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1)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而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

蛋白质

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转变成糖类。

(2)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转变成脂肪。

②脂肪转变成糖类。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转变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一般来说,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植物和微生物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

②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途径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条件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肪。各种代谢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转化外,还相互制约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氧化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4. 我们从糖类、氨基酸能够转化成脂肪,脂肪、氨基酸也能够转化成糖类,可以看出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说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它使体内的成分不断地进行新旧更替。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糖类代谢的主要途径 2、使学生掌握蛋白质代谢的主要途径 3、使学生掌握脂类代谢的主要途径 4、使学生理解糖类、蛋白质、脂类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的特点 5、使学生理解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关系,训练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等科学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肝脏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观点的教育。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科学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糖类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人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五部分的内容。 1、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 教材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途径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缺乏有关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而这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组成的,而且这些变化又相当复杂。因此,处理这部分教材时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学生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向学生展示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总体轮廓。 (1)糖类代谢 教材从细胞或血浆中的葡萄糖来源,葡萄糖在细胞中的利用,即去路两个方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糖类代谢,最后教材以表解的形式对这部分知识做了归纳。 主要内容有:细胞或血浆中葡萄糖的来源主要有三,即①食物中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②血糖浓度低于80-120mg/dL时,由肝糖元分解产生③由其它非糖物质(如甘油、氨基酸、乳酸等)在代谢中转化产生;细胞或血浆中葡萄糖的去路也有三,即①在细胞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②血糖浓度高于 100mg/dL时,在肝脏或骨骼肌中合成糖元③在细胞中转化为其它非糖物质。 (2)脂类代谢 教材选择了脂类物质的三个组成,即脂肪、磷脂和胆固醇中学生熟悉的脂肪作为重点,简要介绍了脂肪的代谢途径及其特点,并用表解的形式做了归纳总结,最后教材提了一下血脂和胆固醇相关知识。 (3)蛋白质代谢 教材也从细胞或血浆中的氨基酸来源,以及氨基酸在细胞中的利用,即去路两个方面,

最新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比较及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比较及关系 1 重庆左兴燕 2 一.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比较 3 1. 主要不同点 4 (1)糖类和脂肪可在体内储存,而蛋白质则不能在体内储存。 5 (2)糖类、脂肪的代谢终产物只有和,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6 和外,还有尿素等含氮废物。 7 (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体内储备的能源物质,只有在糖类、8 脂肪严重供能不足时才由蛋白质供能。 9 2. 主要相同点 10 (1)主要来源相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均主要来自食物的消化与吸11 收。 12 (2)主要代谢途径相同: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可合成、分解与转变。 13 (3)都能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产物均有和。 14 二.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15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16 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7 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18 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19

20 (1)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21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22 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23 产生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24 中间产物,因而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 25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 26 蛋白质 27 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转变成糖类。 28 (2)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29 ①糖类转变成脂肪。 30 31 ②脂肪转变成糖类。 32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转变成糖类。 33 (3)蛋白质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34

