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瘤是什么病

胆囊腺瘤是什么病

胆囊腺瘤是什么病

一、胆囊腺瘤是什么病二、胆囊腺瘤的治疗三、胆囊腺瘤的检查

胆囊腺瘤是什么病1、胆囊腺瘤是什么病

胆囊腺瘤多为单发,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 ,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比较多见,男女之比约2: 7,大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可发生在胆囊的任何部位,部分病例同时伴有胆囊结石,单纯。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 ,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

2、胆囊腺瘤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机制相似,在正常人体胆细胞内也存在一种K-RAS和一种G-RAS两种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免疫细胞对上述两种基因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等诱因,出现基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内生长赘生物,即为胆囊腺瘤。

3、胆囊腺瘤的临床表现

胆囊肿瘤患者多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或不适,一般症状不重,可耐受,如果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于餐后发生右上腹的疼痛或绞痛,尤其在食油性食物后。其他症状包括消化不良,偶有恶心、呕吐等,常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才被发现。患者多无明显体征,部分可有右上腹深压痛,如果存在胆囊管梗阻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胆囊腺瘤的治疗1、胆囊腺瘤可单发或多发,直径为0.5~2.0cm甚至可充满整个胆囊,腺瘤表面可破溃出血、坏死、感染,胆

胆囊息肉3mm左右严重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胆囊息肉3mm左右严重吗 导语:由于平时对于疾病没有怎么关注,很多人当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患有胆囊息肉的时候,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并且平时也不知道胆囊息肉到底 由于平时对于疾病没有怎么关注,很多人当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患有胆囊息肉的时候,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并且平时也不知道胆囊息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实目前来说,胆囊息肉大多数都是属于一种肺肿瘤的病变,经过积极的治疗对于健康是不会有很大的影响的。下面就让小编来箱子介绍一些胆囊息肉的情况。 胆囊息肉在医学上归总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假性息肉与真性息肉。 假性息肉也称非肿瘤性病变,约占明胆囊息肉病人中82%,多为胆汁代谢异常引起的胆固醇结晶析出,属良性病变,这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另一种假性息肉称为炎性息肉,是由于反复多次的胆囊炎症,在胆囊壁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炎性隆起。 真性息肉主要包括胆囊腺瘤、腺肌瘤、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由于而胆囊癌总的手术疗效极差,它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较好的也局限于早期,唯一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切除胆囊。因此,真性息肉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其在一定条件下有恶变成癌的可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B超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胆囊息肉的方法,一般多发性息肉多为假性息肉,而单发性息肉真性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B超提示息肉有血液供应,则表明其为真性息肉,如果是广基的更要引起注意,如果息肉较大,也可行CT检查,对良恶性的鉴别有帮助。另外,真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1、发病年龄不同: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18~25岁青年女性,以生育期女性多见。 乳腺纤维腺病以35~40岁为好发年龄。 2、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一般与性激素水平失衡、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饮食因素以及遗传倾向有关,且多为单侧,少数患者亦可双侧乳腺内同时或先后发生,肿瘤范围较小。肿瘤一般直径在1~3c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实,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好,无压痛,无其他特殊不适。 乳腺纤维腺病发病原因与卵巢机能失调有关。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较硬的肿块,可推动,病变范围较广。病人常感乳房胀痛,有时疼痛难忍,月经期前更甚,或常触及乳腺内有肿块,压痛,肿块质地较软或稍硬。