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之欧阳光明创编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之欧阳光明创编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之欧阳光明创编

个案分析

欧阳光明(2021.03.07)

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悲观、迷茫……。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当作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当作是老师,是朋友。因而我们民警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复苏,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 组X号。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现一直比较不错,积极参加习艺劳动,安心戒毒。大队民警按照矫治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思想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承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体差

异,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人施教。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得到巨大冲击。该员打电话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手,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不少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处死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对于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这导致她情绪异常激动,思想包袱很重,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其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见到儿子最后一面,这种状态极其影响改造生活,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以前的矫治成果也将化为泡影。面对这种状况,大队民警多次和她进行谈话,对她进行关心和鼓励希望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针对出现的此种情况,大队召开了队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价值和需求,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了解该员真实的思想状态,及时发掘可能存在的思想危机以及可能带来的现实危机,联系当地公安和法

院得到其儿子案件的最新进展并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及时帮助该员。最终得知其儿子死刑缓期执行,该员情绪得到些许稳定。

大队针对该员的情况制定如下矫治措施:

1、加强心理疏导,勉励该员只有认真改造早日戒掉毒瘾,才能争取早日与自己的儿子相见。

2、进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其儿子的事情,一方面要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引以为戒,不能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3、在生活上予以关心,该员的丈夫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自己的生活较为困难,因此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关心该员,使她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干部的关怀,从而认真改造。

4、与其亲戚取得联系,通过共同帮教,稳定该员的情绪,尽量环节该员的思想负担。

5、加强夜间巡查力度,该员由于家庭变故,常常夜间难以入睡,为了防止该员突发事件,应加强巡查力度,观察该员的入睡情况,遇到该员有思想情绪时,及时予以开导。

通过以上的种种矫治措施,目前该员情绪基本得到稳定,改造生活也步入正轨,但是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她的观察,注意其心理变化,挖掘其内心深处潜在的危机,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和思想道德教化。

通过这个个案我们明白帮助学员戒毒不光是要生理戒毒更重要的是心理毒瘾的戒除,当她们遇到生活上的挫折时转而向毒品来需求解脱以前所取得的成效可能会前功尽弃。从这个案子得到以前几点启示

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冷静的思考,避免因冲动引起的灾难,因为冲动是魔鬼。

2、亲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育上也要充分利用亲情教育手段。

3、如何让学员信任你,就是切实的为他们考虑。

面对全世界禁毒、戒毒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还要加强完善戒毒矫治工作。人的思想就是一个人的灵魂,思想指导人的行为,所以对吸毒人员的心理矫治永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矫治”理念,有效地运用心理矫治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把一个个扭曲的灵魂扶回正途,重新塑造一个个拥有崭新思想的合格的中国公民,让所有吸毒人员从心理上彻底地、真正的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社会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某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1989年4月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2004年10月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10元。2004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二、特点分析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的低保金,所以蔡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父母平时缺少对其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正确引导,导致其最终在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并将近一半的赃款与同案犯挥霍消费。

戒毒人员王某矫治案例复习课程

戒毒人员王某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 戒毒最大的困难是因毒品滥用产而生的特殊心理欣快感以及精神满足感导致强烈引诱和刺激吸毒者渴望,从而产生的心瘾。因此而有“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之说。因此通过对吸毒者心理病态性障碍的社会干预矫治,帮组使其人格及行为发生回归性改变的康复巩固以及重返社会,对成功戒毒同等重要。 【案例基本情况】 王某,女,汉族,三十岁,初中文化,已婚。王某来自二线城市的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家庭条件和大多数普通三口之家一样,因此和众多的80后一样,从小生活在父母亲戚的溺爱下,也正是由于爱玩和家里宠爱的缘故,读小学时成绩比较差,随后升入读初中后结识了一帮社会无业青年,抽烟打架早恋旷课,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虽然后来勉强上了高中,但生性倔强的她最终还是在高中阶段中途辍学回家。 而让王某染毒原因更可谓“简单直接”,由于其在读书时早恋结交的这一群不良少年及社会无业青少年,并很快养成了吸烟的不良生活习惯,随后又一度深度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几乎游戏能占据了生活的全部。王某辍学在家后便整日沉浸在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生活内容空虚乏味,每天在酒吧或KTV 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喝酒唱歌,在一群朋友的唆使和自身好奇心之下,王某开始吸食海洛因并逐渐成瘾。由于王某没有正式工作,再加上家人对其金钱上的限制,其吸毒资到最后全部依赖于扒窃所得,最终王某与2017年1月被抓送进强戒所,她才彻底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一)方案制定 根据王某的个人资料和吸毒背景及过程来分析,从中不难发现很多吸毒人员都有和王某类似的吸毒原因: 1)法制观念淡薄,对毒品的认知不够 王某从小在家人的溺爱下造就了任性单纯的性格,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没有得到家人正确的引导,结交不良朋友,过早接触社会。性格自私,对于吸毒行为的违法认识严重不足,并缺乏足够的毒品常识和法律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在是非面前不能正确辨别,从而对如今社会上盛行的毒品的危害无正确的认识,以至于在毒品面前失去理智。

