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四轮驱动和两轮驱动的优缺点

四轮驱动、四轮驱动和两轮驱动的优缺点
四轮驱动、四轮驱动和两轮驱动的优缺点

四轮驱动、四轮驱动和两轮驱动的优缺

所谓4轮驱动,又称全轮驱动,是指汽车前后轮都有动力。可按行驶路面

状态不同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所有的轮子上,以提高汽

车的行驶能力。一般用4X4或4WD来表示,如果你看见一辆车上标有上述字样,那就表示该车辆拥有4轮驱动的功能。

过去只有越野车采用4轮驱动,一般的越野车,变速器后面装有手动分力器,前后车轴各装一个称为驱动桥的部件。变速器输出的扭矩通过分力器和传

动轴,分别传递到前后车轴上的驱动桥,再通过驱动桥将扭矩传递到轮子上。

现在有些轿车也用上4轮驱动装置,比如奥迪A4quattro、欧蓝德4驱版。现

在轿车的马力都比较大,加速时重心后移,全车重量就会向后轴移动,造成前

轴轻飘。前轮驱动的轿车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会打滑,4轮驱动就可以防止

这种现象发生。

轿车上的4轮驱动装置是常啮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动分力器,自动将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后轮子上。在正常路面上,4轮驱动装置将引擎

输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轮,8%分配到后轮;在滑溜的路面上,将至少40%的引擎机输出扭矩分配给后轮;当前轮开始打滑时,前、后轮的转速差异会使耦合

器中的粘液立即变稠并锁住耦合器,从而使传动轴只将扭矩传递至后轮,待前、后轮的转速差异消失就自动回复原有驱动形式。目前,轿车的4轮驱动装置已

经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当前轮或后轮驱动时,车子随时根据路面状态

的反馈信息分配前后轮子的动力,变为4轮驱动。4轮驱动又可以细分成4种

驱动模式:全时驱动(Full-Time)、兼时驱动(Part-Time)、适时驱动(Real-Time)和兼时/适时混和驱动。

全时驱动(Full-Time):前后车辆永远维持4轮驱动模式,行驶时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5050设定在前后轮上。全时驱动具有良好的驾驶操控性和行驶循迹性,缺点是比较废油,经济性不好。

兼时驱动(Part-Time):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2轮驱动或4轮驱动模式,这也是一般越野车或4驱SUV最常见的驱动模式。优点是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驱动模式,比较经济;缺点是其机械结构比

较复杂,驾驶员要具有一定的经验才能掌握好切换时机。

适时驱动(Real-Time):采用适时驱动(Real-Time)的车辆,其选择何种驱

动模式由电脑控制,正常路面一般采用后轮驱动,如果路面不良或驱动轮打滑,电脑会自动测出并立即将发动机输出扭矩分配给其它两轮,切换到4轮驱动状态,操纵简单。其缺点是电脑即时反应较慢,缺少驾驶乐趣。

四轮驱动系统分为两大个类别:主动与被动,但目的不外乎只有一个,就

是把动力从空转打滑的轮子移走,然后再重新分配到抓地力较大的轮子上,就

好比车轮打滑,我们要用石块木板等东西塞在打滑的轮子下面一样,道理很简单。当两轮(前轮或者后轮)驱动的汽车发生轮胎空转打滑的时候,补救措施只

有一个,就是减小引擎的驱动力,而驾驶者只有通过收油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或者行车电脑控制油门的收小。而四轮驱动的汽车就不同了,你可以任凭自己

的喜好打脚加油,动力会通过电子系统自动分配到各个车轮上,能更加有效的

防止车轮打滑的情况发生。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四轮驱动的汽车会有更加强的贴地性能,其实他们把贴

地性能的概念给混淆了,四轮驱动汽车与两轮驱动汽车的最大差别在于:FF车

型会因为轮子的空转而转向不足,偏离了弯道,而FR车型则会甩尾,而四轮驱动则由于各个轮子的动力分配是自动的,就不会存在上面这种问题,这是涉及

到汽车的循迹性能的问题,而并非是贴地性能。

相反的,同一款车子的四驱版和两轮版,往往两轮版的加速性能和贴地性

能要强于四轮版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奥迪的A4,因为四轮驱动的车子在重量和

摩擦力方面都比两轮驱动的要大。

被动式的四轮驱动系统,采用的是机械式的分动装置,例如齿轮式的扭力

感应差速器-奥迪的Quattro,或者油压式的分动器-保时捷的911 Turbo,该系统是在车轮发生空转以后才介入的。而主动式的四轮驱动系统,是通过由电脑

控制的多碟式离合器来介入的,例如大众的4 Motion,电脑会不断收集轮胎的

转速与油门的大小等数据,在轮胎发生空转以前就把扭力分配好。

大多数轿车都是前驱的,当然也有后驱的.越野车都是四驱的.

前驱的好处:成本低,节省空间,但容易造成转向不足!

后驱的好处:操控性好,所以像丰田锐志,宝马,超级跑车这样强调操控性的车都是后驱的!

四驱的好处:动力强劲(越野性好),并且稳定性好,但油耗也大.所以奥迪有全时四驱技术,所有的越野车也都是四驱的!