有时可有乳头溢液,可为浆液性,黄色,少数带血性,常需乳管镜检查以确定溢液确切部位及乳腺切除范围。3、病理及病理生理不同:乳腺纤维腺瘤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表面常有完整的薄层纤维包膜。在光镜下,可根据其纤维和上皮成分的生长程度及其相互结构关系,分为管内型、管周型和混合型三种病理类型。乳腺纤维腺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小叶腺泡、末梢导管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其病变通常局限于乳腺的某个或某几个区段内,范围较乳腺纤维腺瘤广,程度亦较乳腺纤维腺瘤重。 4、治疗方式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因其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界清楚,故一般行乳腺肿块切除即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乳腺纤维腺病的治疗是手术与药物兼顾的综合性治疗。手术目的是将疑有恶性病变的局部病灶行乳腺某区段或某几个区段切除,且通常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创伤较大,并需做多处病理检查。术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还应服用相关药物行内分泌治疗,且需经常复查和体检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 腺病有何不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1、发病年龄不同: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18~25岁青年女性,以生育期女性多见。 乳腺纤维腺病以35~40岁为好发年龄。 2、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一般与性激素水平失衡、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饮食因素以及遗传倾向有关,且多为单侧,少数患者亦可双侧乳腺内同时或先后发生,肿瘤范围较小。肿瘤一般直径在1~3c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实,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好,无压痛,无其他特殊不适。 乳腺纤维腺病发病原因与卵巢机能失调有关。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较硬的肿块,可推动,病变范围较广。病人常感乳房胀痛,有时疼痛难忍,月经期前更甚,或常触及乳腺内有肿块,压痛,肿块质地较软或稍硬。有时可有乳头溢液,可为浆液性,黄色,少数带血性,常需乳管镜检查以确定溢液确切部位及乳腺切除范围。 3、病理及病理生理不同:乳腺纤维腺瘤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表面常有完整的薄层纤维包膜。在光镜下,可根据其纤维和上皮成分的生长程度及其相互结构关系,分为管内型、管周型和混合型三种病理类型。乳腺纤维腺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小叶腺泡、末梢导管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其病变通常局限于乳腺的某个或某几个区段内,范围较乳腺纤维腺瘤广,程度亦较乳腺纤维腺瘤重。 4、治疗方式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因其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界清楚,故一般行乳腺肿块切除即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乳腺纤维腺病的治疗是手术与药物兼顾的综合性治疗。手术目的是将疑有恶性病变的局部病灶行乳腺某区段或某几个区段切除,且通常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创伤较大,并需做多处病理检查。术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还应服用相关药物行内分泌治疗,且需经常复查和体检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1、发病年龄不同: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18~25岁青年女性,以生育期女性多见。 乳腺纤维腺病以35~40岁为好发年龄。 2、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一般与性激素水平失衡、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饮食因素以及遗传倾向有关,且多为单侧,少数患者亦可双侧乳腺内同时或先后发生,肿瘤范围较小。肿瘤一般直径在1~3c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实,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好,无压痛,无其他特殊不适。 乳腺纤维腺病发病原因与卵巢机能失调有关。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较硬的肿块,可推动,病变范围较广。病人常感乳房胀痛,有时疼痛难忍,月经期前更甚,或常触及乳腺内有肿块,压痛,肿块质地较软或稍硬。有时可有乳头溢液,可为浆液性,黄色,少数带血性,常需乳管镜检查以确定溢液确切部位及乳腺切除范围。 3、病理及病理生理不同:乳腺纤维腺瘤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表面常有完整的薄层纤维包膜。在光镜下,可根据其纤维和上皮成分的生长程度及其相互结构关系,分为管内型、管周型和混合型三种病理类型。乳腺纤维腺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小叶腺泡、末梢导管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其病变通常

