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国际都市圈重大交通设施配置的实践借鉴

世界五大国际都市圈重大交通设施配置的实践借鉴
世界五大国际都市圈重大交通设施配置的实践借鉴

本课题从世界五大国际都市圈重大交通设施配置的实践借鉴,长三角区域高速城际交通、国际海港、国际空港、国内空中巴士、水上高速通道等重大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和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研究着手,提出了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区域重大交通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国家和二省一市有关部门制定长三角区域重大交通建设规划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对于促进区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整体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对于促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泛长三角区域乃至中西部地区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长江三角洲跨行政区重大交通设施统筹规划的时代背景和一体化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

(一)21世纪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总趋势为长江三角洲区域整合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大都市群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一方面,随着资源、技术、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世界城市体系逐渐形成,超大城市群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浪潮的涌动和世界资源的有限性,使人们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都市群发展必须充分体现高质量、高水平、集约化和可持续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和大都市群发展两大趋势和特征客观上要求长江三角洲都市群区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

(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制定为长三角重大交通规划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指导依据。

2006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已明确了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是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等四大功能定位。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发展格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重大要求。这些都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依据。而长三角区域一大批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项目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既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对区域内综合交通网络化的协调机制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也将改变长三角以宁、沪、杭、甬为四大节点的“Z”字型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具有国际影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沪崇苏大通道(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启大桥、崇海大桥)的全面竣工,将使长三角区域空间交通格局走向以上海、宁波、南通共同构成的长三角东部极核区为前导增长源,并形成纵向(沿海)发展轴,以上海苏州南京(沿江、沿线)、宁波杭州(金华、衢州沿线)为两条主要横向发展轴,共同引领长三角区域乃至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π”型空间格局。(参见图1-1)长三角区域“π”型空间交通格局的形成将极大地推动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的协调发展。

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空间结构演化与地区经济增长_孙铁山

收稿时间:2015-12-10;修回时间:2016-02-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05、41001069)作者简介:孙铁山(1978—),男,内蒙古包头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E-mail:tieshansun@hot?https://www.360docs.net/doc/2a16056084.html, 。 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空间结构演化与地区经济增长 孙铁山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北京 100871) 摘要:使用1995—2014年中国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数据,分析其经济集聚水平和空间结构特征演化,并探讨经济 集聚及其空间结构演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长过程中集聚水平的变化趋势验证了威廉姆森的倒U 假说。同时,三大城市群集聚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也显示,集聚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集聚程度之间同样存在倒U 关系,即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集聚水平提高,经济布局往往呈现出中心城市极化特征,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经济活动趋于分散化的同时,经济集聚的空间结构也会向更加趋于多中心结构的方向演化。对经济集聚、空间结构演化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经济集聚的确推动了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对于京津冀和珠三角主要是围绕中心城市的经济极化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而对于长三角则主要是多中心集聚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关键词:经济空间集聚;集聚空间结构;地区经济增长;三大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6)05-0063-08DOI :10.15957/https://www.360docs.net/doc/2a16056084.html,ki.jjdl.2016.05.009 Evolution of Agglomeration and Its Spatial Structure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Regions of China SUN Tie -shan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 Abstract: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re three most well-developed and competitive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China.The study on the long-term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hese three regions will help revea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rend of large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China.This paper uses the prefecture level city data from 1995to 2014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its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se three regions,and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gglomeration,changing spat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glome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se 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regions changed over time with economic growth,and the trends provide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inverse U curve hypothesis of Williamson.Meanwhile,the evolvement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these three regions also indicate there exists an inversed U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ity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gglomeration levels,which means monocentricity will be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ing agglome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while with the increa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economic activities tend to be more dispersed as well a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tend to be more polycentric.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on economic agglomeration,its spat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hows that economic agglomer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ree regions,however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the monocentric agglomer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whil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the polycentric agglomer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economic agglomeration;spatial structure;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regions of China 第36卷第5期经济地理Vol.36,No.52016年5月ECONOMIC GEOGRAPHY May ,2016