轿车的驱动方式有三种:前置前驱(FF)、前置后驱(FR)和四轮驱动(4WD)。

轿车的驱动方式有三种:前置前驱(FF)、前置后驱(FR)和四轮驱动(4WD)。

所谓前置前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驱动形式。这是上世纪70年代后才真正兴起和在技术上得以完善的驱动形式,目前大多数中、小型轿车都

采用了这种驱动形式。前置前驱将变速器和驱动桥做成了一体,固定在发动机

旁将动力直接输送到前轮驱动车辆前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拉"着车辆前进。

前置后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驱动形式。这是一种传统的驱动

形式,SUV多采用这种驱动方式。采用这种驱动形式的轿车,其前车轮负责转

向任务,后轮承担驱动工作。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

输送到后驱动桥上,驱动后轮使汽车前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推"着车辆前进。

四轮驱动方式原来主要用于越野车,现在,部分轿车上也开始普及,最典

型的是斯巴鲁和奥迪的部分车型。四轮驱动又分为四种模式:全时四驱(Full-Time)、兼时四驱(Part-Time)、适时四驱(Real-Time)和兼时/适时混合四驱。

比如,奥迪A43.0、A6L4.2、A8采用的qua-tro就是全时四驱;而一般越

野车和SUV最常用的是兼时四驱,可以根据路面状况,通过操纵杆或按钮在两

驱和四驱之间切换;适时四驱则由电脑控制,在正常路面为两驱,异常路面或

驱动轮打滑时变为四驱;兼时/适时四驱则可以根据驾驶者的喜好自由选择。

从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方面考虑,前驱车的发动机和驱动轴中心在车辆

前部,驱动轮也在两个前轮,所以在过弯时前部重心因惯性而往前,容易突破

前轮的地面附着力,发生转向不足,俗称"推头"。

后驱车在车辆中心分配上比前驱车平均,一般可以达到50∶50的最佳比例,过弯的极限值更高,但是,由于汽车前轮直接受转向系统支配已经改变了行驶

方向,而后面的驱动轮仍有往前的惯性,所以容易出现转向过度,俗称"甩尾"。四轮驱动则是更平衡的驱动方式,能有效避免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等状况,但是,由于发动机扭矩被分配到前后轮,因此,牺牲了一部分动力性,而且比较

费油。

(完整版)分时四驱的历史及合理使用详解

分时四驱地历史及合理使用详解 看了下面这篇有关分时四驱地文章,感觉很不错,就是文章地行距太过密集,看着常串行,容易让人失去看下去地耐心,为了不埋没这么好地文章,故整理了一下,与车友分享. 越野车不仅是当前SUV地鼻祖,更是四驱技术地率先采用者.越野车最早采用地技术就是分时四驱,这套简单而又行之有效地四驱技术,知道现在仍然在大量车型上被采用,特别是那种对于通过性比较看重地车型.这种技术诞生地原理是怎样地呢?为何到现在仍然被继续采用,它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四轮驱动地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初,在汽车出现以后,因为道路条件地限制,路面并不适应汽车行驶,在坑洼不平且充满泥泞地路面上,两轮驱动地汽车几乎无法行驶.这让人们甚至怀念起了马车时代,在那时只要多抽马几鞭,无论多么崎岖地路面,马儿就会听话地把车拉动.人们就此期待一台能像马车一样应付恶劣路面地汽车,这样四轮驱动地汽车设计理念就开始孕育而生.而真正促使这一技术得以实现,却是战争.为了适应战场地需要,必须有一种车能应付各种路况同时又具备较强地机动灵活性,四驱越野车就在这种强烈地战争需求下出现了.跨越坑洼不平地乡间小路,翻越崎岖地山地丘陵,在雨后泥泞地土岭上,四驱越野车都能轻松地摆脱困境,在炮火纷飞地战场上,两轮驱动地汽车在这些恶劣地路面条件下似乎只能成为敌人“活靶子”.正是在这个狰狞地年代造就了真正意义上地四驱越野车地出现.而真正实现批量化生产地四轮驱动地越野车莫属于二战时期名声大噪地Jeep

Willys了.它也是第一款采用分时四驱技术地越野车,作为四驱越野车地鼻祖,Jeep Willys地技术甚至一直沿用到现在地普及型SUV上. 我们知道从第一辆汽车诞生之日起,汽车就是采用后轮驱动地,因为早期无法解决前轮既实现驱动又实现转向地功用,因此没有一辆汽车采用前驱设计,各种车型均是基于后驱平台开发出来地.无论是发动机前置、中置还是后置,最终都是要将动力传递给后轮,由后轮负责驱动车子行驶,而前轮只承担转向地责任.因此在四轮驱动地传动方式地设计理念出现时,仍然没有前驱平台问世,故而四轮驱动也自然是在后驱平台上衍化而来.纵置发动机地布置方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当时实现后轮驱动和四轮驱动地唯一地选择.时至今日这种基于后驱平台开发地分时四驱也一直沿用到现在. 刚开始地时候,操控性就成为制约四轮驱动技术发展地一大障碍,如果直接接通将导致车辆无法转弯.四轮驱动是将动力分配给四个车轮,相比两轮驱动,单个驱动轮获得地驱动力更小,在总动力不变地情况下,驱动轮不易产生打滑地现象,这在应付恶劣路况时,非常重要.但显然直接接通四驱是不行地,因为这样车辆将无法转弯.我们都知道,当车子转弯时内外侧车轮因为运行轨迹不同,外侧车轮地转弯半径要大于内侧车轮地转弯半径,因此车子转弯时地速度保持恒定地情况下,外侧车轮因为运行地轨迹较长,车轮就需要更快地转速,而内侧车轮因为运行地轨迹短,因此车轮转速也应相对低于外侧车轮地转速.这样车子才能实现平稳自如地转弯.如果内外侧车轮始终保持获得相同地动力,维持着相同地转速,那么车子转弯就会变得非常困难.骑过三轮车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系统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任建军汽车工作室说到全轮驱动,总能使人们想起那些身材魁梧、威猛超群的越野车。的确,全轮驱动的出现就是为了针对恶劣路况,征服那些两只车轮无法通过的险峻地形。最初,全轮驱动是纯种越野车的专门配备。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汽车文化更加深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车辆采用了全轮驱动系统。对于本篇文章中的主角“SUV”来说,全轮驱动在通常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四轮驱动(因为绝大部分SUV在正常行驶中,都是四只车轮与地面保持接触)。在一般人看来,所谓的“四轮驱动”无非就是让四只车轮同时旋转,驱动车辆。在汽车工业十分发达的今天,想做到这一步并不困难,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汽车生产厂商都制造出了四轮驱动的车辆。虽然有如此之多的车辆能够实现四轮驱动,虽然都被称为“四轮驱动”,但实际上,不同车型之间由于驱动系统的结构差异,最终导致其实际行驶特性大相径庭。也许有人会问,不都是“四轮驱动”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针对这些问题,本篇文章将会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解答。 上图:给差速器加上锁真的就这么神奇吗? 为什么很多车辆需要四轮驱动呢?根本原因就在于,通常情况下,四轮驱动比起两轮驱动,具有更高的通过性能(所谓通过性能就是指车辆通过复杂地形的能力)。但是,无论车辆采用何种驱动方式,都无法避免一种情况的发生,这就是:驱动轮失去行驶附着力。当车辆行驶于复杂路况时,这种现象时常发生。对于一辆普通的两驱车来说,一旦两个驱动轮中的任何一个车轮无论何种原因而失去行驶附着力的话,理论上讲,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车辆将无法继续前进。也许此时您会问道“不是两轮驱动么?此时的另一个驱动轮为什么不能驱动车辆继续前进呢?”如果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车轮之间的连接方式说 起。

