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

行测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
行测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

第一部分政治常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及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英、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体系

1. 唯物论

2. 辩证法

3. 认识论

4. 历史唯物论

(三)根本特征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五)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主观唯心论: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庄子:“万物与我为一。”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

朱熹:“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黑格尔:“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主要缺陷: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缺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主要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懂辩证法)、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唯物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二)意识

1.意识的产生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

4、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性表现为:

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③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三、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

1、联系是指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特征:

(1)联系的客观性

(2)联系的普遍性

(3)联系的多样性

(二)发展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2、发展的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重要选择),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反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内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指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质量互变规律

①质、量、度的含义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相互渗透的。

(3)否定之否定规律

①.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实质)。“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②.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对立面的统一,体现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深刻内容。

包括两次否定,即对肯定的否定、对否定的否定。

包含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

(三)形而上和辩证法

1、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1)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

歧点(内部矛盾)

(2)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判断标准:

形而上:孤立、静止、片面。

辩证法:联系、发展。

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有的唯心主义者也承认辩证法,有的唯物主义者(机械唯物主义)则采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世界。

3、练习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全宇宙中并没有真正静止的点”(笛卡尔)

“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四、认识论

(一)认识的本质

1、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②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③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

④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⑤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社会的人,包括个体、集体和社会。

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3、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关系

(1)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②认识反作用与实践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人们的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二)认识的基本规律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

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复杂的,认识的主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往往要反复调查研究、补充、修正。

(2)认识运动的无限性

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五、历史唯物论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脉相承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观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基本依据。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社会的意识结构建立在社会的经济结构基础之上并受社会的政治结构制约。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持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观点,结束了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坚持了真正辩证和彻底的唯物主义。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能动性、自身独特的规律性和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往往会落后于社会存在,也往往会超越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就每一时代具体的社会意识的形成来说,都有两个来源:一是当下的社会存在;一是历史上的精神文化成果。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真题练习】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 科学性

B. 实践性

C. 革命性

D. 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

A.德国的古典哲学

B.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的现实社会主义

D.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______的思想。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机械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4、19 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黑格尔的观点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5、“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提出这一物质定义的是:

A. 费尔巴哈

B. 黑格尔

C. 列宁

D. 马克思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 否认运动的存在

D. 否认静止的存在

7、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 思维运动的主体是思维

D.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8、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

B.语言的思维的形成

C.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

D.自然界的变化

9、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

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0、温家宝总理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要重要。这句话表明:()

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巨大的

②精神状态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③信心、信念、意志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④有了信心就可以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战胜困难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11、“未秋先秋,踏断蛮牛”。“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有卡苗。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些农谚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①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依据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2、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

A.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原理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D. 对立统一规律

13、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14、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

A. 同一性和斗争性

B. 运动性和静止性

C. 时间性和空间性

D. 普遍性和特殊性

15、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安全问题解决的好可以惠及别国,反之,则会殃及他国,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下列选项中与上述特点无关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 事物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16、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一刀切”的主要原因是()。

A. 事物矛盾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B. 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C. 事物矛盾具有共同点

D. 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

17、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轻微事故和300 起未遂先兆及1000 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18、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全部继承

B.全部抛弃

C.继承和抛弃相结全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19、下列表述符合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0、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

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A. 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

B.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基础的、低层次的认识

D. 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接近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

21、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客体是指()

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

C. 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

D. 客观存在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22、2008 年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曾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 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这传达出一个信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这说明()

A.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 金融危机复杂多变,具有不可预测性

C. 正确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

D.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 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2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

A. 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区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基本问题

C.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D.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5、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

A. 语言学

B. 哲学

C. 道德

D. 艺术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附答案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附答案 政治常识题是公务员考试的常考知识点,考生一定要勤加练习。接下来,本人为你分享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一) “>三个代表”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 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 某村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级多次给钱给物,但面貌总是变化不大。后来,在上级的帮助下,该村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干部和群众连续苦干几年,村子面貌大变。村民们感慨地说,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党支部。这一事实说明( )。 A.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当前全党工作的中心任务 B.组织建设搞好了,党的建设也就搞好了 C.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D.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3.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类似于感觉的反映特征?( ) A.葵花向阳 B.饥餐渴饮 C.雄鸡报晓 D.蚂蚁搬家 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人们必须增强( )。 A.个人意识、协作意识、效率意识、物质利益观念、改革开放意识 B.个人意识、竞争意识、公开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意识 C.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精神 D.自立意识、协作意识、公开意识、物质利益观念、开拓创新精神 5.上个世纪,我国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当前,我国的“新四化”是指( )。 A.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B.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 C.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农业现代化 D.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答案 1.答案: C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汇总【精品】.pdf

