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

的近期疗效

库瓦提?绕线 杜曼?吐鲁木汗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 833200

【摘 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先重建肩关节悬吊结构,行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定期复查肩部前后位、侧位和腋位片X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①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6.3±8.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6.7±1.2)ml,X线提示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2±4.8)周。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6.7±13.9分、89.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腋神经受损、臂丛神经受损、腋动脉损伤、螺钉松动或折断等不良并发症。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疗效肯定,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关键词】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肩胛盂;骨折

肩胛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5%,常由直接暴力及外伤导致,其中以肩胛盂骨折多见,肩胛盂骨折发生后绝大部分患者合并胸壁、颈椎及多组织联合伤,危及生命,而且肩胛盂作为连接上肢及躯干的重要骨性结构,若治疗不当可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因此本次研究收集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患者平均(47.9±21.3)岁,男28人,女22人,肩胛盂骨折部位左侧31例,右侧19例。骨折原因为车祸、跌落、钝器损伤。合并锁骨骨折29例,肩锁关节脱位25例,肩峰骨折32例,肋骨骨折38例,颈椎损伤16例,神经损伤19例,均有悬肩复合体损伤。所有患者均符合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诊断标准[1],排除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及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2 方法

患者采取全身静脉麻醉,肩部垫高。先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锁骨骨折患者,采用“S”型切开,复位内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时钩钢板固定;肩峰骨折者克氏针钢丝固定。进行骨折手术时保持上肢内收,穿入导针,抵于喙突前方。肩胛骨正位下保证导针与关节盂切线平行,腋位保证导针与喙突长轴一致。避免导针向内侧损伤神经及血管。反复确认导针位置后,钻入2~3cm,不超过骨折线,在导向器下再钻入2~3枚导针。在导针辅助下,参考文献标准[2],进行骨折复位。透视下确认复位良好后,使用2枚导针钻入肩胛骨,拧入螺钉进行加压,冲洗伤口,加压包扎,不放置引流管。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对患者定期复查肩部前后位、侧位和腋位片X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1.3 疗效评价标准

Mallet评分参考文献标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为疼痛、ADL、ROM(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肌力四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恢复越满意。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 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χ-±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结果及术后骨折愈合情况

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6.3±8.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6.7±1.2)ml,X线提示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2±4.8)周。

2.2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6.7±13.9分、89.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腋神经受损、臂丛神经受损、腋动脉损伤、螺钉松动或折断等不良并发症。

3 讨论

3.1 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特点

以往骨折学术界对肩胛盂骨折的治疗方法存在分歧,主要因为肩胛盂骨折局部解剖、肩关节活动存在多种理论。根据肱骨头与肩胛盂的暴力方向,形成不同类型的骨折,Ideberg[3]将肩胛盂骨折分为5种类型,也有学者指出关节盂严重粉碎骨折属于VI 型,作为Ideberg分型的补充。其中III型为骨折线始自肩胛盂关节面的上半部分,并向内侧延伸,出于肩胛上切迹附近的肩胛骨体部。研究指出肩关节向内、偏上方的暴力是IdebergⅢ型骨折的损伤机制,在胸小肌、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的牵拉下骨折出现移位,因此此类患者基本伴发悬肩复合体的损伤。本次研究中同样发现50例患者均发生悬肩复合体损伤,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指征众多学者说法并不统一,有学者认为移位大于4mm应该手术。

3.2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优势

手术中若采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由于前方血管丰富,神经游离困难,组织损伤多,关节面显露狭窄,造成术后患者恢复缓慢,影响患者肩关节早期锻炼,造成术后并发症高。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术中患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未发生1例并发症。

(下转至第185页)

[1]杜伟忠,田佳,王燕琼,等.第三代喉罩在较长时间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探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6):61.

[2]崔英坤,李孝芹.第三代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29(19):72-73,74.

[3]刘英华.探讨第三代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8(6):185-186.

(上接至第176页)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无需患儿配合,依从性好,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小云,刘巧.高低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的对比研究[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9(1):55-59.[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申坤玲,邓力,李云珠,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6):504-510.

(上接至第172页)

膜状胎盘是一种罕见的胎盘形态异常,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超声检查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手段。膜状胎盘据病变范围可分为全部膜状胎盘和部分膜状胎盘。膜状胎盘,术后病理证实,是指孕卵周围被一层功能绒毛所包绕,形成面积大而薄的胎盘。膜状胎盘在胎盘娩出前(即胎盘剥离前),宫内显示一轮廓巨大的胎盘回声,形如薄膜包裹着大量流动着血液的大血袋,导致看上去胎盘组织明显增厚。当胎盘娩出后,其内所包含的血液流出,胎盘就很小很轻,组织很薄,大部分无绒毛组织,胎盘厚薄不均,最薄处如纸,无绒毛,最厚处<1cm,故称为膜状胎盘。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超声对胎盘异常的诊断准确率高,简便、安全和可重复性,为临床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为高危胎儿争取抢救时机,有效降低胎儿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薇薇.产前超声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184-185.