丰田普拉多——四轮驱动系统解析

丰田普拉多——四轮驱动系统解析 丰田普拉多(PRADO)是丰田陆地巡洋舰系列中的最新款SUV。这款全新开发的新一代SUV,配备了丰田全新4.0L V6发动机,排放达到欧Ⅲ标准。普拉多(PRADO)先进的发动机提供强劲的动力输出,配以坚固的车架以及强化的悬架系统,使崎岖的路途变得舒适顺畅。作为一款越野车,四轮驱动系统可谓是重中之重。本文将着重为您介绍普拉多(PRADO) 装备的全时四驱系统。 对于普通的锥形齿轮式差速器,不论是轮间差速器还是中间差速器,由于行星齿轮在吸收转速差时因自转而产生的内摩擦力很小,如果不对其进行限制或锁止,只要有一侧(或一轴)车轮滑转,则另一车轮(或车轴)的驱动力也会被限制到与滑转一侧车轮(或一轴)的驱动力相等,不能充分发挥轮胎的抓地力,影响汽车的越野性。普拉多(PRADO)的底盘系统采用了全时驱动方式,布置了3个差速器:前、后差速器采用普通锥形齿轮式差速器,无差速限制和锁止装置,左、右两侧车轮的滑转通过TRC/VSC系统以制动方式来限制;中间差速器采用托儿森(TORSEN)T-3型限滑差速器。国产的一汽丰田普拉多(PRADO)采用 4BM分动器,可以实现对差速器的电控锁止。 全时四驱系统的基本构成 丰田普拉多(PRADO)四驱传动系统的机械部分主要由变速器、分动器(可电控锁止差速器)、前后传动轴及前后差速器等组成(图1)。 四驱的电控部分由制动控制ECU、发动机ECU、中间差速器锁止按钮、驻车及空挡位置开关、4WD控制ECU和分动器电控执行器等组成。分动器电控执行器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意愿(中间差速器锁止按钮)、汽车制动状态、发动机运行转速状态、变速器挡位状态等信号对分动器内的差速器进行锁止控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驾驶员操作,确保分动器内的传动切换准确有效,避免由于误操作而造成的机件损坏。

分时四驱、适时四驱、全时四驱

分时四驱、适时四驱、全时四驱。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驱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 分时四驱可靠性能好但不能在铺装路面上长时间使用 我们先来了解历史最悠久的分时四驱系统。所谓分时四驱可以简单理解为驾驶员根据不同路况可以手动切换两驱或四驱模式的四驱系统,有些是分动箱的挡杆,有些则是电子按钮或旋钮。这种四驱系统的特点是,需要驾驶员通过手动操作分动器来实现两驱与四驱之间的切换,而且四驱模式是不能长时间在铺装路面使用。

这种四驱系统结构简单,有着较高的稳定性,多见于强调越野的硬派四驱车,如帕杰罗、吉姆尼、切诺基等等。一些硬派的城市SUV车型也采用这种系统,如长城哈弗H5、陆风X8、荣威W5等。 下面用张简化的结构图来简单说明一下分时四驱的原理。

可以看到,发动机的输出的动力通过分动器可将动力传递到前后轴从而实现四轮驱动。采用分时四驱系统的SUV车型中,一般都有2H、4H、4L这几个档位,主要是通过分动器实现两驱、高速四驱、低速四驱间的切换。分时四驱车在铺装道路行走都是采用两驱模式的,只有在雪地、泥泞等湿滑路段时才采用高速或低速四驱模式,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与稳定性。 为什么四驱模式不能在铺装路面行驶?分时四驱系统的分动器里是没有中央差速器的,而当接通四驱后,前后轴是刚性连接的,以固定的比值进行动力分配。如在铺装路面转弯的时候由于前轮的转弯半径要比同侧的后轮大,因此前轮的转速就要比后轮快,这样前后轴的转速不相同,就会出现“转弯制动”的现象。

