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立体图形》课堂实录

《理解立体图形》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其特征,在体验中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水平和操作实践水平。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其特征,在体验中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水平和操作实践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素描画各一幅教学过程:

一、实物操作,教学新授

1、理解球

师用球拍拍球:老师带来了乒乓球拍和球,大家看到了球在球拍上跳动。想玩吗?师举起拍拍球,哪些小朋友带来了像老师这样的物体,玩一次就坐正。

举起来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圆溜溜的)

像这样圆溜溜的物体我们就叫它球。

像这个小朋友手中的物体样子也是圆溜溜的,我们也叫它——球。

板书:球。生齐读。

你还知道哪些也是球?

师示范滚球:我借它一点力,它就怎么样了?(滚动)

板书:球能滚动。生练说。

2、理解圆柱

出示茶叶罐:有跟这个形状一样的举起来。

摸摸它上面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再摸摸它下面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你发现了什么?

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一样大。练说。

看看这个不平的面,我们叫它曲面。学生说曲面。

好好摸摸。

大家看到的像茶叶罐一样的物体,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一样大,我们就叫它圆柱。出示圆柱的素描画,板书:圆柱。生齐读。

亲热地再叫一声。

圆柱站着,我借它点力,它会滚吗?

这样站着呢?

想一想,怎么放,再借它点力,它才会滚动呢?

指名,一生边说边示范。

也就是说圆柱躺着能滚动。

师示范,生模仿。

圆柱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它还能躺着滚动。

指名说,小组说。

圆柱会滚动,球也会滚动,它们滚的时候哪里不一样?

圆柱只能躺着滚,球能自由自在地滚。

学生练说。

3、理解长方体

在生活中我们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盒子。

师随手举起一个牙膏盒:类似这样的盒子你有吗?

你能给它取个名吗?

……

老师来协助你,像这样的盒子叫长方体。

请举起你手中的长方体,亲热地和它打个招呼。

来学老师的样子摸摸,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再学老师的样子摸摸,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想想长方体有几个面?

这六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六个面有大小)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我们再摸摸上面、下面,你发现了什么?(上面、下面一样大)我们再摸摸前面、后面,你发现了什么?(前面、后面一样大)左面、右面呢?

那刚刚有小朋友说长方体六个面有大小,是不是每个面都有大小?

上面、下面一样大,前面、后面一样大,左面、右面一样大。

出示长方体的素描图: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有六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前、后两个面一样大,左、右两个面一样大。

学生练说。

4、理解正方体

出示魔方:谁知道它的名字?正方体

正方体有几个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都有六个面,,他们完全一样吗?引导观察。

来学老师的样子摸摸正方体,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你发现了什么?(正方体六个面一样大)

而我们知道的长方体也是六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前、后两个面一样大,左、右两个面一样大。

二、仔细观察,辨认物体和图形

师指着长方体、正方体素描:我们理解了正方体,说说你知道的正方体是怎么样的?

我们理解了长方体,说说你知道的长方体是怎么样的?

师指着圆柱图:大家都知道圆柱能躺着滚动。

师指着球的素描图:球能自由自在地滚,圆柱和球都能滚动。

但是长方体、正方体会滚吗?

我借它们一点力,它们只能移动,不能滚动。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有一个总的名称,叫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师在黑板上画图:这是什么图形?为什么不是圆柱?

圆柱必须上下两个圆一样大。

师出示油画棒盒:请用数学的知识告诉我,这是什么?

有六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前、后两个面一样大,左、右两个面一样大,我们叫它——长方体。

师再出示其他实物,让学生辨认是什么立体图形。

2、生生:4人小组合作,把你自己带来的东西用数学的知识一一告诉你的好朋友是什么立体图形?

3、游戏:师出示一样,小朋友快速举起和老师一样的图形并亲热地和它打招呼。

将实物图与素描图一一对应,加以巩固。

四、课堂总结

自我反思:

1、“混乱”是物品多吗?

要求学生所带的物品种类比较多,注意力有所分散。一旦进入玩物品,如球能自由自在地滚动,圆柱能躺着滚等等,学生就出现混乱状态。是物品多吗?我的想法是一样一样地出示,,按要求玩,玩完后指导怎样摆放不会掉下,可能效果会好些。

2、立体图形搭成的图案既漂亮又美观,有利于学生体验空间位置,有利于理解空间观点中的立体图形,更有利于对各种立体图形的区分。

3、通过滚一滚(转一转、跳一跳),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征。

4、“6个面”中的“2个面”

对“长方体”中的其中两个面是相等的且是正方形,这种情况学生中出现了,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个契机,对6个面没有一一加以区分。其实6个面全是长方形,6个面中有2个是正方形,4个长方形,有体验的话,学生还是能理解的。关键时候一笔带过……

