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方案

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方案
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方案

修复效果评估方案

参考《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18)、《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DB11/T 783—2011)的要求组织实施施工自检,具体内容如下。

1.1、工作流程

污染场地修复自检验收工作程序包括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确定验收对象和标准、采样布点方案制定、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修复效果评价、验收报告编制六步,工作程序流程详见下图:

图污染场地修复验收工作程序

1.2、工作内容与方法

1.2.1、文件审核

在验收工作开展之前,收集与场地环境污染和修复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①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及修复方案相关文件:场地环境调查评估报告书及其备案意见、场地修复方案及其备案意见、其他相关资料。②场地修复工程资料:修复过程的原始记录、修复实施过程的记录文件、回填土运输记录、修复设施运行记录、二次污染物排放记录、修复工程竣工报告

等。③工程及环境监理文件:工程及环境监理记录和监理报告。④其它文件:环境管理组织机构、相关合同协议(如委托处理污染土壤的相关文件和合同)等。⑤相关图件: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总平面布置图、修复范围图、污染修复工艺流程图、修复过程照片和影像记录等。修复效果评价(是否达验收标准、后期管理计划评估)。

1.2.2、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是验收的重要工作程序之一,污染场地修复验收现场勘察主要包括核定修复范围和识别现场遗留污染痕迹。①核定修复范围根据场地环境调查评估报告中的钉桩资料或地理坐标等,结合修复过程环境监理出具的相关报告,确定场地修复范围和深度,核实修复范围是否符合场地修复方案的要求。②识别现场遗留污染对场地表层土壤及侧面裸露土壤状况、遗留物品等进行观察和判断,可使用便携式测试仪器进行现场测试,辅以目视、嗅觉等方法,识别现场遗留污染痕迹。

1.2.3、确定验收对象和标准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的对象为污染修复场地,场地修复验收的监测项目为需要修复的污染因子,第一类用地区域9种需要修复,分别为重金属5种(砷、镉、铬、镍、铅)、农药2种(α-六六六、β-六六六)、卤代脂肪族化合物1种(1,2,3-三氯丙烷)和TPH(C10-C40)等;第二类地区域共2种污染物需要修复,分别为重金属1种(砷)、苯系物1种(苯)。

一、第一类用地修复目标值

场地第一类用地区域土壤修复目标值见下表。

表场地第一类用地区域土壤修复目标值

注:(1)前进公司砷的修复目标值为50mg/kg,本项目其他区域砷的修复目标值

47.5mg/kg。

(2)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III类标准。

二、第二类用地修复目标值

场地第二类用地区域土壤修复目标值见下表。

表场地第二类用地区域土壤修复目标值

注:(1)《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2)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III类标准。

1.3、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布点

1.3.1、基坑清理效果评估布点

1.3.1.1、评估对象

基坑清理效果评估对象为地块修复方案中确定的基坑。

1.3.1.2、采样节点

1. 污染土壤清理后遗留的基坑底部与侧壁,应对基坑清理之后、回填之前进行采样;

2. 若基坑侧壁采用基础围护,则宜在基坑清理同时进行基坑侧壁采样,或于基础围护实施后在围护设施外边缘采样;

3. 可根据工程进度对基坑进行分批次采样。

1.3.1.3、布点数量与位置

1. 基坑底部和侧壁推荐最少采样点数量见下表;

表基坑底部和侧壁推荐最少采样数量

2. 基坑底部采用系统布点法,基坑侧壁采用等距离布点法,布点位置参见下图;

图基坑底部与侧壁布点示意图

3. 当坑底深度大于1m时,侧壁应进行垂向分层采样,应考虑地块土层性质与污染垂向分布特征,在污染物易富集位置设置采样点,各层采样点之间垂向之间垂向距离不大于3m,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 基坑坑底和侧壁的样品以去除杂质后的土壤表层为主(0~20cm),不排除深层采样;

5. 对于重金属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在一个采样网格和间隔内采集混合样,采样方法参照HJ25.2。

表场地内各区块基坑检测布点数及样品检测量

1.3.2、土壤异位修复效果评估布点

1.3.

2.1、评估对象

异位修复后土壤效果评估的对象为异位修复后的土壤堆体。

1.3.

2.2、采样节点

1. 异位修复后的土壤应在修复完成后、再利用之前采样;

2. 按照堆体模式进行异位修复的土壤,宜在堆体拆除之前进行采样;

3. 异位修复后的土壤堆体,可根据修复进度进行分批次采样。

1.3.

