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语文

什么是大语文
什么是大语文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语文是情智双修的学科。我国语文教学界的泰斗刘国正老先生认为: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片面强调工具性和片面强调人文性都不可取,它们可以很好地融合。”

小学阶段大语文教育包含哪些内容

编辑

小学一、二年

综述: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真正黄金季节,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不要把孩子的课外时间浪费在试图让孩子理解文意、欣赏经典上去。

小学一、二年级大语文提高重点:

小学一年级记(背):★★★★听与说:★★★读:★☆写:☆

小学二年级记(背):★★★★听与说:★★读:★★写:★☆

1、识字与写字

如果您想让孩子比同龄人多识字,那么就让孩子在幼儿园时代去完成这个工作,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孩子已经进了小学,我们只说孩子在这方面没有特别优势,但不会影响此后的语文或其它学科的学习。

2、阅读

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方面有两项基本功是必须得到解决的:

一是教会孩子进行正确的朗读,用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语感。很多家长和教师发现孩子写作文时存在语句不通、病句、语序颠倒等问题,误以为是孩子语言逻辑、组词造句方面的原因,而实质问题并不

在写作本身,而在阅读上,问题孩子语感没有培养起来,语感弱的原因,通过合理的朗读训练可得到解决。

二是学会默读,默读将有助提升孩子的快速阅读能力和身心感知能力。3-7岁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和表现欲最强也是最直接的年龄,是孩子本能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年龄,是被爸妈戏称“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年龄,是常被老人斥为“吃的不多管的事挺多”的年龄。因此,这个年龄段自然就是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通过阅读培养定性和注意力的最好时机,错过这个时期就很难弥补。如果没有得到保护和开发,孩子的注意力、求知欲和表现欲此后逐渐衰减,而且小学作业繁重,孩子根本没有培养阅读兴趣的心境。7岁前是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期,而9岁前阅读的量和质正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建设的唯一路径,是为数学奠定逻辑思维基础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三观”建设的基础阶段。

3、记忆(背诵)

背诵诗文累积不低于100篇(段),熟练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篇目不低于200篇,现代小说、文章阅读不低于10万字。

这个时候会背诵熟的很多篇目,往往一生都会记得,高中学生,平均能成功背诵的诗文不到四十篇,无论从中高考的答题优势还是孩子一生发展来看,这两年,我们都将为孩子留下了一大笔财富。

4、听与说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传统意义的看图说话教育,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听、说能力,我们建议孩子在课外培训提高时,更多地选择富有互动性、故事接龙性质的课堂,而不是大量的“看图说话”式课堂。

社会上很多培训机构的“看图说话”课堂中的图片存在说教过多,远离学生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更大的参与热情。只有在老师不停的引导下学生才恍然大悟,勉强“理解”。学生没有强烈的表达、倾听和参与愿望的课堂,很难达到“听与说”能力培养的应有效果。

5、写

作为语言运用能力基础的学习,小学课堂上已安排了足够量的组词、造句、词语运用练习。因此,单纯的组词、造句、词语运用训练,在学校已是得到基本保证了的,课外再安排孩子学这些内容,往往会错过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最佳机会。

这个阶段,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应让孩子接受专业的说话写话能力的衔接训练,使得说和写的能力协调发展,而不是把大量时间花在雷同的组词、造句上面,错过这个时机,更多孩子将来要付出两倍三件的精力,也不见得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的同学,经过说话写话训练,应能根据要求在四十分钟内写出三百字左右的文章,很多家长会觉得很难,那时因为我们让孩子学错了方向,低估了孩子的潜力,没能做好说话写话能力的衔接训练。

小学三至四年级

综述: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整个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奠定期,这一时期孩子对自身写作、阅读能力的看法,往往会决定一个孩子对自身阅读写作能力的持肯定或否定态度,这一态度将直接决定,孩子将会更加亲近或远离这一学科,我们发现,凡是初中语文成绩好、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他们小学三、四年级时便觉得自己作文不错,从而愿意一直亲近这一学科,影响今后整个语文科目的学习。