社区戒毒人员个案社会工作探究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戒毒人员个案社会工作探索 摘要:毒品问题越来越多从个人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传统的医学戒毒和劳教戒毒已经逐渐显示出理论和方法的不足。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在戒毒领域中具体应用,进行戒毒社会工作,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体现。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定义戒毒人员的问题为“生活中的问题”,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是与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而非戒毒人员本身的行为病态或品德的瑕疵。戒毒人员对其所处社会生态系统的无法适应,才导致不能彻底戒除毒瘾。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社区戒毒人员的个案社会工作重在通过生态图工具分析戒毒人员与其所处环境各层次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戒毒人员的需要和问题的产生和变化,并通过沟通和干预协调,调整改善戒毒人员的生态系统环境,增强戒毒人员自身胜任能力,使这一弱势群体能够成功适应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实现戒毒人员与其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戒毒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生态系统生态图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目前,毒品问题是日益严峻的世界性难题。钻了改革开放的空子,我国的毒品问题死灰复燃,吸毒和贩毒人群猛然上升,禁毒和戒毒工作尤为艰巨。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实行的是公安机关主管的强制戒毒、司法行政机关主导的劳教戒毒和卫生医疗机构开办的自愿戒毒三种模式,尽管这三种模式各有特长,但现实生活却又各自为政。此外,这三种戒毒方式分别存在有明显的误区,要么注重司法强制,要么强调医学介入,这种过于简单化思路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吸毒成瘾的内在复杂性,戒毒的实际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结合国外以及国内的实际情形,多种模式、多个层次、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应该是我国目前戒毒工作的现实选择。其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国内以及国外的经验有利地证明了这一点(王瑞鸿,2006)。社会工作的引入可视为目前戒毒工作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专业方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公民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毒品成瘾性的深入认识,需要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戒毒,防止复吸的方法。因此,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戒毒实践之中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体现。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一关系的建立阶段 (一)基本资料 姓名:周某 性别:男出生年月:1959年2月文化程度:文盲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刘某,小学教师 家庭地址:XX乡XX村XX组, 犯罪及处罚情况:2001年周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因周某在监狱表现良好,2007年8月8日假释回家,假释日到2011年8年21日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妻子儿女共5人,周某现与妻子一起居住生活,父子、女关系都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 周某家住农村,以务农为主2002年周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因周某在XX监狱表现良好,分别于05年和07年分别记功一次,于2008年8月8日假释回家 二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周某的性格内向,从小孤僻,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不在外面玩耍,沉默寡言.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

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因此,周某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二)对象的心理: 周某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长期的狱中生活使本就内向的周某越发趋于沉闷。假释回来后,自认低人一等的周某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兄弟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三)家庭和社会关系: 周某有子女3个。两女儿已出嫁。 (四)经济基础与事业发展: 周某假释回来后,很快报上了户口,又拿到了劳动手册,并被推荐到大卖场超市配售中心收货处工作,就目前而言,基本上解决了本人的生活,据分析,周某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帮助解决:一是存在快速致富的思想和动机,与同出来的狱友盲目攀比,认为自己经济与其比差距很大。二是周某无专业技能,且文化知识又低,缺乏竞争能力。三社区矫正计划 (一)认知与领悟: 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的人,或者重复陷于困扰处境的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摆脱无法消遣的症结,自己看不到的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的方向。让周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过去,反思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解决错误的思想意思问题,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过去错误的思想,行为彻底决裂。(二)由针对性地对周某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戒毒人员李的矫治个案

