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中硫的分布规律

我国煤中硫的分布规律
我国煤中硫的分布规律

我国煤中硫的分布规律

从我国煤质分析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煤中硫的分布形态具有一定规律性。对于全硫含量在0.5%以下的煤来说,多数以有机硫为主,主要来自原始植物中的蛋白质。对于全硫大于2%的高硫煤来说,绝大多数煤中硫的赋存形态都是以无机硫为主,而且绝大部分是以黄铁矿硫的形态存在,也有少数是以白铁矿硫的形态存在,大约有60%–70%为硫铁矿硫,30%–40%属有机硫;只要少数特殊的高硫煤中的硫是以有机硫为主。通常煤中硫酸盐硫的含量一般不超过0.1%–0.2%,且近乎为一恒量。表中列出我国高硫煤层煤样中硫的赋存情况及分布。

根据全国主要生产矿井2000多个煤层煤样硫分按煤种分布的统

计情况分析,在炼焦煤中全硫分布以气肥煤中含硫最高,为3.41%,依次为肥煤(1.68%)、贫瘦煤(1.63%)、焦煤(1.45%)、瘦煤(0.89%)、气煤(0.65%)、1/2中粘煤(0.55%)及1/3焦煤(0.53%)。此外,还可从煤的生成时代来讨论煤中硫的赋存特征。由于成煤条件的不同,在各个时代、不同地区形成的煤炭资源中,它们的硫含量也明显不同。总的变化趋势是海陆交互相沉积或浅海相沉积煤田的煤中硫分普遍较高,陆相沉积煤田的煤中硫分一般偏低。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doc

11、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1艾士法定硫 一、方法原理 将煤样与艾士卡试剂棍合灼烧,煤中硫生成硫酸盐,然后使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计算煤中 全硫的含量。 二、试剂和材料 ( 1 )艾士卡试剂:以 2 份质量的化学纯轻质氧化镁与 1 份质量的化学纯无水碳酸钠混匀并研细至粒度小于0 . 2mm 后,保存在密闭容器中。 ( 2 )盐酸( GB/T622 )溶液: ( l + l )水溶液。 ( 3 )氯经钡( GB/T52 )溶液: 100 g/L. ( 4 )甲基检溶液: 20g/L 。 ( 5 )硝酸银( GB/T670 )溶液: 10g / L ,加入几滴硝酸( CB/T626 ) .贮于深色瓶中. ( 6 )瓷增锅:容量 30mL 和 10 一 20mL 两种。 三、仪器设备 ( i)分析天平:感量0.000lg ( 2 )马弗炉:附测温和控温仪表,能升温到900 ℃,温度可调并可通风。 四、 试验步骤 ( 1 )于 30mL 柑祸内称取粒度小于0 . 2mm 的空气干燥煤样 1g(称准至 0.0002g) 和艾氏剂艳(称准至0.1g) ,仔细混合均匀,再用lg(称准至 0 . 1g )艾氏剂覆盖. ( 2 )将装有煤样的柑祸移入通风良好的马弗炉中,在 1 一 2h 内从室温逐渐加热到800-850 ℃ ,并在该温度下保持 1 一 2h 。 ( 3 )将增祸从炉中取出,冷却到呈温。用玻璃棒将柑祸中的灼烧物仔细搅松捣碎(如发现有未烧尽的煤粒,应在800 一 850 ℃ 下继续灼烧0 . 5h ) ,然后移动到400mL 烧杯中。用热水冲洗增锅内壁,将洗液收入烧杯,再加入100 一 150mL 刚煮沸的水,充分搅拌。如果此时尚有黑色煤粒漂浮在液面上.则本次测定作废。 ( 4 )用中速定性滤纸以倾泻法过滤,用热水冲洗 3 次,然后将残渣移入滤纸中,用热水仔细清洗至少10 次,洗液总体积约为 250-300mL. ( 5 )向滤液中滴入 2 一 3 滴甲基橙指示剂,加盐酸中和后再加入 2 流,使溶液呈微酸性。将溶液加热到沸腾,在不断搅拌下滴加氯化钡溶液10mL ,在近沸状况下保持约2h ,最后溶液体积为 200 mL 左右。 ( 6 )溶液冷却或静置过夜后用致密无灰定量滤纸过滤,并用热水洗至无氯离子为止【用硝酸银检验】 ( 7 )将带沉淀的滤纸移入已知质量的瓷钳祸中,先在低温下灰化滤纸,然后在温度为800 一 850 ℃的马弗炉内灼烧