因此,这一段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不怕写作文,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甚至是喜欢写作文,这将对他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其次,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一定原则下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同时在四年级时适当培养孩子的概括和理解能力;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注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

小学三、四年级大语文提高重点:

小学三年级写:★★★☆读:★★情感与人格:★☆记(背):★★听与说:★☆

小学四年级写:★★★★读:★★☆情感与人格:★★记(背):★★听与说:★

1、阅读

在语文阅读方面,很多家长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考阅读时丢分较多,便盲目要求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认为只要阅读量上去了,考试时自然没有问题,结果下次仍然丢分,家长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考试时阅读丢分很少,便认为孩子在语文阅读方面表现不错,而忽略了课外阅读。

小学中年级以后,我们说语文阅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外阅读量,二是阅读应试能力,要分别对待。课外阅读方面,孩子应保证每年不低于80万字的课外阅读,不建议孩子去报以“美文赏析”、“名著概述”为主的阅读课程,如果孩子在此前已掌握了默读和适当的快速阅读的方法,能更好地保证他阅读的效率(同时,不建议孩子在三、四年级时过多地学习和运用专业的速读速记方法,那样对他们阅读识记、理解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并无益处),阅读积量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应试考试,不需要急着去拔高,就像孩子正长身体时,不要让他多吃快餐,否则看上去身材很壮,其实很弱很虚。

阅读应试能力的提高,是无法通过大量的阅读量便可以解决的,需要参加专门的培训,这一阶段的阅读培训重点宜放在概括和初步理解能力方面,这时的阅读训练题中不应有大量的组词、造句、拼音训练,是对孩子的学习时间的一种重复性、无太大实效性的浪费,建议家长选择以概括、理解能力题型为主的教材或培训内容。

从很多培训机构的本意来说,孩子参加阅读学习越早越好,报的班越多越好,学校也会有更好的收益,因此在社会上存在语文阅读班越来越低龄化的特点。

然而作为一名专业从语文阅读写作教育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建议家长在孩子四年级之前,不用报专门的语文阅读班。报了虽然也有一的进步,但我们认为,成功的教育,是要抓住学生不同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并让其取得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成果。过早的参加阅读培训,意义不大,四年级开始,刚刚好。

2、作文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在认知习惯上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直观的、生活的、形象的、立体的事物极其敏感,那些抽象、空洞、间接的事物无法引起他们真正的感官兴趣与心理共鸣。而三、四年级整个语文的学习,重点在于提高写作表达能力,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是要必须符合这一特定认知规律的。

人类认识世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感知,另一种是对已有经验的理解和共鸣,传统写作教学侧重于老师对优秀作品的赏析性分析,对写作技巧与方法的进行理解性解说,无法产生直接的印象,往往只能跟着老师附会式的进行理解。

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是需要进行直接的整体感知的,而不是去拆解研究的。四五岁的孩子不懂语法和句子排序,却仍可以将自己要说的话表达得很生动很具体;一个小孩在中国学三年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上不如在美国呆三个月。

因此,家长在选择老师时,要注意选择那些可以通过直观的、生活化的、形象的语言和事例来将写作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师,这将有助于从一开始便培养学生的对写作的兴趣。不建议家长选择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大量的字词讲解、片断训练、文章赏析理解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课堂。这些训练孩子是需要的,但选错了时间和方式。

如果在孩子四年级结束时,不怕写作文,能够根据题目轻松写出500字左右的优秀文章,这将对孩子今后、甚至是中学语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也是这个阶段孩子在语文上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3、情感与人格

三、四年级,是一个学生情感与人格的重要形成期,因此我们将这方面的发展建议也安排了进来,并将这方面教育内容安排进了教学

环节,在作文课堂上,每节课设置与教学内容可有机结合的情感与人格教育内容,通过互动游戏、答题竞赛、团队互助等环节加以落实。这些情感与人格培养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尊重他人、分享精神、理解他人、宽容理解等等。