2.3、布点数量与位置

1、修复后土壤原则上每个采样单元(每个样品代表的土方量)不应超过500m3;也可根据修复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参数计算修复变异系数,根据不同变异系数查询计算对应的推荐采样数量,见下表,变异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表修复后土壤最少采样点数量

变异系数是指“修复后地块污染物平均浓度与修复目标值的差异”与“估计标准”的比值,用γ表示。差异越大、估计标准值越小,则变异系数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小。

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C s为修复目标值;

μ1为估计的总体均值,通常用已有样品的均值来估算;

σ为估计标准差,根据前期资料和先验知识估计或计算,具体如下:①从修复中试试验或其他先验数据中选择简单随机样品,样品数量不少于20个,确定20个样本的浓度;若不是简单随机样品,则样本点应覆盖整个区域、能够代表采样区;若样本数量少于20个,应补充样本量或采样其他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计算;②计算20个样本的标准差,作为估计标准差。

2、对于按批次处理的修复技术,在符合前述要求的同时,每批次至少采集1个样品;

3、对于按照堆体模式修复的修复技术,若在堆体拆除前采样,在符合前述要求的同时,应结合堆体大小设置采样点,推荐数量参见下表;

表堆体模式修复后土壤最少采样点数量

4、修复后土壤一般采用系统布点法设置采样点;同时应考虑修复效果空间差异,在修复效果薄弱区增加采样点。重金属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可在采样单元内采集混合样,采样方法参照HJ25.2执行。

1.3.3、土壤修复二次污染区域布点

1.3.3.1、评估范围

1. 土壤修复效果评估范围应包括修复过程中的潜在二次污染区域;

2. 潜在二次污染区域包括:污染土壤暂存区、修复设施所在区、固体废物或危险废物堆存区、运输车辆临时道路、土壤或地下水待检区、废水暂存处理区、修复过程中污染物迁移涉及的区域、其他可能的二次污染区域。

1.3.3.2、采样节点

1. 潜在二次污染区域土壤应在此区域开发使用之前进行采样;

2. 可根据工程进度对潜在二次污染区域进行分批次采样。

1.3.3.3、布点数量与位置

1. 潜在的二次污染区域土壤原则上根据修复设施设置、潜在二次污染来源等资料判断布点,也可采用系统布点法设置采样点;

2. 潜在二次污染区域样品以去除杂质后的土壤表层为主(0~20cm),不排除深层采样。

1.4、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1.4.1、检测指标

1. 基坑土壤的检测指标一般为对应修复范围内土壤中目标污染物。存在相邻基坑时,应考虑相邻坑底土壤中的目标污染物;

2. 异位修复后土壤的检测指标为修复方案中确定的目标污染物,若外运到其他地块,还应根据接收地块环境要求增加检测指标;

3. 化学氧化/还原修复、微生物修复后土壤的检测指标应包括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原则上二次污染物指标应根据修复方案中的可行性分析结果确定。

1.4.2、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具体实施与质量保证,与场地环境调查实施保持一致。

本项目土壤样品采集依照《关于印发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系列技术文件的通知》(环办土壤[2017]67号)中附件5《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中相关要求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不同性质的目标污染物应用不同的采样方法,现场对土壤样品采集主要包括有:

(1)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采集

用于检测 VOCs 的土壤样品应单独采集,不允许对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也不得采集混合样。

取土器将柱状的钻探岩芯取出后,先采集用于检测VOCs的土壤样品,具体流程和要求如下:用竹铲剔除约 1cm~2cm 表层土壤,利用非扰动采样器在新的土壤切面处快速采集样品。采集不少于5g未扰动土壤样品推入加有10mL 甲醇保护剂的40mL 棕色样品瓶内,推入时将样品瓶略微倾斜,防止将保护剂溅出;检测VOCs的土壤样品应采集双份,一份用于检测,一份留作备份。

(2)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样品采集

为确保样品质量和代表性,采集SVOCs时,应减少土壤样品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将土壤样品快速装于250ml的棕色玻璃瓶中,且尽量将容器装满(消除样品顶空)。采样过程应剔除石块等杂质,保持采样瓶口螺纹清洁以防止密封不严。

(3)含水率、重金属、pH值等样品采集

先用竹铲刮去表层土壤,根据规定的采样深度,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装入密封袋中,用于测量含水率、重金属、pH值。现场使用XRF、PID等设备辅助判断具体的采用深度,尽量采集设备读数高,土壤颜色异常的土壤区段,以保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土壤装入样品瓶后,记录样品编码、采样日期和采样人员等信息,要求字迹清晰可辨。土壤采样完成后,样品瓶需用泡沫塑料袋包裹,随即放入现场带有冷冻蓝冰的样品箱内进行临时保存。

