土壤质地, 110水循环 111 干洁大气 112 风化壳 113. 喀斯特作用 114. 行星风系 115. 土壤

自然地理学课堂练习题

一.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大陆海拔高度与海沟深度差别悬殊 3.岛屿与海沟近乎对应分布 4.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亦在地表进行。 5.固、气、液态物质共存于地表,并相互转换 6.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7.地球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8.地球表面存在复杂的物质分异 9.地表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二.名词解释:克拉克值, 矿物,岩石,层理,节理,断层,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相对年代法,绝对年代法 丰度: 化学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质量百分比 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养龟立铁盖,那甲美,哈哈) 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层理:是指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粒度,结构等表现的成层性 节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节理面的性质叫节理. 节理和断层:岩石因所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虽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者叫节理,破裂而发生明显位移的则叫断层。 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但经常涉及更深构造圈 地质构造:岩层或者岩体经过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和变位 三.试述岩浆岩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与构造、主要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结构岩浆冷却速度:慢快; 结晶:粗细; 显晶质:熔岩较慢冷却充分结晶形成 →伟晶(>10mm ) →粗粒( 5 ~10mm ) →中粒( 2 ~5mm ) →细粒(0.2 ~2mm ) 隐晶质:(显微镜下可见)熔岩较慢冷却形成 玻璃质:岩浆快速冷却来不及结晶的结构 斑状结构:岩浆冷却速度先慢后快 ◆构造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2002)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 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原因 自然地理(2003) 1 名词 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自然地理(2004)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 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 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 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 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 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自然地理学题库

自然地理学习题库 绪论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当代地球科学关注那些前沿领域? 2、试述现代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3、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事件和过程可以区分为哪几种事件尺度?为什么自然地理学注重研究中间尺度的事件和过程? 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它有哪些主要的分科? 5、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所要回答的问题。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简要回答太阳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2、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3、列举出四个关于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球体的简明例证,埃拉托色尼是怎样测量地球的圆周长度的?提出地球的形状是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真实的球体的证据什么? 4、通过地球两极横切地球所得的剖面是什么样的几何形状?什么叫地球的扁平率?用什么样的分式可近似地来表达这一扁平率?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6、什么叫大圆?怎么可以得到一个大圆?什么叫小圆?列出大圆的六种特征,大圆有何重要的实用意义? 7、什么叫经线?地球仪上的经线是怎么组成的?列举出经线的一些特点。 8、什么是纬线?纬线是怎样构成的?列举出纬线的一些特征。 9、经度的定义是什么?经度通常是怎样表示的?试举例。什么是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子午线是在何处?在赤道上经度是1度的长度是多少?在纬度60度处是多长?在极地处又是多长?10、纬度的定义是什么?怎样表示纬度?试举例。纬度1度的长度是多少?从赤道到两极纬度的长度是变更的吗?变化有多大?为什么? 11、什么是地球自转?什么是根据太阳而来的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12、试描述和解释傅科摆实验。这一实验证明什么?你能否根据傅科摆来测定你所在的纬度?为什么? 13、什么是地球公转?有哪两种方法可以计算一年的长度和起点?我们的历法系统是用哪一种方法?这种历法的一年有多少日?为什么这种理发必须定期校正才能与我们现在的历法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14、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15、地球的轨道是什么形状?什么是近日点?什么是远日点?它们是在哪一天?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日地间的距离各为多少?这种距离上的差异对季节有什么影响? 、试描述地轴与地球轨道相倾斜的情况。什么是倾角?这种角度全年中是否有变化?16. 17、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 18、地球内圈分为哪几层?简述各层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和矿物组成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19、简述地球表层系统中六大圈层的基本性质与功能,以河流为例,说明地球表层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其如何形成地球表层系统。 20、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简述陆地和海底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划分依据。 21、试比较地球与火星、金星、水星、月球和外层行星的表面环境。地球的表面环境在哪些方面