局限于乳腺的某个或某几个区段内,范围较乳腺纤维腺瘤广,程度亦较乳腺纤维腺瘤重。 4、治疗方式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因其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界清楚,故一般行乳腺肿块切除即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乳腺纤维腺病的治疗是手术与药物兼顾的综合性治疗。手术目的是将疑有恶性病变的局部病灶行乳腺某区段或某几个区段切除,且通常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创伤较大,并需做多处病理检查。术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还应服用相关药物行内分泌治疗,且需经常复查和体检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5、预后不同:乳腺纤维腺瘤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癌变几率较低,手术切除后有复发、再发可能性,但其发生率较低。乳腺纤维腺病患者手术后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较正常人群高。因此,术后需服用相关药物治疗;还应定期到医院做乳房检查。

胆囊息肉会变成癌吗

胆囊息肉会变成癌吗 胆囊息肉会变成癌吗?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那么胆囊息肉会变成癌吗?一起详细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胆囊息肉会变成癌吗 二、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 三、胆囊息肉的危害 胆囊息肉会变成癌吗 1、胆囊息肉会变成癌吗 胆囊息肉良恶都有。 胆囊息肉(包括胆结石)多数人没有症状,是在体检时发 现的。B超能够区分胆囊里面的石头和息肉,如果胆囊腔里的东西能够动那就是结石,而息肉是从胆囊壁上长出来的一个组织,它是不会动的。 经常听到有人说得胆囊息肉了,自认为和胆结石一样,不是什么大病。其实不然,有的胆囊息肉和胆囊癌真是有关联。

