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必修1第0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1

鲁科必修1第0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1
鲁科必修1第0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1

班级姓名

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和其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其原因。

2、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上的区别。

【知识梳理】阅读课本P62-63,填写并记住下列内容:

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为:和三大化石燃料是指: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金刚石:硬度、的晶体,可用做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等。每个碳原子都与相邻的个碳原子连接,形成的结构。

2、石墨:色、、、易的片状固体。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碳原子呈状排列,每一层上的碳原子以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形结构,层与层作用力,可以滑动。

3、C60分子:色的固体。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结构像足球,故名足球烯。碳原子位于球的表面,呈形和形排列,球内是空的。

4、同素异形体

(1)定义:由相同的组成的的,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注意:同素异形体物理性(填“相似”或“不同”),化学性质。

(2)实例:碳的同素异形体有、、,

氧的同素异形体有、,磷的同素异形体有、。

例题1.最近,科学家研制得到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 C60能导电 D.C60的相对分子量是720 g/mol

例题2.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的石墨纤维,造成电线、电厂设备破坏。这是由于石墨()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阅读课本P64-65,“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填写并记住下列内容: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碳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1)有机物:如、、等中都含有碳元素,

(2)无机化合物: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各种碳酸盐。

常见的碳酸盐矿石及其成分:大理石方解石白云石

菱锌矿菱镁矿菱铁矿

2、两种重要的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CO32-的盐称为碳酸盐,含HCO3-的盐称为碳酸氢盐)(1)主要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实验:详见课本P64活动探究)

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A: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 Na2CO3 + HCl -- 离子方程式:

Na2CO3 + CO2 + H2O -- 离子方程式:

(2)与某些碱Na2CO3 + Ba(OH)2–- 离子方程式:

Na2CO3 + Ca(OH)2–- 离子方程式:

(3)与某些盐 Na2CO3 + BaCl2 --离子方程式:

Na2CO3 + CaCl2 --离子方程式:

B: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 NaHCO3 + HCl -- 离子方程式:

(2)与碱 NaHCO3 + NaOH –- 离子方程式:

NaHCO3 + Ca(OH)2 -- 离子方程式:

NaHCO3 + Ba(OH)2 -- 离子方程式:

(3)受热易分解 NaHCO3==

[思考]:1、碳酸钠、碳酸氢钠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速率快慢比较

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滴加0.1mol/L的盐酸溶液,

实验现象:反应速率碳酸氢钠比碳酸钠。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2、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有何现象?

【课堂小结】

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

色态

溶解性二者均易溶于水,但碳酸钠比碳酸氢钠

稳定性难分解受热易分解

与HCl反应

与NaOH反应不反应

与Ba(OH)2反应

与CaCl2反应不反应转化

用途

备注:1、写出Na2CO3和NaHCO3二者相互转化的四个方程式:

2、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课后巩固

1、下列各项是某科学工作者列举的说明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单质是同素异形体的依据,你认

为依据充分的是()

A、高温、高压下,石墨能转化金刚石,且它们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B、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差别和很大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别和较大

D、在一定温度下,金刚石和石墨在纯净的足量的氧气中燃烧都只产生二氧化碳

2、为了确定小苏打中是否含有纯碱,下列实验操作及判断正确地是()

A.将固体加热,观察是否有水生成

B.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放出气体

C.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滴加少量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3、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除去混在碳酸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A、加热

B、加氢氧化钠溶液

C、加盐酸

D、加氯化钙溶液

4、欲除去NaHCO3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可加入()

A、饱和石灰水

B、NaOH溶液

C、盐酸

D、通入CO2

5、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比碳酸氢钠大

B、碳酸钠可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碳酸氢钠也可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C、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稳定

D、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而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6、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2Na+ + 2OH- + H2↑

B、氧化钠与盐酸:O2- + 2H+ == H2O

C、碳酸氢钠与稀硫酸:CO32- + 2H+== H2O+ CO2↑

D、烧碱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HCO3- + O H-== H2O+ CO2↑

