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3核舟记答案李2.doc

八上23核舟记答案李2.doc
八上23核舟记答案李2.doc

23.《核舟记》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箸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K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祖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 神情和苏东坡、鲁宜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一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箸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神奇啊!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朝代)(人名)编辑的《》。

2、本文体裁上属于一篇________________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罔不: ____________ .壬戌:___________

??

- 横卧一楫:_

.

箸篷: _____________ .贻余:___________ __ 八分有奇:______

.

讹右臂: ___________ .石旅之:_________ —多髯者:_________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词】

径寸之木: __________ ? ? ? ?高可二黍许:_____

.

—如有所语:_ .

为宫室: ____________ .峨冠:___________

? ?

—两膝相比:_ .

因势象形: __________ .清风徐来:_______

.

—绝类弥勒:_ .

因势象形: __________ .水波不兴:_______ —矫首昂视:_

八分有蜜: __________ 励余:___________ —与苏、黄不属: ?

?

局可二黍许: ________ .卷端:___________

? ?

_ 地右臂: _____

可历历数: __________ ? ?横卧一楫:_______ ___ 倚一衡木: _____

.

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船背稍夷:

? ????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理解】

1、在概略介绍中,从几个方面说明医师技艺的精湛超凡?

明确: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二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

2、第二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段主要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两相对比,其意晓然。

3、分别朗读描述苏武、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

明确: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培” 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4、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明确:这当然是“东坡”。三人中,苏武居中,作者起笔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髯者”,因为刻得用心刻得仔细,作者也就说得真切细腻。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 说

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这样说明,才能与其主题吻合。否则,松散割裂,不知所云。

5、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不至呢?

明确:表现这一点的地方较多,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依格”的介绍,对怫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导学案及答案

核舟记 一、目标导学 1.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事物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 二、自主预学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洢.()器皿.()罔.()贻.() 八分有.奇()轩.()箬.()糁.() 髯.()衣褶.()袒.()诎.() (2)文献常识积累。 《核舟记》是由代作家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 2.二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下列字词。 (1)重要词语解释: 明有奇巧 ..因势象形() ..人()罔不 石青糁.之()其两膝相比.者() 钩画了了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通假字: 长约八分有奇()左手倚一衡木() 诎右臂支船()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古今异义词: 古义:古义: 可许 今义:今义: 古义:古义: 尝比 今义:今义: (5)一词多义 为: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文曰‘初平山人’ 奇:明有奇巧人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明有奇巧人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3.三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部分的内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用“/”划分朗读的节奏): 明/有奇巧人/ 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 刻 (三)再读课文,疏通全文,初步探讨。 1.从本文开头结尾的两节文字可以看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要说明核舟的什么特征?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深入探究,合作展示。 1.本文介绍核舟的哪些部位?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2.雕刻家是怎样表现奇巧、灵怪的? (五)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示范分析(2)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请选例评点: (六)拓展延伸。 本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时,篇幅虽短却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叹,这对于我们写作有何启示? (七)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请问,这要靠什么?一方面 靠;另一方面靠。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下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东坡右手执卷(juàn)端天启壬(rén)戌秋日 若啸(xiào)呼状石青糁(sǎn)之 B. 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明有奇(qí)巧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C. 为(wéi)宫室、器皿、人珠可历历数(shǔ)也 钩画了了(liǎoliǎo)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 D. 矫(jiāo)首昂视居右者椎髻(jì)仰面 佛印绝类弥勒(lè)舟尾横卧一楫(jí) 2.对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罔不因.势象形(根据)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还) 其两膝相比.者(比较)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B.高可二黍许.(上下)能以.径寸之木(用)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2)贻(3)箬篷 (4)八方有奇(5)石青糝之(6)髯 (7)天启壬戌(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船: (5)篆章:(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 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了解天下奇闻(PPT)。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则新闻出现在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yī)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走近作者 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 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一,有删节。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义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查阅字词,落实重点字词翻译,有疑问可向组员或老师求助。 2. 落实重点字词句翻译(详见学案答案) 四、整体感知文义,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1.疏通文义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23核舟记抄写

核舟记魏学洢(yī)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

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

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练习 1、本文的作者是:明代,魏学洢,字子敬,选自清代张潮选编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 2、本文的结构:总分总 3、介绍核舟的顺序是:空间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 4、本文围绕“奇巧”展开,王叔远的“巧”表现在:用料小、所刻事物多、所刻事物情态逼真。 5、为何先写船舱:船舱高大吸引人、小窗可开关很有趣、窗上对联引人想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核舟记》

《核舟记》教案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则新闻出现在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yī)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教师提示并领读以下内容(投影显示):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罔(wǎnɡ)膝(xī)褶(zhě)髻(jì)倚(yǐ) 戌(xū)篆(zhuàn)八分有(yòu)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三、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2)辨明说明顺序。 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第1段 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ǎ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yí,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核舟记》导学案(含答案)

