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名曲

小学音乐欣赏名曲

?小学音乐欣赏名曲目

小学音乐欣赏名曲1、管弦乐曲--义勇军进行曲乐曲介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当时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立即成为鼓舞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战斗号角,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毛主席曾说过选这首做国歌的理由:要不忘国耻,居安思危。当看到歌词,我们就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的激情就会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不断地产生。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了祖国的尊严。每个音符都表现出强烈的战斗气氛,充满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豪迈气概。这首传遍中华大地七十多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去争取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聂耳:(1912—1935)作曲家。原名守信,号子义,笔名有黑天使、王

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家乡民间音乐,少年时期习奏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活动,从事创作及评论。1935年到日本,准备去苏联学习,不幸于游泳时溺死。创作有《大陆歌》、《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等三十几首优秀的群众歌曲。此外,还整理改编了,《金蛇狂舞》等民族器乐曲。新中国建立后《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和国歌。他的作品充分的表现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生动地塑造了工人阶级地英雄形象,富有战斗性、民族性和群众性,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

2、二胡曲----赛马

乐曲介绍:黄海淮作曲、沈利群改编。乐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乐曲短小精悍,充分发挥了二胡的各种演奏技巧,旋律轻快奔放,风格独特,富有激情,尤其是用手指拨动二胡内弦演奏如同阵阵马蹄声,妙趣横生,富有想象力。因此,在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比赛中问世以来,它以明快的音乐旋律感动了听众,使乐曲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二胡:民族拉弦乐器,又称胡琴、南湖,约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是各

地普遍流行的拉弦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琴

筒由木或竹制成,一端蒙蛇皮,二根弦,竹弓,张马尾夹于二弦之间拉奏。它的音色优美、柔和、表现力丰富。是民族乐队中的乐器之王。现在的二胡已发展到大型协奏曲(如:长城随想曲),甚至演奏现代派的音乐。技巧可以与小提琴相媲美,同时又是自我修养中特别有韵味的乐器。

3、民乐合奏----喜洋洋

乐曲介绍:刘明沅曲创作于1958年,全曲共分三段,是ABA结构。A的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乐曲在热闹的气氛中开始,然后以两个笛子声部的重迭、顿音和加花的手法,增加了热情洋溢的气氛。B的主题根据另一首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编,作者保持了原曲舒展的特点,加上笛子、二胡与板胡以各种技巧润饰旋律,木鱼则以规整的节奏衬托曲调,喜悦的歌声犹闻在耳。第三段完整重复了A的旋律。整首乐曲表达了欢快,喜悦的心情。

民族乐队:由民族乐器组成。我国的民族乐队有;以管乐曲、弦乐器为主的“丝弦’乐队;以管乐器、打击乐器为主的”吹打“乐队等。其中的民族管弦乐队规模最大,一般有管乐器组,弓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四个部分组成。

4、木琴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乐曲介绍:《我是人民小骑兵》是吴光锐、齐景全、王小平作曲的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全曲采用乐节重复、音型级进、模进、变奏,旋律在低音、中音、高音区的上行、下行的连续进行,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比,以及颤音的运用等手法,表现了小骑兵挎枪骑马奔驰在辽阔草原上的欢腾场面。音乐所描绘的小骑兵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乐曲深受广大小听众的喜爱,是一首趣味性强的好作品。

木琴:西洋乐器,产生于14世纪,音域为3个半到4个八度。由音条、琴架、共鸣筒和打棰四大部分组成。属竹木体鸣乐器类,木琴用长短不同的硬木条组成。这些木条按高低顺序装在琴架上,用木制的琴槌敲击木条而发音,它的音色清脆、明亮、常用来独奏,有时也可以合奏或参加伴奏。强奏时,木琴音色刚劲有力,弱奏时则柔美悦耳。此外,木琴还可以奏出美妙的滑音和动人的震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5、西洋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

乐曲介绍:《在钟表店里》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1893)所作,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描写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乐曲用复三步

曲式写成,没有前奏,A段是写修表师傅清晨来到店堂,B段转到属调上,描写他整理店铺、摆好工具,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乐曲第一个单三步曲式。第二部分是从八点钟修表师傅打开店门开始工作起来。A段情绪欢快;B段是抒情的柔板,描写劳动后的愉快心绪。这时,出现了一系列钟表走动的机械声,是描写他已修好许多钟表。经过一个短暂的停息,接乐曲的尾声,最后,乐曲在欢乐气氛中结束。乐曲采用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手段,描绘了行行色色的钟表形象,抒发了人们的喜悦心情。