另外,土壤采样过程中应做好人员安全和健康防护,严禁用手直接采集土样,使用后废弃的个人防护用品应统一收集处置;采样前后应对采样器进行除污和清洗,不同土壤样品采集应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污染;采样过程应填写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

土壤样品与水样采集后严格按照中的方法保存样品。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样品在分析前,不应作任何处理以免扰动样品造成分析误差。另外对于光线敏感度高的物质,需盛装在不透明的容器中或将容器以铝箔包覆。

选择牢固、保温效果好的保温箱;用发泡塑料包裹样品瓶防止直接碰撞;放置足量的冰块确保保温箱冷藏温度低于4℃,实验室接样后要求测量保温箱内的温度。鉴于所采集的样品均在当天送往实验室,因此样品的保存时限和保存温度都能达到要求。

地下水样品保存土壤样品保存

样品流转样品流转

图样品保存与流转

采集完样品后指定专人将样品从现场送往检测实验室,到达实验室后,送样者和接样者双方同时清点样品,即将样品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单核对,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样品交接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核对无误后,将样品分类、整理和包装后放于冷藏柜中。样品运输过程中均采用保温箱保存,以保证样品对低温的要求,且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和污染,直至最后到达检测单位分析实验室,完成样品交接。

表土壤样品与地下水样品保存方法

1.5、土壤修复效果评价

1.5.1、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标准

1. 基坑土壤评估标准值为地块调查评估、修复方案或实施方案中确定的修复目标值;

2. 异位修复后土壤的评估标准值应根据其最终去向确定:

(1)若修复后土壤回填至原基坑,评估标准值为调查评估、修复方案或实施方案中确定的修复目标值;

(2)若修复后土壤运到其他地块,应根据接收地土壤暴露情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评估标准值,或采用接收地土壤背景浓度与GB 36600中接收地用地性质对应筛选值的较高者作为评估标准值,并确定接受地的地下水和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可参照HJ25.3执行;

3. 化学氧化/还原修复、微生物修复潜在二次污染物的评估标准可参照GB36600中一类用地筛选值执行,或根据暴露情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评估标准值,风险评估可参照

HJ25.3执行。

1.5.2、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方法

1. 可采用逐一对比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

2. 当样品数量<8个时,应将样品检测值与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值逐个对比:

(1) 若样品检测值低于或等于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值,则认为达到修复效果;

(2) 若样品检测值高于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值,则认为未达到修复效果。

3. 当样品数量≥8个时,可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修复效果评估。一般采用样品均值的95%置信上限与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值进行比较,下述条件全部符合方可认为地块达到修复效果:

(1) 样品均值的95%置信上限小于等于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值;

(2) 样品浓度最大值不超过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值的2倍。

4. 若采用逐个对比方法,当同一污染物平行样数量≥4组时,可结合t检验分析采样和检测过程中的差异,确定检测值与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值的差异;

(1) 若各样品的检测值显著低于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值与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值差异不显著,则认为该地块达到修复效果;

(2) 若某样品的检测结果结果显著高于修复效果评估标准值,则认为地块未达到修复效果。

5. 原则上统计分析方法应在单个基坑或单个修复范围内分别进行;

6. 对于低于报告限的数据,可用报告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6、后期环境监管与建议

1.6.1、后期环境监管要求

1、下列情景下,应提出后期环境监管建议:

(1)修复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未达到GB36600第一类用地筛选值的地块;

(2)实施风险管控的地块。

2、后期环境监管的方式一般包括长期环境监测与制度控制,两种方式可结合使用;

3、原则上后期环境监管直至地块土壤中污染物浓度达到GB36600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达到GB/T 14848中地下水使用功能对应标准值为止。

1.6.2、长期环境监测

1. 实施风险管控的地块应长期监测;

2. 一般通过设置地下水监测井进行周期性采样和监测,也可设置土壤气监测井进行土壤气样品采集和检测,监测井位置应优先考虑污染物浓度高的区域、敏感点所处位置等;

3. 应充分利用地块内符合采样条件的监测井;