[2]陈兰芳.产前超声检查在胎盘异常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处方药,2014,(12):73-74.

[3]王利华.产前超声检查在胎盘异常中的应用价值[J].工企医刊,2014,27(1):567-568.

(上接至第171页)

显示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创伤小、出血少、不损伤肩袖组织的微创特点。

3.3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操作要点及禁忌症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由于微创性,尤其适用于多发伤、危及生命的患者。但是当患者受伤时间大于3周或有疤痕粘连、骨痂形成时应该改用开放手术。对于手术的操作要点,学者认为要掌握以下几点:①导针进针时适当远离喙突转折部内下象限,避免穿向内侧,以降低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②先恢复锁骨骨折、肩峰骨折等悬吊结构后可降低肩胛盂骨折的复位难度。③多枚导针可增加骨折块的把持力,能有效地恢复肩胛盂关节面。④术后功能锻炼是恢复良好肩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77-784.

[2]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2.

[3]田维,王建民,崔壮,等.不同类型肩胛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中华骨科杂志,2009,29(11):1028-1032.

(上接至第163页)

[2]师今.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6):79-80.[3]李泽锋,梁俊迪,何艳,等.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失眠和认知功能改善作用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2):30-32.

(上接至第180页)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干预之后,产后出血发生病例数及发生率减少,且随干预经验的丰富而呈逐年递减状态,这提示我们积极干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对产后出血状况改善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盘宗敏.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2):15-16.

[2]黄洁敏,骆一凡.产后出血的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6):378-380.

[3]谢幸.主编.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215.

(上接至第179页)

④术中要待骨水泥进入拉丝期后再放入体内[3]。⑤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下地行走。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优点是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能接受早期的活动康复、有利于减少卧床期间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刘建国,陈洪瑜,姜涛,等.滑动髋螺钉与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0):652.

[2]王东,刘新房,寇伯龙,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滑动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7):454.

[3]卢波,唐林俊,崔太安,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1):55.