5、“两个半球”正中下怀

一开课,通过玩球,理解球,在将球上下跳动,多向转动,自由自在滚动等体验中,将球是圆溜溜的,能滚动等大致的形状特征描绘出来了。接着学习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在学习理解这3个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始终将“面”、“体”放在一起学习,在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中初步理解到:圆柱体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形,中间一段粗细均匀等。在体验圆柱体空间位置的过程中,“面”的出现“上下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2个面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6个面大小相等,全是正方形……这样学习既有空间观点的理解,又有平面图形的融合,使学习始终发生在相互联系之中……苦于“球”稍微单薄一些,能否再增加些什么来加深对球的理解时,学具中两个半球跳入我的眼帘,欣喜之中我立即将“球”正中剖开,展示给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将球正中切开,出现两个圆面,这样的两个半球再组装又回到原来的那个球……这个细节的插入,让学生对球的理解更丰富了些,同时也初步理解到球与另外3个立体图形与众不同,比较独特,它的面不在表面,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许思维深刻不到我们想要的,但对于培养他们全面观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是大有裨益的。可谓是“两个半球”正中我的下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课时1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课时1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学生认一认。 2.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找出和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引出本节要学习的 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之间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了解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1)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同学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先找一找与正方体形状 一样的物品,摆放在一起。说一说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先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有6个平平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动手找 一找长方体。 (3)教师分别拿出圆柱和球,让学生找一找,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2.教师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学生们再找一找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 立体图形的认识。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1 / 1

《认识立体图形》课堂实录

《理解立体图形》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其特征,在体验中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水平和操作实践水平。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其特征,在体验中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水平和操作实践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素描画各一幅教学过程: 一、实物操作,教学新授 1、理解球

师用球拍拍球:老师带来了乒乓球拍和球,大家看到了球在球拍上跳动。想玩吗?师举起拍拍球,哪些小朋友带来了像老师这样的物体,玩一次就坐正。 举起来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圆溜溜的) 像这样圆溜溜的物体我们就叫它球。 像这个小朋友手中的物体样子也是圆溜溜的,我们也叫它——球。 板书:球。生齐读。 你还知道哪些也是球? 师示范滚球:我借它一点力,它就怎么样了?(滚动) 板书:球能滚动。生练说。 2、理解圆柱 出示茶叶罐:有跟这个形状一样的举起来。 摸摸它上面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再摸摸它下面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你发现了什么? 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一样大。练说。 看看这个不平的面,我们叫它曲面。学生说曲面。

好好摸摸。 大家看到的像茶叶罐一样的物体,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一样大,我们就叫它圆柱。出示圆柱的素描画,板书:圆柱。生齐读。 亲热地再叫一声。 圆柱站着,我借它点力,它会滚吗? 这样站着呢? 想一想,怎么放,再借它点力,它才会滚动呢? 指名,一生边说边示范。 也就是说圆柱躺着能滚动。 师示范,生模仿。 圆柱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它还能躺着滚动。 指名说,小组说。 圆柱会滚动,球也会滚动,它们滚的时候哪里不一样? 圆柱只能躺着滚,球能自由自在地滚。 学生练说。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优质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第33页的有关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老师事先用布把得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4.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翩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优秀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优秀教案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

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玩”出精彩“玩”出学问——认识立体图形》

“玩”出精彩,“玩”出学问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4页的教学内容。【教材展现】 【教材分析】 《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也是学生学好以后知识的铺垫,因此学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先以生活中经常可见的物体作为让学生初步认识的图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再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把实物与图形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实际生活物体过渡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教材最后让学生说身边哪些物体与课本上这些形状相同实现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学情分析】 本课是面对刚入学没多久的一年级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上,表现为积极,主动,爱发问,坐不住,喜欢动来动去,尤其喜欢做游戏等教学活动。关于图形的认识其实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直观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零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欣赏生活中的图片开始“玩”,每一次的主动探究学习都是“玩”的升华,学生通过“玩”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把实物抽象化,让学生更好地把生活体验过渡到数学知识的概念化,实践活动中设计了“猜一猜,搭一搭”这样操作性强的活动再次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的巩固练习分层次由简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更好地把立体图形与实物联系在一起,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初步感知到具体操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由具体到抽象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文字卡片和图形卡片。 【教学流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5。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设计思想: 力求创设一种轻松、自如、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活动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仔细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感知特点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

人教版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一上课,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教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实录