2、哪些胆囊息肉会癌变 胆囊息肉分四大类,第一类是最常见的胆固醇息肉,要占到息肉里的60%至70%,第二类是炎性息肉,比如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结石,刺激了胆囊壁,胆囊黏膜发炎,相当于形成一个假性息肉,这两种息肉是不会癌变的。但后面两种息肉就跟胆囊癌有直接关系了,一类叫腺瘤样息肉,它的发生率大概在胆囊息肉里占到15%左右,还有第四类叫胆囊腺肌症,它是胆囊壁的一部分或者是整个胆囊壁的增厚。胆囊腺肌症和胆囊腺瘤样息肉,也叫潜在恶性。

3、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吗 胆囊息肉这种疾病是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的,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比较担心,会不会出现恶性的肿瘤,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也会增加很大的痛苦。胆囊息肉的患者也不一定就是通过手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的进行诊断,也可以通过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我们需要做胆囊息肉的排查,如果比较小,没有出现不适,可以暂时进行观察如果比较大,而且还会合并胆结石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切除。

乳腺纤维腺瘤病程

2016.10.31. 09:16 患者唐文玉,女,26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月”于2016年10月31日09:11入院,其病史特点如下: 1.患者唐文玉,女,26岁,病程较长,发病较缓。 2.现病史:入院前2+月,患者偶然扪及右乳腺肿块,不伴有疼痛,可以在乳房内活动,约“蚕豆”大小,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无乳房疼痛。于绵阳市肿瘤医院彩超提示:右乳实性结节,未予特殊处理;今为求手术治疗来我院乳腺科门诊,复查乳腺彩超提示: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以“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收入院手术治疗。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状况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5年前于我院行“左侧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余未问及特殊病史。 4.查体:T: ℃,P: 次/分,R: 次/分,BP: / mmHg,发育正常,意识清楚,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肾区无叩痛。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 5.辅查:我院门诊彩超示(2016-10-30):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 综上所述,考虑入院诊断为: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 诊断依据:1、患者青年女性,以双侧乳房多发包块结节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2、查体: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3、辅助检查:乳腺彩超 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故考虑诊断。 鉴别诊断:乳腺癌依据:本病多为乳房单发包块为主要表现,伴有乳房变性,如桔皮样水肿、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等表现,查体包块固定,边界不清等表现,故不考虑;可术后行病理检查鉴别。1.乳腺脓肿乳房处疼痛明显,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可扪及波动感,彩超可鉴别;2.乳腺癌患者年龄小,体重无明显下降,双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乳房处皮肤无桔皮样改变,需术后病检支持。 诊疗计划:普外科2级护理,普食,完善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术前检查,择期手术治疗。 医师签名: 李建2016.11.01. 08:25 刘林波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刘林波主治医师查房指出:患者青年女性,以发现右侧乳房包块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疼痛,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无乳房疼痛,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紧,无心慌、心悸等不适,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体未见确切异常,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右侧乳房9-10点据乳头约1cm处扪及两个约1.5×1cm结节,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左侧乳房未查见确切异常,辅助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目前考虑诊断: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诊断依据:患者青年女性,以双侧乳房多发包块结节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内胆管囊腺瘤 是一种罕见的胆道良性肿瘤。我院2005年至2006年收治了2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的患者,在确定病因及精确定位下采取分阶段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56岁。患者于1999年因反复右上腹痛1年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胆囊腺瘤。2005年又因反复右上腹痛伴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半年就诊。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517.1U·L-1,谷酰转肽酶1130.4U·L-1,总胆红素122.8μmol·L-1,直接胆红素56.5μmol·L-1,总胆汁酸104.1μmol·L-1。影像学检查:B超显示肝内多个高回声团块,肝门部胆管透声差,可见斑块样回声且形态欠规则(图1);MRCP提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可见多处充盈缺损(图2)。再次拟诊为阻塞性黄疸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见胆总管明显扩张,切开胆总管前壁见胆总管、肝总管被水草样肿块充填,其间夹杂着血凝块。行胆道镜定位检查发现部分肿块蒂部散在位于左右肝管内,部分来源于二级肝管,故考虑胆管囊腺瘤肝内弥漫性生长,仅行胆总管内肿块切除术,送组织活检,给予T形管引流,拟二期行肝脏移植。病理检查诊断为肝内胆管囊腺瘤。术后胆管腺瘤呈高分泌状态,T管引流量逐渐增大,引流液色泽减淡,最多每小时达千余毫升,患者有脱水表现,予以夹闭“T”形管后症状好转,患者带“T”管出院。术后随访显示,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尚好,无明显不适,其后间断出现腹痛、寒热等胆管图1 病例1患者术前肝脏B超图像炎表现(周期约1个月左右),每次开放T管后均可抽吸出絮状坏死样物质,通畅引流管后胆管炎症状可缓解。至2007年5月起患者胆管炎发作频繁,最终因肝功能衰竭于2007年8月死亡。 病例2,男性,64岁。患者于2005年因皮肤、巩膜黄染1年在外院拟诊为阻塞性黄疸、胆管下端占位病变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胆总管探查见充满大量胶冻样物质,胆总管内未见肿块,仅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T管间断排出胶冻样物质,症状仍时有出现,抽吸T管通畅后症状可缓解。因症状发作间期缩短于2006年收住入本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49.4U·L-1,谷酰转肽酶1272.9U·L-1,总胆红素26.4μmol·L-1,直接胆红素17.9μmol·L-1,总胆汁酸46.3μmol·L-1。影像学检查:B超示胆管内见斑块及絮状物伴局部囊状扩张;CT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肝门胆管内似可见实质性占位病变,胰管扩张;经T管及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PTC)联合胆道造影可见肝门部梗阻,肿块位于右肝管开口处并部分阻塞左肝管开口(图3),T管抽吸物病理检查示胆汁、纤维渗出及黏液样物质,含有小块黏液柱状上皮细胞。术中解剖并经胆道镜检查证实胆管囊腺瘤起源于肝脏右后叶肝管,肿块涉及范围同术前检查。予以肝右后叶切除,肝胆管(左肝管、右前叶肝管)空肠吻合(图4)。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交界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2 讨论 2.1 肝胆管囊腺瘤临床表现 肝胆管囊腺瘤是一种肝脏极少见的囊性肿瘤,容易发生癌变。其起源于异位形成胆囊的胚胎组织或迷走错构瘤样胆管。绝大多数发生于肝内,80%在右肝,20%左右肝叶都有,发生于肝外胆道者少见[1]。多见于女性,超过80%的患者发病年龄在40~80岁,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2]。肿瘤生长缓慢,可长期无临床症状,待瘤体长到一定程度对周围组织或器官可产生压迫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患者常在肿块较大的时侯以腹部包块、腹痛就诊,其他少见的症状有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也可因肿瘤压迫引起黄疸。本组两例患者均因阻塞性黄疸及其相关症状就诊,增加了明确诊断的难度;经过初步检查均诊断为肝外胆道梗阻而行剖腹探查。 2.2 影像学特征及诊断