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青壮年性股骨颈骨折120例

第21卷第1期 2013年1月 Vol.21 No.1 Jan,2013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青壮年性股骨颈骨折120例 肖才平,曾凡林,饶 翔,高中伟,罗 方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骨科,湖南 常德 415900) 摘要:目的 评价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年轻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3枚空心加压螺纹钉技术治疗。结果 1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2个月。按牛津髋关节评分的评定标准,优86例,良21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89.17%。116例骨折一期愈合,2例骨不连,2例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效果好,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双头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全身情况要求低,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患者比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青壮年;闭合复位;双头加压空心钉;股骨颈骨折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Clinical efficacy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cannulated screw in the treatment of 120 cases femoral neck fractures XIAO Cai-ping,ZENG Fan-lin,RAO Xiang,et al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anshou,Changde,Hunan 415900,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closed reduction and cannulated screw clinical effic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Methods】The method of treatment of 120 case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three hollow compression screw technology.【Resluts】120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5-62 months.Oxford hip score assessment standards, excellent in 86 cases, good in 21 cases, 9 cases, and poor in 4 cases, good rate of 89.17%.One of the 116 cases of fracture healing, two cases of nonunion, two cases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total hip replacement, good effect, no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Closed reduction with less trauma and skin gold double head compression screw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 low requirements of the general condit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healing rate, low rate of infection, hospitalization costs low, good choice. Key words:young adults; closed reduction; pressurized hollow nail double-head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外伤引起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越来越多[1],其治疗方法多样,并发症也较多,疗效不一。我院 2005年1月-2011年7月共收治的12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3枚双头中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随访15-62个月,平均33个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中男 83例,女37例;年龄29-51岁,平均44.5岁,右侧58例,左侧62例,均为外伤,受伤时间5d以内。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分类:头下型3例,头颈型15例,颈中型52例,基底型50例;按Garden分型[2]:I 型 12例,Ⅱ型 33例,Ⅲ型 43例,Ⅳ型 32例,其中5例患者分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多发性骨折。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入院后根据X片,Garden I 型、Ⅱ型均作皮肤牵引,Garden Ⅲ型、Ⅳ型均作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牵引状态,患肢中立位外展15-30°,3-5d 后复查X片,未复位者根据X片再调整牵引状态并配合手法复位至复查X片示骨折基本对位。在牵引复位过程中,积极治疗伴发病。因手术术野小,操作简单,87例行局部麻醉,33例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根据X片选择长度合适的双头中空松质骨加压螺纹钉[3],简称空心钉。 1.2.2 手术操作 :本组患者均在2-5d内完成手术,手术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麻。患者平卧位,牵引状态下患肢中立位外展30°,在透视下检查骨折,位置不满意予手法复位,先外展牵引,再曲髋屈膝,再内收内旋慢慢伸直患肢,复位满意,在髋关节前放一支克氏针作指示针,使之与股骨颈中心轴线平行,根据指示针用紫色水作标记:在指示针上方0.5cm作一平行线。在指示钉下方0.5cm作一成角5°的夹角线,使之与股骨干成角略大于颈干角,保持135°左右,并靠近股骨颈之上缘 ,股骨距缘上。在大转子下方用1㎝的刻度导针插入皮内组织至骨质,前后活动使导针尖不偏前偏后,导针轴线与人体平面成15°角。这就与股骨颈前倾角相一致,沿髋关节前侧的标记方向钻入至股骨头软骨面下0.5cm处停止。在大转子下2cm、3cm处分别将第2、第3枚导针上下平行插入皮内组织至骨质后,前后活动使导针尖稍偏向股骨后侧、沿髋关节前侧的标记方向钻入至股骨头软骨面下 0.5cm处停止,与第一颗导针成5°夹角,经透视观察骨折复位及导针位置满意,在导针处皮肤作小切口,切开筋膜,钝性分离软组织至骨质 ,在套筒保护下分别沿导针拧入空心加压螺钉至股骨头软骨面下0.5cm,取下导针。透视下旋转髋关节90°,4字位,全面了解螺丝钉在股骨头的 位置,证实螺丝钉在股骨头内,钉纹过骨折线,缝合切口。 图1术前片 图2术后片 1.2.3 术后处理:术后均拆除牵引,应用抗生素1-3d,患足穿丁字鞋曲髋屈膝布朗架制动,避免患肢内外旋转。第2天行股四头肌功能练习,可半坐卧位。术后10d拆线。加强膝、髋关节功能锻炼。每月复片一次,连续3个月,3个月后扶双拐下地患肢逐渐部分负重,6个月后改用单拐,骨折骨性愈合后弃拐行走,半年内不做盘腿动作、不内翻下肢,不向患肢侧卧。 1.3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牛津髋关节评分[4]。 1.4 结果 本组随访6-54个月,平均30个月,结果:优86例,良21例,可9例 ,差4例,其中差的4例均为GardenⅣ型。骨折愈合116例,不愈合2例,1年半后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螺丝钉无松动现象。都给予髋关节置换,优良率89.17%,效果满意。无一例因为并发症死亡,全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3d,平均住院费用9215.2元。 收稿日期:2012-11-20 短篇论著? ?

