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1课苏州园林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3分)

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

A、任其自然B、错落有致C、精心安排D、别具匠心

⑵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就一座一个样,决不()。

A、相仿B、相似C、雷同D、相同

⑶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A、依赖B、依靠C、依傍D、依附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3分)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鉴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作用。(2分)

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极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足取的。”有人认为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是()(2分)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会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A、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B、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

C、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D、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在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根据文意填空: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_,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 ,池沼的相同点是____ ,不同点是____。(3分)

8、用简明的话概括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的侧重点(每处不超过八个字):(3分)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⑥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和“技术”两词为什么不能调换位置?(3分)

10、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语言回答。(3分)

1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2分)

(二)

⑴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⑵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⑶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⑷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⑸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⑹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2、本语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3、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中的__________式。(2分)

14、第三句中“寂寞”一词的意思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四句中“这是不足取的”中“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根据文段内容,请概括“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举例说明本段使用的说明方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我眼中的苏州园林

人们常说“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不无道理。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

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是很细腻的,她宛如一个蒙着许多层面纱的清秀女子。当你层层深入,并慢慢地撩起她那薄如蝉翼的面纱时,秀丽清纯的美便自然地呈现在你面前。那是一种恬淡

的美感。淡而有味,甜却不腻,它既沁人心脾又让人回味无穷;是那般的真切,却又是那般的不可名状,真的好美。

苏州园林只是结腻吗?当然不,你就看那网师园中的形状千奇百怪的假山,虽是那般的小巧精致,可它毕竟是山啊!那层峦叠峰、峰回路转的情趣,难道不让人有一种置身山林之中的感觉吗?山顶那小小的一块平地,给人一种细致而又不乏狙犷的感觉,极目远眺,又何尝不让人宠辱偕忘、心旷神怡呢?苏州园林真是一幅画,一幅景致隽永的山水画。

苏州园林又是那样的古朴典雅。那镂花的窗,古朴的桌,细致的椅,精美又不显呆板,虽是“雕栏玉砌”,却又“朱颜不改”。苏州园林是与文人雅士相提并论的,她总能让人从中感悟那沧桑的历史与深邃的底蕴。

那靠水的水榭,临池的亭子,妩媚又不乏端庄。俯身,便可看到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还有那些活泼的鲤鱼……那“ _______”的灵动,早已悄然跃入我的心头。

那宁静的池沼,活脱脱一个文静的女子,依傍于青山翠柳,是那样的优雅。一涓细流注入池中,水面漾起小小的晕圈,灵气活现。

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

细腻、古朴、灵动……苏州园林引人入胜。不是吗?

18、结合上下文,用《苏州园林》中的一个短语填在文中横线上。(2分)

19、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是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语段中选出与“更有那四季的花木装点着一切,为假山池沼披上了应时的彩衣”相照应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末段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与课文《苏州园林》相比,两文有什么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座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6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

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雍容典雅。宫内还存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成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门对称的17面大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的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笼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站在正宫前面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荫中女神雕像(身材修长挺拔地站着)。近处是两处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凡尔赛宫的修建有一段历史轶事。1661年,居住在陈旧的凡尔赛宫和枫丹白露宫的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盖邀请,去他新建的府第赴宴。富盖府第的富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三周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盖投入监狱,并判处无期徒刑。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兴建一座豪华皇宫的计划。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都是给富盖修建府第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达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南北宫和正宫底层自路易菲力浦起改为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肖像画、雕塑、巨幅历史画以及其它艺术珍品。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览外,法国总统和其他领导人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的元首和外交使节。

24、将文中括号中的内容概况为一个成语。(2分)

①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②身材修长挺拔:()

25、根据前后文的内容解释文中的词语。(2分)

①别具匠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雍容典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_________ ,并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2分)

27、第二自然段先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了__________ 的方法说明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______ 和____两大部分。(3分)

28、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2分)

29、第三自然段用了____ 和____ 的说明方法,其中画横线的容具体说明了凡尔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探究、写作