胆囊息肉【知识科普】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胆囊息肉(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胆囊息肉(gallbladderpolyps)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因在临床上和影像学检查上很难明确其性质,故又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与此相比,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 二病因胆囊息肉的病因较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无不适表现,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经腹部B超才偶然发现。有症状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若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餐后发生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尤其在脂餐后。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者,腹痛较明显。罕见的症状有阻塞性黄疸、胆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与胆囊颈部的息肉阻塞胆囊管或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有关。 四检查1.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对胆囊息肉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先诊断方法。超声下表现为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与胆囊壁相连的强回声团,后方无声影的。 2.内镜超声 图像更清晰,对息肉的分辨率更高。有助于判定息肉的良恶性。 3.CT增强扫描 有助于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4.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 胆固醇息肉是胆囊黏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黏膜的增生,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瘤是胆囊壁的局限性良性增生性病变。胆囊腺瘤性息肉是胆囊上皮的乳头状增生或结节状幽门腺增生,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

胆囊息肉及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争议与共识_刘厚宝

普通外科进展文章编号:1005-2208(2014)01-0047-05 胆囊息肉及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争议与共识 刘厚宝,王越琦 【摘要】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预后很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惟一手段。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且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已达成共识。然而,胆囊腺肌症是否癌变、T1b期胆囊癌的手术方式、无症状胆囊结石病人是否需要手术及腹腔镜保胆取石,仍存有争议。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这些争议会逐步达成新的共识。 【关键词】胆囊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The controversy and consensus between gallbladder polyps、gallstones and gallbladder cancer LIU Hou-bao, WANG Yue-qi.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Hou-bao,E-mail:liu.hou?bao@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806168.html, Abstract Gallbladder cancer(GBC)is the most common biliary tract malignancy with an extremely poor prognosis. Early detection and therapy are the most effective tools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Gallbladder polyps and gallstones are the accepted risk factors of GBC,and the operation indication of the former is established.However,there are several arguments,such as:whether the 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 would be malignancy;how to treat with GBC of T1b stage; whether the asymptomatic patients of gallstones should accept operative treatment;is the miniature of take stone in protect gallbladder a reliable and have positive value method?These points will change into some common view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n future. Keywords gallbladder cancer;gallbladder polyp;gallstone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指发生在胆囊(包括胆囊管)的癌肿,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位列第5。近年来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胆囊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上海市胆囊癌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约5%)[1];美国每年约有5000例新增胆囊癌确诊病例。由于胆囊癌恶性程度高,且在病程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而不易诊断,总体预后很差。进展期胆囊癌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5年存活率仅为5%。所以,早期诊断是改善胆囊癌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对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和治疗尤为关键。胆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和胆囊结石(gallstones)是胆囊癌最重要的两个危险因素。本文围绕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与后者之间的争论、共识进行探讨。 1胆囊息肉与胆囊癌 1.1胆囊息肉的定义和分类通常临床上所说的胆囊息肉实际上是指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又称隆起性病变,是影像诊断学对所发现的突入胆囊腔内的隆起性病变的统称。它包括了多种胆囊良性或早期恶性的病变,其中大部分并非真正的肿瘤性病变。我国胆囊息肉发病的高危因素为:男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胆囊炎症,与国外其他报道结果类似[2]。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分类最早提出于1970年,之后进一步完善沿用至今。通常来说,PLG首先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两类。其良性病变再分为非肿瘤性病变,如胆固醇息肉、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GBA)和炎性息肉;肿瘤性病变,如腺瘤、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和脂肪瘤等。恶性病变多为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病理以腺癌最为常见,占90%以上,鳞癌和黏液腺癌等相对少见。此类病人已归属胆囊癌范畴,应限期行胆囊癌根治术。1991年,王秋生等提出了将经B超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和息肉性早期胆囊癌。这种分类可使该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更为简便可行。 1.2共识之一:肿瘤性息肉是胆囊癌重要的危险因素胆囊肿瘤性息肉中最常见的是来源于胆囊上皮的腺瘤,其在组织学上可进一步分为乳头状和非乳头状两类,也有报道认为可以分为管状、乳头状和混合型三类。其是胆囊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并已取得共识,具体如下。 胆囊腺瘤的大小与其恶性潜能直接相关。早期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当胆囊腺瘤直径>10mm时,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20mm时几乎可以直接认为就是恶性肿瘤。随后的一系列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胆囊息肉直径>10mm约45%有恶性可能,>15mm则67%有恶性可能[3]。最近Cairns等[4]通过回顾性研究986例胆囊息肉病人的临床资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32通讯作者:刘厚宝,E-mail:liu.houbao@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806168.html,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doc资料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

