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笔记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第一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邸报

·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始于唐宋,明清有所发展,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

·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军事战报等。



●朝报(算是中央级别)

·唐代孙樵《读“开元杂报”》文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开始没有固定名称,到后唐和宋代被通称为“朝报”。该传播工具延续时间较长,宋朝朝报和明清的宫门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唐代朝政简报的继续。



●进奏院状 (地方级别)

·唐代,进奏院状是进奏官提供给节度使的汇报资料,包括中央政府公开发布的官方新闻,以及进奏院采集的新闻信息。因为只送节度使(观察使)本人阅读,无复本,只是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情报。

·宋代进奏院状的性质有了很大变化。改由中央政府控制,扩大了传播范围,不再是单线的情报资料;内容也基本定型,包括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大臣奏章。



●小报

·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传播媒介,是宋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全新现象。

·始于北宋末,盛行于南宋。随着朝报得以公开出售,部份胆大的官吏等便收集人们迫切想了解的新闻信息,以朝报的形式叫卖于街市。

·宋代朝报的商品化,是其产生的内在因素。同时,宋朝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人们迫切需要相关信息,这也是小报流传的重要因素。作为非法信息载体,一直受到政府压制打击,却始终未能根绝。



●京报

·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与近代报刊最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始于乾隆,清中叶后日趋盛行。

·内容上,仍局限于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制作上,没有记者编辑,不准采写新闻、发表评论,只有抄录、印刷人员。因此,京报不能算作近代报刊。

·但由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公开销售于民间,与以前邸报只在官员各衙门中传阅全然不同,因此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



第二节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报刊的诞生

【本节提要】

·自1815,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创办了许多报刊。均为月刊,属于宗教性质,或阐发教义,或宣传西方文化。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其宗教色彩逐渐单薄,政治、经济色彩逐渐浓厚,对新闻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重视,充分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侵略性质。

·鸦片战争前,中国报刊业为外国人垄断,外文报刊的种数、出版

规模都远远超过中文报刊。这些报刊以提供情报和新闻信息为主。新闻业务水平较高,达到近代报刊的水平。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1815,由英国传教士 米怜 在马六甲创办。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内容以宣传教义为主,也涉及科学文化、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等。由于条件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

·宣传上采取“附会儒学”的策略,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

·发行地区逐步扩大到广州澳门,影响也逐渐扩大。1821因主编米怜病重而停刊。(前后6年)



●《蜜蜂华报》A Abelha da China

我国第一份外文报纸。1822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的政府机关报,主编安东尼奥,葡文周刊,附数种增刊。一年后因执政党被推翻而停刊。葡出版的各种葡文报纸出版时间都不长,影响不大。



●《广州纪录报》/《广东纪事报》 Canton Register

·外文报纸中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英商马地臣和美商伍德在广州创办。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

·商业性报纸,内容主要有货价行情,航运消息,也广泛刊登政治时事新闻评论,关于中国的新闻和材料占相当多的篇幅。有强烈政治色彩,竭力为鸦片战争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政策。

·后辗转迁往香港,改名《香港纪录报》,1863年停刊。(前后36年)



●《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1833普鲁士传教士 郭士立 在广州创立。由于在清朝统治的领地上创办,该报标志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