4. 原则上长期监测1~2年开展一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6.3、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包括限制地块使用方式、限制地下水利用方式、通知和公告地块潜在污染风险、制定限制进入或使用条款等方式,多种制度控制方式可同时使用。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缓冲动力学系统,承载着环境中50%~90%的污染负荷[1-2]。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企业等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饲料等用量的增加和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逐年累积,明显高于其背景值,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对农业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重金属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难降解,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到农牧产品中[3],从而影响产出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潜在威胁人体健康[4]。本文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简单介绍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1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随着矿山开采、冶炼、电镀以及制革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企业盲目追逐经济利益,轻视环境保护,再加上农药、化肥、地膜、饲料添加剂等的大量使用,我国土壤中Pb、Cd、Zn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污染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据报道,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100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其中Pb、Cd、As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据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总状况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据农业部对我国24个省市、320个重点污染区约548 万hm2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万hm2,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

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概括介绍了土壤修复技术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着重介绍了土壤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探讨其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研究方向。 关键词:土壤;有机污染;生物修复 第一章前言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污染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土壤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其中有机污染物是土壤中普通存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可通过化肥及农药的大量施用、污水灌溉、大气沉降、有毒有害危险废物的事故性泄露等多种途径进人土壤系统,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和地表水及地下水次生污染,已引起各国政府及环境学界的广泛关注[1]。例如多氯有机物DDT带来的环境污染[2];农用污泥造成土壤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3];农用地膜导致土壤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4]等。因此,土壤有机污染的清洁与安全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环境的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电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技术等[5]。 第二章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类型与方法 2.1生物修复方法 2.1.1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 生物修复是一项清洁环境的低投资、高效益、便于应用、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技术。Hamer[6]将生物修复的概念定义为:“利用特定的生物(植物、微生物或原生动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生物修复包括两方面内容:(1)利用具有特殊生理生化功能的植物或特异微生物在原位修复污染场所(土壤或水体);(2)应用生物处理或生物循环过程,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应用阻断或减少污染源向环境的直接排放,将过去曾受到污染的场所通过生物过程得以恢复,或清除新近排放的污染物。 土壤的治理技术按处理种类分物理治理方法、化学治理方法、微生物治理方法及植物治理方法等。其中生物修复主要指后两种。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处理、修复技术大致可分成3类[7]:(1)植物对污染物修复;(2)微生物对污染物修复;(3)植物-微生物的联合修复。按处理空间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In-situ bioremediation)和异位生物修复(Ex-situ bioremediation)2种。原位生物修复是指对受污染的介质(土壤、水体)不作搬运或输送,而在原位污染地进行的生物修复处理,修复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污染地自身微生物的自然降解能力和人为创造的合适降解条件;异位生物修复是指将被污染介质(土壤、水体)搬运和输送到它处进行生物修复处理。 2.1.2植物修复技术

全球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全球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来源: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作者:纪冬丽 【导读】随着含砷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砷化学制品及农药的使用、木材防腐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非法倾倒等,使得土壤中砷浓度日益增加,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土壤砷污染,土壤砷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 随着含砷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砷化学制品及农药的使用、木材防腐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非法倾倒等,使得土壤中砷浓度日益增加,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土壤砷污染,土壤砷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土壤砷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据Allaway估算,进入土壤的砷如果只通过植物吸收使其在土壤中消失的时间为100a,因此土壤一旦遭受砷污染其治理难度大且周期长。据统计中国土壤中砷浓度的平均值为11.2mg/kg,约为世界平均值(6mg/kg)的2倍,我国土壤砷污染问题更加突出。为此2011年国务院批文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将砷列为第一类重点防控污染物。针对土壤砷污染,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了土壤中砷的污染浓度、污染范围及赋存形态等,并开展了修复研究。笔者综合分析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土壤砷污染的现状、修复技术以及研究方向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1、土壤砷污染现状 1.1 国外土壤砷污染现状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土壤砷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的规定,砷在土壤中的浓度限值为24mg/kg。土壤砷污染来源十分广范,主要由一些人为活动导致,包括杀虫剂的使用、除草剂和磷酸盐肥料的施放、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采矿和冶炼、制造业、燃煤、木材保存剂等。欧洲表层土壤中砷浓度的平均值为7.0mg/kg,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砷的背景值差别很大。世界上不同砷污染地区土壤中的砷浓度见表1。 表1 砷污染地区土壤中砷浓度

中学征地扩建项目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公开招投标书范本

采购项目名称:真光中学征地扩建项目土壤修复效果评估项目编号:AG-C 招标文件 采购人:广州市真光中学 项目代建单位:广州市荔湾区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采购代理机构: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日期:二〇一八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投标邀请 (2)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5) 第三章采购人需求书 (14) 第四章报价清单说明 (16) 第五章合同格式 (17) 第六章开标、评标和定标 (23) 第七章投标文件(格式) (31)