精品文档 庄河市中医医院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发单发,以乳居外上象限多见; 2)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与月经周期无关; 3)好发生青少年女性; 4) 钼钯X线摄片,彩超等检查,可帮助诊断; 5)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1)好发于青年女性,高发年龄20~25岁,其次为15~20岁和25~30岁; 2)一般为单侧,单发,直径1~5cm,亦可单侧或双侧多发; 3)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无疼痛,少数患者有微痛,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活动性好; 4)彩超:呈弱回声无射,边界清晰,此不回声不均质; 5)乳腺X光钼钯摄片:不显影或者是淡淡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个别的可见良性钙化。 (二)证侯诊断 1、肝气郁结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移,伴胸闷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血瘀痰凝证肿块较大,坚实本硬,重坠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有月经不调,痛经,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术前治疗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 2)血瘀痰凝证: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2、外治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7天换药一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胆囊癌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胆囊癌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发表时间:2013-08-14T16:03:39.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张翠玲[导读] 三维超声则可观察到胆囊腔内肿块表面不规则,呈菜花状,基底宽,与胆囊壁立体关系。 张翠玲 (高密市柏城中心卫生院 261500) 【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118-02 【关键词】胆囊息肉胆囊癌三维超声重建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较早发生扩散及转移,尽管近年来超声技术的发展,使原发性胆囊癌的术前诊断成为可能,但据Yeh与Plama等报告,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率为50%~88.8%,且多属中晚期,国内报道在42.9%~82.14%。有人认为根据胆囊癌的超声显像与病理进展过程,B超诊断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的二维超声特征主要是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内膜缘粗糙不规则。中期的声像改变为胆囊内有结节状息肉样或乳头状低回声凸入囊壁,有或不伴有局限性或弥漫性囊壁增厚。而晚期时,胆囊常显示不清,代之为不同程度的回声团块,囊腔消失,可伴有结石,有时累及肝脏,肝门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甚至累及胆总管引起胆道梗阻的声像改变。但是,需要指出的原发性胆囊癌的基本声像特征是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以及胆囊腔内有形态位置固定不伴声影,回声强度不一的息肉样团块或者兼有上述两项特征且合并结石,肝脏受累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仅能作为辅助诊断之依据。胆囊形态规则,内含有液性介质,透声性好,特别适于超声检查,为胆囊疾病提供了一种无损伤诊断方法。尤其是目前开展的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以立体方式显示胆囊壁层及其内容物的形态结构、立体方位、空间关系,对各种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故日渐受到重视,对正常胆囊、胆囊息肉及胆囊癌进行三维超声成像研究,描述了正常胆囊及胆囊病变的立体图像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所建图像清晰、直观、立体感强,有助于胆囊内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维检查已能获得比较满意效果,但不能直接提供病变的三维立体关系,在某些病变的定位诊断方面尚有一定困难。对于胆囊内病变,二维超声显示的是胆囊的切面图,虽能形象和真实地反映胆囊的大小、形态,但切面图上显示不到的病变易漏诊,对病变的位置及立体关系显示欠佳。三维超声重建图像,除能获得与两维超声相似的切面外,尚能显示两维超声所无法看到的病变整体观及表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提高了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三维超声成像:三维超声成像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王连生等报道用三维超声成像检查18例胆囊内病变,最大直径为5.5cm,最小直径0.3 cm,其中5例为多发性息肉,9例为单发性息肉,4例胆囊癌均为多发占位病变。三维超声成像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和胆囊壁内出现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原发性胆囊癌区别于良性肿块和转移癌的重要鉴别特征。如胆固醇性息肉其血流为直线状,<20cm/s;而胆囊癌内血流多呈树枝状,流速>20cm/s。RI越小倾向于恶性,但对于早期胆囊癌肿块过小者(<3mm)有时并不敏感,此外还与操作者技术水平有重要关系。 B超引导下胆囊穿刺细胞学检查:此方法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早期胆囊癌在胆汁中找到癌细胞的阳性率为64%,而在病变胆囊壁的阳性率为91%。因此,强调要在B超引导下选择性地穿刺病变壁组织。还有学者在胆囊穿刺时抽取胆汁行癌胚抗原(CEA)浓度测定,并与单纯胆囊结石相比,其浓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早期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样病变B超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作一概述。 一、胆囊息肉癌变因素声像图的表现 1.病灶的大小:息肉样病变是否演变成癌与病灶大小有关。直径<10mm几乎不发生癌变,≥10mm的息肉23%合并胆囊癌。 2.腺瘤:来源于上皮成分的增殖,是由于胆囊粘膜的腺瘤性增生而形成的肿块。其形态有乳头状,呈树枝样增生;也有非乳头状,为密集增生的腺体,腺体多扩张成大小不等的囊,间质中等量,恶变的潜在基础较大,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Ajki等用PCR和限制酶定向测序方法发现胆囊癌59%(30/51)上皮细胞内存在K-ras基因突变,而正常的粘膜均无ras基因突变,这一结果支持“胆囊上皮增生→腺瘤→癌变”发展的假说。 3.伴存胆囊结石:胆囊癌患者胆囊结石的伴存率很高,国外文献报告伴存率高达43%~100%,国内报告16%~85%,平均46.8%。Lowenfes收集131例胆囊癌和2 399例尸检的资料,计算有胆囊结石人群对于无胆囊结石者发生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美国印第安人的RR为20.9(其意思是胆囊结石人群胆囊癌的患病率为无胆囊结石者的20.9倍),美国黑人的RR为3.8,瑞典白种人的RR为5.0。王立新等应用对照研究方法,探讨胆囊癌与胆结石的关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43例,其中伴胆囊结石19例。以B超确定胆囊壁正常者88人作为对照,其中发现胆囊结石6例,RR为10.8。另收集国内文献中胆囊癌1180例,其中合并胆囊结石565例,用国内B超普查胆囊壁正常者105019例作对照,其中发现胆囊结石7 023例,得RR为12.8,表明尽管不同种族RR不尽相同,但都证明胆囊结石确是胆囊癌的诱因之一。 4.综合因素:杜运生收集了国内161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分析其危险因素与年龄大、单发、病变>10mm、位于胆囊颈部、低回声、无蒂或息肉基底胆囊壁增厚有关,为了更有利于鉴别癌危息肉,综合临床资料设计了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定性判断公式,即D=0.02×年龄+0.3x1+0.9x2+0.15x3- 5.5。其中x1为病变部位:颈3、体2、底1;x2声像图上分类打分:边缘不光滑1,中回声或低回声2,宽蒂1、单发1,基底胆囊壁增厚2;x3为病变大小(mm)。根据结石情况,将对应数值代入公式,D<0为良性,D>2.5为恶性,0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