这种情况对分动器、差速器、传动轴、轮胎等部件都有损坏的,所以四驱模式只适合在一些雪地、湿滑路段或越野时使用,铺装路面行驶应当换回两驱模式。 ● 适时四驱简单便宜但性能最弱 分时四驱的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驾驶员根据情况手动进行两驱与四驱的切换,而且都是有车速限制的,甚至要停下车配合离合才能切换,如操作不当很容易会给四驱系统造成损害,这样日常使用就不太方便。 了解分时四驱系统后,这个就容易很明白。所谓适时四驱就是根据车辆的行驶路况,系统会根据行驶情况自动切换为两驱或四驱模式,这过程不需要人为操作。这种四驱系统相对于分时四驱系统来说,免去了繁琐的手动操作,你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切换不当而导致四驱系统损坏,这个都交给“电脑”操心,甚至很多时候四驱系统切入你也毫无察觉。

玩转四驱(20) 路虎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玩转四驱(20)路虎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2011年04月06日 01:00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张可 [汽车之家汽车技术] 从去年年初我们开始了今年的年度大选题《玩转四驱》相继出了涵盖10于个品牌10几篇文章,可以说为广大网友安排了一场四驱盛宴,不夸张的说在汽车网络媒介中也带起了一小股四驱风。如果你觉得Jeep和悍马这样的越野车过于硬朗传统,觉得昂克雷和讴歌MDX这样的SUV过于舒适安逸有些丧失野性的话那么本篇文章介绍的品牌就将奔放的越野与细腻的豪华相结合,它就是来自英国的路虎。

关于路虎品牌 LAND ROVER这个品牌诞生于1948年,至今已经有了60多年的历史,然而这个源自英国的豪华品牌却经过了三次的转卖。第一次为1994年,以8亿英镑的价格被宝马收购。时隔六年后的2000年,以18亿英镑的价格出售给福特。就在前年,也就是2008年印度汽车巨头塔塔用23亿美元收购了路虎。 第一辆路虎在1948年亮相,这两路虎使用了大量的铝镁合金,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二战后钢材紧缺,而供应制造飞机的铝合金材料却比较充裕。这台路虎只有一款车型,轴距为80英寸,搭载一台1.6L汽油发动机,车型设计简洁,板材多为平直尽量减少材质冲压的步骤,并且为敞篷设计。在1948年一整年的产量为3048辆。

1949年路虎的产量已经增长至8000辆,1950年翻倍成16000辆,在之后几年中一直保持着产量的增长。本年英国军队订购了第一批路虎汽车,同年路虎还向军队提供了一批试验车,最后路虎被军方作为了标准轻型四轮驱动车。 直到50年代路虎经过了不同的改型,也推出了面对不同用途的改款车型,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路虎的产量已经达到了50万辆。

四轮驱动、四轮驱动和两轮驱动的优缺点

四轮驱动、四轮驱动和两轮驱动的优缺 点 所谓4轮驱动,又称全轮驱动,是指汽车前后轮都有动力。可按行驶路面 状态不同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所有的轮子上,以提高汽 车的行驶能力。一般用4X4或4WD来表示,如果你看见一辆车上标有上述字样,那就表示该车辆拥有4轮驱动的功能。 过去只有越野车采用4轮驱动,一般的越野车,变速器后面装有手动分力器,前后车轴各装一个称为驱动桥的部件。变速器输出的扭矩通过分力器和传 动轴,分别传递到前后车轴上的驱动桥,再通过驱动桥将扭矩传递到轮子上。 现在有些轿车也用上4轮驱动装置,比如奥迪A4quattro、欧蓝德4驱版。现 在轿车的马力都比较大,加速时重心后移,全车重量就会向后轴移动,造成前 轴轻飘。前轮驱动的轿车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会打滑,4轮驱动就可以防止 这种现象发生。 轿车上的4轮驱动装置是常啮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动分力器,自动将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后轮子上。在正常路面上,4轮驱动装置将引擎 输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轮,8%分配到后轮;在滑溜的路面上,将至少40%的引擎机输出扭矩分配给后轮;当前轮开始打滑时,前、后轮的转速差异会使耦合 器中的粘液立即变稠并锁住耦合器,从而使传动轴只将扭矩传递至后轮,待前、后轮的转速差异消失就自动回复原有驱动形式。目前,轿车的4轮驱动装置已 经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当前轮或后轮驱动时,车子随时根据路面状态 的反馈信息分配前后轮子的动力,变为4轮驱动。4轮驱动又可以细分成4种 驱动模式:全时驱动(Full-Time)、兼时驱动(Part-Time)、适时驱动(Real-Time)和兼时/适时混和驱动。 全时驱动(Full-Time):前后车辆永远维持4轮驱动模式,行驶时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5050设定在前后轮上。全时驱动具有良好的驾驶操控性和行驶循迹性,缺点是比较废油,经济性不好。

剖析北京现代新胜达四轮驱动系统技术

北京现代新胜达四轮驱动系统技术剖析 新胜达(DM)车辆配备WiaMagna韩国的动力公司)传动系的电控4WD系统。基于各种来自发动机、制动器和转向系统的信息,系统根据道路状况和驾驶情况,动态地分配前后轮驱动力,以实现最佳驾驶性能。现有系统最显著的区别是离合器控制,以前使用电磁线圈,现在由执行器单独控制(电机和液压泵),如图1所示。 一、主要特征 系统根据路面和驾驶情况将驱动力分配至前/后车轮,以实现车辆最佳驾驶性能。 1.电控马区动力分配 根据接收来自各传感器的信号,4WD ECU确定路面和驾驶情况,准确调整4WD 祸合器(离合器),对传送至后车轮的驱动力部分进行可变调节。 2.使用相关的驱动控制系统进行手动控制 系统通过使用制动系统,如ABS和ESC,完成控制,确保车辆最佳驾驶性能。 二、系统结构 驱动扭矩从发动机/变速器传送至分动器,然后经由传动轴传送至后差速器载体;驱动力的分配由4WDECU和藕合器控制。 (1)分动器一般安装在前轮驱动车辆,改变动力传递方向将驱动力传送到后车轮。对于DM车型,使用了小型单轴式分动器。用于分动器的油为齿轮油(SAE

