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PPT配套

14.《母鸡》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老舍的资料袋,他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之前我们认识了他笔下可爱、古怪的猫,今天我们要走进他的另一篇文章,继续感受他的语言魅力。

2.齐读课题

二.初读

1.同学们预习过,那么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有哪些读音需要大家注意)

2.词语掌握了,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的“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句子。

A.一向是什么意思

B.读这两句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老师也有一个疑问(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态度,课文有一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

C.也就是这只鸡当了鸡母亲的时候。在这之前作者是讨厌母鸡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到,哪几个自然段是不讨厌)这个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先来解决同学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会讨厌母鸡?学生读要求:(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快速阅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试着用词语概括。)

4.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为什么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原因,看看谁先找到。(找出关键词语)

5.课文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阅读课文5至8自然段,(边读边批注)

三.品读5到8自然段

预设一:第五自然段

A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无论、还是、总是、挺着)勇敢(你的体会很棒,带着理解读一读,谁还能来说说你找了哪一句)

B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警戒是我们本课要掌握的词语,先来看看戒这个字。半包围结构,右上角是一个戈,那整个字呢,(拿着武器进入备战状态)写这个字咱们要注意什么

2.警,就是戒,警戒的意思警惕。课文中还有一个警的词语,警告,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咱们可以巧记用言语警告,所以下面是一个言。

3.课文中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4.遇到一点点风吹草动母鸡就高度警惕,除了咕咕警告鸡雏,它还会怎么做?咱们可以看看书本。

5.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位同学做动作,再请全班学生朗读。

6.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场景,想一想当妈妈和我一起过马路时,她听到汽车的汽笛声,就立马警戒起来:她会怎么做?

出示小结:所以作者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预设二:第六自然段

A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一点儿、紧叫、啄一啄哪个东西、马上)慈爱负责

B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1(汤圆、消瘦)(比喻、对比)辛苦、负责

2朗读指导,前半句喜悦、后半句心疼

C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说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矛盾吗?

1体会母鸡有了鸡雏后变得勇敢

2读出母鸡的勇敢

出示小结:所以作者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预设三:第七自然段

A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教他们本领,多少次可以看出有耐心)

B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半蹲着,看出母鸡很辛苦)一个小时一个下午甚至一个晚上,即使翅膀僵了,腿麻了,即使冷风冷雨,打在它的身上,依旧半蹲着。

C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承受小鸡的重量,忍受痛苦。)辛苦慈爱

提问:生活中你的妈妈是否也这样操劳

出示小结:所以作者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预设四:第八自然段

A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顶、贪睡)负责、辛苦

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四.感情升华

1.读到这儿我们知道,为了鸡雏,母鸡可以(),可以(),还可以()......不顾自身安危、忍受饥饿、不辞辛苦...... 也就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2.所以作者说他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里能把不敢换成不再吗?(不行,提醒作者对母鸡的敬佩与赞美)

3.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她伟大,因为她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带着敬佩之情朗读)

小结:老舍先生的语言果然有魅力,还有一部分内容咱们没有细细品味,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书写