综合自然地理学 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 一、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 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 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①均匀分布,②镶嵌分布,③(斑点状分布)。 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 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①简单土地系统,②(复杂土地系统), ③(复合土地系统) 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30、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 ②(半理论阶段),③( 纯理论阶段 )。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 2000年自然地理学基础考研试题 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然地理环境2.河流水情要素3.湿润系数4.气团5.生物的指示现象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基岩对地貌形态的影响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4.流域特征及其对河流的作用5.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 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柯本的气候类型及其划分原则、标准与方法2.风化作用类型及其机理 3. 论生态系统的功能 2009年自然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0*3’) 地球表层系统;太阳常数;相对湿度;岩石圈;潜水;土壤肥力;净初级生产量;田间持水量;径流系数;(太多了实在记不住, 但都很简单) 二、选择(3*5’) 关于“生物量”概念;关于孔隙度;关于垂直地带性(都很简单) 三、简答(3*10’) 1,径流形成过程2,十大生物群落的分布及其气候带(看图说话) 3,温盐输送带的路线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和反馈机制(有图) 四、问答 1,全球大地,大气,地气系统年平均辐射特征(看图说话,图是书上的)(20\')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山麓面 2、沃克环流 3、土壤质地 4、季风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地带性

二、简述下列问题(每个10分,共60分) 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简述大气降水过程; 3、滑坡的形成条件与触发因素; 4、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与基本形式; 5、中国河流的主要类型及其各自显著特点; 6、什么是自然区划?说明其与类型划分的异同。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60分) 1、谈谈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基本特点和现成原因; 2、试述不同气候带的风化作用及其主要成土过程; 3、论述影响陆地生物群落区(biome)的地理因素,并举例说明这种影响 1999年 一、解释下列名称(每题5分,共30分) 1.新构造运动2.内海3. 大陆架4.牛轭湖5.生态幅度6.土壤相对年龄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5分)。 三、试简述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15分)。 四、什么是土壤?土壤资源具有哪些的特点? (15分)。 五、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试运用人—地关系原理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简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25 2000年 一、简答(10分) 1、世界气候计划(WCP)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写出两种以上遥感气象观测手段的名称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4、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二、解释下列术语(30分) 梅雨酸雨气候系统臭氧洞季风积温 三、说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20) 四、说明我国冻害发生的天气特征及冻害的主要分布区域(20) 五、试述米兰柯维奇理论的主要内容,举出两种以上支持该理论的自然证据(20分) 2006年自然地理考研试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1) 2002年自然地理学 一. 简答题(54) 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 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 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 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 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 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6) 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 二.论述题(46) 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15) 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 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18) 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 简答题(67) 1. 中国的气候特征。9) 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9) 3. 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6) 4. 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9) 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4) 6. 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9) 7. 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8) 8.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9) 二. 论述题(33) 1. 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18) 2. 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 2003年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82) 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 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 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12)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 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 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 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 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 二.论述题(68分)

中科院各所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号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 自然地理学6554 8814 一、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课 二、分析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途径。院 三、根据蓄库不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主要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每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业 四、举例分析地方气候对地域分异的意义。200092 五、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2010年 纬度对流层季风河流地下水矿化度地貌土壤质地生物群落生态平衡地域分异规律 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土壤的一般形态自然区划的原则气候变化的原因水循环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25)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5)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生试题自然地理学试题 2003年一名词解释 大气环流洪积扇土壤结构沙漠化植物群落定振波俯冲型板块干洁空气雪线潜水 二简答 1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 3 简述地貌的成因。 4 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5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论述 1 试述影响流域水量平衡的因素及水量平衡方程? 2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承压水雅丹林德曼效率准平原3S ENSO 生物圈种群土地流量干燥度泥石流非地带性牛轭湖 二简答题 1、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 2、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 4、简述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 5、简述风蚀作用的过程 6、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 三综述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2、论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水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对策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 2004年 名词:1.生物圈2.气候3.太阳辐射4.降水5.径流6.风蚀作用7.植物群落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地域分异规律 简答:1.气候变化 2.基本地貌类型 3.水量平衡 4.成土学说 5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论述:1.试述地带性学说 2.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 2005年 名词:1.矿物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3.季风4.河流5.地域分异规律6.生物群落7.对流层8.土壤9.(忘了)10.(忘了) 简答: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自然区划原则 3.土壤的物质组成 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5.影响地貌形成因素 论述: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以及各学科的联系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 一、分析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0分) 二、简述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30分) 三、举例说明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及形成因素。(30分) 四、简述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30分) 五、简述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各自特点。(30分)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1999年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综合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节律性 2、地域分异 3、垂直带谱 4、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二)