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 一、基本情况: 潘春谷,性别男,出生日期1982年6月7日,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社坡镇人。家庭成员有父亲潘兴田,母亲于龙玉,未婚。该员7-12岁在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社坡镇小学读,小学毕业后无业至今。 该员于2010年2月份开始吸食毒品,平均每隔二到四天吸毒一次,每次为人民币30元的毒品海洛因,现已吸毒成瘾。其最后一次是于2014年10月23日19时许在东莞石龙镇一出租房内以“追龙”的方式吸食了毒品海洛因。 2014年10月30日,因该名人员吸毒成瘾,东莞市公安局决定对其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自2014年10月30日至2016年10月29日止)。2014年12月2日从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分流到增城戒毒所,于2014年12月22日分到二大队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期间,改造表现较差。 二、现实表现: 该学员自2014年12月22日分至二大队以来,改造态度不端正,不服从管理,思想情绪不稳定,纪律涣散,个人卫生情况差,不注意保持公共卫生。习艺劳动方面,消极对待生产任务,经常以“身体不适、胃部不舒服”以及“自己笨”、“干不了”为借口,消极怠工或者只出工不出力。该学员的消极表现给大中队的整体改造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给其他学员留下了不良印象,导致其他学员不愿意与其正常交往,同时,又无形中将自己与其他学员孤立开来,无法合群,渐渐形成了较为内向孤僻的性格,思想上悲观消极。 三、教育矫治过程:包括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点分析、主要的做法和步骤

大队分包警察在该学员分下大队的当天通过对其档案资料了解以及与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掌握,并在大队碰头会上进行了汇报,对该学员的教育矫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从其思想上着手,促其打开心结。 该学员性格上的内向和懦弱导致该学员心中有事喜欢自己埋在心里,不与他人进行交流,长期比较压抑,心中压力比较大,经常坐立不安,无心生产,无心改造。 通过谈话了解到上述情况,分包警察分析该学员的思想症结在于三个方面:一、家庭不幸,父母和弟弟一起离世无论怎样看待都是一次悲剧。二、妻子和他离婚,缺少了亲情又缺少了爱情,打击接踵而至。撇下的幼子虽有其叔叔照料,终究还是个牵挂。三、家庭的贫困,再加上没怎么上过学,生活技能缺乏滋生了该的犯罪思想。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思想症结,分包警察在大队思想动态会上提出,将其列为队内内控学员,安排干警、值班员多加留意。同时大队成立由教育副大队长、教育干事为组长的矫治小组对该学员开展个别矫治教育。大队干警经常找该学员谈心,对其进行开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现实。教育该学员懂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已经发生的现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勇敢的坚强的面对的道理。通过举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曾经的不幸,来使其明白要勇敢的挺起胸膛做一个努力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的道理。 (2)生活上对其关心照顾,使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针对该学员家庭条件非常贫困,中队为其发放了杯子、牙刷、洗衣粉、纸球等日常生活用品。平时大子干警要求班组长、值班员对其给与适当照顾……等等。这一系列的关心照顾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东门街道陈某的个案分析 日期:2009-6-24 14:48:57 人气:1495 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 随着深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2007年7月19日,陈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被分到了东门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作为东门街道司法所第一批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们向陈某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陈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 陈某在转入社区矫正前,一直都在东门派出所的管辖下,从派出所转送过来的材料以及之后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陈某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 1、个人基本资料 陈某,男,已婚,195X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广东XX市人 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 陈某在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得巨款1200万人民币。被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三十万人民币。刑期执行期限自2003年11月28日至2013年6月13日止。 3、身体状况 陈某中等偏胖的身材,体虚多病。2007年1月12日经XX监狱医院鉴定,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并准予监外执行(保外