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世界最长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内蒙古浩勒报吉至江西吉安)开通运营,中国铁路版图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能源运输大通道。该铁路的开通对当地的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内蒙古资源开发 B.增强区域间文化交流 C.保持沿线地区产业结构 D.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 浩吉铁路是重载铁路,以能源运输为主,该铁路的开通可以促进内蒙古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A正确。该铁路以能源运输为主,增强区域间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不是经济方面的影响,BD错误。会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结构升级,C错误。故选A。 2.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左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b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2.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 ①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 ②山区冰川融水量大,河谷水源充足 ③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 ④山区为河流源头,水运便利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形态的影响。 1.根据图示进行空间定位可知,a处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形陡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该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 处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故选B。 2.根据材料,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地处低纬,属热带气候。低地较为闷热,而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①正确;山体海拔高,积雪较多,冰雪融水较充足,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②正确;古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防御条件,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③正确;山区为河流源头,但河源水量较小,且地势起伏大,水运并不便利,④错误。故选A。 3.日照率是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下图为我国四地多年平均日照率月份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日照率冬季差异最小B.哈密日照率高主要原因是纬度高 C.北京日照率全年变化最小D.上海受“副高”影响时日照率高 2.M地最可能是 A.重庆B.哈尔滨C.呼和浩特D.拉萨 【答案】1.D 2.A 【解析】 1.观察图中曲线变化分析可知,四地日照率冬季差异最大,夏季最小,A错;新疆哈密因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B错;日照率全年变化最小的是哈密,C错;7、8月份,我国雨带移动到东北和华北,上海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形成伏旱,降水少,日照率高,D正确。故本题选择D。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陈康幼 张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433) 内容提要:所谓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本文通过对三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现状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三大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提供可以依据的方向,对全国其他正在发展起来的都市圈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都市圈 产业发展 中心城市 策略 一、引 言 都市圈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落。都市圈的发展源于城市功能的向外扩展,并且通常会逐步演化出庞大的城市化地带,以其独有的集聚优势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本文综合了各学者的研究,认为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如今,在中国被公认的主要都市圈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主要有16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湖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温州,嘉兴,绍兴,宁波和台州,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内含2个超大城市,1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和33个小城市。 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本轮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七个县(区)级市,共计14个市、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44%,人口为全国的1.77%。 京津冀都市圈也被称为“大北京地区都市圈”“首都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共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都市圈必将日益增多,了解并总结现有都市圈的问题和经验必然对这些新兴都市圈有

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作者: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节选) 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演替形态。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 城市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其空间形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特征: 城市的点状表征:0维模式(传统城市中心,强调集聚性,产生城市病) 城市的线状表征:1维模式(沿江沿路城市带,强调通达性,腹地相对狭小) 城市的面状表征:2维模式(城市群,强调结构性,功能相对不对称) 城市的体状表征:3维模式(组团式城市群,强调等级、有序、互补和立体网络性,最大限度获取“发展红利”) 而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既是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的跃升,也是中国新一轮财富涌流的本质载体。 今后中国必须坚持发展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群,打造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国家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必然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以寻求资源利用的空间最大“整合交集”为根本出发点,让发展红利得到充分涌流。 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战略突破 1、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 2、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为特征的区域镶嵌体系; 3、建立了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城际战略联盟; 4、构筑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等级系列集合; 5、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城市结构在区域中的逻辑充填; 6、充分协调了自然-社会-经济的城乡时空耦合;

[2020年](城市规划)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精编

(城市规划)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 殿后

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 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 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提法由来以久,并且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但关于这一规划的正式官方文本近日才出台。根据长三角区域总体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提出了“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虽然规划已经跃然纸上,但要从规划变成如同伦敦、纽约等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及长三角诸城市无疑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也不是等到规划出台才开始行动,构建城市群的行动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如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港口一体化等进程都已经如火如荼,“三小时都市圈”“长三角港口一体两翼”等提法也成为长三角构建城市群的切实行动的佐证。然而,这样的一些动作要么是来自各城市自主延伸的行为,要么是城市间两两协商的产物,基于全区域、大思路的规划迟迟没有出台,从而导致各种行动之间的无序、重复甚至冲突。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长三角机场建设重复严重,而港口建设尽管有“一体两翼”的定位,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方案与区域协调机制,一体化成效并不理想。因此呼唤基于国家战略层面、从长三角区域全局出发的城市群规划就显得非常急迫。 国家管控认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城市圈作为国家管控在空间上的载体和精华,在一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美国的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日本的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英国的伦敦城市群;韩国的首尔区;德国的鲁尔区等等都成为一国经济的增长极。美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美国的67%,日本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日本的70%。而中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只有38%。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必须向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带延伸,使之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聚集的战略平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的催化下产生。 这份规划纲一方面给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群发展制定了总体战略,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一核六带”的关键性提法因为明确了上海在整个城市群中的核心作用,因而具有纲领性意义。这为长三角城市群从规划到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石。