数量关系 一、数量思维 1.选项关联:不是填空题 注意观察选项之间的倍数关系。 2.代入排除: 应用范围:多位数范围、不定方程问题、同余问题、年龄问题、周期问题、复杂行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优先代入整数选项。 3.整除思想:必须将题目式子转化成 A =B ×C 两两相乘的形式 整除判定法则:①拆分法517=470+47;②因式分解 6=2×3 ;③常用的 2、3、5、7、11和13 整除判定法则。 4.特值思想: 数字特值:题目没具体数字,只有相互比例关系等,常用于计算题、浓度问题、工程问题或行程问题。 数字特值计算题优先考虑-1,0,1,工程与行程等问题优先考虑最小公倍。 图形特值:比如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 5.奇偶特性:题目中出现平均、总和、差,尤其是不定方程的时候 奇偶判定:①加减运算:同奇同偶比得偶,一奇一偶只能奇; ②乘除运算:一偶就是偶,双奇才是奇。 二、基础代数公式和方法 1.基础代数公式: 完全平方:(a ±b)2 =a 2 ±2ab +b 2 平方差: a 2 -b 2=(a +b )×(a -b ) 完全立方:(a ±b)3 =a 3 ±3a 2 b +3ab 2 ±b 3 立方和差: a 3 ±b 3 =(a ±b)(a 2 ab +b 2 ) 阶乘: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2.常用方法: 公式法(记住常用的公式) 因子法(整除特性结合) 放缩法(用于判定计算的整数部分) n 1-n 32=1n!)(?????

构造法 特值法 三、等差数列 1.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通项公式:a n =a 1+(n -1)d 求和公式:s n = =na 1+ n(n-1)d 项数公式:n = +1 等差中项:2A =a +b (若a 、A 、b 成等差数列) 2.若m+n =k+i ,则:a m +a n =a k +a i 3.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四、等比数列 1.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通项公式:a n =a 1q n -1 求和公式:s n = (q ≠1) 等比公式:G 2=ab (若a 、G 、b 成等比数列) 2.若m+n =p+q ,则:a m ×a n =a p ×a q 3.a m -a n =(m-n)d =q (m-n) 五、周期问题 一周7天,5个工作日。一年平均365天(52周+1天),闰年366天(52周+2天)。 心竺提醒: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平年365天,365÷7=52…1 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月(2月)28或29天。 2 12) (1n a a n +?d a a n 1 -q q a n -11 ·1) -(n m a a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华图教育任莉 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二)逻辑判断 (1)翻译推理 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 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 四个翻译:1、如果......那么......... 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 替代关联词:只要...就,必须,离不开,凡是...都,为了...一定,要想...就 2、只有......才...... 只有才,后推前 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 基础/保障/前提,不...不... 3、...且...(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 翻译为A且B,全真才真,一假即假 替代关联词:一边...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又 4、...或...(至少一个存在) 翻译为A或B,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替代关联词:也许...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不能同时,和...不都是 其中或关系里面存在一个否一规则:即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 两个推理:1、逆否等价命题(A→B等价于-B→-A)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 2、摩根定律

-(A且B)等价于-A或-B -(A或B)等价于-A且-B 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 (2)分析推理 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 方法: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 a、排除法 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 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 b、最大信息优先(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 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 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 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 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 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 (3)真假推理 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 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1、矛盾关系(此起彼伏的关系,只存在两种情况) 主体相同,话题一致才能得出矛盾 矛盾关系特性:必然存在一真一假 矛盾的表现形式:a、是与不是 b、所有的是与有的不 c、有的是与所有的不 d、A且B 与-A或-B,A或B 与-A且-B e、A→B与A且-B