西洋管弦乐队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又叫交响乐队。一般是指大型的器乐演奏团体。由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弦乐器组四个部分组成。

木管乐曲组:由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等乐曲组成。铜管乐器组:由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乐器组成。打击乐器组:由定音鼓、小军鼓、大军鼓、大军镲、三角铁、锣、等乐器组成。弦乐器组: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等组成。

6、手风琴曲----杜鹃圆舞曲

乐曲介绍:《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

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是英文的音译。源于奥地利民间舞曲。特点为三拍子、伴奏声部采用节奏型、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旋律流畅,和

声与曲调结构简单明晰。圆舞曲一般可分为慢速圆舞曲、快速圆舞曲两种。圆舞曲的情趣多种多样,轻快热烈地、悠扬抒情地、柔和沉思地而且很多圆舞曲是有标题的。如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7、笛子曲----荫中鸟

乐曲介绍:刘管乐曲作于五十年代,是一首流行广、影响较大的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舍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与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有异曲同工之妙。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乐器之一,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竹制,有吹口一个,贴膜孔一个,指孔6个,笛可分为曲笛、梆笛两种。曲笛的音色甜美、秀丽。梆笛的音色清脆、明亮。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

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8、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

乐曲介绍:吴祖强、王燕僬、刘德海,作于1972年。乐曲取材于蒙族龙梅、玉荣小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事迹。以琵琶和西洋管弦乐队的结合,突出了琵琶的特色、又充分发挥了乐队交响性的丰富表现力,生动的表现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斗争的动人形象。全曲共分五段:一草原放牧;二与暴风雪搏斗;三在寒夜中前进;四党的关怀记心间;五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乐曲主题清新活泼,充满活力,具有浓郁的内蒙民间音乐色彩。逼真的描述了小姐妹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如歌而富于深情的旋律,揭示了新一代在茁壮成长和对党的真挚感情。

你知道吗?关于琵琶

琵琶:民族弹拨乐器,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公元5世纪传入我国。琵琶相邻的相或品均为半音,音域有三个八度多,可转十二个调。琵琶音域宽广,低音区深沉、浑厚;中音区明朗、柔美;高音区清脆、明亮。琵琶演奏有各种风格和流派之分。左右手演奏技巧繁多,基本指法左右手各有20余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既能演奏激昂、悲壮、气势磅礴的乐曲,又能演奏柔美如歌、抒情典雅、活泼跳跃的乐曲;它还擅于演奏技巧复杂的华美性乐段。

9、钢琴曲----牧童短笛

乐曲介绍:(贺绿汀曲)作于1934年。当时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

旅行演出。他出于对中国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在上海举办“征求有中国风格之钢琴曲”的“中国作品比赛”。正在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用暑假创作了《牧童短笛》、《摇篮曲》、《思往日》等三首钢琴曲,以此应征,参加比赛,《牧童短笛》获头奖,《摇篮曲》也获得二等奖,此后,齐尔品在游历欧洲各国时,经常演奏《牧童短笛》。这首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的钢琴曲,受到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全曲采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写成。旋律优美、结构严谨,为三段体结构。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贺绿汀(1903—1999):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原名贺安卿,湖南邵阳人,早年即投身于革命并进行音乐创作。后入上海国立音专攻读音乐。此后进入电影界,为进步电影《风云儿女》、《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等创作音乐。抗日战争期间创作了《游击队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期间,又创作了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佳作。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其优秀作品均已编入《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贺绿汀钢琴曲集》。

10、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乐曲介绍:(苏联普罗科菲耶夫曲)这部交响童话是作曲家于1936年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改编,为了让儿童理解这个作品,作曲家还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述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各种乐器的音乐和表现力。《彼得与狼》是从讲故事开始的: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与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示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段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只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示的。作品讲得是少先队员彼得机智、勇敢,捉住为非作歹的大灰狼的故事,各种小动物人格化,使乐曲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Prokofiev、1891-1953)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学习音乐,1904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在

毕业演奏会上独奏自己创作的《降D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并获安东·鲁宾斯坦奖。最初以钢琴家身份活跃在国内外乐坛。他早期作品的音乐语言清新而有朝气,继承了古典传统而又有大胆革新的精神,某些作品则受现代主义影响;晚期作品风格简朴而抒情,尤以《第七交响曲》最为典型。主要作品有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舞剧《罗密欧