儿童股骨颈骨折加压空心钉治疗体会

儿童股骨颈骨折加压空心钉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09-12-21T13:58:19.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9期供稿作者:吴亦新徐小艳[导读] 在儿童股骨颈骨折中,决定骨折预后的因素包括骨折的年龄、骨折的种类和骨折的部位等诸多因素。 吴亦新徐小艳(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002)【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29-0104-01 儿童股骨颈骨折少见,约占所有儿童骨折的1%,儿童股骨颈由于骨质坚韧而致密,多需较大暴力才能引起骨折,股骨颈血供破坏严重,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我院自2006年~2008年采用G型臂透视下手法闭合复位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53例,疗效好,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股骨颈骨折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9岁~15岁,按Colonna分型:经骺型10例、经颈型23例、基底部型20例,其中骨折移位不明显10例,明显移位成角4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38例,受伤至就诊时间均在3天以内。 1.2手术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按移位情况常规行患肢皮牵引或股骨髁上骨牵引,3d~7d,在硬膜外或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麻醉后在G臂机透视下行手法复位,骨折复位满意,保持患肢外展20°、内旋10°位维持牵引,在皮肤上作一个小切口,在透视监控下,用电钻打入克氏针,沿克氏针方向固定空心钉。手术中空心钉固定的位置尽可能靠近股骨颈骨距处,同时空心钉的远端尽量不过骺板,但对于靠近股骨头的经颈骨折为获得稳定的固定,常常超过骺板。术后患肢穿“丁”字鞋保持外展中立位6周。本组病人采用2枚空心钉固定。 2 结果 术后不负重指导下自主肌肉收缩舒张功能锻炼,3个月后逐渐负重下地活动,定期复查CR片,全部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术后1.5a取出内固定物,随访年限10月~18月,行走功能正常,无1例发生股骨头骺板早闭及髋内翻及下肢短缩,仅1例发生股骨头轻度坏死,但行走时无疼痛及跛行,继续随访观察中。 3 讨论 在儿童股骨颈骨折中,决定骨折预后的因素包括骨折的年龄、骨折的种类和骨折的部位等诸多因素。骨折的部位越靠近头部,股骨头坏死的概率越大。股骨颈有其独特的功能解剖及血供系统,从髋关节解剖学特点来看,股骨头无菌坏死与骨折移位程度和骨折部位有直接关系,特殊的血供方式使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颈始终有坏死的危险因素存在,儿童骨质坚韧,只有在较大暴力下才会发生骨折,因此骨折移位程度及血管损伤程度较成人严重,同时儿童时期圆韧带动脉供血不足,囊内动脉环多不完整,加之骨骺软骨板的阻隔,血管损伤闭塞极易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另外治疗过程中手法粗暴,内固定物穿过骺板,股骨颈骨骺受到较强的撞击,均可构成血运障碍,加之过早下床,不适当功能锻炼,均是日后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原因。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是保证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关键。 本组病例采用的空心钉内固定具有以下特点: (1)钛金属制成,组织相容性较好,术后能进行MRI和CT检查;(2) G型臂X线透视引导,能准确定位,并且空心钉为典型松质骨螺纹钉,可使骨折端产生明显的加压作用;(3)空心钉在骨折面的应力均匀一致,有利于骨折稳定性,使骨折端的异常活动消除,使患儿具备早期功能锻炼的基本条件;(4)可引流降低股骨头颈内压,有利于改善局部而运用,降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1]。 手术操作要求:对移位骨折必须完全复位,以G臂透视机多方位透视观察确认,以利于股骨头血供恢复及促进骨折愈合。在X线透视下确保固定的克氏针位于股骨头下约0.2 cm,手术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粗细、长度合适的空心钉,掌握空心钉头部一般不越过骺板,末端螺纹必须超过骨折线,对于靠近股骨头的经颈骨折,空心钉固定常常越过骺板,术后应严密观察股骨头的发育情况并向家属交代清楚,定期复查至骺板闭合为止,手术中应注意使空心钉固定的位置尽可能靠近股骨颈距处。术后患肢穿“丁”字鞋,保持外展中立位6周,不做牵引,有助于消除剪切应力及张力。且应避免过早负重,以免影响股骨头外上方局部微循环的重建。 为了恢复儿童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的形态和功能,尽量避免和减少儿童股骨颈骨折治疗后的并发症,应尽可能提供坚强的生物学内固定,保证骨折处的稳定性及维持复位。研究表明,股骨颈骨折治愈率与骨折后的复位质量、骨折的固定强度和固定方式有关,应用空心钉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能使其并发症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空心钉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疗效好,操作方法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建议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Cho M R, Lee SW, ShinDK, et al.A predictive method for subsequent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VNFH) by observation of bleeding from the cannulated screw used for fixation of intracapsula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2007, 21 (3):158.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 的近期疗效 库瓦提?绕线 杜曼?吐鲁木汗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 833200 【摘 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先重建肩关节悬吊结构,行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定期复查肩部前后位、侧位和腋位片X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①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6.3±8.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6.7±1.2)ml,X线提示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2±4.8)周。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6.7±13.9分、89.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腋神经受损、臂丛神经受损、腋动脉损伤、螺钉松动或折断等不良并发症。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疗效肯定,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关键词】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肩胛盂;骨折 肩胛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5%,常由直接暴力及外伤导致,其中以肩胛盂骨折多见,肩胛盂骨折发生后绝大部分患者合并胸壁、颈椎及多组织联合伤,危及生命,而且肩胛盂作为连接上肢及躯干的重要骨性结构,若治疗不当可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因此本次研究收集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患者平均(47.9±21.3)岁,男28人,女22人,肩胛盂骨折部位左侧31例,右侧19例。