警戒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PPT配套

14.《母鸡》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老舍的资料袋,他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之前我们认识了他笔下可爱、古怪的猫,今天我们要走进他的另一篇文章,继续感受他的语言魅力。 2.齐读课题 二.初读 1.同学们预习过,那么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有哪些读音需要大家注意) 2.词语掌握了,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的“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句子。 A.一向是什么意思 B.读这两句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老师也有一个疑问(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态度,课文有一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 C.也就是这只鸡当了鸡母亲的时候。在这之前作者是讨厌母鸡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到,哪几个自然段是不讨厌)这个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先来解决同学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会讨厌母鸡?学生读要求:(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快速阅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试着用词语概括。) 4.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为什么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原因,看看谁先找到。(找出关键词语) 5.课文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阅读课文5至8自然段,(边读边批注) 三.品读5到8自然段 预设一:第五自然段 A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无论、还是、总是、挺着)勇敢(你的体会很棒,带着理解读一读,谁还能来说说你找了哪一句) B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警戒是我们本课要掌握的词语,先来看看戒这个字。半包围结构,右上角是一个戈,那整个字呢,(拿着武器进入备战状态)写这个字咱们要注意什么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名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 内容分析 《母鸡》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全文共十个自然段,结构清晰,语言严谨而又生活化,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 语文要素 感受作者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敬佩之情。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比较本文与《猫》在表达上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谁见过母鸡?谁见过下蛋后叫个不停的母鸡?虽然你们认为它很烦人,但是这只是母鸡的一个方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2.了解作者。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会认字)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认识多音字“恶”。 (3)(出示会写字)交流: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a.字源识记“毒”字。 ,毒,会意字。本义是有毒的草在野地里到处生长,后引申为有毒的物质。 b.加一加:讨=讠+寸;忠=中+心;掘=扌+屈;歪=不+正。 c.换偏旁:厌—伏。 (4)指导书写。 孵:笔画较多,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 戒:“戈”从上、右包围“”,不要漏写一撇。 (5)(出示词语)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指导学习生字新词时,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自主记忆,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好习惯。对于难写的字,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准确识记。 二、整体感知。 1.掌握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词语,现在请把它们送回到课文中,轻声读读课文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您浏览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精选11篇)》正文如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篇1 【设计理念】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选编意图,《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 制作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 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 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圈划批注,在自主探究性阅读中了解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逐步解决问题。 2.借助言语比较,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以及对母鸡、母亲的敬畏之情。 3.延展阅读,深入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教学准备】 完成第一课时教学:预习课文;通读全文;了解概要;完成第一部分教学——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提出问题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还研究了老舍为什么向来讨厌母鸡,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老舍讨厌母鸡的原因。 2.师:老舍先生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哪一段直接写明的原因?(第9自然段)。

3.师:阅读的时候要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有价值。这是文章的中心段,根据中心段,我们可以提出哪两个研究的问题?(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二、圈划批注,明晰特点 【问题一】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现在哪里? 1.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关注哪几个自然段?(5、6、7、8)老舍不愧是杰出的语言大师,5678自然段没有出现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些字眼,但字里行间满满地全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拿起笔,边读边品,哪里读出了负责,哪里读出了慈爱,哪里读出了勇敢,哪里读出了辛苦,就把这些词写在旁边。(独立探究——小组交流) 2.全班分享:母鸡很负责,它();母鸡很慈爱,它();母鸡很勇敢,它();母鸡很辛苦,它()。 3.师:像这样,先用总起句呈现母鸡的特点,再围绕总起句把特点写清楚,这也是很不错的写作方法,老舍先生为什么不这样写? 4.师:老舍先生就是这样,对母鸡的具体行为进行了细致刻画,很好地体现了母鸡的特点,表达了对母鸡的情感。在母鸡的行为中,老师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母鸡》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母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母鸡》是老舍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写作特点的揣摩上有所欠缺,需点拨引导。 教学建议 1.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如,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作家描写小动物的作品,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 难点:学会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写出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本单元学的《猫》这篇文章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老舍热爱周围的一切美好事物。猫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动物,在老舍眼里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横线画出文中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在此过程中强调读音:可恶(wù)、一(zuǒ)儿、啼(tí)叫。 3.认读生词。 (1)课件出示: 讨厌理由心事反抗忠厚毒手成绩警戒预备汤圆 (2)抽读——齐读 4.指名读整篇文章。思考: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5.理清脉络,尝试分段。 (1)交流画出的两个句子: ①我一向讨厌母鸡。 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讨厌母鸡,那几个自然段写不敢再讨厌母鸡,并以此为依据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自主学习,教学生字 1.小组交流:说说本课中有哪些生字词难读或难写,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主教学:由提出生字词的学生做“小老师”或带大家读,或带大家写。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汤圆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然而,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而不是饺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第一部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多媒体出示母鸡下蛋的声音,学生倾听母鸡下蛋的叫声,请同学描述一下你见过的母鸡。 下蛋后会发出咯咯哒的叫声,会啄人…… 2.师: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母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母鸡》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14 母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老舍用词的严谨性。 3.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感受母鸡的特点,感悟母爱的伟大。 学习重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学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无病呻吟、欺软怕硬、爱炫耀的母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了解一下第二部分,又介绍了母鸡的什么特点? (二)自主探究,深入学文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课件】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研究第4—8自然段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出示课件】这是一只()的母鸡。 3.自学、交流、补充、评议。 预设要点:(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记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写出了“我”讨厌母鸡的原因;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说明“我”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阅读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原因,体会“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 另外本文出现了许多拟人化、夸张的用法,值得学生一学,特别是夸张。 二、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没完没了、如泣如诉的意思。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及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