国外五大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

国外五大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 城市群这一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成为了地理、社会、区域经济等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别于单一城市,城市群更有利于区域总体资源的整合配置,从而提高效率,降低发展成本;同时,其对外界的整体影响力度更大,范围更远。近年来,城市群更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单一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基本单元。 目前,世界公认的发展最早最好的城市群有五个,它们分别是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及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这些典型的城市群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群在人文社会、空间地理和政治经济方面的共性;同时,由于历史地理等影响发展的因素不同,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个性特征。本文试图从经济领域的产业结构方向分析这些城市群的 特点,以期能概括出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典型特征。 一、国外五大城市群概况 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且公认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它以纽约为中心,包含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等主要城市。含10万以上人口城市40个,大小城镇共200个,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从芝加哥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和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纵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边界。它的兴起得利于五大湖地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和便利的水运,重工业发达。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是一个多核城市群,一般可细分为以东京为中心的东京城市群,以大阪为中心的京(都)(大)阪神(户)城市群和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中京城市群。著名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神户、横滨等。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构成了一个现实意义上的超级城市带,区内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约有40座,主要核心城市和地区有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德国的鲁尔区及巴黎。 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主要指从伦敦经伯明翰、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城市连绵带。其代表城市主要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

世界六大都市圈

世界六大都市圈 上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按照这一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都市圈的规模。 纽约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大城市共40个。该都市圈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6500万。 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该都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它与纽约都市圈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东京大都市圈: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人口将近7000万。 巴黎大都市圈: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伦敦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这个都市圈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世界六大城市群 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 该城市带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 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 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泰晤士———因为有河才有金融中心。 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隔北海与欧洲大陆的莱茵河口遥遥相对。泰晤士河对伦敦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泰晤士河,伦敦市及其商业区将不会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劳合社也不会成为世界海运保险业的中心。 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如今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已由

中国五大区域港口群

中国五大区域港口群 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东南沿海区域、珠江三角洲区域和西南沿海区域。 环渤海区域港口群主要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中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区域的社会经济展开。其间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间和营口港为主,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间和秦皇岛港为主,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 长江三角洲区域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间,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展开。 东南沿海区域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主,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有些区域的经济社会展开和对台“三通”的需要。 珠江三角洲区域港口群由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区域港口组成,依托香港经济、买卖、金融、信息和国际航运中间的优势,在安定香港国际航运中间方位的一同,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港为主,服务于华南、西南有些区域,加强广东省和内陆区域与港澳区域的交流。 西南沿海区域港口群由粤西、广西沿海和海南省的港口组成,以湛江、防城、海口港为主,服务于西部区域开发,为海南省扩大与岛外的物资交流供应运送保证。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6056084.html,/252-cn-7781-news548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6056084.html,/252-cn-7781-news559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6056084.html,/252-cn-7781-news558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6056084.html,/252-cn-7781-news5586.html 五大港口群特征 环渤海区域港口群: 作为中国重要的动力、原材料生产基地,其内地煤炭、矿产资源十分丰盛,一同,东北、华北也是中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虽然与长三角、珠三角比拟,环渤海区域经济展开相对落后,但由于榜首工业及第二工业中采掘业、冶金和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对港口经济的展开,带来了极大的潜力。核算闪现,环渤海港口群内地工业添加值添加速度从2004年初步跨越珠三角和长三角,而且该趋势仍在继续中。一同,2001-2005年时辰,环渤海出资增速也连续五年逾越25%。固定资产出资的高速添加为环渤海区域将来经济长时辰添加打下基础。 长江三角洲区域港口群: ⑴展开速度快。不只原中间所属的港口方案起点高,基建力度大,设备上马快,投产运营好,不少当地港口的缔造速度和计划也异乎寻常。以深圳的蛇口、赤湾、妈湾等港区为例,都是10年之间拔地而起的;其他如珠海、惠州、中山、茂名、南海等港口一样成长灵敏,这些当地港口的功用、计划和功率都达到了恰当高的水准,成为港口群中一支重要的重生力气。 ⑵大小港口各显其能。虽然珠三角具有出色的建港资源,但各地在缔造和展开港口的进程中,不是盲目进步自己,求大求全,而是根据本区域经济展开的整体水平、港口地点的方位、进出货品的数量和流向,因地制宜地缔造相应等级的码头(泊位)。除广州、深圳等港口大进、大出、大手笔外,其他像中山、平和、南海的集装箱码头,茂名的原油码头,都是小中见大的榜样。 ⑶多力侧重。港口缔造周期长、出资大、回报低,在国家财力严峻的情况下,除保证关键外,难以满足许多港口的缔造需要。珠三角港口的缔造则依托社会力气,建议多元出资,鼓动货主自建,改变了方案经济的单一建港方式,如深圳港的蛇口、赤湾、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广州港的电厂码头,珠海高揽港区的油品码头号,都是多渠道缔造港口的丰硕成果。 ⑷功用配套。广东省港口体系已底子构成,在动力、建材、粮食、化肥、滚装、集装箱运送等接卸、转运方面,做到了大中小联络,通常与专业联络,海港与河港联络。 ⑸一类、二类打开口岸侧重。珠三角港口群中的一类口岸,担当了外贸货品进出口的主角。二类口岸则仰仗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许多小舟交游其间航程短、时辰少、成本低、功率高、机动灵活的优势,一类、二类口岸既各显“神通”,又相互支持、互补。 东南沿海区域港口群: 东南沿海港口群全部集中于港口岸线资源丰盛、优异深水港湾许多的福建省,由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莆田港、漳州港等港组成。 珠江三角洲区域港口群:

世界五大国际都市圈重大交通设施配置的实践借鉴

本课题从世界五大国际都市圈重大交通设施配置的实践借鉴,长三角区域高速城际交通、国际海港、国际空港、国内空中巴士、水上高速通道等重大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和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研究着手,提出了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区域重大交通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国家和二省一市有关部门制定长三角区域重大交通建设规划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对于促进区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整体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对于促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泛长三角区域乃至中西部地区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长江三角洲跨行政区重大交通设施统筹规划的时代背景和一体化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 (一)21世纪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总趋势为长江三角洲区域整合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大都市群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一方面,随着资源、技术、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世界城市体系逐渐形成,超大城市群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浪潮的涌动和世界资源的有限性,使人们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都市群发展必须充分体现高质量、高水平、集约化和可持续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和大都市群发展两大趋势和特征客观上要求长江三角洲都市群区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 (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制定为长三角重大交通规划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指导依据。 2006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已明确了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是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等四大功能定位。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发展格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重大要求。这些都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依据。而长三角区域一大批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项目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既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对区域内综合交通网络化的协调机制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也将改变长三角以宁、沪、杭、甬为四大节点的“Z”字型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具有国际影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沪崇苏大通道(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启大桥、崇海大桥)的全面竣工,将使长三角区域空间交通格局走向以上海、宁波、南通共同构成的长三角东部极核区为前导增长源,并形成纵向(沿海)发展轴,以上海苏州南京(沿江、沿线)、宁波杭州(金华、衢州沿线)为两条主要横向发展轴,共同引领长三角区域乃至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π”型空间格局。(参见图1-1)长三角区域“π”型空间交通格局的形成将极大地推动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的协调发展。

