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练习及答案

2019届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练习及答案
2019届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练习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地理

2018.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回答第1题。

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8年9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2、3题。

2.峰会期间,

A.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B.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C.北京日出东南,比开普敦日出早

D.地球公转和自转速度都逐渐减慢

3.图示区域

A.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

B.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C.甲地受寒流的影响,降温明显

D.乙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图2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回答第4-6题。

4.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5.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6.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

图3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第7-9题。

7.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④⑤⑥

8.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9.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

2018年9月16日17:00台风“山竹”在广东省登陆。图4、图5分别为16日8:00、17日8:O0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 16日8:00到17日8:00

A.海南岛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北京受冷锋影响强,降温引发冻害

C.东海受台风影响,风力加大D.台风中心向西移动,势力逐渐减弱

11.台风“山竹”

A.中心风力最大,破坏力最强B.水平气流呈现顺时针方向旋转

C.使我国雨带北移,北涝南旱D.易引发风暴潮,破坏沿海基础设施

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范围广,水量

大,年平均流量可达1200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

期排入海洋,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14立方米/秒。为了

开发沃尔特河,人们在其下游修建大坝拦水,形成了世

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沃尔特水库。图6为沃尔

特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13题。

12.沃尔特河流域

A.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属大西洋水系

B.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是流域内主要水汽来源

C.多为热带沙漠地区,河水大量下渗

D.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小

13.水库建成后可导致

A.沃尔特河的流域面积增大 B.水库上游河段含沙量减小

C.河流人海年径流总量增加 D.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

图7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

回答第14、15题。

14.图中洋流

A.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

B.②流经地区纬度低,水温高,为暖流

C.③受中纬西风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

D.③为寒流,⑤为暖流,③比⑤水温低

15.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使流经的地区增温增湿

B.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C.③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

D.④⑤交汇处形成著名渔场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8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第16、17题。

16.甲地

A.位于半干旱地区,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

B.位于地势第一阶梯,气温低,冻融风化显著

C.气候湿润,森林分布广,生物风化作用突出

海淀区2018届高三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官方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地理2018.1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图1表示“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科威特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发达国家均出现人口负增长 C.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导致就业压力大 D.尼日利亚的人口自然增长属过渡模式 2.图示国家中 A.中国因消费水平高,环境承载力小 B.俄罗斯因人口密度最小,环境承载力最小 C.日本因地域开放程度高,人口合理容量大 D.人口合理容量大的国家人口密度均大 图1 2017年10月29日,第二十八届世界人口大会在南非举行,大会关注人口迁移问题。人口重心变动可反映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图2为“南非人口密度及人口重心变动图”,图3为“南非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图2 图3 3.南非人口稠密地区 ①终年温和湿润②均为凉爽的高原③开发历史早④农业基础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4.依据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变动情况,推断南非的人口迁移 A.从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 B.主要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C.从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 D.主要受区域资源开发的影响

图4为“我国东部某地区2015年城镇体系结构及2030年城镇体系结构预测图”。读图,回答5、6题 图4 5.预测2030年该地区城市体系结构,需借助的地理信息主要有 ①水源及植被覆盖率②土壤类型③人口增长与分布数据④城市规划方案⑤区域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6.根据预测,到2030该地区 A.Ⅰ型小城市数量最多 B.中等城市数量增加最多 C.城市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东部地区城市化速度较快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应用于大气污染研究及城乡规划。读图5“华北某大城市远郊区相关信息图层”,回答7-9题。 图5 7.PM2.5浓度 A.自东向西逐渐减小 B.在重要居民点均超过340μg/m3 C.低值区人口密度小 D.在高速公路沿线变化幅度最大 8.图中 A.休闲商业区16点以后人流量减少 B.石化工业区冬季对居民区影响更大 C.高端制造业区邻近居民区利用廉价劳动力 D.都市农业区主要发展粮棉种植 7.据图判断,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该大城市中心城区的 A.西北方 B.东北方 C.南方 D.东方