8、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Na2O2和CO2

B、Na和O2

C、CO2 和NaOH

D、C和O2

9、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则溶液中CO32-的浓度变化趋势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知 识 梳 理] 知识点一 分散系及其分类 美酒、牛奶、奶昔都是美味饮料,但是它们的存在状态有所不同,它们本质上是否有所不同?请完成下列知识点: 1.概念 分散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 例:溶液分散系? ????溶质?分散质溶剂?分散剂 2.分类 (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共分为九种分散系: (2)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常见的浊液? ????悬浊液乳浊液 知识点二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三角洲?带着这个问题完成下列知识点: 1.性质 (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2)丁达尔效应。 ①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②应用:区分胶体和溶液。 (3)电泳现象: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胶粒带电,但胶体不带电 (4)聚沉现象: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2.Fe(OH)3胶体的制备 3.应用 (1)利用其介稳性:制涂料、颜料、墨水等。 (2)制备纳米材料。 微判断 (1)NaCl 溶液、水、泥浆、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2)FeCl 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电,通电时可以定向移动。(×) (3)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4)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5)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鲁科必修1第0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1

班级姓名 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和其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其原因。 2、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上的区别。 【知识梳理】阅读课本P62-63,填写并记住下列内容: 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为:和三大化石燃料是指: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金刚石:硬度、的晶体,可用做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等。每个碳原子都与相邻的个碳原子连接,形成的结构。 2、石墨:色、、、易的片状固体。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碳原子呈状排列,每一层上的碳原子以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形结构,层与层作用力,可以滑动。 3、C60分子:色的固体。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结构像足球,故名足球烯。碳原子位于球的表面,呈形和形排列,球内是空的。 4、同素异形体 (1)定义:由相同的组成的的,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注意:同素异形体物理性(填“相似”或“不同”),化学性质。 (2)实例:碳的同素异形体有、、, 氧的同素异形体有、,磷的同素异形体有、。 例题1.最近,科学家研制得到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 C60能导电 D.C60的相对分子量是720 g/mol 例题2.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的石墨纤维,造成电线、电厂设备破坏。这是由于石墨()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阅读课本P64-65,“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填写并记住下列内容: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碳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1)有机物:如、、等中都含有碳元素, (2)无机化合物: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各种碳酸盐。 常见的碳酸盐矿石及其成分:大理石方解石白云石 菱锌矿菱镁矿菱铁矿 2、两种重要的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CO32-的盐称为碳酸盐,含HCO3-的盐称为碳酸氢盐)(1)主要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实验:详见课本P64活动探究) 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A: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 Na2CO3 + HCl -- 离子方程式: Na2CO3 + CO2 + H2O -- 离子方程式: (2)与某些碱Na2CO3 + Ba(OH)2–- 离子方程式: Na2CO3 + Ca(OH)2–- 离子方程式: (3)与某些盐 Na2CO3 + BaCl2 --离子方程式: Na2CO3 + CaCl2 --离子方程式: B: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 NaHCO3 + HCl -- 离子方程式: (2)与碱 NaHCO3 + NaOH –- 离子方程式: NaHCO3 + Ca(OH)2 -- 离子方程式: NaHCO3 + Ba(OH)2 -- 离子方程式: (3)受热易分解 NaHCO3==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导学案1鲁科版必修1