综合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整体研究______________ 的科学。 2.自然地理环境是由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 组成的。 3._______ 是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_________ 是地表自然界发生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础。 4.目前,一般采用的地带性单位等到级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 。 5.北美洲可分为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等四个大区。 6.地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组成陆地地形的地形要素可分为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三类。 8.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分为_____ 、_____ 、____ 、____ 四个层次。 9.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_____________- 。 10.从系统组成要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系统是由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组成。 11.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 两大类。 12.自16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将近400年时间内,法国哲学家_____ 、____ ,德国地理学家____ ,美国地理学家____ 等成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13.人类对地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地区: 3.景观: 4.土地质量指标: 5.土地利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垂直带谱的特征? 2.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 3.简述山地自然区是怎样划分的 4.土地评价要遵循哪些原 5.地块的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2.试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自然地理环境结构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1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2.部门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部门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3.自然地理学[广西师范学院2004年研] 答: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它们包括该系统两级组织水平的研究。 二、简答题

1.试述自然地理学在当前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研] 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1)自然地理学在当前社会的地位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 (2)自然地理学在当前社会的作用 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生产受自然、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综合影响和制约,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自然地理学研究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差异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形成条件和发展变化规律,有利于未来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转型和升级。 ②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分布规律,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可持续利用,评估资源最大承载力、潜力和潜能,不仅关注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

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地球 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 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 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 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 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 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P6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P15-16 答: 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 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 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 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 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 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 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P21-24 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 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 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 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P27 ① 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太阳辐射) ②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 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相态) ③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地貌) ④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能量流动) ⑤ 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异质性) ⑥ 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人类场所)

普通自然地理考研试题

历年普通自然地理考研试题 01年 一名词解释 1河流阶地 2地面有效辐射 3相对湿度 4海陆风 5径流系数 6地下水总矿化度 7土壤诊断层 8阳离子交换量 9顶级群落 10自然区划 二简答 1根据源地特点,可将气团分为哪几类? 2简要分析河流水量补给各种形式的特点。 3分析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4简述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主要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特征;保护江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天然林和建设生态林有哪些重要意义? 三论述 1分析沟谷流水地貌的发育过程。 2比较热带季风气候与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阐述土壤的地狱分仪规律,各举一例,并分别指出这些分异规律的主控因素。 4从能量流动与转换角度阐述生态金字塔的形成机理,并进而分析人口数量与食物结构改善的关系。 01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黄海暖流 2夔门 3黄河三角洲 4变性土 5主导因素原则 6红层地貌 7华南准静止锋 8生物海岸 9地热 10宁乡式铁矿 二论述 1中国植被土壤分布错综复杂体现在哪些方面?试分析其原因。 2从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现状出发,试谈如何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举例说明人类的一些活动对我国地表形态的影响。 02年普通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叠置河 2准平原 3辐射平衡 4城市海岛效应 5径流模数 6模比系数 7碱化过程 8土壤新生体 9生境 10地带性分异规律 二论述 1行星风系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包括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是怎么形成的?东亚季风与东南亚季风在成因和气候特点上有何差异? 2阐述土壤发生学分类制与土壤诊断学分类制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差别。 3试述土壤的组成及形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有何特点?应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调控?

《自然地理学》题库

《自然地理学》习题集 《自然地理学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壳及其运动》自编习题集及答案1 一、概念题 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超外圈(或磁层、磁圈)——向外扩展到外围空间的磁力线所构成的地球外部磁场。 5、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莫霍洛维奇面或M界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 9、康拉德面——地壳硅铝层与硅镁层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由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 10、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14年由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 11、莱曼面——内、外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36年由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发现。 12、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理化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 13、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14、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15、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7、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18、天体——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肉眼可见的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慧星、流星等。 19、恒星——由炽热气体(等离子体)构成的,能自行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20、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所走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1光年=94605×108(亿)Km=3×108m/s(光速)×365天/年×24小时/天×60分/小时×60秒/分。 21、秒差距——恒星周年视差为l"时的恒星距离叫做1秒差距。如图2.1所示:当星日连线和星地连线的最大张角为1"时,该星日距离长度定义为1秒差距。 22、变星——在较短的时间内(几年或更短)亮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恒星。 23、几何变星——是指两颗星的几何位置发生变化,即二者相互遮掩而引起亮度变化的星,又称为食变星。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 2、岩浆岩:又可以被认为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人地壳、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3、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 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对于古今自然地理及其环境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4、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的矿物的过程。 5、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 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并使之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8、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指岩石整体发生破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化学性质不 变的过程。 7、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的物质,被 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诲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这是一个范围极广、时间很长的过程。 8、生物小循环: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 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之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矿质养料。 9、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 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兴作用而形成岩石。 10、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沿纬线方向分布,从而导致许多自然现象(气候、植被、 土壤、动植物等)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言 之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12、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产生逐级富集的现象,即生物放大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岩石循环及过程。 答: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叫做岩石的循环或地质循环。 沉积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熔融再凝固就会变为火成岩;火成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 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就会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熔融再凝结也会变为火成岩,变质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也会转化为沉积岩。 2、简述河流的补给形式和特点。 答:(1)降水补给: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来源。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我国河流年径流补给约占70%。河流多在夏秋两季发洪水。 (2)融水补给:在我国东北和西北次类河流较多。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极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次类河流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我国东北地区有的河流融水补给占全年水量的20%。