第一章投标邀请 投标邀请 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采购代理机构)受采购人、项目代建单位的委托,对以下采购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采购项目简介 1.采购项目编号:AG-C 2.采购项目名称:真光中学征地扩建项目土壤修复效果评估 采购人:广州市真光中学 项目代建单位:广州市荔湾区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3.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4.项目类别:服务类 5.采购预算:人民币万元(含税) 6.服务期:暂定总工作周期为日历天,完成所有工作内容。 .项目内容、数量、最高限价及项目完成时间(见招标公告) .简要技术要求或采购项目的性质:所投货物及服务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性能技术指标的要求(详见本项目招标文件第三章采购人需求)。 二、合格投标人资格条件 、投标人应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提供下列材料: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提供有效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财务状况报告,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须提供年财务状况报告复印件);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提供拟投入设备一览表,及机械设备为自有或租赁的说明)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提供书面承诺书原件); 、投标人须在项目所在城市建有检测实验室、且具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在有效期内),资质能力范围包含了土壤和水质领域的检测能力。 、参与本项目的投标人须具有当地检察机关出具的《无行贿犯罪档案记录证明》和投标申请人出具的《公平竞争承诺书》。 、投标人无不良信用记录,提供通过“信用中国”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35100830.html,)、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35100830.html,)等渠道查询本单位的信用记录,请提供两个网站的信用记录查询结果打印页面并加盖公章,该资料将作为投标报名资料及投标文件的一部分。

我国目前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我国目前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工业固废处理/固废利用/工业固废陶粒/工业固废处理技术/工业固废处理 设备-郑州德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环境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放在与大气、水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启动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十二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制订实施了重金属综合防治规划,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全面部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由此可见,近十年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正在逐步构建和形成。 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外土壤修复已有40-50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和实用化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完备的修复产业链和修复市场,具有成熟的修复工艺、配套的修复材料、成套的修复设备、高素质的咨询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相对而言,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几年发展较快,一批自主研发的土壤修复技术开始进入工程示范阶段,一批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修复材料也开始引进国内,一批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和污染地块修复工程项目开始启动,从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咨询机构、专业修复和配套服务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土壤修复产业和市场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新兴的环保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的增长点。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水平和工程经验,处于边实践、边提高、边摸索、边总结的阶段。就农用地而言,受污染耕地土壤修复技术研发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相当。“十五”以来,通过科技部科研计划项目支持,开展了植物修复、农艺阻控、化学调控、农艺和化学相结合等控制和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工作,包括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低积累品种的农艺阻隔技术、水肥调控等耕地土壤安全利用技术等,发展了有机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

论中国土壤污染现状修复技术

论中国土壤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一、土壤修复 (1)土壤修复的基本情况 ①土壤修复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土壤污染指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向土壤系统排放后,当数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会破坏土壤成分结构的平衡和土壤功能,乃至出现危害动植物和人体健康的现象。 土壤污染按照污染成分可以划分为无机物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包括酸、碱、重金属以及砷、硒等非金属化合物造成的污染;有机物污染包括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有机溶剂、合成洗涤剂等造成的污染。按照受污染土地的类型可以将土壤污染划分为工业场地污染、油气田污染、矿区污染和农田污染。按照污染源可以将土壤污染划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其他污染。土壤修复则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2)我国土壤修复的发展状况 ①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我国对于土壤污染的关注起步较晚。为了调查中国土地污染的现状,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耗资 10 亿元联合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及其预防措施的调查工作,特别是对农业用地的调查。 2014 年 4 月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但对于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仍没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相关的土壤修复行业发展也是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和欧美成熟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体系相比,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有关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 a.工农业粗犷发展导致耕地土壤和城市场地污染问题 我国工业和农业的粗犷式发展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工业和农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及时重视其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治理,从而使得土壤污染日益严重。从工业污染角度看,土壤无机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选矿厂、冶炼厂、铅蓄电池厂、氯碱厂等工业工厂的废物排放;非金属砷和硒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和电子工业等;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油石化、煤化工、农药等行业。从农业土壤污染角度看,化肥的过度使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农业迅速发展,由于相应环境监管与保护措施的缺失,各地普遍出现土壤污染问题,其中,尤以率先发展工业实现经济起飞的东部和中部较为发达地区为甚。我国严重土壤污染区 320 个,约 548 万公顷。从不同的土地类型来看,关数据显示,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有近 2,000 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受矿区污染的土地面积达到 200 万公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试行)