第2章第2节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学习目标 1.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提高辨析能力。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从导电能力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3.激情投入,体会分类的思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 例如:。 2.电解质(如酸、碱和盐)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为什么能导电,这是因为在此条件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判断某化合物是不是电解质,只凭它导电与否是不全面的,还应该考虑它的结构与3.写出NaCl、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NaCl - HCl+H2O- HCl- H2SO4- HNO3- 二、电解质的电离 1.概念:电解质在__________中或____________下离解成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1)酸的电离,如H 2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的电离,如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的电离,如Cu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化合物电离???? ――→阳离子全部是酸――→阴离子全部是碱――→金属阳离子?????????????? 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因为电解质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电解质溶液导电。 三、学习提示: 1.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的离子。 2.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如铜、铝、石墨等,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溶液导电必须是的离子导电,否则该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如CO 2、SO 2、NH 3等是非电解质 4.酸、碱、盐、水、部分金属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水除外)、氢化物、大部分有机物是。 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导电的化合物、NaCl 、K 2SO 4、NaOH 、纯H 2SO 4等酸、碱、盐类化合物 3.写出NaCl 、HCl 、H 2SO 4、HNO 3、的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 - HCl+H 2O = H 3O ++Cl - HCl=H ++Cl - H 2SO 4 = 2H ++ SO 42- HNO 3 = H ++ NO 3- 二、电解质的电离 1.水溶液 熔融状态 自由移动的离子 2.(1)H 2SO 4===2H ++SO2-4(2)NaOH===Na ++OH -(3)CuSO 4===SO2-4+Cu 2+ 3.H +OH -

鲁科必修1第01章第3节物质的量2

班级姓名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2课时)学案 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学习目标: 1. 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3. 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 知识回顾: 1.原子与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是的最小微粒。(2)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规定以,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写出下列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①Fe ,②CO 2 ③HCl , ④H 2SO 4 ___________。 研习点1 摩尔质量 1、定义:,符 号。 2、单位:。 3、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关系 。 注意: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在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练习1. (1)1molH 2 ,相对分子质量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m为,用到的计算公式是。 (2)2molO 2 ,相对分子质量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m为。

(3)98gH 2SO 4 ,相对分子质量为,摩尔质量M为,物质的量n为, 用到的计算公式是。 (4)0.02molX物质,质量为2.12g,其摩尔质量M为,相对分子质量为,用到的计算公式是。 练习2.判断正误,并将错误的进行更正。 (1)由于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所以1molNa的质量为23。 (2)1molCO的质量为28g,是因为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3)由于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所以Na的摩尔质量也为23。 (4)H 2SO 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所以H 2 SO 4 的摩尔质量为98 g·mol-1。 (5)23gNa的物质的量为1mol。(6)1molNa+的质量为23g。 (7)SO 42-的摩尔质量为96 g·mol-1,1molSO 4 2-的质量为96g 练习3.(1)求24.5gH 2SO 4 物质的量。 (2)求1.5mol H 2SO 4 的质量。 (3)已知0.01mol某物质的质量为1.08g,求此物质的摩尔质量。 研习点2 气体摩尔体积 1、(1)概念:在一定的和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所占的体积。(2)符号:,单位:或。 (3)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 【注意事项】 (1)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例如STP 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2)可以说:1 mol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在STP下的体积基本相等,都约为22.4L。练习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并进行改正。 ①标准状况下,1molH 2 O的体积约是22.4L。

2021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1、2节同步要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

空间和时间质点和位移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质点、参考系、时间和位移等基本概念 2、清楚相似物理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质点 要点诠释: 1.提出问题 “嫦娥一号”卫星为立方体,两侧太阳能电池帆板最大跨度达18.1m,重2350 kg,近观相当庞大,但相对苍茫宇宙空间又是如此渺小,出现在指挥荧光屏上也仅是一个光点,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其运行位置、飞行速度和轨道等问题时,有没有必要考虑其大小和形状?(没有必要)实际研究中会采取一种怎样的科学模型呢?(质点)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②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如:地球很大,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就变成次要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看待.当然,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但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就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了. 当研究的问题不明确时,可遵循分析问题的习惯:一般来说当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可用物体上—个点的运动代替整个物体的运动,研究其运动性质时,可将它视为质点;做转动的物体,当研究其细微特征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但是当物体有转动,且因转动而引起的差异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忽略时,物体也可视为质点. 此外物体的大小不是判断物体能否作为质点的依据. ③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质点的物理意义 实际存在的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有质量而无大小的点是不存在的,那么定义和研究质点的意义何在? 质点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入“理想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一种近似,可以把实际事物当作“理想模型”来处理,即可以将研究“理想模型”的结果直接地应用于实际事物.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约1.3×104km)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108km)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直接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 要点二、参考系 要点诠释: 1.提出问题 坐船在河中旅行的人观看两岸的风景时,常有“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而变换一下目光,又感到“仔细看山山不动”,同是那一座山,为什么有时感觉它是动的而有时却感觉它是静止不动的呢? 平常我们认为坐在屋子里的人是不动的,而毛泽东却有诗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来作参考.