庄河市中医医院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发单发,以乳居外上象限多见; 2)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与月经周期无关; 3)好发生青少年女性; 4) 钼钯 X线摄片,彩超等检查,可帮助诊断; 5)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1)好发于青年女性,高发年龄20~25岁,其次为15~20岁和25~30岁; 2)一般为单侧,单发,直径1~5cm,亦可单侧或双侧多发; 3)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无疼痛,少数患者有微痛,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活动性好; 4)彩超:呈弱回声无射,边界清晰,此不回声不均质; 5)乳腺X光钼钯摄片:不显影或者是淡淡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个别的可见良性钙化。(二)证侯诊断 1、肝气郁结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移,伴胸闷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血瘀痰凝证肿块较大,坚实本硬,重坠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有月经不调,痛经,舌

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术前治疗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 2)血瘀痰凝证: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2、外治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7天换药一次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一般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或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2、麻醉方式:局麻; 3、手术方式:乳腺区段切除术及乳腺腺瘤切除术,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 (三)术后治疗 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5,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至2小时内; 3)无特殊情况术后24至48小时内停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四)护理 1)常规护理负责入院介绍,入院评估,健康宣教; 2)心理护理调节情志,避免郁怒; 3)饮食护理适当控制原味炙@食物; 4)术前术后护理术前备皮,清洁皮肤,术后注意术区敷料清洁。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治愈:肿块完全消失 2、好转:肿块缩小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妇女,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 疾病介绍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妇女,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一般为圆形、卵圆形,大的可呈分叶状。初期如黄豆大小,生长比较缓慢,可以数年无变化,因为无明显不适,因此很少引起患者的注意。肿块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长大,还有由于怕羞不愿找医生检查,直到肿块长得较大时,才不得不去医院诊治,耽误病情。 发病原因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专家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雌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2.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正常乳腺的各部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高低不一,敏感性高的组织易患病。不同妇女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雌激素刺激敏感的妇女得病几率大大增加。 3.饮食及身体因素高脂、高能量饮食、肥胖、肝功能障碍等使体内雌激素增多,进而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本病。 4.遗传倾向。 临床表现 疾病症状 乳腺纤维腺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乳房肿块,而且多数情况下,乳房肿块是本病的唯一症状。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多为患者无意间摸到或查体检查出来,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亦不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少部分病例乳腺纤维腺瘤同时伴有乳腺增生,此时则可有经前乳房胀痛不适等症状。 疾病体征 乳腺纤维腺瘤在乳腺的各个象限均可发生,尤其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腺瘤常为单发,亦有多发者。腺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以1~3cm者较为多见,偶可见巨大者。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腺瘤多无痛感,亦无触痛。其大小性状一般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通常生长缓慢,可以数年无变化,但在妊娠哺乳期可迅速增大,个别的可发生肉瘤样变。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的关系不大,其恶变的几率不大。 临床上见到的乳腺纤维瘤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腺纤维瘤,另一种是乳腺增生伴发的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腺瘤的认识