煤中硫的测定

煤中硫的测定 姓名:郭静学号:2009322009 班级:应用化工技术摘要:在综合考虑各个影响硫元素测定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硫元素的测定 方法,指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佳测定方法。 关键词:煤质分析;硫含量;测定方法 引言:在化石燃料中,煤的储量最大。但是 ,煤的利用却落后于石油和天然气。煤中的一些有害元素,特别是硫影响煤的转化和利用。煤中的硫在燃煤过程中腐蚀设备,污染大气,形成酸雨 ,在其他利用中也受硫的影响,例如,焦炭中的残留硫会影响钢铁产品的品质等。因此煤的脱硫是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的主要课题。准确测定煤中的各种形态硫含量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间题。 1 硫的形态及分布 煤中的硫根据存在形态可分为物理掺入的杂质无机硫和煤的组成部分的有机硫。无机硫主要是硫化物、硫酸盐以及少量的单质硫。黄铁矿和白铁矿是煤中主要硫化物;另外还有少量的闪锌矿(ZnS)、方铅矿(PbS)、黄铜矿(CuFeS2)等。在新开采未氧化的煤样中,有很少硫酸盐矿物[1]如石膏、重晶石;放置后的煤中大部分硫酸盐主要是各种水合态的硫酸亚铁、硫酸铁,它们是由黄铁矿氧化形成。Duran[2]、Vorres[3]、Hackley[4]等对新开采的煤与风化煤对比研究,分别应用气相色谱法,同位素34S/32S比值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煤中单质硫,在未氧化的煤中没有检测到单质硫;认为单质硫不是煤的天然组成,硫铁矿的氧化是其来源。在风化煤中单质硫是以S6、S7、和S8形态存在。报导煤中有机硫形态的文献很少, 一个原因是有机硫是煤分子结构的一部分,以难溶、难脱除的芳环支链结构及杂环形态存在;另一方面是因为使用剧烈反应的方法来研究会改变含硫的组成及结构。Attar[5]认为硫醇(一SH)占3~9%,双硫醚(一S一S一)占6~13%,脂肪硫醚(R 一S一R)占28~37%,噻吩结构和芳香硫化物(Ar一S一)占7一19%,未确定的约30%是缩聚的噻吩结构。 2 全硫的测定 我国家标准GB214一83提供了三种煤的全硫测定方法:重量法(艾什卡法),库仑滴定法和高温燃烧中和法。 艾什卡法是指以艾什卡试剂(Na2CO3:MgO=l:2重量比)来半溶煤样。用水抽提制成试液,最后加人Ba2+使试液中的SO2-4成BaSO4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干燥、灰化、灼烧后,以BaSO4形式称量而算出煤中全硫含量。 该方法等效于国际标准ISO334:1975(E),适用测定硬煤、褐煤、柴煤和焦炭中全硫,此法为纯粹的化学方法,无专用仪器,准确度最高,已纳入国标GB214—87,为传统测量法,适用于促裁及科研用,但此法人为因素较多,工期长、繁锁。 高温燃烧中和法是煤样在氧气流中高温燃烧,使各种形态硫转化为硫的氧化物,然后捕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形成硫酸,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求得煤中的全硫量。此法优点是快速,但是装置气密性好坏对结果有重大影响。 库仑测定法是用电化学的方法来确定煤中全硫的方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定硫仪器对高温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以电解碘化钾溶液所产生的碘和溴进行库仑滴定,再根据电生碘和电生溴所消耗的电量由库仑积分仪积分,得出煤中的含硫