2020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地理

2020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 地理 2020.11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0年“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坐着高铁看中国》系列报道,选取代表性铁路线路(图1),全景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高铁 A.沿途区域内人口数量少的是① B.经过省级行政区最多的是② C.连接省级行政中心最少的是③ D.经过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是④ 2.乘坐高铁①从北京出发,沿途 A.典型植被从落叶阔叶林过渡到常绿阔叶林 B.地势由第二阶梯过渡到第三阶梯 C.横跨黄河上游、长江中游和珠江下游地区 D.穿越阴山、秦岭和南岭山体隧道 图2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4.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示季节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农业气象灾害。图3为某区城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A.雾霾加剧 B.持续升温 C.大风降温 D.对流雨盛行 7.图示时段最可能在 A.1月 B.4月

2018-2019学年海淀区高三期中练习数学试卷及答案(理科)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数 学(理科) 2019. 11 本试卷共4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 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全集U =R ,集合2 {|1}A x x =≥,则U A =e A .(,1)-∞ B .(1,1) C .(1,)+∞ D .(,1)(1,)-∞-+∞U 2.下列函数中,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的是 A .1()f x x =- B .()f x = C .1 ()2 x f x = D .()tan f x x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0,0)O ,(0,1)A ,B ,则OA AB ?uu r uu u r 的值为 A .1 B 1 C D 1 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 22n n S +=-,则3a = A .1- B .2- C .4- D .8- 5.sin15cos15?+?的值为 A . 1 2 B C D . 2 6.“0t ≥”是“函数2 ()f x x tx t =+-在(,)-∞+∞内存在零点”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已知函数1,0, ()1,0, x f x x -

2019年海淀区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9.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 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19年1月27日,某中学组织学生从北京出发,乘坐高铁前往昆明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读图1,回答第1-3题。 1.估算郑州东至武汉段高铁平均运行速度约为 A. 120千米/小时 B.180千米/小时 C.280千米/小时 D.380千米/小时 2.到达昆明时正值日落,此时北京已万家灯火。昆 明日落较晚是因为其 ①位置偏西,存在时差②纬度较低,昼长较长 ③海拔较高,昼长较短④降水较多,日照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图中 A.4、5月份华北平原季节性积雪融化,河流迎来春汛 B.7、8月份,长江三角洲正值梅雨季节,降水量丰富 C.石家庄到长沙段,跨越中温带、暖温带以及亚热带 D.长沙到贵阳段,沿途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图2为我国某水库最高控制水位及多年平均水位的海拔随季节变化图(单位:米)。最高控制水位是指综合水库灌溉、发电效益及水库运行安全等因素,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死水位是指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读图,回答第4、5题。 4.该水库5-7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是因为该时段 A.上游灌溉需水多B.下游防洪压力大 C.流域内降水量少D.库区内蒸发量大5.该水库可能位于 A.青海省东部 B.浙江省西部 C.甘肃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O0C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图3是某年2月4日-6日我国部分地区霜冻线分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8题。

海淀高三英语期中考试 .11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英语2015.11 阅读理解(共两节,40分) A One day, a college student was taking a walk with a professor. As they went along, they saw lying in the path a pair of old shoes. They supposed the shoes belonged to a poor man who was employed in a field close by, and who had nearly finished his day’s work. The student turned to the professor, saying, “Let us play the man a trick: we will hide his shoes, and hide ourselves behind those bushes, and wait to see his confusion when he cannot find them.” “My young friend,” answered the professor, “we should never amuse ourselves at the expense of the poor. But you are rich, and may give yourself a much greater pleasure by tricking on the poor man. Put a coin into each shoe, and then we will hide ourselves and watch how the discovery affects him. ” The student did so, and they both placed themselves behind the bushes close by. The poor man soon finished his work, and came across the field to the path where he had left his coat and shoes. While putting on his coat he slipped his foot into one of his shoes, but feeling something hard, he bent down to feel what it was, and found the coin. Astonishment and wonder were seen on his face. He fixed his eyes on the coin, turned it round, and looked at it again and again. He then looked around him on all sides, but no person was to be seen. He now put the money into his pocket, and continued to put on the other shoe; but his surprise was doubled on finding the other coin. His feelings overcame him. He fell upon his knees, looked up to heaven and cried a sincere thanksgiving, in which he spoke of his wife, sick and helpless, and his children without bread, whom the timely help, from some unknown hand, would save from dying. The student s tood there, deeply affected, and his eyes filled with tears. “Now,” said the professor, “are you no t much better pleased than if you had played your intended trick?” The youth replied, “You have taught me a lesson which I will never forget.” 56. The student wanted to play the poor man a trick to ______. A. find the truth B. show his wisdom C. amuse himself D. teach him a lesson 57. After finding the two coins, the man felt_________. A. helpless B. interested C. peaceful D. thankful 58. 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professor is __________. 只供学习与交流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讲义(经典打印)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 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应用 一、地球仪与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①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2万千米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 ② ?????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 经度 纬度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1)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二、经纬网的应用 1.定“方向”——先定南北,再定东西,东西方向找劣弧。 A 在 B 的西北方向;D 在 C 的正东方向;E 在 D 的正南方向; E 在 C 的东南方向。 2.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即:纬度差×111km 。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若两地在同一纬线上,只要指导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两地之间 的距离。即:经度差×111×cosφ千米。 3.定“范围” 图3和图4的4个阴影地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④。 (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 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4.定“最短航线” (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 面的交线,如右图6所示;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 是确定的,如图7所示。 (2)确定“劣弧”: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