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课堂实录: 一、设疑激情 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课件) 生:不知道。 师:他们都是同学们的好朋友,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师: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学具)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我们把纸盒、肥皂盒、磁带盒放在一起;把魔方、粉笔盒放在一起;把易拉罐、茶叶罐、小皮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1:我知道纸盒、肥皂盒、磁带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活动。 (教师板书:球) 师: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生3: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实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实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实录 (1)导入教学内容,初步感知物体形状。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面找来了好多的东西(出示一个箱子)。我已经把它们装在了箱子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依次出示实物,由学生来说一说物体的名称,然后摆放在讲台上。) 生:(依次回答)茶叶罐、火柴盒、篮球、没削过的铅笔1支、玻璃球、书、磁带盒、可乐罐、皮鞋箱子、魔方、象棋、21金维他的盒子、弹力球、葡萄糖酸钙的盒子。 师:这么多的物品,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它们长得怎么样?自己轻轻地说一说。然后由四人小组的组长负责交流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相同的,可以放在一起。要给出你们一组的意见来。 (每人思考后,全班分6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请第1学习小组的小朋友上来,把这些物体按照它们的形状不同分开放一放。其他小组要注意看,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要及时地提出来。 (第1小组操作:把茶叶罐、可乐罐放在了一起;把火柴盒、魔方、书、、21金维它的盒子、葡萄糖酸钙的盒子、皮鞋箱子放在了一起;把篮球、玻璃球、弹力球放在了一起。这时,那个象棋、铅笔、磁带盒没动。) 师:赶快来帮帮忙!把这三样东西放放好。 (这时,学习3组的组长上来了,她是这样操作的:把铅笔放在了茶叶罐的这一组;把磁带盒放在了火柴盒的这一组。可是那个象棋还是没有动。) 师:(指着这个象棋问)你瞧,这个象棋多孤独呀!难道它没有形状相同的好朋友吗?

(学生又来注意这个象棋。这时学习1组的一位小朋友把它拿到了篮球的这一组。) 师:你们有意见吗?都认为这个象棋和篮球它们是好朋友吗? (有的学生说:是的。有的学生没什么反应,可能是心里没什么把握。) 师:(在得到这些反馈后,我也不表态)那我们就暂时让象棋和球在一起吧! 师:(环顾教室一周)你们对上面的分法还有意见吗? (有的说:没有了。有的还是没反应。) 师:那好,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要讨论一下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和老师一起来探究一下,描述一下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样的。(板书:物体的形状) (学习1组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2)探究新知。 师:请大家再来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这样分,每一组的物体有什么特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个别组的讨论。) 师:老师最喜欢听小朋友发表意见了!谁愿意先来汇报一下。 生1:我发现这一组是长长的、方方的,跟我带来的盒子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有的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3:有的面是正方形的也有。 师:你们都说得非常好!还能不能说说其它几组呢? 生4:那一组两头是圆圆的、直直的,像圆圆的棍子。 生5:这些球圆圆的,而且刚才在分的时候放不稳,会滚过去的。 师:真是说得太好了!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象棋吧!(教师把象棋举起来)请大家观察一下它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教师有意识地摸一摸。) 生:圆圆的。 师:对。再来看看这两个面的大小一样吗? 生:一样的。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实录1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 授课内容:青岛版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环节一:欣赏搭积木造型,激发兴趣(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都喜欢摆积木,这是几个小朋友用积木拼答了一些作品,我们一起欣赏。(分别搭成了小火车、小房子、火车、照相机、火箭等)“同学们简直就是小小设师。”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环节二:初步认识长方体 师:想不想知道同学们拼积木时用到了哪些物体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些物体。 我们要认识图形,首先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看、动脑想、认真说。 我们先来找找长方体的特点吧。 请大家拿起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说你的发现。(老师边说说示范摸)学生活动。 师:谁能以最大的声音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角、有棱等特征时,要及时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起摸一摸,亲身体验体验。 然后老师板书:长方体,长长的、每个面都是平平地,角尖尖的。 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是啥样子的。 长方体画出来是这样子的:显示长方体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如,盛电视机的盒子,挂衣橱的形状,牙膏的盒子等。 环节三:初步认识正方体 接下来,让我们接着找一找正方体的特点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实录

《认识图形》修正后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在拼、摆、摸、滚等操作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辨认和区分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2. 在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四种图形的学具;机器猫及图形教具;图形卡;涂色卡、激励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魔术表演:机器猫魔术表演 师:机器猫是大家最熟悉的朋友了!它的故事让我们讲都讲不完,今天啊,老师就把这个大明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中来了,我们来欢迎这个大明星出场吧! 生:(掌声)。。。。。。 师:(哎!)为什么大明星没有出场呢?噢!原来,机器猫还要大家在它变魔术的时候要喊出它变出物体的名称!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太棒了,你们不仅有一双会发现问题的眼睛:还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好,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看课件,给物体分类、汇报