这个阶段,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孩子在情感上的引导和人格上的完善,等一种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不利的性格习惯成为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后,再要纠正时,都将走更多的弯路,付出更多的精力,因此,作为情智双修载体的语文学科,必须将这一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也建议家长在让孩子参加写作培训时,选择能在这些方给孩子提供更多帮助的机构和老师。

4、记(背)

三、四年级,仍是孩子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趁这个时机,仍坚持让孩子每周至少熟记一首(篇)古诗文或名家名篇,一年50篇左右便可,可适当增加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识记。

5、听与说

在听写说方面,这个阶段需要让孩子在读完一篇文章或听完一个故事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和概括主要故事内容,能够条理清晰地进行讲述,并能较好的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同时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发表自身的看法。

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自己或他人身边发生的故事,最好能引起他人倾听的兴趣或感染他人,可以结合这些事,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上面的两点,一方面,在写作课上,通过课堂发言与交流来加强,另一方面,家长也可在生活中创造相应的机会,便于学生更快的提高。五至六年级

综述:这个年纪,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不该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很多家长与孩子的无法进行更多的交流沟通,并不是真的存在多大代沟,如果真要说有,那就是家长还把他们当成孩子,而他们并不这样认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作为家长,要转变角色,学会和孩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和话题,你将发现他们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响应。而这时候的写作课上,老师也需要转变角色,不是如同三、四年级一样带着孩子做互动游戏,而是在讲课的时候需要与孩子共同分享话题。这是由孩子的身心认知能力所决定的,我们需要遵守这一客观规律。

小升初阶段是孩子最为繁忙的时候,也是孩子整个小学阶段最佳的读书时期,建议利用各种时间增加孩子的阅读量,以古今中外名著为主,阅读能力方面,这个阶段应重在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

除了孩子能学好写作外,我们无法忘记小升初面试时的考题,那基本上其实是在考孩子的现场口头作文能力,因此作文课堂训练除了写以为,听和说的训练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

小升初阶段大语文提高重点:

小学五年级写:★★★读:★★☆听与说:★★能力与情商:★☆记(背):★☆

小学六年级写:★★★读:★★★听与说:★☆能力与情商:★★记(背):★☆

1、阅读

小升初阶段是孩子最为繁忙的时候,也是孩子整个小学阶段最佳的读书时期,建议利用各种时间增加孩子的阅读量,以古今中外名著为主。自然,不要硬逼着孩子去读那些你认为重要和应该读的书,假如因此影响了孩子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我们认为任何教育和知识的传授,都要以不能损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为前提,读书也是,不要因为我们规定的必读书目,让孩子变成一个不爱读书的人。

这个阶段的阅读量,建议每年不低于80万字,自然,很多家长在实际操作时,会超过这个量的。

阅读能力方面,这个阶段应重在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为主,同时要兼顾对抒情性散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练习。不建

议家长去书店给孩子去买同年级段的阅读训练书籍,说实话书店里的这类书90%以上较为简单且训练效率偏低。不要认为上面有些题孩子不做不对,就是偏难,或是质量高的,有些小学阅读题大学教授也不见得每道都能做正确。最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小学的阅读训练题是参考本年级的小学大纲要求出的题,小学阅读能力训练是初中阅读的预备,而出题者往往缺少对中学阅读能力要求的有效掌握,也谈不上站在整体、全面发展的角度上去训练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因此,建议家长在选择语文阅读训练的图书和教材时,多选择以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训练为主的图书,不要选有过多的组词造句、拼音考核、选词填空为主的教材图书,同时尽量选高出实际年级的阅读教材,对于五六年级的阅读能力只要不是太弱的学生,建议选择初中一年级阅读训练图书,根据我的长期教学研究经验,进步反而会更快些。

最后,建议孩子每周至少完成一篇阅读训练题,题型以说明文阅读、抒情和叙事型散文为主,重点在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训练方面。

2、作文

五六年级的作文学习,重在在于解决主题鲜明(最好略带深刻)、立意新颖、重点突出、语言生动等问题,在具体写作至于材料选择、结构合理、描写具体等问题,主要在三、四年级时解决。