与朱丽叶》、《灰姑娘》、《保卫和平》,歌剧《战争与和平》,以及不少钢琴、小提琴的器乐作品。是当代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11、管弦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

乐曲介绍:(奥地利老约翰·施特劳斯曲)波尔卡是19世纪三十年代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两拍子舞蹈,后风行全欧,施特劳斯父子每人都写有几十、上百首波尔卡,《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其中较著名的一首。这首舞曲创作于1868年。它以活泼略带紧张的曲调,对人们欢度节日时遇到电闪雷鸣,却不减舞兴的情景作了生动的描绘。乐曲是G大调,为“ABA”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A段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氛生动活泼;在第二主题中可以清楚地听到“雷鸣电闪”的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景象,这里是全曲的华彩部分。B段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雷鸣电闪”般的场面,色彩交织、生动无比。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足以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12、交响乐----欢乐颂

乐曲介绍:(德贝多芬)欢乐颂是贝多芬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第四部分,这部交响乐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本作品

中最为著名的主题。这部曲子,是在法国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一段反动时期中创作完成的。那段日子很黑暗,但这位日渐衰老、严重失聪的伟大作曲家仍然忠于革命,对革命对未来抱着无限的希望,因此他的音乐里始终充满着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召唤。在这部曲子里,作曲家又一次回到了斗争的主题上,让音乐引领听众通过阴暗和绝望、痛苦和沉思、冲突和斗争,最终走向胜利的无比欢乐。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

最伟大的代表人物。贝多芬出生在波恩。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就能公开演奏,1792年侨居“音乐之都”维也纳,以教学、演奏、作曲为生。此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影响全欧,贝多芬也受其影响,这在他的一些作品里都有反映。1796年,贝多芬患耳疾,到1820年时,听觉完全丧失,但仍坚持创作。写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品,贝多芬在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多方面革命,他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创作成就对近代西洋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人们誉为’乐圣“。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第九部交响曲,其中的第三乐章(”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和第九(合唱)四部最著名。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以”热情“、”悲怆“和”月光“最著名,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以及歌剧《菲德里奥》、管弦乐《爱格蒙特》、芭蕾音乐《普罗米修斯》等,1827年3月26日,贝多

芬病逝于维也纳,终年五十六岁。

13、民乐合奏----茉莉花

乐曲介绍:《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流传于全国。各地的《茉莉花》曲调各不相同,而且各具特点。现在人们听得较多的是江浙地区的一首,曲调细腻优美。这首小调和一般的小调相似,也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也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三和第四句连成一气,在音乐上也很难从中剪断。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这首歌的旋律,早在80年代就随着《图兰朵》登上了世界歌剧的舞台,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从十四位中国美少女的指尖淌出,让世人领略了舞动的北京;这首歌曲的旋律还贯穿于上海“申博”宣传片的始终。一曲清丽优美的《茉莉花》,唱红了中国,响彻了全球。《茉莉花》,成了中国音乐和中国的象征。

14、唢呐曲----百鸟朝凤

乐曲介绍:唢呐独奏曲,原是一首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后灌制成唱片,流行全国。此曲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此曲在民间演奏时,结构松散,艺人们多即兴发挥,加入了公鸡啼母鸡叫的声音,后来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句,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演

奏技巧,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又添加了一个百鸟齐鸣的引子,加强了音乐性,并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整洁。乐曲开始,由唢呐吹出一个长音后,呈现百鸟齐鸣的引子,然后是一段欢快的旋律,接着便是在固定曲调伴奏下各种鸟的争相鸣叫声,情趣盎然,形象鲜明。

唢呐:俗称“喇叭”。是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族吹管乐器之一,管身为木质的锥形管,开有八个音孔,前面七个、后面一个,上端装有一个细铜管,铜管上插一个苇子制成的哨子;下端有一个铜制的喇叭口,起扩音的作用。唢呐音色高亢而明亮,音量宏大,是吹打乐器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它常作为独奏乐器和合奏乐器使用,还善于模仿飞禽与昆虫的叫声。其中小唢呐也叫海笛。

15、笙独奏曲----草原巡逻兵

乐曲介绍:乐曲采用了内蒙古民歌的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旋律以悠长婉转、节奏自由的散板把我们带到了内蒙古苍茫辽阔的草原:在马蹄节奏的伴随下,主题由弱到强地出现,好像草原巡逻兵由远而近奔驰而来;随后,这个主题通过旋律简化的手法,变为雄壮的进行曲,刻画了巡逻兵威武矫健的形象:接着,这一主题又拉宽节奏,由笙用单音吹奏,清新优美,婉转如歌,抒发了战士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主题经过几次变化