75W/90 API GL-5级),应注满至加油口下。 (2)4WD系统有两个不同的模块:一前一后。用于前轮的装置在变速器中,用于后轮的与电子藕合器相连接。后差速器的主减速比为2.533,用于后差速器载体的油为SAE75W/90 API GL-5级,分动器使用同样的齿轮油。油应注满至加油口下。 (3)维修注意事项 ①安装注意事项。 驱动轴:在安装变速器、后桥和轴后,检查圈形夹是否安装适当(传动轴断裂原因)。 在安装手动变速器部件时,应注意变速器密封不被驱动轴损坏。 变速器油泄漏原因:应注意由工具或处理失误造成的螺栓被刺穿或箍带损坏。 传动轴:应在拆卸发动机或变速器的同时,拆卸传动轴。 在拆卸发动机和变速器后拆卸传动轴会引起等速万向节角度的弯曲。 如果不拆卸,等速万向节的防尘罩可能被刺穿。 ②在车辆向前/向后移动时,对产生的异常“僻啪”声进行诊断 改善:在轮毅轴承上使用防噪声垫圈(二硫化铂涂层垫圈)。 检查重点在拆卸驱动轴后检查垫圈状态。检查在重新安装后是否产生异常声音。 三、4WD藕合器 4WD藕合器如图2所示。 4WD ECU处理传感器信号,如4个轮速、加速器和转向角,并根据路面和驾驶情况,通过控制多片式离合器将驱动力传送到前/后车轮。 ①在正常驾驶时,大部分驱动力传送至前轮。 ②四动力适应车辆的转弯半径,速度传送至后轮。 ③在一个或两个前轮打滑时,适应打滑的驱动力传送至后轮。 ④在粗糙路面使扭矩最大化(仅在车速低于40km/h时开启)。 四、驱动力分配

四轮驱动系统4WD-4 Wheel Drive system 技术解析

4WD-4 Wheel Drive system 四轮驱动系统 The 4WD system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an engine from the 2WD system of two wheel drive to four wheel drive, while the 4WD system are included in the active safety system, mainly 4WD system has more excellent than the efficiency of driving force of 2WD engine, achieve better tire traction play an effective gravity and steering force, so in terms of security 4WD system application, better traction and steering force of gravity caused by tire, good driving stability and tracking, in addition to cross-country this more besides 2WD 4WD system No. 4WD currently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short-term (PART TIME 4WD) and full time (FULL TIME 4WD) four wheel drive system, short four wheel driv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driver's demand, the choice of two wheel drive and four wheel drive,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belongs to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4WD systems, from a cross-country Perspective, this transmission system when selecting four wheel drive mode before and after the gear connected directly, can ensure that the drive force output before the rear wheel, therefore this system belongs to the 4WD system

第五章 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学,

第五章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学 问题的提出 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学是研究驾驶员给系统以转向指令后汽车在曲线行驶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这一特性影响到汽车操纵的方便性和稳定性,所以也是汽车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成为汽车系统动力学中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与汽车的车速密不可分的,早期的低速汽车还谈不上稳定性的问题,最早出现稳定性的问题,是在具有较高车速的轿车上或赛车上,目前,随着车速的不断提高,轿车、大客车、载货汽车的设计都离不开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近年来,有许多学者研究这一问题,并取得很多成果。 操纵性不好的汽车的主要表现: 1.“飘” -有时驾驶员并没有发出转向的指令,而汽车开始自己改编本方向,使人感到汽车漂浮 2.“贼”-有时汽车像受惊的马,忽东忽西,汽车不听驾驶员的指令; 3.“反应迟钝”-驾驶员虽然发出指令。但是汽车还没有转向反映,转向过程反应较慢; 4.“晃”-驾驶员发出了稳定的转型指令,可使汽车左右摇摆,行驶方向难以稳定,当汽车受到路面不平,或者是侧向风扰动时,汽车就会出现左右摇摆; 5.“丧失路感”-正常汽车转弯的程度,会通过转向盘在驾驶员的手上产生相应的感觉,有些汽车操纵性不好的汽车,特别是在汽车车速较高时,或转向急剧时会丧失这种感觉,这会增加驾驶员操纵困难,或影响驾驶员的正确判断 6.“失去控制”-某些汽车的车速超过一个临界值以后,驾驶员已经不能控制器行驶的方向。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性:汽车能及时而准确的反映驾驶员主观操作的能力,也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愿望维持或改变原来的行驶路线的能力。 汽车的稳定性:汽车在外力干扰下,仍能保持或很快恢复原来行驶状态和方向,而不致丧失控制、发生侧滑或翻车的能力。 101

玩转四驱(2) 陆风SUV四驱技术讲解

玩转四驱(2)陆风SUV四驱技术讲解 [汽车之家汽车技术] 看过我们第一篇四驱基础知识文章的朋友们可能都在期待第二篇的到来,此文就是2010年四驱专题的第二篇文章——关于陆风品牌的介绍,之后我们还会对所有在国内销售四驱车型的品牌进行详细的解析,请网友们继续关注。 相信很多车迷朋友都对四驱非常感兴趣,作为当今汽车工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四驱技术在民用车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使SUV拥有了强悍的越野性能,还为更广泛领域的车辆提供了更好的操控性和更高的安全性。