乳腺纤维腺瘤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9-11-07T11:41:36.48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7期作者:郭星 [导读] 乳腺纤维腺瘤多发于青年女性,其主要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这两种组成成分混合而成的良性肿瘤。当女性性激素水平失衡的时候就极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疾病。 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400 乳腺纤维腺瘤多发于青年女性,其主要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这两种组成成分混合而成的良性肿瘤。当女性性激素水平失衡的时候就极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疾病。当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时候,其多发病在乳房外上象限,多呈现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形态,生长的较为缓慢,但是若是处在妊娠或者是哺乳期的时候则极有可能会快去生长。有极少数的患者在青春期的时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疾病的时候会快速的生长,临床上乳腺纤维腺瘤通常为1至3厘米,而快去生长的乳腺纤维腺瘤则极有可能长至8至10厘米,这就会被称之为巨大纤维腺瘤,但是这仍属于良性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与性激素的分泌旺盛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群体多为青年女性或者是月经来潮前,而绝经后的妇女也较为少见患有此病。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卵巢功能旺盛的时候,导致雌激素的水平过高,而这样就会但是调节失衡,而在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则就会使得乳腺腺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从而使得乳腺的结构紊乱,而形成肿瘤。 当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时候,其临床表现大多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而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乳头溢液或者是乳房疼痛的症状。当患者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时候,其肿块往往都是在洗澡或者是体检时候发现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肿块没有疼痛感则极易被人们忽视。这种病症单发肿块居多,但也会出现多发肿块的情况,两边乳房同时或先后出现肿块的症状则极有可能会出现。其中快的形状多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直径大约在1至3厘米左右,也有可能会就先肿瘤偏大的患者。其边缘较为光滑富有弹性,并且不会出现压痛感,与皮肤也不会出现粘连的情况。 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一般医生通过检查就可以对比病症进行确诊,但是为了更加准确的结果,患者可以采用彩超检查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可以了解乳房没的肿瘤是否出现局部留血的情况,以及肿瘤的边界是否清晰和包膜是否完整。若是30岁以下的患者患有乳腺纤维腺瘤这种疾病的时候,若是怀疑自己的肿瘤恶化也可以采用钼靶检查,反之也不需要进行钼靶检查,因为钼靶检查属于放射性的检查,这样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年轻的女性患有这种病症的时候良性病较多,所以进行钼靶检查的价值并不大。 就目前而言,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而有一些乳腺专家则认为,这种病症与雌激素的水平失衡有直接的关系。而在饮食方面以及身体等因素的影响下(高能量饮食、高脂肪饮食、肥胖以及肝功能障碍等),都会使得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风险加大。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反季节食物出现的也越来越多,并且日常使用的内类食品的雌激素较多,而现在的生活压力较大,或者是不少的女孩存在过早发育的情况,这将都极有可能还是得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这样就极有可能会患有乳腺纤维腺瘤。除此之外,长时间的工作、或者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以及不合理的生活作息都极有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从而就极易引起乳腺纤维腺瘤这种疾病。而在某种程度上,早熟的女性以及压力大的白领女性或者是心情长时间郁闷的女性欧式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主要发病人群。 若是患者已经确认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时候,其依靠药物使肿块变小的可能性还是较少的,不能对本病进行根本的治愈。从目前医学治疗上看,当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时候,只有进行手术切除的时候才能将乳腺纤维腺瘤完全的去除。 对于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而言,若是选择做手术的方法切除肿瘤,那么什么时候进行手术也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而下文就对乳腺纤维腺瘤的最佳手术时间进行分析。 就目前临床观察可以看出,患者都是在无意间发现自己的乳房出现肿块的,而在这时患者自身还有其他的事情,所以若是不痛的话则较易被忽视。而也有患者会认为既然乳腺纤维腺瘤这种疾病的肿瘤多为良性,所以何时进行手术并不是最关键的。但是其实手术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若是患者在发现自己患有该病的时候最好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就目前而言,对病症进行诊断只是进行临床诊断,而并未对其进行病理诊断,这样就会导致不能完全对病症进行确认,而就临床医学可以看出,有一些与乳腺纤维腺瘤较为相似的病理,但是当其进行手术切除后却发现患有乳腺癌,所以当患者患病时应及时进行切除手术。第二,当患者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时候,虽然可以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却不能对乳腺纤维腺瘤进行根治,而虽然大多数的乳腺纤维腺瘤为良性的肿瘤,但是其并不是没有恶化的风险,而若由于拖延时间过长,导致肿瘤增长,则会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影响,手术的切除范围会加大所以导致创伤增多。所以若是有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若是当患者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时候,由于个人的原因无法或者是不愿立即进行手术的话,则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观察,最好可以三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女性朋友往往不愿进行乳腺纤维腺瘤就是因为害怕在进行手术之后在乳房上留下伤疤,但是从目前的医学治疗而言,现今很多的医院在乳腺纤维腺瘤的手术上都推进了微创手术,主要就是通过一个3毫米的切口而切除肿瘤并且粉刺将肿瘤取出。而这样的手术方法则会死的手术所留下的疤痕几乎没有,所以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患者可以放心的进行手术,不会对美丽造成任何的影响。 当患者进行过手术之后,纤维腺瘤进行完全的切除,则会是病症得到了治愈。但是就目前观察而言,仍时有15%的纤维瘤具有多发倾向的,极有可能在切除不久后其他的部位又出现了肿瘤。所以对于患者而言,就算是进行了手术治疗,在术后也应定期进行复查,当发现肿瘤复发的时候及时进行处理。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后,为了防止病情复发,也可以配合一些的药物进行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对于女性朋友而言并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但是若是患有此病的时候也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另外,对于女性朋友而言,心情也是影响该病症的主要因素,所以平时应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同时多进行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