就医)。 4、服务对象的能力及特点 陈某曾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人称陈总,掌管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公司,口才很好,能力也较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陈某妻子现年55岁已退休,夫妻恩爱。儿子在英国读书今年刚毕业,目前在英国工作。有5个弟弟,兄弟感情不错,据悉陈某出事后,其弟曾为其多方奔走。父母健在,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和关心,经常电话联系。 2、社区环境 案主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小区里,据了解其房子是拆迁补偿而来。小区内都住着许多原来的拆迁户,彼此都相互熟悉。老领居对陈总评价都比较高。 3、出狱后的表现 陈某出狱后,能够认真守法,按时报到和参加公益劳动,但很少外出,人较敏感,谨言慎行。 三、问题的界定及分析 1、社会适应困难 陈某在监狱服刑多年,保外就医时,外面的社会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房子被拆迁,熟悉的街区已不在,老朋友的搬迁,社会关系的瓦解,使其在社会适应上存在问题 2、社会交往出现障碍 陈某回归社区后,大多时间在家里读书看报,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出狱1年多来没有交过新朋友。仅维持与部分老朋友的联系。自尊心较强的他害怕被人挖苦和嘲笑,更害怕他人知道他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因此他选择了逃避。

社区矫正个案

假释犯社区矫正个案案例 一、矫正关系建立 2007年9月,案主出狱接受社区矫正,根据“属地审查”的基本原则,社区矫正工作者与案主在司法所签定了《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填写了相关表格,并对案主一一说明了日后接受社区矫正有关报到、思想汇报、公益劳动、奖励处分等注意事项。案主表示同意接受司法所监督管理,遵守相关规定,双方社矫关系基本建立。 二.案主基本资料 (一)个人情况 姓名:XX 性别:男 年龄:40岁左右 文化程度:高中 婚姻状况:已婚 (二)家庭成员 妻子:无职业 母亲:无职业 姐夫:做生意 三、案主案件资料 (一)犯罪事实 案主于因伙同他人盗窃摩托车,于1993年9月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判决情况 罪名:盗窃罪 原判刑期:无期徒刑 附加刑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刑期变动: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7年 社区矫正类别:假释 社区矫正期限: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 (三)收监期间表现

案主于服刑期间,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和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2004年、2005年被监狱评定为年度监狱改造积极分子。 四、社矫对象问题界定以及分析 (一)通过家访了解掌握案主的家庭系统、社区系统 2008年5月,南湖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社会工作者前往案主老家进行家访,实地掌握了案主的现时生活状态以及所在的家庭系统,社区系统环境。资料掌握的方式包括与案主面对面的交流、与其家人的谈话,以及与案主所在社区司法所、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接触交流,对其生活环境的观察等等,在为期两天的探访行动中,从正面、侧面两方面初步掌握了案主的家庭系统与社区系统如下: 1.家庭系统概述: 案主现在居住于广东省四会市,家庭成员包括妻子、母亲,父亲于前几个月前已经逝世。但其居住的房子并非属于案主所有,其产权属于他的姐夫,因为其姐夫外出工作,姐夫儿子也在外面读大学,而案主老家的房子也几近倒塌,因此姐夫同意案主与其妻子、母亲暂时前来居住,一来可以看守房子,二来也可以表达亲情之谊。可知,该住所并非案主一家长期居住之地,需看日后案主一家与其姐夫一家的关系发展。案主母亲虽然身体健康但也缺乏劳动能力,案主夫妇均无正当职业,案主更因为右脚踝粉碎性骨折难以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只能与妻子在家靠养猪维持生计。案主与妻子结婚不久,妻子也早已知道案主社区服刑的身份,不过她并不介意,并十分支持丈夫改过自新,从新做人。他们膝下暂无儿女,经济负担暂不严重,并是却是缺乏稳定的生活来源。 2.社区系统概述: 案主现并不居住于罗湖区南湖街道,而是回到了母亲户籍所在地居住,一是因为村中老家房子几近倒塌,而姐夫为他们提供了房子居住的便利;二是因为案主担心在老家居住,会让村中邻居知悉自己的罪犯身份,从而招来有色眼光对待以及中伤言论。在农村环境中,这将严重影响案主的正常生活。由于案主特殊的自身情况,现居住地对其缺乏基本的监管,难以对案主形成配套的跟踪掌握。 3.访谈实录(第一次见面谈话内容)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之欧阳家百创编