作为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汽车生产厂家之一,虽然陆风也推出了风尚这样的MPV车型,但是它最广为人知的优势还是在SUV上。截至目前市售的陆风SUV一共有三个车系,分别是X9、X6、X8,这三个车系都有装备了四驱系统的版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陆风的四驱系统是什么样的。 ●陆风SUV车型背景 陆风汽车是隶属于江铃控股旗下的品牌,而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是长安汽车和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企业。我们知道,江铃汽车集团早年曾经与日本五十铃汽车有过技术合作,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陆风X9、X6分别跟五十铃的Mu、Redeo长相那么相似了。

也许有人会说X9、X6就是照搬了五十铃的这两款车,其实不然,因为陆风并没有套用五十铃的底盘,而是靠自己在皮卡车型多年的研发经验,为X9、X6开发了新的底盘,所以后来有车主发现要为自己的爱车直接加装差速锁是不行的,只能把前后桥都换掉。 ●陆风四驱技术

陆风现有X9、X6、X8三个车系,本质上说这三个车系采用的是同样的四驱结构:一套分时四驱系统。传动轴没有中央差速器——自然也没有中央差速锁——只能通过分动箱实现硬连接,分动箱内有两组齿轮,一组为标准扭矩输出,另一组可以将扭矩放大两倍后再输出,也就是有高速四驱档和低速四驱档。前后桥均为开放式差速器,没有锁止机构,四轮也都没有电子制动辅助装置。 这张图是目前陆风旗下所有四驱车型的四驱结构图。动力由发动机输出,经过变速箱后传递给传动轴上的分动箱,如果分动箱只将动力传递到后桥,那么此时就是2H的后驱状态;如果分动箱将动力同时传递到后桥和前桥,那么此时就是四驱状态。分动箱中的两组齿轮决定了是高速四驱还是低速四驱状态。

几种常见四轮驱动的区别

几种常见四轮驱动的区别 Quattro/4WD/AWD/xDrive 类型一:Quattro 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的核心是Torsen中央差速器,他比任何电子控制技术更快的调节前后轴力量的分配。EDL(电子差速锁)在必要时将多余的动力传送到车轮上,增强抓地性。当车轮空转或者没有与地面接触时,这些浪费的驱动力就被输送到可以受力的车轮上。一旦出现外部条件引起的前后轴的速度差异,Torsen就会自动地,毫无损失的将大部分的能量传输到有能力工作的驱动轴上,自动优化和分配四个车轮的动力。由于轴荷的平衡分布,驾驶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转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而不需要扭矩转向辅助。25年前,奥迪的工程师以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在驱动技术领域树立了里程碑。 类型二:4WD(4X4)/AWD/ xDrive/sDrive 四轮驱动系统(4wd系统,车身上标识4X4与4WD意思一样)是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从2wd系统的两轮传动变为四轮传动。4wd系统之所以列入主动安全系统, 主要是 4wd系统有比2wd 更优异的发动机驱动力应用效率, 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就安全性来说,

4wd系统对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更佳应用, 造成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除此之外4wd系统更有2wd所没有的越野性。 AWD (全时四驱系统)已经变得和4WD 几乎一样了,唯一的区别就在于AWD 比4WD 少了低比率的传动装置,不过AWD 仍然提供在湿滑路面、恶劣天气以及轻微越野路面的牵引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对一辆车的越野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车辆的离地高度而非AWD 能力。所有的AWD 系统是全时四轮驱动的,这也就意味着你不用进行2 轮驱动或者全轮驱动模式的转换。而宝马的xDrive、奔驰的4MATIC与AWD一样是全时四驱系统,仅仅是称呼不一样,而sDrive则为后驱系统。 不管是4WD还是AWD,最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功率分配是如何达成的。目前市场上最优秀、最聪明的扭矩分配装置非托森(Torsen)莫属。我们把托森叫做差速器是贬低了它。托森当作差速器用的话那是大材小用,所以我称呼它为“托森机构”。托森机构是纯机械的,无需任何电子辅助,同时又是主动式的。所谓主动式,就是说在轮子有出现滑动倾向前,扭矩就被重新分配了--妙哉!而其它电子式的机构都是被动的,都要等到反馈信号后重新分配扭矩。反馈信号多数都是从ABS装置上采集过来。尽管电子信号传递飞快,但毕

玩转四驱30奔驰四驱创新发展详细解析

玩转四驱(30)奔驰四驱技术详细解析 2011年06月30日 02:34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翟元 [汽车之家汽车技术] “玩转四驱”系列文章今天进入最后一期,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奔驰品牌旗下几个SUV车系的四驱系统详细介绍。 ● 奔驰品牌历史简介 戈特利布·戴姆勒卡尔·本茨(Karl Benz)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奔驰品牌,是由两家公司合并而来,这两家公司分别是卡尔·本茨(Karl Benz)在1883年创立的Benz & Cie.汽车,以及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在1890年创立的DMG(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戴姆勒发动机公司)。 1885年,卡尔·本茨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三轮汽车:Benz Patent Motorwagen,并在次年申请专利,而1886年被公认为汽车历史的元年。1888年,经过数次改进之后,本茨开始在市场上销售这款车,这也开创了汽车商品化的先河。 戈特利布·戴姆勒在1885年制造了被称为现代汽油内燃机鼻祖的动力单元,并且把它装配在了一辆两轮车上,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摩托车。1886年,他和工程师朋友威尔·迈巴赫(Wilhelm Maybach)把一台汽油发动机装在了马车上,制造出他们的第一台四轮汽车。 有意思的是,虽然本茨与戴姆勒这两位祖师级人物,居住的地方相距不过几十公里,但两人一生从未谋面,如果合作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有更有趣的设想变为现实,这都是题外话了。