2018年海淀区高三地理一模试题和答案解析(高清)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地理 2018.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4分) 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同学利用寒假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郊区某村落实施考察,使用小型无人机对村落进行拍摄(图1左),并绘制地图(图1右)。考察中发现村民利用地下水进行自流灌溉。读图,回答第 1、2 题。 1.图中 A.民居占地面积约8千平方米 B.灌溉水渠流向为东北向西南 C.聚落形态受气候和地形制约 D.拦水坝可实现水能梯级开发 2.地理小组的研究课题最可能是:基于无人机遥感进行 A.村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叶片光谱分析水稻估产 C.山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 D. 农田土壤化肥污染现状调查 表1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读表,回答第 3、4 题。 3.据表中资料推断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 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 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 4.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 ②山体海拔高度 ③水汽来源方向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图1

图2为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5、6 题。 5.图中地貌 A .主要因风力作用形成 B .所在地区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 C .形成顺序是④③①② D . 岩石类型为变质岩 6.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 A .气候异常,降水增多 B .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剧 C .地壳运动活跃度增加 D .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可燃冰是主要分布于深海、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图中水合物钻探区)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图3为我国局部海域海水等深线(米)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8题。 7.可燃冰 A .蕴藏于浅海大陆架,开采难度小 B .海底分布状况可用 GIS 技术进行普查 C .是清洁能源,其开发对海洋生物无影响 D .开发利用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8.五月份 A .曾母暗沙昼渐长夜渐短 B .我国南部沿海进入伏旱季节 C .珠江口的入海泥沙减少 D .海南岛上桃李芬芳 图4为“我国某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基地的空间扩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9题。 9.该汽车企业生产基地不断扩展的主要目的是 A.寻求廉价劳动力 B.接近人才与科技 C.扩展市场规模 D.接近原料产地 图2 图3 图4

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地理

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 地理 2018.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回答第1题。 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8年9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图1为非洲部 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2、3题。 2.峰会期间, A.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B.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C.北京日出东南,比开普敦日出早 D.地球公转和自转速度都逐渐减慢 3.图示区域 A.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 B.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C.甲地受寒流的影响,降温明显 D.乙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图2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回答第4-6题。 4.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5.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6.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2021届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比重的显著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商品,关注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信息交流、品牌文化传播等不断增强,许多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设计的文创产品呈热销态势,由此带动了文创产业的持续发展。在这一热潮中,也存在产品开发同质化、定位模糊、质量不高等问题。那么,如何通过文创产品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成为滋养当代人生活的养分呢? 文创产品研发的重心应是实现从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源的转化,而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源,关键之处在于对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从传统造物的形状、色彩、纹饰中提取元素,把它凝练为直观鲜明的文化艺术符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是较为常用的设计方式。比如故宫文创的口红,膏体颜色取自故宫院藏国宝器物,外观取自宫廷绣裳纹饰;敦煌文创的胸章,选用六合莲花等盛唐时期的藻井纹饰。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不仅,而且。比如有的文创产品围绕二十四节气发挥创意,表现人与自然、物候之间的联系;有的文创产品运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语言,表现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有的文创产品展现中华悠久历史文化,表现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 中华文化保存在典籍文献、遗址文物中,更蕴藏在人们衣食住行用的日常生活里。文化传统只有存续在生活中,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过去,不少文博场馆的纪念品远离生活,缺乏创意。消费者买来后,大多将其置于角落,任其蒙尘。当下,一系列文创产品从日常生活需要出发进行创意设计:小到胶带、便笺、行李牌,大到公共空间的装饰品;古典的如古器复刻,新颖的有数码周边;时令性的如春茶、月饼、夏季的遮阳帽、冬天的披肩。文创产品设计正打破固化认知,不再局限于礼品馈赠和纪念品收藏,而是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 生活是文创产品创新的广阔天地。为此,设计者当体察生活,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应用场景和实用功能,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艺术创造,优化文创产品的使用体验和情感体验,赋予其独特性和生命力,让人们在“日用而不觉”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丰富的精神启迪,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取材于般波的相关文章)1.请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分别填写一个10字以内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商品,反映出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越来越重视。 B.文创产业持续发展使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设计的文创产品开始热销。 C.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能够促进文创研发从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源的转化。 D.要使文创产品拥有生命力,设计者应当体察生活,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材料二 北京故宫有180多万件(套)藏品,但并不是所有藏品都能成为文创构思的源泉。选取哪些文物作为文创素材,要考虑其主题是否喜闻乐见,色彩构图是否便于呈现等,