个案阐发 欧阳家百(2021.03.07) 阿芙蓉——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呈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年夜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灰心、迷茫……。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看成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看成是老师,是朋友。因而我们民警不克不及抛弃,不克不及保持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苏醒,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 组X号。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她是一个典范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令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示一直比较不错,积极介入习艺劳动,安心戒毒。年夜队民警依照矫治目标和不合阶段要求,采纳因人而异的思想品德教化和心理疏导。供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体差

别,在教育内容和方法办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人施教。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令基础、品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合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获得巨年夜冲击。该员打德律风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别,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很多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正法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年夜创伤,对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抚,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沿徘徊。这招致她情绪异常激动,思想承担很重,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其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见到儿子最后一面,这种状态极其影响改革生活,如果不获得及时的解决以前的矫治功效也将化为泡影。面对这种状况,年夜队民警屡次和她进行谈话,对她进行关心和鼓励希望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可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针对呈现的此种情况,年夜队召开了队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价值和需求,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运用心理学的专业办法和技巧,了解该员真实的思想状态,及时开掘可能存在的思想危机以及可能带来的现实危机,联系本地公安和法院获得其儿子案件的最新进展并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及时帮忙该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学术堂所属分类: 一、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简析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途径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政府以岗位购买方式介入,即通过招标的形式从社工机构来购买岗位,第二种是机构项目进行社工配备,即安排专业社工在社会服务项目中开展工作,第三种是通过委托授权,将项目以竞标形式委托给社工机构,同时提供相应的资金援助.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实践,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这些都能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应用,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惑与难题,促使他们更好回归社会. 个案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通过遵循相应的价值理念,利用科学的技巧和方法,以个性化的途径为青少年罪犯提供心理和物质方面的服务与支持,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坚定意志、解决压力,顺利实现矫正目的.小组工作方法指的是以团体组织为对象,利用团体工作者的协调配合促使青少年个人行为得到改变、社会功能得到恢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社区工作指的是利用社会工作方法,促使青少年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重新树立自我的良好形象,从而顺利完成矫正任务并回归社会.对青少年来说,社会工作者扮演者使能者、联系人和倡导者三重角色.使能者是指社区矫正介入从以往的扶贫救弱演变为挖掘青少年自我潜能,从而促进个人发展,而在矫正介入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还担当者邻里、亲属、朋友和志愿者等各方面的联系人角色,同时,对于青少年服务对象来说,社会工作者以自我期望为基点,通过努力来满足自我需求,这是他们扮演的倡导者的角色.

二、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介入中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广州某地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为例,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原则、流程和规章制度的分析,来展现社区矫正的完整过程, 并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实践中工作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矫正关系建立及问题分析 2013年2月,青少年s由于故意伤人罪被法院判为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根据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规定,s在2013年3月接受了社区矫正.按照属地审查原则,在充分了解s的基本情况的基础 上,s与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的签订.双方 明确了社区矫正启动后的权利和义务,s也同意由司法所管理监督, 承诺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至此双方基本建立了社区矫正关系. 在工作人员和s及其父母沟通后,发现s面临的问题如下:首先是监管问题.s对自己所犯罪行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重视起社区矫 正工作.其次是学业问题.s在犯罪后,被所在学校开除,导致s心理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接着是家庭问题.s发生犯罪后,父母对其失去了信任和信心,夫妻间也相互吵架,家庭关系较为紧张.最后是网瘾问题.s目前对自己网瘾的严重性还没有意识到,这与其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学校管制等有较大关系. (二)矫正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解除 矫正计划的制定是矫正对象和矫正人员互相间合作的过程,双方要对彼此的责任和角色进行明确,从而保证矫正的有效性.根据矫正 对象存在的问题,s的矫正目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促使s 对其犯罪行为进行正确认识并主动回归社会.从社区角度出发,矫正 的策略主要包括稳定s的情绪,端正其思想,鼓励s助人自助,为社区服务;从家庭角度出发,主要通过家庭气氛的改善、s父母教育方式的变化等为s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从社会环境出发,需要通过社会资源的协调,来对s的学业问题进行矫正. 在社区矫正初期,需要安排s进行法律常识的学习,让他意识到自己犯罪的危害性,同时要定期与s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状况,鼓励他和其他矫正对象多参与公益活动,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在矫正中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 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悲观、迷茫……。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当作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当作是老师,是朋友。因而我们民警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复苏,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 组X号。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现一直比较不错,积极参加习艺劳动,安心戒毒。大队民警按照矫治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思想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承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