写一段简短的文字,介绍你的书房(或卧室),要求有总写有分写。

参考答案

1、依次是:ACC

2、⑴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讲究自然之趣;⑵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⑶花墙和廓子隔而未隔,界而未界;⑷注意每一个角落和门和窗的图画美。

3、⑴苏州园林是各处园林艺术中的榜样。⑵山水风景的形象。⑶鉴别,欣赏。

4、⑴数量是进行限制,说明引用活水的池沼不是全部,而是大多数,用词语准确。⑵说明苏州园林作用彩绘的情况不多,但并不排除有使用彩绘的情况。

5、这种认为不对,这句话是将“人工美”与“自然美”比较,以突出苏州园林花和树的特征。

6、C

7、有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的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8、引用活水;宽畅的池沼作中心;桥梁不雷同;边沿高低屈曲;鱼戏莲叶间

9、如果换了,强调“技术”而把“艺术”放到了次要的位置,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10、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11、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先总后分12、第一句话13、逻辑;总分14、单调,枯燥15、修剪得像……道旁树。16、只求对称、整齐,而缺乏变化的画面是不美丽的。17、说明方法有:作比较、打比方、摹状、举例子。例子略18、鱼戏莲叶间19、在我眼里,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她的细腻、古拙与灵动。20、从苏州园林的细腻、古朴与灵气三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21、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

22、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用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23、都认为苏州园林有一共同特点: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语言都很优美;两文的结构相同。但课文比该文介绍更为详细。24、心旷神怡;亭亭玉立25、具有与众不同的的巧妙的创造性的构思;文雅大方,优美不粗俗。26、声誉和地理位置;打比方。27、列数字;凡尔赛宫的面积;宫殿建筑;园林28、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29、举例子;列数字;内部陈设、装潢富于艺术魅力。30、略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文段(一)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式不该错过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茎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1、文中“□□”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那句?[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句中的“有”和“不过”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原句突出到过的园林少,如果互换就强调到过的园林多,与原文内容不符} 2、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4.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c)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5.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6、“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是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愿望”是指(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本节有一个词在全文中起线索作用,这个词是:(“图画”) 8、简析文中加点词“一切”、“决不”的作用。[“一切”“决不”表达意思严密准确,说明苏州园林每一处每一点上都能构成完美的图画,毫无例外] 9、“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在本段中具体指那些“点”?[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 10.“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据说”能否省去?为什么?(不能省去。“据说”表示“一百多处”这一数据来源不准确和没有权威性,作者没有作亲自考证。如果去掉了就与实事不符,也不符合实际。“据说”地这用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

《苏州园林》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

《苏州园林》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 (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 2.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3.(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 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中“艺术”和“技术”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州园林》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苏州园林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 16、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17、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18、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5、4分苏州园林(2分)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分) 16、4分排比(2分)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2分) 17、6分总分结构。(2分) 作比较(2分) 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2分) 18、4分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2分)。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1

苏州园林_语段阅读_及答案

《苏州园林》语段阅读题(含答案) 一.读“设计者和匠师们”到“如在画图中的”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的“败笔”可否改成“有毛病的地方”,为什么? 不能,这里指苏州园林建筑上的欠缺,与“完美的图画”相呼应。 3.给选文划层次①②||③④||⑤ 4.文中的似乎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去,表明作者用推测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是设计者介绍的,所以不能用肯定的语气。 5.段中第3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说苏州园林在建筑、山水、花草、景致方面的特点,概括了后文中的分项说明。 6.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为本段拟个小标题 完美的苏州园林 二、读“我国的建筑”到“是不讲究对称的”回答问题 8.概括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说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 9.这段文字可分两层,怎样分? ①②③||④⑤ 10.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 11.本段紧扣全文总说部分的哪句进行说明的?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12.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图案画和美术画的特点? 图案画讲究对称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13.文中的“同样”不能去掉的原因 不可以,因为它强调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的特点,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到“又是入画的一景”回答问题 14.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说明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5.选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16.游览者“忘却了苏州城市,只觉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说明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性。