3、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母鸡叫声中传递的意思和情感,感受母爱的无私无畏,母爱是永恒的。 三、课前古诗、名言的诵读: 1、《游子吟》(唐乐府·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2、说说关于鸡的成语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4《母鸡》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4《母鸡》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戒"“孵”等1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恶",正确读写讨“讨厌”“细声细气"“一撮儿毛”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经历,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预习单多媒体课件母鸡头饰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视频导入(课件出示1)多媒体出示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请同学描述一下这是一只什么特点的母鸡。(可爱的,会啄人,充满母爱......) 2.师:这只可爱的充满母爱的母鸡带给了我们很多快乐,可是,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却因夫人养的那只母鸡正心烦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14课《母鸡》。(课件出示2)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母鸡) 二、任务一检查预习单 1、字词通关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3)。 (2)自由读,找生读,纠错后重读。 (3)指导读好儿化韵。 (4)分小组读。 (5)指导书写“戒"(课件出示4)。

三、任务二初读感悟,把握文章脉络。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来。 (学生读书,做批注,圈画出相关句子,然后交流初步感受。)【出示课件5】 2、理清课文脉络(1)交流文中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的句子。 (2)讨论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不敢再讨厌母鸡?并以此为依据把课文分成两段。 四、任务三还原情境,构建场域 创设“控诉状”和“表扬信"转换的情境,感悟老舍先生对母鸡态度的变化。(课件出示6) 1、默读课文1-3段,找出文中写老舍先生讨厌母鸡的三个事实,并尝试用精炼的词语进行概括。(课件出示7)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第一段:抓住“嘎嘎”“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词,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控诉状”中控诉原因一:叫声难听。(课件出示8、9) 指导朗读第二段:抓住“不反抗"“欺侮”等词,概括:欺软怕硬。(课件出示10)指导朗读第三段:抓住“发了狂",听母鸡下蛋的叫声理解母鸡的自大、爱炫耀。 随机理解句子:(出示课件1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会画线部分夸张的写法。指导夸张的写法的朗读,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小结:(出示课件12)老舍先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了母鸡让人讨厌的三个实例,事实清楚,写成了这封控诉信。下面让我们一起控诉吧! 4、配合读,再次体会“一向讨厌”之情。找一生戴着母鸡头饰扮演母鸡,师生配合读1-3自然段。(出示课件13) 5、出示表扬信,设置下节课悬念。(出示课件14)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母鸡》4-10自然段,了解表扬信的表扬原因。(出示课件15)

14《母鸡》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4《母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复习巩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谨。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对比作品《猫》和《母鸡》的写法,感受作者细腻传神的描写,并积累优美词句。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情感体验,教育其学会感恩母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结合学生情感体验,教育其学会感恩。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谨。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对比作品《猫》和《母鸡》的写法,感受作者细腻传神的描写,并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师引: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第14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今天,让我们继续深入文本,跟随老舍先生进一步来认识这只母鸡。(板书课题) 2、复习: 师: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砸金蛋。谁愿意来挑战一番?(课件出示生字金蛋,请生读) 生:朗读检测 二、新知探究 (一)自学自研