骨折原因为车祸、跌落、钝器损伤。合并锁骨骨折29例,肩锁关节脱位25例,肩峰骨折32例,肋骨骨折38例,颈椎损伤16例,神经损伤19例,均有悬肩复合体损伤。所有患者均符合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诊断标准[1],排除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及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2 方法 患者采取全身静脉麻醉,肩部垫高。先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锁骨骨折患者,采用“S”型切开,复位内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时钩钢板固定;肩峰骨折者克氏针钢丝固定。进行骨折手术时保持上肢内收,穿入导针,抵于喙突前方。肩胛骨正位下保证导针与关节盂切线平行,腋位保证导针与喙突长轴一致。避免导针向内侧损伤神经及血管。反复确认导针位置后,钻入2~3cm,不超过骨折线,在导向器下再钻入2~3枚导针。在导针辅助下,参考文献标准[2],进行骨折复位。透视下确认复位良好后,使用2枚导针钻入肩胛骨,拧入螺钉进行加压,冲洗伤口,加压包扎,不放置引流管。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对患者定期复查肩部前后位、侧位和腋位片X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1.3 疗效评价标准 Mallet评分参考文献标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为疼痛、ADL、ROM(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肌力四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恢复越满意。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 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χ-±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结果及术后骨折愈合情况 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6.3±8.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6.7±1.2)ml,X线提示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2±4.8)周。 2.2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6.7±13.9分、89.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腋神经受损、臂丛神经受损、腋动脉损伤、螺钉松动或折断等不良并发症。 3 讨论 3.1 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特点 以往骨折学术界对肩胛盂骨折的治疗方法存在分歧,主要因为肩胛盂骨折局部解剖、肩关节活动存在多种理论。根据肱骨头与肩胛盂的暴力方向,形成不同类型的骨折,Ideberg[3]将肩胛盂骨折分为5种类型,也有学者指出关节盂严重粉碎骨折属于VI 型,作为Ideberg分型的补充。其中III型为骨折线始自肩胛盂关节面的上半部分,并向内侧延伸,出于肩胛上切迹附近的肩胛骨体部。研究指出肩关节向内、偏上方的暴力是IdebergⅢ型骨折的损伤机制,在胸小肌、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的牵拉下骨折出现移位,因此此类患者基本伴发悬肩复合体的损伤。本次研究中同样发现50例患者均发生悬肩复合体损伤,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指征众多学者说法并不统一,有学者认为移位大于4mm应该手术。 3.2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优势 手术中若采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由于前方血管丰富,神经游离困难,组织损伤多,关节面显露狭窄,造成术后患者恢复缓慢,影响患者肩关节早期锻炼,造成术后并发症高。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术中患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未发生1例并发症。 (下转至第185页)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评价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空心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愈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骨折愈合23例,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折愈合时间6~12月,平均7.5月。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容易、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 标签: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交通的发达和建筑等高空作业的增多,发生在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也在逐渐上升。因为股骨颈骨折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概率较高,故在临床引起高度的重视。选取2006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来治疗骨折,效果显著,先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股骨颈骨折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32~80岁,平均57.5岁,左侧12例,右侧14例,高处坠落伤6例,车祸伤5例,跌伤15例。骨折分型:Garden分型,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6例,Ⅳ型2例。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4例,经颈型8例,基底型14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14例,平均4.5d。 1.2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患者平卧位于手术床上,略垫高患侧臀部。在C型X线光机透视下将骨折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持续牵引,标记大粗隆位置,皮肤常规消毒后铺巾。在透视引导下,于大粗隆下2~3cm处沿股骨颈方向打入3枚克氏针(克氏针呈倒立的三角形,远端克氏针紧贴股骨距进入。)透视确认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克氏针在股骨颈内的位置稳妥。以克氏针为中心,切开约1cm的切口,钝性分离肌肉致骨皮质,空心钻套入克氏针,钻入股骨颈。钻头致软骨下1cm,再用空心螺纹钉加压固定骨折。取出克氏针,常规缝合包扎[1]。 1.3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抗生素3~5d,患肢中立位外展20°~30°,穿”丁”字鞋。患肢早期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踝关节及各足趾的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4d拆线,6~8月扶拐患肢部分负重活动。门诊每月复查X线片,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结果 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50min,出血量月30~60ml。术后无1例切口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6例患者获得18~30月(平均22月)的随访。骨折愈合23例,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折愈合时间6~12月,平均7.5