国考考选调生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公文考点汇总

常识判断公文考点汇总(一)行文规则 1. 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 行文规则是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公文迅速而准确地传递,避免行文紊乱,防止公文“旅行”,而制定的控制行文数量、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的规定。 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在于: (1)加强对文件传递过程的控制,使文件的行文方向正确、传递速度合理,保证文件能够准确、可靠、快捷、有效地到达目的地; (2)使机关之间相互行文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从而维护正常的行文秩序,防止行文紊乱;(3)精简公文,简化手续,提高机关行政管理的效率。 2. 行文规则的基本内容 (1)根据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准确行文。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根据机关各自的组织系统归属和职权范围决定的,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下级机关之间属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同一专业系统中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属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同一组织系统中的同级机关之间属平行关系;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之间均属不相隶属关系。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决定了公文传递的方向,即处于领导、指导地位的上级机关可以向被领导或被指导的下级机关主送下行文;而被领导、指导的下级机关应向上级领导、指导机关主送上行文;具有平行关系或其他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相互主送平行文。 (2)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行文方式是指机关之间公文传递路线的结构形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直接行文等多种。机关对外发文,应依据需要和可能的条件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行文。为加快公文传递,在必要时可采用多级行文的方式,即同时向若干层级的上级机关或下级机关制发公文,包括直达基层组织和向人民群众公布。只有在下列特殊情况下才能采用越级行文的方式:一是由于情况特殊紧急,如逐级上报下达会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二是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三是由上级机关交办并指定直接越级上报的具体事项;四是出现需要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的具体事项;五是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等。因特殊情况越级行文时,一般应抄送越过的机关。同级或其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相互行文时应采取直接行文的方式,即不受系统归属与级别层次的制约而直接向对方机关制发公文。 (3)正确选择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机关对外发文,应正确选择主送机关。除普发性公文外,通常一件公文只选择一个主送机关,防止由于多头主送而贻误处理。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应将公文直接报送领导个人。 选择抄送机关时,应注意不要扩大抄送范围,但向下级机关的重要发文应同时抄报直接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答复;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个上级机关;公文内容涉及有关机关的职权范围需要征得配合时应向其抄送。如属下列情况则不得抄送:一是请示在上报同时不得向下级机关抄送;二是接受抄送的机关不得再向其他机关抄送;三是凡与公文办理无关的机关一律不得抄送。 (4)坚持“党政分开”的原则。党政机关应在各自的系统内制发文件。行政机关不能向党的组织发布指令性公文,一般也不得以行政机关名义向党的组织报告工作或请示、批准。党政机关应尽量减少联合行文。 (5)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因工作需要,可以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的名义联合行文,但联合行文的机关必须级别层次相同或相近。同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上级政府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及答案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及答案

1~20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费尔巴哈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BCD 2、CD 3、BD 4、BCD 5、ABCD 【1】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存在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2】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3】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能够创造物质 【4】物质是( )。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 【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指数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指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指数的概念,指数表述的是本期值和参考值之间的百分数关系,反映的是数据的变化情况。简单的来说就是以上一期值为100,本年该指标具体值为A,上年为B,则本年的指数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00年,北京市旅游收入为1000万元,2001年北京市旅游收入为1200万元,那么根据公式2001年的指数为。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指数的常见考点。 (1)判断实际值的增减性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增长了。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12,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下降了。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92,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比2019年减少了。 指数=100:表示现期值相比基期值不变。若2020年西安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0,这就意味着西安市2020年的旅游收入与2019年相同。 (2)利用指数求倍数 倍数=指数÷100 例1、2019年北京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5,这意味着北京市2019年的旅游收入是2008年的1.05倍。2019年北京市的旅游收入值为6224.6亿元,则2018年北京市的旅游收入值为。 (3)利用指数求增长率 增长率=(指数-100)%,表示与上一期相比的增长率。 例2、2019年北京市旅游收入指数为105,这意味着北京市2019年的旅游收入比2008年增长了5%。 (4)指数作差求幅度变化 例3、2019年北京房价指数为118,上海房价指数为105,北京的房价增长速度比上海快多少?