第九章 各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第九章各类营养物质间的互相关系 1. 氨基酸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是协同、转化与替代、拮抗作用。 2. 饲粮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拮抗、转化和替代的关系。 3.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注:本题考畜群营养中的指标的掌握。P148 4. 饲料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是动物饲粮最主要的营养成 分。 5.进入动物组织中的氨基酸通过协同作用,构成体内的各种组织蛋白。 6.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7.饲粮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颉颃、转化和替代等关系。 8.饲料中补加硫酸盐可减轻动物硒酸盐中毒症,但对亚硒酸盐和硒的有机物中毒无效。 9.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是能量和蛋白质。 10.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有协同、转化与替代、颉颃。 11. 随着饲粮粗纤维水平的升高,其有机物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 12. 维生素D对维持动物体内的钙、磷元素平衡起重要作用。 13. 补饲锰盐可治疗雏鸡__滑腱症_ ,但饲粮中必须含有足够的 _尼克酸__。 14.动物种类和性别、生产目的、日粮的营养浓度、日粮的全价性和环境温度等是影响饲粮能量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15.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16. 饲料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粗蛋白水平 17. 动物体内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转化与利用依赖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18.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协同、转化与替代、颉颃作用。 19. CU 盐可促进维生素C氧化的作用。 20. 饲料中三大有机物质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21. 畜禽营养中两大重要指标是能量和蛋白质 22. 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有:协同、转化与替代和拮抗作用。 23. 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营养指标是能量、蛋白质 25.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有协同、拮抗、转化与替代。 26. __维生素D 对维持动物体内的Ca、P平衡起重要作用。 27. 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协同、拮抗、转化与替代等 28. 饲料中各种氨基酸存在协同、颉颃、转化和替代关系。 29.动物饲料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30. 料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是饲粮最主要的营养成分。 31. 饲料中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动物饲粮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 32. 硒是动物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与维生素E 在动物体内抗氧化作用方面有协同作用;某些氨基酸与维生素之间也有协同关系,例如蛋氨酸与VA的协同关系。 33. 高赖氨酸饲粮引起雏鸡的生长势减弱,只有提高__精氨酸__的供给量才能消除。 34.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与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是相互制约。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1)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而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 蛋白质 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转变成糖类。 (2)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转变成脂肪。 ②脂肪转变成糖类。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转变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一般来说,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植物和微生物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 ②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途径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条件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肪。各种代谢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转化外,还相互制约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氧化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4. 我们从糖类、氨基酸能够转化成脂肪,脂肪、氨基酸也能够转化成糖类,可以看出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说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它使体内的成分不断地进行新旧更替。

三大营养物质

《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5.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 一、合作讨论 1.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冰糖、葡萄糖、果糖也是糖,但你知道淀粉、纤维素也是糖吗?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吗? 我的思路:要明确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注意区分生活中的“糖”和化学中的“糖”。 2.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 我的思路:淀粉属于多糖,其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最

终生成葡萄糖。注意这里“一定条件”的涵义。 3.酯和脂是一回事吗?甘油是油吗?油都是油脂吗? 我的思路:注意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进行记忆和理解。 4.为什么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排出体外? 我的思路:蛋白质是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其最终的水解产物都是氨基酸,而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是有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物质. 二、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实验3—5]——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葡萄糖+新制Cu(OH)2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碘酒变蓝色 蛋白质+浓HNO3共热,变黄色 2.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光亮的银镜 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碱性的。 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3.淀粉的特征反应: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自学导引】 一、三大类物质的代谢 1.糖类代谢 2.脂类代谢 3.蛋白质代谢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可以转化的 思考:家畜饲养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育肥,说明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思考: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为脂类,说明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3.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着。 思考: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需要能量时,氧化分解供能的顺序是糖类、脂类、蛋白质。

三、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1.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2.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思考导学】 1.猪的育肥阶段,增加富糖类的饲料,可在短时间内催肥长膘,为什么? 答案:在猪体内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 2.空腹喝牛奶,为什么营养价值会降低? 答案:空腹喝牛奶时,因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会通过脱氨基作用被氧化分解放能。 3.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经检测随尿排出的葡萄糖会大大增加,为什么? 答案:蛋白质能够转变成葡萄糖。 4.偏食的人为什么会导致营养不良? 答案:因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偏食会导致人体内氨基酸的种类不齐全,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故会导致营养不良。 【学法指导】 1.掌握糖元的有关问题 糖元是由许许多多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它微溶于水,能通过氧化分解或酵解而迅速释放能量。糖元除由葡萄糖合成以外,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也能合成。由单糖合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合成。糖元的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糖元还可以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转变而成。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异生作用。糖元的异生作用发生在肝脏中。上述两个过程可以图解如下: 糖元是一种可以迅速利用的贮能形式(脂肪虽然贮能最多,但不像糖元那样能被迅速利用)。 因此,糖元的合成和异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葡萄糖被陆续吸收入血液以后,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贮存起来,使血糖浓度仍然维持在100 mg/dL的水平;当血糖浓度由于消耗而逐渐降低时,肝脏中的糖元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浓度还维持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精品文档 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关系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1)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而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 蛋白质卍占丿二「八」「二二花4戈 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转变成糖类。 (2)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转变成脂肪。 严甘曲一I 糖类[七谢的中间产物一宀脂肪 U脂肪酸」 ②脂肪转变成糖类。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转变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一般来说,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植物和微生物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 ②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途径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条件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肪。各种代谢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转化外,还相互制约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氧化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弓I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4. 我们从糖类、氨基酸能够转化成脂肪,脂肪、氨基酸也能够转化成糖类,可以看出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说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它使体内的成分不断地进行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关系