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技巧

肩胛骨骨折十分少见,大约为骨折的1%,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包绕; 2、贴近胸壁; 3、周围的骨头更容易骨折,从而吸收了能量。 但3%-5%涉及肩胛带,10%涉及肱骨盂骨折,同时需要注意排除肩锁关节脱位和胸锁关节脱位! 大多数的肩胛骨骨折都可保守治疗,以下几个情况除外: 1、移位的肩峰骨折; 2、移位的关节盂骨折;

3、两处以上肩胛悬吊复合体损伤; 肩胛悬吊复合体:是由锁骨远端、肩锁关节和韧带、肩峰、关节盂、肩胛颈、喙突和喙锁韧带组成的环行结构,主要作用是维持上肢和躯干的稳定,上方的支柱为锁骨中部,下方的支柱为肩胛岗肩胛骨的外侧缘。

4、非关节面的骨折:移位大于1cm,成角大于40度需要手术; 5、肩胛胸壁分离; 一 骨折分型 肩胛骨骨折Ada-Miller分型:按解剖部位分为4类。 Ⅰ型(肩胛骨突骨折)A:肩峰骨折;B:肩峰基底、肩胛冈骨折;C:喙突骨折。

Ⅱ型(肩胛颈骨折)A:骨折线垂直,局限于颈部(位于肩峰基底和肩胛冈外缘);B:骨折线斜行,穿过肩峰基底部或肩胛冈;C:骨折线水平走向。 Ⅲ型(肩胛盂窝骨折) Ⅳ型(肩胛体部骨折) 肩胛骨骨折Hardegger分型(1984) A:体部骨折; B:盂缘骨折; C:盂窝骨折; D:解剖颈骨折; E:外科颈骨折; F:肩峰骨折; G:肩胛岗骨折; H:喙突骨折。 肩胛骨骨折OTA分类 A型(关节外骨折) A1:肩峰A1.1肩峰单一;A1.2肩峰多段;A1.3喙突。 A2:体部A2.1单一;A2.2多段;A2.3盂颈。 A3:复合型A3.1盂颈和体;A3.2盂颈和锁骨(单一);A3.3盂颈和锁骨(多段)三种。 B型(关节内骨折) B1:嵌插型B1.1前缘;B1.2后缘;B1.3下缘。 B2:非嵌插型B2.1前缘游离段;B2.2后缘游离段;B2.3前后缘合并盂颈。 B3:混合型B3.1多段关节内;B3.2多段合并盂颈或/和体;B3.3多段合并颈骨折。 二 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 最经典的为judet入路7字切口。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先重建肩关节悬吊结构,行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定期复查肩部前后位、侧位和腋位片X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①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6.3±8.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6.7±1.2)ml,X线提示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7.2±4.8)周。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6.7±13.9分、89.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0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腋神经受损、臂丛神经受损、腋动脉损伤、螺钉松动或折断等不良并发症。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疗效肯定,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标签: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肩胛盂;骨折 肩胛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5%,常由直接暴力及外伤导致,其中以肩胛盂骨折多见,肩胛盂骨折发生后绝大部分患者合并胸壁、颈椎及多组织联合伤,危及生命,而且肩胛盂作为连接上肢及躯干的重要骨性结构,若治疗不当可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因此本次研究收集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患者,患者平均(47.9±21.3)岁,男28人,女22人,肩胛盂骨折部位左侧31例,右侧19例。骨折原因为车祸、跌落、钝器损伤。合并锁骨骨折29例,肩锁关节脱位25例,肩峰骨折32例,肋骨骨折38例,颈椎损伤16例,神经损伤19例,均有悬肩复合体损伤。所有患者均符合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诊断标准[1],排除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及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2 方法 患者采取全身静脉麻醉,肩部垫高。先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锁骨骨折患者,采用“S”型切开,复位内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时钩钢板固定;肩峰骨折者克氏针钢丝固定。进行骨折手术时保持上肢内收,穿入导针,抵于喙突前方。肩胛骨正位下保证导针与关节盂切线平行,腋位保证导针与喙突长轴一致。避免导针向内侧损伤神经及血管。反复确认导针位置后,钻入2~3cm,不超过骨折线,在导向器下再钻入2~3枚导针。在导针辅助下,参考文献标准[2],进行骨折复位。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 股骨颈手术后应注意将患肢放于外展微屈髋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肿胀。早期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骨折易移位,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练习中应绝对避免髋内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腿不能并拢。不得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 一、术后0~1周 1、麻醉消退后立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尽早开始踝泵练习:5分钟/组,1组/小时。 2、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3、术后3天开始CPM练习,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30分钟/次,2次/日,练习后即刻冰敷30分(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 二、术后2~4周 1、继续前述练习并逐渐增加强度。 2、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日。 3、后抬腿练习: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1~2次/日。 4、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5、抗阻伸膝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6、主动髋屈伸练习(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三、术后5周~3个月 1、负重及平衡练习:必须经过X线检查,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随骨折愈合的牢靠程度,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逐渐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钟/次,2次/日。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高危粗隆部骨折论文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高危粗隆部骨折【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危粗隆部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38例老年高危粗隆部骨折行闭合牵引复位,c臂机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其中2例效果欠佳,其余36例均达临床治愈,时间为3-6个月。术后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8例,良8例,差2例。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高危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缩短卧床时间,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老年高危股骨粗隆部骨折较理想方法。 【关键词】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老年高危粗隆部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12-01 closed reduction and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elderly and high-risk.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lderly and high-risk trochanteric fracture reduction and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methods and the principles of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methods 38 elderly and high-risk patients with trochanteric fractures closed reduction and traction, c-arm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训练股骨颈手术后应注意将患肢放于外展微屈髋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 肿胀。早期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易移位,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练习中应绝对避免髋内收动作(交叉腿等)。平卧时双腿之间垫枕头,使双腿不能并拢。不得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应保护患腿,使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侧卧后双腿之间垫高枕头,使患腿保持髋稍外展位。 一、术后0~1周 1、消退后立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尽早开始踝泵练习:5分钟/组,1组/小时。 2、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应在不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3、术后3天开始CPM练习,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30分钟/次,2次/日,练习后即刻冰敷30分(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 二、术后2~4周 1、继续前述练习并逐渐增加强度。 2、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日。 3、后抬腿练习: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1~2次/日。 4、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5、抗阻伸膝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6、主动髋屈伸练习(在无或微痛及稳定的前提下):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三、术后5周~3个月 1、负重及平衡练习:必须经过X线检查,在愈合程度允许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随愈合的牢靠程度,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逐渐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钟/次,2次/日。 2、坐位抱腿:必须在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进行。5~10分钟/次,1~2次/日。 3、有条件可以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20~30分钟/次,2次/日。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回顾性分析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病例资料。患肢功能优良率达90.63%,骨折愈合率达96.87%。认为其方法具有抗剪旋压力作用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螺钉;内固定 2003年4月~2007年2月收治股骨颈骨折32例,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AO纯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4~52岁。按骨折线部位分类:头颈型5例,经颈型18例,基底型9例;按Carden分类:Ⅱ型7例,Ⅲ型20例,Ⅳ型5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0分钟~44小时。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1)摄健侧髋关节正侧位片及内旋位片,测量计算前似角及颈干