鲁科必修1第01章第3节物质的量3学案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知识回顾: 1、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的关系? )的关系? 2、物质的量(n)与气体的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 m 3、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预习填空: 1、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表示,常用的单位为或。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之间的关系式为。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主要仪器有 。 4、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其上面标有 和。容量瓶上标有的温度和容积,表示在所指下 时,溶液体积恰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而影响 的体积,溶质应该首先在中 或并待溶液后,再将其转移到中。

讲授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3、知道确保溶液浓度准确的两个基本原则。 (1)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2)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 重点: 1、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位: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__ 3.表达式:____________ 例1.将53.0gNa 2CO 3 溶解在水中,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浓度是多少? 例2.下列关于1.0mol·L-1的NaCl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含有1mol NaCl B.1L溶液中含有58.5g NaCl C.1mol NaCl溶于1L水中 D.58.5gNaCl溶于941.5g水中 例3.将0.1molCaCl 2溶于水配成200mL溶液,则所得溶液中CaCl 2 和Cl-物质的 量浓度分别为多少? 讨论:1、将342克C 12H 22 O 11 (蔗糖,相对分子质量为342)溶解在1升水中,溶质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为什么? 2、从1L1mol/L的C 12H 22 O 11 溶液中取出100mL,取出的溶液中C 12 H 22 O 11 的物质的量 浓度是多少?

鲁科物理必修1:第4章第1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关于物体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离开手后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B.甲打乙一拳,乙感觉疼痛,而甲未感觉疼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对甲未施加力的作用 C.“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D.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解析:选D.物体抛出后离开了手,手不再对物体有向上的作用力.物体之所以抛出后还能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离开手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所以A项错.甲打乙一拳,乙感觉疼痛,而甲未感觉疼痛,是由于甲、乙两个相互作用的部分对打击力的敏感程度不同.若打击力再大一些,甲也会感觉疼痛,说明乙受到甲的作用力的同时,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实际上,任何时候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所以B项错.“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由于草受到风力,即流动空气的作用力而弯曲的,风力的施力物体是流动的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人们看不见而已,所以C项错.即使磁铁与铁钉不接触,也可以把铁钉吸附,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所以D项正确. 2.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力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因为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一样长 B.F1>F2,因为表示F1的标度大 C.F1<F2,因为F1只有两个标度的长度,而F2具有三个标度的长度 D.无法比较,因为两个力的标度的大小未知 解析:选D.在力的图示中,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取决于图中标度的大小和线段的长度,离开了标度的大小仅由线段的长度无法比较F1和F2的大小. 3.(2012·广州高一检测)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只有重心受到重力作用 B.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D.重心处受到的重力最大 解析:选B.物体上各个部分都受重力作用,A错.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篮球的重心在球的中心,C错.重心是认为物体上各部分所受的重力集中到一点,并不是重心的重力最大,D错. 4.关于重心与稳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大的建筑物通常建造成上小下大,目的是增加稳度 B.重心越高,稳度越大 C.重心越低,稳度越大 D.如果让一块砖翻倒,应该使重力作用线落到它的支持面外才可,否则,不能翻倒 解析:选ACD.重心与稳度有关,重心越低,稳度越大,比如“不倒翁”的例子.重力的作用线在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面之内时物体才稳定,否则物体将翻倒. 5.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 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 力. 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选定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 段上加刻度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 作业-最新学习文档