煤中硫的分布特征与煤炭燃前脱硫现状

第31卷第28期煤中硫的分布特征与煤炭燃前脱硫研究现状 杨云云 (淮南矿业集团选煤分公司顾桥煤矿选煤厂,安徽淮南232100) 收稿日期:2012-08-09作者简介:杨云云(1983—),女,安徽淮南人,大学本科,助理政工 师,研究方向:煤炭洗选与煤炭加工利用。 摘 要:文章简单介绍了我国煤中硫的赋存状态和分布状况,详细阐述了各种煤炭燃前脱硫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并指 出煤炭脱硫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炭;燃前脱硫;物理脱硫;化学脱硫;生物脱硫中图分类号:TQ5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8-0055-02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lfur in coal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al desulfurization before combustion YANG Yun-yun (Huainan Guqiao Coal Preparation Plant ,Huainan ,Anhui 232100,China )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occurrence state and the distribution state of sulfur of coal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aper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principles ,advantages and shortages of a range of different coal desulfurization before combustion ,and pointed out an evolution in coal desulfurization.Keywords :coal ;desulfurization before combustion ;physical desulfurization ;chemical desulfurization ;biological desulfurization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占 我国一次能源储量约73%, 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结构使得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达到约70%,煤炭供应了我国76%的发电燃料、75%的动力燃料、76%的居民生活燃料和60%的化工原料。鉴于我国的工业结构与产业现状,煤炭作为我国最为主要的能源,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得到改变[1]。 1煤中硫的危害 煤炭的消费使用过程,一方面为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提供了所需的各种能源,同时也产生了诸如“SO 2”、“NO x ”、“CO 2”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煤炭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 2,高硫煤制成的焦炭含硫质量较差,煤中硫还容易导致煤炭自燃,使燃煤锅炉与烟气管道严重腐蚀。因此,对于煤炭中硫的脱除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极其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2]。 2煤中硫的赋存状态和我国分布状况 通常将煤中硫划分为三类,即有机硫、硫铁矿硫和 硫酸盐硫。有机硫以共价化学键的形式与碳、氢等结合成化合物;硫铁矿硫以黄铁矿为主,以透镜状、结核状、团块状和浸染状等形态存在于煤中;硫酸盐硫以石膏(CaSO 4·2H 20)、硫酸钡(BaS04)、硫酸亚铁(FeS04·7H 20)等形式存在。此外,煤中还拥有少量的单质硫以及其他形 式的无机硫化物(含量<0.1%,一般不予考虑)。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煤中硫的赋存状况存在一定的规律:大多数高硫煤中以黄铁矿为主,而低硫煤中有机 硫较多(全硫低于0.5%的煤中有机硫占多数) 。对高硫煤来说(全硫大于3%的煤) ,黄铁矿形式的硫约占60%~75%,有机硫约占25%~35%,而硫酸盐硫往往只占2%左右,含量较少。 中国煤炭平均含硫量约为1.61%,硫含量跨度较大, 从硫量为0.04%的特低硫煤到9.62%的高硫煤。 北方地区煤炭硫分较低,硫分大于2.0%的中、高硫煤较多分布在 南方、西南地区,同一地区深部煤层的硫分高于浅部煤层。就我国高硫煤来说,绝大部分地区煤以无机硫,特别是黄铁矿硫为主,只有少数矿区以有机硫为主。 3煤炭燃前脱硫技术与研究现状 煤炭的脱硫技术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固硫和燃 烧后烟道气脱硫3个方面,综合经济技术角度考虑,燃前 脱硫简单易行成本最低,是煤炭脱硫的主要方式。 煤炭燃前脱硫主要分为三类:物理脱硫、化学脱硫、生物脱疏。3.1物理脱硫法 综合我国煤炭的赋存结构、高硫煤的分布情况、我国的经济现状和现行煤炭生产、加工和利用的工业布局,通过在煤炭洗选加工降灰提质过程中顺便脱除硫是我国目前最可行、最经济而且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硫方法,主要有重选法、高梯度磁选、电选、微波选、选择性絮凝法、浮选法等。3.1.1重选脱硫 重选是利用矿物的不同密度借助于重力场及其他机械力而分离不同矿物的方法,煤中有机质的密度一般< 企业技术开发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第31卷第28期Vol.31No.28 2012年10月Oct.2012

-GBT214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214-2007 代替GB/T214-1996,GB/T18856.8-2002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硫的艾士卡法、库仑法、高温燃烧中和法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在仲裁分析时,应采用艾士卡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无烟煤和焦炭,也适用于水煤浆干燥煤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 GB/T 483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3 艾士卡法 3.1 原理 将煤样与艾士卡试剂混合灼烧,煤中硫生成硫酸盐,然后使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计算煤中全硫的含量。 3.2 试剂和材料 3.2.1 艾士卡试剂(以下简称艾氏剂):以2份质量的化学纯轻质氧化镁(GB/T 9857)与1份质量的化学纯无水碳酸钠(GB/T 639)混匀并研细至粒度小于0.2㎜后,保存在密闭容器中。 3.2.2 盐酸溶液:(1+1),1体积盐酸(GB/T 622)加1体积水混匀。 3.2.3 氯化钡溶液:100g/L,10g氯化钡(GB/T 652)溶于100mL水中。 3.2.4 甲基橙溶液:2g/L,0.2g甲基橙溶于100mL水中 3.2.5 硝酸银溶液:10g/L,1g硝酸银(GB/T 670)溶于100mL水中,加入几滴硝酸(GB/T 626),贮于深色瓶中。 3.2.6 瓷坩埚:容量为30mL和(10~20)mL两种。

我的论文 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 姓名汪康康 所在系部应用化学系 专业班级工业分析与检验0721 指导教师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 2009 年 12 月

煤中全硫的测定 摘要 任何煤中均含有硫,只是其含量有所不同。煤在燃烧时,其中硫主要氧化成二氧化硫。在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同时,还伴有少量三氧化硫的生成。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之间基本成正比关系。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在大气云层中与水分子结合使降雨呈酸性,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在电力生产中,煤中的硫对设备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所以煤碳在使用之前对其中硫的含量要进行测定,亦可在测定之后对其进行脱硫处理。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艾氏卡法、库伦滴定法和高温燃烧中和法。 关键词 煤炭,全硫含量,燃烧舟,滴定管,库伦积分仪。

目录 1 前言 (4) 2 实验部分 (5) 2.1 实验原理 (5) 2.1.1 艾氏卡法的实验原理 (5) 2.1.2 库伦滴定法的实验原理 (5) 2.1.3 高温燃烧中和法的实验原理 (5) 2.2 仪器与试剂 (5) 2.2.1 仪器 (5) 2.2.1.1 艾氏卡法所用仪器 (5) 2.2.1.2 库伦滴定法所用仪器 (5) 2.2.1.3 高温燃烧中和法所用仪器 (5) 2.2.2 试剂 (6) 2.2.2.1 艾氏卡法所用试剂 (6) 2.2.2.2 库伦滴定法所用试剂 (6) 2.2.2.3 高温燃烧中和法所用试剂 (6) 2.3 实验条件 (7) 2.3.1 艾氏卡法实验条件 (7) 2.3.2 库伦滴定法实验条件 (7) 2.3.3 高温燃烧中和法实验条件 (7) 2.4 实验步骤 (7) 2.4.1 艾氏卡法的实验步骤 (7) 2.4.2 库伦滴定法的实验步骤 (8) 2.4.3 高温燃烧中和法的实验步骤 (9) 3 结果与讨论 (10) 3.1 实验数据处理 (10) 3.1.1 艾氏卡法实验数据处理 (10) 3.1.2 库伦滴定法实验数据处理 (10)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 我国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在我国的大多数省区都赋存有煤炭资源,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煤炭品种齐全,煤炭资源丰富,但是,也存在着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 一、我国煤炭品种齐全 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前者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二、我国煤炭资源的质量特征 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煤的灰分含量和硫分含量。一般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10%~