附件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 (试行) 第一部分场地环境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审核要点 一、形式要求 1. 送审报告应加盖场地责任单位和场地调查单位的公章。 2. 应附具从业人员责任页,明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参与人员,从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报告的审核人,上述人员均需签字确认。 3. 报告需通过收集或制作的相关图件和图片包括: (1)地理位置图 (2)场地各历史时期的地形图 (3)平面布置图 (4)工艺流程图

(5)场地规划图 (6)采样布点图(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多轮取样) (7)地下水流向图 (8)土壤钻孔柱状图 (9)地下水建井图 (10)污染范围图(详细调查) (11)超风险范围图(风险评估) (12)地质剖面图(详细调查) 4. 调查评估报告附件应包括: (1)人员访谈记录 (2)现场踏勘记录 (3)土壤现场采样照片 (4)地下水成井及采样照片 (5)建井洗井记录表 (6)采样工作量清单(应包括采样点位置、钻孔深度和坐标,各层采样点深度,检测

指标,样品编号,按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分别列表) (7)现场土壤地下水采样记录及样品流转记录 (8)质量控制表 (9)检测报告(须加盖CMA、CNAS图章) (10)实验室资质证明材料 (11)场地土壤理化性质(风险评估) (12)暴露参数的取值及来源(风险评估) 二、技术要求 1. 初步调查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布设等。 (1)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通常为前期环境调查初步确定的场地边界范围,如果前期场地环境调查认为场地内的污染物存在扩散到场地边界外的情况,监测范围还可扩展到场地周边的疑似受污染区域。 (2)监测介质 监测介质主要为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场地地表水和场地残

土壤修复技术汇总

目录 一、中国土壤污染现状 .................................................................................................................. 1. 总体情况............................................................................................................................ 2. 污染物超标情况................................................................................................................ 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 4. 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 5.土壤污染治理的难度.......................................................................................................... 二、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 1 典型的土壤污染问题 ......................................................................................................... 1.1 重金属污染 ............................................................................................................ 1.2 石油污染 ................................................................................................................ 1.3 化肥污染 ................................................................................................................ 1.4 农药污染 ................................................................................................................ 2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 2.1 物理修复 ................................................................................................................ 2.2 生物修复 ................................................................................................................ 2.3 化学修复 ................................................................................................................ 3 各土壤修复技术优缺点比较表 ......................................................................................... 4 土壤修复的产业链条 ......................................................................................................... 三、土壤修复企业 .......................................................................................................................... 1 土壤修复工程企业及其常用技术 ..................................................................................... 2 土壤修复行业2017年部分工程项目一览 ....................................................................... 四、运营模式 .................................................................................................................................. 1 污染方付费模式................................................................................................................. 2 受益方付费模式................................................................................................................. 3 财政直接出资方式............................................................................................................. 4 财政出资回购方式(BT模式) ....................................................................................... 5 PPP模式 ..............................................................................................................................

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和监测评估项目或土壤修复可行性实施计划书模板

土壤污染现状调查与监测评估项目或土壤修复可行性研究 报告模板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我国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及其成因,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评估土壤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价技术审核要点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价技术审核要点

附件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 (试行) 第一部分场地环境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审核要点 一、形式要求 1. 送审报告应加盖场地责任单位和场地调查单位的公章。 2. 应附具从业人员责任页,明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参与人员,从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报告的审核人,上述人员均需签字确认。 3. 报告需通过收集或制作的相关图件和图片包括: (1)地理位置图 (2)场地各历史时期的地形图 (3)平面布置图 (4)工艺流程图 (5)场地规划图 (6)采样布点图(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多轮取样) (7)地下水流向图 (8)土壤钻孔柱状图 (9)地下水建井图 — 2 —

(10)污染范围图(详细调查) (11)超风险范围图(风险评估) (12)地质剖面图(详细调查) 4. 调查评估报告附件应包括: (1)人员访谈记录 (2)现场踏勘记录 (3)土壤现场采样照片 (4)地下水成井及采样照片 (5)建井洗井记录表 (6)采样工作量清单(应包括采样点位置、钻孔深度和坐标,各层采样点深度,检测指标,样品编号,按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分别列表) (7)现场土壤地下水采样记录及样品流转记录 (8)质量控制表 (9)检测报告(须加盖CMA、CNAS图章) (10)实验室资质证明材料 (11)场地土壤理化性质(风险评估) (12)暴露参数的取值及来源(风险评估) 二、技术要求 1. 初步调查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布设等。 (1)监测范围 — 3 —