课后训练 1.英国《自然》杂志曾发表过有关纳米的文章,科学家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 nm的纳米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 C.乳浊液D.胶体 2.关于分散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不同(固、液、气),它们之间可有9种组合方式 B.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C.溶液是稳定的分散系,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而胶体是不稳定的分散系,放置会生成沉淀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光亮“通路”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B.胶体微粒带电荷,所以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某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为30 nm,因此该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D.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5.在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原理是() A.丁达尔现象B.电泳 C.渗析D.聚沉 6.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有淀粉和Na2SO4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下列说法能证明半透膜袋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7.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①晨雾中看见叶缝透过光束的通路 ②用明矾净水 ③静电选矿 ④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⑤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⑥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⑦用可见光束可以鉴别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和溴水 A.①②⑤⑥⑦B.①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⑥⑦D.全部都有关 8.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鲁科物理必修1:第2章第1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黑色小物体,他以为是只昆虫,伸手抓过来一看,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 A.飞行员的反应快 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 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到地面上了 D.飞行员的手有劲 解析:选 B.在生活中,我们常能轻松地拾起掉到地上的物品,其实,地面上静止的物体都在不停地随地球的自转而运动,在地球赤道上,其速度甚至高达463 m/s,高于声速,但因为人和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相互间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人们没能觉察到这一速度的存在.当飞行员的飞行速度与子弹的速度相同时,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飞行员去抓子弹就和我们去拿放在桌上的物品一样轻松.故选项B正确. 2.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A.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考系的 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考系的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 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 解析:选C.A选项中以山为参考系,B选项中以人和岸为参考系,C选项中以万重山为参考系,D中以旗杆或周围景物为参考系,故选C. 3.以北京长安街为坐标轴x,向东为正方向,以天安门中心所对的长安街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一维坐标系.一辆汽车最初在原点以西3 km处,几分钟后行驶到原点以东2 km处.这辆汽车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 A.3 km 2 km B.-3 km 2 km C.3 km-2 km D.-3 km-2 km 解析:选 B.坐标轴的正方向向东,则位置在原点以东为正,在原点以西为负,汽车最初在原点以西且距原点3 km,所以最初位置是-3 km,同理最终位置是2 km,故B正确.4.如图所示为时间数轴,下列与 其对应的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 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内 C.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D.t n-1~t n表示时间,称为第(n-1)s内 解析:选B.时刻对应时间数轴上的一个点,时间对应于时间数轴上的一段线段.5.(2012·昆明质检) (1)请在图中的x轴上标出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置.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二 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键 教案

鲁科版必修2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 作用。 2.能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 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典型事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并通过分析、推理等 方法认识两种化学键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4.在分析问题和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的精神。5.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和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教学策略] 讨论法、猜想法、探究法、分析推理法、对比归纳等方法[知识框架] [教学准备] 1、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分组实验等 2、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和药品;演示试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课件等。 认识化学反应 物质变化的实质 能量变化的实质 化学键 化学 键的含义 化学键的类型 认识物质的构成 化学键与物质的构成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1课时 [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化学反应,就列举的几个反应来看,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目的是什么呢? 课件放映:让学生知道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4个人为一小组讨论,每一小 组找一个代表叙述 引导学生生活中化学反应不仅可以制备新物质,也可以利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 [联想质疑] 重新认识一下您熟悉的化学反应:(展示幻灯片)碳的燃烧、水的电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1、化学反应中为什么有物质变 化? 2、化学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变化 呢?引发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思考引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核心问题的思考和关注,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会议初中的科学学过的知识。 [过渡]水在通电时才能分解,为什么呢?原来水分子中的氢和氧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要破坏这种作用就要消耗能量,通电正是提供水分解需要的能量 聆听、思考 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强调化学键只有在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才存在。 [思考]从水的分解前后,观察化学键存在着什么变化?小组讨论1: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你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有哪些新的认识? [迁移应用]完成导学案的题目。 回答问题,然后完成导学案的题目,小组讨论。 通过水的分解,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变化。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 作业