23 核舟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微雕。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罔()膝()褶()髻()倚()戌() 篆()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 2、解释通假字 (1)左手倚一衡木()(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诎右臂支船()(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一词多义 (1)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2)奇明有奇巧人()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轩敞者为舱()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理清文章的结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合作探究 1、第2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2、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3、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你从第3、5段中的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从全文看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9、在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的点数和说明? 四、布置习题: 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完成在自写本上。 2.根据课文默写: (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2)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3、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1)有奇巧人( ) (2)因.势象形( ) (3)尝贻 ..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 )()(6)神情与苏、黄不属.( ) (7)中峨冠 ..而多髯者()(8)钩画了了( ) (9)其.两膝相比.者()()(10)珠可历历数也( )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2)佛印绝类 ..弥勒()(1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1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原文及阅读答案解析

《核舟记》原文及阅读答案解析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 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 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 手执卷,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 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tǎn)胸露 (lù)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 (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shǔ) 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

(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 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 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 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是关于文中“核舟”的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 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__________________”,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 落叶做成的船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着花纹的栏杆,这

23核舟记_1

23核舟记 导读:【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生字,熟读全文。 3、在掌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字音,熟读全文。 2、借助书下注释独立疏通文义。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1)罔不()(2)贻()(3)箬篷() (4)八方有奇()(5)石青糝之()(6)髯() (7)天启壬戌()(8)篆章()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1)罔不:(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船: (5)篆章:(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8)桃核修狭者: 3、填空。 《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yī)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3、整体感知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断句。 (三)研读探究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多媒体展示重点词语: 奇巧:以:木:木材;为: 罔:因:具:轩:敞:为:兴:徐:糁比:类:矫:诎:倚:楫:椎髻:夷:了了:盈:题: 简:为:灵:怪: 多媒体展示重点句子:

八上23核舟记答案李2.doc

23.《核舟记》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箸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K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祖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 神情和苏东坡、鲁宜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一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箸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神奇啊!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朝代)(人名)编辑的《》。 2、本文体裁上属于一篇________________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罔不: ____________ .壬戌:___________ ?? - 横卧一楫:_ . 箸篷: _____________ .贻余:___________ __ 八分有奇:______ . 讹右臂: ___________ .石旅之:_________ —多髯者:_________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词】 径寸之木: __________ ? ? ? ?高可二黍许:_____ . —如有所语:_ . 为宫室: ____________ .峨冠:___________ ? ? —两膝相比:_ . 因势象形: __________ .清风徐来:_______ . —绝类弥勒:_ . 因势象形: __________ .水波不兴:_______ —矫首昂视:_ 八分有蜜: __________ 励余:___________ —与苏、黄不属: ? ? 局可二黍许: ________ .卷端:___________ ? ? _ 地右臂: _____ 可历历数: __________ ? ?横卧一楫:_______ ___ 倚一衡木: _____ .

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核舟记》

《核舟记》教案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情况,简介作者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生字,熟读全文。 3、在掌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掌握字音,熟读全文。 2、借助书下注释独立疏通文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熟悉的一些雕刻素材导入,激发兴趣。 二、题解 1、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文体及内容:(p.250)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三、范读全文 四、检查重点字词理解情况,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1、生字注音:

yī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xuān ruò sǎn rán 洢皿罔贻有奇轩箬糁髯 zhě tǎn jiǎo zhǔ qū jì rén xū yú fǔ 褶袒矫属诎髻壬戌虞甫 2、重点词:罔贻泛相望类不属诎衡了了墨又盈简灵怪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1)罔不/因势象形 (2)盖/大苏泛赤壁云 (3)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六、作业: 1、生字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理解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疏通文意。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生字 2、作者、朝代、出处等知识 3、分段朗读(重点断句) 二、疏通文意: 1、重点词: 为:做罔不:无不,都尝:曾经 贻:赠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核舟记教学设计(王剑)

八上《核舟记》教学设计(王剑) 教学目的 一、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二、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的一、二是教学重点。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进行说明,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本课文教学可细可粗,可深可浅。请根据不同对象斟酌处理。)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布置课内预习 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 2.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示例:①罔、贻、轩敞、???篷等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 3.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4.思考下列问题: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 (4)本文虽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5)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6)文章的全部内容安排实际上紧扣了怎样一个核心? 三、巡视课堂,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以便为下面的课文分析提供材料和根据。 四、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 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读音要力求用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要正确,特别是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