##三大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一、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 1.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1)能量与蛋白质能量、蛋白质水平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动物的生长。(2)能量与氨基酸1)氨基酸缺乏苏、亮、缬缺乏,能量代谢水平下降2)氨基酸超过实际需要,代谢能水平下降。 2.能量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关系(1)粗纤维有机物质的消化率和CF水平间通常呈负相关。反刍动物饲粮CF水平适宜,有机物质消化率提高,反之,瘤胃功能异常。(2)脂肪饲料添加脂肪,可增加有效能的摄入量: 二、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关系1、蛋白质的AA可生糖;所有AA可生成脂肪; 2、碳水化合物 3、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对蛋白质有庇护作用 三、粗纤维与有机物的关系1、CF增加1%, 蛋白质消化率降低0.3%;2、有机物消化率降低 四、AA之间的相互关系1.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AA平衡节约蛋白质需要量 2. AA之间的关系 ##有机物与维生素、矿物质之间的关系 一、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关系 1、蛋白质与维生素(1)蛋白质促进V A吸收(影响V A载体蛋白的形成);V A不足影响蛋白质合成;(2)VD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合成,生大豆蛋白提高VD需要量; (3)B2缺乏,影响蛋白质沉积;蛋白质缺乏,B2需要量提高; (4)B6不足影响AA、蛋白质代谢;提高蛋白水平或AA不平衡,B6需要量提高; (5)B6缺乏,色氨酸转化为烟酸的效率下降。 (6)Met可补偿胆碱的不足;胆碱不足,降低蛋白质合成效率; (7)B12参与Met的合成(植物);Met可以补偿B12的不足。 二、碳水化合物、脂肪与维生素的关系 1、典型例子(1)V A不足,糖原合成下降;(2)提高碳水化合物增加B1需要量; (3)提高脂肪增加B2需要量;(4)VE影响脂类代谢;(5)胆碱影响脂肪代谢,缺乏导致脂肪肝;(6)脂肪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三、有机物与矿物质的关系1、蛋白促进Ca、P吸收,特别是Lys提高Ca、P吸收2、一些单糖,如乳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促进Ca、P吸收3、一些AA促进矿物质吸收蛋、胱、组促进Zn、Fe的吸收;4、Zn、Mn、Mg等元素是很多有机物代谢酶的辅助因子 ##矿物质、维生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关系 1、VE与Se 一定条件下,VE可代替部分Se;Se可促进VE的吸收,减少VE需要量。 2、VD与Ca、P VD促进Ca从肠道吸收、促进P从肾小管吸收 3、Mn、胆碱、生物素:缺乏导致溜腱症,但尼克酸不足,补Mn不能完全治愈; 4、VC与Fe、Cu:VC促进Fe利用并减轻Cu过量的毒性;Cu可促进VC的分解; 5、Zn与V A:Zn促进胡萝卜素转化为V A,促进V A的吸收。 二、维生素之间的关系 1、VE促进胡萝卜素转化为V A,并促进VA、VD的吸收; 2、B1与B2有协同作用 3、B2与烟酸有协同作用;B2促进色氨酸转化为烟酸; 4、B12促进泛酸、叶酸的利用,促进胆碱的合成;B6不足影响B12的吸收; 5、VC能减轻V A、VE 、B1 、B2 、B12和泛酸的缺乏症;V A、VE可促进VC的合成。 三、矿物质之间的关系1、Ca与P,钙、磷比失调是胫骨软骨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2、Ca、P与Zn、Mg、Mn、Cu 拮抗;Cu与Zn拮抗; 3、Cu、Mo以及S(两两间拮抗); 4、Fe、Cu、Co协同; 5、Cu与Zn、Fe拮抗;Cu 升高Zn、Fe需要量增加。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营养物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人体如果缺少了必要的营养物质,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可能导致我们出现死亡,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充必须的营养物质,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人体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糖类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也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等。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外,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 2蛋白质