上面的几个问题,将不止会体现的作文上,在小升初面试过程中同样适用。在考官问到任何一个问题时,能够迅速理解对方的意图(相当于作文中的审题),明确自己回答时的中心(明确主题),选好回答问题的角度(文章的立意),有主有次有条理地表述出来(重点突出),已是很大的成功,这些训练需要与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相结合,为孩子在小升初过程中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

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建议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征文比赛活动,通常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当作文被老师表扬、网站刊出、刊物发表或竞赛或奖时,最重要的不是孩子一时的快乐与兴奋,而是他(她)会觉得自己作文写得不错,将来上了初中,他(她)也会对自己的语文抱有信心,愿意更多地去写去接触,形成良性循环。

孩子在选择作文班时,尽量选择能与孩子共同分享适当话题的老师,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选择以讲解主题、立题、重点、语言、选材为主要课堂教学内容的教材。在这个有一点要提醒家长,很多家长认为既然孩子要小升初了,阅读和作文都重要,选各个机构开办的“阅读写作”班最合适,报一个班,还可以学两样。

应家长这样的心理需求,各个培训机构都在开“阅读写作”班,并且单方面推论阅读写作都学的好处。

但实质上是,16次的阅读写作混合班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具体原因我在各地教师培训讲座时讲到过,这里不再展开,简单来说,学生春季和秋季周末学作文,效果很好,每周还有在学校的消化和巩固

时间,但并不适合在春、秋季学阅读,中间隔的时间太长了,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春、秋季的阅读写作班学阅读,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很多家长难以接受的现实。

那么,什么时候适合学阅读?是暑期和寒假。阅读更适合集中强化训练,而作文恰巧相反。

3、听与说

小升初阶段的听与说训练重在“说”,也就是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这一环节的实现除了家人间的沟通外,还有作文课上的发言,如果一个班30人,老师再好,孩子一节课说不上一句话,也无法真正的在这方面得到提高。因此,小升初阶段孩子需要这样的当众表达机会,那么给孩子报班时,尽量选一些班型小或人数不多老师又比较不错的班。

4、能力与情商:

上初中以后,自我学习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开始变得非常重要,将直接决定孩子是否能在新的学校保持成绩优秀。那么这些能力、习惯以及情商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显得异常重要了起来。而这,也是孩子在参加的各类教育中最为缺少的,也有类似主题的夏令营,办得比较不错,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时间短强度高,当时轰轰烈烈,过后无影无踪。这些行为习惯和情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几天之内完成。

5、记(背)

在孩子13岁以前,记忆力一直非常占优势,这个阶段,只要时间允许,仍可教孩子适当多背多记一些古诗文和现代经典文章。但提醒一点,作文书不要多看,看一本还行,多了并无益处,不建议孩子背诵现代文优美句子(除非是名家名篇),如果真要孩子积累点什么,那就再积累些成语吧。

人教版初中语文书上所有古诗全集 分册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北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册 【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北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语文大课堂

语文大课堂——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探究篇1 【训练目标】 1.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3.学会搜集和运用生活中的鲜活的语言。 4.认识到“生活的外延和语文的外延是相等的”。 【文题要求】 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追寻语文踪迹。 2.在社会的大舞台中,语文无处不在,表达出个人对此的独特感受。 3.学会搜集材料、筛选材料和运用材料。 【思路提示】 文题1:我在学到了语文 提示一: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报刊上”、“游戏中”、“电脑里”、“外语课上”……还可以是其他,补充内容自己确定。 提示二: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你一定在除语文课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有过不少学习语文的经历。写这样的文章,可以放开手脚,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去写。但选择什么内容,则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般说来,提示中的都是我们熟悉的,如“报刊上”、“游戏中”、“电脑里”更容易被锁定。而更高明一些,生活面宽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则会从一般人不易注意到的,如“市场里”、“店门的招牌上”、“网吧里”、“山林中”等角度入手,这样在内容的选择上便先胜一筹。 提示三:这道作文题关键字眼是“学到了”,要写清楚在非语文课中学到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语文能力。要本着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谨防写成如何运用语文知识,也不能写成通过某节课、某件事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更不能将“学到语文”与学到某些做人的道理混为一谈。 文题2:“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提示一: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可以采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把握写作要点。“生活处处有语文”中的“处处”实际上是说明了取材的范围,“处处”就是到处的意思,它包括更广阔的范围,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提升练18 专题十八 读懂古代诗歌的”三大路径“