20%,有的在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 %。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阳煤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硫分一般高达2%~5%。 广西合山、四川上寺等地的晚二叠纪煤层属浅海相沉积煤,硫分可高达6%~10%以上。 据统计,中国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仅占探明储量的17%左右。大部分煤炭的灰分为10%~30%。硫分小于1%的特低硫煤占探明储量的43.5%以上,大于4%的高硫煤仅为2.28%。 中国的炼焦用煤一般为中灰、中疏煤,低灰和低硫煤很少。炼焦用煤的灰分一般都在20%以上;硫分含量大于2%的炼焦用煤占20%以上。中国炼焦用煤的另一大特点是:硫分越高,煤的动结性往往越强,其可选性一般较差。 中国褐煤多属老年褐煤。褐煤灰分一般为20%~30%。东北地区褐煤硫分多在1%以下,广东、广西、云南褐煤硫分相对较高,有的甚至高达8%以上。褐煤全水分一般可达20%~50%,分析基水分为10%~20%,低位发热量一般只有11.71~16.73MJ/kg。 中国烟煤的最大特点是低灰、低硫;原煤灰分大都低于15%,硫分小于1%。部分煤田,如神府、东胜煤田,原煤灰分仅为3%一5%,被誉为天然精煤。烟煤的第二个特点是煤岩组分中丝质组含量高,一般在40%以上,因此中国烟煤大多为优质动力煤。中国贫煤的灰分和硫分都较高,其灰分大多为15%-30%,流分在1.5%-5%之间。

煤中硫的测定

实验七煤中硫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煤中硫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本法测定煤中硫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一般工业分析中只测全硫,全硫的测定方法有:艾士卡质量法法、燃烧法、弹筒法等。燃烧法是快速方法,而艾士卡法至今仍是全世界公认的标准方法。 1 方法要点 本法是用艾士卡试剂(Na2CO3和MgO以质量比1+2的混和物)作为熔剂,所以称为艾士卡质量法。方法包括煤样的半熔反应、用水浸取、硫酸钡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灰化和灼烧等过程。 质量法的最大优点是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因此,在国家标准中把它作为仲裁分析的方法,它的缺点主要是操作麻烦,费时较长。 2 基本原理 煤样和艾士卡试剂均匀混合后在高温下进行半熔反应,使各种形态的硫都转化成可溶于水的硫酸盐。煤样在空气中燃烧时,可燃硫首先转化为SO2,继而在有空气存在下,和艾士卡试剂作用形成可溶于水的硫酸盐: 煤+ 空气CO2↑ + H2O + SO2 + SO3 + N2↑ 2SO2 + O2 + 2Na2CO32Na2SO4 + 2CO2↑ SO3 + Na2CO3Na2SO4 + CO2↑ 艾士卡试剂中的MgO能疏松反应物,使空气能进入煤样,同时也能与SO2和SO3发生反应。 不可燃烧又难溶于水的CaSO4,也能同时能和艾士卡试剂作用。难溶于水的硫酸盐MeSO4和艾士卡试剂中的Na2CO3反应如下: MeSO4 + Na2CO3Na2SO4 + MeCO3 生成的MeCO3是不溶于水的,因此,无论是煤中的可燃硫或是不可燃硫经过半熔反应都能转化成Na2SO4。 经半熔反应后的熔块,用水浸取,Na2SO4都溶入水中。未作用完的Na2CO3也进入水中,并部分水解,因此水溶液呈碱性。 滤渣经过洗涤,把洗液和滤液合并,调节溶液酸度,使其呈酸性(pH约1~2),其目的是消除CO32-的影响,因其也会和Ba2+在中性溶液中形成碳酸钡沉淀。加入Ba2+后,生成硫酸钡沉淀: SO42- + Ba2-BaSO4↓ 滤出BaSO4沉淀,经洗涤、烘干、灰化、灼烧,即可称量。 三、试剂 1 艾士卡合剂(MgO﹕Na2CO3质量比2+1);[8.23] 2 盐酸溶液(1+1);[1.1] 3 氯化钡溶液(100 g/L);[3.12] 4 甲基橙指示剂(2 g/L);[5.3] 5 硝酸银溶液(10 g/L)。[3.6] 四、测定方法 精确称取煤样(粒度应小干0.2mm )1g,精确至0.0002g,置于30mL瓷坩埚中,取艾士卡试剂2g,放在瓷坩埚内仔细混匀,上面再覆盖1g艾士卡试剂,把坩埚推入高温炉内。