1、构造人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所以说饮食造就人本身。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比如大脑发育的特点是一次性 完成细胞增殖,人的大脑细胞的增长有二个高峰期。第一个是胎儿三个月的时候;第二个是出生后到一岁,特别是0——6个月的婴儿是大脑细胞猛烈增长的时期。到一岁大脑细胞增殖基本完成,其数量已达成人的9/10。所以0到1岁儿童对蛋白质的摄入要 求很有特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尤关重要。 2、修补人体组织:人的身体由百兆亿个细胞组成,细胞可以说是生命的最小单位,它们处于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例如年轻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 胃黏膜两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个人如果蛋白质的摄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么皮肤就是光泽而又有弹性的。反之,人则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组织受损后,包括外伤,不能得到及时和高质量的修补,便会加速机体衰退。

人类三大营养物质

有机专题三——人类三大营养物质 [知识指津] 1.单糖、二糖、多糖的比较 2.单糖、二糖、多糖的转化: 3.“酯”与“脂”的区别: 酯:酯是由醇与酸(包括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生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从结构上看,酯是含有O-的一类化合物。 脂:指动物体内和植物体内的油脂。动物体内的油脂是固态或半固态,一般称为脂肪。植物的油脂呈液态,一般称为油。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它们属于酯类。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和油酸

4.油脂和矿物油的比较 5.蛋白质是由C、H、O、N、S等元素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氨基酸是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蛋白质的基石。 6.鉴别蛋白质的依据主要有:①有些蛋白质分子中有苯环存在,这样的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②蛋白质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常以此来区别毛纺物和棉纺物)。 7.常用盐析来分离提纯蛋白质,因为盐析是可逆的,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盐溶液,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析出的蛋白质又能重新溶于水中,并不影响它原来的性质。 8.蛋白质和酶 定义 与也还1.具有两性,与氨基酸相似; 2.可发生水解(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经过多肽,最后得到多种α—氨基酸。即水解时肽键中的C—N键断裂。 3.溶于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4.加某些浓的盐溶液于蛋白质溶液中,使蛋白质发生凝聚而析出(称盐析),继续加水,蛋白质能重新溶解。即盐析是可逆过程; 5.蛋白质的变性: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用下产生变性作用而凝结,这种凝结不可逆,加水不能重新变为蛋白质; 6.颜色反应:蛋白质(具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与硝酸加热时变黄色; 7.灼烧含蛋白质的物质具有烧焦羽毛味

营养物质的鉴定实验报告-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实验时间: 一、知识回顾 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有、、、,最多的是;无机化合物有、,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 二、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资质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实验原理 1、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根据不同的反应现象,可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2 四、过程评价

五、实验结果 请将实验现象填入下列表格中(用“+”表示显色,用“—”表示未显色),并结合其他 六、讨论 1、全班检测的生物材料中有机化合物有多少种,它们彼此含有的种类相同吗?这对你选择食物有什么启发? 2、请你推测一下实验中所检测的几种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3、通过本次的实验,你对科学实验的探究过程或科学实验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有什么启发? 七、知识拓展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其他简易方法 (1)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的其他简易方法 Molisch反应(α- 萘酚反应)此方法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它的原理是:糖类在浓酸作用下所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可以与α- 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由于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红紫色的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α- 萘酚也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的苯酚化合物代替,麝香草酚溶液比较稳定,其灵敏度与α- 萘酚一样。除了糖类之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都可以呈现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有糖类存在的可能。 蒽酮反应糖类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酮-9,10-二氢蒽)反应生成蓝绿色复合物。 Benedict反应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也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氧化,其本身则变成砖红色或黄色的Cu2O,可用来测定还原糖的存在。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其碱性比斐林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多的优点。 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的条件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己糖也能发生