1、在老舍先生笔下,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2、自读课文,找出反应作者对这只母鸡前后两种态度的句子,用“”划出来。(二)合作共研 1、生:汇报交流:(1)我一向讨厌母鸡。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师:(1)请同学们齐读这两个句子; (2)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疑惑吗?(请生交流) 预设(1)为什么作者一开始会讨厌这只母鸡呢? (2)作者后来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师可相机评价: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提的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惑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讨厌母鸡?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因为母鸡(),所以“我”讨厌母鸡。 预设:因为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拍硬)、(拼命炫耀),所以…… 师:同学们,这样的母鸡你们喜欢吗? 预设:不喜欢! 师: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可后来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心思不敢再讨厌它了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10自然段,其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原因,比比看谁先找到。 生:汇报 师:(1)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2)教师指导朗读,升华情感。 师:请同学们合作交流:文中哪些段落中的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1:第5自然段 师:“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会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戒吗?可母鸡却立刻警戒起来,这说明了什么?“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教师适时指导朗读(朗读的时候我们就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谁愿意来试试?(评价:从你的朗读里老师感受到了你是一位“负责”的

部编教材母鸡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部编教材母鸡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母鸡》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懂得母爱的伟大。 3.对比老舍的《猫》,体会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母鸡。(出示母鸡图片)母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说说它给你留下过什么样的印象。 在老舍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前,老师先来检查下你们预习的情况,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听课文朗读录音,找出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 3.学生汇报。(我一向很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生齐读这两句话,请你们根据这两句话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指生答) 5.会学习的学生会思考,会思考的学生会提问。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感悟“讨厌母鸡”的段落 1.请大家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1)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边汇报边指导朗读。 (2)理解词语:没完没了、如怨如诉。 2.师问:它真的是一只令所有人都感到()的母鸡?生(讨厌) (1)指生读。(指导朗读出讨厌的语气) (2)齐读。 3.母鸡一开始“令人讨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4 母鸡》说课稿(附教案)

《14.母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母鸡》。我主要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母鸡》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记述了一只母鸡关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母鸡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 3.自主探究法4.朗读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