角的角度,估计3枚导针的进针点及方向;(2)对受伤至就诊时间超过8~10小时的病例行股骨踝上骨牵引4~6天。 2.2 闭合复位内固定 患者躺于多功能骨科牵引床上,健侧髋膝屈曲90°固定以利摄片;对骨折端行手法复位后患肢固定于牵引架上,X线透视复位良好,消毒铺巾,取股骨大粗隆外侧向下直切口长约 5.0cm,显露外侧骨皮质,在相当于股骨颈下缘延长线与外侧骨皮质交点上方约0.5cm处,按颈干角与前倾角的方向,沿股距上缘钻入第1枚导针;在该针进针点上方约1.8~2.0cm偏前及偏后处,平行于股骨颈中轴线,钻入第2及第3枚导针,透视证实3枚导针位置方向良好,通过导针拧入3枚直径6.5mm的AO纯钛空心加压螺钉,透视证实螺钉位置方向良好,拔出导针,关闭切口。 2.3 切开复位内固定 消毒,下肢用无菌巾包扎,髋外侧切口周围用无菌巾缝于皮肤固定;取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分离臂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显露,直视下使骨折端复位达解剖,透视证实复位良好达解剖,按上述闭合复位内固定法钻入导针拧入螺钉固定,置管引流,关闭切口。 2.4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手术第2~3天开始患肢肌肉收缩锻炼,1个月后扶双拐不负重行走,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 3 结果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选择