威廉·迈巴赫埃米尔·耶里内克另外两个不得不提的人,分别是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和埃米尔·耶里内克(Emil Jellinek)。迈巴赫是DMG的首席工程师,而埃米尔·耶里内克是一位眼光长远的富有商人,在一系列的亲自考察、亲身体验之后,决定代理销售DMG汽车。 1900年4月时,耶里内克与DMG达成一个协议,将“Mercedes”正式作为新产品的品牌:“Mercedes”是他女儿的名字。1900年12月22日,第一辆悬挂Mercedes品牌的新车登场,而这辆35马力的赛车正是由威廉·迈巴赫打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环境恶化,还属于奢侈品行业的汽车工业受到的冲击相当大,1923年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Benz & Cie.与DMG每造一台车的成本飙升至当时的两千五百万马克,为了渡过难关很多厂家选择了抱团取暖,戴姆勒奔驰集团(Daimler-Benz AG)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1924年,Benz & Cie.与DMG开始谈判,到1926年6月28日合并全部完成,梅赛德斯奔驰品牌(Mercedez-Benz)的辉煌历史也全面揭开大幕。 ● 奔驰四驱技术:4MATIC 4MATIC是奔驰四驱技术的名称,这个名字来源于4 Wheel Drive(四轮驱动)和Automatic (自动)的组合。4MATIC首次出现在1985年法兰克福车展,1986年在W124 E级车系中实际投入使用。 第一代4MATIC采用了可锁止的中央、后桥差速器。中央差速器包含了两套离合器,每一套电控离合器独立工作,最终实现四种驱动模式:后驱,100%的扭矩都分配到后桥,前桥无动力分配;四驱模式1,扭矩按前35后65分配;四驱模式2,扭矩前后50平均分配;四驱模式3:在四驱模式2中,如果两个后轮之间还有转速差存在,那么后桥差速锁锁止,从而提升脱困性能。 各模式的切换完全由电控系统来自主完成,驾驶者不用进行任何操作,第一代4MATIC 偏向于后驱,只有前后桥出现明显转速差时,系统才会进入四驱模式。 而现在的4MATIC采用了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其中中、后差速器为多片离合形式,可以实现锁止,起到类似传统意义上差速锁的作用,是真正的全时四驱系统,在四传感器四

四轮驱动汽车驱防滑控制系统的设计

Classified Index: 461.6University Code:10213 U.D.C: 629Security:Open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DESIGN OF 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 FOR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 Candidate:Wang Liangliang Supervisor:Prof. Bian Wenfe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ity:Vehicle Engineering Affiliation: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Date of Defence:June, 2009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I-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的基础是ABS,是在ABS为基础上的延伸,ABS 和ASR统称为防滑控制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通过调节作用于驱动轮的驱动力矩来控制驱动轮的滑转率,从而使汽车的操纵性、横向稳定性、动力性以及燃油经济性都得到提高。 四轮驱动汽车与二轮驱动汽车相比,因为其每个轮胎所受的驱动力只有二轮驱动汽车的一半,故具有更好的越野性能,然而,四轮驱动汽车本身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短时四轮驱动汽车操作繁琐;常时四轮驱动汽车由于前后驱动桥之间以及左右驱动轮之间通过差速器连接,只要一个车轮处于低附着系数路面上时,整车驱动力几乎丧失。将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用于四轮驱动汽车将有可能解决四轮驱动汽车打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轮胎的滑转以及整车的动力性等方面来分析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对于四轮驱动汽车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分析四轮驱动汽车的驱动特点,制定出四轮驱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以及控制制动器来控制车轮的相对滑转。原始输入参考模型车发动机输出数据。 2、建立四轮驱动汽车驱动的简化数学模型。本文主要为控制算法的研究,故数学模型可适当简化,并将汽车行驶的条件设置为相对简单的路面情况。 3、进行ASR 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并主要探讨了模糊控制在四轮驱动汽车ASR系统上的应用。分别设计了发动机输出扭矩控制器和制动力矩模糊控制器。 4、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 MATLAB/SIMULINK 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不同路面上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对于四轮驱动汽车的驱动轮滑转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使得四轮驱动汽车的动力性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以及控制算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驱动防滑;四轮驱动;轮胎模型;MATLAB仿真;模糊控制

车辆系统动力学发展1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和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都与汽车系统动力学相关。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车辆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本文通过对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的介绍,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和现状做一阐述。 关键字:汽车系统动力学动力学响应发展历史 Summary: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on the vehicle comfort, reliability and safety are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these requirements are related to vehicle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the study of all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 car system discipline, it involves the scope is broad, in addition to the effects of dynamic response of vehicle longitudinal motion and its subsystems, and vehicles to and dynamic content crosswise two aspects in the vertical.Based on the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this emerging discipline to do elaborate. Keywords:Dynamics of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Dynamic response Development history 0 引言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事实上,知道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美国的Olley、法国的Broulhiet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 在随后的20年中,车辆动力学的进展甚微。进入20世纪50年代,可谓进入了一个车辆操纵动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车辆操纵动力学线性域(即侧向加速度约小于0.3g)理论体系。随后有关行驶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完善的测量和计算手段出现后才得以实现。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理解的进程中,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因素均发挥了作用。随后的几十年,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汽车产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车辆动力学得以迅速发展。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建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过去的70多年中,车辆动力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不仅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和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传统的车辆动力学研究都是针对被动元件的设计而言,而采用主动控制来改变车辆动态性能的理念,则为车辆动力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采用“人—车—路”大闭环的概念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驾驶者,人既起着控