专题十八读懂古代诗歌的”三大路径“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蓦山溪 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②;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 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读懂诗歌] 1.利用选项通诗意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提示信息] A项是对词的上片内容的总结,有助于我们理解上片的词意。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提示信息] B项是对词中关键句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词的整体感情基调。 C.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提示信息] C项是对词的下片内容的总结,有助于我们理解下片的词意。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提示信息] D项是对词中关键句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词的整体感情基调。 2.结合注释提信息 从注释来看,作者一生经历多朝,应该是尝遍了人生旅途的酸甜苦辣,词中化用的刘禹锡的《初至长安》和白居易的《长安道》可以印证之。 3.诗歌正文准翻译 关中地势险固,二万人足以抵挡诸侯百万之兵。我少壮时代喜好功名,横刀立马,锦帽貂裘。然而,世事变迁,朝代更迭,昔日功成名就之士此刻却像浮萍断梗一样漂泊在江湖上,整日听着他乡的语调,看着异族的歌舞,实在感到厌倦,往事实在是不堪回首,有谁知道呢? 到了暮年,我满头白发,欣喜地回到了故乡。虽然老马识途,但也为眼前的黯淡萧条景象频频悲鸣。长安已经几度易主,只有那终南山色依然青青如昔;那些长安道上来往的客人,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最完整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 一、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大还是小》教案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立人、点横头、竖心旁3个偏旁;会写“自、己”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书写指导过程中,通过师范写、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引导学生观察好字形,写好生字。在写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朗读指导中,突出以读促学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启发质疑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大。 2.你们知道与它相反意思的字是什么吗?小。 3.质疑:你认为现在的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 4.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还是小》这一课。 5.课题质疑。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激趣引入,让学生围绕课题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师范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轻轻打开语文书,左手扶书,右手指字。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和下面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拼一拼,问一问。 (2)同桌做你指我读的游戏。 3.认读生字词语。 (1)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小、快点儿。 自己先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2)生字。 课件出示: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同桌互读,个人读。