世界著名经济圈

世界著名的经济圈 纽约 ①概念 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超100万人以上人口的大城市,10万城市人口以上的城市共50多个(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10个以上)。该大都市圈城市带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该区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②基本指标 超1000万人口的城市1个,全球十大机场2个,GDP超过2万亿美元,人均超过3万美元,城市人口超过5000万。 ③经济特点 全球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其中纽约市人口超过1500万,系世界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其中纽约3大机场年客流量约7600万人次,居全球第一 2、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 ①概念 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出海口为圣劳伦斯河。这个大都市圈与美国东北沿海大都市圈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有20多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占据美国70%以上制造业产值,形成了一个特大工业区域。 ②基本指标 超200万人口以上城市5个以上,有全球十大机场1个,GDP2.5万亿美元以上,人均约3万美元,城市人口超过5000万。 ③经济特点:全球汽车制造中心,机械制造中心,如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就在此区内。 3、美国西海岸大都市圈 ①概念 以旧金山-洛杉矶为中心,北有西雅图、温哥华,南至墨西哥,是一带状型大都市圈,由3个大都会区西雅图——温哥华、旧金山、洛杉矶构成,城市面积15万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4000万以上。 ②基本指标 在其幅地内拥有全球十大机场2个,GDP约3万亿美元,人均约3万美元,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旧金山、洛杉矶等。 ③经济特点 全球软件中心,航天中心、高科技中心,著名的硅谷就在这一区域内,西雅图还是微软总部所在地。 4、美国南部大都市圈 ①概念 以密西西比河下游流域为中轴,亚特兰大、达拉斯、休斯敦、迈阿密为4大都会(特大城市),集中了美国南部的主要城市与产业,城市面积在20万平方公里以上。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上最著名的都市圈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及北美五大湖等五大都市圈。这些都市圈各种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了大量财富和先进生产力 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都市圈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它建立在区域市场整合的基础上,也是产业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都市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纽约都市圈 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基于其地缘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 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世界五大城市群之首,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该区域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的1.5%。圈内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集中了美国70%的工业。 纽约都市圈的演化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70年之前的孤立分散的城市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交通与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城外人口聚集到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但各城市间的联系较少,显现出彼此独立发展的状况,地域空间板块结构极其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年后到1920年初的单中心城市体系形成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横贯大陆铁路网的形成,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各城市的建设区基本成型,整个区域逐渐形成了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第三阶段是1920年到1950年的多中心城市群雏形阶段,城市发展不断向周边郊区扩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限,逐渐形成了大都市圈;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圈发展成熟阶段,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在扩大,且沿着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扩散,圈内各城市的形态演化以及枢纽功能走向成熟。 纽约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基于其地缘 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纽约依靠其港口的优势,通过海运带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并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有序的区域分工格局等,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力量,并且通过这一核心力量不断地向周围区域扩散与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与城市的蔓延。

港口及港口群的现状和发展

港口及港口群的现状和 发展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国际物流阶段论文 ——我国港口群的分布特点及发展问题的探讨 所学专业:物流管理 任课教师:彭东华 所在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日期:2010年6月2日 摘要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形成了五大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 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中国五大港口群及内河港口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沿海所规划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布局,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出台港口群战略部署,显然各港口群之间首先是分工与协作,其次强调彼此之间的公平竞争。 关键字 港口群、港口物流、港城物流、竞争、合作、发展 目录 一、港口以及港口物流的概念 (04)

二、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及特点 (04) ㈠、我国港口发展现状 (04) ㈡、我国最近几年港口发展的特点 (05) 三、我国五大区域港口群 (05) 四、五大港口群之间物流合作与竞争体系 (05) 五、我国在港口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06) ㈠、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06) ㈡、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物流系统化问题 (06) ㈢、我国港口物流在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07) 六、我国港口发展应采取的战略和措施 (07) ㈠、建立港城物流合作与竞争体系 (07) ㈡、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07) ㈢、提高物流系统整体化、规模化程度 (08) ㈣、强化港口物流服务理念 (08) ㈤、五大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08) 我国港口群问题的探讨 一、港口以及港口物流的概念 港口,作为一个从事货物装卸、搬运、储存以及加工的场所,其生产运作所形成的物流,就称为港口物流。货物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而港口在物流服务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港口是一个货物的集散地和各种运输载体的换装点,是水运货物流动的“车站”,它是水路、陆路、铁路等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港口物流是一个特殊的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的产业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产业、形式产业和延伸产业,核心产业是货物的装卸;形式产业就是利用不同的装卸机械设备和安全保障体系的条件下完成对货物的装卸、运输、储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1)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炉。新华社发布的《草案》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材料二中国的城市群发展路线图 (1)阐释城市群形成过程。 (2)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说出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各自的优势。 (3)描述中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

(1)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城市群。 (2)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 (3)分布不平衡;中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多,西部少;第二、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区多,第一级阶梯少;沿海、沿江地区多;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沿线多。 典型例题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体系空间格局图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地区,构建以陆桥(亚欧大陆)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2)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宏观空间布局的总体特点。这样的宏观空间布局有哪些优点? 材料三从世界各国城镇化态势看,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 (3)分析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有利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1) 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沿海地区多,西北内地少交通沿线多,远离交通沿线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区少 (2) 两横三纵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较多,城市基础较好大部分地区地表起伏小,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我国大区域城市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合理分布人口工业生产既有集聚,又有分散有利于缓解多分集中造成的城市环境问题 (3)位于四川盆地底部,地形起伏小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利于人类聚居四川盆地是著名的“天府之国”物产丰富长江水系发达,川渝等多条铁路相连,水陆交通便利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气候湿润,河流众多,城市用水充足有利于合理分布我国人口和生产力有利于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打造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的思考