主流几种电子四驱方式的对比

各有优劣主流城市SUV四驱系统大比拼 城市SUV已经渐渐成为一种购车趋势,09年更是有很多国产新车加入到这个行列。我们知道,城市SUV并不强调越野性能,所以目前价位在15-25万之间的主流SUV大多采用前驱布置,配合简单的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四轮驱动。 文章导读:激活市场09年最值得期待的SUV新车 虽然城市SUV更加强调公路特性,并且四驱系统的使用方式看似相同,但是结构和原理上却有很大区别,这也就影响了车辆的通过性能。通过性能不仅仅指底盘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四驱系统的性能。 所以,本文就对目前主流城市SUV所使用的四驱系统进行简单的介绍,看看各自的通过性和公路性究竟孰好孰劣,为您的购车提供参考。 电控多片离合差速器——适时四驱 代表车型:科帕奇新奇骏途胜/狮跑指南者 通过性能:★★★ 公路性能:★★★ 燃油经济性:★★★ 前后动力分配比:100:0~50:50(指南者最大为40:60) 东风日产新奇骏进口雪弗兰科帕奇

进口吉普指南者现代途胜 以上这几款代表车型都属于前轮驱动,然后通过一根传动将前轮的动力分配给电控多片离合差速器。 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左侧的离合器片被交替地分为两组,分别连接前桥和后桥的传动轴,其中前传动轴为动力输入轴,所以不能称之为中央差速器。 这种差速器只能通过电子设备来控制,当前轮出现打滑情况下,电子系统通过对离合器片施加压力将动力传递到后桥并带动后轮,但受限于结构上的限制,这种差速器最多能够实

现60:40的前后动力分配,一般最大为50:50。因此,车辆大多数情况下依旧是前驱行驶,只有在前轮打滑时系统才会介入。 所以,这种系统都会通过增加差速锁来提高四驱性能,通过车按钮的控制,能够将前后动力分配锁定在50:50,在通过一些路况较差的地段时,提前锁定四驱系统,变被动为主动,减小陷入困境的可能性。但是,在正常路面行驶时,千万不要使用四驱锁定,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机械损坏和轮胎磨损。 由于采用刚性的离合器片连接,所以这种差速器的性能是比较可靠的,传递效率也比较高,一般的越野路段也都是可以应付的,这种系统的缺点在于只能将动力分配给前后桥,而无法在四轮上独立分配,当对角线车轮同时打滑时,这套四驱系统就毫无办法了。 但说到公路性能,这种四驱系统就无法发挥任何性能,与一般的前驱车无异。不过,东风日产新奇骏将自身的系统与四驱系统结合起来,能够实现主动的四驱控制,辅助转向以及分配四个车轮的动力。 相关阅读:不“智能”?探索2.0L新奇骏四驱系统差异 在城市SUV中来看,这套系统的通过性能比较优秀,公路性能和经济性能一般,比较适合经常走乡道或者外出郊游的朋友。 电控粘性耦合差速器——适时四驱

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剖析

(研究生课程论文) 汽车动力学 论文题目: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指导老师:乔维高 学院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2015年1月

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 摘要:汽车悬架类型的选择和悬架参数的差异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分析了麦弗逊悬架的结构特点,并通过ADAMS软件建立麦弗逊悬架的3D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悬架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关键词:麦弗逊悬架;ADAMS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dynamics research Caisi Vehicle 141 1049721402344 Abstract:Different kinds of suspension systems and of differences in suspension parameters on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riding comfort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Mainly analyze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cpherson suspension, and by using ADAMS software to establish 3D model of Macpherson suspension, carry 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method of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suspension. Key words:Macpherson suspension; ADAMS /Car; multi-rigid-body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引言 汽车悬架是汽车车轮与车身之间一切装置的总称。其功用在于:在垂直方向能够衰减振动和起悬挂作用;在侧向可防止车身侧倾和左右车轮载荷转移;在行驶方向上能够保证驱动与制动的实现并保持行驶方向的稳定性。不同的悬架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感受。看似简单的悬架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悬架系统起着传递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引导与控制汽车车轮与车身的相对运动、缓和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衰减系统的振动等作用,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

玩转四驱(21) 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玩转四驱(21)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2011年05月03日 01:00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苑璐 [汽车之家技术] 奥迪品牌给国人的印象一直是大气稳重的行政用车,从奥迪Q7和Q5的推出便打破了这个局面,原来主打轿车的品牌同样可以做出高品质的SUV。优秀的品质也让奥迪Q5国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场面。 既然说到了SUV车型,必然要关注它们的核心部分,那就是四驱系统。我们对奥迪的Quattro四驱系统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最早将四驱装置运用于拉力赛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汽车厂商。在对其四驱系统进行解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的历史。 Quattro/4Motion核心技术与发动机布置形式关系列表

类型Quattro4Motion 纵置发动机Torsen中央差速器Torsen中央差速器 横置发动机Haldex中央差速器Haldex中央差速器 『奥迪Quattro与大众4Motion之间的区别』 ● 奥迪品牌介绍 奥迪品牌由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于1909年7月16日创立,奥迪著名的四环标志代表了四个汽车品牌:奥迪(Audi),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四大品牌于1932年6月29日组建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

『奥古斯特·霍希(左)』 1965年,二战后在巴伐利亚重组的新汽车联盟被大众公司收购,随后1969年3月10日,新汽车联盟与NSU汽车公司合并。新公司定名为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的名称被简化,简称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同年,公司总部迁往了英戈尔斯塔特。奥迪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 ● 奥迪四驱技术历史回顾 奥迪目前使用的四驱系统即我们所熟悉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车上的标志为中网的“Quattro”和尾部的小壁虎的Logo。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Quattro还有其他含义。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