体差异,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人施教。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得到巨大冲击。该员打电话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手,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不少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处死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对于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这导致她情绪异常激动,思想包袱很重,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其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见到儿子最后一面,这种状态极其影响改造生活,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以前的矫治成果也将化为泡影。面对这种状况,大队民警多次和她进行谈话,对她进行关心和鼓励希望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针对出现的此种情况,大队召开了队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价值和需求,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了解该员真实的思想状态,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1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一) 2010-02-12 09:30 编者按:社区矫正中心派驻工作人员在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矫正工作方法,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扶助困有机结合。派驻梅江司法所的林凡同志针对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矫正方法,收到较好的矫正效果。现将她工作中的两个典型案例予以刊发。今后,我们将不定期编发一些大家在工作中成功的矫正案例,为同志们交流工作方法搭建一个平台。心理矫正重启心灵之门 李某,女,60岁,大学文化,某企业的负责人,因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判缓刑接受社区矫正。 2009年6月17日,李某在其丈夫陪同下与矫正小组初次见面,她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当时我所问的问题都是她的丈夫替她回答,她几乎没说话,眼睛里流露出冷漠、怀疑、敌视的目光。为了解除她的顾虑,拉近与她的距离,我主动给她打电话,了解她身体状况,关心她的病情,询问眼睛恢复情况,关于矫正的事只字未提,这时候,她的态度有所转变,语气也开始缓和起来。 在确定矫正小组组长时,针对她的情况,我们专门为她选择了一位善于沟通的居委会干部刘姐担任她矫正小组的组长。据刘姐介绍,李某是一个心理比较抑郁、自卑的人,平时不愿意出门,很少与外界交往。

他丈夫介绍说,她平日里就爱发脾气,经常处于急躁焦虑的状态。根据她的情况,我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面对这样一个心理有障碍的罪犯,首先应该消除她的思想顾虑、增强她的自信。因此在以后的走访谈话中刻意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以友善、尊重、真诚的态度对待她,经常询问其病情及生活上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李某有了很大变化。国庆节前,我和刘姐一起对她进行家访,使她很感动。她说:“林老师,我以前不了解社区矫正是怎么回事,以为又多了一个监督、管制我的部门,我当时心情很紧张,也很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了,社区矫正工作真的太有意义了。以前我们只属于片警管,虽然片警人也很好,但他们很忙与我们几乎没有什么交流。自从接受司法所管理以来,与你们进行多次接触,特别是你们的理解与宽容,这么真诚的接纳我,让我彻底消除了顾虑,我现在心理有什么烦恼可以找地方说了,你还帮助我解决了一些法律问题,我以前一直认为既然是单位犯罪,为什么要惩罚我呢?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现在我明白了,国家对于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既然我的行为给国家造成了损失,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她还兴奋地告诉我:“这几天我天天关注国庆庆典的节目,从电视上看到祖国的巨大变化,真的感到很自豪。其实我很爱国,我和祖国同龄,我很庆幸。过去我下乡、上大学、拼命工作,真的是想为国家多做贡献,但是没想到由于法律方面知识的匮乏,给国家造成了损失,现在想起来我很惭愧。”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之欧阳光明创编

个案分析 欧阳光明(2021.03.07) 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悲观、迷茫……。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当作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当作是老师,是朋友。因而我们民警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复苏,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 组X号。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现一直比较不错,积极参加习艺劳动,安心戒毒。大队民警按照矫治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思想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承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体差