打造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11-03T11:01:41.0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黄文灏 [导读]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迎来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新机遇。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迎来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新机遇。本文总结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日本东京湾区三大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特征及策略,从区域跨界合作、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差异化空间发展以及协调管理机制构建等六个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建议,更好地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湾区城市群;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由此,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规划进入到了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大湾区”阶段,打造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也从地方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九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湾区指的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港湾以及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城市群主要由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城市所构成,湾区濒临海洋,具有联系海外的优越区位,是连接国内外的纽带,是参与国际合作的关键地区,其衍生的经济效应则被称为“湾区经济”。 1、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的特征 目前世界上公认已有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三个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它们分别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要职能。总结三个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特征,主要有以下共同点: (1)发挥世界枢纽的重要职能,具备世界级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一般都承担着影响全球的制造业、外贸、商业服务、文化等职能,是社会经济发达程度最高的区域。其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是要素集聚的中心,因为规模效应而获得良好地发展,并依托着广阔的联系网络,带动着整个湾区城市群的提升。纽约、东京、旧金山均是具有强大世界级影响力的中心城市。纽约影响世界金融、证券和外汇市场,同时还是联合国的总部所在地。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全球高科技发展的重镇。东京是全球重要的金融、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香港、广州、深圳在全球知名的城市评级机构GAWC(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发布的2016年版世界城市评级报告中分别被评为Alpha+、Alpha-及Beta级,香港排名仅次于伦敦、纽约和新加坡,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已经具备较强的世界级影响力。 (2)具有现代产业体系、合理的分工协作及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 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不仅内部具有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且从全球的尺度上看,它还发挥着国际分工的支配性职能,体现在现代服务业的供给,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电子信息服务业的引领以及管理职能的发挥。企业总部中心多数集聚分布在这些湾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中。 另外,湾区城市群还常常是科技教育资源、创意机构集聚的地区,具备面向世界的区域创新体系。例如旧金山湾区内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等五大世界级的院校,惠普、英特尔、Google、苹果公司、思科、升阳、旭电、甲骨文科技等著名的科技企业总部也位于硅谷,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此外,湾区内还具有多家私人创业基金机构,具备雄厚的创新资金投资,支撑创新研发及成果转换。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使得湾区经济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3)具有发达的要素流通网络 在信息化时代,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通的快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十分重大。湾区的发展常常是以海港为基础的对外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其要素集聚疏散的功能是其快速发展的根基。因此,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设施作为支撑。对外交通方面,机场作为与国际联系的窗口,是城市群发展中重要的交通枢纽,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往往有着完善的机场网络和最大的客流量。此外,港口群的分工协作也是湾区城市群对外交通的重要课题,纽约的新泽西港务局、日本的运输省对港口群的管理和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作用于缓解港口的竞争关系,协调港口发展方向等方面,形成分工明确的港口群及对内陆的集疏运体系。另外,城市群的组织与发达完备的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密切相关的。交通系统、通讯线路、电力及给排水输送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和动脉,基于以上设施的发展为依托,才能有城市之间的快速联系及便捷地分工合作。例如,东京湾区城市群内,新干线和地铁系统串联区域内城市的重点地区,高速公路贯连了都市圈,最大的港口群体和航空网络也在城市群以内,组成了快速、便捷的要素流通网络,支撑其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高效运营。 (4)合理的区域协调机制 由于城市群内部是以城市为主体的,城市之间的竞争会产生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或通过粗放利用资源争夺资本等等。因此,城市群的健康运作需要以行政的协调为保障。合理的区域协调机制将起到促进城市间互动交流,协调要素分配、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对接、公共服务提供,优化空间结构的作用。各国、各地区城市群发展通过不同的协调机制模式逐步解决因市场失灵而产生的区域发展问题,东京湾区城市群通过立法确保地方自主权、并且制定区域规划、成立城市群协调机构进行区域协调。美国的湾区城市群则通过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建立统一并具有权威性的区域政府、组建半官方性质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等方式协调区域发展。 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打造建议 对标其他三大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城市群。(1)重视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区域内跨界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