2018年海淀区高三地理一模试题和答案解析(高清)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地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4分) 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同学利用寒假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郊区某村落实施考察,使用小型无人机对村落进行拍摄(图1左),并绘制地图(图1右)。考察中发现村民利用地下水进行自流灌溉。读图,回答第1、2 题。 } 图1 1.图中 A.民居占地面积约8千平方米 B.灌溉水渠流向为东北向西南 C.聚落形态受气候和地形制约 D.拦水坝可实现水能梯级开发 2.地理小组的研究课题最可能是:基于无人机遥感进行 A.村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叶片光谱分析水稻估产 % C.山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 D. 农田土壤化肥污染现状调查 表1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读表,回答第3、4 题。 3.据表中资料推断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 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 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 4.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②山体海拔高度③水汽来源方向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图2为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5、6 题。 … ` 5.图中地貌 A .主要因风力作用形成 B .所在地区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 C .形成顺序是④③①② D . 岩石类型为变质岩 6.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 A .气候异常,降水增多 B .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剧 C .地壳运动活跃度增加 D .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可燃冰是主要分布于深海、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图中水合物钻探区)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图3为我国局部海域海水等深线(米)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8题。 7.可燃冰 A .蕴藏于浅海大陆架,开采难度小 · B .海底分布状况可用 GIS 技术进行普查 C .是清洁能源,其开发对海洋生物无影响 D .开发利用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8.五月份 A .曾母暗沙昼渐长夜渐短 B .我国南部沿海进入伏旱季节 C .珠江口的入海泥沙减少 D .海南岛上桃李芬芳 图4为“我国某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基地的空间扩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9题。 ; 9.该汽车企业生产基地不断扩展的主要目的是 图2 图3

2016届海淀区高三期末地理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地理参考答案2016.1 第Ⅰ卷(选择题共50 分) 本卷共 25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 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 2 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第Ⅱ卷(综合题共50 分) 26.(10 分) (1)从30%到50%该时间段英国比中国早;(1 分)发展到50%的历时英国比中国长;(1 分) 发展的速度英国比中国慢。(1 分) (2)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1 分)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1分)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或: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二三产业集聚)。(1 分) (3)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1 分)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或: 疏散中心区的人口);(1 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或:合理规划道路网);(1 分)加强管理和疏导(举例说明正确可以得分)。(1 分) 27. (15 分) (1) 成都平原: 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1 分)平原地形,地势平坦;(1 分) 土壤肥沃;(1 分)临近河流,水源充足。(1 分) 不利条件: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1 分)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1 分) 渭河平原: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1 分)平原地形,地势平坦;(1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1 分)临近河流,水源较为充足。(1 分) 不利条件: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1 分)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易受冻害影响。(1 分) (2)有水能、煤炭、石油等能源,种类多,资源丰富;(1 分)市场需求量大;(1 分)政策

2018-2019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2018-2019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共28分)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许多科技知识。下列古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2. 我们的地球被大气包围着,大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吸烟产生的尼古丁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B. 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的排放 C. 含放射性元素的天然建材一定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D. 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中、等的排放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为 B. 只含有离子键 C. 质量数为的原子符号为 D.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4. 食盐在不同分散剂中形成不同分散系。 分散系:食盐分散在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分散系:食盐分散在乙醇中形成无色透明胶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散系中只有两种离子 B. 分散系为电解质 C. 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两个分散系 D. 两个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相同 5.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B. 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C. 把金属钠放入冷水中产生气体:

D. 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溶解氢氧化铝固体: 6.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可以改变分解反应的焓变 B. 或可以催化分解反应 C.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路径 D. 分解是吸热反应 7.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元素性质的系统研究提供指导,为新元素的发现提供线索 B. 在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寻找可做催化剂的合金材料 C. 在、族元素中,寻找制造农药的主要元素 D.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8. 我国工业废水中几种污染物及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我国规定酸、碱废水的最大允许排放标准是大于、小于。 A. 、、是重金属离子 B. 对于的废水可用中和法处理 C. 将转化为是用氧化还原的方法 D. 在含有的废水中加入,可使转变沉淀而除去 9. 将溶液和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溶液 呈红色。再将混合液当分为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2018海淀区高三地理一模试题和答案(高清)

2018海淀区高三地理一模试题和答案(高清)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地理 2018.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4分) 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同学利用寒假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郊区某村落实施考察,使用小型无人机对村落进行拍摄(图1左),并绘制地图(图1右)。考察中发现村民利用地下水进行自流灌溉。读图,回答第 1、2 题。 1.图中 A.民居占地面积约8千平方米 B.灌溉水渠流向为东北向西南 C.聚落形态受气候和地形制约 D.拦水坝可实现水能梯级开发 2.地理小组的研究课题最可能是:基于无人机遥感进行 A.村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叶片光谱分析水稻估产 C.山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 D. 农田土壤化肥污染现状调查 表1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 图1

资料。读表,回答第 3、4 题。 3.据表中资料推断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 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 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 4.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 ②山体海拔高度 ③水汽来源方向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图2为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 图,回答第 5、6 题。 5.图中地貌 A .主要因风力作用形成 B .所在地区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 C .形成顺序是④③①② 图 2

D.岩石类型为变质岩 6.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 A.气候异常,降水增多B.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剧 C.地壳运动活跃度增加D.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可燃冰是主要分布于深海、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图中水合物钻探区)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图3为我国局部海域海水等深线(米)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8题。 7.可燃冰 A.蕴藏于浅海大陆架,开采难度小 B.海底分布状况可用GIS 技术进行普查 C.是清洁能源,其开发对海洋生物无影响D.开发利用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8.五月份 A.曾母暗沙昼渐长夜渐短 B.我国南部沿海进入伏旱季节 C.珠江口的入海泥沙减少 D.海南岛上桃李芬芳 图4为“我国某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基地的空间扩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9题。 9.该汽车企业生产基地不断扩展的主要目的是 A.寻求廉价劳动力 B.接近人才与科技 C.扩展市场规模 D.接近原料产地 表2为我国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及全国的部分人口数据。读表,回答第10、11 题。 图 3 图 4

2019届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练习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地理 2018.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回答第1题。 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8年9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2、3题。 2.峰会期间, A.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B.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C.北京日出东南,比开普敦日出早 D.地球公转和自转速度都逐渐减慢 3.图示区域 A.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 B.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C.甲地受寒流的影响,降温明显 D.乙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图2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回答第4-6题。

4.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5.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6.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 图3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第7-9题。 7.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④⑤⑥ 8.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9.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 2018年9月16日17:00台风“山竹”在广东省登陆。图4、图5分别为16日8:00、17日8:O0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 16日8:00到17日8:00 A.海南岛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北京受冷锋影响强,降温引发冻害 C.东海受台风影响,风力加大D.台风中心向西移动,势力逐渐减弱 11.台风“山竹” A.中心风力最大,破坏力最强B.水平气流呈现顺时针方向旋转 C.使我国雨带北移,北涝南旱D.易引发风暴潮,破坏沿海基础设施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年高三期中考试生物(带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生物2019.11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下列四种小分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葡萄糖②核苷酸③氨基酸④ATP A.都是构建生物大分子的单体 B.都是含N和P元素的物质 C.都可以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D.都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2.下列关于RNA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RNA和蛋白质分子都含C、H、O、N四种元素 B.RNA在细胞核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 C.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RNA和蛋白质完全相同 D.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中催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3.基于生物学科学习所形成的下列理解,不合理 ...是() A.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序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决定其功能 B.物质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与能量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C.稳态不仅表现在个体水平,细胞和群体水平也可以表现出稳态 D.生物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导致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形成 4.右图中①~⑤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是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②是蛋白质和脂质合成场所 C.①③④与蛋白质的分泌过程有关 D.分裂时⑤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5.酵母菌和蓝细菌(蓝藻)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叶绿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内质网