异,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人施教。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得到巨大冲击。该员打电话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手,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不少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处死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对于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这导致她情绪异常激动,思想包袱很重,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其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见到儿子最后一面,这种状态极其影响改造生活,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以前的矫治成果也将化为泡影。面对这种状况,大队民警多次和她进行谈话,对她进行关心和鼓励希望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针对出现的此种情况,大队召开了队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价值和需求,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了解该员真实的思想状态,及时发掘可能存在的思想危机以及可能带来的现实危机,联系当地公安和法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讲解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一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一、个案分析 目前青少年在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占的比例不大,考虑到青少年在接受社区矫正的前提条件较为类似,因此采用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如何做好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探讨。通过实例的详细分析,从特殊性中发现一般性,有助于为今后开展青少年矫正工作提供参考。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 1989年 4月 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 2004年 10月 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 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 10元。 2004年 10月 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二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二、特点分析 从蔡某的案例,可以从中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

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其中 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 6名被告,均未满 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 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三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

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业,奉献社会典型案例

浪子回头金不换,守法创业是前途近年来,为提升社区矫正实际效果,XX市XX镇司法所一直秉持“自力更生为主,帮困扶贫为辅”的工作理念,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家庭贫困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境遇,引导他们真正回归社会正途。其中,蒋某就是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业成功回馈社会的典型代表之一。 蒋某,男,XXXX年XX月XX日生,家住XX市XX镇XX村X组X号。XXXX年X月,蒋某因犯盗窃罪被XX市XX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X年,剥夺政治权利X年并处罚金XX元。在服刑改造期间X次被评为监狱改造积极分子,于XXXX年XX月XX日被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X年,并于XXXX年XX月XX日被裁定假释,社区矫正期限自XXXX年XX月XX日起至XXXX 年XX月XX日止。 XXXX年的早春,蒋某出生在XX省XX市XX乡XX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由于父母都在XX外出务工,年幼的蒋某最初寄养在爷爷奶奶的家里,X岁以前的蒋某对于父母的记忆是很少的。跟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一样,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的老、小的小。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低、监护能力差,无力或无暇照顾小孩,更别说从学习和心理上给孩子以帮助,蒋某的性格在那时已经有所改变。到了上学的年纪,X岁的时候父母把蒋某带到了XX,在XX区XXXX小学读书,由于学习底子较浅,蒋某的成绩总是不温不火,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过着。XX岁的时候母亲独自回到XX 在家务农,父亲继续留X打工,蒋某回到家乡XX读初中。毕业后,

父亲把他带去XX学习钳工,但是钳工是个辛苦的职业,独生子女的他根本受不了那份苦,为此父子俩经常争吵还动过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经过朋友的介绍,蒋某孤身来到XX,从事网络业务推销员的工作。在此期间,在XX的地下车库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底层青年,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状况,臭味相投,一拍即合。XXXX 年至XXXX年的X年里,蒋某伙同XXX、XXX、XXX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单独或结伙盗窃公私财物共计XX起,数额巨大,蒋因此被司法机关判处有期徒刑XX年。 自投改以来,在服刑改造期间,蒋某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认罪服法,服从管理和教育,严格遵守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平时积极参加监区组织的劳动,从事监区横机劳动能够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较好的完成了民警交给的生产任务,多次受到监区的表扬。平时自觉参加政治、文化、技术三课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能认真对待教育改造,“三课”学习成绩合格。在服刑期间,注重文明礼貌,讲究卫生,能配合组长搞好个人和集体的卫生工作。鉴于蒋某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且假释后没有再犯罪的危险,XXXX年X月XX日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蒋某假释。 告别了高墙电网,呼吸着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沐浴着清晨明媚的阳光,蒋某已经跟外面的世界分别了整整X年,对他来讲有些陌生跟茫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家乡已经发生了很多的改变,XX大桥建成通车,XX大港强势崛起,乡镇行政区划重新调整,从前又窄又