苏州园林语文教案

苏州园林语文教案 苏州园林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着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 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叶圣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补充解词。 1.正音正字:镂lu,从钅,娄声,不读lǔ,嶂zhàng不读zhāng。 2.补充解词:(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2)标本: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价

《苏州园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重峦叠嶂(zh4ng zh1ng)②丘壑(hu^ h8) ③雕镂(l( l^u)④嶙峋(l0n l0ng) ⑤依傍(b4ng p2ng)⑥即使(j9 j0) ⑦池沼(zh4o zh3o)⑧拍摄(ni8 sh8) ⑨轩榭(xu1n g4n) 二、选词填空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________(完美、完整)的画面而存在,决不________(允许、容许)有欠美伤美的________(地方、败笔)。 2.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________(尽量、追求)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________ (简单、简朴)而别具匠心。 3.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________(虽然、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________ (但是、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谁________(如果、既然)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________(就、可)不该错过。 5.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不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而园林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三、阅读文段(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

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 __ ________ 四、阅读文段(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________(h8),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

苏州园林中考题阅读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18分)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5、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6分) 16、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17、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4分) 18、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4分) 15、(共6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2分〉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共4分)举例子、打比方(答对一个给1分,共2分)苏

人教版本语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课前预习单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轩榭()池沼()丘壑()嶙峋()镂空()重峦叠嶂()2、解释下列词语。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出身贫寒,中学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老师。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人大常委会常委,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等职。1921年发起“文学研究会”,1928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要作品有《隔膜》、《稻草人》、《多收了三五斗》 四、自主学习,问题研讨: 1、本文的说明顺序进行是什么?全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3、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每种说明方法举一例) 课后总结:《苏州园林》是一篇富有艺术性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课内阅读练习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苏州园林阅读题及答案

苏州园林(节选)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3分) 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1)标本:典范、样本。(1分)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败笔:不足,缺陷;缺点,疏漏。(1分)(共2分) 3.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2分)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只解释说明“艺术”和“技术”含义的得1分,共2分)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运用拟人化的写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1分)(共2分) 5.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第③段说明方法:作比较(1分)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1分) 第⑤段的说明方法:举例子(1分) 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1分)(共4分) 6.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城墙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1分)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1分)(共2分) 《苏州园林》典型练习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

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一)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情境教学法: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重庆夜景录像)、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文段(一)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她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就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式不该错过的。 设计者与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就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与匠师们一致追求的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茎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她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她们的成绩实现了她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1、文中“□□”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就是[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就是那句?[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就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句中的“有”与“不过”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原句突出到过的园林少,如果互换就强调到过的园林多,与原文内容不符} 2、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就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4.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就是(c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5.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她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与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她们的用心良苦。] 6、“她们的成绩实现了她们的愿望”中“她们”就是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与匠师们);“愿望”就是指(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说“她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就是(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本节有一个词在全文中起线索作用,这个词就是: (“图画”) 8、简析文中加点词“一切”、“决不”的作用。[“一切”“决不”表达意思严密准确,说明苏州园林每一处每一点上都能构成完美的图画,毫无例外] 9、“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在本段中具体指那些“点”?[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 10、“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据说”能否省去?为什么?(不能省去。“据说”表示“一百多处”这一数据来源不准确与没有权威性,作者没有作亲自考证。如果去掉了就与实事不符,也不符合实际。“据说”地这用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就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就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就是图案画,不就是美术画,而园林就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就是不讲究对称的。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州园林》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州园林》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州园林》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 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 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 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重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 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

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 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 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设计风格是什么? (4)(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 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 的图画。 (5)(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 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 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13 苏州园林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臵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 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做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有墙壁隔着。墙上有镂空图案。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墙根(墙角、墙前)。 3、举例子。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9多)、景致幽深(深)等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 (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臵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3、(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2分) 14、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 15、(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

《苏州园林》课后习题及答案

《苏州园林》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设习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习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设习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文中内涵较丰富而作者没有详细解说的词语。 1、“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三、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以及《中国石拱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设习题意图是让学生大致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如何运用及其作用都不难理解,在找出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老师不必过多讲解。) 本文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⑵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