煤中含硫量的测定

项目名称:煤中硫含量的测定—-艾氏卡法 小组人员: 组长: 实验目的:(1)掌握艾氏卡试剂的配制方法 (2)掌握煤中硫含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将煤样与艾氏卡试剂混合灼烧,煤中硫生成硫酸盐,然后使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的重量计算煤中全硫的含量。 实验步骤: (1)于30mL 坩埚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 的空气干燥煤样1g(精确至,仔细混合均匀,再用1g 艾氏卡试剂0.0002g)和艾氏卡试剂2g(精确至0.1g)覆盖。全硫含量超过8,称取0.5g。 (2)将装有煤样的坩埚移入通风良好的马弗炉中,在12h 内从室温逐渐加热到80085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2h。 (3)将坩埚从炉中取出,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坩埚中的灼烧物仔细,然后转移搅松捣碎(如发现有未烧尽的煤粒,应在800850℃下继续灼烧0.5h)到400mL 烧杯中,用热水冲洗坩埚内壁,将洗液收入烧杯,再加入100150mL 刚煮沸的水,充分搅拌。如果此时尚有黑色煤粒漂浮在液面上,则本次测定作废。 (4)用中速定性滤纸以倾泻法过滤,用热水冲洗3 次,然后将残渣移入滤纸中,用热水仔细清洗至少10 次,洗液总体积约为250300mL。 (5)向滤液中滴入23 滴甲基橙指示剂,加盐酸中和后再加入2mL,使溶液呈微酸性。将溶液加热到沸腾,在不断搅拌下滴加氯化钡溶液,在近沸状况下保持约2h,最后溶液体积为200mL 左右。 (6)溶液冷却或静置过夜后用致密无灰定量滤纸过滤,并用热水洗至无氯离子(用硝酸银检验) (7)沉淀的滤纸移入已知质量的瓷坩埚中,先在温度为800-850℃的马弗炉内灼烧20-40min,取出坩埚,在空气中稍加冷却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5-30min),称量。(8)每配制一批艾氏卡试剂或更称其他任一试剂时,应进行2 个以上的空白试验,硫酸钡质量的极差不得大于0.0010g,取算数平均值作为空白值。 研究技术路线: 预测研究结果: 实验记录: 煤样质量/g 煤样+坩埚质量/g 坩埚空重/g 硫酸钡质量/g 空白硫酸钡质量/g

煤中全硫和各种形态硫的相互关系

煤中全硫和各种形态硫的相互关系煤中全硫和各种形态硫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煤中硫含量低于1%时,往往以有机硫为主;硫含量高时,则大部分是硫铁矿硫,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以有机硫为主,同时煤中硫铁矿硫含量一般均随煤中全硫含量的增高而增高。如发现前苏联顿巴斯煤的全硫含量和黄铁矿含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S p,ad=0.737S t,d-0.38 国内的研究工作表明,我国某些煤中的硫铁矿硫和全硫之间也有类似关系。如某一矿区积累了大量的全硫和硫铁矿硫的资料,也可找出其间的相关关系。根据全硫和硫铁矿硫的相关方程式,不仅能用全硫的结果近似的算出硫铁矿硫含量,有时还可用来校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对同一矿区,有时全硫和有机硫之间也有一定关系。但干基煤的有机硫含量则随灰分而改变,其关系一般不如全硫和硫铁矿硫的关系有规律。 同一煤样的原煤和用1.4kg/L重液洗选的浮煤之间的各种硫的相互关系如下:大多数以硫铁矿硫为主的煤,其浮煤的全硫和硫铁矿硫含量均比原煤低,干基有机硫含量则浮煤比原煤高;硫酸盐硫含量一般也是浮煤比原煤低。某些以有机硫为主的煤,浮煤的全硫含量一般比原煤降低不多,有时反而会比原煤低。某些以有机硫为主的煤浮煤的全硫含量一般比原煤降低不多,有时反而会比原煤稍有增高,这是

正常的现象。浮煤全硫比原煤全硫的增长率可有下列公式算出极限值: S t,d(原煤样) *100≥S t,d(浮煤样) 干基浮煤样产率 如果公式右边比左边大,这表明在原、精煤中的全硫结果必然有一个做错了,必须反复查原煤或浮煤的全硫测值。 煤中有机硫的分布颇为均匀,因此元煤中的纯煤有机硫含量一般多与浮煤中的纯煤有机硫含量相接近。利用这一原理,不仅可以核查原煤与浮煤的成分硫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可用来校验原煤和浮煤全硫测定结果是否可靠。