吸毒人员个案分析

吸毒人员个案分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强戒人员郭某某个别教育矫治方案 一、基本情况 郭某某,男,汉族,1972年9月6日出生,某县人,初中文化程度,未婚,户籍所在地:某县城镇派出所,家住某县供销社家属院1单元1号,无固定职业。2011年2月14日因吸食毒品被石市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戒毒期限自2011年2月14日—2013年2月13日。二、主要成长经历 该学员1972年9月出生于某县,1980年-1988年在某县中学上学至初中毕业,1988年-1990年在某县做服装生意,1990年-2008年10月在家待业,2008年10月-2010年9月因吸毒在五家渠下泉子劳教所服教。2010年9月-2011年2月无业。 三、违法事实 2011年2月12日中午14时许,郭某某在某县文化路“大众洗浴”对面一网吧内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海洛因。 四、现实表现 该强戒人员入所时戒毒态度不够端正,自称患有艾滋病、肺结核及丙肝,并以此为由不积极参加入所教育课程。在管教民警对其进行耐心帮教

后,目前戒毒态度较端正,能够积极参加学习和训练,并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思想认识方面,能正视自己吸毒给社会、给家庭、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 (一)、对彻底戒断毒品没有信心。毒瘾好戒,心瘾难除,郭某某在第一次劳教戒毒后就很想彻底的戒除毒瘾,可是在出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经不住毒品的诱惑和其他吸毒人员的劝说复吸上了。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里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 (二)、担心走入社会后,难以走出“毒友圈”,戒毒先戒友,要想摆脱毒品海洛因的心瘾困扰就必须从自己的“毒友圈”里走出来。这是大多数吸毒人员都难以做到的。一方面是亲戚朋友的疏远,另一方面是脆弱的心理防线和“毒友”的诱惑。 (三)、担心亲戚朋友、社会健康群体的鄙视。由于前期的吸毒行为给亲戚朋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失去了亲戚朋友的信任,回到社会后很容易成为孤立的个体,被亲戚朋友、社会的健康群体所鄙视。 六、采取的措施

吸毒人员个案分析

强戒人员郭某某个别教育矫治方案 一、基本情况 郭某某,男,汉族,1972年9月6日出生,某县人,初中文化程度,未婚,户籍所在地:某县城镇派出所,家住某县供销社家属院1单元1号,无固定职业。2011年2月14日因吸食毒品被石市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戒毒期限自2011年2月14日—2013年2月13日。 二、主要成长经历 该学员1972年9月出生于某县,1980年-1988年在某县中学上学至初中毕业,1988年-1990年在某县做服装生意,1990年-2008年10月在家待业,2008年10月-2010年9月因吸毒在五家渠下泉子劳教所服教。2010年9月-2011年2月无业。 三、违法事实 2011年2月12日中午14时许,郭某某在某县文化路“大众洗浴”对面一网吧内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海洛因。 四、现实表现 该强戒人员入所时戒毒态度不够端正,自称患有艾滋病、肺结核及丙肝,并以此为由不积极参加入所教育课程。在管教民警对其进行耐心帮教后,目

前戒毒态度较端正,能够积极参加学习和训练,并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思想认识方面,能正视自己吸毒给社会、给家庭、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 (一)、对彻底戒断毒品没有信心。毒瘾好戒,心瘾难除,郭某某在第一次劳教戒毒后就很想彻底的戒除毒瘾,可是在出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经不住毒品的诱惑和其他吸毒人员的劝说复吸上了。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里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 (二)、担心走入社会后,难以走出“毒友圈”,戒毒先戒友,要想摆脱毒品海洛因的心瘾困扰就必须从自己的“毒友圈”里走出来。这是大多数吸毒人员都难以做到的。一方面是亲戚朋友的疏远,另一方面是脆弱的心理防线和“毒友”的诱惑。 (三)、担心亲戚朋友、社会健康群体的鄙视。由于前期的吸毒行为给亲戚朋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失去了亲戚朋友的信任,回到社会后很容易成为孤立的个体,被亲戚朋友、社会的健康群体所鄙视。 六、采取的措施 以正面教育为主导,以亲情教育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帮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解决学员郭某某的思想顾虑。 (一)、成立帮教小组,根据帮教小组民警的特长进行合理分配,民警王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