【解析】2019年北京市的房价增长速度为18%,上海市的房价增长速度为5%,则北京的房价增长速度比上海快18%-5%=13%,即13个百分点,而118-105=13,可以理解为指数作差读作百分点,本质是在问增长速度的比较。 (5)用指数求隔年倍数及隔年增长率 隔年倍数=后几年指数/100之积 隔年增长率=后几年指数/100之积-1 例4 2012年-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北京) ①、求2019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是2018年的多少倍? ②、求2019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18年增长百分之几? 【解析】①、1.061×1.066 ②、1.061×1.066-1 行测类比推理常考考点:职业关系 如果给你两个词,让你分析这两个词的关系,我相信,在不同人的眼里,答案肯定不完全相同的。然而现在,在这些不同的答案里面,正确的思路却往往只有一种——出题人想的那种。所以我们在做类比推理的时候,思考的方向必须契合出题人命题方向,必须尽量往常考考点上靠。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做好题目的关键。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类比推理中的一个常考考点——职业关系。 职业关系是类比推理中的经验常识类考点。考查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职业、工作地点、工作用具、工作内容、工作产出、服务对象等。 我们通过下面这些例题来说明一下: 【例1】作家:读者 A.售货员:顾客 B.校长:教师 C.官员:改革 D.经理:营业员

2017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大全

2017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大全 篇一:2017国考行测常识判断深度解读:考查常规难度适中 2017国考行测常识判断深度解读:考查常规难度适中 2017国考行测已经圆满落下帷幕,省级和地市的题型题量一致,仅有几个题不同。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对今年行测试卷的常识判断题进行了深度解读,总结出以下三大特点,帮助大家了解考情。 一、考查知识点常规,重点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 本次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有法律、外交、地理、经济、科技、人文常识等。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常规,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考生仔细阅读试题,利用基础的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二、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 历年国考常识判断部分都会考查人文知识,今年的人文部分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也会成为以后常识考查的一个趋势。可见,考生应该多关注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只有多积累,才能做对题。 如今年国考题中考到了和“金石丝竹”相关的诗句,“金石丝竹”指的是不同材质的乐器,题干问的是四个选项中哪句诗词和“竹”相关。做对此题,需要明确“金石丝竹”分别什么意思。“金”指的是金属乐器,比如铜制的编钟等,“石”指的是石制乐器,“丝”指的是弦乐器,比如琵琶、古筝等。“竹”一般指管乐器,比如说竹笛等。分析至此,考生就会比较轻松的选出答案。正确选项为“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三、题量不变,难度适中 今年的国考常识判断有20道题,与往年持平,内容涉及法律、外交、哲学、经济、地理、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跟往年相比,今年题目的难度有所下降,比较适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今年国考的考查多是基础知识,法律考查的都是常见法律的重要知识点,不偏不难。其他部分的试题考查的知识多是中学时代的知识,或者只要仔细阅读试题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2.考察内容多与现实生活有关 从考试内容上来看,今年的考题多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考生只要平时多观察,多积累,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利用就不难得到正确答案。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官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篇二: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中国古典文学汇总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从近三年的题目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直占有相当比重。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试从不同角度,对文学常识做出归纳,帮助诸位考生备考。

2019年国考政治常识测试题20

2019年国考政治常识测试题20 整理了2019年国考政治常识测试题20,朋友们自测一下,看看自己究竟学好了没有。 2019年国考政治常识测试题20 1.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其中劳动者不缴费的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基本医疗保险 C.失业保 D.工伤保险 2.《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月的加班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A.10 B.24 C.36 D.48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争议的解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是解决争议的必经程序

B.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劳动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具有劳动争议的最终裁决权,仲裁裁决一经作出立即生效 4. 我国已经颁布施行的《劳动法》属于()。 A.行政法 B.社会法 C.经济法 D.民法 5.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应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限制性规定的约束? A.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B.用人单位取得大量订单,为了在短期内完成交货,必须组织突击生产的 C.交通运输代码、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D.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紧急处理的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