发展,乐曲最后在渐慢、渐弱的乐声中结束,宛如巡逻兵纵马远去,渐渐消失在一望无垠的草原深处。

笙:是我国古老而使用普遍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若干装有簧片的竹管插在一个带有吹口的斗子上,吹奏时,簧片震动发音,并与竹管中的气柱发生共鸣。笙的音色高音明亮、清脆,中、低音优美丰满。它即可用于伴奏,合奏、又可以单独演奏。

16、笛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

乐曲介绍:《扬鞭催马运粮忙》由魏显忠创作于七十年代初期。它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乐曲结构为带引子的A-B-A三段体。引子的音乐形象十分鲜明,伴奏乐队奏出快速而强烈的奔驰音型,笛子则用颤音奏出长音,一下子就把运粮车队来回奔忙,农民吆喝着赶马的热闹红火场面展现在听众面前。第一段是一个欢乐的小快板,四句体的歌调热情欢快,对答呼应的短句情趣生动活泼。突慢后转入对比性的中段。中段舒展而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充满着喜悦的情绪,抒发了乡亲们欢欣自豪的心情。这一主题的反复,使音乐增添了一种乐观

,诙谐的色彩。再现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奔放。最后在模仿马的欢嘶以后,笛子奏出高亢的歌调结束全曲。

17、轻音乐----彩云追月

乐曲简介:(任光曲)乐曲一开始巧妙而简练地运用了一组和弦,点描出一幅皓月当空、万籁俱寂的画面。接着主题从容进入,这是一支悠扬而略带伤感的曲调,笛子、二胡轮番演奏,节奏时而紧凑,像是在诉说心事;时而舒缓,又像是在深深叹息。一个乐段过后,弹拨乐器轻巧的节奏,奏出了一个小小的间奏,这个间奏仍然只用主、下属两个和弦,作者把这种非动力性的和弦进行,作为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在引子和间奏中使用,表现出一种平静,悠闲的意境。间奏后,以一个切分音调引入第二乐段的旋律,低音乐器与二胡等乐器的低、高对答,使音乐又向前递进了一层,委婉的曲调似彩云随风飘逸,一曲已终而意犹未尽。这是一首富有南国风韵的乐曲,是我国早期的一首轻音乐曲,今天,仍然是精品之一。

18、二胡曲----光明行

乐曲介绍:《光明行》是刘天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吸收了西洋乐器的演奏特点和写作技巧,从而改变了人们对二胡只适于演奏幽雅、抒情、柔和、优美乐曲的认识。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主三和旋分解进行的号角式音调,表达了当时人们追求光明的进取精神,充满了对生活及光明前途的的乐观自信。刘天华在乐曲说明中写道:“外国人多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乐曲表现了明朗、向上的情绪。

刘天华:(1895--1932)作曲家、民族器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自幼酷爱音乐。1909年在常州中学读书时,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以后曾广泛的学习民间音乐,1922年受聘赴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琵琶、二胡,创办“国乐改进社”,

编辑出版《音乐杂志》等。创作了二胡独奏曲十首,琵琶独奏曲三首,编写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为我国近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其作品表现了爱国民主思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民族器乐创作、演奏和培养人才方面均有卓越成就。

19、古筝曲----渔舟唱晚

乐曲介绍:《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古筝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用慢版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

的旋律,并配合左手揉、吟等装饰手法,抒发了对湖滨晚景的赞赏情怀。第二段是从第一段上下八度关系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的,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长音“FA”,使调式有所变化。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表现荡桨、摇橹和浪花飞溅等情景,然后乐曲逐步加快,以各种按、滑迭用的催拍(亦称催板)奏法,描绘渔舟晚归的情景。《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夕阳西下,渔人载歌而归的诗情画意。

古筝:古筝是中国最古老弹拨乐器之一。桐木制成的长方形音箱上有十几根弦,每根线下有一个音柱,用来调节弦的长度,确定音高。目前乐队中

常用的是十六弦的传统筝和二十一弦的改良筝,改良筝的音量有所增加,音域有所扩大,表现力也更丰富,它既能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所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20、管弦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乐曲介绍: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奥地利圆舞曲作曲家,幼年为学徒工人,后习音乐,15岁入舞蹈乐队拉中提琴。1824年后,从事"维也纳圆舞曲"创作。1830年在维也纳建立花园舞厅乐队,演出他的圆舞曲,获得成功。后曾率领他的乐队到欧洲许多国家演出。一生共创作圆舞曲150首,波尔卡舞曲14首,加沃特舞曲28首,还有一些其它作品。其中<<拉德茨基进行曲>>较为著名,老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的圆舞曲发展了奥地利民间舞曲和专业传统,给他的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以很大的积极影响。