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 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安排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板书如怨如诉等词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要求学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4《母鸡》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14 母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理解:体会母亲的伟大,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 语言运用:通过字理行间态度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思维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了解写作方法;比较《猫》和《母鸡》在写法上的特点。 审美创造: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语言特点:《母鸡》也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一贯的语言严谨、善用口语,读起 来倍感亲切。老舍先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细致生动地描绘生活场景,母鸡的形象便跃 然其中像文中写到母鸡如何保护小鸡雏们的安全、耐心地教小鸡雏学习“啄食、掘地、洗澡”的生活本领等,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表现母鸡慈爱与责任。本课语言平白晓畅,富有浓浓的 生活气息。看似作者的语言表达散淡随意,其实都经过了作者的斟字酌句,只有反复品读才 会体味到几经锤炼的文字所呈现的表现力。 关注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变化:本文共 10 个自然段,结构清晰。可引导学生学会摘 句梳理文章脉络。课文第 4 自然段“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 鸡的母鸡”起过渡作用,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发生转折,由此,课文分为前后两部分。 课文中有两句话直接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句在第1自然段开篇 “我一向讨厌母鸡”。另一句在最后一自然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中间部分就是缘由 一作者把这前后变化的所观所感娓娓道来,细致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在探 究原因的相关段落处,可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批注,读思结合。 关注《猫》与《母鸡》的比较阅读: 本课和《猫》的作者均是老舍先生。从两篇课文的 结构、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比较,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再汇总。在结构方面,两篇课文的条理清晰,都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在语言方面,相同之处,都 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都通过小事体现动物特点,不同之处,《猫》明贬实褒,《母鸡》欲 扬先抑。在情感表达方面,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诚的喜爱和赞美,不同之处,《猫》通篇 表达对猫的喜爱,视猫为“孩童”,语带宠爱;《母鸡》则写出了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前后强烈对比,转化为敬意之后,更加深了对母爱的赞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第1篇】 16 母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邻家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的体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3.通过品读《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初步懂的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文章。 教学重点: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初步懂的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导入新课 (出示母鸡)这是什么动物?你喜欢吗?(说说喜欢的理由)你猜猜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喜欢母鸡吗?正巧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母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那么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也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巧过字词关 老师知道大家都有预习的习惯,接下来就要检查一下你的预习合不合格了。 第一组:如怨如诉颤颤巍巍啼叫欺侮聋子雏鸡嘎嘎咕咕凄惨慈爱(指名读) 第二组:可恶结起个小疙瘩 第三组:一撮儿毛挺着脖儿挺着身儿 (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出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变化吗?找找、划划,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齐读) (1)我一向讨厌母鸡。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是如何把这两部分连起来的?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是啊,作者利用了第4自然段,有一个关键的词语——(可是)连接了讨厌母鸡与不敢再讨厌母鸡两个部分的,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叫做——(指名回答)对啊,我们把这样的段落叫做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更连贯。 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语言特点 (一)讨厌母鸡 同学们,“我”一向讨厌母鸡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表示讨厌的时间长,可能是三年五年,可能是从出生讨厌到现在了。)作者为什么长时间地、一直讨厌着母鸡?读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课件【三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课件【三篇】【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课件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教学设计

14母鸡 ▶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3.比较本文与《猫》在表达上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如,“忠”读翘舌音,“绩”读第四声,“警”读后鼻音。“孵、毒、戒”三个字要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还要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3.表达运用 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善于用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学习字词 1.导入新课。

(1)师引导:谁见过母鸡?谁见过下蛋后叫个不停的母鸡?虽然你们认为它很烦人,但是这只是母鸡的一个方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2)板书课题:母鸡。 (3)齐读课题。 2.简要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师引导:同学们在课下已经认真地预习了这篇课文。学习课文前,先读读这几个字,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认识多音字“恶”。(出示课件) (5)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①师指名读;生齐读。 ②师引导交流: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③生自由交流;师点拨。 a.字源识记“毒”字。 课件出示: ,毒,会意字。本义是有毒的草在野地里到处生长,后引申为有毒的物质。 b.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讨=讠+寸;忠=中+心;掘=扌+屈;歪=不+正。 c.换偏旁识字:厌—伏。 ④指导书写。 孵:笔画较多,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边看边书空。 戒:“戈”从上、右包围“”,不要漏写一撇。 (6)课件出示词语。 ①生齐读;师指名读。 ②师指名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指导学习生字新词时,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自主记忆,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好习惯。对于难写的字,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准确识记。 板块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第1篇】 14 《母鸡》教案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2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2.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通过体会母鸡的特点,感受作家老舍先生用词的严谨,感悟母爱的伟大。 【学习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谈话】谈谈你所了解的小动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舍先生的“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热爱生活的它看来,

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先生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字字过目,句句入心),要求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识生字:“疙瘩侮恶撮恨聋雏啄哼啼凄” 3.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田坝反抗可恶成绩心思警戒预备汤圆啼叫疙瘩汤圆 先检查词语认读,再理解词义。 三、初步感知课文,明白作者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你从哪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2.读完这两个句子,你有疑惑吗?指名说。还有想问的吗? 3.反馈: 三、把握整体结构,深入领会课文,感受母鸡特点。 (一)感知母鸡特点,明白讨厌原因。 1、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舍先生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请快速读读文章1-3自然段,说说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看一看你找到了几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