生活——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生活——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发表时间:2012-07-09T16:04:38.9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9月总第111期供稿作者:赵莹莹[导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 赵莹莹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255000 有句话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充满生活的气息。“生活化教学”就这样诞生了。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生活化教学能凭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因此,我们可以用生活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一、生活中识字学词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新的课改十分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与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交朋友。如:上学时看到校牌,就认识了“南定小学”;看课程表时、准备学习用品时,认识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写字做题时,认识了“田字格”、“小演草”、“笔记本”;发作业本时,认识了小朋友的名字;外出逛街时,认识了“淄博商厦”、“新一佳”、“大福源”;看动画片时,认识了“西游记”、“哪吒”、“宠物小精灵”;吃零食时,认识了“亲亲果冻”、“旺旺雪饼”、“娃哈哈果奶”……这些可爱的生字、词语朋友就生活在他们的身边,随时随地跟随着他们,只要稍一留心,就能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对于坚持在生活中识字的小朋友,教师要大加表扬,树立典范,这样,孩子们就能以其为楷模,逐步养成玩中学的习惯。 二、生活中阅读感悟 1.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情境是真实的、现实的、熟悉的。这种设计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使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应或相似的联系,增加阅读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和感染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灰雀》一课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列宁追问:“灰雀会飞回来?”时,孩子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请联系平时的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下定决心改正错误的心理。 2.联系生活进行充分感悟。感悟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学生理解课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通过课文语言文字,可以是比较分析,也可以是展开想象,但最基本、最有效的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我们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与文中生活的相似性体验,这样能使学生更充分地感悟课文的情节和主题。如二年级教学《雷雨》时,先创设情境,课件播放雷声、雨声,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作者描写的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雷雨,对雷雨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再来看作者是怎样写的。把学生已有的感知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能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把自己的理解、当时的雷雨天气表现出来。再如《窗前的气球》一文中,科利亚因为得了传染病,独自躺在三楼的病床上,只能呆呆地望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非常孤单。科利亚的心情学生很难体会到。我们教室在二楼,学生坐在教室里,和科利亚一样,只能看到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假想自己就是科利亚,看看窗外,体会此时的心情,学生自然而然得就体会出科利亚的孤单、寂寞。 3.模拟生活进行语言训练。把阅读教学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既可以再现课文的生活情境,也可以创设课文外的生活情境。模拟的生活情境是语言实践的一种重要凭借。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中教师可以扮演妈妈,让学生劝说,说服家长让孩子做家务,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中多样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巩固语言、提升语言。 三、生活中积累拓展 在一次练习中,有一题是让学生写出两个成语,有些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在反馈交流时,有些同学就说,“我们这一层楼的走廊上挂了许多成语故事,如:纸上谈兵、叶公好龙、杀鸡取卵等。”其他同学顿时恍然大悟,校园文化也可以让我们积累很多知识。其实,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发现的眼光、能不能长期地坚持积累。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以作业为桥梁,实现教学生活化的再扩展。如:学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写绘画日记等;学了《灰雀》,让学生查找关于列宁的故事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学了《小摄影师》,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 四、生活中作文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一次习作是介绍秋天,那么大自然就是学生语言与思维的“源头”,在单元学习伊始,我就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找一找秋天的影子,比一比谁找到的多。校园里、放学路上、公园里……孩子们在寻找着、观察着,并不断向我介绍自己的发现,他们的心灵之门就这样打开了,习作欲望也激活了。让我们为学生展开一副广阔的生活画卷,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从身边发现语文、学习语文。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提升练20专题二十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

专题二十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 一、(2019·昆明市高三诊断)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分) 送李帅之云中① 李梦阳 黄风北来云气恶,云州健儿夜吹角。 将军按剑坐待曙,纥干山摇月半落。 槽头马鸣士饭饱,昔无完衣今绣袄。 沙场缓辔行射雕,秋草满地单于逃。 [注] ①云中:古郡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与朔州怀仁一带,纥干山位于云中城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句“黄风”二字,语带双关,既写天气恶劣,又暗示敌人即将进犯。 B.诗的首联交代了送别李帅的背景,“夜吹角”三字营造了紧张的战争氛围。 C.诗的颔联通过描绘山摇月落的景象,烘托了李帅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形象。 D.全诗前两联描写战斗准备,后两联描写战后情景,全诗笔势紧张,扣人心弦。 [解析]“全诗笔势紧张”说法有误,后两联描写胜利后的情景,笔势舒缓。 [答案] D 2.与《雁门太守行》相比,本诗描写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需要明确《雁门太守行》一诗描写的是现实的战争,而本诗中描写的战争场面却是诗人虚构的。结合题目“送李帅之云中”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具体诗句来看,虽写送别,却借助想象,写李帅已到云中的情景,以此寄寓诗人的祝福之意与期待之情。 [答案]《雁门太守行》描写的是现实的战争,而本诗描写的战争并非诗人亲见亲闻,而是出于想象。由首联可知战场在云中(或“云州”),而由标题可知李帅尚未至云中;诗人送别李帅,设想李帅来到云中后指挥若定和战后胜利的情景,借此表达对李帅的祝福和期待。(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是一位前往云中的姓李的将军。诗写送别,诗中却没有送别的场面,也不提别意别情,而是借助想象,写虚拟中的李帅已到云中的情景,以此寄寓诗人的祝福之意与期待之情。首联两句火药味浓重,战斗已不可避免。颔联上句以平直的叙述手法表现了李帅枕戈待旦的形象,这是静态描绘,紧接着的“纥干山摇月半落”以动态描绘从侧面烘托这场战斗。诗人巧用侧面描写,写鏖战虽不提及一丝刀光剑影,却显出