重量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含量

重量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含量 ?作者:单位: [2007-10-26] 关键字: ?摘要: 我国南方有些地区的煤含硫量高(3%~6%),灰分高(35%~45%),而热值低(16000kJ/kg),被称为劣质煤,过去利用率很低。为了扩大可持续资源的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不少水泥企业通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在生料中掺加部分劣质煤在立窑中烧制出高强熟料,取得了高产、优质、节能的效果。 众所周知,配煤在立窑中具有配热和配料的双重作用,当使用劣质煤时更显出配料意义。 高灰分、低热值、高硫量的煤在立窑煅烧时能降低燃烧速度,使底火厚实;低熔点煤灰使立窑熟料的烧结温度拓宽,有利于底火的稳定;而煤中的硫则起到一定的矿化作用。煤中的硫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即有机硫、硫化物、硫酸盐。硫化物、硫酸盐中的硫在石灰石的分解温度下可转化成硫酸钙。当生料配料需掺石膏时也要考虑这部分硫含量,甚至可替代石膏。 因此许多企业已达共识,不仅需测定煤的灰分、挥发分和热值,而且必须准确测定煤中的硫含量。 1测定方法 目前各企业采取的测定方法不尽一致。有的直接采用碘量法测定,由于反应瓶底粘结成糊而失败;有的将煤燃烧后测煤灰中的硫,由于燃烧过程中煤中的部分硫成气体逸出而使结果偏低。测定方法选择不当,势必造成煤中全硫测定结果产生偏差,失去指导生产的意义。 针对不少企业生产工艺与检验方法脱节的情况,有必要推荐使用GB/T214—1996〈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214—1996〈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有艾士卡法、库仑滴定法和高温燃烧中和法。 库仑滴定法是煤样在三氧化钨催化剂作用下,于1000ml/min空气流在1150℃高温中燃烧分解,使煤中硫生成二氧化硫,被电解池中的碘化钾溶液吸收,并被电解碘化钾所产生的碘滴定,根据电解所消耗的电量计算煤中全硫含量。此法快速准确,但需专用仪器设备。 高温燃烧中和法是煤样在三氧化钨催化剂作用下于350ml/min空气流中在1200℃高温下燃烧,生成硫的氧化物并捕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形成硫酸,最后用氢氧化钠滴定而计算全硫含量。此法准确,但需高温燃烧设备。 艾士卡法也称重量法,是煤中全硫测定的仲裁法,方法经典,设备简单,结果准确,在此作重点介绍。

11、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11、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1 艾士法定硫 一、方法原理 将煤样与艾士卡试剂棍合灼烧,煤中硫生成硫酸盐,然后使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按照硫酸钡的质量运算煤中全硫的含量。 二、试剂和材料 ( 1 )艾士卡试剂:以2 份质量的化学纯轻质氧化镁与1 份质量的化学纯无水碳酸钠混匀并研细至粒度小于0 . 2mm后,储存在密闭容器中。 ( 2 )盐酸(GB/T622 )溶液:( l + l )水溶液。 ( 3 )氯经钡(GB/T52 )溶液:100 g/L. ( 4 )甲基检溶液:20g/L 。 ( 5 )硝酸银(GB/T670 )溶液:10g / L ,加入几滴硝酸(CB/T626 ) .贮于深色瓶中. ( 6 )瓷增锅:容量30mL 和10 一20mL 两种。 三、仪器设备 ( i )分析天平:感量0.000lg ( 2 )马弗炉:附测温顺控温外表,能升温到900 ℃,温度可调并可通风。 四、 试验步骤 ( 1 )于30mL 柑祸内称取粒度小于0 . 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g(称准至0.0002g)和艾氏剂艳(称准至0.1g) ,认真混合平均,再用lg(称准至0 . 1g)艾氏剂覆盖.( 2 )将装有煤样的柑祸移入通风良好的马弗炉中,在1 一2h内从室温逐步加热到800-850 ℃,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 一2h 。 ( 3 )将增祸从炉中取出,冷却到呈温。用玻璃棒将柑祸中的灼烧物认真搅松捣碎(如发觉有未烧尽的煤粒,应在800 一850 ℃下连续灼烧0 . 5h ) ,然后移动到400mL 烧杯中。用热水冲洗增锅内壁,将洗液收入烧杯,再加入100 一150mL 刚煮沸的水,充分搅拌。如果现在尚有黑色煤粒漂浮在液面上.则此次测定作废。 ( 4 )用中速定性滤纸以倾泻法过滤,用热水冲洗3 次,然后将残渣移入滤纸中,用热水认真清洗至少10 次,洗液总体积约为250-300mL.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东北赋煤区以下白垩统煤层为主。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分布着规模不等的聚煤盆地40 余个,如伊敏、霍林河、胜利、扎赉诺尔、大雁等,煤层厚度巨大,平均可采煤层总厚达60余m,常有巨厚煤层发育,但侧向不甚稳定,结构复杂。大兴安岭以东的东北地区,各聚煤盆地煤层层 数增多,煤层总厚明显减小,含煤6-20层,可采煤层总厚在20m左右。 东北赋煤区部分含煤盆地煤层发育的基本特征 含煤盆地含煤地层时代可采煤层层数可采总厚(m)中厚煤层层数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煤层间距(m)三江-穆棱河早白垩世5- 222."04- 76. "583-10 简单较稳定25 鹤岗早白垩世 30103."015 较复杂较稳定20 铁法早白垩世 1225."56-8 中等较稳定20 阜新早白垩世 2022."9- 35."82-4 中等较稳定5 抚顺早第三纪4- 661."25 中等稳定30 沈北晚第三纪4-