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核舟记导

第23课核舟记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备注自主学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膝.()褶.()髻.()倚.()戌.()篆.()八 分有.()奇.()诎.右臂支船() 二、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用“/”划分朗读的节奏):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盖.大苏范赤壁云.: 轩敞 ..:启.窗而观:石青糁(sǎn )之.: 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东坡右手执.卷端: 绝类 ..弥勒: 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若.啸呼状.: 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合作探究 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 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 二、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1.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2、全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请为第二部分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 3、文中介绍船上的人物、情景说得有条不紊清清楚楚,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并据此归纳。) 4、课文分述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四、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1.问题讨论,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 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 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揣摩下列语句: (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示范分析(2)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核舟记 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句读。 2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 3了解总一分一总的说明顺序,以及第5段的内部顺序。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语感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口诵心维。鉴于初中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很多,不宜作过高要求,但求能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就可以了。)2.点拨法。 (解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不必字字落实、句句讲清,只在必要时做些点拨与引导。) 3评点法。 (解说:应当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要做到收放适度,收而不放,流于死;放而不收,流于乱。) 4.研究法。 (解说:研究需要方法,但更需要一种态度。)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直尺。画一个长为29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画好以后请在长方形内再画一个椭圆,然后可以把这个椭圆看作一只船,请你在船头画3个人,船尾画2个人,船头的3个人中,中间的一个戴着高帽子……不少同学说地方太小,画不上。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我却知道一个人,他不但能在方寸之间安排这么多人物,而且可以把每一个人的神态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同学们相信吗?如果不相信,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明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学习以后,你自然会找到答案。 (解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设里悬念,激发兴趣;二是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技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研习课文 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解说:文言文教学,诵读是非常必要的手段。诵读应分层次,一是准确,二是流畅。) (2)词语积累,要求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数量词用法四类情况进行归类整理。(解说:文言实词与应调的积累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到实处。之所以要学生分类整理,一是便于记忆掌握,二是便于发现规律,掌握语言积累的方法。) (3)学生就句读、难解词句质疑问难。 (解说: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及时反馈、迅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学做出相应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4)课堂练习。 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核舟记》试题及答案

《核舟记》试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罔.不()贻.()有奇 ..()黍.()箬.篷()糁.()峨冠.()髯.()衣褶.()诎.()楫.() 椎髻 ..()虞.山()篆.章()..()壬戌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 ..因.势象.形( )()()..人( )2.罔不 3.尝贻余 ...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6.启.窗而观( ) 7.箬篷 ..( )()()8.雕栏相望.焉( ) ..覆之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 ..糁.之()() 11.中峨冠 ..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 ..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 17.珠可历历 ..仰面( ) ..数也( )18.居右者椎髻 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 ..,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 ..者为之()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4.左手倚一衡木( )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7.选贤与能( ) 8.矜、寡、孤、独、废疾者( ) 9.荡胸生曾云( ) 10.混黄华叶衰(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核舟记练习答案

核舟记练习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核舟记》 明有奇巧 ..(奇妙精巧)人曰王叔远,能以.(用)径.(直径寸之.(的)木,为.(wéi)(雕刻)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①罔.(无)不因.(顺着,) 势象.(雕刻)形,各具情态。②尝.(曾经)贻.(赠送)余核舟一,盖.(大概)大苏泛.(坐船游览)赤壁云.(……的情景)。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通又)奇.(jī)(零数),高可.(大约)二黍(shǔ)许.(上下)。中轩(xuān)敞者为舱,箬.(ruò)篷.(遮风雨,挡阳光的东西)覆(fù)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连接词)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慢慢地)来,水波不兴.(起)”,石青糁(sǎn)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é)冠.(guān)(高高的帽子)而.(其中)多髯.(rán)(胡须)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说话)。东坡现.(露出)右 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略微侧着身子),④其两膝相比(靠着)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⑤佛印绝.(非常、极)类.(像)弥勒,袒(tǎn)胸露乳,矫. (jiǎo)(举、抬)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不类似)(shǔ)。卧右膝(x ī),诎.(qū)(同曲,弯曲)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yǐ)之— —珠可历历 ..(分明可数的样子)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船桨)。楫左右舟子各一人。⑥居右者椎髻 ..(jì)(梳着锥形发髻)仰面,左手倚一衡.(同横木,右手攀右趾(zhǐ),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⑦其人视端.(端正、正)容寂,若.(好像)听茶声然.(好像……的样子)。

初中课文文言文系列——核舟记

核舟记 朝代:明朝 作者:魏学洢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

第23课核舟记(第2课时)

课题:核舟记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基础训练 检查复习情况: 上下,光景启窗:打开比:靠近不属(zhu):不相类似讪:通“屈”,弯曲衡:通“横” 了了:清清楚楚为人五:刻成曾: 尚,还盈:满简:挑选修狭:长而窄灵怪:奇妙 〈二〉新课引入 复习导入 〈三〉阅读提纲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乂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儿部分? ——“总一分一总”结构。分三部分。 〈四〉自主学习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试划分课文结构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1):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2——5):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分两层: 第一层(2——4):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 第二层(5):介绍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6):对“核舟”总结、评价。 〈五〉讲授新课 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 1?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 __奇巧 (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 ——大苏泛赤壁 2.讨论第二段: (1)这个段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 (2)这个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 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3)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 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 (4)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 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 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个说明核心。 (5)领会苏轼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如衬托、对偶等。可为下文相关苏轼形象的理解作铺垫。 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 〈六〉课堂练习 熟读后面儿部分,表演第三四段的内容。(学生根据内容表演) 〈七〉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