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2.答案:C 解析:《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B 解析:《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故B项正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案件无最终裁决权,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D项错误;《劳动法》第7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调解不是必经程序,而仲裁是必经程序,因此A、C不正确。故选B 4.答案:B 解析: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金融法、计划和产业政策法、国有企业法,等。这些现代法律主要是解决经济规划、环境保护、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性的问题。这些法律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因此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家在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4) 工作效率=工作量一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 则一共有N (a-1)人。 =MK N 外圈人数=2M+2N-4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⑵ 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 )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M N 层。 三、植树问题四、行程问题 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 追及问 题:追击距离=(大速度一小速度)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 速度+小速度) 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 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X 顺流时间=(船速+水速)X 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X 逆流时间=(船速一水速)X 逆流时间 火车过桥型: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程冋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一工作效率;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 二、几何边端问 题 (1)方阵问题: 1. 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最外层人数=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2 =(外圈人数* 4+1) 2 =甘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1)X 4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X 层数X 4二中空方阵的人数。 2-(最外层每边人数-2X 层数)2 8人。 3. N 边行每边有a 人, 4. 实心长方阵:总人数 5. 方阵:总人数=N 解:(10 — 3) X3 X4 = 84 (人) 人,后面有(N-M 人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单边线形植树: 单边环形植树: 单边楼间植树: (1) (2) (3) (4) (5)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棵 数=总长间隔+ 1; 棵数=总长间隔; 棵数=总长间隔一 1;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总长=(棵数-1 ) X 间隔 总长=棵数X 、可隔 总长=(棵数 +1) X 间隔 2倍。 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 ( 2N X M + 1)段 ⑴路程=速度X 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v 1v 2 V 1 V 2 X 相遇时间 X 追及时间 X 背离时间 (2)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篇一: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 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崔宗之、苏晋、张旭、 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 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 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 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 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等〗、《新唐书》〖宋 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带答案

国家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带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带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政治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考内容,考生一定要加以重视。为此我精心整理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练习题,供广大考生备考练习。国家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一)1.在新的历史... 政治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考内容,考生一定要加以重视。为此我精心整理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练习题,供广大考生备考练习。 国家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一) 1.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 A.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B.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C.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2.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 )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A.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B.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就业

C.合理控制大中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流入 D.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 3.胡锦涛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八荣八耻"分别是:坚持以热爱( )为荣、以危害( )为耻,以服务( )为荣、以背离( )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A.人民人民祖国祖国 B.祖国祖国人民人民 C.人民祖国人民祖国 D.祖国人民祖国人民 4.2009 年2 月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 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11 个以( )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A.农村工作 B.农业发展 C."三农" D.农民工 5.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当前我国面临的情况来看,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必须依靠( )。 A.企业增加产品数量

2020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梳理

2020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梳理随着各地省考的结束,一年一度的国考备考也逐渐被各位考生提上日程,每一位考生都清楚国考常识相比于省考常识涉及范围更广,考察深度更深,难度也更大,因此在备考中各位考生的压力也就更大,因此想要行测成绩更上一层楼就必须提早储备常识内容,这样行测考试中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知识点一:时政常识 每年国考行测常识考察题目中,第一道题一般为时政常识,尤其2019年的考察比重偏大一共涉及到四道题目。但总体来看相对简单,2019年主要考查范畴为十九大报告以及有关扶贫政策的内容。因此建议各位考生在备考时应该及时关注国家最新的政策发展以及关注国内重要会议,主要学习渠道可通过看新闻以及及时浏览有关新闻报道的APP等。 【试题展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依法治国 B.人民当家作主 C.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D。解析: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本题答案为D。 知识点二:地理常识 地理常识考查是国考常识考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副省级的考试占比更为突出,

在2019年的考查中重点考查了我国油料作物的分布以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题目相对难度大,因此各位考生在地理常识备考中更应该从基础地理常识和一些典型地区开始着手准备,循序渐进方能会有更好的收获。 【试题展示】 下列地理分界限对应正确的是( )。 A.横断山脉——内流区和外流区 B.本初子午线——东半球和西半球 C.200毫米等降雨量线——农耕区和畜牧区 D.祁连山脉——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 【答案】D。解析: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基本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即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因此A项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西经20o和东经160o,因此B项错误;农耕区和畜牧区接近400毫米等降雨量线,因此C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知识点三: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在国考常识中考察比重比较大,也是比较容易的一部分,因此一直作为各位考生能够的分的题目而受到各位考生的注意,因此备考中应该给予这部分题目更多的备考时间,在2019年的国考常识中一共涉及三道题目,主要是涉及到钢铁、核磁共振以及静脉注射的经历的途径,考查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各位考生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积累更多的生活常识。 【试题展示】 关于核磁共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进行地下水探测

2019-2020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政治常识》精选重点题含答案解析(二十九)[重庆]