监测范围通常为前期环境调查初步确定的场地边界范围,如果前期场地环境调查认为场地内的污染物存在扩散到场地边界外的情况,监测范围还可扩展到场地周边的疑似受污染区域。 (2)监测介质 监测介质主要为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场地地表水和场地残余废弃物。 (3)监测项目 工业场地可选择的监测目标污染物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总石油烃(TPH)、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氰化物、氟化物、农药等。实际环境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监测因子,且场地历史如果涉及到多个不同工业行业类型,潜在特征污染物监测因子要叠加。 (4)土壤监测点位布设 通常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以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等获取的场地信息为基础,判断识别场地内可能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的区域(RECs点),将其作为场地关注污染物识别的监测地块,在疑似污染的区域分别设置监测点位。当无法在疑似污染区域,特别是罐槽、污染设施等底部采样时,可作适当偏移。在非疑似污染区域,可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适量布设采样点,以防止污染识别过程中的遗漏。 整个场地监测点位数量最少要求不少于1600 m2布设1个监 — 4 —

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土壤修复行业概况-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土壤修复行业概况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一、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一)土壤环境污染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土壤污染物超标情况 1、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 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2、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 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状况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5.9%、1.6%、1.2%和1.3%,主要污染物为砷、镉、六六六和滴滴涕。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7.6%、1.2%、0.9%和0.7%,主要污染物为镍、镉和砷。 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1.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

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的对策分析

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的对策分析 曲翠凤,王瑞勋,张晓燕 由于大规模农药的使用和工矿污水的排放,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世界银行的估计更高约为13%。 根据土壤类型开展土壤环境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污染的治理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分析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建立污染土壤档案;?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和技术创新,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选择重金属污染类、农药类、有机类等典型污染场地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完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为国有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粮食生产持久的发展提供保障;?土壤污染的治理应当坚持使用与养护并重、治理与预防并重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对策实施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 土壤污染的类别与评价 土壤污染主要包含有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污染、有机污染物等,这些污染不同程度的改变着土壤的理化性质,严重影响着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平衡,削弱了土壤持久供肥保水的能力,造成农用土地贫瘠,制约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对人类毒害较大的汞、铅、镉、铬等重金属污染以及砷、硒、磷等有毒元素的逐步积累,明显高于土壤环境背景值所造成的污染。重金属作为一类危害很大的环境污染物,它所产生的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长期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特点。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全球性的棘手问题。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的汞约1.5万吨,铜340万吨,铅500万吨,锰1500万吨,镍100万吨。据查中国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受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含量均超出 GB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除耕地之外,中国的工矿区、生活居住区、河道两边的重金属污染也相当严重。例如:对沈阳郊区的污灌农田土壤中全镉含量分析表明,镉含量范围为0.15~8.23m g/kg,均值为1.75m g/kg。用土壤背景值标准评价,平均镉污染指数为5 95,超过当地背景值水平8.39倍,表层土壤镉含量更高,污染更严重。 农药残留污染主要是由于长期使用无机磷、氯农药造成的,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用量居世界首位,每年达80~100多万吨。农药品种结构和使用不合理,致使我国农药残留问题特别突出。一是在蔬菜、瓜果上使用高毒农药,食用后引起急性中毒事故。二是农药残留量超过最大允许限量(MRL值),长期食用引起慢性中毒。而且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因环境因素引发的癌症约占80%,其中有毒有机物(主要为农药)约占75%以上。 环境污染物中有机污染物占大多数,它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物,其组成相当复杂。一是难于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的残留水平,具有生物积累性,如一些具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等;二是含有难以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如包装物品或印刷品的残留物。这些有机废物相当多的是石油工业所制造的,在已知的700万余种有机物中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达10万种以上,并且每年增加2000种。其中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致病的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类、多氯联苯(PCB s)、多环芳烃(P AH s)、含氯 24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指导和规范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经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监测、现场检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效果评估等报告的评审工作。其他情形可参照执行。地方可结合实际制定细则。 二、组织评审机制 (一)组织评审部门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直辖市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评审。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二)组织评审方式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组织评审部门)应当本着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组织开展评审工作。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以下方式组织评审。 1.组织专家评审;或 2.指定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评审;或 3.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 (三)组织评审的经费 组织评审的经费应当分别列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预算。 三、评审依据及有关原则 (一)依据 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地下水质量标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等。 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未明确规定的内容,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第二章污染物控制技术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2)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2) 6.1.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3) 6.1.3 土壤污染的特点 (5) 6.1.4 土壤污染的危害 (5) 6.2 土壤污染及治理 (6) 6.2.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6) 6.2.2 土壤污染治理 (7) 6.3 修复技术 (9) 6.3.1 热力学修复 (9) 6.3.2 热解吸修复技术 (9) 6.3.3 焚烧法 (10) 6.3.4 土地填埋法 (10) 6.3.5 化学淋洗 (10) 6.3.6 堆肥法 (10) 6.3.7 植物修复 (10) 6.3.8 渗透反应墙 (10) 6.3.9 生物修复 (10)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在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而有机质约占固体总重量的1%~10%。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土壤中有无数孔隙充满空气,即土壤气相。典型土壤约有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孔隙,因而土壤具有疏松的结构。 土壤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土壤作为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二是土壤对于外界进入的物质具有同化和代谢能力。由于土壤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人们肆意开发土壤资源,同时将土地看作人类废物的垃圾场,而忽略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由于这种原因,人类面临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其中,土壤污染的形势极为严峻。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6.1.1.1 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土壤背景值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地球上的不同区域,从岩石成分到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实质上它是各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的函数。由于成土环境条件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地增强和扩展,目前已难以找到绝对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因此,现在所获得的土壤背景值也只能是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数值。 研究土壤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之后的组成、数量、形态和分布变化,都需要与背景值比较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所以土壤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另外,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等方面,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以及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西南红黄壤等的土壤和农作物的背景值研究。 6.1.1.2 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1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第一讲) 卢晓霞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学安排 ●上课时间:1-16周每周二2~4节逸夫二楼3459室●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考试时间:17-18周 ●考核方式:平时(20%) 学生报告(40%) 期末论文(40%)