1210."842 较简单较稳定-不稳定10 东北第三纪聚煤盆地规模相对较小,多沿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展布,如沿密山-抚顺断裂带分布的虎林、平阳镇、敦化、桦甸、梅河、清源、抚顺、永乐等盆地,沿依兰-伊通断裂带分布的宝泉岭、依兰、五常、舒兰、伊通、沈北等盆地,含煤性较好,常有巨厚煤层赋存,在抚顺、 沈北等盆地煤层最厚可达90 余m。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 6 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 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 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 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 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 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 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 5."5%,资源十分贫乏。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 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270、"

煤中硫含量的测定, 亲测

煤中硫含量的测定 摘要; 本实验通过用国际法即艾士卡法,对山西的某一煤进行全硫含量进行测定,达到了解,掌握艾士卡法的目的。艾士卡法是测定煤中全硫的仲裁方法。 正文; 前言 山西是煤碳大省,煤种类也丰富,煤可以根据其中硫含量的多少分为,低硫含量,中硫含量,高硫含量。硫的存在形式多样,有无机形式,有机形式,和单质形式。由于硫影响煤的质量,有可能对机器造成伤害。更会污染环境,所以掌握测煤的全硫含量的方法很重要。 正文 1 测量原理 煤与艾士卡混合试剂(轻质氧化镁和无水碳酸钠以质量比2比1的混合物)混匀,在高温、通风条件下缓慢燃烧,使煤中各种形态的硫通过氧化,固定并转化成可溶性硫酸盐(硫酸镁、硫酸钠)。可溶性硫酸盐中的硫酸根离子以钡离子沉淀成硫酸钡。通过灼烧后测定硫酸钡质量,计算煤中全硫含量。 2 测定步骤 (1)将煤用研钵研细到极细程度 (2)称取煤样1.0006g和2.0019g艾士卡试剂(精确至0.0001g)放入瓷坩埚内(编号1),磕匀.并称取3.0003g艾士卡试剂于另一瓷坩埚内,作为空白对照组(编号2)。 (3)在瓷坩埚(编号1)再加1.0006g艾士卡试剂覆盖在混合物上面。 (4)将俩坩埚移入高温炉中,在从室温逐渐升温至800~85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2h。 (5)将坩埚取出放冷,用玻璃棒将坩埚内的灼烧物仔细捣松(如发现有未烧尽的煤粒,应在800~850℃下继续灼烧. (6)将烧结物转到400ml烧杯中,用热水仔细冲洗坩埚内壁 (7)滤纸过滤,热水冲洗烧杯3次,然后将残渣移入滤纸中,用热水洗涤残渣10次左右,滤液总体积约为250~300ml。 (8)向滤液中加2滴甲基橙(20g/L)指示剂,以盐酸(1+1)中和至红色再过量2ml。将溶液加热至沸,在不断搅拌下滴加氯化钡溶液(100g/L)10ml,继续煮沸35min左右。使液体量存在200ml以内。 (9)将溶液静置4h或过夜,再用滤纸过滤,并用热水洗涤沉淀至无氯离子为止(使滤液中不会继续出现AgCl沉淀)

第四节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GB T 216——2003

第四节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GB/T 216——200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磷测定的方法提要、试剂、仪器设备、测定步骤、结果表达及精密度。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无烟煤和焦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1171:1997)。 3 方法提要 煤样灰化后用氢氟酸—硫酸分解,脱除二氧化硅,然后加入钼酸铵和抗坏血酸,生成磷钼蓝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4 试剂 4.1 氢氟酸(GB/T 620):40%(质量分数)。 4.2硫酸溶液:c(1/2H2SO4)=10mol/L,量取浓硫酸(GB/T 625)278mL缓慢加入适量水中,边加边搅拌,然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4.3硫酸溶液:c(1/2H2SO4)=7.2mol/L,量取浓硫酸200mL缓慢加入适量水中,边加边搅拌,然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4.4钼酸铵—硫酸溶液:将17.2g钼酸铵(GB/T 657)溶解在适量硫酸溶液(4.3)中,并用硫酸溶液(4.3)稀释至1000mL。 4.5抗坏血酸溶液:称取抗坏血酸5g,溶于1000mL水中,现用现配。 4.6酒石酸锑钾溶液:称取酒石酸锑钾0.34g溶于250mL水中。 4.7混合溶液:往35mL钼酸铵—硫酸溶液(4.4)中加10mL抗坏血酸溶液(4.5)及5mL 酒石酸锑钾溶液(4.6),混匀,使用时配制。 4.8磷标准贮备溶液(0.1mg/mL):准确称取在110℃下干燥1h的优级纯磷酸二氢钾(GB/T 1274)0.4392g溶于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000mL。 4.9磷标准工作溶液(0.01mg/mL):取10.0mL磷标准储备溶液(4.8)用水稀释至100mL,使用时配制。 5 仪器设备 5.1分析天平:感量0.1mg。 5.2马弗炉:带有调温装置和烟囱,能保持温度(815±10)℃。 5.3分光光度计或光电比色计。 5.4铂或聚四氟乙烯坩埚:容量为25mL~30mL。 5.5容量瓶:50mL,100mL和1000mL。