6.下列各项无法 ..通过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证明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渗透吸水 D.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7.研究者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4 h后测定得到右图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线。对本实验现象作出的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磷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大蒜根尖细胞 B.磷吸收速率受到膜上载体数量制约 C.磷吸收一定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D.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8.下列过程中不会 ..发生“ ”这一化学反应的是() A.叶绿体基质中C3被还原 B.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 C.胰岛细胞向外分泌胰岛素 D.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动 9.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选项探究内容实验方案 用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H2O2完全 A 酶的高效性 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 B 酶的专一性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 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 C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相同时间后,检测淀粉分解程度 D 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用H2O2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分解,用斐林试剂检测 ...的是() A.酵母菌细胞能进行过程①②或过程①③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能进行过程① C.低温下苹果细胞中过程①②的速率降低 D.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④ 11.某同学将新鲜金鱼藻置于盛有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改变灯泡与烧杯的距离,测定得到右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下)期末练习地理

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下)期末练习地理 地理2018.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4 分) 2018 年寒假,北京的康同学到东非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从山脚下的M oshi 镇出发,一周 后,于当地时间2月15 日8:00 成功登顶,当日正值中国春节除夕。图1为东非地区图,图2为康同学在登山过程中手绘的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3 题。 图 1 1. 康同学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期间 A. 恰逢中国农历惊蛰节气前后 B.登顶时刻恰好看到日出东南地平线 C.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登顶时刻北京的家人开始收看春晚 图 2 2.图2信息显示 A. 登山线路所在坡向的基带为热带雨林带 B. M 区域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C.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条件逐渐变差 D. 海拔越低,人类对植被开发利用强度越大 3.图1所示地区 A. 裂谷带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 B. 山地多为断块 山,山顶岩石主要受风力作用 C. 季节性湖泊水位的变化主要受山 地融雪影响 D. 受地势起伏的影响,河流水系形态呈放射状 读表1和图3,回答第4、5 题。

4. 表1中信息显示 A.5 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 B.5 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5 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为冷锋过境造成 5.,5 月6日与比5月5日相比,图3中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茶树原产长江以南山区。1959 年我国在青岛市崂山区进行“南茶北引”移植试验,经多地试验失败后,终于在素有“小江南”之称的太清宫景区引种成功。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加上全部采用人工采摘,崂山茶品质极佳、声名远扬。图3为青岛市崂山太清宫附近等高线 (米)分布图。读图,回答第6、7 题。 图4 6.太清宫景区引种茶叶取得成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水分条件好 B.位于沿海地区低山丘陵区的阴坡,光照较弱 C.受地形阻挡,冷空气影响弱,热量条件较好 D.位于山前坡地,地势平坦,利于大规模种植 7.近年来,崂山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力成本上升 B. 种植面积扩大 C. 运输成本攀升 D. 土质退化严重 》中对北京城市的发展进行了定位。读图5,回答第8、9 题。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年)

2018-2019学年海淀区高三英语期中考试试题(2018.11终稿 )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英语2018.11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1. Where does the man come from? A. Britain. B. Australia. C. America. 2.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Her cellphone. B. Her car key. C. Her book. 3. When will they meet? A. At 4:00 pm. B. At 4:30 pm. C. At 7:00 pm. 4. Which kind of membership does the man pick? A. One-month membership. B. Three-month membership. C. Six-month membership. 5. What does Anna do? A. A singer. B. A musician. C. A student.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15分) 听下面四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y does the woman make the call? A. To ask for information. B.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C. To make an invitation. 7.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 or the man’s application? A. The job suits him very well. B. The benefits in the company are good. C. The company takes care of its employee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y doesn’t the woman like the apartment? A. The neighbors are too noisy. B. It’s far away from school. C. The rent is too high. 9. What kind of place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An apartment with furniture. 英语第1页(共1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