A、学生自主感知 师:用课件出示情境图,看图,注意小朋友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 师:小组长带领讨论。 生:分类汇报情况。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分得真好,他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有和他们分法一样的吗?其他组同学是怎样分的? B、学生思维的验证 师:机器猫也给这些物体分类了,它是怎样分的,你想知道吗?(课件出示) ——原来它和大家分的一样。 2、揭示概念,探究新知,深化表象。 (1)给立体图形取名。 为了能区别和记住它们,我们给每组形状相同的取个名字,(指着第一组)我们给形状是这样的取名叫做长方体。为什么这么取名呢,因为它们是长长方方的物体。师依次出示正方体、圆柱、球,分别取名,说明取名原因并板书。 (2)认识立体图形,探究关系。 A、了解它们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师:老师在每组里都分配了几个立体图形,请你把它们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样子? (1)小组合作完成,把你们的结果说一说。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演示) B、体验感知,深化认识 动手体验,玩中求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A、看一看。 大家看看手中图形的样子。 B、摸一摸。 用手摸一摸,记住摸的感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例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例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9月21日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学情分析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完成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拼、搭活动中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拼出新的图形,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所拼图形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

法。 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前置作业 1、摸一摸,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积木,各有什么特点? 2、把这些积木搭的又稳又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以前玩过搭积木吗?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搭积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朋友“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搭积木,你们猜猜他们是谁?(生猜一个师板贴一个)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球)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长方体)小朋友们真棒!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有趣的拼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课先以亲切的谈话引入课题并以“猜一猜”活动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充分体验,自主探索 拼一拼(用1号篮子的积木:用几个相同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正方体的拼组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拼图的小能手,下面我们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用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 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 要拼一个大的正方体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长方体的拼组。师:刚才,小朋友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很有创意,也很棒!那么用长方体拼摆,又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来拼组。 小组活动。全班交流:用4个长方体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也可以拼成一些不认识的图形。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课堂实录

《认识立体图形》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87~89页,《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拼搭、分类,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在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中,掌握每种图形形状的不同,认识立体图形,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并会辨认。 3.培养动手操作、观察事物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点,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找到每种图形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准备:课件、模型、每个小组一些实物。 教学过程: 1.拼搭,初步感知形状的不同。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用特殊的积木拼搭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欣赏。(课件出示)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面前的物体来拼一拼、搭一搭? 生:想。 师:不过老师有3个要求:(课件出示) 第一,先小组内商量一下拼搭什么造型,每个小组只完成一件作品。 第二,做一个有心的孩子,看一看在拼搭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现什 么问题; 第三,拼搭过程中不要喧哗,完要马上坐好,比一比哪个小组拼搭得又快又好。 听清要求了吗?请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交流,拼搭) 师:大家都已经完成了,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小组的作品? (学生介绍) 2.分类、探究,认识图形。 (1)分类。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简直就是小小设计师。老师想采访一下我们的小设计师, 在拼搭作品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手拿球)这些球到处滚,老是放不稳。 生2:(手拿易拉罐)这些物体立起来可以做柱子,放倒了就容易滚。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 教案 1、通过观看、操作,使学生初步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识别这几种弄清外形的物体和图形。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和观看事物的力量,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育学生用数学进展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外形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预备:各种外形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翻开看看,你熟悉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英勇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番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一样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察。 2)汇报:哪个聪慧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展补充) 3)提醒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依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相互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消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 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 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 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 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 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 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 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 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 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

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 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 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 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 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 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 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 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 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虽入学刚刚一个多月,但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讲并不陌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并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形成清晰的表象。可以说,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几何概念的开始,它为今后学习平面图形和进一步研究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初步渗透简单的分类、统计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并能够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把它们区分出来 难点:初步感知长、正方体的区别 四、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一)引出学具 师:同学们,你们都从家里带来了哪些好玩的东西?谁来说说看? (二)教师提问:你们感觉这些物体的形状完全一样吗?形状不一样的物品摆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那怎能让它们不乱呢?(迫使学生对这些小物品有目的进行分类) 师:现在大家动手动脑筋,给这些物体分分类,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三)学生汇报分类结果:有三类的、有四类的,都给予肯定。 【用日常生活用品做学具加强了学生心中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当学生发现它们摆在一起比较乱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想分类,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品的形状,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体验感知球的特征: 1. 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分类的时侯,有的物体特别不老实,到处乱跑,请你从桌上把它们举起来,问2--3个同学:你拿的是什么球? 2. 仔细观察,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再用手摸一摸,滚一滚有什么感觉?(它们的每一个面都是圆圆的、鼓鼓的、可以滚) 3. 教师小结: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像这样形状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板书:图形球 4.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 【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稳定性来说,球最不老实,到处乱滚,因此,先从认识球来进行教学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体验感知圆柱的特征: 1. 出示薯片罐在讲台桌上一边滚一边问学生:“薯片罐也能滚,它是球吗?为什么不是球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认识图形》(认识立体图形)教案(新版)冀教版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实物,经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 2、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游戏,增强参与意识,感受学习的乐趣。课前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小正方体学具,每个小组一盒积木。 教学方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