2020高考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

2020高考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 养物质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名词: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 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 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 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能够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 分能够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能够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 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 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 不足造成的疾病因为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 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

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 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语句: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能够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 相制约着的。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水准不完全相同,一是转 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 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 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 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 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 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绝大部分再 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 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 N元素,就能够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 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 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是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在高等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三大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1、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同点 (1)来源相同 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都有三条途径:食物中消化吸收、其他物质转化、自身物质的分解。 (2)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都可以进行氧化分解,作为能源物质使用。但它们供能有着先后顺序,它们按照糖类、脂质、蛋白质的顺序供能。(3)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化 糖类可以直接转化成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也可以直接转化成糖类和脂肪,但脂肪不能直接转化成蛋白质。 (4)代谢终产物 和是三大营养物质相同的代谢终产物。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不同点 (1)能否在体内储存 糖类和脂肪都可以在体内储存,但蛋白质不能在体内储存。 (2)代谢终产物不完全相同 糖类和脂肪的代谢终产物都是和,但是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了它们外还有尿素。 (3)在体内的主要用途不同

糖类主要是氧化分解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脂肪主要是在体内再次合成为脂肪储存起来,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之后,主要用来合成生物体内各种组织蛋白以及酶和某些激素等。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1)糖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和蛋白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进而转变成糖类;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通过氨基酸转换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注意: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 (2)糖类代谢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化成脂肪,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脂肪酸也可以转化成糖类。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和脂质代谢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动物体内的脂肪不能转化为氨基酸,但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可以转化;一些氨基酸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进而合成脂肪。 (4)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之间相互制约 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以大量转化成糖类。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量都不足时,蛋白质的分解才会增加。例如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时,就由脂肪和蛋白质来分解供能,因此患者表现出消瘦。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比较及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比较及关系 重庆左兴燕 一.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比较 1. 主要不同点 (1)糖类和脂肪可在体内储存,而蛋白质则不能在体内储存。 (2)糖类、脂肪的代谢终产物只有和,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和 外,还有尿素等含氮废物。 (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体内储备的能源物质,只有在糖类、脂肪严重供能不足时才由蛋白质供能。 2. 主要相同点 (1)主要来源相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均主要来自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主要代谢途径相同: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可合成、分解与转变。 (3)都能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产物均有和。 二.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1)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而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 蛋白质 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转变成糖类。 (2)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糖类转变成脂肪。 ②脂肪转变成糖类。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转变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①一般来说,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植物和微生物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 ②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途径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条件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肪。各种代谢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转化外,还相互制约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氧化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4. 人体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

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及例析

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及例析 黄柏丽(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 生物组068250) 一、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及观察 试剂:斐林试剂 甲液:0.1g/ml 的NaOH 乙液:0.05g/ml 的CuSO4)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的地方清晰,有的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 液:0.1g/ml 的NaOH B 液: 0.01g/ml 的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A 液1ml ,再加B 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无色→浅蓝色→紫色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三、例题解析: 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