煤炭中硫的存在特征及脱硫

煤炭中硫的存在特征及脱硫 0 引言 人类社会经历了3 个能源时期:柴草时期、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1-2]。到20 世纪70 年代,特别是1973 年与1979 年世界上两次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煤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煤的燃烧、深加工等技术相继发展起来。但煤炭在服务于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污染。在我国,高硫煤大约占煤炭总量的三分之一[3],燃烧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气体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成分,是造成大面积酸雨的主要原因,燃煤污染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作用,所以控制燃煤硫化物的排放是目前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首要任务,因此研究出快速、有效、低廉的脱硫技术已成为当今煤炭行业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中国煤中硫的赋存特征 我国煤中硫的含量变化很大,从最低含硫量0.2%到最高8%以上均有。其中大约有30%的煤是含硫量>3%的高硫煤。由于海陆交替相沉积的煤含硫量高,陆相沉积的总硫量较低,所以从地域的分布看,硫含量有自北往南,从东向西增加的趋势,即东北三省的煤均为低硫煤,四川和位于西南的贵州煤中硫的含量最高,不少煤中硫的含量高达5%以上。西北和华北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许多煤田的上部分煤层属于山西组,属于低硫煤,但下部分属于太原组,为高硫煤。不过,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我国主要煤矿区的硫含量都有增加的趋势,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4-12]。 煤中的硫,一般分为无机硫和有机硫两类,无机硫可以分为硫酸盐硫和硫铁矿硫,以及少量的元素硫。硫酸盐硫以不同的硫酸盐形式存在,如石膏(CaSO4·2H2O)、硫酸钡(BaSO4)、硫酸亚铁(FeSO4 ·7H2O)等。而硫铁矿硫则主要是以黄铁矿硫的形态存在,黄铁矿硫是正方晶体结构,它多以结核状、透镜状、团块状和浸染状等形态存在于煤中。除了黄铁矿硫,硫铁矿硫还包括少量的白铁矿硫,它是斜方晶体结构,多呈放射状存在。此外,煤中还含有少量的其它无机硫化物,如黄铜矿(CuFeS2)、方铅矿(PbS)、闪锌矿(ZnS)及砷黄铁矿(FeS2·FeAS2)等等。 煤中的有机硫是一系列含硫有机官能团的总称,不过关于其详细的存在形态的相关报道较少。主要一方面有机硫是煤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它以交联结构及杂环形态存在,难溶、难脱除;另一方面,采用剧烈反应的研究方法会改变含硫组分的形态和结构。 2 煤中硫的危害 迄今为止,煤的利用方式主要还是直接燃烧,因而产生大量的SO2 气体,严重污染环境,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众所周知,评价煤炭质量有两个主要指标:灰分和硫分。虽然煤炭的硫分与灰分相比含量很少,但危害却很大[13]。当煤作为动力燃料燃烧时,煤中可燃硫(主要是黄铁矿硫和有机硫)在燃烧过程中生成SO2 气体,它不仅腐蚀炉内的砖和金属设备,而且SO2 气体最终排入大气会对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 (1)SO2 可溶入雨水中形成酸雨,使得土壤和江河水系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2)把煤先气化,然后用于合成氨的原料气,煤中硫分及其生成的硫化物气体不仅使得金属设备被腐蚀,而且由于煤气中硫化氢之类气体较多而不易脱净,会使合成催化剂中毒从而影响正常操作,以致影响产品的质量。 (3)SO2 除了会直接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外,还会侵蚀建筑物、文物等暴露在空气中的大量设施和设备,尤其是能明显加速金属物等的腐蚀。 (4)当煤作为原料用于冶金业时,煤中的硫有70%进入焦炭产品中,严重的影响了焦炭的质量,从而对钢铁产量及钢铁的质量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炼焦时产生的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对设备有强烈的腐蚀性,据了解,对炼焦而言,硫对其的危害为灰分的10 倍。 (5)在煤炭存储时,煤中硫铁矿硫的存在,对煤的氧化和自燃起促进作用。主要由于硫化矿物表面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极易被氧化。黄铁矿硫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来源:收录时间:2006年09月02日| 字号:大中小 (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 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 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据山西井坪气象站资料,晋北平朔矿区一带,1957~1992年平均降雨量为426.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 239.0mm;据陕西神木气象站资料,陕北神府矿区一带,枯水年降雨量仅有108.6mm(1965年),丰水年降雨量为819.1mm(196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35.7mm(1957~199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774.1mm(1978~1990年);据内蒙古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和内蒙古东胜气象站1981~1993年资料,东胜矿区一带,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 044~3 186h,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81.2~401.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 082.2~2 535.0mm。年蒸发量均大于年降雨量的4~5倍以上,而且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属于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6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埋藏深度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2.24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83.8%;截止1996年末,共有煤炭保有储量7 807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7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