股骨颈骨折最佳内固定:多根螺钉或滑动髋螺钉? 引言:在未来的40年内,髋部骨折在美国可能每年超过50W人,在加拿大超过8.8W人,髋部骨折一年死亡率达到30%,能引起暂时的有时甚至终生的生活自理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尽管众多争论集中于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对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内固定最佳方式被长期忽视。确定最佳的内固定技术可以减少己达历史最高位的翻修手术比率,这推动以下论点:反对对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进行关节置换。 结果:直接与间接的对比都提示滑动螺钉相对于多根松质骨螺钉可能的好处在于减少翻修手术。从荟萃分析关节置换和内固定的间接比较,较小的样本量,方法学上的限制和直接比较评估来的无显著意义的数据,使这个问题仍然有很多争论。 结论:尽管关节置换术的理论越来越流行,之前的研究提示我们仍然应该确定更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以往的实验证实这个问题仍未解决,解决之道应寄希望于可供选择的髋关节固定物的大规模随机试验。 前言 每年髋部骨折在美国发生约28W例(每周超过5K例),加拿大约3.6W例(每周超过690例)。在2040年,超过65岁的老年人将从3480W增加到7720W。加拿大统计局的人口统计项目指出在2041年,每4个加拿大人就有一人大于65岁。在未来的40年内,髋部骨折在美国可能每年超过50W人,在加拿大超过8.8W 人。在2040年,预计在美国每年医疗保健费用将会达到98亿美元,在加拿大是6亿美元。 髋部骨折一年死亡率达到30%,能引起暂时的有时甚至终生的生活自理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大约30%的髋部骨折外科治疗需要翻修术。翻修术常常与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联。由于髋部骨折导致引起减寿的残疾在全球所有原因引起的残疾中排名前十。 尽管众多争论集中于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对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内固定最佳方式被长期忽视。翻修手术反对对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进行内固定,确定最佳的内固定技术可以减少己达历史最高位的翻修手术比率。 以往研究关于关节置换与内固定的比较公正吗 可以肯定的是,以前的试验包含了相对于内固定更有利于关节置换的系统偏差。通常概念是髋部骨折的内固定比关节置换在技术程序上更容易。内固定术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新手可以完成的手术,而关节置换术是高级医生做的手术。在以往的髋部骨折研究中,Devereaux等描述不同的专业偏差是一个重要问题。举个例子,在一个298例超过60岁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病人中,专业偏向更有利于关节置换术。在118例行松质骨螺钉的病人中,只有21%的患者由高级医生主刀。在全部病人中,69%的患者进行了关节置换治疗,这其中,42%的手术是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适用于青壮年、或者因身体情况不适合髋关节置换或者不愿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于大多数无手术禁忌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能够达到骨折处的早期固定,并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但远期仍有骨折不愈合、继发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 手术潜在的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均不同,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均有可能随时出现新的病情变化及新的情况,而由此需要调整诊疗方案(包括手术方案)。 4.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或局限性: 1) 麻醉意外,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 根据术中情况变更术式或内固定方式; 3) 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如运动神经损伤致相应肌肉功能失支配,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皮神经损伤致相应部位麻木疼痛;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肢体缺血性挛缩甚至危及生命。 4) 围手术期心、肺、脑血管意外出现: a) 脑出血或脑栓塞,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b)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 c) 肺栓塞,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5) 伤口并发症:出血、血肿、裂开、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脂肪液化、感染、瘘管及窦道形成;各种原因伤口不能一期闭合,需植皮、皮瓣移植或延迟关闭等;术后切口或创口部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影响功能及美观。 6) 术中止血带及尿管并发症出现。 7) 骨折固定的意外情况,需行二次或多次手术: 8) 骨折碎裂、移位较重,骨折对位对线不满意,骨折畸形愈合,术后可能需辅助外固定或牵引治疗,双上肢或双下肢不等长; 9) 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异物反应,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 10) 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不满意,缺血性肌挛缩,邻近关节僵硬,僵直,异位骨化,疼痛,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 11) 内固定术后继发股骨头缺血性骨坏死; 12) 术后伤口感染,骨髓炎,败血症等; 13) 术后因长期卧床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废用性骨质疏松、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肺栓塞,甚至死亡; 14) 术后可能因压迫性或废用性骨质疏松,或者其它意外暴力导致创伤部位再骨折;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相关因素分析 王振宇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相关因素分析王振宇 发表时间:2019-10-25T15:21:33.0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0期作者:王振宇[导读]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产生股骨头坏死相关因素。 (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 225400)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产生股骨头坏死相关因素。方法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3例进行回访。结果随访者中,62-70岁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44.44%,股骨颈骨折III期患者治疗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占35.29%;同时,解剖复位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42.31%,完全负重3-6个月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占46.15%。结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问题的出现,与患者年龄、骨折程度、治疗方法、以及完全负重时间等因素关系密切,患者临床治疗时,应尽量采取针对性疾病治疗方法,且术后要按医嘱进行休养,方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股骨头坏死;因素探究 引言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骨软骨塌陷变形等,对患者术后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综合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可为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提供借鉴。由此,本文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患者中,随机抽取53例进行回访,归纳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产生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患者中,随机抽取53例进行回访。 患者资料:性别:男/女:27:26例。年龄:20-70岁,平均:(50.29±3.18)岁。20-40岁:17例,41-61岁:18例,62-70岁:18例。患病类型:股骨颈骨折I期:19例,II期17例,III期:17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方法解剖复位:27例,非解剖复位:26例。完全负重时间:3-10月,平均:(6.72±2.31)月。3-6月:26例,7-10月:27例。 随机抽取患者治疗方法等方面差异不大,且P>0.05,说明随访后对比结果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1)依据患者手术治疗一般资料记录,对患者开展电话、上门访问、医院复查信息核对三种随访方法。 (2)记录患者随访年龄、骨折类型、骨折位移情况、受伤时间、复位情况等信息。 (3)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信息除收集第一手资料外,以术后X光片信息对比结果为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外部因素条件。 观察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内部因素条件。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以SPSS 22.0 系统统计结果为准。(t)表示计量统计结果,(%)表示计数统计结果。当P<0.05,说明统计学研究结果有研究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中外部因素 随访者患者中,62-70岁出现股骨头坏死占44.44%,股骨颈骨折III期患者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占35.29%,与其他阶段相比差异较大,说明本次研究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详见表1: 表 1 随访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中外部因素(n/%)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是通过对骨折处进行手术定位的方法,辅助骨折部位恢复,是当代医学治疗中,针对外科骨折处理较有效的方法[1]。该种方法治疗后,需要患者做好术后休养,方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否则治疗效果将受到直接影响。我院对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出现的因素分析时,开展术后回访调查,从患者年龄、患病情况、以及手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对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因素进行归纳[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