别采用的试剂分别是() 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尿试剂,碘液 C双缩尿试剂,苏丹Ⅲ溶液D碘液,菲林试剂 【解析】:面粉成分为蛋白质(粘稠物)和淀粉(白浆),鉴定上述2种物质采用的分别为双缩脲试剂和碘液,故答案选择B。 2、下述糖类物质中,不能与婓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A.葡萄糖 B.果糖 C.麦芽糖 D.蔗糖 【解析】:能够还原婓林试剂或托伦斯试剂的糖称为还原糖,所有单糖(除二羟丙酮),不论醛糖还是酮糖都是,大部分双糖也是,除(蔗糖),故答案选择D。 3、下列糖类中属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是:①葡萄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蔗糖⑤果糖⑥麦芽糖() A.①⑤⑥ B.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A。 4、鉴定蛋白质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主要目的是( ) A. 重复两次,结果准确 B.与加入双缩脲试剂后的颜色作对照 C. 再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D.失败后还可重做 答案:B。 5、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某些物质的存在。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物质,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医学上,可用这两种试剂检验尿液以进行疾病诊断。请分析这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应该是() A、糖尿病、肠炎 B、胃炎、肾炎 C、糖尿病、肾炎 D、胃炎、肠炎【解析】: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不一样,因为尿液中有葡萄糖,因此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肾小球出问题了,尿液里面就会出现蛋白质等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即肾脏出问题了。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其存在,既可以通过检验蛋白质来检验肾脏是否出问题。答案选择C。 6、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A. 双缩脲试剂 B.二苯胺试剂 C.斐林试剂 D.苏丹Ⅲ溶液 【解析】:脂奶粉含蛋白质、脂肪和蔗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含高蛋白,低脂肪,不含蔗糖。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一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等冒充。鉴定时主要考虑其中三者的含量。A、C、D是分别用来鉴定蛋白质、还原糖、脂肪,而B是不需要的。故答案选择B。 7、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和所出现的颜色分别是() 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C.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 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 答案:D。 8、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性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组织材料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

论脂肪蛋白质糖类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 文法学院新闻2班——冯逸岑首先谈一下其相同点: (1)来源相同 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都有三条途径:食物中消化吸收、其他物质转化、自身物质的分解。 (2)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都可以进行氧化分解,作为能源物质使用。但它们供能有着先后顺序,它们按照糖类、脂质、蛋白质的顺序供能。 (3)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化 糖类可以直接转化成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也可以直接转化成糖类和脂肪,但脂肪不能直接转化成蛋白质。 (4)代谢终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是三大营养物质相同的代谢终产物。[5]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不同点: (1)能否在体内储存 糖类和脂肪都可以在体内储存,但蛋白质不能在体内储存。 (2)代谢终产物不完全相同 糖类和脂肪的代谢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但是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了它们外还有尿素。 (3)在体内的主要用途不同 糖类主要是氧化分解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脂肪主要是在体内再次合成为脂肪储存起来,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之后,主要用来合成生物体内各种组织蛋白以及酶和某些激素等。 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 应该清楚,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是双向的,但它们之间的转化程度不同,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例如酵母菌放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内就能够生成脂类,个别种类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在这酵母菌干重的40%;然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例如某些动物在冬眠的时候,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首先使明确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所谓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可能合成的氨基酸;所谓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 然后应指出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也可以是双向的: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

高中生物 《脂质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说课稿

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三)——《脂质代谢及三大营养 物质代谢的关系》说课稿 我们吉林省高中还没有实行新课程,但是我们的理念和行为已经沐浴着课改的东风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理念、方法正改变着我们和我们的课堂教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现行教材必修本第一册的第三章《新陈代谢》的《人和动物体内的三营养物质代谢》的《脂质代谢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一节。 教学流程图