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竞争土壤肥力行星风系雅丹潜水 二、简述与分析题 1.分析气候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举例说明干旱气候地貌的发育过程 2 何谓水量平衡?试推导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可用示意图) 3 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分析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 举例说明自然区划应遵循的原则 5 简述我国西北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特点 三、论述题 运用自然地理学理论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及对我国西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在对西北干旱区自然资源开发时,如何趋利弊害?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季风水分循环河流阶地羊背石生态系统 二、简述 1 简述土壤资源的特点及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试比较准平原与山麓面的异同 3 试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它与城市生态系统有何不同? 4 试述形成地球分异的基本原因及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分异的主导因素。 三、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科里奥利力 2.板块构造学说 3.大气活动中心 4.温带气旋 5.河口三角洲 6.等流速公式 7.气候地貌叠置性 8.冰期与间冰期9.成土因素学说10.生态金字塔 二.简答题 1.简述自然土壤剖面构造及其特点。 2.陆地生态系统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分布特点 3.海岸带的动力作用类型及其与海岸地貌的关系 4.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及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 5.河流水位,流量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综述题 1.简述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2.地形对气候、植物、和土壤的影响作用 3.试论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并举例说明

北师大自然地理考研真题99-13

北师大1999年自然地理 一、解释下列名称(每题5分,共30分) 1.新构造运动 2.内海 3. 大陆架 4.牛轭湖 5.生态幅度 6.土壤相对年龄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5分)。 三、试简述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15分)。 四、什么是土壤?土壤资源具有哪些的特点? (15分)。 五、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试运用人—地关系原理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简述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25分) 北师大2000年自然地理 一、简答(10分) 一、世界气候计划(WCP)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开具两种以上遥控景象形象观测手段的名称 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4、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二、解释下列术语(30分) 梅雨酸雨气候系统臭氧洞季风积温 三、申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的形 成机制(20) 四、申明我国冻害发生的气候特征及冻害的主要分布 区域(20) 五、试述米兰柯维奇理论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举出两种以上 撑持该理论的自然证据(20分) 2001年北师大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反气旋锋面雨山麓面次生河海蚀崖生态位淀积层凋萎系数潜水初级生产力 二简答题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河流基本阶地类型及基本特征 新月型沙丘的发育过程 植被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 试述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气候对地貌发育的作用 试述我国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及环境问题 北师大2002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

自然区划、干燥度、土地评价、大陆架、岩石圈、生态因素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简述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5分) 三、试简述影响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迁移的主要特征。(15分) 四、试分别简述中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地理环境特征。(20分) 五、试举一例说明地貌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20分) 北师大2003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太阳常数湖岸阶地诊断图层限制因素径流利用系数环境自净 二简要说明中国季风雨带的进退规律,并用简图表示之 三简述河流阶地是如何形成的?并说明在野外如何鉴别? 四试比较分析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 五什么是风化壳?试简述中国境内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类型及其分异规律 六简述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分析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地球化学过程与生物积累过程的对立统一关系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475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名词5分,共计40分) 1 干洁空气 2 风沙作用 3 (地下水)硬度 4 流域 5 诊断层 6 基性岩 7 季风 8 生物多样性 二、什么是湖泊?试简述人类活动对湖泊演化的影响。(20分) 三、什么是生态因子?试举例说明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20分) 四、试举实例说明地貌对地表物质能量迁移转化的影响。(20分) 五、什么是风化壳?试简述中国境内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类型及其分异规律。(20分) 六、结合你的学习与地理观察,试分析土壤圈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五大作用。(30分) 北师大2005年 一、名词解释30' 1大陆岛2克拉克值3大气污染4(地下水)硬度5(植物的)生活型6生态平衡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20' 三、试简述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之基本观点。20' 四、试简述影响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迁移的主要因素。20' 五、试比较分析中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地理环境特征。30' 六、什么是土地利用?试举例说明土地利用对区域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