第1节碳的多样性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C和O2B.CO2和Ca(OH)2 C.Na2CO3和盐酸D.Na2O2和CO2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与石灰乳:Ca2++CO2-3===CaCO3↓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HCO-3+OH-===CO2-3+H2O C.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CO2+2OH-===CO2-3+H2O D.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 CO2-3+2H+===CO2↑+H2O 3.在含有7.4 g 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后,得到8 g白色沉淀,则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A.一定是2.24 L B.一定小于2.24 L C.一定大于2.24 L D.可能小于2.24 L,也可能大于2.24 L 4.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A.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B.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等浓度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5.可以说明溶液中大量存在CO2-3的理由是()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加入MgCl2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D.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反应现象如选项C所述 6.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7.标准状况下将4.48 L CO2通入1 L 0.3 mol·L-1NaOH溶液中,当CO2与NaOH完全反应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只有一种阴离子(OH-除外) B.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反应后有CO2逸出 D.反应后的溶液还可以吸收部分CO2 8.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A.CaCl2溶液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D.Ca(ClO)2溶液 二、非选择题 9.实验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因密封不好会变质,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为了检验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可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加入______,若____________,则说明烧碱溶液已经变质。为了除去烧碱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并进行过滤。 10.有一种黑色固体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气体B。向充有B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C,振荡后沉淀消失得溶液D。把D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稀盐酸,又生成气体B,另一份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又生成C。回答: (1)则A、B、C、D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C________。 C→D_________。 D→B_____________。 D→C_____________。 11.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K+、H+、Ba2+、Mg2+、CO2-3、SO2-4,现取两份该溶液各100 mL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足量NaHCO3溶液后,收集到气体0.03 mol。

鲁科必修1第0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2

班级 姓名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化学性质,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体验观察、分类、实验、比较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实验过程中有序分析的重要性。 研习点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观察物质的外观; 2. 预测物质的性质; 3.实验和观察; 4.解释和结论。 研习点2 氯气的物理性质(课本P13) 【实验1】取一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 进鼻孔,闻气味。 【实验2】取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 间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氯气是 色,具有 气味的 毒(填“有”或“无”)气体,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 “小”),溶解性 (填能或否)溶于水。 研习点3 氯气的化学性质 1.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是一种非常 的非金属单质,它可以与 、 等金属反应,还可以与非金属单质 反应。 2.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实验1】把烧得红热的一束细铁丝伸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实验2】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实验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实验记录】

①氯气与可变价的金属发生反应时,生成金属的氯化物。 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是 和。但铁、铜等金属与氢气等非金属在氯气中也燃烧,同样也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的概念将扩大为: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因此在以后,燃烧的条件中 有氧气参加。 ③化学现象中的烟、雾、气 烟:大量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中的现象。雾:大量细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气:是指气态物质。若气体无色,则肉眼看不到,气体有色才能观察到。(2)氯气的特性——氯气跟水的反应 预测:氯气可能与水反应 实验设计:①取三支盛氯水的试管,分别 向其中加入镁条、石蕊溶液、硝酸银溶液, 观察现象。②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 的集气瓶A中和盛有湿润红纸条的集气瓶B中, 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鲁科必修1第02章第2节电解质2