同活动 教材分析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内容又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节的内容与前面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紧密联系,可以是化合物知识的延伸、应用部分,又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各种化合物的功能,三大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供能又直接关系着后面的细胞呼吸和代谢类型,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知识内容。所以怎样完成本节的教学十分重要。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健康以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三个部分,分三课时完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我将教材原有顺序进行调整,每讲一种物质的代谢联系该种物质与健康的关系,另外,我将糖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安排在前两个课时完成,我说的脂质代谢与健康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第三课时的内容,这样既避免了一课时内知识点过于集中的问题,又可以处理好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突出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又可以在第三课时将三种物质的代谢的内容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脂质代谢与健康的内容涉及的肥胖问题可以说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减肥方法五花八门,对学生影响很大。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所以我在教学中提出有关肥胖这个中心问题,从中心问题出发解决脂肪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最后以解决肥胖问题来加强知识联系和强化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这样既有利于代谢途径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生物是统一整体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资料中抽象出理性的概念。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浓厚,愿意参与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社会问题的探讨。另外一方面,他们天真、敏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缺乏对事物的本质分析和识别能力。他们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社会上、媒体中、娱乐圈中出现很多不科学的减肥方法,学生很容易盲目效仿,误入歧途,影响身心发育。因此他们需要科学饮食观念和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说出脂质代谢的基本过程 知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能力方面: 尝试用代谢知识分析肥胖的原因 运用代谢知识指导肥胖的预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感受肥胖的烦恼,关爱肥胖人群,懂得尊重他人 了解肥胖的原因,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和习惯 确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自觉做到知行统一 形成用科学知识辨别是非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脂类由于是非极性的,必须先使其形成一种能溶于水的乳糜微粒,才能通过小肠微绒毛将其吸收。上述过程可概括为:脂类水解;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小肠粘膜摄取这些微粒;在小肠粘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都有上述过程,但具体的机制却存在差异。 非反刍动物:脂类进入十二指肠后,经胆汁乳化后,被胰脂酶水解为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脂肪酸和胆酸聚合形成水溶性的适于吸收的乳糜微粒,该物质与肠绒毛接触时即破裂,所释放出的脂类水解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在肠粘膜细胞中,吸收的长链脂肪酸与甘油一酯重新合成甘油三酯,进一步形成乳糜微粒,通过乳糜管与淋巴系统相通,最后经胸导管输送入血。中、短链脂肪酸可直接进入门脉血液。脂类在消化道后段的消化与瘤胃类似。 反刍动物:瘤胃脂类的消化,实质上是微生物的消化,其结果是脂类的质和量发生明显变化。1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经微生物作用变成饱和脂肪酸。2部分氢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3甘油被大量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4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加。瘤胃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主要通过瘤胃壁吸收,其余脂类消化产物进入回肠后都能被吸收。进入十二指肠的脂类由微生物脂类和未消化饲料脂类组成。由于脂类中的甘油在瘤胃中被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所以十二指肠中缺乏甘油一酯,消化过程中形成的混合微粒由溶血性卵磷脂、脂肪酸和胆酸构成。其中链长小于或等于1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可不形成混合乳糜微粒而直接吸收。空肠前段主要吸收混合微粒中的长链脂肪酸,中、后段空肠主要吸收混合微粒中的其他脂肪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此外由于反刍动物小肠中不吸收甘油一酯,其粘膜细胞中甘油三酯通过磷酸甘油途径重新合成。 血中脂类主要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非反刍动物: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消化、吸收,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后段消化、吸收。总的来讲,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特点,是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以粗纤维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为辅,主要部位在小肠。马、兔则是以后者为主,前者为辅。 含唾液淀粉酶的动物可在口腔对淀粉初步消化,胃内酸性环境可酸解部分淀粉和半纤维素。十二指肠是碳水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营养性多肽经胰液、肠液消化酶作用变为二糖,然后由肠粘膜产生二糖酶彻底分解为单糖而吸收。 进入肠后段的碳水化合物以结构性多糖为主,通过微生物降解,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和甲烷。部分挥发性脂肪酸通过肠壁扩散进入体内,而其余气体经肛门排出。 反刍动物:总的来看,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以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为主,形成葡萄糖为辅,消化部位以瘤胃为主,小肠、盲肠和结肠为辅。前胃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实际上是微生物消耗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不断产生纤维分解酶分解粗纤维的一个连续循环过程。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大部分通过瘤胃壁扩散进入血液,少部分经皱胃和重瓣胃壁吸收,经小肠吸收的很少。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消化起始于胃。首先盐酸使之变性,接着在胃蛋白酶、十二指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内切酶的作用下,蛋白质降解为含氨基酸数目不等的各种多肽。然后在小肠中,经羧基肽酶和氨基肽酶等外切酶的作用,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寡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