课程内容 ●土壤污染介绍(1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3周)化学修复(3周)植物修复(3周)微生物修复(3周)●土壤污染修复评估 场地评估(1周)修复标准(1周)修复监测(1周)

参考文献 ●《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周启星,宋玉芳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 ●《土壤污染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孙铁珩,李培军,周启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5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理论基础与技术》,李法云,曲向荣,吴龙华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soil : fundamentals, analysis, applications,Rainer Stegmann et al., (eds.), Springer, c2001 ●Soil pollution : origin, monitoring & remediation, Ibrahim A. Mirsal, Springer, 2004 ●Contaminated soils, sediments and water : Volume 10,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Edward J. Calabrese et al., (eds.), Springer, c2006

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方案

修复效果评估方案 参考《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18)、《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DB11/T 783—2011)的要求组织实施施工自检,具体内容如下。 1.1、工作流程 污染场地修复自检验收工作程序包括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确定验收对象和标准、采样布点方案制定、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修复效果评价、验收报告编制六步,工作程序流程详见下图: 图污染场地修复验收工作程序 1.2、工作内容与方法 1.2.1、文件审核 在验收工作开展之前,收集与场地环境污染和修复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①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及修复方案相关文件:场地环境调查评估报告书及其备案意见、场地修复方案及其备案意见、其他相关资料。②场地修复工程资料:修复过程的原始记录、修复实施过程的记录文件、回填土运输记录、修复设施运行记录、二次污染物排放记录、修复工程竣工报告

等。③工程及环境监理文件:工程及环境监理记录和监理报告。④其它文件:环境管理组织机构、相关合同协议(如委托处理污染土壤的相关文件和合同)等。⑤相关图件: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总平面布置图、修复范围图、污染修复工艺流程图、修复过程照片和影像记录等。修复效果评价(是否达验收标准、后期管理计划评估)。 1.2.2、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是验收的重要工作程序之一,污染场地修复验收现场勘察主要包括核定修复范围和识别现场遗留污染痕迹。①核定修复范围根据场地环境调查评估报告中的钉桩资料或地理坐标等,结合修复过程环境监理出具的相关报告,确定场地修复范围和深度,核实修复范围是否符合场地修复方案的要求。②识别现场遗留污染对场地表层土壤及侧面裸露土壤状况、遗留物品等进行观察和判断,可使用便携式测试仪器进行现场测试,辅以目视、嗅觉等方法,识别现场遗留污染痕迹。 1.2.3、确定验收对象和标准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的对象为污染修复场地,场地修复验收的监测项目为需要修复的污染因子,第一类用地区域9种需要修复,分别为重金属5种(砷、镉、铬、镍、铅)、农药2种(α-六六六、β-六六六)、卤代脂肪族化合物1种(1,2,3-三氯丙烷)和TPH(C10-C40)等;第二类地区域共2种污染物需要修复,分别为重金属1种(砷)、苯系物1种(苯)。 一、第一类用地修复目标值 场地第一类用地区域土壤修复目标值见下表。 表场地第一类用地区域土壤修复目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