初中语文教案大全

初中语文教案大全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 2 3 4 【篇二: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风筝》 涞水四中孙建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 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 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 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 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 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 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 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

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 理解必然有一定难 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 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 做到兼顾全体,合 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 强调和协调知 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 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 知错必改的情 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 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 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 节课的时间,第一 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

初中语文常识积累

初中语文常识积累 1、[初唐四杰]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均能诗善文,对改变齐梁以来的浮靡诗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2、[山水田园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诗作以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3、[边塞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因有边塞生活经历,故诗作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李杜]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李白号称“诗仙”,其诗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号称“诗圣”,其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5、[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的并称(因明代茅坤编辑《唐宋八大家文钞》收录其作品而得名)。 6、[豪放派]宋词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豪放派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豪迈奔放(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 7、[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作题材较狭窄,多为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情思曲折,含蓄蕴藉,语言婉转绮丽。 8、[元曲四大家]元代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著名剧作家的并称。 9、《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著。全书491篇。 10、《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它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传说资料编写而成的。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共24卷,240则。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情节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备“三顾茅庐”,“赤壁大战”,“空城计”等,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11、《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整理、再创作而成。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其中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 12、《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作者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 《西游记》共一百回。主要情节有孙悟空的出世,远游求道,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等内容,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化险为夷,到西天取回了真经,成了修信的“正果”。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故事为线索,主人公是神猴孙悟空,另有唐僧、八戒、沙僧等。 13、《红楼梦》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章回小说。全书共120回,前80回是清代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 这部小说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显示了它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同时,对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典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全书以宝、黛爱情和贾府由盛而衰为线索。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候觉得自己很穿衣服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 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 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 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 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 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 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 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 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 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 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语文备考:新高考改革后大语文背景下如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备考:新高考改革后大语文背景下如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据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介绍,在新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类的题型占有一定比重的分值,也是语文考试中比较容易拉开差距的题型。以高考语文为例,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为36分,并且阅读文本所涉及的选题内容也较为广泛,其中论述类的文本阅读为9分,文学类的文本阅读为15分,实用文本类的阅读为12分。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说,从分值的比例来说,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培养语文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在大语文到来的背景下,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要,同时也要重视对语文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就是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一种体现,包括分析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文学素养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对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说。 坚持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语文的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差距,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更加强调过程的连续性,因此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此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表示:“语文的学习不能急功近利,要注重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思考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动手做批注的习惯,看到文章中

写得比较精彩的内容和不太明白的内容要及时标注出来。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知识点,要善于利用工具书,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提高语文阅读的速度 “从新高考的命题方向上可以看出,高考语文改革后,对文本阅读的速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说。 前不久,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提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15%的人做不完”,并解释说,新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在阅读速度方面,以前语文卷面大概7千字,现在是9千字,新高考可能增加到1万字,在阅读的题量方面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里所说的题量的增加,不是题目数量方面的增加,而是增加语文阅读的题量,今年的高考中就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这就要求在平时语文的学习中,注重对阅读速度的培养,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说“阅读速度与阅读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因此想要提升阅读的速度,就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同时在阅读的训练中要加强时间的概念,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少字的阅读任务。” 扩展语文阅读的广度 近年来,高考语文在阅读理解的文本类型方面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以前的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方面是二选一的模式,在文学类和应用类的文本中选择一个进行作答。相对于实用类的文本,文学类的文本阅读较难,因此选择应用文本类的考生较多。经过语文高考改革的调整,文学类阅读和应用类阅读都变成了必考内容,没有了选择的机会。跟谁学高中部负责人表示,新高考的语文在文章的选题类型方面也更加广泛,涉及哲学、历史、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 如果平时的阅读面比较窄,考试中遇到一些不太常见的文章内容,会影响对文意的理解,影响做题的效率。因此,在阅读练习中要尽量涉及多种阅读内

初中语文名言警句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文摘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初中语文名言警句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25.多行不义,必自毙。 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 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 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