2019-2020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政治常识》精选重点题 含答案解析(二十九)[重庆] 一、第1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____) A.技术创新人才 B.专业化高技能人才 C.农村实用人才 D.专业化高技术人才 【答案】:BC 【来源】:暂无 【解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本题选BC。 二、第2题: 科学的性质决定了科学有以下主要特点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真理性 D.理论系统性 【答案】:BCD 【来源】:暂无 【解析】 (1)客观真理性。任何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科学,就因为它们都具有客观真理性,这是科学的一个最根本特征。 (2)社会实践性。任何科学都具有社会实践性。所谓社会实践性是指,凡科学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被社会实践所检验、并指导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3)理论系统性。科学,尤其是近代科学都是以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等逻辑地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是发展了的科学即近、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4)动态发展性。科学作为认识的结果,是时间的函数,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一般而言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不具有阶级性,故本题选BCD。 三、第3题: 作家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2020年地方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2020年地方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1.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效用或有用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

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 商品价值与价值量 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个别劳动时间是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有: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4.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内在的矛盾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其它矛盾的根源;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5. 货币

2019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与答案

2019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与答案 政治常识题是公务员考试必考题型,考生需要在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期间勤加练习政治常识题。接下来,本人为你分享2019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9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一) 1. 国务院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继续实施第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004年中 央财政将投入(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还将加大投入,发展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A.50亿元 B.60亿元 C.70亿元 D.80亿元 2. 2005年11月29日~12月1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2006年经济工作要求,必须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就是要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 长势头,着重推出________建设。( ) A.科学发展观 B.和谐社会 C.社会主义新农村 D.新改革观 3. 当今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区分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

A.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产品的分配制度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指出,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这说明( )。 A.我国之所以推进公平正义,是因为维护公平正义是国家的根本任务 B.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公民依法履行监督的义务 C.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只能依靠政府依法行政的力量 D.我国之所以推进公平正义,是因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正义 5. 江泽民同志指出,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 A.坚持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B.坚持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D.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路线、方针 2019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答案 1.答案: B 解析: 2004年国务院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4年中央

公务员行测政治常识题目总结

一政治常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 1. 马克思主义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 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 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参考答案: A 题目详解:马克思主义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而具体科学是特殊的门类,所以两者关系就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 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参考答案: AB 题目详解: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生产力;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变更;历史的有力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 3.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C.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参考答案: ACD 题目详解: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差异、相互排斥、相互克服。 4.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 A. 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 B. 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 C. 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 D. 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参考答案: ABCD 题目详解: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3、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4、辩证唯物主义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3、社会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4、劳动发展史是揭开人类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5、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反作用。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 人的自身需要 B. 人类的共同利益 C. 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参考答案: C 题目详解: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很显然,马克思是从C项“人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或其他特点给人的本质加以规定的。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上课讲义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 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1) 3.奇偶特性。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 解析:偶×偶 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 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如2003!的尾数为0; 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1+2+3+……+N=2005003,则N是(); A.2002 B.2001 C.2008 D.2009 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 B.258 C.264 D.272 解析:考察尾数。球总数=10M+24,所以尾数为4,选C。 6.循环特性的数字提取公因式法。

200820082008=2008×100010001(把重复的数字单独列出;列出重复次数个1;在这些1之间添加重复的数的位数-1个0) 7.换元法,整体思维。 8.等差数列。a1+a5=a2+a4; a11-a4=a10-a3; 9.逻辑推断。例:一架飞机的燃料最多支持6小时,去时顺风1500千米/时,返回逆风1200千米/时,飞多远必须返航?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解析:中间值为3小时,但顺风时间<3,逆风时间>3;即去<4500,返回>3600,所以只有C项符合。 8.排列组合。 ①定义:N(M)-有序排列->排列问题;N(M)-无序排列->组合问题; ②计算方法: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③调序法:顺序固定为题。例如6名学生站队,要求甲、乙、丙三人顺序不变,排法有多少种?解析:A6.6÷A3.3 ④插空法:如上题。第一名学生有4种选择,第二名有5种选择,第三名有6种选择,所以答案120。 ⑤插板法:适用于分配问题。例:10台电脑分给5个同学,每人至少一台,多少种分法? 解析:10台电脑9个空,在9个空中选4个板即可分成5份,所以C9.4即是答案。 ⑥其他公式:Cn.m=An/m!(n.m为下标n和上标m) Cm.n=C(n-m).n 9.集合问题。集合是无序的。 ①▲A+B=A∪B+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