班级姓名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节电解质(第2课时)离子反应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掌握离子反应条件和离子方程式含义。 复习回顾: 1.写出H 2SO 4 、 Ba(OH) 2 、 CH 3 COOH 、 NH 3 ·H 2 O的电离方程式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堂学习 一、离子反应 1.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____________,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______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2.离子反应的特点:离子反应总是向着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进行。 例如:CuSO 4溶液中加入BaCl 2 溶液,其中________与____________结合生成 ________,使得溶液中______、______浓度减小。 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H 2SO 4 与Ba(OH) 2 反应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改(改写化学方程式) ③删(删除) ④查(检查、) 总结:NaCl溶液与AgNO 3溶液反应与KCl溶液与AgNO 3 溶液的反应的共同特点。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表示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思考] 写出与下列每一个离子方程式对应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Cu2++2OH-=Cu(OH) 2 ↓ ②CO 32-+2H+=H 2 O+CO 2 ↑ 注意: 1.单质、氧化物、沉淀、气体、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写化学式。 2.多元酸的酸式酸根除HSO4-改写为H+和SO42-外,其余的多元酸的酸式酸根不改写。如:HS-、HCO3-、H2PO4-、HPO4 2--等不改写。 3.微溶物的处理①微溶物作生成物时,以沉淀论处,如:Ag2SO4↓、CaSO4↓;②微溶物作反应物时,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当作易溶物处理,改写为离子符号,如: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处于悬浊液状态当作难溶物(沉淀)处理,如:向石灰乳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制氢氧化钠Ca(OH)2+CO32-=CaCO3↓+2OH- 1.分别写出下列各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1)H2SO4溶液与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稀硫酸与Cu(O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酸与大理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盐酸与纯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铁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铁与Cu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必修1第0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2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 3、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课堂学习 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微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物,即分散系是由和组成的。 如食盐溶液中,是分散质,是分散剂。 2、几种常见的分散系分类依据: (1)溶液:分散质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 (3)胶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溶胶)。 3、胶体的特性: (1)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丁达尔效应是区别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2)聚沉:胶体颗粒在适当的条件下互相结合成直径大于100 nm的颗粒而沉积下来的过程,叫胶体的聚沉,应用:盐卤豆腐,三角洲形成等。 胶体聚沉的原理就是要使胶体粒子相互结合形成集合体。 常用的方法有:①、等物理方法。②加入; ③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补充不同胶体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3)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①电泳现象表明胶粒;②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具有静电,胶粒间彼此接近时,会产生,这是胶体稳定的主要而直接的原因。应用:电泳电镀、工厂除尘等。 4.胶体的精制:可用分离胶体和溶液。胶体透过半透膜,溶液 透过半透膜。 5.三种分散系的区别与联系 6.Fe(OH) 胶体的制备(看P39课后习题4) 3 (1)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___________色,得到的是。化学方程式。 (2)提纯方法——渗析 将待提纯的氢氧化铁胶体加入到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至蒸馏水中不能检验出Cl-为止。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1章 第1节 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 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20983Bi和21083Bi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983Bi和21083Bi都含有83个质子 B.20983Bi和21083Bi互为同位素 C.20983Bi和21083Bi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20983Bi和21083Bi分别有209和210个中子 2.已知R2+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正确表示R原子符号的是( ) A.b a R B. a+b-2 a+2R C. a+b+2 a+2R D. a+b a-2R 3.YBa2Cu8O x(Y元素为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8939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钇的原子序数为39 B.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 D.8939Y和9039Y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4.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4N与15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18O和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18O和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12C和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以下对该图信息的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 B.该元素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均为6 C.该元素所有原子的中子数均为6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6.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氢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a A+m (A-N+m) mol B. a A (A-N) mol C. a A+m (A-N) mol D. a A (A-N+m)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52分) 7.(18分)下列8种化学符号:11H2、21H2、146C、63Li、2311Na、147N、73Li、2412Mg。 (1)表示核素的符号共________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核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8.(16分)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请回答: (1)该原子的质量数是________,质子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镭能蜕变为22286Rn,故将22286Rn称为镭射气;钍能蜕变为22086Rn,故将220 86Rn称为钍射气;锕能蜕变为21986Rn,故将21986Rn称为锕射气。22286Rn、22086Rn、21986Rn( ) A.属于同种元素B.互为同位素 C.属于同种核素D.属于同种原子 (3)由(2)可知,________决定元素种类,________决定核素种类。 9.(18分)科学家们发现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原子。 (1)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做制造氢弹原料的同位素原子:________。 (2)已知氯有2种常见同位素原子35Cl、37Cl,氯气与氢气形成的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________种。 (3)质量相同的H162O和D162O所含质子数之比为________,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