21、管弦乐曲----马刀舞曲

乐曲介绍:这是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狂的性格。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子。

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1903-1978)

:前苏联作曲家。生于亚美尼亚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十九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先在格涅辛音乐专科中学学习大提琴,并向格涅辛学作曲,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其创作具有亚美尼亚民族音乐的特点,另外,还受法国印象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以热情、乐观、富于色彩、旋律丰富和高度的技巧性见长。他的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各国经常演奏的曲目。

22、小提琴曲----思乡曲

乐曲介绍:(马思聪曲)乐曲是作者1937年在广州任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音乐教授时创作的绥远组曲<内蒙组曲>中的第二首,<思乡曲>的主题取材于内蒙\山西一带的民歌<城墙上的跑马>.。作者把它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整个形象和感情变化非常细腻,借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士的情怀。《思乡曲》的音乐主题以变奏手法写成,全曲可分为五个段落。第一段是主题呈述,具有歌唱性和叙述性。用如歌的行板演奏,旋律基本上和原民歌相同。温和、朦胧的轻声演奏,伴以感叹的

语调倾诉,把我们带到那阴雨迷蒙的意境中,沁透着思乡者忧虑无奈的心绪。第二段是主题的第一个变奏性的展开。抒发出作者怀念亲人和故土的一种迷茫落寂心情,旋律缠绵,幽哀如歌。第三段是主题第二个变奏性的展开。旋律线条起伏幅度扩大,原抒情平稳的音调,被激昂奔放、气息宽畅的跳进音调所代替。第四段是主题第三个变奏性的展开,类似大型曲式的中部。音乐建筑在一个全新、明朗的E宫调上,使人感到焕然豁亮,轻松愉悦的旋律驱散了小调性的阴暗,具有回忆意味,伴随着舞曲,表达内心的激动,似乎把我们带到那充满着阳光的原野上,嗅着那熟悉的泥土芳香,沉醉在亲人中间,内心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调式和速度等方面与前三段形成明显的对比和变化。第五段,小提琴在高音区再现《城墙上跑马》的旋律。音乐又回到了原来的调性,苦难的现实使音乐蒙上一层阴暗的雾影,“幸福在哪里?”乐曲最后结束在言犹未尽的一个不协和不稳定的小七和弦上,它是兼容苦闷、惆怅、思念、向往等复杂心情的音乐语言,又是与民族的表达方式那样无隙,一切希望还沉浸在期待中,使人回味无穷。

马思聪:(1912—1987)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广东海丰人。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曾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举行独奏会,享有盛誉。先后任教于广州音乐学院、中山大学等院校。新中国建立后,长期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等职,为我国音乐事业地发展作出贡献。他的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西藏

音诗》、《祖国大合唱》、和管弦乐曲《山林之歌》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1967年起侨居国外,仍然从事创作和演出。1987年5月20日在美国费城病逝

23、编钟曲----蟾宫珠帘

乐曲介绍:编钟是以青铜制成的古代打击乐器,从发掘的实物和古代文字证明,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了这种乐器,并一直被历代统治者用于宫廷雅乐。乐曲的开始由编钟奏出了悠扬的长音,接着在扬琴和箫及弦乐的伴奏下奏出了洪亮、清脆、悦耳的音响震撼心扉。如今,当我们听到这沉睡千年的古乐之声时,不能不为这两千多年前的编钟所发出的心声而激励、鼓舞,并为我们祖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和文明而感到自豪。编钟: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24、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

乐曲介绍:《金蛇狂舞》是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民间乐曲整理而改编的。乐曲的主题思想反映了人们对新中国的坚强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乐曲一开始就以铿锵有力而又粗犷的节奏,高昂而又热情洋溢的旋律烘托出民间欢庆节日的热烈气氛,具有浑厚纯朴的乡土气息,令人振奋而欢快。第二段的情绪则更为明朗和激烈,好比是人们在争先恐后地进行着竟赛的活动,感受着生活的幸福快乐。第三段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